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九 崇祯六年癸酉

  周延儒罢相  先是元年三月,周延儒为礼部右侍郎。二年十二月入阁办事。至是正月,为宣府阅视太监王坤所劾。上疏乞罢。不允。左副都御史王志道上言:王坤内臣,不宜侵辅臣。上诏郡臣于平台,谓志道曰:遣用内臣,原非得已,朕言甚明。何议之多也。昨王坤之疏状,朕已责其诬妄,乃廷臣举劾,莫不牵引内臣。岂处分各官,皆为内臣耶?志道奏曰:王坤直劾辅臣,举朝皇皇,为纪纲法度之忧,臣为法度惜,非为诸臣地也。上曰:廷臣于国家大计,不之言,惟因内臣在镇,不利奸弊,乃借王坤疏要挟朝廷,诚巧佞也,因诘志道者再。延儒曰:志道非专论内臣,实责臣等溺职,上色稍霁。曰:职掌不修,沽名立论,何堪宪纪?立命志道退,延儒遂放归。

  知推官员

  二月。谕吏部举潜修之士。科道不必专出考选馆员,须先历知推垂为法。  先是,馆员多选庶吉士,至是以时方多故,欲知郡邑利弊,而重知推,亦时事之一变也。

  内官监纪

  五月,谕兵部,流寇蔓延各路。兵将功罪应有监纪,时命太监陈大金、阎思印、谢文举、孙茂霖为内中军,会各抚道分入曹文诏、左良玉诸营,纪功过、催粗饷,仍发内帑四万金、素红蟒段四百匹、红素千匹,军前给赏。  用内官为监纪,即唐之鱼朝恩观军容使也。其失甚矣。呜乎!朝廷虽乏人,奈何使刑余之人,与知军国重事矣!

  山西贼

  三月十五日丙午,山西兵击贼于阳城北。时,张道浚得罪家居,设伏于三缠凹,贼至伏起,生擒满天星。巡抚许鼎臣,献俘阙下,奏道浚功第一。四月五日丙寅,贼陷平顺。二十四日乙酉,曹文诏败贼子于阳城。五月二十九日庚申,文诏袭贼于偏店,贼尽南奔。诸将会兵逐之,夺马骡数千,贼自邯郸南走。六月,贼陷河顺。七月六日丙申,陷乐平。十一日辛丑,陷永和,旋陷沁水。十月贼至宁晋,寻据五台山。其中薪储皆具,险阻足守,官兵不敢击。

  河南诸贼

  贼在河南,沿山州县,无处不到。正月十五日丁未,左良玉败贼于涉县之西,斩其渠贼,望其旗帜皆縻然。贼势尚炽,谋犯河南,副将芮琦战死武安。二月,贼踞林县山中,饥民相望而起。良玉败绩于武安。兵七千先后失亡殆尽,中军曹鸣鹗陷没赵塞,河南贼益炽,长驱保定,兵备卢象升御却之三月。诏总兵邓玘将川兵二千,益以土司马凤仪兵,驰赴河南。未几,凤仪败殁,贼入清化;游击越效忠登屋击贼,堕地死;游击陶希谦在武安出御贼。会日暮移营,贼乘之,落堑死。左良玉驰救清化,贼方去。后驰武安,胜之于三井,获贼首小秦王。曹文诏自晋来援,涉胜于毛岭。四月,河西贼自辉县入清化镇,所在守将败殁,部臣以河南不塞太行之险,揖盗使入,抚臣不得无罪。五月,河北贼陷涉县,贼尽至磁州,众十余万,长可达五六十里,总兵邓圯与良玉会兵彭城,尾至林县之清池柳泉,击败之,歼其尖骑九天圣等八十一人。其分股犯卫辉者。巡抚元嘿自乘城以却之。六月,川兵溃于林县,潞王告急。辛酉,左良玉破贼于怀庆,贼尽奔太行山,参将汤九州领昌平兵至豫。时,贼为邓、左、周尔庆三家兵所追,方从林走辉。九州自涉来林,闯贼之中坚,胜于马鞍山,斩贼首混天王,贼从林奔怀济,邓、左追击,大败之。贼奔溃沿河,从温孟至武涉,遂入山,复回林县。时,汤九州驻兵水冶,居安、林、磁、武四邑之要路。七月,贼屯彰德,复以阎思印同总兵张应昌合剿,分阳知县费甲鏸,以供应逼迫投井死。八月,有阳邑镇科泉清凉山、九龙山、王凯塞、原康村、湖南七捷,斩获贼目混天猴等,汤九州功居多。左良玉有河村柿、黄山、八特三捷,俘斩新立一字王、杀尽王等,周尔敬有都里、马鞍山二捷。是月,京营副将王朴,以禁旅六千至彰德。九月,有原康、罾底、涉县三捷,斩获飞天圣等。兵势大振。贼弃妻子走北,奔五台山,既而复回,京营尾于后,汤、左扼于前,京营胜之于亢侯、石坡、牛尾,汤兵胜之于青店、沙冈,贼势穷迫。十一月,贺双全、新虎等因京营乞降,然焚掠如故。汤九州在林县连战三日,胜于两坌口,再胜于安阳夏村,又胜于旁坐寨清凉山。共擒斩四百余级。左良玉又胜之,斩二百级。晋兵曹变蛟亦胜之于涉县,守备许志忠、孔道兴等,并力进剿,贼前队已连夜走济源、垣曲,遂以二十四日乘冰渡河而南。二十六日,破渑池。十二月朔己未,破伊阳。初二庚申,又破卢氏。贼渡河后,杀掠更惨。初,止左帅一军尾后,虽有卢氏银洞沟、刀环川柳泉之捷,而贼众四掠,维阳、新安、陕州、灵宝、阌乡、卢氏、永宁、汝州、鲁山、叶县、舞阳、遂平、确山、信阳、南阳、裕州、沁阳、桐柏、淅川、新野、内乡等州县,贼无不至。十二月十九日。贼至郾城,势逼开、归。会日暮雨雪,巡抚元嘿起汤九州于床曰:事急矣,宜乘夜袭之,杀即晚胜之于吴城镇,追杀六十里。杀贼盈野,斩四百余级,明日又追及于横镇。斩六百余级。皆杀贼强壮。二十日,左帅有保安之捷,有赵左之捷,又有平上关黑山之捷,至七年甲戌正月初一日,巡按刘令誉督京营有牛蹄涔之捷,出其不意,斩级逾干。得此三路大捷,贼始狼狈走楚,河南乃宁。盖贼最畏曹文诏,其标将曹变蛟更骁勇,时为之谣曰:军中有一曹,流贼闻之心胆凉。次左良玉、汤九州;若京营兵,贼甚轻之。

  是年三月,蜀贼寇百丈关,官军败没。九月己亥,张应昌败贼于平山,获贼首张有义,即一笺灯也。

  贼犯湖广

  十二月二十二日庚申,贼假通香客犯郧西,二十五日癸巳,陷上津。

  邓祖禹骂贼

  邓祖禹,字又元,湖广蕲水人,习骑射,中万历己未武进士,选沈阳守备。未几,大清兵至,祖禹入阵多格杀,中矢坠地将死,夜半乃苏,呼城入,负矢如猬,创甚,遂告归。寻起宣府守备。崇祯初,京城困,申甫全军皆没,祖禹提兵遇于芦沟桥,殊死战,势稍郤,晋涿州副总兵。流贼乱,移镇黄德,寻守孝感,忽报应城破,巡抚檄往援,所携止七百人,比至寂然,甫入城,相度,贼四面掩至,围数重,祖禹破围,退保西门外,顾左右曰:吾受国厚恩,谊当血战以报皇上,突围得出,幸也,不则以死继之。复何言?围坚不得出,遂被执。贼素敬祖禹,解其缚,治酒安上坐。且罗拜曰:须公为我作一主盟。祖禹曰:朝延福大,诸贼何敢如此?贼请之至再。祖禹骂益厉。曰:若此,须换郤肝心。张献忠怒曰。换郤汝心肝,亦不难也。遂呼众曳出,缚大树土,剖心剜肝杀之。

  附记

  高迎祥距楚九十里安营,楚都督邓祖禹率总戎张全昌、副将杨世恩、先锋邓天河、参将李文云、游击朱世盛、坐营王可贞、把总郑新参、千户金得功、百户冯迎胜,哨□毕烈英等,以五千人进,追杀二十里。迎祥将遁。马守应曰:再战不胜,走未晚也。遂率众与邓天河战,守应被鞭走,天河传令发七炮,击伤甚众,驱兵追逐,迎祥大惧。罗汝才举刀砍天河,天河挺枪迎战,汝才佯走,天河逐之,汝才密取箭射中眉心,天河坠马,被贼斩首去。祖禹叹曰:吾子勇冠三军,今乃为国倾生,惜哉!复督张全昌进兵,止千人,与贼将过天晓遇,即败,更遣杨世恩总兵御之,不战而走,为满天星追获,而降。祖禹怒,亲率众出,忽风雪大作,士卒寒栗,火药尽湿,祖禹仰首叹曰:天何困英雄若此?遂冒雪突前。混世王被铁简击回,刘国能敛伤左足而败,整世王复击背走,迎祥大骇,悉众出战,遥谓祖禹曰:倘将军不鄙,愿求为帅,幸尊裁之。祖禹大怒曰:逆天叛贼敢胡论耶?吾忠心报国,特来剿汝。于是朱世盛、李文云七将出战,贼营混天王、扫地王等九人围之,搏战良久,贼众突进,八将被擒,迎祥亲释祖禹缚,罗拜曰:误犯尊颜,望乞恕罪。愿将军为总主,万勿过辞。祖禹辞曰:吾赤心报国忠臣,岂负圣主投贼乎?迎祥再三谕之。祖禹骂不绝口。迎祥大怒,叱左右缚之。且曰:取他心来看,果赤否?祖禹出叹曰:妻子已矣,所恨老母不得见耳。然自古忠臣为国忘家,莫不如此。予亦何憾;须臾,剖心献上,迎祥见之,亦叹曰:真忠臣也。命痊之。余七将俱被杀,士众悉降,收总兵汪见国,擒德安府应城县令张绍登。绍登手指贼大骂,贼怒磔之。一时义焉。既杀绍登,纵兵肆掠。前出正录谓献忠,而剖心则一,况张、高俱贼魁也。

  陈奇瑜威着关陕

  八月二十八日丁亥,陕西败,攻隆德,杀知县曹彦芳,分守固原参政陆梦龙,战于绥德城下,死之。十二月二十七日丙戌,贼陷镇安。时秦贼既尽入晋,流突畿辅,河南至数十万,而延绥贼首钻天哨、开山斧,犹据永宁关前,阻山险,下临黄河,负固数年不下。延绥巡抚陈奇瑜,谋取之,乃阳传总制檄发兵,简众七千人抵延州,迎潜师疾走入山,贼不虞大兵至,仓皇溃逸,焚其巢,纵击斩首千六百级,二贼死,分兵击贼首一座城斩之。延水贼悉平,奇瑜威名著关陕。  志异

  正月朔癸巳,大风霾,日生两珥。二月癸亥朔,建昌军家,生豕一首二身,八蹄二尾。六月河南大旱,密县民妇生旱魃,浇之乃雨。八月,襄城县莎鸡数万自西北来,莎鸡固沙漠产,今飞入塞内,占者以为兵兆。十一月初八日甲辰,洮州卫地震。二十四日壬辰,定远堡龙洞内铜鼓有声,甲寅又有声,先年奢寅败,声闻三日。崇祯二年有声,东兵犯永。是岁陕西、山西大饥。

  六月二十四日大风,下午益烈,雨五六寸,水顿长三四尺,墙壁多倒,有压死者。风声如雷,大杨尽拔,门首桥板重三四百筋,飞起落河中。凡异风猛雨一昼夜,次日黎明始息,天色阴惨,予过桥南,见鹊多死田塍下。江湖河海间,人死无算。靖江夜半,江水泛溢入城,陷半壁。二十五辰时方退。城外人多死。通州、瓜州等处皆淹,自南都下至杭州,虽或无雨之处,而风俱甚大。六合县无雨,而水亦长五六尺,松柏多拔。时予年十二,从家孟伯雄读书厅左,闻风刮烈,颇怛,先君子叹曰:岁其歉乎!

  昔康节先生于河南府天津桥闻杜鹃声,即知南人作相,禽鸟固得气之先者。今襄城为开封属邑,而莎鸡飞入,地气自东而南矣。殆大清得中国之征乎!当不止兵焉已也。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八十七 突厥 铁勒·李延寿
  列传五·薛居正
  ●卷一百二十四·徐梦莘
  东林列传卷末下·陈鼎
  雍正实录卷之六十九·佚名
  涌幢小品卷之二十·朱国祯
  ●绎史恤谥考卷七·温睿临
  第一一示贴天运(实则光绪)十五年十月十日一一一○七-七·佚名
  三○八 江西巡抚海成奏查办应毁书籍并呈名异书同各书清单折(附清单一)·佚名
  毛修之传·李延寿
  黄绾传·张廷玉
  陆聚传·张廷玉
  卷之八十七  君子堂日詢手鏡下(明)不著撰人·邓士龙
  晋纪二十 孝宗穆皇帝上之下永和四年(戊申、348)·司马光
  明成祖迁都北京·吴晗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禅峰·唐圭璋

      百字谣   贺彭谦仲八月生子   中秋近也,正于门瑞气,葱葱时节。隔岁维熊占吉梦,今夕天生英杰。仙籍流芳,瑞龙毓秀,应是非凡骨。诗书勋业,妙龄行见英发。   好是日满三朝,剩陈汤饼,投辖留宾客。玉果犀钱排绮宴,窈窕歌

  • 第二出 赏春·姚茂良

    【女冠子】〔生上〕怒发冲冠。丹心贯日。仰天怀抱激烈。功成汗马。枕戈眠月。杀金酋伏首。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空怨绝。待把山河重整。那时朝金阙。〔鹧鸪天〕笔底龙蛇走篆虫。胸中豪气贯长虹。五车经史藏心腹。百

  • 卷三百七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七十吕温吕温字和叔一字化光河中人贞元末擢进士第因善王叔文再迁为左拾遗以侍御史使吐蕃元和元年乃还柳宗元等皆坐叔文贬温独免进户部员外郎与窦羣羊士谔相昵羣为御史中丞荐温知杂事士谔

  • 御选明诗卷十·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十乐府歌行七王宠阳春词春到江南春可怜东郊西郭得春先初飞蛱蝶犹疑梦忽见梅花各问年鹦鹉洲邉芳草积鳯凰楼下百花然王孙拾翠争相问美女寻春总献妍千金买得飞龙马八寳装成软玉鞭啼鸟乱羣还自对游

  • 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

  • 卷一百七十七·志第一百三十·食货上五等·脱脱

        ◎食货上五   役法 役出于民,州县皆有常数。宋因前代之制,以衙前主官物,以里正、户长、乡书手课督赋税,以耆长、弓手、壮丁逐捕盗贼,以承符、人力、手力、散从官给使令;县曹司至押、录,州曹司至孔目官,下至

  • ●崇祯实录卷之十六·佚名

    怀宗端皇帝(十六)崇祯十六年春正月丙申朔,李自成陷承天;总兵钱中选战没,巡抚湖广右佥都御史宋一鹤、钟祥知县萧汉死之。汉知钟祥有声,贼戒其部曰:『杀贤令者,死无赦』!乃幽之寺中,戒诸僧曰:『令若死,当屠尔寺』!僧谨视之;汉曰:『吾尽

  • 完颜匡传·脱脱

    完颜匡本名撒速,始祖九世孙。他曾替豳王允成干事,做他府上教读。大定十九年(1179),章宗十多岁了,显宗命詹事乌林答愿挑选品行忠厚谨慎、才学完备渊博的人,让他教章宗兄弟。过了月余,愿报告显宗说:“豳王府教读完颜撒速、徐王

  • 卷一百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一百九校讐略【五】武英殿校刋二十二史考证【三国志至隋书共二百十三条】三国志魏志武帝东平吕旷吕翔叛尚按袁绍传作翔监本翔讹详今校改 文帝庚午遂南征注

  • 卷一 君道·刘向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人君之道如何?”对曰:“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俗,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此人君之操也。”平公曰:“善!”齐宣王谓尹文曰:“人君之事何如

  • 十九、平常是道·慧开

      南泉因赵州问:“如何是道?”   泉云:“平常心是道。”   州云:“还可趣向否?”   泉云:“拟向即乖。”   州云:“不拟争知是道?”   泉云:“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

  • 答某学生问·太虚

    问:佛教不婚娶,绝肉食,岂非使世界人类断绝,动物繁殖,将来人类世界,岂不变为禽兽世界耶?答:此于佛法中本不成问题,发此问题者,皆是佛法门外汉,乱猜门内事。若稍通佛法,决无此种疑问。如现在光孝寺所讲的是维摩诘经,维摩居士是学佛之

  • 与法尊书(六十通)·太虚

    一法尊喇嘛慧览:前年以得座下来信云:“与昌都某格西可偕来华弘化”,乃就川东筹设世界佛学院系统中之一汉藏教理院,以会通汉藏佛教之理为目的。今已正式成立,其院址之殊胜,经费之充裕,不但为世佛苑系统中各院之冠,且于汉地各学

  • 第八 阿那律相应·佚名

    第一 独一品[一]第一 独一(一)一如是我闻。一时,具寿阿那律住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二时,具寿阿那律,独于一静处,生如是心念:&ldquo;若对四念处有失者,则正如失顺苦尽之圣道。若对四念处有得者,则正如得顺苦尽之圣道。&rdquo;

  • 韵石斋笔谈·姜绍书

    笔记。明末姜绍书撰。二卷。绍书字二酉,延陵曲阿(今江苏丹阳)人。崇祯间曾在朝为官。奇石收藏家。颜其室曰韵石斋,故以名书。是书共五十八条,多古董家言。仿周密《云烟过眼录》,记吉金乐石,周鼎商彝,考据精审。旁及书法名画

  • 梼杌近志·佚名

    清末民初人撰,杂记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以来诸朝官场轶闻、市井态。据民国《满清野史四编》本标点整理。

  • 福建省例·佚名

    《福建省例》为清代福建的地方行政法规汇编,由福建省布政司陆续整理、编印,颁行各属作为处理地方行政事务的基本依据,现存版本大约刊行于同治末年(约1873-1874)。中国古代法律为完整的法律体系,地方立法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

  • 佛顶尊胜陀罗尼真言·佚名

    全一卷。唐代龟兹国僧若那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属密教尊胜陀罗尼法之经轨。其内容,初述陀罗尼和真言,次则宣说学念梵音法、画像法、念诵法、印法等。此外,与本经同类之仪轨尚有佛顶尊胜陀罗尼注义及佛顶尊胜陀罗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