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鄱阳王萧锵传

鄱陽王萧锵字宣韶,太祖第七个儿子。建元四年(482),世祖即位,任萧锵为使持节、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的竟陵、司州的随郡军事、北中郎将、宁蛮校尉、雍州刺史。永明二年(484),进号征虏将军。四年,任左卫将军,调为侍中,领步兵校尉。七年,调任征虏将军,丹陽尹。不久加授散骑常侍,进号抚军。出任江州刺史,常侍如故。九年,他开始亲自处理府州事务。加使持节、督江州诸军事、安南将军,置佐史,常侍如故。前此二年曾撤销江州府,至此又恢复了。十一年,任领军,常侍如故。

萧锵为人和顺友爱美好,被世祖宠信,授他领军之职,这是齐室诸王都没有过的。萧锵在任理事不拖沓,被当时人称许。皇上游玩,常命他全副武装侍卫,对他的恩宠仅次于豫章王萧嶷。这一年,给油络车。隆昌元年(494),调任尚书右仆射,常侍如故。不久调任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兵置佐。

萧锵风度雍容受人爱戴,为郁林王所依赖信任。郁林王心里疑惧高宗,诸王问讯时,单独留下萧锵问他:“公听说萧鸾对法身怎样?”萧锵说:“臣鸾在宗室亲戚中年纪最长,又受托于先帝。臣等年纪都还不大,朝廷只能依靠鸾一个人,愿陛下不要为此疑虑。”郁林王回去对徐龙驹说:“我欲和他共同谋划干掉萧鸾,他既不愿意,我不能独办,暂且这样吧。”后来郁林王被废,萧锵竟不知道。

延兴元年(494),进位司徒,侍中、骠骑如故。高宗镇于东府,权势渐大,萧锵每次去,高宗常拖着鞋到车前迎接。谈及家事国事,声泪俱下,萧锵因此更信任他。而朝内都属意于萧锵,劝萧锵入宫发兵辅政。制局监谢粲劝说萧锵及随王萧子隆说:“殿下就乘油壁车入宫,请出天子设朝堂,二王夹辅号令,粲等闭城门全副武装,谁敢不从。东城的人一定会一齐把萧鸾缚送来的。”这时萧子隆要定计,萧锵因朝廷兵力都在东府手中,且恐怕此事难成,因此很犹豫。马队主刘巨,是世祖时的老将,来见萧锵并作动员,叩头劝萧锵举事。萧锵命起驾将要入宫,又回家和母亲陆太妃告别,到日暮也没能成行。数日后,高宗派二千人包围萧锵的住宅杀害了他,谢粲等都被杀了。萧锵时年二十六岁。凡诸王被害,都是夜里派兵包围其住宅,有人用斧砍开门锁蜂拥而入,家财都被封了入册。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五 刘毅(子暾) 程卫 和峤 武陔 任恺 崔洪 郭奕 侯史光 何攀·房玄龄
  列传第四十 狄郝硃·欧阳修
  提要·罗泌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五·佚名
  卷之二十一·佚名
  卷之十·佚名
  卷之二百六十六·佚名
  卷之四百十七·佚名
  ◎双十节就职之三总统·刘以芬
  卷二十三·王当
  别集下卷七·宋名臣言行录
  卷九十三·班固
  段民传·张廷玉
  旅大租地条约·佚名
  卷一百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吕·唐圭璋

      吕字滨老,一字东老。邵武军光泽人。生于宣和四年(1122)。年四十即弃科举。庆元四年(1198)卒,年七十七。有澹轩集七卷、词一卷。   一落索   送游君安解绵竹尉   琢成玉树。谁解著、云斤月斧。短箠羸骖,朴木敕一怀

  • 第三折·关汉卿

    (孤一折)(夫人一折)(末、六儿一折)(正旦上,云)好烦恼人呵!(长吁了) 【越调】【斗鹌鹑】短叹长吁,千声万声;捣枕捶床,到三更四更。便似止渴思梅,充饥画饼,因甚顷刻体?则伤我取次成。好个个舒心,干支刺没兴。 【紫花儿序】好轻乞列薄命,热忽

  • 卷四百二十八·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二十八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六十二 杨守址 送王原常用其留别诗句为题 渺渺孤飞云悠悠太行道望望天一方恻恻伤中抱云兮本无心聚散秋空杳明发怀二人触

  • 陈子昂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陈子昂(661—702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西北)人。年少时就富于浪漫的豪侠性格。武则天光宅元年(684 )举进士,因上《大周受命颂》受武则天赏识,拜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陈子昂敢于针砭时弊, 不避权贵。万岁通天元

  • 第二十章荆公之学术·梁启超

    荆公之学术,内之在知命厉节,外之在经世致用,凡其所以立身行己与夫施于有政者,皆其学也,则亦何必外此以更求公之学术?虽然,亦有可言者焉。二千年来言学者,莫不推本于经术,而所谓经学者,各殊其涂。汉之初兴,传经者皆解大义,不为章句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三·佚名

    弘治十五年十一月庚午朔钦天监进弘治十六年大统历 上御奉天殿受之给赐文武群臣颁行天下本监官复诣文华殿进历于 皇太子○升翰林院待诏潘辰为本院典籍以九年秩满也○辛未翰林院修撰毛澄病痊至京复除原职○广东道监察御

  • 钦定宗室王公功绩表传卷十一·允秘

    传九【镇国公 辅国公】镇国公阿拜传阿拜太祖髙皇帝第三子天命十年十月与弟塔拜巴布泰征东海北路呼尔哈部俘千五百户师还上出城迎劳寻授骑都尉天聪八年四月晋授三等男崇徳三年七月任吏部承政四年八月封三等镇国将军六

  • 葛从周传·薛居正

    葛从周,字通美,濮州鄄城人。曾祖父葛阮,祖父葛遇贤,父亲葛简,均被追赠为兵部尚书。葛从周小时候就豁达大度,有才智谋略,开始时加入黄巢军,逐渐提升为军校。唐朝中和四年(884)三月,梁太祖在王满渡大败黄巢军队,葛从周与霍存、张

  • 李昌祺传·张廷玉

    李昌祺,名祯,以字行,庐陵人。永乐二年(1404)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参与编修《永乐大典》时,冷僻的书和疑难之事,人们多来问他。升为礼部郎中,再升广西左布政使。因犯法被贬官服劳役,不久被宽宥回家。洪熙元年(1425),他被起用为

  • 卷四十七·黄训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名臣经济录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经济録卷四十七明 黄训 编刑部【题奏杂论】题平大法事【林俊】陜西清吏司案呈先为建言民患事该巡按直监察御史陈实防称内史葛景卢佐违法事情该本部覆题奉圣

  • 评朱执信君覆林直勉李南溟二君书·太虚

    李君林君的通信及胡汉民君的覆信,却无甚可论的地方。唯朱君覆信中有“至于无明明尽之境,宇宙不存,人道正义复在何处?所以人道正义不能与佛教并存,亦不能与佛教对立”。下又借算学以为譬喻。若用离一切相以说真如,朱君所言亦

  • 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讲要·太虚

    悬论 一 释名题 甲 释经题 乙 释译题 二 明大意 甲一 证信发起分 乙一 证信序 乙二 发起序 &n

  • 山谷集·黄庭坚

    宋代诗人黄庭坚的诗文集。凡97卷,分《内集》30卷、《外集》14卷、《别集》20卷、词1卷、简尺2卷、年谱30卷。《内集》多编年诗作,其甥洪炎编;《外集》首赋、次诗、诗编年,其友人李彤编;《别集》为诗,不编年,其孙黄㽦

  • 太上导引三光九变妙经·佚名

    与《太上导引三光宝真妙经》 皆为六朝古籍《三光经》的一部分,从内容推测本经当在后。述引日华月魄、挹星朝圣、定光真常之道,包括诵法契、服符、服炁、称号、斋忏等内容。后列老子应化三十六名号。

  • 校注医醇賸义·费伯雄

    成书于1863年。清代费伯雄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3年铅印本。此书原为24卷,后毁于兵火,费氏晚年追忆书中内容,不及十之二三,遂于原名后续“賸义”二字。全书共四卷列述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疾,以及虚劳内伤等诸杂病,

  • 己酉被水纪闻·姚济

    《己酉被水纪闻》中记录的上海(松江)1849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逐日天气记录。

  • 子思子·汪晫

    南宋汪晫编著。一卷。成书于庆元(1195—1200)至嘉泰(1201—1204)间。传说子思承孔子门人曾子之学而撰有《中庸》,其言行则散见于其他诸书,未能搜罗荟集而独刊行于世。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载有《子思子》七卷,即为子思言

  • 菩萨戒义疏·智顗

    凡二卷。隋代智顗(538~597)说,灌顶(561~632)记。又称梵网菩萨戒经义疏、菩萨戒经义记、菩萨戒经义疏、菩萨戒义记、天台戒义疏、天台戒疏、戒疏。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册。本书系注解梵网菩萨戒经。初立释名、出体、料简三科,次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