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

  雍熙元年,继迁匿地斤泽。夏五月,党项咩嵬族请附。

  继迁攻宥州不胜,仍驻地斤泽,地斤善水草,便畜牧,生聚渐众。令弟继冲煽诱诸蕃。咩嵬酋领魔病人乜崖素与南山诸族结党为乱,率其所部请降,继迁遣张浦往受之。

  秋七月,掠王庭镇。

  镇在夏州西北,蕃部所聚。继迁引众袭之,俘掳万计。尹宪自夏州赴援,不及。

  九月,知夏州尹宪、都巡检使曹光实袭破地斤泽,继迁弃母、妻走。

  继迁集众万余,令张浦、李大信等四出ㄈ扰,蕃、汉苦之。尹宪与曹光实计曰:地斤四面沙碛,兵难骤进。潜使人侦知所在,于是月发精骑数千,夜袭之,再宿而至,大破继迁众,斩首五百级,焚千四百帐,获牛羊、器械万计。继迁与弟继冲弃众走,妻与母罔氏皆被获。

  按:《续纲目》书:知夏州尹宪袭李继迁,破走之。议者谓其擅兵生事,违命邀功,致有后日银州之败。然除君之恶,惟力是视,未可以兵行诡道遽斥之。故书“袭”、书“破”,以见宋室未有之捷;书“弃”、书“走”,以见继迁未有之衄也。

  冬十二月,聚兵黄羊平。

  继迁既败,惧官军追袭,转徙无常处。而西人以李氏素著恩德,悯其穷蹙,稍稍赈给之。继迁因语豪右曰:“李氏世有西土,今一旦绝之,尔等不忘先泽,能从我兴复乎?”众曰:“诺。”相与屯黄羊平,平在夏州北。招来蕃众,兵势复振。于是羌豪野利等族皆以女妻之。

  雍熙二年春二月,继迁诱都巡检使曹光实杀之。

  初,继迁弃银州,蕃部拓跋遇入诉本州赋役苛虐,乞移居内地,太宗不许,遂作乱。夏州巡检梁迥率兵讨破之。遇等散居山谷,遣人说继迁曰:“银州地据四塞,西接夏、绥,东邻麟、胜。公家先泽未远,若潜师以来,遇以蕃众济之,城可得也。”继迁问计于众,从弟延信曰:“地斤之役,乃备御之疏,非战斗之罪。漠北不足以立室家,今遇众来归,天假之便,失此不图,后悔何及?”张浦曰:“时不再来,机不可失!但曹光实老将知兵,若不诱之离城,攻其无备,我军大创之余,鹤唳风声,难保必胜也。”于是令弟继冲纠合蕃族,自与豪酋破丑重遇贵及张浦、李大信等赴银州,绐曹光实云:“我数奔北,势窘不能自存,公许我降乎?”因致情款陈讲甥舅之礼,期日会于葭芦川纳节。光实信之,且欲擅功,不与人谋。及期,继迁设伏,领数十人近城迎光实。光实令从子克明护辎重在后,自从百骑先赴之。继迁前导北行,将至其地,忽举手挥鞭,伏兵起,杀光实,歼其从骑。

  按:《春秋》书楚子诱蔡侯般杀之,曰“诱”者,恶其谲也。然战争之际,身居将帅而为人所诱,独无责乎?是时,继迁以诈降之计杀光实,虽继迁之谲,亦光实之愚有以致之。不书战死,而书“诱杀”,交讥之也。

  遂入银州据之,自称定难军留后,以张浦、刘仁谦为都押牙,预署诸州刺史等官。

  继迁既杀光实,假其旗帜,袭破银州,获军资器械无算。于是,蕃族附者日众。李大信等议推继迁为定难节度、西平王,号令蕃众。张浦曰:“自夏州入觐,无复尺疆,今甫得一州,遽尔自尊,恐乖众志。宜先设官授职,以定尊卑;预署酋豪,各领州郡,使人自为战。则中国疲于备御,我得尽力于西土矣。”继迁曰:“是我心也。”遂称都知蕃落使、权知定难军留后;以浦、仁谦为左右都押牙,李大信、破丑重遇贵为蕃部指挥使,李光祜、李光允等为团练使;复署蕃酋折八军为并州刺史,折罗遇为代州刺史,嵬悉咩为麟州刺史,折御乜为丰州刺史,弟廷信为行军司马,其余除授有差。

  三月,焚会州城。

  银、夏夷落,散居川谷,平时虽各有鞍甲,并无魁首统摄。继迁自得银州,乘胜攻会州,直抵城下,纵火焚毁城郭,吏民死者千计,会州由是沦陷。太宗遣知秦州田仁朗、ト门使王亻先、副使董愿、宫苑使李继隆驰传发兵讨之,并赐敕书与麟、府、银、夏、丰州及日利、月利诸族,谕之并力。

  按:会州地居四塞,银、夏有警,秦、泾援师皆得赴此。为战守计:今继迁取之而不能守,火毁其城,以绝中国驻兵之所;异时银、夏数州失而不复,非职此故耶?

  进攻三族寨,寨主折遇乜以城降。遂围抚宁寨。

  继迁连取二州,益以强大,率兵掠银州,巡属之未下者。攻河西三族寨三日,寨将折遇乜杀监军使才,与之合。继迁乘势抵抚宁,围之。

  按:降者,胁服之词。谓敌力强,己力屈,有以致之。遇乜杀使献城,非力屈比也。书以罪之。

  夏四月,扼浊轮川,与官军战,败绩,弃银州走。

  田仁朗行次绥州,请益兵,留月余。闻继迁兵攻抚宁,喜曰:“戎人常乌合寇边,胜则进,败则走,不可穷其巢穴。今继迁啸聚数万,尽锐以攻孤垒,抚宁小而固,非浃旬可破。我俟其疲,以大兵临之,分遣强驽三百,邀其归路,必成擒矣。”部署以定,故示闲暇,纵酒ヅ博。副将王亻先等媒蘖之。太宗闻三族陷,征仁朗还,下御史狱,劾问请益兵及陷三族状。仁朗对曰:“绥、夏二州兵,皆以城守为词,不依调遣。所部千余人,皆曹光实旧卒,器甲不完,故请益兵。三族去绥州远,非元诏所救也。臣已定擒继迁策,会诏至,不果。”因言:“继迁得羌戎情,愿优诏怀来,或以厚利啖部落酋长令图之;不尔,他日大为边患。”太宗特贷死,流商州;命亻先等进兵。亻先率所部,由绥州至浊轮川。继迁撤抚宁围,拒战,丧失五千余;麾下没邵浪、悉讹及兔头川东、西诸族皆破,遂领蕃部弃银州遁。

  按:戎人乌合,厚利可啖。当日宋廷之上,计中敌情者,仁朗一人而已。使果用其谋,则抚宁一战,应有全功。乃王亻先小人,忌能误国。战虽幸胜,而自浊轮之役,继迁请婚以结强援,伪降以款兵势,寇环州则大合戎类,取灵武则先据山川,秘计深谋,历久愈熟,故银州之弃,塞翁失马,未足为继迁忧也。

  署代州刺史折罗遇战殁于悉利寨,降将折遇乜被获。

  继迁既败,王亻先收复银州,率兵出州北,至悉利诸族,署代州刺史折罗遇与弟埋乞迎战败死。亻先复由开光谷西趋杏子坪,败保寺、保香诸族首领埋乜已等兵,斩五十七人;又破保、洗两族,俘三千人,降五十五族;擒三族寨叛将折遇乜,诛之。于是,三族豪酋折八军等三千余众皆遣使献马首罪,愿改图自效,为国进讨。

  夏州岌伽罗腻等族附继迁。六月,内客省使郭守文击之,诸族皆破灭。

  继迁浊轮之败,蕃族虽破而本部未溃。夏州盐城镇岌伽罗腻十四族俱党项种落,继迁诱之合,遂与吴移、越移等族结党应援。守文奉诏自三交乘驿趋夏州,偕尹宪引兵至盐城镇。吴移、越移四族请降,岌伽等不应,宪与守文合击之,擒斩千百,焚千余帐。银、麟等州诸部一百二十五族合万六千一百八十九户皆内附。三族寨酋豪折御乜穷蹙,弃继迁归命,守文置之部下。

  雍熙三年春二月,继迁初降于契丹。

  契丹西境直对夏州,党项东山诸部臣事者多。李氏自思恭赐姓,未尝外附。继迁见诸部溃散,谋于众曰:“吾不能克服旧业,致兹丧败,兵单力弱,势不得安。北方耶律氏方强,吾将假其援助,以为后图。”乃遣张浦持重币至契丹请附。契丹主隆绪意未决,西南招讨使韩德威言:“河西为中国右臂。向年府州折氏与银、夏共衡刘汉,致大兵援应无功;今李氏来归,国之利也。宜从其请。”契丹主纳之。

  按:此西夏臣契丹之始。李氏自彝殷救晋,未尝与契丹相通。今继迁称臣事之,书“初降”,以著其去夏就夷之罪。

  夏四月,契丹授定难军节度使、都督夏州诸军事。

  契丹主以继迁效顺,遣侍中萧里得持诏授继迁定难军节度、银夏绥宥等州观察处置等使、特进检校太师、都督夏州诸军事,继冲为副使。

  冬十二月,如契丹请婚,契丹许之。

  继迁既受契丹官,兵势稍振,自以五百骑款契丹境,言:“愿婚大国,永作藩辅。”时契丹将耶律盼与宋战于泰州,不利。契丹主欲使继迁牵制宋兵,许以公主归之。

  雍熙四年春二月,继迁侵夏州,败知州安守忠兵于王庭镇。

  继迁兵掠夏州,徘徊不遽进。知州事安守忠率众三万击之。至王庭镇,继迁设伏诱战,大败守忠兵,追及城门而止。

  按:书“侵”,是掠境,未攻城也。《春秋》兵诡道而胜之曰“败”,如“隐十年,公败宋师于菅”是也。继迁设伏以致守忠,掩而覆之,较之薄未阵者,其计更诡。

  遂围夏州。夏四月,麟州援师至,乃还。

  继迁进兵围夏州,逾两月不解。知麟州韩崇训领大兵赴援,乃退。

  夏五月,李继捧出为崇信军节度使。

  继迁数为边患,有言其悉知朝廷事,盖继捧泄之。乃出之于外,并改其从父澧州刺史克文为博州,单州刺史克宪为道州防御使,并遣之任。宋制惩五代藩镇之弊,特制诸州通判,凡知府公事必长史、通判签议连书方行。时太宗亲选常参官为二州通判,以专郡政。

  秋八月,屯兵黑水河,邀击银、夏、绥、府都巡检使石保兴兵,败绩。

  继迁居沙漠,逐水草,便于攻掠。是时屯黑水河侧,据险自固。石保兴方巡按罨子寨,继迁以数千人攻之,见保兴所部不过二千人,遽渡河决战。保兴伏兵河浒,俟半渡击之,继迁众乱,大败。

  冬十一月,党项咩兀等族谋杀继迁,不果。

  继迁凶忍,虐用其属,宥州党项咩兀等族首领,都指挥遇乜布九人谋诛继迁。时继迁克期攻银州,会诸族于无定河侧。遇乜布等以暗箭射之,中其鼻,创久不愈,师期乃缓。遇乜布以闻,太宗赐敕书安抚之。

  按:此党项异继迁之始。

  端拱元年(契丹统和六年)春二月,李继捧迁感德军节度使。

  初,继捧出为崇信节度。崇信,地狭境偏;不得专郡政,心怏怏。佯上言:“继迁凶顽少智,朝廷若遣其亲信以恩礼招徕之,可不烦兵致也。”太宗用其言,徙陕西路感德军节度,以招继迁。

  三月,继迁遣牙校李知白贡于契丹。

  继迁以契丹许归公主,逾年不见真命,遣知白表献请之。

  按:此李氏事契丹之始。书“贡”志始,且备事也。

  夏五月,继捧复为定难军节度使,赐姓名“赵保忠”。

  朝廷数以敕书谕继迁及同叛蕃部,继迁佯遣都押牙张浦诣知环州程德元所,陈归顺意。然终不出降,侵扰益甚。诸将用兵皆无功,宰相赵普言:“继捧所镇随州,与继迁声问辽远,不若委以银、夏故地,令图之。”太宗因召赴阙,赐姓名,亲书金花五色笺赐之,授夏州刺史,充定难军节度使及银、夏、绥、宥、静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赐黄金千两、银器万两、锦彩二千匹,并赐所管五州钱帛、刍粟、田园。保忠辞日,太宗宴之长春殿,赐袭衣、玉带、银鞍、马及副马百匹,谓之曰:“若继迁归款,当授以官也。”保忠荐内殿崇班张继能材武,乞为副。乃命继能同经理西事,遣都虞候王杲领兵千人护送赴镇。杲还,保忠赆以方物,杲不受。张溥曰:继捧懦而不制继迁,狡而得众。彼惟为昆弟、诸父所怨,祈留京师。乃令其归招继迁,无论继迁不肯下,反失一继捧矣。

  冬十二月,赵保忠言继迁降。

  保忠至镇数月,上言继迁已悔过归诚,乞赐官职安之。

  按:继迁实未请降,保忠妄奏以示己功。诳君固位,其罪大矣。

  授银州刺史,充洛苑使。不受。

  太宗允保忠请,授继迁官。继迁不受。

  按:宋信保忠之言,授继迁官,而继迁未降,肯遽受命耶?宋于此犹不悟前言之妄,真为保忠所愚矣!

  端拱二年春正月,继迁上表契丹,请与继捧通好,不许。

  继迁自言与兄继捧有怨,乞与和好,契丹主知其非诚,不许。

  三月,贡于契丹,契丹以义成公主嫁之。

  契丹主封王子帐节度耶律襄女为义成公主,下嫁继迁,赐马三千匹。

  夏四月,赵保忠言降宥州御泥布、罗树等族,加特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保忠表言:“臣遵诏市马三百匹,宥州党项御泥布、罗树二族党附继迁,不肯卖马,臣领兵掩杀三百余人,擒百余人,其族即降。”太宗奖谕之,加保忠特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按:特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衡职也。保忠空言得之,宋君臣不察授之,书以交讥也。

  秋八月,赵保忠言夏州马生二驹。

  在州民程真家,保忠以闻。

  按:马,兵象也。继迁寇势方张,二驹之生,天示之兆,保忠藉以献瑞,妄矣!

  九月,党项慎州节度使佶移附继迁,其子突厥罗请内属。

  初,继捧入朝,党项诸族渠帅半请内属。青岗岭、三角城、龙马川兀泥中族大首领佶移首先归附,授慎州节度。继迁知佶移为大族,使张浦等数诱之,遂复叛降。其长子突厥罗率千余帐,使人至府州折御卿军前请内属,御卿以闻。

  附:刘涣《西行记》:“贺兰山西北回鹘麽罗王子、邈王子部落甚盛,向无统属。端拱中,李继迁破灭之,其地遂成荒碛。”考《宋史。回鹘传》:“端拱二年九月,麽罗王子,邈王子及回鹘都督石仁政、越黜黄水州巡检四族来贡,宋赐以锦袍、银带。”不言继迁攻灭。疑《记》有误。

  冬十月,攻熟仓族,首领咩悉出兵击之,走还。

  熟仓,会州蕃族,首领咩悉素恶继迁。继迁以兵攻之,咩悉合来离诸族兵掩击,继迁不胜,走还。

  十二月,掠西蕃贡使于橐驼口。

  灵州橐驼口,夏州入中国要路。诸蕃由此贡马京师,继迁兵扼之,不得达。环州右班都知周仁美率骑士赴援,继迁兵乃退。

  淳化元年春三月,继迁贡于契丹。

  初,继迁流离沙碛,虽臣事契丹,贡不成礼。及契丹妻以公主,羌部慑服,输牲畜者日众。继迁遣使如契丹谢,献良马二十匹、粗马二百匹、驼一百头,锦绮三百匹、织成锦被褥五合、苁蓉、甘石、井盐一千斤,沙狐皮一千张、兔鹘五只、犬子十只。自后,每岁八节贡献。

  夏四月,赵保忠言:“破继迁于安庆泽,继迁中流矢走。”

  继迁驻兵碛中安庆泽,数与沿边熟户构难。疆吏以闻,保忠上言:“遣使谕之,不听,已将兵讨击。继迁拒战,不胜,中流矢遁去。”

  冬十月,攻夏州,赵保忠乞济师。

  继迁谋取夏州,遣破丑重遇贵等至州诈降,谓继迁创甚,不能军。保忠信之,不设备。继迁阴合诸族渠帅,突攻州城。保忠出兵拒战,重遇贵等从中起,保忠仅以身免,遣使上表乞援。

  冬十一月,献捷契丹。

  继迁攻夏州,月余不能破,休兵王庭镇。遣张浦至契丹,以大败宋军告。

  十二月,契丹封继迁为夏国王。

  时契丹败于徐河,大将耶律休哥创甚,国中夺气。遣使促继迁进兵,加以王封,令益困中国。张齐贤曰:“契丹与中国为难,虑继迁感中国之恩,断右臂之势,署王爵以縻之,遣戎使以镇之。王爵至,则刺史之命轻矣;戎使至,则动静皆伺之,向背之心异矣。夫夏国王之称,虚名也。而在契丹,命之于彼国无损,与中国为敌,其谋不甚深哉!

  按:此李氏称夏国王之始。书“契丹封”,恶其煽乱也。

  附:《辽史。圣宗纪》及《西夏传》:“统和八年十二月,李继迁下宋麟、等州,遣使来告。”考是时继迁未得银、夏,焉能越取麟、?《宋史》纪、传并不载。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 刘瓛明 僧绍 庾易 刘虬·李延寿
  列传第八十九·刘昫
  卷四百九十三·列传第二百五十二·蛮夷一·脱脱
  卷一·常璩
  西南纪事卷五·邵廷采
  清中叶之外交观·佚名
  ●卷八·姚元之
  第四十四回 分杯羹太公受难 降齐地郦生逞功·黄士衡
  卷之一百零五·佚名
  绎史卷一百六·马骕
  列传卷第三十四 高丽史一百二十一·郑麟趾
   第五章 父與子·林语堂
  ●序·文秉
  卷七十五·佚名
  卷第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八·吴景旭

      乙集上之下  楚辞  九歌  西溪樷语曰九歌章句名曰九而载十一篇何也曰九以数名之如七启七发非以其章名  吴旦生曰旧注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而好祀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原以其词鄙陋为作九歌之曲王逸

  • 鲍溶诗集原序·鲍溶

    鲍溶诗集六卷史馆书旧题云鲍防集五卷崇文总目叙别集亦然知制诰宋敏求为臣言此集诗见文粹唐诗类选者亦称鲍溶作又防之杂感诗最显而此集无之知此诗非防作也臣以文粹类选及防杂感诗攷之敏求言是又得防知政事欧阳修所藏鲍

  • 卷十八·陈焯

    <集部,总集类,宋元诗会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十八兵部主事陈焯编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俨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退为家人述之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卷宝元初中进士甲科除奉礼郎签苏州判官丁

  • ●卷六·姚元之

    吾乡张英沙先生若瀛初官热河巡检。高庙巡幸日,张治道涂。有内监过,不礼于张,张杖之。高庙嘉其有胆,擢县令,游升南路同知。其生平爽直有如此者。归田后,于西郭外创一园,名逸园。欲速成,然烛施工,楼台墙屋草草而已。有言其不坚

  • 第三三九保结状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六日一二二○二--一六·佚名

    新竹城南、东、西三门总理,保结王礼让为北门总理具保结状台下总理陈大彬、林扬芳、林承恩暨众郊铺长和号,今当大老爷台前,保结得监生王礼让一名,充当北门城内总理遗缺,小心奉公,不致违误,不敢冒结。合具

  • 外集卷二·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録外集卷二 宋 李幼武 纂集 程颢 明道先生纯公 字伯淳五世而上居中山之博野高祖羽太宗朝以辅翼功显赐第京师今为河南人踰冠中嘉佑二年进士第调鄠县簿再调上元簿就移泽州晋城令改着佐寻以

  • 甲申传信录卷五·钱士馨

    槐国衣冠诸缙绅先生见用于闯者,或凭官阀、或凭仪釆,非尽出于德望才猷,而皆以牛金星目瞩之力为衡,当意者录,不当意者去。录者赴吏政,不录者率驱伪将军拷掠。然有行贿至多,而不被刑杖者又有重遭戮辱,复令吏政乞官者。其时或贿或

  • ●天台治略卷之二·戴兆佳

    详文二 ◆详文二 一件龥 宪推广 皇仁泽遍穷黎恩垂不朽事 一件再叩 宪恩速饬募顶等事 一件龥请恩准策鸠群力建造驻防公廨保固地方事 一件龥详改学等事 一件饬议稽查异籍民人之法以杜奸匪事 一件饬行查议事 一件严饬

  • 纲鉴易知录卷十五·吴楚材

    汉纪孝武皇帝纲 辛卯,三年,秋,以田千秋为大鸿胪。族灭江充家。目 吏民以巫蛊相告言者,案验多不实。上颇知太子皇恐无他意,会高寝郎田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曰:&ldquo;子弄父兵罪当笞。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当何罪哉?臣尝梦见一白

  • 卷八十三·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巻八十三    明 湛若水 撰 屯田下【授间田水利附】 唐髙祖武德六年十月壬戌并州大总管府长史窦静表请于太原署屯田以省餽运议者以为烦扰不许静切论不已敇征静入朝使与

  • 第十四章 9·辜鸿铭

    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辜讲谈及当时一个国家(郑国)政府文件的最大优点,孔子说:“在准备这些政府文件的过程中,一个部长首先拟出草稿,另一个部长就其中的几点进行讨论,只有一位部

  • 大学·姚际恒

    前一篇全后世禅学,其用字义,更有牵强失理处及鹘突处,后儒篇分界限,亦多不楚,然犹少疵,学者分别观之,或曰:后汉佛教始入中国,大学、中庸,非后汉书也,何以谓其入禅学乎?曰:予谓其与佛理同,不必佛入中国也。予庸言录曰:「东土有预见

  • 与正信会诸居士书(十二通)·太虚

    一  法舫、森甫、奉僧、益亭诸仁者转武汉诸上善均鉴:得寄来各件,藉悉鄂院有恢复之望,而汉会亦注重研究。世苦日亟,待佛法解救亦愈急,而各地佛化,遂亦盛起;武汉今亦得徐督办夏司令提倡,曷胜哀慰!专祝弘法精进。太虚手启。三月

  • 大般涅槃经疏 第三十一卷·灌顶

    大般涅槃经疏 第三十一卷隋章安顶法师撰唐天台沙门湛然再治迦叶品之四迦叶白下。第二明异虚空义。又两番问答。此初番问者。正言佛性涅槃虚空等并非三世。虚空非三世而名为无。涅槃非三世而名为常。同无三世何

  • 东槎纪略·姚莹

    台湾地方志。清姚莹(1785—1852)撰。五卷。莹字石甫,号展如,安徽桐城人。嘉庆进士,历官知县、按察使。镇守台湾多年,熟悉地理民情。此编约当道光九年(1829)成书,记事止道光六年,约七万余字。分复建凤山县城、埔里社纪略、噶

  • 朝鲜王朝实录[纯祖实录]·佚名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纯

  • 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佚名

    全一卷。唐代义净译。又称数珠功德经、校量数珠功德经、曼殊数珠功德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本经乃说明持数珠之功德,与唐代宝思惟所译之校量数珠功德经同本。首先曼殊师利依数珠之种类,宣说福分利益之差别,并赞叹菩提

  • 华严法界玄镜·澄观

    凡二卷。唐代澄观撰。又称华严法界观玄镜、法界玄镜、玄镜。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为华严宗初祖杜顺所撰华严法界观门之注释书。本书作于华严大疏之后。书名玄镜,系根据‘一镜摄九镜’之譬喻而来。内容系就杜顺所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