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89.迁都许城

董卓之乱以后,东汉王朝名存实亡,对各地州郡失去了控制。各地官僚、豪强趁机会争夺地盘,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势力比较大的有冀州的袁绍、南阳的袁术、荆州(约当今湖北、湖南两省和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的一部)的刘表、徐州(约当今江苏长江以北和山东东南部)的陶谦、吕布等,他们相互混战,打得昏天黑地。成千上万的百姓在混战中遭到屠杀,许多地方出现了没有人烟的荒凉景象。

曹操本来势力很小。后来,他打败了攻进兖州(今山东省西南部和河南省东部,兖音yǎn)的黄巾军,在兖州建立了一个据点。他还从黄巾军的降兵中,挑选一部分精锐力量,扩大了武装。以后,他又打败了陶谦和吕布,成为一个强大的割据力量。

公元195年,长安的李傕和郭汜发生火并,外戚董承和一批大臣带着献帝逃出长安,回到洛阳。洛阳的宫殿,早已被董卓烧光了,到处是碎砖破瓦,荆棘野草。汉献帝到了洛阳,没有宫殿,住在一个官员的破旧住房里。一些文武官员,没有地方住,只好在断墙残壁旁边搭个草棚,遮避风雨。最大的难处是粮食没有来源。汉献帝派人到处奔走,要各地官员给朝廷输送粮食。但是大家正在忙着抢地盘,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里,谁也不肯送粮来。

朝廷大臣没有办法,尚书郎以下的官员,都只好自己去挖野菜。这些平时养尊处优的官员,哪儿受得了这个苦,有的吃了几顿野菜,就倒在破墙边上饿死了。

这时候,曹操正驻兵在许城(今河南许昌),听到这个消息,就召集部下的谋士商量,要不要把汉献帝迎过来。

谋士荀彧(yù)说:“从前晋文公发兵把周襄王送回洛邑(今洛阳),成为霸主;汉高祖为义帝发丧,天下人都向着他。这样的例子历史上是不少的。现在皇上到了洛阳,困苦不堪。将军如果能把皇上迎来,这正是顺从人们的愿望。要是现在不及时去接,一旦让别人抢先迎去。我们就错过机会了。”

曹操听了,觉得很有道理,立刻派出曹洪带领一支人马到洛阳去迎接汉献帝。

董承等大臣害怕曹操,发兵阻拦曹洪的人马。后来,曹操亲自到了洛阳,向他们说明现在洛阳缺少粮食。许城有粮食,但是运输不便,只好请皇上和大臣们暂时搬到那边去。免得在这里受冻挨饿。

汉献帝和大臣听说到了许城有粮食,都巴不得早点迁都。公元196年,曹操把汉献帝迎到了许城,打那时候起,许城成了东汉临时的都城,因此称为许都。

曹操在许都给汉献帝建立了宫殿,让献帝正式上朝。曹操自封为大将军,开始用汉献帝的名义向各地州郡豪强发号施令。

首先他用献帝名义下诏书给袁绍,责备他地广兵多,只管扩大自己势力,攻打别的州郡,不来帮助朝廷。

尽管袁绍势力大,但是名义上他还是汉献帝的臣子,接到诏书以后,没法子,只好上个奏章给自己辩护。

曹操又用汉献帝名义封袁绍为太尉。这一下,袁绍可生气了。他觉得曹操当大将军,自己反在曹操底下,太丢人啦。就气冲冲地说:“曹操要不是我,哪有今天。现在他倒用皇上的名义来号令我起来了。”他上个奏章把太尉辞了。

曹操觉得自己地位还不巩固,不愿和袁绍闹翻,就把大将军的头衔让给袁绍。自己改称为车骑将军。

许都的情况暂时稳定下来了。但是日子一久,大批官员和军队的粮食供应,就发生困难。经过十年混乱,到处都在闹饥荒。如果许都的粮食问题不解决,大家也呆不下去啦。有个官员枣祗(zhī)向曹操提出一个办法,叫做“屯田”。他请曹操把流亡的农民招集到许都郊外开垦荒地,由官府租给他农具和牲口。每年收割下来的粮食一半归官府,一半归农民。

曹操接受了枣祗的建议,发布命令,实行屯田。许都附近的荒地很快就开垦出来了。一年下来,原来已经荒了的土地上获得了丰收。光是许都的郊外就收到公粮一百万斛。曹操又在他管辖的州郡都推行屯田制,设置田官。以后,凡是实行屯田制的地方,谷仓都装得满满的。

曹操用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又采用屯田办法,解决了军粮问题,还吸收了荀攸、郭嘉、满宠等一批有才能的谋士,他的实力就更加强大起来了。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一 宗室·沈约
  列传第三十六 李安人 戴僧静 桓康 焦度 曹武吕安国 周山图 周盘龙 王广之·李延寿
  卷四十三·黄以周
  卷四十七下·朱熹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十八·佚名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八·佚名
  卷之四百一·佚名
  谷山笔麈卷之三  迎銮·于慎行
  ●辽方镇年表序·吴廷燮
  第二三二札光绪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一一五○九--一五·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六 金纪十·纪昀
  卷六十二 司马迁传 第三十二·班固
  庾杲之传·萧子显
  卷二百三十九·佚名
  卷一百四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王淮·唐圭璋

      淮,天台人。   满江南   用吴渊吴潜二公韵   踏遍江南,予岂为、解衣推食。谩赢得、烟波短棹,月楼长笛。看剑功名心已死,积薪涕泪今谁滴。想中原、一望一伤情,英雄客。   形势地,还如昔。谈笑里,封侯觅。岂有于前

  • 卷八·史简

    钦定四库全书鄱阳五家集卷八鄱阳史简编元徐瑞松巢漫稿三五言古风杂感夸父以渴毙麦杖终死兵项王称防山覇图竟无成区区诸勇力如何与天争子房类妇人谈笑立功名去去从谷城迢遥学长生阿瞒事鞍马横槊尚赋诗淮淝政交锋别墅方

  • 祖英集巻上·重显

    宋 释重显 撰送宝相长老【并序】大师欢禅徳将赴丹丘辟命光阐宗乗盖时应必行固不可抑留者也且抚防之作肇旷絶之道虽一凝一流一彼一此又何间然率织芜辞以代賮别奥域灵区存物外独标台岭为絶槩掩胜濳奇列作屏堆青冩碧深

  • 卷五·李心传

     制作  宝玺国朝南渡之后御府所藏玉宝凡十有一金宝三玉宝一曰镇国神宝承天福延万亿永无极二曰受命宝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此二宝封禅则用之三曰天子之宝答外夷书用之四曰天子信宝举大兵用之五曰天子行宝封册用之六曰皇

  • ●黄龙·吴廷燮

    知黄龙府事统黄龙一府益 【 观察】 安远威清雍五州 【 皆刺史】开泰九年 大康乂 地理志黄龙府本渤海扶余府太祖平渤海还至此崩有黄龙见更名保宁七年军将燕颇叛府废开泰九年迁城于东北以宗州檀州汉户一千复置本传开泰

  • 袁彖传·李延寿

    袁彖字伟才,是袁靑的弟弟袁觊的儿子。袁觊好学,有很好的才能,很早就有清雅的声誉,在宋做官为武陵内史。袁彖少年时期就很有风度,善于写文章和谈玄,被举为秀才,历经诸王府参军,没有就任。袁觊临终给哥哥袁靑的信中说:“史公的才

  • 洪迈传·脱脱

    洪迈字景庐,洪皓第三子。幼年时每天读书数千言,过目便不忘,博览群书,即使是杂记小说、佛道等书,无不涉猎。随从两位兄长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只有洪迈不中。绍兴十五年(1145)年才中第,任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入朝任敕令所删定官

  • 叶伯巨传·张廷玉

    叶伯巨,字居升,宁海人。以国子生的身份被授予平遥训导。洪武九年(1376),星变,诏令希求直言,伯巨上书,大致是说:“我观察当今之事,太过者有三:分封太侈,用刑太繁,求治太速。“先王的制度,大都不过三国之一,上下等差,各有定分,所以能强

  • 第十八章 秦汉政治制度·吕思勉

    第一节 政体古者一国之主称君,为一方所归往者称王;战国之世,七雄并称王,加于王者则称帝;已见《先秦史》第十四章第一节。故赵高弑二世,欲使秦去帝号复称王;诸侯之相王,亦尊楚怀王为义帝也。义帝仅据虚名,实权皆在霸王,盖放东周

  • 仁学二·谭嗣同

      三十一  君统盛而唐、虞后无可观之政矣,孔教亡而三代下无可读之书矣!乃若区玉检于尘编,拾火齐于瓦砾,以冀万一有当于孔教者,则黄梨洲《明夷待访录》其庶几乎!其次,为王船山之遗书。皆于君民之际有隐恫焉。黄出于陆、王

  • 卷十一·姚际恒

    春秋通论卷十一 佚

  • 卷一·孔颖达

    <经部,诗类,毛诗注疏钦定四库全书卷毛诗注疏卷一汉郑氏笺 唐陆德明音义 孔颖达疏国风周南序关雎后妃之德也音义【关雎旧解云三百一十一篇诗并是作者自为名妃芳非反尔雅云妃嫓也对也左传云嘉耦曰妃礼记云天子之妃曰

  • 八识规矩颂奘注序·太虚

    玄奘大师之八识规矩颂,曾否自为颂注,未见著录。丁卯夏,小住云林灵隐,有谈玄堂主者,湘人也,博闻笃学,藏有明刻八识规矩增钞本,载唐三藏法师玄奘颂注,明鲁庵法师普泰补注,明紫柏禅师达观详解,菩萨戒弟子李驭芳增钞,同戒友谢璠、林有

  • 金刚仙论 第十卷·佚名

    金刚仙论 第十卷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微尘等。此一段经。是断疑分中第十六经文。所以来者。为答上疑问故也。疑云若应佛有去来。法报二佛无去来者。此之三佛。及十方诸佛。断烦恼尽。成道之

  • 金刚顶经瑜伽文殊师利菩萨供养仪轨一卷·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归命童真妙吉祥  我依瑜伽说念诵  身口意业金刚念  如来甚深三密门  行者应发普贤心  从师

  • 卷第一(天字号)·朱时恩

    佛祖纲目卷第一(天字号) 甲子(周康王二年起)己丑(周昭王元年)癸亥(周昭王三十五年止) 周姬姓。起武王己卯。止赧王乙巳。三十七主。合八百六十七年。世尊乃第四主昭王二十六年示生。故今断自昭王甲寅起 世尊生时。

  •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卷之八·净挺

    弟子元顗智橒编开示示千筠侍者汝婺州人婺州善慧大士出身处菩萨应现盖是寻常汝昨日向我道曾梦见世尊升座天龙八部团团围绕这也不为奇特非但是梦即今释迦老子与百万人天向汝面前森森而立开眼合眼不曾背他在汝分中还信得

  • 云林集·危素

    二卷。明危素(1303—1372) 撰。危素,字太朴,一字云朴,金溪(今属江西)人。曾仕于元。入明为翰林侍讲学士,晚年谪居和州。能诗文,亦善书法。著有《说学斋稿》四卷、《云林集》二卷。此集皆在元代所作之诗,由纳新编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