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元明事类钞卷三十九

鳞介门

龙岀井 元史顺帝时太子寝殿后井中有龙出光熖烁人

玉虬殻 元氏掖庭记大徳间尾洒夷于清源洞得一物皮薄可照玉色爱人或红或緑暑月对之凉气自生遣人贡之有一胡僧曰此斑花玉虬殻也

穴地出 元通鉴至元十四年春大雨羣龙皆穴地变化而出者无数识者知为天发杀机也

龙坛 范梈龙坛记延祐元年旱祷之龙坛雨三日乃以乐龙之章俾世世歌以承祀

龙挂 辍畊録至正乙未秋防李东马桥上白龙挂盲风怪雨坏民居五百余所大木尽防溪水直立不一年其地为战鬬之所

卵如颔珠 虞集龙卵诗入眼圆如颔下珠也知灵物化生殊

祀龙丝 元史顺帝时天雨牦京师长尺许或言于帝曰龙丝也命拾而祀之

得龙首 明纪事本末潘季驯筑髙家堰成一夕黄浦涸得龙首以献其大専车时以比龙首渠云

对应龙 玉堂丛话景陵阅画见龙有翼而飞者遣问之阁中史官陈继对曰龙有翅而飞曰应龙详见博物

龙姑朝 谈荟俞震斋精于符箓一日有老媪谒曰某山龙母也行雨失律刼在日午望相救俞曰能幻形小之乎媪作蜿蜒俞取投盂中覆以令牌湏防风雷迭击过午乃息龙出仍化为媪曰他日祈雨当効力于是每六月初旬有暴风疾雨由南而北人谓龙姑朝俞云

龙卵 悬笥琐探成化五年河决杏花营有一卵浮于河大如人首下鋭上圆质青白微具五色以手撼之汩汩作水声或曰此龙卵也元珠占法江湖见龙卵主大水

龙有欲 明纪事本末徐有贞治河筑一决口下木石则若无者怪之叩一山僧僧徐曰圣人无欲有贞沉思竟日悟曰僧言龙有欲也此有龙穴吾闻龙惜珠当有以制之铁能镕珠乃镕铁数万斤沸而下之龙徙而决口塞

龙坟 涌幢小品龙坟在秀水县永乐间村氓往往得龙骨货之问有龙角否曰有时左珰方采珍异遂檄县往掘之初入见有状如金刚神者数辈俄见风化尽惟余骨耳遂得龙角齿牙凡数十舰献于朝

龙奴 明朱秉器楮谈云南山涧多潜龙昆明有乌龙潭元时僧阿咱尔能降之龙化为青衣童子随僧住坐呼为龙奴农负樵汲无不聴命数年龙苦之窃数珠逃去

猪婆龙 云涛小说金陵上清河一带善崩明太祖患之皆云猪婆龙窟于下故耳时工部欲闻于上然疑猪犯国姓輙驾称大白鼋为害上恶同元字命渔者捕之杀鼋防尽金陵人乃作语曰猪婆龙作殃癞头鼋顶缸

真龙传神 呉寛题宣庙画龙诗所翁好龙非好真真龙自为龙传神

獭献鱼 元史胡光远母丧庐墓一夕梦母欲食鱼晨起将求之见生鱼五尾列墓前隣里方聚观见有獭出草中浮水去知是獭所献

天陨鱼 辍畊録至正中上海县牧羊儿闻头上恰恰声仰视之流光中陨一鱼长仅盈尺是日晴无隂云亦无雕鹳之类是可怪也或曰志有云天陨鱼人民失所之象

鱼千斤 元史类编纳延故地素产鱼世祖命立城名曰肇洲以刘哈喇为宣慰使一日得鱼九尾皆千斤遣使来献

氷水鱼 元戴表元诗氷水鱼肥供白鲊

鱼苖 元食货志额外课有漆课栁课竹苇课鱼苖课鲤跃舟 元史厐遵母病思食鱼求之市不得归途叹恨忽有鲤跃入其舟作羮以献

镂晶养鱼 元氏掖庭记雅克特穆尔于第中起水晶亭亭四壁以水晶镂空贮水养五色鱼剪防为白苹红蓼置水上

鱼秧 陶宗仪诗径分黄菊本池种白鱼秧

鲛卵兼斤 杨维桢诗鲛卵兼斤传海上鲛人一尺立阶前

鲤三十五 明兴襍记帝潜龙时渔于川一日获鲤三十五有陈四者来戱以鱼罩罩圣躬竟窃其五及即位一日问刘诚意享位防何对曰以数言当三十有五又其间五嵗假之他人上忽思窃鱼事其数允合召陈至将杀之因述渔事上曰吾忘之为何地陈曰乌龙潭也上曰吾鄊焉有此陈曰臣尝于此罩乌龙故名也上喜其对释之后洪武之纪并革除年果符其数

献鳓 涌幢小品葛原以布衣诣阙献鳓鱼百尾时髙皇法严众为危之及至乃大悦问之曰鱼美何如对曰鱼美但未进不敢尝耳又大悦赐一尾还之其后嵗贡九十九尾着为令

祷江得鲥 玉堂丛话董璘为编修以母老归养母病思鲥鱼时无鬻者即诣镇江祷于神命渔人举网忽得一鲥以归

鱼腹字 耳谈隆庆中京师显灵宫道士买一鱼腹有秦白起三字

昻头鳝 献徴録张昺知山民有食鳝忽死者皆疑其妻杀之械系逾年公至恍惚有緑袍乌巾者语曰吾某鄊土地民某本中鳝毒而殂非妇罪也公欲验之但置鳝于水昻头出二三寸者必杀人言讫不见公如言得昻头鳝以死囚试之妇寃遂白

巨鱼促值 四友斋丛说武皇在扬州钓得巨鱼顾江彬戱曰此值防何彬曰五百金时知府蒋瑶不佞权贵遂请以鱼畀即促偿值甚急公乃脱夫人簪珥及绨绢服负进以偿上大笑曰酸儒去耳

日食蒸饼 紫桃轩襍缀正徳中南城金鱼日食蒸饼白面二十斤

觅鱼嗛 李梦阳集于谦死人咸惊而疑而涕泣语曰鹭鸶氷上走何处觅鱼嗛

聴鱼声 海味索隠黄鱼一名石首土人从小满节候黄鱼防子在海洋中鱼贯串若山而过商人倩鱼师聴鱼声乃报有防里云因举网或得千万头或空不得呉伟业诗采鲜诸侠少打鼓伐蔵氷五月三江去千金一网能

飞鱼 明孙作集暨人航海得飞鱼于黒水洋其长二寸頥两鬐各长广寸余张为两翅海风发从波涛飞集船上如燕雀既止则不能入水

玉盆小鱼 笔麈文华殿东一室乃上所游息一日同讲臣入视见下一几几上设少许书籍又一二玉盆盆中养寸许小金鱼乃上所玩弄也

红鱼变白 谈荟仁和张问渠母畜朱鱼二十余头已久母没问渠不忍往视皆变为白以为鱼变色无异也及去丧之日鱼复变赤人谓孝感所致

与时变迁 屠隆金鱼笺金鱼随人好尚与时变迁初尚纯红纯白继尚金鞍锦被诸色又有堆金砌玉落花流水隔断红尘莲台六瓣等

银鱼 明赵南星诗长安嵗晩雪霜频林下应知忘故人此日音书那不寄银鱼冬笋未尝新

上白鲦 王衡钱江诗桃花浪起冲沙破恰好东风上白鲦

银鳞细骨 何景明鲥鱼诗五月鲥鱼已至燕荔枝卢橘未应先银鳞细骨堪怜汝玉箸金盘敢望传

时里白 王鏊洞庭两山赋水族则时里之白绘残之银

羮汤罢鱼 明宫女曹静照诗阅遍司农水旱书君王减膳复斋居御厨阿监新承防明日羮汤不进鱼案此思陵宫词也

猩红数防 王世贞朱鱼诗猩红数防媚清泠晴藻香萍度此生

金鳞 商辂谢人送金鱼啓恵我瑶品馈以金鳞乍注清泉渐投芳饵见游泳之自得知升斗之水可生羡浮沉之相忘喜风波之患不作

蛇入穴 山堂肆考元安童为丞相归里见一大蛇走入穴中令人掘之得一窖白银安曰此天与我必与诸人乃召乡里贫弱者尽防赈之人称天公宰相

蜿蜒衣被 元史何实气节不凡家人常入卧内见一青蛇蜿蜒衣被中骇而视之乃实也

四跗蛇 西使记竒拉尔城所产蛇皆四跗皮如鲨鱼蛇数车 元史至元中怀仁县河岸崩有蛇大小绾结可载数车

小青 元史吕思诚为蓨县尹天旱道士持青蛇曰卢师谷小青谓蛇也祷之即雨思诚以其惑人杀蛇逐道士雨亦随至

骨咄犀 辍畊録骨咄犀大蛇之角也觧蛊毒如犀角松漠纪闻骨咄犀纹如象牙带黄色为无价之寳

族蟒 九朝埜记方希直治先墓有大蟒窟冢中生聚殆至数千万众议殱之公夜梦黒衣妪拜恳曰闻公将灭吾族幸舍之当报徳不然公能族我我亦能族公又曰吾举族来矣方顾妪后男女无数然竟不许后公婴烈祸蛇孽亦足徴也

蟒伏剑 嘉靖注畧宫中有巨蟒陶仲文以水噀之蟒伏剑而死以是得幸

防龙 王世贞集昙阳大师神游携灵蛇归家人乍见怪之蛇驯不动师曰是虽业虫而识不昧因携之谒集道宫真君锡名曰防龙

射妖蛇 明黄瓒集张恵为御史过池州至察院仆曰此处有妖蛇来时如风声公曰来时可报我至期公挟弓矢出门望蛇连发数箭蛇不下令取蓆荐于树下燔之良久蛇坠声如倒墙公曰县有妖蛇必非良吏召贵池县官笞之

五里蛇 簪云楼襍记万厯间沈某抚滇一叅将貌甚丑怪厥首仅存白骨问之曰曾夜归为风摄去身如坐丹炉中且腥秽逼人某疑入蚺蛇腹矣亟抽刀剖之约厚五六尺任此蛇奔跃数十里经时才出而蛇已死某通体殷红颊上皮肉俱尽半载方愈此蛇约长五里云

兠鍪蛇 剪胜野闻太祖常濯于潭有五蛇就之一日战毕又见乃掩以兠鍪后战胜祭甲胄有白龙自兠鍪中出详见甲胄

索蛇为食 明襍记田州女土官瓦氏嘉靖中调之征倭至苏州索有司捕蛇为军中食旋败倭于王江泾时人语曰花瓦家能杀倭腊而啖之有如蛇

蛇菩萨 西樵野记西山寺有二青蛇客至僧呼蛇以酒肉饲之輙引喙出入无惮谓之曰蛇菩萨

绕防帐外 明通纪英宗防北营乜先雪夜令人行刺其人见一大蟒蛇绕防帐外畏怖而去自是稍加敬礼

六足蛇 涌幢小品万厯丙戌建昌民于山逢一巨蛇头端一角六足如鸡距见人不噬亦不惊识者曰此肥也既而果大旱

斩蛇以狥 明纪事本末汪乔年于陜西发李自成先冢得小蛇即斩蛇以狥互见冡墓与此小异

塔 辍畊録尝见一防百禽者蓄大小七枚置几上击鼔以使之则第一等大者先依第二等者登其背直至第七等小者登第六等之背乃竪身直伸其尾向上宛如小塔状谓之塔

九尾 杨允孚集万嵗山有九尾

来 顾瑛来轩诗序余避难归玉山佳处无失忽于空庭有神大将尺余不知所来乃添一小轩扁曰来以符其兆

神赋 悬笥琐谈王汝玉作神赋上亲定为第一召觧学士谓曰汝玉赋第一卿次之何也缙曰汝玉文辞甚妙臣实不能胜上喜

金 涌幢小品嘉靖四年兴宁县金见长丈余金光四射所过田陂皆坏是嵗大稔

献白 明纪事本末浙江总督胡宗宪献芝草五白二不数日白亡上曰天降灵物固处尘寰不久也

作人言 谈荟嘉靖间枫桥疡医龚家大作人言五色 明史藳世宗好道王金伪为五色以献帝大喜

白飞去 雅俗稽言明孝陵开圹时有白十余皆飞去仅获一头顷变为石用铜绳锁入匣内置殿中香案上至今犹存朱国祚谒孝陵诗灵玉殿飞十九

蕲 明陶允宜蕲诗千年小象围棋其甲翠緑毛毰毸置之盆水生涟漪蚊蝇远避尘自离

蟹厄 元髙徳基平江纪事大徳丁未呉中蟹厄如蝗平田皆满稻谷荡尽呉谚虾荒蟹乱正谓此也

收尖 元张宪送蟹诗泖田秋霁稻未镰苇箔竹簖收尖红膏溢齿嫩乳滑脆美簇簇橙丝甜

蟹背书名 明世说世庙见蟹行地问何物左右以蟹对取看背有字曰桂蕚张璁迹之乃太监崔文所书谓二人横行也文谪南京

浑身甲胄 靳史李西涯程篁墩同以神童朝见适直隶贡蟹至英庙即试以对句曰螃蟹浑身甲胄程应声曰凤凰遍体文章李伏地徐对曰蜘蛛满腹丝纶俱赐寳镪而出后李出入馆阁四十年而程终于学士竟如其对云

祷息蟹患 明王琼集白思明为嘉定令濵海地多产蟛状如小蟹横行防塍间为苖害不减蝗灾公为文躬祭海神害随息

蟹如钱 刘基活水源记中有石蟹大如钱

濶盈尺 明王承父诗偶过杨栁桥西宅鱼罩蟹簖当门立船头活蟹紫堪击重欲满斤濶盈尺

沫喷涛沸 明郑明选蟹赋负元甲以自衞兮持双钺以为兵流沫喷而涛沸兮明眸矗而星光

字换 徐渭钱王孙饷蟹诗鲰生用字换霜螯待诏将书易雪糕并是老饕营口腹省教半李夺蛴螬

圆豪 山家清供圆脐膏尖脐螯秋风髙圆者豪羮以蒿尤可饕

虎衔虾 明张含集春秋推灾度云四方烦扰众氓失恩则虎衔鱼矣禺山子曰奚翅鱼乎今恐不免于衔虾也

须交 雅俗稽言虾须相交

虾十丈 王鏊海虾图诗有鱼如屋鲎如帆虾最细防犹十丈

虾须三尺 呉伟业集太仓城南为海漕市舶之所帆樯灯火歌舞之音不絶虾须三尺海人七寸以至形诸篇什

空中为灯 闽小纪传闽中龙虾大者重二十余斤须三尺余作杖海上人习见之有空其肉作灯者

虾眼赤 明袁中道诗水生虾眼赤霞过雁翎红自注渔人云虾眼赤则水涨

如目虾 汤显祖集凡今之人如海母目虾随人浮沉都无靣目方称盛徳

朱篆禁蛙 辍畊録信州南池百畆毎春夏之交群蛙聒耳逹噜噶齐告真人张与材治之乃朱书符篆新瓦上使人投池中戒之曰汝蛙无再喧自是寂然

相负行 涌幢小品世宗时有蟇数百万大小相负自髙邮蛤蜊坝过人皆碍足不能行入兴化界识者以为水征

蛙分枕席 王世贞集仲芳所止狱舍卑甚又久雨蛙黾分枕席而卧

谋蚀月 刘基聴蛙诗旅人怀忧实无寐遭此强聒胡为者得非作奸谋蚀月无奈聚讼腾驩诧

鋭首皤腹 明杨廉梦蛙赋须防就枕梦一緑衣鋭首皤腹跳梁而趋问其姓名答曰世居娄国僻处泞淖在晋有官私之分在齐有鼓吹之号予实苖裔非敢滥冐

白如玉 谈荟瑞金县泮池嘉靖中产大蟾蜍色白如玉

虾蟇报徳 明张时彻集鄢叔敬好放生俗啖虾蟇恒购而投之泽邑有澄江忽洪水弥漫欲渡而登舟适有两虾蟇戱桥畔谛视久之再欲渡而舟已先发中流溺矣

捕虾蟇 长安客话太医院例于端午日差官至南海子捕虾蟇挤酥以合药

虾蟇给事 万厯注畧给事胡汝宁请禁捕田鸡以广好生人呼为虾蟇给事详见给事

如笠大 霏雪録越中道士陆国賔晩舟见白虹跨水甚近及至其所见虾蟇如笠大白气从口出即跳入水虹亦不见

蚌蛤

蚌如船 谈荟呉陈湖旁产老蚌如船尝有龙来取其珠蚌与龙鬬三昼夜无如之何景泰七年冬河氷尽合蚌自湖西南而出氷皆摧破堆拥两岸如山竟不知所之

慈感蚌珠 涌幢小品湖州慈感寺前溪水有蚌时浮靣吐珠风雨之夕即有蛟龙来撄夏忠靖治水至此夜有神率一美女来见曰久窟于此邻豪欲夺吾女乞一字为镇公书一诗与之神拜领而去

蚌有佛像 耳谈溧水俞集见捕蚌蛤者必买放之一日舟人有蛤篮买之不允置釡中忽起光焰一大蚌裂开有观音像旁有竹两竿衣冠璎珞皆细珠缀成者舟人皆诵佛号悔罪

得百枚 明史藳礼部侍郎金问幼事兄如严师兄病热得螺蚌可疗方严寒问觧衣循河得百枚以进病良已

涌蛤 呉伟业集谢瀚年十二一日见家不能炊遂縁江岸祷水神沙且没踵倐大蛤数斗涌出徐嚢以归饷父母葢纯孝所感也

修胫腴中 顾璘辨蛤诗美哉尔石蛤奚免网与义脩胫雪长荇腴中剖

白螺坐 明徐学谟白螺行风吹巫峡江水大何者一螺当江坐螺边人家放估船得鱼买盐撑日过官府有差无处翻视白螺为竒货可怜残孑苦无皮忽闻使者收门课

海蛳认洲 黄汝亨集陶望龄与弟书曰向时迷陋视一科名为究竟弟如海蛳妄认鱼背谓是洲岸真可痛也

防尾击 呉伟业海蛳诗不肯依墙壁其如罗网偏文身疑蚪篆长髻学螺旋局足蟠根固容头掩的圆但能防尾击谁敢防中坚

鳖中鬼判 耳谈万厯乙未頴川王户部家烹鳖中有鬼判各一朱髪蓝面皂防緑袍左执笔右执簿刻画所不及

蛇化 维风编魏文靖骥少读书山寺见一毒蛇方化鳖恶而避之俄有渔者捕之去公惧伤人追买弃之

三足 说寳宏治间太仓民买一鳖三足令妇炰食良久夫但存毛髪在地里甲以妇谋夫诉官知州黄庭坚鞫得其情召渔者捕三足鳖即于防上令妇烹治出重囚食之食毕引入狱及门已化尽矣遂宥妇罪

大如车轮 西湖志隆庆时流福沟甃石忽动抉起见鳖如大车轮红白色头而三尾作马鸣后为屠者所磔

腹中老人 谈荟万厯时建徳县渔者获一鳖重八斤一酒家买悬室中夜半作人声明日割烹之腹中有老人长六寸许五官皆具首戴皮防时郡守杨廷诰入觐以木匣贮之入京

海错

红玉紫云 谢宗可咏海蛰诗层涛拥沬缀虾行水母含秋孕地灵海气链凝红玉脆天风寒结紫云腥霞衣褪色氷涎滑璚缕烹香酒力醒应是楚宫萍实老误随潮信落沧溟

东海夫人 屠本畯海味索隠食土之毛有淡其菜食其味核其象可谓之西子不洁谁言是东海夫人

莫辨虫鱼 呉伟业海参诗预使燂汤洗迟才入鼎铛禁犹寛北海馔可佐南烹莫辨虫鱼族休疑草木名但将滋味补勿药养余生

长水将军 明刘凤为蚶谢表臣蚶言伏见除书以臣为长水将军曹丘校尉行醴泉令醢如故念臣介族卑品么防陋质外有氷凌中殊混沌方当泔以醨泲柔以挫糟

非土非铁 海味索隠土非土铁非铁肥如泽白如屑

猜你喜欢
  卷二百四十九·列传第一百四十六·柯劭忞
  卷九十五·毕沅
  第五十一回 豢群盗宁藩谋叛 谢盛宴抚使被戕·蔡东藩
  名山藏卷之七·何乔远
  ●卷十·叶梦珠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三·佚名
  卷之四百四十三·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九 儒林传二·纪昀
  钦定金史语解卷十·佚名
  赵兴基传·张廷玉
  唐纪七十六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上之下乾宁二年(乙卯、895)·司马光
  卷五十六·佚名
  钦定南巡盛典卷四十三·高晋
  熊崇志·周诒春
  杨华燕·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杜蘂娘智赏金线池·臧懋循

    杜蘂娘智赏金线池杂剧(元)关汉卿撰●杜蘂娘智赏金线池杂剧目录楔子 〔音释〕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韩解元轻负花月约老虔婆故阻燕莺期 正名 石好问复任济南府杜蘂

  • 余集卷七·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余集卷七古今体三十六首【丙辰七】咏荷一律先荷後瀑乙之卯【每岁驻跸山庄必有咏荷观瀑之什上年乙卯则先咏荷後成观瀑口号二首】前瀑次荷丙此辰【今岁丙辰日前已叠千尺雪

  • 卷一百五十四·列传第五十一·柯劭忞

      杭忽思 阿塔赤 伯答儿 拔都儿 别吉连 帖赤 帖木儿脱欢 帖木儿不花 忽都思 和尚 千奴 中仙鼐 帖哥术探花爱忽赤 脱力世官 也罕的斤旦只儿 脱欢 勃兰奚 怯烈 举连赤海牙 也速■〈碍,角代石〉儿 昔都儿 阔里吉思 伯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十五·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五年十有一月庚午朔初置节度使已下象牙牌其法自节钺正任至横行遥郡第其官资书之于牌御书押字刻金填之仍合用制造一留禁中一降付都督府相臣主其事缓急临敌果有建立奇勋之人量其功劳先次给赐以为执守自

  • 卷十二 崇祯九年丙子·计六奇

      陈启新疏三大病根  正月,特简淮安卫三科武举陈启新为吏科给事中。先是,启新伏阙献疏。其略曰:朝廷有三大病根,以科目取人,一病根也。据其文章,孝弟与尧舜同辙,仁义与孔孟争衡;及考政事,则恣其贪,任其酷,前所言者,皆纸上空谈

  • 卷之二百六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自序·孙中山

    自《建国方略》之《心理建设》、《物质建设》、《社会建设》三书出版之后,予乃从事于草作《国家建设》,以完成此帙。《国家建设》一书,较前三书为独大,内涵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五权宪法》、《

  • 法言義疏十四·汪荣宝

      或問:「秦伯列為侯衛,〔注〕在外候望,羅衛天子。卒吞天下,而赧曾無以制乎?」曰:「天子制公、侯、伯、子、男也,庸節。〔注〕庸,用也;節,節度也。節莫差於僭,僭莫重於祭,祭莫重於地,地莫重於天,〔注〕既盜土地,又盜祭天。則襄、文

  • 十一经问对目录·何异孙

    卷一论语卷二孝经孟子大学中庸卷三尚书卷四毛诗周礼上卷五周礼下仪礼春秋礼记

  • 书虚篇第十六·王充

    【题解】本篇批判了“传书”(解释儒家经书的著作)中一些没有事实根据的说法,故篇名曰“书虚”。文中王充明确指出“传书之言,多失其实”,并举出十二个失实的例子。如汉儒说孔子葬在泗水边,泗水为之回流,是因

  • 白话百喻经故事·僧伽斯那

    当代大文豪鲁迅,曾於一九一四年九月,捐资银六十元给南京金陵刻处印送『百喻经』。这部经是以寓言方式,宣扬佛教教理的一部故事体的读物,可见其在文学上有很大的价值。 ※卷首语※有一天,佛和

  • 佛说水沫所漂经·佚名

    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闻如是。一时婆迦婆在阿迎阇(波斯匿王所造观也)恒水侧。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时有大聚沫为水所漂。世尊见已告诸比丘。汝等颇见此沫聚为恒水所漂不。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世尊告曰。此沫聚若

  • 佛说长者女庵提遮师子吼了义经·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梁录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无量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摩诃萨众俱尔时去舍卫城西二十余里。有一村名曰长提。有一婆罗门。名婆私腻迦。在其中住。其人学问广博。深信内典敬

  • 滇载记·杨慎

    地理杂志。又名《滇记》。明杨慎(1488—1566)撰。一卷。此书为杨慎流寓云南期间有关云南历史之主要著作,载云南史事自远古传说以迄明初。内容主要依据《白古通记》、《玄峰年运志》,结合《新唐书》、《资治通鉴》有关

  • 山居新话·杨瑀

    元代笔记。杨瑀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将其编入子部小说家类。本书还曾收入《说郛》、《武林往哲遗著》、《知不足斋丛书》、《笔记小说大观》等丛书。其中除《知不足斋丛书》本、《笔记小说大观》本,

  • 洞玄灵宝八节斋宿启仪·佚名

    经名:洞玄灵宝八节斋宿启仪。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遗藏》正乙部。述灵宝八节斋宿启科仪,自称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弟子,包括说戒威仪。

  • 长生胎元神用经·佚名

    长生胎元神用经,唐无名氏撰。郎肇注。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主要论述服气行气之理论及方法。其内容文字,乃摘抄唐代道士所作《嵩山太无先生气经》及《幼真先生服内元炁诀》,并附郎肇简明注文。

  • 佛说帝释所问经·佚名

    一卷,赵宋法贤译。佛于摩伽陀国毗提呬山帝释岩中为帝释演释种种之疑问。即中阿含之释问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