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自序

  《晋书》百三十卷,相传为唐臣房乔等所撰,盖采集晋朝十有八家之制作,及北魏崔鸿所著之《十六国春秋》等书,会而通之,以成此书。独宣武二帝纪,与陆机王羲之传论,出自唐太宗手笔,故概以御撰称之,义在尊王,无足怪也。后书评论《晋书》之得失,不一而足,而《涑水通鉴》《紫阳纲目》叙述晋事,书法与《晋书》相出入者,亦不胜举焉。愚谓当今之时,以古为鉴,不必问其史笔之得失,但当察其史事之变迁。两晋之史事繁矣,即此内讧外侮之复杂,仆已更难详。宫闱之祸,启自武元,藩王之祸,肇自汝南,胡虏之祸,发自元海;卒致铜驼荆棘,蒿目苍凉,鳌坠三山,鲸吞九服,君主受青衣之辱,后妃遭赭寇之污,此西晋内讧外侮之大较也。王敦也,苏峻也,陈敏杜弢祖约也,孙恩卢循徐道复也,而桓玄则为篡逆之尤,此东晋内讧之最大者。二赵也,三秦也,四燕五凉也,成夏也,而拓跋魏则为强胡之首,此为东晋外侮之最甚者。盖观于东西两晋之一百五十六年中,除晋武开国二十余年外,无在非祸乱侵寻之日,不有内讧,即有外侮,甚矣哉!有史以来未有若两晋祸乱之烈也。夫内政失修,则内讧必起,内讧起则外侮即乘之而入,木朽虫生,墙罅蚁入,自古皆然,晋特其较著耳。鄙人愧非论史才,但据历代之事实,编为演义,自南北朝以迄民国,不下十数册,大旨在即古证今,惩恶劝善,而于《两晋演义》之着手,则于内讧外侮之所由始,尤三致意焉。盖今日之大患,不在外而在内,内讧迭起而未艾,吾恐五胡十六国之祸,不特两晋为然,而两晋即今日之前车也。天下宁有蚌鹬相争,而不授渔人之利乎?若夫辨忠奸,别贞氵㸒,抉明昧,核是非,则为书中应有之余义,非敢谓上附作者之林,亦聊以寓劝戒之意云尔。惟书成仓猝,不免诖误,匡我未逮,是所望于阅者诸君。中华民国十三年夏正季秋之月,古越蔡东帆自叙于临江寄庐。两晋世系图按晋武帝为司马懿孙,元帝则为司马懿曾孙,祖(亻由)父觐,皆为琅琊王。相传西晋传三世,凡四主,计五十二年。东晋传四世,凡十一主,计一百零四年,两共计一百五十六年。(《晋书》载西晋五十四年,东晋一百零二年,此为怀愍失国后之二年,晋廷无主,仍用怀愍年号,今读史家言,谓宜并入东晋,颇有至理,故从之。)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刘昫
  卷一百二十八 康定元年(庚辰,1040)·李焘
  东都事略卷三十七·王称
  东都事略卷十六·王称
   第三节 写通俗文艺·老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八十三·佚名
  卷之一百十八·佚名
  卷之七百二·佚名
  明名臣琬琰录卷三·徐紘
  ◎造币厂·费行简
  五〇 “六个人是一个人”·邹韬奋
  六·钱穆
  卷六十五·佚名
  世宗宪皇帝谕行旗务奏议卷十二·允禄
  卷六十六、戊戌政变·黄鸿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序·黄彻

    序  作诗固难,评诗亦未易。酸咸殊嗜,泾渭异流。浮浅者喜夸毗,豪迈者喜遒警,闲静之人尚幽眇,以至嫣然华媚无复体骨者,时有取焉,而非君子之正论也。夫诗之作,岂徒以青白相媲、骈俪相靡而已哉!要中存风雅,外严律度,有补于时,有辅于

  • 三集卷二十七·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二十七古今体七十四首【癸未一】癸未元旦万户霏微扬庆烟曈曨初旭啓韶年共欣月届三阳泰早见春归十日前北戒垦耕夀乐利西瀛职贡正聨骈内安外顺诚佳会惧盛持盈益凛然

  • 武溪集补钞·吴之振

    余靖送灵谷山人万树秋风一路蝉,渡头重舣木兰船。自惭蹙頞非奇骨,拟问清朝跃马年。游韶石世务常喧嚣,物外有真赏。结友探胜概,放情谐素想。韶山南国镇,灵踪传自囊。双阙倚天秀,一径寻云上。长江速萦带,众峦疑负襁。千里眇平视

  • 第二十七回 发三箭薛礼定天山 统六师李勣灭高丽·蔡东藩

      却说铁勒诸部归唐后,相安无事,约有数年,至龙朔纪元,回纥部酋比粟,始纠合仆骨同罗两部众,前来犯边。高宗命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大总管,左武卫将军薛仁贵,及燕然都护刘审礼为副,鸿胪卿萧嗣业,为仙萼道行军总管,右

  • 卷之一千六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通志卷二十一·郑樵

    宋 右 迪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年谱第一年谱序爲天下者不可以无书为书者不可以无图谱图载象谱载系为图所以周知逺近为谱所以洞察古今故古者记年谓之谱桓君山曰太史公三代世表旁行邪上并效周谱则知成周纪年之

  • 目录·林豪

    ●序号 篇名1 自序2 吴序3 东瀛纪事例言4 东瀛纪事目录5 东瀛纪事卷上6 戴逆倡乱7 贼党陷彰化县8 郡治筹防始末9 鹿港防剿始末10 北路防剿始末11 大甲城守12&nbs

  • 吴处厚传·脱脱

    吴处厚,邵武人,考中进士。仁宗屡次丧失皇子,吴处厚上奏说:“臣曾读《史记》,考察赵氏的兴废本末,在屠岸贾之难时,程婴、公孙杵臼都以死来保全赵氏孤儿;宋有天下后,不见对他二人忠义的表彰,应该访察他们的墓地,建成他们的祠堂。”

  • 秦纪三 二世皇帝下二年(癸已、前208)·司马光

    秦纪三 秦二世皇帝二年(癸已,公元前208年) [1]冬,十月,泗川监平将兵围沛公于丰,沛公出与战,破之;令雍齿守丰。十一月,沛公引兵之薛。泗川守壮兵败于薛,走至戚;沛公左司马得杀之。 [1]冬季,十月,秦王朝名叫平的泗川郡监,率军将刘邦包

  • 孟子解二十四章·苏辙

      梁惠王问利国于孟子。孟子对曰:&ldquo;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rdquo;先王之所以为其国,未有非利也。孟子则有为言之耳,曰&ldquo;是不然&rdquo;。圣人躬行仁义而利存,非为利也。惟不为利,故利存。小人以为不求则弗

  • 卷九·梁寅

    钦定四库全书 诗演义卷九 明 梁寅撰 小雅一 雅者正乐之歌也雅有小大而又各有正变正小雅燕飨之乐也正大雅会朝之乐受厘陈戒之辞也雅多周公制作时所定及其变则事未必同而各以其声附之也 鹿鸣之什 雅无诸国之分以十篇

  • 妙法莲华经如来神力品第二十一·佚名

    尔时千世界微尘等菩萨摩诃萨、从地涌出者,皆于佛前、一心合掌,瞻仰尊颜,而白佛言:&lsquo;世尊,我等于佛灭后,世尊分身所在国土、灭度之处,当广说此经,所以者何。我等亦自欲得是真净大法,受持、读诵、解说、书写、而供养之。&rs

  • 辩中边论卷下·世亲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辩得果品第六  已辩修位。得果云何。颂曰。  器说为异熟  力是彼增上  爱乐增长净  如次即五果  论曰。器谓随顺善法。异熟力。谓由彼器增上力。

  • 卷第七·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七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第二门第二子摄颂之余缘在室罗伐城。六众苾刍虽复年迈常为掉举。诸苾刍告曰。仁今年暮掉举未休。闻已默然。遂告难陀邬波难陀曰。诸黑钵者极为多事辄行诫勖。我等

  • 道安法师念佛赞文·佚名

    上北台登险道石泾峻层缓步行多少遍地莓苔唯软草定水潜流一里三回倒骆驼坞风袅袅来往巡犹须是身心好罗汉岩头观奈好不敢久停焉有龙神操 第五首。上东台过北斗望见浮乘海畔龙神斗雨雹相和惊林薮雾卷云收化现千般有吉祥

  • 全梁文·严可均

    《全梁文》是清人严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之一集,74卷,是一部全梁文章总集。其对于研究全梁一代的历史、文化、文学的重要价值,已为学界广泛肯定。

  •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长生妙经·佚名

    经名:太上玄灵北斗本命长生妙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北宋初。假托太上老君传授天师张道陵,劝人礼拜北斗七元君,延生保命。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 洞神部本文类。太上老君向张道陵述北斗司生司杀,养物济人,有情之人皆出

  •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辰飞纲司命大箓·佚名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长飞纲司命大箓。撰人不详,约出於唐宋间。言飞步南斗六星法术,配以符图。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神符类。以符箓飞升之法。绘南斗六真、南斗玉女像及南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