首页 / 正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四十一

嘉靖四十三年十二月己巳朔

○壬申 慈孝献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

○刑科右给事中张岳言比来圣政一新士风丕变然多习于脂韦希宠无诚心为上为民者因陈时宜六事一议禄粮以安宗室自古法莫备于成周周家五世祖免燕会无与庆问无及此王者以贵夺亲止乎其所不得不止仁之至义之尽也今国家自奉国中尉而下皆五世以外亲若欲尽人而赡养之难以塞其嗷嗷待命之口若欲尽人而约束之难以抑其汹汹不平之情虽则生之寔则伤之为今之计莫若少宽严例令各从士农工商之便其有骄纵不法者即以凡民之法罪之至于宗女宗婿所司既隆之体貌蠲其徭役而复使之廪食于官臣以为国家待同姓大苛待异姓太滥衰多益寡亦通禄粮一术也一辨诚伪以端士习今讲学家以富贵功名为鼓舞人心之术而闻风争附者则先以富贵功名横于胸中铨衡一缺则翘首而垂涎馆局一开则热中而濡足司钱谷则慕秩署之清华典刑名则思兵曹之喧吓居台谏则羡卿贰之崇高以为不通其说不究其术则无以满其欲而济其私然后剿窃浮词谈虚论寂相饰以智相轧以势相尚以艺能相邀以声誉初学之士靡然从之一入蒲团皆宛然有圣人面貌且洋洋独喜自负曰吾得为会中人物耳臣不暇论其立心制行何如试即与会之时言语色笑变态多端或觇喜怒于上官定进退之秘诀或腾毁誉于多口发爱憎之神机或间为坚白异同之谈各质己私哓哓不相下二有爵位稍尊巧言雄辩者参言其问众皆唯唯而莫敢发岂天爵之论以人爵而后定乎今群工百执事各有司存既非奠贽于师苐又非结契于朋侪岂宜群萃州处什五成群以惑众听善乎宗儒之言曰愿士大夫有此工夫不愿士大夫有此门户臣以为欲塞其门拒其户在国家于用舍之间慎之而已一公舆论以蓄真材聚而后作室之用成询谋同而后官人之道举今毁誉淆于众口恩怨树之私门当事者执信虗声罔加综核一旦奉命廷推仓皇四顾莫知所举即如近日武臣如任俊之昏庸黄印之狡黜郭江之蒙□目穴□夕□韩承庆之聋瞆皆相继推用又安望其亲矢石鸣抱鼓以立功阃外也夫未尝求之不可谓下无其人臣伏睹大明会典保举人才令臣下各举所知奉职无状者并坐举主臣谓此法不行则真材必不可得乞敕吏兵二部于文武选司置立文簿每月上旬给各司官人一扇令襍举所知记籍之是谓日来月终类集呈堂而留其副于各司因以参互见闻是谓月会季终则大会部寺大臣及科道等官举尤异者数人备录所长一如该部填注之法选司受而藏之是谓时计岁十二月备举四时之收录并各抚按所荐举及外官以事至京有所称列者悉书举主之名具奏质成是谓岁成遇有员缺部臣献其可否 皇上定其去留按图索骏即滥举者无所庸其私矣一遏奸宄以作士气正人君子多不便于群小所贵在上者能培植其气节不为浮议所夺则谗邪之口噤不得肆窃见近时要胁贵势者或以匹夫而荐抚按污蔑善良者或以臧获而诬尊长郎官驭吏过严则谩骂而讦之朝市司听贵下以礼则群聚而诮之铨堂佐贰失意于长官肆行谤讪而不忌里胥怫情于县令敢为越奏而不惩其他假陈言以乱国是借谠论以洩私讐或标榜通衢或投缄私第者殆未可以悉数也姑未论其计之行否而众口铄佥[良]亦可畏矣以故今之从政者皆务老成长厚之名事涉利害輙深避不肯为诘之则曰有旧规在媕妸之习成刚介之气沮士风不振其源坐此臣以为赢缩转化莫切于铨曹辅翼维持莫先于言路今考察届宜痛加振励其有挟私构诬希图中伤者尽法穷治吏部不得执此以疑去留言臣不得据之以恣论劾一核部差以肃官守人臣之义以靖共为大节顷怀私者往往营差取便假道求归而兵部为甚盖各衙门之羌或以租赋或以审录或以关津或以诏令事非得已惟独兵部以给散武官诰命岁取二人焉以催儧柴薪岁取二人焉其他赍送军单查理军册者又不知其几也夫此数事不过持空头尺牍即一吏胥足矣而上烦君命轻遣职官令此辈者出则都舆焉之荣居则享庖廪之馈偃仰私室坐历资俸安在其以劳叙迁也乞敕吏部自今京官有再考秩满者许如例请告一切浮差悉行停寝各部堂官不得私其所属其应差官亦湏刻限而至有违制乞归迁延自便者许科臣指名参究一止开纳以议兵饷今之京邑巨商非不能文绣其服金玉其车然韦藩木捷以过于朝者财赋有经而名器不敢滥也乃司计之臣勤以朝廷之名器括天下之资产臣窃惑之夫开纳事例今之所以久行未未罢者不过以官卑禄薄无甚害耳不知此途一开纨裤章垂绥荡子皆得藉祖父之余资假他人之慷慨朝进粟而夕拜衔真如执券以取寄强梁豪右者恣其称贷以收倍称之息其不至啖民之肉剥民之肤则不足取盈而偿费如之何民不饥且盗也且其钻剌之习足以污铨曹凭藉之谋足以挠选法孟浪之费足以倾财产万一民贫国耗侵渔者无所容则此辈必将束手而不敢进司国计者恐不能罗织以钩之是公私两失也若谓标兵不可乏饷则何不尽罢各处民壮徵其直以给军而颁此开纳市贩之术乎入下所司覆议俱可惟止开纳一事户部以边饷不充请先罢加级穵运例余仍旧时尚书杨博在本兵岳所言多讥切博事且言方今世际清明各部诸臣皆思瀹澡雪以清吏治惟兵部畏缩逡巡不思振刷各司条例杂乱无章胥吏朋奸抟噬武弁此其咎必有所归惟 皇上裁之博闻甚不平乃执奏任俊等推用出于至公诰命诸差自有旧例若军单军册寔未尝遣官也武臣承袭臣自主之吏胥不得与安所□其博噬岳虽不斥言臣臣不敢隐忍以失大臣自处之义且谓廷臣中独臣最为不肖臣又何颜冒居荣次以上玷清朝下羞同列乞容罢归思过 上以博素忠于为国优诏留之已而给事中曹栋因论科场事未言大臣体国与言官轮事当如和羹相济不嫌异同言官之无忌益见大臣之有容大臣之休休乃有言官之谔谔故尧舜虽圣不能无吁咈四岳虽贤亦不能识鲧于未试近乃有小臣尽忠言事而大臣为之悻悻不平者不知天下国家之事果一人一家所能办否乎其语盖侵博也

○乙亥

○荫刑部右侍郎万虞恺子廷寅为国子生以三年考满也

○令顺天府官祈雪

○丙子

○罢百官腊宴

○葬静嫔田氏

○丁丑 上以户部所进金色不纯疑倾销铺户及装匣者有奸下诏穷治尚书高燿惶恐谢罪因请更进足色金千两以赎前误 上意乃角□羊仍令自今加意关防奸毙不得复尔

○礼部类奏是岁天下灾异惟四川广东二省地震数次 上曰朕仰荷 上天垂祐灾异罕示殊切戴幸其通行内外臣工勉修职业以协承洪庥

○升狭西布政使司左参政刘应节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法司上是岁天下恤刑官所谳矜疑重囚之数南直隶江北五十七人浙江三十二人山西六十五人广东四十一人广西三十六人四川一百三十四人诏各减死戍边

○庚辰 上亲祈雪于洪应坛六日停刑禁屠遣公张溶等分告各宫庙

○癸未 贞惠安和景皇帝忌辰遣指挥佥事文承武祭 陵寝

○甲申 诏自今边臣起送畨僧入贡悉遵成化弘治故事限数入边如有违例滥送者罪之时畨僧蛇牙藏等入贡至一千一百余人礼部以人多请量给赏而严各边传送之禁因有是命

○升顺天府府尹张玭为南京户部右侍郎

○荫户部右侍郎王国光子兆渠为国子生以三年考满也

○右给事中杨霆劾论巡抚应天都御史周如斗科取罚赎及纵弟受属官贿诸不职下吏部覆言如斗昔按苏松名称籍甚今偶罹訾议非其志节殊也盖昔当蠲赋之时而今有督粮之责安静则颂声易兴严急则怨讟交作所处之势使然耳况科罚受贿皆风闻无实证不当遽议罢斥得旨令如斗视事如故

○江西平远县知县王化擒田坑贼首梁国相等于石子岭广东饶平县知县管惟乾擒程乡贼党丘万里等于九峻山事闻 上从部议先赏化银二十两升府同知仍署县事惟乾银[十两]未获余孽仍令所司严行剿捕以安地方梁国相者本南韶故盗梁宁之子宁诛国相请降至是复叛约三图贼葛鼎荣等[谋]分寇江闽二省化先其未发寄妻子于会昌县而身自帅乡兵击之贼连败乃纵及闻于会昌城中言化已没化妻计氏自刎化追贼益急卒破擒之至是抚臣并上计氏守节状诏旌其门曰贞烈立祠祀之

○己丑

○升光禄寺卿徐纲为顺天府府尹改太仆寺少卿杨豫孙为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

○录提督缉捕劳赏朱希孝银两羊酒升赏官校有差

○庚寅葬安妃高氏

○初 上从礼部议行提学御史徐爌查革京学冒籍生员爌因檄宛大二县会同本学教官大集诸生于明伦堂清查冒籍当革者五十余人时诸生中多窃议爌考法奇细汹汹不服及是愈怒遂捽执委官于坐号其衣冠仍击伤生员任子玉等事闻给事中何起鸣归罪于爌因劾其伪学多言久失士心爌仓皇自辩诋起鸣为邪党得旨起鸣论劾轻率爌奏辩分戾均非言官体各夺俸二月自后言官建白务先国家大计毋得自私自是以渎朝廷按爌迂谬矜罔在职殊不称起鸣之奏众以为允当时乃委曲两解之非政体也

○壬辰

○广西古田凤凰山贼自永福突桂林乘夜缒城而入进劫布政司库署印参政黎民衷闻变以为宗室也出而谕止之为贼所杀凡劫库银四万两有奇及金珠各若干仍取原道缒城而去

○癸巳

○顺天府官进春

○旌表天下孝子二人陆爻殷士望节妇秦氏等八人烈妇高氏一人义姑张氏一人

○乙未

○升大理寺左少卿谢登之为光禄寺卿云南道御史陈道基为太仆寺少卿

○总督蓟辽军务侍郎刘焘奏昌平永安巩华游兵支粮京仓不便请于防秋三月每月照例折银四钱五分给之 上可其奏命户部著为定式不得视米价贵贱覆议纷更

○丙申

○赐原任宣大副总兵署都督佥事姜爽祭一坛不为例奭系署职革任烈无祭葬以其子左都督应熊任总兵有边功特从其请云 命神枢营副将郭震提督京城内外巡捕

○丁酉以大祫祭告 太庙 祧庙遣驸马李和伯方承裕各行礼

○南韶山贼马五作乱流劫乳源江湾等处守备贺铎纳级指挥蔡允元督兵迎战为贼所执骂贼不屈而死提督侍郎吴桂芳以闻兵部覆请赠荫铎等而治失事诸臣罪得旨铎赠都指挥使袭升其子二级允元赠指挥使荫子所镇抚仍各建祠死所旌之其失事佥事刘稳知府吕天恩各停俸戴罪杀贼未获贼首令桂芳等严兵刻限擒剿

○戊戌岁暮行大祫礼于 太庙遣驸马谢诏代

○以明日正旦节遣玉田伯蒋荣彭城伯张能清平伯吴家彦成安伯郭应乾分祭 八陵都指挥同知陈书祭 恭仁康定景皇帝中官祭 恭让章皇后都指挥同知王极祭 孝洁皇后 哀冲 庄敬二太子各陵坟

猜你喜欢
  卷十八·黄以周
  國朝獻徵錄卷之三十·焦竑
  甲集·叶绍翁
  宋史全文卷三十二·佚名
  卷之五十二·佚名
  卷二十九下·郝经
  三九五 四库全书馆总裁英廉奏请旨仍令于敏中纂办《日下旧闻考》折·佚名
  李汉琼传·脱脱
  完颜思烈传·脱脱
  卷八十·阿桂
  卷二百七十九·佚名
  职官一七·徐松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一·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二·佚名
  7.商汤和伊尹·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赵抃·唐圭璋

      抃字阅道,西安(今浙江衢县)人。生于大中祥符元年(1008)。第景祐元年(1034)进士。神宗初参知政事。元丰七年(1084)卒,年七十七。   折新荷引   雨过回廊,圆荷嫩绿新抽。越女轻盈,画桡稳泛兰舟。芳容艳粉,红香透、脉脉娇羞。

  • 第三十一出 选宫·周履靖

    【西地锦】〔老旦扮内使领众上〕几载荣随凤辇。今朝又锡龙旌。巡游直遍江南郡。旁求姝丽充庭。奉诏因乘使者车。更于何地得幽花。婵娟西子倾国色。系臂先封第一纱。自家大元宫监长安迭不花是也。近因丞相哈麻阴进番

  • 卷二·杨基

    钦定四库全书眉庵集卷二明 杨基 撰七言古体游穹窿山昨日出游今日还登临未尽湖东山紫藤花落高树下翠羽鸟啼深竹间泉停峻石净可掬磴倚絶壁危难攀攀萝试上最高顶天风两腋超尘寰回视羣峰摠在下拟接浮丘同解顔【一本无末

  • 卷三·胡思敬

      ◎北洋捷径光绪末年,小人阶之以取富贵者捷径有二:一曰商部,载振主之,一曰北洋,袁世凯主之,皆内因奕而借二杨为交通枢纽。当世凯初莅北洋,梁敦彦方任津海关道,凌福彭任天津府,朱家宝任天津县,杨士骧、赵秉钧均以道员在直隶

  • 第四十三回 中逆谋途次暴崩 得御宝驰回御极·蔡东藩

      却说明宗即位后,饬造乘舆服御,及近侍诸服用,准备启行。且命中书左丞跃里帖木儿,筹办沿途供张事宜。行在人员,俱忙个不了。未曾讲求初政,但从外观上着想,即令为君得久,亦未必德孚民望。适燕帖木儿奉宝来辕,率随员进谒明宗

  • 续明纪事本末卷之五·倪在田

    左兵之叛 崇祯十七年春三月,封左良玉平贼将军、宁南伯;许功成,世镇武昌。使给事中左懋第督之,且询其状。良玉字昆山,临清人。少孤贫,从军辽左,犯法当斩,得免。侍郎侯恂卒,总兵官尤世盛荐之;转战松山、塔山皆大捷,遂为总兵官,首尾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十三·佚名

    万历元年五月庚辰朔升刑部郎中李勋户部主事梁子奇为通政使司左右参议○准岁加宣大山西主兵料草一月马一匹月费银一两上下三镇马骡凡七万六千四百余计加银六七万两仅从总督王崇古所请之半○以神枢营右副将程九思挂卭充

  • ◎吴俊示威钟监督·宣南吏隐

    前年吴俊刚接黑龙江督军印信,有呼伦贝尔监督、军署参议钟毓,奉天人,系前清留日学生,久在龙江作宦,官声尚可。因久未返乡,接过新督军上任后,便收拾行装,预备返奉。濒行,至军署辞行告假,吴忽勃然大怒,指其有意拆台,立令推出枪毙。

  • 卷四十七·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四十七 唐 张守节 撰 孔子世家第十七【孔子无侯伯之位而称世家者太史公以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下王侯中国言六艺者宗於夫子可谓至圣故为世家】史记四十七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括

  • 第四章 在天津的活动 四 东陵事件·溥仪

    一九二八年,对我是充满了刺激的一年,也是使我忧喜不定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一方面日本的田中内阁发表了满蒙不容中国军队进入的声明,并且出兵济南,拦阻南方的军队前进,另方面张作霖、吴佩孚、张宗昌这些和我有瓜葛的军队,由

  • 第二章 我的童年 六 我的乳母·溥仪

    梁鼎芬给我写的“起居注”中,有一段“宣统九年正月十六日”的纪事:上常笞太监,近以小过前后答十七名,臣陈宝琛等谏,不从。这就是说,在到我七周岁的时候,责打太监已成家常便饭,我的冷酷无情、惯发威风的

  • 李彪传·魏收

    李彪,字道固,顿丘卫国人,名字是魏高祖赐予的。家中世代寒微,少小甭贫,素有大志,好学不倦。开始受学于长乐监伯陽,伯陽相当赏识他。晚些时候与渔陽高悦、北平陽尼等人准备隐居于名山,不能成行便只好作罢。高悦与兄高闾,博学高才

  • 欧阳澈传·脱脱

    欧阳澈字德明,抚州崇仁人。年轻时是个美男子,善于谈论世事,崇尚气节和正大的言论,意气激昂不为屈服,而忧国悯时,出于他的天性。靖康初年,应对制策条陈弊政,上陈安边御敌十策,州官府不准传送,欧阳澈退下州府而又搜集朝廷的阙失,时

  • ●目录·周明泰

    自序 道咸以来梨园系年小录至德周明泰志辅 公历一八一三年嘉庆十八年癸酉 公历一八一五年嘉庆二十年乙亥 公历一八一七年嘉庆二十二年丁丑 公历一八一八年嘉庆二十三年戊寅 公历一八二一年道光元年辛巳 公历一八二三

  • 唐纪六十六懿宗昭圣惠孝皇帝上咸通元年(庚辰、860)·司马光

    唐纪六十六唐懿宗咸通元年(庚辰,公元860年) [1]春,正月,乙卯,浙东军与裘甫战于桐柏观前,范居植死,刘仅以身免。乙丑,甫帅其徒千余人陷剡县,开府库,募壮士,众至数千人;越州大恐。 [1]春季,正月,乙卯(初四),唐浙东官军与裘甫军在桐柏观前

  • 卷第七·费隐通容

    五灯严统卷第七南岳下二世马祖一禅师法嗣荆州天王道悟禅师渚宫人。姓崔氏。子玉之後胤也。年十五。依长沙寺昙翥律师出家。二十三。诣嵩山受戒。三十。参石头。频沐指示。曾未投机。次谒忠国师。三十四。与国师侍者应

  • 笔势论·王羲之

    中国古代书学论文。又名《笔势论十二章》。晋王羲之撰。十二章。亦有人怀疑此文非王羲之所作。收入唐代韦续的《墨薮》。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未标作者,且说“不知何代所辑”。孙过庭《书谱》曰:“代传羲之《与子

  • 阿育王传·佚名

    凡七卷。西晋安法钦译。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册。本书记述阿育王之事迹及摩诃迦叶、优波鞠多等之因缘。共有十一品:(一)本施土缘,(二)阿育王本缘传,(三) 阿恕伽王弟本缘,(四)驹那罗本缘,(五)半庵罗果因缘,(六)优波鞠多因缘,(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