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百八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八十九

宋 陈 思 编

元 陈世隆 补

橘潭诗稿

何应龙字子翔钱唐人嘉泰间进士曽知汉州橘潭诗稿一卷俱七言絶句

春寒

博山熏尽鹧鸪斑罗帯同心不忍看莫近栏干听花雨楼高无处着春寒

客怀

客怀处处不冝秋秋到梧桐动客愁想得故人无字到雁声逺过夕阳楼

冩情

洒泪题春墨晕干东风无便寄郎难青箱再展云牋看蠧却相思字不完

寄胡雪江

借得官亭小似船六桥风月友三贤芙蓉未发荷花老一防诗情若个邉

旅中示同軰

与君同出已多时费尽黄金典尽衣只待春江烟浪暖小舟先趂白鸥归

清晓

清晓轻传一信风花添红粉草添茸画楼十二栏千曲春在珠帘第几重

泥中莫怪出头迟厯尽氷霜祗自知昨夜震雷轰渭畆请君来此化龙枝

过垂虹

垂虹桥下水连天一帯青山落照邉三十六陂烟浦冷鹭鸶飞上钓鱼船

吴蚕

正是吴蚕出火时交交窗外一禽啼溪西有叶高难采遥见青裙上竹梯

效香奁体

云幙重重雨未収嫩寒先到玉帘钩一杯晚酒无人共羞帯双花下小楼

木犀

露粟藏金一半开层层碧玉映楼台西风昨夜吹香过人在栏干待月来

夏日即事

野土生烟草树焦彤彤日脚火云烧池邉自抝青荷叶分付山童盖药苗

题骆秀才葺故庐防

家在西湖合涧桥短篱围得数椽茅归来颇费支撑力羞见春风燕子巢

有别

楼上佳人唱渭城楼前杨栁识离情一声未是难听处最是难听第四声

春词

玉纎轻揭綉帘开行到花前泪满腮正尔春心无处托一双蝴蝶忽飞来

有所思

曽倚空屏唱栁枝一声娇逐暮云低重来只见流莺在立尽斜阳不肯啼

小园

池占方方十丈寛已栽花木四时看客来莫笑生涯薄窗外新添竹数竿

为客

初秋为客暮秋归一担轻嚢半是诗试问客情何处恶五更孤店酒醒时

东风

和彻诗篇得暂闲落梅香里立栏干新栽白纻春衫薄犹怯东风一阵寒

有所见

不着画罗金缕衣寻常打扮最相冝春风燕子楼前过飘落梨花雪一枝

晓窗

桃花落尽李花残女伴相期看牡丹二十四畨花信后晓窗犹帯几分寒

居家

居家到底胜居官啼鸟声中画掩关待得小园花落尽更须移酒对青山

采莲曲

采莲时节嬾匀妆日到波心拨棹忙莫向荷花深处去荷花深处有鸳鸯

盆中四时木犀

一树婆娑月里栽是谁移种下天来金英恰似清霄月一度圆时一度开

相思

二月春风杨栁青闻郎系马到长亭相思情味如中酒折尽梨花嗅不醒

江上有感

江上秋深客未归荻花枫叶两依依伤心最是长桥路落日西风一雁飞

见梅

云绕前冈水绕村忽惊空谷有佳人天寒日暮吹香去尽是氷霜不是春

舟中偶成

黄防招呼急下船天明仅可过涵山朦朦一枕梅花梦犹在寒牕纸怅间

题临安僦楼

过了烧灯望燕归春寒刬地勒芳期杏花深巷无人卖细雨空帘尽日垂

粉蝶

宿粉栖香乐最深暂依芳草避春禽晚来风起还无定舞入梨花何处寻

活计

三间茅屋盖头颅除却吟篇事事无拟把十年穷活计一时倾倒向江湖

无愁

世间惟我最无愁才是无愁得自由午睡觉来门半掩一池春水看鱼逰

春隂

宻雨流酥入翠苔春隂日日鏁楼台女郎未有寻芳约辜负樱桃一半开

老翁

八十昻藏一老翁得钱长是醉春风杏花村酒家家好莫向桥邉问牧童

清明

踏歌捶鼓近清明小雨霏霏欲弄晴唤起十年心上事春风楼下卖花声

杜鹃

君若思归可便归故乡祗在锦城西不知何事留君住却向空山日夜啼

赠友人

我向诗中为活计君于酒里作生涯世间乐事惟诗酒各自风流占一家

半窣香波防曲栏缬花红映玉钩闲晓来几阵轻风过时见溪南罨画山

碧桃

玉仙同驾玉鸾飞天上曽攀帯露枝一片不知何处落晓来流到涌金池

芍药

金蘂丝头茜染成五云楼映玉盘倾谢郎一入中书后二十四桥空月明

伤春

荷叶初浮水上钱栁花飘尽岸头绵不知春色归何处欲向空山问杜鹃

效无题体

玉钗风断扇云深砌冷帘空月易沉流水落花无处问一年春事一年心

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八十九

猜你喜欢
  冯观国·唐圭璋
  附录一:刘伯渐预言·钱德苍
  诗学源流考 全文·鲁九皋
  第一折·宫天挺
  第三折·李行甫
  萧淑兰情寄菩萨蛮·臧懋循
  丁卯诗集补遗·许浑
  卷一百五十九·徐世昌
  三集卷七十九·乾隆
  二集卷八十八·乾隆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三·黄昇
  巻八·皇甫冉
  巻十三·胡震亨
  卷三百七十三·陈廷敬
  补遗·贺铸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巻五·黄大舆

    钦定四库全书梅苑卷五宋 黄大舆 编惜黄花           许冲元鴈声晓断寒霄云卷正一枝开风前看月下见花占千花上香笑千香浅化工与最争先裁翦 谁把瑶林闲抛江防恁素英浓芳心细意何限不恨宫妆色不怨吹管恨

  • 卷七十二 志四十七·赵尔巽

      ◎地理十九   △广东   广东:禹贡扬州之南裔。明置布政使司,治广州。清初因明制,定为省。雍正中,升连州及程乡为嘉应州,并直隶。嘉庆中,南雄降直隶州,寻并复故,增佛冈,南雄仍降州,增连山。同治中,阳江升厅,增赤溪。光绪中

  • 卷十五 后赵录五·崔鸿

    石虎上 石虎字季龙勒之从子也祖曰背邪父曰寇觅寇觅有四子虎第四勒父曷朱幼而子之故或谓之为勒弟也年六七岁有善相者遇之于路曰此儿貌竒有壮骨贵不可言晋永兴中与勒相失永嘉五年刘琨送勒母王氏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三·佚名

    弘治九年五月丁未朔升翰林院检讨李逊学为浙江按察司佥事提调学校○以蝗灾免山东青州府弘治八年税粮有差○己酉南京大龙兴寺左觉义发直等奏请起送行童给度礼部劾其启衅开端故违成命请寘之法 上曰僧道虽额数过多但自弘

  • 三十七 内务府等衙门奏曹寅李煦捐修行宫议给京堂兼衔摺·佚名

    康熙四十四年闰四月初五日 总管内务府等衙门谨奏:为钦遵上谕事。 康熙四十四年闰四月初三日,乾清门侍卫马武、御前侍卫五十,传谕大学士、内务府总管、吏部:前经降旨:命盐商修建宝塔湾之塔,后立即建成。而并未降旨命建朕住宫

  • ●凡例·宋濂

    一杨琁传照后汉书修钱遹梅执礼郑绮王万传照宋史修其余诸传或采洪遵郡志或考朱子槐县经或按朱绂东轩日抄毛洪笔録蒋思先逹遗事记谢翱浦汭先民传更各叅之行状墓碑谱图记序诸文事迹皆有所据一字不敢妄为登载其旧传或有舛

  • 鹊桥相会·胡兰成

    鹊桥相会二月里爱玲到温 州,我一惊,心里即刻不喜,甚至没有感激。夫妻患难相从,千里迢迢特为来看我,此是世人之事,但爱玲也这样,我只觉不宜。旧小说里常有天上的星投胎凡间为人,出生三日啼哭不止,我与爱玲何时都像在天上人间,世

  • ●附录·祁彪佳

    祁忠敏公年谱山阴王思任季重甫原本顺德梁廷枏章冉武陵龚沅芷舫同补编山阴胡蕃昼堂刊七世孙景行校字「明史」及王氏「史稿」皆着公传,然互有详略;萧山毛先生集有公别传,亦间与史异。公殉节后,王思任为撰「年谱」,题名称「同

  • 滑稽列传第六十六·司马迁

    范君石译注【说明】这是专记滑(gǔ,古)稽人物的类传。滑稽是言辞流利,正言若反,思维敏捷,没有阻难之意。后世用作诙谐幽默之意。《太史公自序》曰:“不流世俗,不争势利,上下无所凝滞,人莫之害,以道之用。作《滑稽列传》”。此篇的

  • 同治八年正月十七日·曾国藩

    早饭后,辰初二刻趋朝。是日请训,递封奏一件也。在朝房久坐。午初召见。皇太后问:“尔定于何日起身出京?”对:“定廿日起身出京。”问:“尔到直隶办何事为急?”对:“巨遵旨,以练兵为先,其次整顿吏治。”问:“你打算练二万兵?”对:“

  • 提要·赵汸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五春秋属辞       春秋类提要【臣】等谨案春秋属辞十五卷元赵汸撰汸于春秋用力至深至正丁酉既定集传初稿又因礼记经解之语悟春秋之义在于比事属辞因复推笔削之防定着此书其为例凡八

  • 卷十二·姚际恒

    诗经通论卷十二新安首源姚际恒着小雅頍弁有頍者弁,实维伊何尔酒既旨,尔殽既嘉;岂伊异人,兄弟匪他。本韵。茑与女萝,施于松、柏。未见君子,忧心奕奕;既见君子,庶几说怿。本韵。○兴而比也。下同。有頍者弁,实维何期尔酒既旨,尔殽

  • 卷二十四·佚名

    △被甲庄严会第七之四复次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如是观察一切法时。便於诸法得法光明。不於空中而见於空。亦不离空而见於空。不见少法与空相应。若不相应。不以空空。不见於空。不见不空。亦不以见观一切法。作是见

  • 卷九十六·佚名

    释如化品第八十七【经】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诸法平等,无所为作,云何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于平等中不动而行菩萨事,以布施、爱语、利益、同事?”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是诸法平等无所作,

  • 卷二·徐昌治

    法高僧摘要卷二  武原居士 徐昌治觐周父 编辑释佛图澄常劝石勒止杀。偶闲坐叹曰。後二日。当有一小人。惊动此下。既而襄国人薛合。有二子。既小且骄。轻弄鲜卑那。那忿。抽刀刺杀其弟。执兄于室。以刀拟心。若人

  • 入就瑞白禪師語錄卷之十三·明雪

    明住天台護國寺嗣法門人寂蘊編詩偈再住贛州崆峒山崇禎十年丁丑秋,監院湛空并贛城高樓居士會同鍾玉所鍾鳴宇,劉寬我諸護法賚書上南雲山,再請師還山賦此。策杖重來此,縱觀仍舊遊,何期劉子樹,肯首笑相留?崆峒諸景緣起丙子秋七月

  • 大同纪事·韩邦奇

    明韩邦奇撰。邦奇,字汝节,号苑洛。陕西朝邑人。正德进士,历吏部员外郎、山西参议、南兵部尚书。著有《苑洛集》诸书。《千顷堂书目》卷五别史类著录是书。

  • 资治通鉴全译·司马光

    北宋司马光撰。二百九十四卷,又考异、目录各三十卷。光有意编撰编年体通史,初成战国、秦时八卷,因“私家力薄,无由可成”,乃上进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完成,历时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