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三

弘治十五年正月甲戌朔正旦节

○遣驸马都尉游泰崔元分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

○遣仪宾杨淳祭 景皇帝陵寝

○遣内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 上诣 奉先殿 奉慈殿 太皇太后 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 奉先殿文武群臣及天下朝觐官四夷朝使行庆贺礼复诸文华殿朝贺 皇太子 太皇太后 皇太后 皇后俱免命妇朝贺

○乙亥○文武群臣朝亲王子奉天门△东廊赵王见灂薨王悼王庶长子母张氏景泰三年生成化元年袭封至是薨年五十三讣 闻辍朝三日赐祭葬如例 谥曰靖△先是兵部以备用马不敷奏下两京太仆寺取马二万匹太仆寺所属七分南京太仆寺所属三分其间马匹多不堪用折银壹半分三次起解赴京至是太仆寺间送各处俵完马至是兵部查有违限违例及起解未完与全不起角□羊者奏请免问其灾伤处暂令停追今未角□羊到者问罪军仍令住俸追角□羊得旨从之仍命已完违限者免究问

○丙子 宣宗章皇帝忌辰 上祭 奉先殿遣驸马都尉游泰祭 景陵征虏大将军保国公朱晖监督太监苗达提督军务都御史史琳等率师还京师 上命内臣赐羊酒往劳于榆河驿

○戊寅○南京吏科给事中陈伯献监察御史陆微等劾奏湖广等处右布政使等官朱瓒等六十五人不职请考察罢黜 上以所劾数多又不见指陈实迹令吏部查访的确从公考察毋轻易枉人△先是镇守甘肃太监刘琅总兵官彭清巡抚都御史刘璋以纪律欠严致寇有旨俱令戴罪自劾清璋仍罚俸有差琅自言到边未久且常追贼有功乞宥其罪 上命并清璋俱宥之

○己卯

○孟春享 太庙遣内官祭司户之神

○庚辰 命京营领军左参将都督佥事杨玉挂征虏将军印充总兵官镇守辽东

○辛巳○都察院右都御史史琳以科道交章言其受命提督军务无功有过因乞致仕 上曰卿宜尽心职业勉图后效勿以人言輙求退休所辞不允△驸马都尉崔元林广宁伯刘佶南宁伯毛良俱以有事 大祀奏乞蟒衣礼部言凡蟒衣系 朝廷特赐今元等妄引事例奏扰俱宜究问得旨姑宥之 命于宁夏开中两淮 弘治十一年常没存积盐各十万引及预支灵州弘治十六年至十八年盐课以备边储

○壬午

○升顺天府丞蔺琦为本府尹

○癸未

○以大祭 天地 上御奉天殿誓戒文武群臣致赍三日以上元节赐文武群假十日△兵科给事中戴铙等奉诏查选在京各卫所官应袭之子及旗军余丁送营操练因言应袭舍人将有官职苟不知兵则将领之材无所取办其军旗余丁随伍居住不惟惯见金华且皆在卫人数教而用之犹愈于斋民今各边多事动辄请兵京师根本尤当戒备非籍此辈添操营伍未易充实请如府部臣所奏严敕各卫所官军不许指称他项职役玩法占怯及挽故漏报违者许科道官参送法司治以重罪兵部覆奏从之△兵部奏都督佥事杨玉既被命镇守辽东其原领京营官军在狭西操守者未有处分今河套无警请令玉先率所领回京然后赴镇从之

○丙戌 天地于南郊 上还宫谒 太皇太后 皇太后出御奉天殿文武群臣行庆贺礼 赐唐府丞休王庶第四子名曰弥鏄镇国将军弥钘庶第二子曰宇渑岷府黎山王庶第五子曰彦溶镇国将军膺餂嫡长子曰彦滪鲁府钜野王长子当氵亟庶第二子曰徤櫏楚府江夏王庶第六子曰荣氵通庶第七子曰荣沦庶第八子曰荣浚镇国将军均链庶第二子曰荣氵□博庶第四子曰荣灦辅国将军均锡第二子曰荣氵□壮均鋺嫡长子曰荣溺均钵庶第三子曰荣潄均锶庶第四子曰荣泭均锋庶长子曰荣流均鑐嫡长子曰荣氵□充荣潠嫡长子曰显橪均锏庶第七子曰荣湋庶第八子曰荣沿奉国将军荣瀼嫡第五子曰显槢嫡第六子曰显榉荣淙庶第六子曰显檍庶第七子曰显晃庶第八子曰显木斯嫡第九子显楈庶第十子曰显椆荣瀳庶第七子曰显格镇国中尉显木□复嫡长子曰英炳辽府松滋王庶第二子曰宠洌镇国将军恩梓嫡第四子曰宠澜恩鋜嫡长子曰宠泓嫡第二子曰宠溶宁府戈阳王嫡第二子曰栱樻代府枣强靖安王嫡长子曰聪滋乐昌王庶第四子曰俊桧镇国将军成鈇庶第八子曰聪濋庶第九子曰聪津庶第十子曰聪漠成锏嫡长子曰聪潇辅国将军鏶嫡长子曰聪氵□策嫡第二子曰聪湒成氵□契嫡长子曰聪汧成鐖第三子曰聪涾周府上洛王嫡第九子曰安瀼镇国将军子埄庶四子曰同金□宝同金□牢嫡第三子曰安渴同铹庶第五子曰安染同釒爵嫡长子曰安氵□壮庶第二子曰安涭辅国将军同金□虎庶第五子曰安淍靖安江王府辅国中尉规阝□充嫡次子曰约谐

○丁亥○以大祀礼成 上御奉天殿大宴文武群臣及朝觐方面知府等官并四夷朝使

○晋王钟铉薨宪王庶长子母崔氏宣德三年生正统六年封榆社王七年进封晋王至是薨年七十五讣闻辍朝三日赐祭葬如制谥曰庄

○己丑

○先是山西云川平虏二草场火毁草二百余万束遗户科给事中王盖巡按大同监察御史廉其故如视于巡抚管粮等官并具实以闻

○庚寅 英宗睿皇帝忌辰 上祭 奉先殿遣驸马都尉马诚祭 裕陵

○辛卯

○监察御史林世远等劾奏保国公朱晖都御史史林监督军务苗逵兵抵延绥拥兵自守还边警急若罔闻知虽乘虚过河一捣虏巢然所获虏首止于三级报功之人滥及 万余其后虏深入宁夏固原花马池滥池安定会宁等处晖等俱逗遛不援坐失事机致地方大被残虐杀掠无筭班师之后纪功监察御史王用不行从实究勘辄与回护奏闻并蒙升赏乞各治其罪兵部覆奏不允△先是 夏有功并阵亡军已蒙赏劳惟报舍人并召募土兵赏劳未及镇守太监张涧以闻且言监枪左监丞郝善战阵有功按察司佥事李端澄督饷有劳又舍人苏禄骁勇出众斩首数级竟死锋镝有可悯惜请并加赏赉以慰人心从之

○壬辰

○改太常寺少卿王佐为顺天府府丞佐时丁忧服阕也

○癸巳○海西兀者等卫女直都督黑干熊等及马英山等卫右城纳木河等卫女直都指挥速木哈喇笼哈等各来贡赐宴并彩叚衣服[等物]有差△兵科都给事中屈伸等保国公朱晖等徒膺专征之寄竟无敌忾之功在套达贼正月二月于延绥各路把边三月在宁夏东路入境四月以后势愈猖獗俱从花马池盐池萌城直至故原韦州等处分番入寇甚至据为巢穴道梗不通主七月方出境虏贼蹂躏腹里盖已数月人心望救以日为年晖等师行在路犹有可诿六月以后既至榆林便合兼程前进奋力决战以挫贼锋顾乃拥兵一隅日引月长虚张东北捣巢之功不顾西南深入之惨其坐失机会一也七月终又有贼众过鸣沙州入韦州固原等处抢掠尤甚晖等倘能奋勇一行亦足以少挫贼势犹且指空巢为畏威陈前功以要赏其坐失机会二也闰四月贼又拥四万余骑从花马池入掠固原平凉等处杀死官军一千人虏去人畜几有十万当时沿边聚将各戍屯兵若主将申严号令必能用命一战何至畏避如此其坐失机会三也事势以极苗逵等始议朱晖前去朱晖辄又逗遛不前及至花马池曾未五日又以粮草为辞随即旋兵又入灵州掠境杀人晖佯若不知轻回宁塞当时廷臣愤其怯懦屡曾奏劾 皇上降旨切责至于再三而晖等不思感激固为身谋累称贼势过河日渐移兵东向延绥守臣则称黄河虽冻贼尚在套晖等亦称套中有贼行议处不知在套之贼晖等能保其不复犯边与否而所谓议处者其谋略竟何如也观其进退无计之奏益见推奸避事之情况会议班师始奉成命随征军士已在国门又不知晖等何从预知 宸衷之欲振旋而先遗士足还家也又查户部前后角□羊边应用银两已及八十余万而各省调发并召中等项料亦不下此数其捣巢所获贼首止于三级而奏报功次一万有余是费银五十万两易一胡人无名之首假使斩一虏酋如火筛者或俘馘千百恐竭天下之财亦不足以供其费而报功者又不知当至几万万也夫晖出自勋荫缪总兵戎不思奋死以立功顾乃拥兵以自卫损朝廷之威重长夷人之猖狂史琳以风宪大臣受提督重任不能立己以律人却乃党奸而愤事纵恶子冒报首级因人言又行退出即其所为甚失宪体苗逵以亲信之中官承心膂之重托不能督发讨贼以致屡失事机御史王用前以纪功为名继以监军为事功次既多滥冒军务殊欠建明[俱]合以重罪以彰天讨[兵部覆奏] 上仍命已之△管大汉将军驸马都尉樊凯奉旨会同锦衣卫选侍直官旗将军请留年力精壮一千三百六十二人退年老有疾总小旗七十一人从之△保国公朱晖陈边务十事曰修边墙以固边储择边将以专委任足边储以备急用足军士以备战守足战马以备调用先机务以消虏患迁营堡以彰地方恤墩军以足衣粮修驿传以济边务恤征军以均实惠命下其奏于所司

○甲午

○以水灾免山西太原平凉二府及沁汾等州镇西等卫所弘治十四年秋粮子粒共三十万四千七百二十五有奇△命湖广武昌卫带俸都指挥佥事张埙及守备广西宾州等处都指挥佥事金堂守备广德庆州等处署都指挥佥事左英各铨注本都司列衔支俸

○乙未

○命南京户部发原收江西 弘治十一年折粮银十四万四十余两于延绥以备边储从南京给事陈伯献奏也

○吏部会同都察院考察天下诸司来朝并在任官请黜方面及府县等官一千二百一十九员杂职一千二百六十五员△上复谓所黜太多命依前旨再斟酌停当毋枉滥致有后言于是吏部都察院又言臣等自奉命以来尽心查访既据各抚按官平日开具考语以验其实复即今日科道所劾奏者以求其故参互考计至再至三乃敢疏名上请今考察既定别难再处伏惟 圣明裁察 上曰朕念人才难得恐有所枉故命尔等再加斟酌今尔等所言如是其悉依前议发落于是狭西布政使孙圭副使谭肃江西参政张晃福建布政使夏祚佥事刘剀云南佥事曹佺及湖广知府陈让辽东苑马寺少卿刘钟长芦运使陈伦河东运使张咨等十一人以年老或有疾俱致仕云南参政黄东山副使陈嵩佥事胡荣四川参政王传陈以忠参议陈琦张敏阎价副使王存礼狭西佥事苏泰孟逵湖广布政使朱王□替参议王玺山东参政汪藻参议王璠山东参议方志广东参议周旋副使涂昇佥事徐礼江西副使徐允中福建副使曹昂佥事夏易及知府杨瑛等十三人以罢软或不谨俱冠带门□主住又知府郑礼等二人以贪纵为民狭西参政李隆浙江副使吕璋及知府吴叙等六人以才力不及堪治简俱更调别用 雨霾

○丙申

○兵部会同总兵官考察验幼官及武生于教场请如例赏其艺业有进及教射有劳者从之

○己亥

○吏科都给事中王洧监察御史仇仁等劾奏方面等官考察遗漏者十人谓贵州副使周凤山东副使邵贤钮清佥事马鸾福建副使韩绍宗狭西佥事刘弼庐州府知府宋鉴绍兴府知府游兴登州府知府喻宗府衡州府知府刘济俱不谨悉从黜退吏部言凤等为科道所劾既各指有实迹亦宜令冠带闲住从之△宗人府经历董锡坐奏事欠仪下锦衣卫狱赎杖还职

○庚子 命吏部右侍郎王鳌为会试知贡举官以礼部尚书傅瀚有疾在告左侍郎张昇公差右侍郎焦芳有子入试例应回避也△实授南京试监察御史罗善马庆余敬王良臣为监察御史善庆山东道敬湖广道良臣贵州道○辛丑

○天下朝觐官升辞各赐之敕曰国家设官置吏凡以承天意而安民生自朕嗣统以来夙夜孜孜懋□至理惟得贤为务尔畿甸藩服大小之臣皆朕所简授者其间贤否勤惰不能齐同兹当述职来朝大明黜陟又念人才轻易不忍弃之叮咛所司详加访察去其太甚以示惩戒俾尔等各还旧服图效将来夫民生之所艰者惟财与力尔来疲惫困竭已甚而狱讼刑罚之不平寇攘奸宄之未息朕切忧之尔等亦安所逭其责哉其尚体朕至怀勉力尽乃职毋怠毋傲毋赃毋苛毋虐毋酷毋畏强御务俾田里之间各安生业兴行礼让以共成雍熙泰和之治顾不羙欤尔等其钦承之故谕

○壬寅

○升山西按察司佥事王鸿儒为本司副使仍提调学校

○癸卯○调狭西布政司右参政李隆于四川布政司浙江按察司副使吕璋于福建按察司以考察才力不及也 命狭西按察司副使陈珍整饬固原等处兵备△升南京刑部员外郎陈怀经为云南按察司佥事

○湖广广西四川冠带舍人头目族目通事朝觐违限人俱宥之

 

 

猜你喜欢
  卷六·吴兢
  卷九十八 北燕录一·崔鸿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十五·乾隆
  资治通鉴后编卷十二·徐乾学
  卷之四百五十九·佚名
  卷之三十九·佚名
  九十一 江宁织造曹寅奏报米价及熊赐履行动并进诗稿摺·佚名
  第一卷 汉至元荐辟·缪荃孙
  经幄管见卷二·曹彦约
  列传卷第三十三 高丽史一百二十·郑麟趾
  序·锁绿山人
  赵思绾传·薛居正
  张信传·张廷玉
  卷二百十二下·雍正
  施调元·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47 ·佚名

    陈造 再次前韵二首 解缆征涂一怆神,房陵十舍望西秦。 苦无勋业裨昭代,久分江湖着老身。 三楚上游常定伯,六朝陈迹渺愁人。 不缘挽仰悲凉甚,可博临风得句新。 陈造 再次前韵二首 仓官尉职贱谁

  • 列传第九 梁御 若干惠 怡峰 刘亮 王德·令狐德棻

    梁御字善通,其先安定人也。后因官北边,遂家于武川,改姓为纥豆陵氏。高祖俟力提,从魏太祖征讨,位至扬武将军、定阳侯。御少好学,进趋详雅。及长,更好弓马。尔朱天光西讨,知御有志略,引为左右,授宣威将军、都将。共平关右,除镇西将

  • 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后妃·张廷玉

        ◎后妃   明太祖鉴前代女祸,立纲陈纪,首严内教。洪武元年,命儒臣修女诫,谕翰林学士朱升曰:“治天下者,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俾预政事。至于嫔嫱之属,不过备职事,侍巾栉;恩宠或

  • 卷一百三十 慶曆元年(辛巳,1041)·李焘

      起仁宗慶曆元年正月盡其月   春正月辛亥朔,御大慶殿受朝。   丁巳,太子中舍壽光任顓為三司勾當公事。先是,權三司使葉清臣請置推官四員,詔舉朝臣二人係通判資序者充勾當公事。三司勾當公事自顓始。   朝廷既用

  • 东汉会要卷二十六·徐天麟

    选举上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建武六年十月诏曰吾徳薄不明防贼为害彊弱相陵元元失所永念厥咎内疚扵心其勅公卿举贤良方正各一人七年四月诏曰比隂阳错谬日月薄食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公卿司州牧举贤良方正各一人遣诣公车朕将览

  • ◎许江被捕时之波折·佚名

    前任伪财政部蚕丝特捐处长及上海市伪经济局长之许江,字藻庭,杭州人。为许宝蘅(民初曾任内务部次长,以嗜赌被捕于某私娼处,哄传一时。伪满洲国成立后,渠亦为登场傀儡之一,卒郁郁不得志而归)之犹子,久居海上,宦游南北,乃久历官场之

  • 卷之二百三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齐聕传·欧阳修

    齐遆,字洗心,是定州义丰人。少年时就很聪颖。十四岁时去见到特进李峤,李峤称赞他有王佐之才。中宗在武后称帝时又成为庐陵王。那时,齐遆曾上言请稍抑制各武姓人的权势,将太子迎回东宫,武后不做回答。及至太子回京,武后召齐遆

  • 偏安排日事迹卷四·佚名

    八月丙辰朔,日有食之。车驾祀先师孔子。礼科都沈胤培言:『恭遇皇上传制祭先师孔子,亲聆天语,责卫臣尽职。夫朝廷之礼不同:有视朝之礼,有升殿之礼。视朝,容或面商大政,宣谕群臣。若升殿,非大朝贺,即大祀典;未闻可以传宣而有越班奏

  • 卷一百八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八十二兵考【四】直省兵【臣】等谨按郡国之设兵自分置郡国始若汉之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唐之折冲府兵宋之诸州镇厢兵皆是也然往往行之未久寖失其初意其後并其制而隳之明初於一郡设所连郡设

  • 卷十一 礼六(吉礼 )·龙文彬

    ◎祀先代帝王洪武三年五月,遣使访历代帝王陵寝,命各行省具图以进,凡七十有九。礼官考其功德昭著者,凡三十有六。遣秘书监丞陶谊等往修祀礼,亲制祝文遣之。(《礼志》。 )四年,遣使祭历代帝王陵寝,始罢天下府州县祀三皇。(王圻

  • 文公卷十三(起元年,尽九年)·何休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二月,癸亥,朔,日有食之。(是后楚世子商臣弑其君,楚灭江、六,狄比侵中国。)[疏]注“是后”至“其君”。○解云:即下经云“冬,十月,丁未,楚世子商臣杀其君髡”是也。○注“楚灭江六”。○解云:即下四年“秋,楚

  • 宗镜录卷第七十五·延寿

    夫总别二报障。于八识中定属何识。答。古释云。总报唯属第八识者。以第八最初生起。其前七色心等。皆依他第八方生。即第八能通与前七色心等。为所依。得名总报。别报唯在前六识。受报各别不同。名为别报。若总报定不

  • 弥沙塞羯磨本·佚名

    大开业寺沙门爱同录五分羯磨夫羯磨众轨溥应圣凡秉告详唱称为办事。事既尘沙法宁限局。规猷浩博岂可胜言。且开十法以总诸务。各依其位具列轨仪。  第一作法缘起  第二诸界结解  第三诸戒受舍  第四衣药受净 

  •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 圣宋御制附·祖琇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 圣宋御制附 太平兴国三年。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御制新译三藏圣教序。赐天竺三藏法师天息灾。其词曰。 大矣哉我佛之教也。化导群迷阐扬宗性。广博宏辨。英彦莫能究其旨。

  • 感气十六转金丹·佚名

    宋代炼丹著作。作者不详。1卷,仅3,000余字。继承《青霞子十六转大丹》、《葛仙翁九转灵砂金丹》、《日华子口诀十六章又十六变》等所述丹术,重在论述如何炼出药物来点汞成金。所谓“转”,是指次数。十六转,是炼十六次

  • 高唐赋·宋玉

    先秦辞赋。旧题战国楚宋玉作。见于南朝梁萧统编《文选》卷19。赋首有序,写宋玉为楚襄王述说,楚国先王游于高唐之台时,曾梦见巫山之女,“王因幸之”。此女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 两朝纲目备要·佚名

    《两朝纲目备要》16卷,作者佚名。此书是一部编年体的史籍,起自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迄止宋宁宗嘉定十七年(1224),共记两朝35年间事。南宋另有一部不知作者的《中兴两朝纲备要》18卷,记高宗、孝宗两朝事,而这部《两朝纲目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