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一百三十九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

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六年。辛酉。三月。辛巳。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免福建无着学租。谕、朕闻福建福州府属之闽县鼓山里。旧有学田一千八百四十八亩。每年徵学租银五百三十三两二钱有零。匀给廪生贫士。为膏火之资。后因田久荒芜。租无所出。至康熙三年、招民垦复。改为民业。报升粮色。输纳正供。已非昔日官置民佃之学田矣。乃廪生贫士。仍欲复还学租。以致垦户频频告免。于康熙五十三年。该知县、将丈出通县田地溢额等银。详抵学租。各业户始获相安。雍正五年。通查溢额之时。该县知县。办理错误。将从前已报溢额、详抵无着学租之项。复报溢额。详请升科。又将康熙三年垦复之民田丈实。只存洲田一千六百二十亩。加徵学租。匀追符额。以致民苦失业。佃苦驮赔。节年追比无完。徒滋扰累。以朕所闻如此。着交与总督德沛、巡抚王恕、悉心查办。将从前详抵无着学租之项。即行豁免。以苏民困。该部即遵谕行。  

○壬午。吏部议覆监察御史熊学鹏奏请定京察滥举处分。查外省大计。卓异即升。京察一等。例止加级。若将滥举一等之堂官。照滥举卓异之上司议处。轻重未平。应分别定例。该员在本衙门犯有劣迹。在保举前者。堂官降二级留任。在后者。降一级留任。自参、免议。再笔帖式库使等官京察、向有由司核定呈堂者。止议堂官。恐司员滥举。应将原定司员。照堂官滥举例议处。堂官照不行详查例议处。或司员核定后。堂官另改者。止议堂官。从之。  

○礼部议准福州将军策楞奏、凡恭遇皇太后圣寿。皇上万寿。皇后千秋。及元旦长至令节。各省将军都统副都统。向不表贺。大典未备。请照督抚例。恭进贺笺。标下中军副将。照各营副将例。移部恭进。从之。  

○予故宗人府左宗人奉恩辅国公裕绶祭葬如例。  

○旌表守正被戕之广西陆川县民蓝秀妻李氏。  

○癸未。上诣恩佑寺行礼。  

○谕、据总督仓场侍郎塞尔赫等、奏报长淮卫二帮漕船。于三月初四日失火。焚烧军船五号。共计烧毁米豆二千二百零八石。大小男妇伤损十一口。押运官弁。例应处分。米豆应着落赔补、等语。朕览本内情节。乃因时值昏暮。一船失火。延及五船。风烈火猛。人力难施。情殊可悯。除将押运官弁、照例议处、以儆疎忽外。其各船应赔米豆。着加恩宽免。  

○户部议奏、坐粮厅纳拉善等、奏销乾隆四年税务。缺少赢余银两。恐有徵多报少情弊。应令仓场侍郎再查。得旨。此事又何必交仓场大臣查核。即查核。谅伊等必仍照从前办理。将内务府郎中恩特、补授坐粮厅。令其办理一年试看。一经比照。有无弊端。即可得知。至奏销时。将此摺一并具奏。  

○又议准广东粮道朱叔权奏称、钱贵由于钱少。钱少由于用广。昔年交易。但用银不用钱。且古钱与银兼用。今则用银者多改用钱。用古钱者多改用今钱。即如黄河以南。及苗疆各处。俱行用黄钱。流布益远。自觉稀少。今除京局鼓铸、原系搭放兵饷。流通便民。及云南产铜之区。钱价本不昂贵。毋庸议外余省、应饬地方官劝民银钱兼用。自数两以上。毋专用钱庶钱价平减。从之。  

○予宗人府府丞张国栋太仆寺卿蒋涟、光禄寺卿刘藩长、原品休致。  

○以署刑部右侍郎内阁学士周学健、为户部右侍郎。仍兼刑部事。原任詹事府詹事李绂、补授光禄寺卿。  

○旌表守正被戕之陕西鄠县民阎祚昌妻沈氏。  

○甲申。谕、据御史仲永檀参奏、提督鄂善、于张鸣钧发掘银两案内。有俞长庚妻父孟鲁瞻、转托范毓馪、与提督说合。送银一万两。属其照拂。并侍郎吴家骐、亦曾得俞姓银二千五百两。又称原系风闻言事。据实密奏、以备访查等语。鄂善系朕倚用之大臣。非新用小臣可比。伊意欲朕访查。不知应委何等之人。若委之禁近小臣。岂大臣不可信。而小臣转可信乎。若委之大臣。又岂能保其必无恩怨乎。况命人暗中访查。而朕不明言。藏于胸臆间。是先以不诚待大臣矣。此事甚有关系。若不明晰办理。判其黑白。则朕何以任用大臣。而大臣又何以身任国家之事耶。着怡亲王、和亲王、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徐本、尚书讷亲、来保、秉公查审。使其果实。则鄂善罪不容辞。如系虚捏。则仲永檀自有应得之罪。王大臣必无所偏徇于其间也。仲永檀又奏称向来密奏留中事件。外间旋即知之。此必有串通左右。暗为宣洩者。则是权要有耳目。朝廷将不复有耳目矣、等语朕于左右近侍。训约甚严。防闲甚密。数年以来。凡密奏留中之件。皆朕亲自缄封。并有览阅之后。默记于中。比时即焚其稿者。实无宣洩之隙。其有宣洩于外者。则皆系本人自向人言。以邀名誉。而反谓自内宣洩。以为掩饰之计。朕犹记方苞进见后、将朕欲用魏廷珍之意。传述于外。并于魏廷珍未经奉召之前。迁移住屋以待其来京。此人所共知者。又李绂曾经召对。朕以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之义、训谕之。伊称臣断不敢不密。但恐左右或有洩露耳。朕谕云朕从来召见臣工。左右近地。曾无内侍一人。并无听闻。亦何从洩露。如此二人者。则皆此类也。至于权要串通左右一语。朕观此时、并无可串通之左右。亦无能串通左右之权要。伊既如此陈奏必有所见。着一并询问具奏、朕之所以广开言路者原欲明日达聪。以除壅蔽。若言官自谓风闻言事。不问虚实。纷纷渎陈。徒乱人意。于国事何益。是以此案必须彻底清查。不便含糊归结。亦正人心风俗之大端也。仲永檀摺并发。  

○正蓝旗汉军都统伊勒慎参奏、臣旗佐领佟锳、绿事参革。拣选应放人员。据佟世瑛等控称、佟世琳、并非管过佐领佟养敬之子孙。而旗叔佟国璨、将伊等造入家谱。佟养敬之子佟熙年、现有孙佟世瑛等十余人。一人不录。实属冤抑。臣查阅伊等族谱。不惟佟世琳非佟养敬之后裔。而原告佟世瑛、亦非佟养敬之子孙。询问佟世琳等。据称琳等实非佟养敬之孙。不知因何入于谱内等语。佟世瑛不能隐瞒。又供称实非佟养敬之嫡派。瑛父佟国昌、于康熙十余年间。曾经出继于佟养敬之子佟熙年为嗣等语。将伊所呈过继情由。询伊阖族、及镶黄旗族人。俱称不知此事。所有家谱。亦无过继字样。查阅部档。亦无过继档案。查从前办理佐领根源档案。佟锳佐领家谱内。将无分佟世琳、开写在有分佟养敬名下。佟世瑛之父佟国昌、非佟熙年之子。而佟世忠佐领家谱。将佟国昌开写在佟熙年名下。其勋旧佐领。世管佐领。从前办理时。惟取具该佐领族长、并原立佐领人之子结押。即行定案。定例、凡事俱由参领等查报定案。而办理佐领根源时。反不交参领等查报。各佐领有分人等。并未令画押。而奏摺内、又缮写有分人员。各名下俱已画押。均属不合。请将降调都统候朱震、副都统调任正红旗满洲副都统宗室弘暟等。照例分别察议。得旨。向来八旗佐领根源。未能清晰。每致互相控告。因特派王大臣等会同八旗大臣。彻底清查。以期永息争端。今据伊勒慎等参奏佟锳佐领一案。办理仍多错误。复滋告讦。不知从前所清查者何事。此摺着军机大臣看。各旗有无似此错误之案。一并查明具奏、伊勒慎所奏是。朱震弘暟等。交部严察议奏、  

○调湖北襄阳镇总兵冶大雄、为湖南镇筸镇总兵。甘肃肃州镇总兵宋爱、为襄阳镇总兵。  

○乙酉。谕、据河东总河白钟山奏报、本年正月初一日、封邱县汛内。荆隆工所料垛火起。延烧料物七十余垛。应着落署厅叶仰高赔补。其疎忽之咎。请敕部议处等语。朕览本内料垛失火情节。乃因旷野之地。火起风烈。料乾易燃。一时难以扑灭。情有可原。其已毁物料。从宽免其赔补。至署厅叶仰高疎忽之咎。实所难辞。着交部照例议处。  

○兵部左侍郎凌如焕奏请给假归养。得旨。凌如焕着给假数月。省视伊父。如伊父身体已健。仍来京供职。若尚须在家侍奉调养。再具摺奏闻。兵部侍郎。且不必开缺。  

○吏部议覆、护理湖北巡抚印务布政使严瑞龙奏请、将鲇鱼口等要缺巡检、三年无盗案即升之例、停止。差遣一体委调。应如所请。至广东南海各属巡检。事同一例。应照此行。从之。  

○长芦盐政三保疏报、越支场、乾隆二年、新垦盐滩地四十亩。  

○丙戌。议政大臣等议贵州总督张广泗、会同湖北广西督抚。议定楚粤两省苗疆善后事宜。一、添协营。从前苗猺盘踞险要。官兵分布单弱。致两省声势不通。查楚省城步县属横岭峒已剿之长安五寨。紧逼八十里蓝山大箐。形势扼要。应设一协名城绥协。设副将一。管左右两营。游击、中军守备、每营各一。千总各三。把总各五。外委各六。马步兵共二千。城步、除旧设守备把总外委兵丁外。照数添设。即为左营。绥宁、除旧设游守千把外委兵丁外。照数添设。即为右营。其武冈营游击。改为都司。专管武冈州汛地。仍归宝庆协兼辖。粤省义宁县所属之地、名龙胜。居怀远、融县上游。为省会北藩。应设一协。名义宁协。设副将一。管左右二营。游击中军守备、每营各一。千总各二。把总各四。外委各六。马步战守兵共千兵百。各择要隘处。安营设汛。庶两省声势联络。防维周密。应如张广泗所奏办理。至兵丁概请招募。未免饷费浩繁。据湖广总督那苏图奏称、楚省永绥协。与镇筸镇之兵。现共五千。较通省独多。又通省营制。大概马一步九。而提标则马二有余。若改为马二步八。每余一马兵粮饷。可改二步兵。额外每多一名。应将镇筸镇属兵、酌拨数百名。提标马兵、酌改百余名。以充该协新兵。不敷。即于就近各协营内、暂为拨防。城绥协抽拨兵丁。应如那苏图所奏办理。至广西额兵。分布防守。虽属无多。然昔称犷悍。今已宁帖。犹可因势随时。移彼就此。所有义宁协兵。应令该督抚熟筹抽拨。一、增文员。粤省龙胜协。将桂林府捕盗通判、及桑江司巡检。移驻广南地方、添设巡检一。全州州同。移驻大埠头。兴安县六峒司巡检、移驻社水扼要之地。楚省城绥协。将宝庆府同知、及城步县之横岭巡检、均移长安地方驻劄。莫宜峒江头汛地、添巡检一。同知通判、俱照贵州苗疆例。加给厅标兵百。把总一。外委一。以资护卫巡检之民壮弓兵。俱准募设各员养廉。亦照例加给一筹兵饷。楚省两营。各需兵米。城步县、向有额徵秋米前系折色上纳。请改徵本色。为左营兵食。尚不敷。在附近州县支拨。绥宁县向有屯粮。原徵折色。请改徵本色。为右营兵食。尚不敷。支拨如左营。厅标兵米。支拨亦如之。粤省两营兵米。与水次近。通舟楫者。在柳庆二府仓拨运。与水次远。近义宁者在县仓支给。尤宜豫筹积储动项采买。两协各贮米五千石。一、建城垣。楚省长安。粤西龙胜。既驻副将同知。应筑城以资保障各汛深驻苗薮。亦应设堡墙。官弁建衙署。兵各给瓦房一间。一开道路。苗猺依恃林箐。肆其奸顽。且妻路阻隔遥远。将来安设营汛衙署营房木料。日用薪柴。俱令取给于此。苗猺经兵燹乏食。即令砍伐日给米及直。数年可化险为夷。一、清叛产。楚粤叛产无多。非黔省新疆比毋庸安设屯军。请照粤省堡目堡卒。招募邻近民人愿充堡卒者。户授田十余亩。选明白晓事人为堡目。邻近民人、率力田。牛种素具。蓝山大箐木料有余。房屋易造。俱不必给费。选苗人军器配给。耕其地即守其土。堡目与各营。相为犄角。无屯军费而有其实。一编保甲。苗寨大者。十户为一牌。牌有头。十牌为一甲。甲有长。寨立长一二人。小者。随户口多寡编定。寨立长一人。稽汉奸、及外来苗猺。在寨居住。一人容隐。九家连坐。一、分案件。苗人嗜利轻生。凡户婚田土口角、暨人命盗案。总以偿银了息。谓之苗例。地方官藉口玩忽。请凡图财谋命、及苗人与军民交涉案件。仍按律究拟不得援苗俗轻纵。一、重员选。移驻各员。请以苗疆注册。督抚于属员内选调。五年满按成效题升。一、禁滋扰。苗人愚悍。治苗文武。向失要领。凶徒反多开脱。守法转滋扰累。如科派擡夫。递送公文。甚至为塘兵担柴负水。轮流服役。兵役下乡。多方索诈。稍拂其意。殴辱交加。各署中、需用薪米等物。非抑价强买。即分厘不给。致苗人吞声。酿成大衅。应禁绝诸弊。已上各条。均如所请行从之。  

○大学士等、议奏直隶河道总督顾琮奏覆、另开支河、不致有碍运道。及奏请挑河筑堤等事。查永定河五工以下。另开支河。既据顾琮备陈情形。不致淤垫三汊河等处。亦无虞溃入运河。无庸再议。至挑河筑堤等工。顾琮请赶办于汛。前告竣。而以下游开挑川字河为尤要。查自水道改由郑家楼。势虽不顺。而分洩路多。地形趋下。四五两年。堤工稳固。今虽渐淤。谅亦不至仅容春水。开挑川字等河。乃向来永定河工所未行者。时正农忙。需役众多。且今年节气较早。汛前恐不能速竣。汛水骤至。尤为可虑。应祗就现在河身。酌量疏浚。宣通汛涨。俟伏秋俱报平稳后、再办为妥。又据奏南岸头工高岭。应筑联络月堤一。二工北蔡。旧有月堤。应行加帮。并接筑隔堤、以备放淤。又北岸二工赵村渡口。及求贤庄至胡林庄。应加筑月堤各一。又洞子门以下。接筑隔淀坦坡埝、至青光。俱请急修等语。查应筑重堤。如因缕堤卑薄。祗应照例加培。不必添筑。其洞子门以下。旧无隔淀坡埝。亦可从缓。至曹家务、建有减水坝。数里之内。又有郭家务减水坝。自可减洩暴涨。此处遥堤。及路疃村迤东月堤。葛渔城庞家庄等处、各挑引河等工。以现在清河浑河形势观之。俱可于秋汛后再办。至子母河槽等工。亦恐赶办草率。应将河唇淤高处酌挑。不必普行开浚。得旨。依议速行。  

○工部议准河东河道总督白钟山奏称、浚、柳、船。原为河工抢险运料救援而设。豫省河宽滩阔。浚船短小。载料少。遇风狂溜涌。难以济急。柳船宽长。可驾驶。请裁浚添柳。从之。  

○调陕西安西镇总兵豆斌、为肃州镇总兵。  

○旌表守正捐躯之江苏宝山县民陈峻天妻钱氏。  

○原护理江西巡抚印务布政使阿兰泰疏报新建、丰城、进贤、靖安、新喻、万安、泰和、龙泉、铅山、安远、长宁等、十一州县。乾隆四年、垦老荒及新生田地。共六顷七十九亩有奇。  

○丁亥。上御勤政殿听政。  

○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议政大等议绥远城建威将军补熙奏、右卫、绥远城、二处兵。向例、每名得折价马三匹。实拴一匹。嗣经原任将军伊勒慎、奏令拴养二匹余一匹牧放。查右卫附郭地、草少。绥远城、冬春亦无草可用。折价不敷喂养。请右卫兵马匹。仍照向例拴养一匹外。令二人合驼一只牧放。绥远城马匹内。如有倒毙至四匹者。令四人合驼一只。抵马二匹。余二匹、折价存公。价每匹八两。俱由草料项内、月扣银五钱。应如所请。至所奏官员愿拴驼。亦准每只作扣马价二匹拴养。未免马少。差务不敷骑坐。应毋庸议。从之。  

○户部议覆、吏部尚书署两江总督杨超曾奏请江省屯田、照民田科则减徵。查苏州、太仓、镇海、淮安、大河、五卫。及兴化县并所屯田粮额。偏重三分以上。但较诸上则之民田。固觉稍重。而衡诸顶则之民田。又属过轻毋庸议减。从之。  

○工部议准闽浙总督宗室德沛奏、桅木为战舰首重。购买艰难。挽运不易。委任微员。恐致贻误。请照雍正年间、令各道采办。除台湾厂、远隔海洋。仍前办理外。其兴泉永道承修之泉厂。令兴泉永三府州协办。汀漳龙道承修之漳厂。令汀漳龙三府州协办盐法道承修之福厂。令延建邵三府协办。从之。  

○以故阿拉善厄鲁特固山贝子拉尔济旺舒克之从子、索诺木多尔济、照例降袭镇国公。  

○予故海澄公黄应缵祭葬如例。谥温简。  

○戊子。正黄旗满洲都统等奏、本旗护军。有房屋入官。年满力不能赎者。请将饷银坐扣完项。得旨。这所奏是。嗣后凡旗人有类此者。俱照此例办理。  

○己丑。谕大学士等、孙嘉淦奏请酌定边外捕鱼之例一摺。称内扎萨克为夷人。甚是错谬。向来称准噶尔为夷人。至于内扎萨克。乃本朝之臣仆也。孙嘉淦忽称为夷人。是以准噶尔待之矣。伊等闻之。岂不寒心况称内扎萨克为夷人。更将何语称准噶尔乎。孙嘉淦太失检点。朕不便批发。可传旨晓谕之。令其销毁另改摺备案。此事交军机大臣议奏、  

○稽察内务府事务监察御史七格等奏、官三仓管领所管杂粮、暨领取户部米蜡盐觔等物。向不送御史衙门注销。不无浮冒。请令按月开报查核。得旨允行。  

○理藩院奏、鄂尔多斯贝勒瑞罗布扎木素咨称、欲买补盔甲二副。弓七张。箭千枝。枪六杆。腰刀三口。撒袋一副请部给与出口文票。应准其请。嗣后各扎萨克。欲买军器等物。按该旗佐领甲数。查验具题。如实系不足。应行买补。其盔甲弓撒袋腰刀枪等。数过二十。鸟枪过十杆。硝磺过三十斤。箭过千枝。请旨给与出口文票。若不及此数。由臣院咨兵部给与。其自用之器。惟弓箭腰刀。准其购买余物悉禁。得旨所奏甚是。依议。  

○长芦盐政三保疏报济民场、乾隆四年、垦旱荒灶地十一顷四十八亩有奇。  

○庚寅。谕王大臣等。御史仲永檀参奏鄂善得受愈长庚贿赂一案。朕初以为必无之事。仲永檀身恃言官。而诬陷大臣。此风断不可长。但事不查明。何以治仲永檀之罪。因而派王大臣七人。秉公查审屡经研讯。逐日奏闻。乃鄂善家人。及过付人等。俱各应承是鄂善受贿之处。已属显然。朕特召和亲王、大学士鄂尔泰、尚书讷亲、来保、同鄂善进见。面加询问。鄂善始犹抵饰。朕谕之曰。此事汝家人及过付之人。皆已应承。汝能保汝家人舍命为汝。而自认此赃为己吞乎。若能如是。事亦可已。若不能如此。此数人者出。将秉公严询。彼时水落石出。汝一身之事。所关甚小。而朕用人颜面。所关则大。汝若实无此事则可。若有。不妨于朕前实奏、朕另有处置。而谕此数大臣从轻审问。将此事归之汝家人。以全国家之体。设非朕有指示。此数人者。但知秉公而已。敢如是办理乎。鄂善熟思。乃直认从家人手中得银一千两是实。朕以鄂善在朕前。已经自认。毫无疑窦。以皇考及朕平日深加信用之大臣。而负恩至此。国法断不可恕。若于此等稍有宽纵。朕将何以临御臣工。但朕心尚欲以礼待大臣。以存国体。贾谊曰。其有大罪者。闻命则北面再拜。跪而自裁。上不使人捽抑而行之。朕之处鄂善。亦犹是耳。因垂泪谕之曰。尔罪按律应绞。念尔曾为大臣。不忍明正典刑。然汝亦何颜复立人世乎。汝宜有以自处也。乃彼既出之后。朕犹恐如此办理。或有过刻之处。又令和亲王等四人、会同大学士张廷玉、福敏、徐本、尚书海望、侍郎舒赫德、再加详议。据王大臣等奏称、鄂善婪赃负国。法所不容。人心共愤。理当明正典刑。乃蒙天恩。容其自尽。实无过刻之处等语。朕因令讷亲来保前往。将王大臣奏帖、与鄂善阅看。并传谕曰。朕于大臣。视同手足。今尔负朕至此。朕万不得已如此办理。自降旨之后。心中戚戚。不能自释。如人身之失手足也。汝心中若有欲言之事。不妨向二人再行陈奏、鄂善忽奏称我错听皇上谕旨。以为我家人已供我得银一千两。又听得谕旨云、尔系皇考及朕信用之大臣如果有受贿实情。可在朕前据实奏出。朕另有办处。以全大臣之体。我因皇上屡次降旨。满尚书皆可信其无他。今我被人参劾。审有得银之供。恐皇上办理为难。是以一时应承。我实无赃私入己。如家人供出我来。我情愿与之质对等语。朕当尔等面询鄂善时。总以至诚开导。欲得其实情。尔等皆为之感泣。鄂善亦良心发见。俯首无辞。因而直认不讳。此时并未以威慑之。以言诱之。以刑讯之民。旋命讷亲来保、传旨与伊。朕意彼若自知。罪重诚心悔过。或以罪当监候。恳切哀求。尚欲缓其须臾之死。乃鄂善无耻丧心。至于此极其欺罔之罪。即立时正法亦不为枉。夫朕之所以令彼自处者。欲全国家之体。而赐彼以颜面也。乃彼自不惜颜面。朕将何惜。岂皇考在天之灵。不容此负恩之辈。冒恩苟免。欲使明正典刑。以儆戒大小臣工耶。可将鄂善革职。拏交刑部。着福敏、海望、舒赫德、会同尔等严审。则虚实自见。或因鄂善愧惧。一时错认。亦未可知。王大臣必不阿朕旨、而故入人以重辟也。夫奸盗等案。朕尚熟思审虑。期于至当。况鄂善曾为大臣者乎。朕为此事数日以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深自痛责。以为不如皇考之仁育义正。能使百尔臣工。兢兢奉法。自不致身陷重辟。水弱之病。朕实蹈之。若再不明彰国法。则人心风俗。将来何所底止。朕之苦衷。亦惟皇考在天之灵鉴照之耳。垂泪书此。王大臣其体朕意焉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大学士等议覆、给事中卢秉纯奏请严核真才以重馆职。查新进士朝考。庶吉士散馆。向例巡绰已密。惟坐次按双单名编列。或可豫揣。应令监试王大臣、临期酌派。诗韵不准自带。以武英殿本给发。从之。  

○吏部议覆、四川巡抚硕色奏称、云贵四川等省。教职缺出。题覆考选。动辄悬缺一二年。请将拟选人员。先行考试。一面具题。一面给照任事。俟题覆后、实授。吏部即以补授日注册。核俸升转。庶缺不久悬。论俸推升。亦得画一。通行云贵四川福建两广六省。一体遵行。从之。  

○兵部议准署福州将军策楞奏称、闽地潮湿。马匹易毙。无牧厂牧放。兼料草昂贵。倒毙。赴口购买。路远费重。以故福州驻防旗员、马匹拴养。俱未足额。请减定实拴额数。协领四。参领三。防御二。骁骑校、笔帖式、各一。倘再空拴。即行举劾。从之。  

○命兵部左侍郎舒赫德、管理步军统领事务。以原任湖广总督班第、为兵部尚书。因奉差在外。命工部尚书公哈达哈兼署。  

○署广西巡抚杨锡绂疏报桂林、南宁、思恩、郁林、等府州。乾隆四年、垦水旱民田。共十四顷有奇。兴安县、垦水屯田六亩。  

○辛卯。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还宫。  

○谕前据御史仲永檀参奏鄂善得受贿赂一案。朕初心疑为必无此事。特令王大臣等秉公察审。务得实情。今据王大臣等。悉心根究。逐日将情形奏闻。鄂善显有纳贿情弊。昨朕召伊进见。面加询问。伊亦自行承认。及朕遣讷亲来保传旨宣谕。伊忽支饰改供。小人之情状毕路。其为纳贿。确实无疑矣。仲永檀身为言官。能发奸摘伏。直陈无隐。甚属可嘉。应加超擢。以风台谏。着将佥都御史郑其储、调补顺天府府丞。其佥都御史员缺。即将仲永檀补授。至仲永檀摺内所奏大学士等到俞姓送帖吊奠一事。令查询明白。全属子虚。然伊得之于枋之口。则非伊捏造可知。又奏留中密摺宣洩于外一事。伊既举出吴士功参奏史贻直一件。查上年吴士功果有此奏、现在交王大臣等查询。是伊亦并无妄言之咎。俱不必向伊置问。朕始疑仲永檀妄言诬陷大臣。故欲加罪。令查询有据。旋即加恩擢用。朕大公至正之心。可以对天地。亦可以对臣民。自今以后。诸居言官之职者。皆当以仲永檀为法。而不必畏首畏尾矣。  

○户部遵旨议奏、捐监既内外悉听民便。则赴甘肃投捐者必少。其例自应停止。至该省仓储缺少之数。应派各州县动项采买。但甘肃自开捐以来。报部粮石。尚足接济目前。又嗣后本地仍听投捐。自有续收本色。则买补固不得稽迟。亦不必刻期蜂拥。致腾粮价。应令该督抚查明现在及应买粮石。如何动项分买。不致勒派。妥议具题。从之。  

○以镶黄旗汉军印房参领顾春、为正蓝旗汉军副都统。  

○壬辰。谕、朕谕旨一道。御史吴士功参奏尚书史贻直一摺。目今姑且不究。着与二人阅看后。封贮内阁。若伊等将来不知悛改。再有过犯。将此取出。一并从重处分。  

○又谕、据署湖广总督那苏图奏称、臣于上年十二月到任后。有山东江南等省流民。禀请赈恤。查乾隆四年。山东沂州等处被灾。江南亦有歉收之处。所有流移到楚之穷民。俱已赈恤安顿。至于乾隆五年。山东江南等省。并未被灾。何致有饥民流至楚省者。随谕布政使确查具报。旋据查覆、外省饥民到楚者。共计五十余户。内中实系贫苦者。不过数户。其余或有先经到楚、资送回籍。复行潜来者。或有年力少壮、尽可自谋生计者。或有出外多年、积有余资、堪自经营者。或本有栖止手艺、可自食其力者。均与赈恤资送之例不符。祗因楚省曾有留养饥民之例。伊等妄希赈恤。未例任其冒滥。使各省游惰之民。闻风效尤而至。应各听其自便。但武昌汉阳二府。乃五方杂处之地。若漫无稽查。则此等之民。行踪莫定。或生事端。已饬各该县查明、如有情愿在楚营生者。即于烟户册尾、附编畸。零户后。俾该地保甲就近稽查。以防滋事。有自愿回籍者。即谕令各回本籍等语。养赡饥民。乃国家恤灾济困之恩泽。若使游荡之人。得以借名冒滥。则无知愚氓。将以媮惰为得计。而荒其本业者不少矣。那苏图所办是。着通行各省督抚知之。如有与此相类者。着照依办理。  

○河南广东补行乾隆四年大计。河南卓异官二员。广东卓异官五员。  

○吏部奏、满洲蒙古进士。繙译进士。既准与汉进士一体选知县。则向例选通政司汉字知事、翰林院典簿、詹事府主簿、光禄寺署丞、国子监监丞、博士、典簿等缺。不应兼补。请归满洲蒙古举人选用。其由举人笔帖式中进士。愿留本衙门行走者听。若俸次未满、遇应选知县准以知县用。如未选知县前、俸次已深。仍准以汉字堂主事升补。从之。  

○又议准署广西巡抚杨锡绂奏称、太、思庆、泗、镇、五府。烟瘴佐杂缺出。借调无员。请于来粤试用之广东、福建、湖南、云贵、等省人内。择其曾经委署内地一二年。品及相当者署理一年后、酌请实授。从之。  

○调湖南芷江县知县袁守定赴部引见。  

○是日起。上以孟夏享太庙、斋戒三日。  

○癸巳。饬禁科场怀挟。谕、科场怀挟之弊。例禁甚严。今乡试在迩。闻得外间不肖士子。故智复萌。豫先赁倩善写细字之人抄录文艺。为入场夹带之具。若不严行禁止。则侥幸获旧者必多。而真才转至黜落。于抡才大典。甚有关系。着步军统领、五城御史、出示晓谕。并密行查拏。至入场之时。监试御史等、必须严加搜检。不可虚应故事。临期、朕或另遣人看视。倘有宽纵疎漏之弊。必将该管官员从重议处。  

○户部议准吏部尚书署两江总督杨超曾奏称、官买米谷。过关纳税。取之司库。输之关库。无益国课。且买价昂、粜价必贵。输于官而取偿于民。更失赈恤意。请止纳船料。从之。  

○甲午。谕曰。太祖太宗世祖圣祖皇考实录宝训。朕已敬谨捧阅一周。着再按次进呈。朕循环览诵。用展景慕绍述之悃忱。  

○调原任云南迤东道王延琬赴部引见。  

○是月。直隶河道总督顾琮奏、前请挑河河筑堤工程。既经阁臣等入告准行。乃奏请赶办。复议从中阻。伏秋汛涨。设有疎虞。咎将谁归。此事已与督臣意见相左。在任无益。请简贤员接办。得旨。此所谓中心疑者其辞支也。此案汝向来迁循反迁卑鄙无耻之状。亦不必尽提。即堵金门闸以后。汝所题者。工则新生。项则新拨。汝旧年胡乃不如是之尽心料理耶。此其故、一则欲多费钱粮。以形孙嘉淦之冒昧开河。以为不如是。则无此番之多费。一则汝等河工大小官员。以为将来无河可修。无利可渔趁此一举。可以多吞。汝试思光天化日之下。可容汝等如此作为乎。且未改河以前。胡乃无一语及此。而改河以后。议论纷纷。即以汝庸材。亦岂能办此钜工。今汝之奸。朕皆烛破。乃故为此愤激之言。思欲重伤阁臣。夫阁臣有何亲于孙嘉淦而疎于汝乎。且朕明知汝二人。皆不可办此。欲过秋汛以后。使高斌来专办。一切皆赖彼。彼虽请项浮于汝。朕亦不惜。以为得实济耳。汝若能保汝之所请皆归实用。或将来高斌到此。不致另有疏通、而汝之所请之项、为虚费于无用之地。则亦可照汝所奏行之。汝其明白回奏、朕恐汝身家、未必足二十万之数也。  

○江苏巡抚徐士林奏、属员中有守身正。办事实。不流为诡随虚浮之习。因格于例。不入卓异。若复隐不言。是没人善。而不为国家留意人材。备内外用也矧在江南繁剧。前件参罚未清。后件踵至。非必其才平政惰。实处于势无可知何。日积月累。署任者救实授合例时、尚不可得。何况升调。谨就所知、密奏以闻。得旨。为国求贤。乃人臣要务。此奏知道了。  

○江南河道总督高斌奏、宿迁迤上运河南岸临黄处。旧设竹络坝一。与北岸骆马湖口对。名十字河原以减洩黄湖异涨。雍正年间。因黄强淮弱。骆马湖十字河。每有黄水入湖之病。遂将通湖口门堵闭。但黄虽免入湖。入运之势盛涨、则冲啮睼岸。流缓又淤淀河身。而下游之盐河。亦并虞浅涩。至淮水虽遇充盛。亦不能畅流入黄。淮黄相持之际。每将竹络坝支河淤塞。此通黄口门。关键甚要。应将竹络坝支河临黄入运处。各筑一坝。于淮黄水势相平时。相机堵闭。使黄势不分。既可并力刷沙。而运河并可专受淮水以利运道。则黄运河湖之界画可分。惟黄常患过盛。淮常患不足。嗣后若淮水过弱。应暂开此堤。引黄以济运道。又或黄水过盛。宿迁以下工程危险。亦应暂开此坝以洩黄涨。常时即相机堵闭。再徐州长淮两卫粮船。留口门以来。空重俱由此出入。一旦令其改由清河县杨家庄出入。多行黄河二百余里。履险为难。若届期竟行开通。又恐强弱攸分。一时难以堵闭。议俟重运到齐。先开临黄之坝。令其屯聚支河内。仍将临黄坝紧闭。再将临运之坝开放。今其衔尾入运后。亦即随时堵闭。回空到齐。亦照此启闭。则粮船既不多涉黄河。而运河仍不受黄水之患。报闻。  

○两淮盐政准泰奏、临洪、兴庄、板浦、徐渎、中正、莞渎、等场。积欠乾隆元二三四等年。折价银共一万三千七百两零。灾余灶力难纾。请宽年限。得旨。着以明年为始。三年带徵。  

○安徽巡抚陈大受奏、仓谷平粜。州县多厌繁琐。不顾市价低昂。但以照例粜三为事。克期出售。致米价顿减。客商闻风裹足。转无接济。又有畏惧买补。捏以价平毋庸出粜为词者。现饬令开粜后价平即止。价昂复粜。并令道府密查。严禁囤户书役劣衿地棍把持影射之弊。得旨。所奏俱悉。如此因时制宜。悉心办理。甚佳。  

○总办江南水利工程汪漋、德尔敏、遵旨回奏各项工程情形。得旨。知道了。即前经题定之数。亦岂可漫无稽察。听众人之分肥冒销乎。近布政使萨哈谅。学政喀尔钦、皆以贪赃之故。朕将置之重典以警其余。汝二人亦宜慎之即己无所染指。而毫无觉察。将来水落石出。恐汝二人之身家。不能抵众人之欠项也。速行整理察办为是。  

○署江西巡抚包括奏属员贤否。得旨。观汝所奏、率皆两可圆融。此甚非实心任事之道也。若诸凡如此居心如此办事。比之岳浚。不过五十步百步之分朕甚忧之汝莫以此为得计也。  

○浙江处州镇总兵丁士杰奏、处州山深地僻闾阎穷苦。各兵技艺未臻纯熟者。亦以谋食故。分其手足。未便骤加督责。应渐次振饬以期有成。得旨。是酌量因时为之以实可也。  

○闽浙总督宵室德沛等奏、汀州府属之永定县。旧存仓谷。因上年散赈。余贮无多。汀府有实存监谷。可酌拨协济。惟是永定处万山中。不通舟楫。陆运脚费繁重。碾米运往则费省、而到县即可平粜。第弹丸之地。全数拨运。一时不能粜完余米转致徽浥。议自本年始。分三年碾运。每二三月间。运往接济。每石定价银一两二钱二分。以一两作买谷二石价值。于秋收时、采买贮仓。余作为脚费。扣还汀库。得旨。所奏甚妥。知道了。  

○署福建布政使乔学尹奏办理仓谷钱粮。得旨。知道了。全在汝实心办事。不然纵小心出纳。亦不过一有司之事耳。  

○又奏、州县无社仓之处。现将社谷移贮官仓殊失民捐之意。况离乡窎远。捐谷上仓。挑运维艰。守候需时胥役勒掯。且赈借不便。故捐户逡巡。请在城所捐谷石。即设仓城中。春余于四乡布镇适中之区。建仓一间。约费二三十两。可贮谷五六百石。视谷数多寡。定仓间大小。其费即于捐谷内、抽十分之一易银。资其工料。俟将来续捐。或借粜余息。补还原谷。得旨。所办甚妥。  

○刑部尚书署湖广总督那苏图奏、湖北布政使严瑞龙奏请停止劝民捐谷。奉旨交臣议奏、查当日楚北每岁民捐谷麦。原因未有社仓而设。今社谷既充。常平又在采买。所有劝捐。应如所奏停止。民间好义乐捐者。统于社仓案内、听其自行捐输。再向例有官捐一项。在督抚司道州县。撙节廉俸以资储蓄。亦为民之一端。有愿捐者、听。佐杂教职等官。所输有限。亦属烦琐。一概停捐。湖南一体办理。得旨。着照所议行。  

○署湖南巡抚许容奏、贵州黎平府属黑洞凶苗滋事。现巡逻隘口、晓谕居民。团练乡勇。密饬各营。加意防堵、尤静镇密防楚粤一带苗猺、各情形。得旨。所奏俱悉。楚粤逆苗。甫经事定。又有黔省之事。朕甚为廑念。览奏布置颇密。稍慰朕心也。  

○河南巡抚雅尔图奏进麦穗。得旨。欣慰览之。但汝恐朕廑念。故未俟麦熟而艾以上进。朕则惜此数茎之麦。因一览而反至不得成熟也。夫一丝一粟。当为民惜之。而不可暴殄。况数茎乎。此后不可。  

○又奏请各省联界山场。有地处深邃。径路错杂。易藏奸者。每年秋冬之交。文武大员。订期巡查一次。务至交界地方。彼此会合。将缘由申报督抚具奏、得旨。着照所请行。  

○又奏、豫省奸商。买麦出省躧麴。既难阻其买运。又难隔省查拏。令各属、凡外省运麦出境。在五十石以上者。令牙行报明。知会运往之地方官稽查。犹恐其将五十石以下之麦。陆续贩往。积趸躧麴。现咨各省饬属、凡有从豫买麦运回者。留心查察。但躧麴全在五六两月。立秋后、应听其贩运。得旨。如此办理甚妥。  

○山东巡抚朱定元奏、地方陋规。自应尽革。中有盐当商规礼。系各商愿送。相沿日久。请将此项存半、为各属添补公用。余解司充公。为赏捕缉盗之需。得旨。此等事、亦在汝等酌剂而行之耳。  

○巡视南漕监察御史宗室都隆额奏、东平州安山湖。地势卑于运河并无泉源。沙土疏漏不能蓄水灌河。不若听民认垦。于漕运无碍于穷黎有益。且升科钱粮。即可徵解河库。为堤工闸座岁修之用。于河工不无裨补。得旨。是。汝即同白钟山、朱定元、详悉查明。如若可行。令彼二人具题可也。  

○绥远城建威将军补熙等奏、绥远城西界黄河。北通扎萨克。东接察哈尔大青山前后。系满洲蒙古八旗牧厂、喇嘛游牧地方良莠杂处。请于春秋冬三季行围外。每年夏季。酌量一人、带兵一二百名、前往巡查。周视地方险易情形。庶土默特奸宄之徒。闻风歛迹。得旨。好不必每年往查。隔一二年巡查一次可也。  

○川陕总督尹继善奏、此次驻防哈密兵。止须将甘、凉、肃州、安西、四处。共派二千前往。西宁镇路远。且熬茶回夷。不日可到。不徒兵丁往返劳顿。抑恐夷人见派兵纷扰。致启惊疑。应停派拨。得旨。所办甚妥。知道了。  

○又会同陕西巡抚张楷、奏请添建陕西粮道仓七座。得旨。着照所请行。  

○四川巡抚硕色、提督郑文焕、奏、清溪县大田土司、马浚故。无嗣。其堂弟曰纱、应袭。松坪土司。马泽父子。并吞袭署。致夷众不服。构衅雠杀。现拨兵防缉。得旨。此等事。若稍处置不公。或被人欺。则未有不酿成大患者。汝等其慎之戒之。  

○左都御史管广东巡抚事王安国、两广总督马尔泰、奏、粤东开采铜山。实属无益。矿砂出产甚微。砂汁甚薄。得铜无几。所得不偿所费。应急停止。得旨。该部知道。  

○署广西巡抚杨锡绂奏、安南本年两贡。时届三月。未据咨报。查自禄平州土官内乱以来。附近黎京。有王儒蓬兄弟。相继占踞船头地方。该国王遣督镇官阮超后、领兵剿除。阮超后一出黎京。即拥兵背叛。占踞处东地方。皆贡道所经。其修贡愆期。不必照例檄询。得旨据马尔泰奏过。已有旨了。  

○广西总兵谭行义奏、柳州府城内、兵民多住草房。易遭火患。请借营运生息银四千两。兵丁有愿改造瓦房者给与每间九两。限三年还库。陆续给办。得旨。着照所请行。该部知道。  

○署贵州总督云南巡抚张允随奏、滇省临安府所属外五司之猛梭地方。有交兵沙兵七八百人。夺取掌寨刀美玉所管十三猛地方。又迫胁附和二千余人。督臣庆复。已调兵前往堵擒。报闻。  

○又会同贵州提督王无党奏、粤西逆猺。潜入黔省黎平府属地方。勾结顽苗滋事。现行剿擒得旨。知道了。汝等虽有在黔在粤之分。以朕视之。则同一逆苗之变乱也。根株不尽。补苴无能。伊谁之咎耶。将此与张广泗同观之。  

○署贵州布政使陈德荣奏、黔省入春以来。雨泽调匀。二麦畅茂。省城士庶相习饲蚕。省之上游旧无杉木。臣捐募楚匠。包栽杉树六万株于城外各山。又附郭贵筑县之乾堰塘。麦穰寨宋家坝三处。俱可引水开渠。约垦田二三千亩。现在捐赀委员办理。得旨。欣悦览之。至蚕桑树艺。尤为政之本。所当时时留心而教民务本足用之道。均不外此也。  

○署贵州按察使宋厚奏、黔省命案。为田土伤毙者十七八。皆有司玩视所致。请于府司解审时。将州县曾否速审。如何定案查明。如有玩不审理。及剖断不公。酿成人命者。随招附参。得旨。此属更定。尚应细酌。朕意汝等先示州县以意。若仍然玩纵。再奏请以此例行。  

卷之一百三十九  

猜你喜欢
  卷四百三十四 元祐四年(己巳,1089)·李焘
  卷下·唐庚
  卷四十三下·朱熹
  卷三·戴冠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十七·佚名
  四二 谕内阁陆蓉等有愿効力者准其在四库全书处誊录上行走·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二十七·杜大珪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録卷十一·佚名
  六朝通鉴博议卷七·李焘
  卷五·杨大雅
  读例存疑卷三十九·薛允升
  萧琮传·魏徵
  唐文献传·张廷玉
  馆阁续録卷九·陈骙
  卷十五户籍·冯煦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仁本·唐圭璋

      仁本字裕斋。   桂殿秋   题洞霄   飞翠盖,走篮舆。乱山千叠为先驱。洞天迎目深且窈,满耳天风吹步虚。   又   巑兽石,错虬松。黛岚终日下天风。杖藜携我恣遥望,缥缈霓裳飞碧空。   又   金带重,紫袍宽

  • 俞灏·唐圭璋

      灏字商卿,世居杭。绍兴十六年(1146)生。绍熙四年(1194)进士。历知安丰军,提举湖北常平茶盐。宝庆二年(1226)致仕,筑室九里松,自号青松居士。绍定四年(1231)卒,年八十六。有青松居士集,不传。   点绛唇   欲问东君,为谁重到江

  • 石安民·唐圭璋

      安民字惠叔,临桂人,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为象州判官,分教廉藤二州,晚知吉阳军,未赴而卒。有惠叔文集,不传。   西江月   叠彩山题壁   飞阁下临无地,层峦上出重霄。重阳未到客登高。信是今年秋早。   随意烟霞笑

  • 卷七百八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八十一赵铎【一作驿诗一首】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圣主今司契神功格上玄岂唯求傅野更有叶钧天审梦西【一作南】山下焚香北阙前道光尊圣日福应集灵年咫尺真容近巍峩大象悬觞从百寮献形为

  • 列传第三十二·刘昫

    ○许敬宗 李义府 少子湛 许敬宗,杭州新城人,隋礼部侍郎善心子也。其先自高阳南渡,世仕江左。敬宗幼善属文,举秀才,授淮阳郡司法书佐,俄直谒者台,奏通事舍人事。江都之难,善心为宇文化及所害。敬宗流转,投于李密,密以为元帅府

  • 卷一百十一·表第十二·七卿年表一·张廷玉

        ◎七卿年表一   

  • 七七一 湖北巡抚郑大进奏遵旨查办《天元玉历祥异赋》情形折·佚名

    七七一 湖北巡抚郑大进奏遵旨查办《天元玉历祥异赋》情形折乾隆四十六年三月十五日湖北巡抚臣郑大进跪奏,为遵旨查办奏覆事。乾隆四十六年二月二十六日承准尚书 额驸 公福隆安字寄内开,二月初四日奉上谕:阅奏缴销毁书籍

  • 卷一百三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王礼考【十三】巡幸乾隆六年七月上奉皇太后巡幸避暑山庄谕曰朕初次行围所有经过州县前经屡降谕旨不令丝毫扰累但安营除道未免有资民力朕心轸念着将该地方本年应徵额赋蠲免十分之三以昭朕体

  • 夏书·胤征·佚名

    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胤往征之,作《胤征》。惟仲康肇位四海,胤侯命掌六师。羲和废厥职,酒荒于厥邑,胤后承王命徂征。告于众曰:「嗟予有众,圣有谟训,明征定保,先王克谨天戒,臣人克有常宪,百官修辅,厥后惟明明,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

  • 卷四·俞皋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集傳釋義大成卷四  元 俞臯 撰閔公【名啟方史記名開莊公庶子母叔姜莊公薨公子慶父弑子般而立之在位二年慶父使卜齮弑之季友立僖公諡法在國遭難曰閔】【庚申】元年春王正月【不書即位内無所受上無

  • 卷一·马骕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事纬前集卷一    灵璧知县马骕撰晋杜预春秋左传序春秋者鲁史记之名也记事者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所以纪逺近别同异也故史之所记必表年以首事年有四时故错举以为所记之名也周礼有史官

  • (三)·钱穆

    朱子曰:“悚然一念,自觉其非,便是明之之端。”今按:可见《大学》言明明德,乃指明人道,非是明物理。 又曰:“明德统言在己之德,本无瑕垢。至善指言理之极致,随事而在。”又曰:“善字轻,至字重。”今按:科学发明亦可谓是人之明德,亦

  • 佛说佛名经卷第九·佚名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南无复有尸弃佛 南无善见佛 南无最后释迦牟尼佛。  第三大阿僧祇劫中。有如是等七十一亿佛。应当一心敬礼。舍利弗。如是等过去无量佛。汝等应当一心归命敬礼。  南无欢喜增长佛 南

  • 卷第三十四·居顶

    续传灯录卷第三十四目录 大鉴下第十八世 · 东林颜禅师法嗣一十一人 ·公安祖珠禅师 ·报恩法演禅师 ·净慈彦充禅师 ·智者真慈禅师 ·昭觉绍渊禅师(已上五人有录) ·万

  • 西隐集·宋讷

    十卷。明宋讷 (1311—1390)撰。宋讷,字仲敏,号西隐,滑县(今属河南)人。元至正中举进士。官河北盐山知县,弃官归。洪武十三年(1380)征为国子助教,后升翰林学士,文渊阁大学士。迁国子祭酒,卒于官。正德中,追谥文恪。事

  • 六韬·吕尚

    《六韬》是中国古代兵书。相传为周初吕尚(姜太公)作,一般认为是战国时作品。现存六卷, 即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故名。该书重视武器和战法的革新,主张分进合击,阐述了步、车、骑各兵种的运用及其协同问题,并

  • 大丹记·佚名

    大丹记,原题魏伯阳撰,疑为隋唐人之作。宋《崇文总目》、《通志•艺文略》均着录此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言外丹,首先论述铅汞性状。谓「龙者汞也」,汞生于砂,属金,性冷产南方,属「阳中有阴之位」,象离卦

  • 拙轩词话·张侃

    一名《棟词》。词话。南宋张侃撰。一卷。侃有《张氏拙轩集》已著录。书中所录前人词作,已佚,今存其议论二十一则。很少涉词林掌故,多为评论之语,或指词旨。间有真知之见。有一九八六年中华书局《词话丛编》本。书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