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熹宗悊皇帝宝训卷之二

上文缺

且卿等

先帝冯几言犹在耳岂可恝然大臣爱君体国道固如是乎尚书周嘉谟李汝华都著即出视事毋得渎陈有蹈不敬其言官论事亦当为朝廷爱惜老成无得任意雌黄至隐讽微词尤非入告之体以后章奏宜明白简易指事直陈毋得故为含糊致人猜忖荧惑听闻□部院传谕大小各官协恭和衷共修职业以佐朕平明之治故谕

○十二月庚午

上谕部院朕自御极以来遵承

皇考诏命图□政理夙夜靡宁所赖内外臣工协力同心奉公守职二三大僚忠君体国表率诸司辅臣孙如游为朕首简实嘉清慎特用眷酬何乃以浮言求退屡谕不遵使朕不得任用一人朕思

累朝列圣简置阁员多繇宸断当时政务修明直谏不乏亦曾有如此抗阻否至于尚书周嘉谟黄克缵一事小嫌何难销释忿争求胜辄欲乞身且吏部职司统均推举苟无失平何必避就毁誉即刑部近以议狱偏执奉旨不必疑虑何又因事发端遂至互相仿效封印杜门连章求去大臣爵位已极一去何难

皇考顾命诸臣望以佐朕新政岂意

两朝覃庆之后便为纷纷求去之图忘国厚恩藐朕冲幼□□无人臣礼亦复何辞岁除在即百度维新辅臣如游尚书嘉谟克缵都著遵旨即出视事不得仍有陈渎朕又览科道各官章奏持论公平者固多意见偏私者不少亦因大臣忠爱念轻身家计重得以浮说摇撼以致国事溷淆人心惶惑成何纲纪朕奉

祖宗法度不能坐听纷嚣致乱朝政兹特再为申饬此后大臣进退取自上裁小臣去留一听部议如有不奉明旨擅自去职及挟私逞臆显肆倾排者并下廷议治罪卿等可传示各官务各涤虑改图精白一心恪供职业以佐平明之治如或不遵朕命国法具在朕无戏言毋贻后悔故谕

天启元年五月丁未

谕户兵等衙门朕览户部等衙门请发内帑银两朕岂不重念封疆吝惜不发但思军国诸费向有经制

祖宗朝大兵大役率皆外廷调度即在

皇祖时讨平宁镇征播驱倭一切兵饷不闻请帑且帑金积贮有限内廷诸费不赀原非额供可应外急迺自东事军兴以来户兵等部不闻长画动请内帑请则危言要挟用则任意开销调募不求精强防御不合窾会耗费徒多绩效鲜睹且如辽东旧兵七万额饷近七十万两新兵十三万岁饷至五十余万乃自辽沈既陷河西官军能几兵数相悬应余多饷即称外解不至假使辽兵全在饷将安出又闻上年发去赏银二百余万荷戈军士未沾文武私囊半满辽城积余亦送贼手朕每念之痛恨见今各衙门候发帑银恐仍前弊多发何益该部可集廷臣议目前所需在内在外孰急孰缓其募调兵马修浚城池整备衣甲器械备御三岔山海抚赏河西款虏赉恤存殁军士等款逐一开列除额派饷银支用外事关紧要方准支用帑银向来积习蠹弊一一剖析毋蹈前辙仍一面奏请定夺卿等大臣务遵

祖宗成宪讲求经国大计严督逋赋勿避怨嫌斟酌给发务求实济主持职掌毋顾人情其科道各官忠诚体国固不乏人亦有乘机恣肆颠倒是非止快一己私心不顾国家利害无论更置经略破坏封疆贻祸海内即此辽饷查核一事何曾有一人悉心调画抗章直陈事已至斯难以再误大小臣僚务须涤虑改图急公忧国勉修职业共济时艰故谕

天启三年三月戊申

上谕内阁迩来科道各官条奏章疏朝上夕下朕未尝寝阁何乃在外擅发私揭代人报复私忿无忌排诬善类专一狥私结党朋比鸱争非胜不已全无忠君为国谋益封疆显是沽名要誉况屡有谕旨严禁通不遵行本当查名杖褫逮狱姑且不究卿等传示大小臣工都要殚心恪供斯职如有似前抗违枉逞□干复□□□□□□□罪决

天启四

上谕吏部□□□□□□□□□□□□□□禳灾荒□□□□朕□览□书□□□□□念朝廷设官分职赖以宣力分猷今大小臣工布满班列忠勤任事岂曰乏人悠忽旷官正自不少至于章奏条陈輙斗靡冗长披览不暇乃大利大害每擘画不前小嫌小疑便攻讦不已近且蹊径岐分意见各别爱憎誉毁附阿挤排大臣顾惜身名动思引去小臣占望风气依违自全职业不修政事隳废坏下文缺

猜你喜欢
  志第十一 礼下·房玄龄
  列传第三十二 傅吕陈·欧阳修
  卷一百三十七·列传第三十四·柯劭忞
  卷二十·谷应泰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七·佚名
  八五六 军机大臣奏《关中胜迹图志》已入四库全书史部地类片·佚名
  六○八 寄谕盛京将军福康安将府丞李绶办理磨毁改刻碑碣等事覆奏·佚名
  导言·金毓黻
  《音乐小杂志》序·李叔同
  第六章 哈佛大学·林语堂
  卷四·李天根
  章昭达传·李延寿
  段秀实传·刘昫
  纲鉴易知录卷八九·吴楚材
  施调元·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纳兰词卷三·纳兰性德

    雨中花送徐艺初归昆山天外孤帆云外树,看又是春随人去。水驿灯昏,关城月落,不算凄凉处。计程应惜天涯暮,打叠起伤心无数。中坐波涛,眼前冷暖,多少人难语。鹧鸪天独背残阳上小楼,谁家玉笛韵偏幽。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

  • 沈明叔·唐圭璋

      明叔,荆溪(今江苏宜兴)人。   水调歌头   汉事正犹豫,足迹正跫然。严陵老子,当时底事动天顽。曾把丝纶一掷,藐视山河九鼎,高议凛人寒。竹帛非吾事,霄汉任腾骞。   问云台,还得似,钓台巅。几年山下,使人犹识汉衣冠。寄

  • 我的素描·戴望舒

    辽远的国土的怀念者,我,我是寂寞的生物。假如把我自己描画出来,那是一幅单纯的静物写生。我是青春和衰老的集合体,我有健康的身体和病的心。

  • 沁园春·誓诗·胡适

    更不伤春, 更不悲秋, 以此誓诗。 任花开也好, 花飞也好, 月圆固好, 日落何悲? 我闻之曰, “从天而颂, 孰与制天而用之?” 更安用为苍天歌哭, 作彼奴为!文章革命何疑! 且准备搴旗作健儿。 要空前千古, 下开百世, 收他臭腐,

  • 東觀漢記卷六·多人

      傳一   光烈陰皇后〔一〕   有陰子公者,生子方,〔二〕方生幼公,公生君孟,名睦,〔三〕即后之父也。范曄後漢書卷一0光烈陰皇后紀李賢注   上微時,過新野,〔四〕聞后美,〔五〕心悅之。後至長安,見執金吾車騎甚盛,因歎曰:

  • 平定三逆方略卷三十八·佚名

    卷三十八   康熙十七年六月庚午朔,诏责大将军康亲王杰书。上谕议政王等曰:康亲王杰书用兵甚为选愞,自至浙江,安居无事之地;及屡降严旨督趣,始破衢州之贼,进定福建。福建既平,不事预防固守;俾海贼登岸,遂困海澄。况我朝军法赏

  • 序·夏树芳

    法喜志序是冊揀歷朝名位賢哲。飽於法味者。織之成帙。為來期之明證也。葢佛法自漢始達震旦。使震旦無載道之器。何以流通。至今日乎。其載道之器。有在家出家。而出家且置。即在家名哲才士。有一不嗜於此。何以見巨海

  • 卷十七史十三·何良俊

    李希颜字原复,与东江同年进士。为人公正刚方,东江甚重之。为云南按察使,卒于官。其属纩时,滇中人见其穿大红袍乘大轿抬出衙门,皆以为平昔正直,阴司召作冥官也。 顾东江清于弘治六年以解元会魁登第,李西涯当国甚爱之。时吾乡

  • 通志卷一百七十九·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宦者传第一秦赵髙前汉李延年 石显【恭】后汉郑众 蔡伦 孙程 曹腾 单超【徐璜 具瑗左悺 唐衡】侯览 曹节 吕彊 张让【赵忠】后魏宗爱 仇洛齐 孙小 赵黙 王琚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十三·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郭将军逵墓志铭范祖禹公讳逵字仲通世家巨鹿国初徙京师后卜塟洛阳因家焉曾祖隐赠太保祖荣赠太傅考斌赠太师中书令曾祖妣何氏祖妣崔氏妣贺氏追封信安永嘉华原三郡太夫人公幼慷慨喜兵学初以父荫补北班殿侍寳

  • 绎史卷七十五·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衞灵公之立【诸臣附】左传【昭公七年】衞襄公夫人姜氏无子嬖人婤姶生孟絷孔成子梦康叔谓已立元余使羁之孙圉与史茍相之史朝亦梦康叔谓己余将命而子茍与孔烝鉏之曽孙圉相元史朝见成子告之梦梦协晋韩宣

  • 卷首之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首之六天章六皇上御制文八旗姓氏通谱序我祖宗诞膺天命勃兴东土德绥威讋奄甸万姓维时龙从凤附之衆云合响应辐辏鳞集强者率属归诚弱者举属内附我祖宗建师设长以莅之分旗隶属以别之厥有熊罴之

  • 九年·佚名

    (己巳)九年清嘉慶十四年春正月1月1日○辛酉朔,頒賜老人別歲饌,仍命存問,年例也。1月2日○壬戌,以宋祥濂爲司諫院大司諫。○應資老人下批百歲者四十三人。1月6日○丙寅,御春塘臺行歲首

  • 卷二十一·王鸿绪

    <经部,诗类,钦定诗经传说汇纂钦定四库全书钦定诗经传说彚纂卷二十一鲁颂四之四集传鲁少皥之墟【孔氏颖达曰昭十七年左传云郯子曰少皥挚之立也定西年左传祝佗曰命伯禽封於少皥之墟是其文所出也明堂位曰封周公於曲阜少

  • 卷一百七十五·佚名

    △初分赞般若品第三十二之四复次世尊,若新学大乘菩萨摩诃萨依般若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起如是想。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於内空。不作大不作校於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

  • 大雲初分施健度第三十三·佚名

    尔时大雲密藏菩萨言:世尊,有十正知微妙宝藏法门。惟愿如来。分别解说。佛言:哉善哉!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有宝藏法门。净藏法门。净法门。施乐法门。施目法门。深藏法门。深法庄严法门。正见法门

  •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七·欧阳竟无

      尊者勝友造   唐三藏法師義淨奉制譯   攝頌曰   二鉢.二織師. 奪衣.幷急施. 阿蘭若.雨衣. 迴僧.七日藥。   畜長鉢過十日不分別學處第二十一   爾時薄伽梵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時鄔波難陀苾芻由貪買

  • 指月录卷之十三·瞿汝稷

    六祖下第五世 ▲陈睦州尊宿讳道明。江南陈氏之后也。生时红光满室。祥云盖空。旬日方散。目有重瞳。面列七星。形相奇特。秀出人表。因往开元寺。礼佛见僧。如故知归。白父母愿求出家。父母听许为僧。后持戒精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