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大审平反纪略
刑狱者重事也,我国家每年热审之外,凡遇丙辛之年,即特敕司礼监掌印太监一员,前往三法司录囚,名曰:大审。夫必于丙辛者,丙协于明,辛者新也,欲在上者必明照覆盆,在下者既经此一番锻炼,期于悔罪自新,斯不负祖宗以来钦恤之至意也。
宪庙时,司礼监掌印黄太监赐五年大番,值大司寇陆公瑜、大廷评王公概,时重犯中有兄与人斗殴,其弟帮因而致死,坐弟抵偿,黄太监欲从未减,二公持不可。黄大言曰:同室之人斗者,尚披发缨冠而往救之,况其兄乎?正该在矜疑之列,二公无以应,卒饶死改戍,事载《沐化类编》。夫此犹细犯耳!
至神庙时,御史曹君学程以建言久系,中外怜之。万历三十四年,先臣陈太监矩掌司礼监印,少司寇沈公应文署刑部事,于是先会同总宪大理卿共具公书,与先监曰:兹者伏遇圣明,举五年钦恤之典,而台下奉命出谳,虽系先朝令甲,实千载一时。盖朝廷将以诏赦之,未释者而并苏于热审之时,幸台下又以慈悲之,度世者而得行乎?全活之惠将丹书同注,生之箓囹圄有"福堂之谣",岂独诸囚吁天颂圣,哀鸣望援?而生等叨列法司,职在昭雪于台下,实有非常之希冀矣。昨承开列,可原重犯六十二起,泽及枯骨,明烛覆盆,甚感!甚感!夫入井赤子恻隐之所必先,纳沟匹夫圣神之所甚悯,故知台下仰体皇仁,广行善事,更有匪夷所思者,盖古人有宥一人而千万人感泣,生等敢为台下诵言之。曹御史狂戆批鳞,不识忌讳,囚系十载,来日无多,圣慈如天,待以不死。彼日夕焚香顶戴,衔恩无极。第其有近百瞽母倚闾堪怜,母既强视息以愿见子之还,子亦忍须臾以思与母诀,鼪鼯为伍,桎梏为亲,已微喘之奄奄,迫夜台之寂寂,长安卤发之伦,俱恻生等狐兔之悲,可知台下地切紫宸,春先幽谷,岂靳夕奏解此南冠?况朝鲜之役释放逮系,在诏旨灿如日星,而钦恤之典遍及累囚,于言官岂靳雨露乎?生等特借重台下会疏叩阍,万代瞻仰,在此一举。至于遵肆赦而请释者,既未奉有明纶,则从热审而并上者,自应不拘往例。不然,朝廷诏令为虚文,而法司壅阏负重谴矣。故于台下拟释之外,辄有奏记,皆灼见其有可生之路,而不欲使有向隅之夫。若以一二情罪已确,应与众共弃者,俱据实奏闻,以祈酌议,无非共襄公平之典,而逆知台下之虚怀涵纳者也。仰希鉴照不胜延伫(云云)。至七月初九日,先监领敕审录,至初十日方审至曹御史,徐会同三法司具疏外,先监曾有奏帖,内称:臣矩本月初十日卯时前到大理寺,会同三法司侍郎等官沈应文等,照例升堂入座会审,至广东司有斩犯罪人一名曹学程,哭告犯人原系御史,为东事妄言得罪,监候十年,悔过不及,岂敢惜死?惟是原藉广西家有老母九十余岁,经年盼望生还一面,犯人在监以至昼夜忧思,患疾沉重。若母忧死,犯人不得一见,忠孝两失,虽死于九泉,不成人类。望乞钦命列位转奏圣明赦宥得生,实全母子二命,世世子孙感戴天恩。臣向本犯说,你虽系言官,因言得罪,激聒圣上,况是钦定人犯,屡有严旨,谁敢轻议?臣又向各官说,先生每怎么说?有三法司沈应文等说,曹学程愚戆言官,不识忌讳,罪实自取,虽系钦犯,不敢轻为拟议。但东事仰仗天威,久已平定,本犯监候十年,惩创已深,又有九十余岁垂死老母,今遇钦恤大恩,我每职掌所关,正当仰体圣仁大德好生,况睹本犯皮肉销铄,气息奄奄,万一忧死囹圄,望恩无日,若不具疏,后来难免溺职之罪,理当奏请定夺,烦钦使大人转达天听。有科臣梁有年等说曹学程自知罪戾,缘系钦犯,不敢轻议。圣度如天,定无留滞,况今宫围叠庆,千载奇逢,赦过宥罪,无处不及。今审称伊母年九十,朝不保夕,本犯亦奄奄待毙,众所共见。幸遇钦恤之时,正当仰体圣明,好生德意,合词上请定夺,庶免不言之罪。拟此臣又向各官说这事情重大,如何批语?会议批"奏请"二字。臣谨奏:知是时神庙在宥有年,侍圣母慈圣老娘娘於慈宁宫,圣母已闻曹御史家有盲母九十余岁,亦恻然怜之。是岁八月十七日,神庙万寿圣节躬诣圣母朝谒,言及祈天永命之事,渐及刑狱诖误之臣。神庙圣性至孝,即跪承恩旨。至十月内,始将曹御史释放,内犯张桢则未允也。又光庙于三十三年十一月十四日诞生熹庙,正值慈圣老娘娘寿龄六袤,喜育元孙。三十四年春,神庙加上圣母徽号"恭熹"二字,诏赦天下,光庙生母恭妃王老娘娘进封皇贵妃,是以曰宫闱叠庆也。先监于曹御史一案,在神庙御前造膝口奏,语多秘不得闻,实暗有赞解力也。再味三法司,公书温厚祥婉,不以未同为嫌。先监奏记亦委曲明剀,慈祥蔼恻真可感动天心,义服中外,于以见当时纳约自牖之义焉,宫府同中之雅焉。至今读之者宛在心目。诗曰: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王制曰刑者也,刑者成也,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盖神庙自万历甲辰年之后,停刑之旨无岁不下,真亦有所感而云然耶,抑遵圣母慈训之一证也?猗欤盛哉!先监侍神庙左右,此平反一事并妖书一狱,总非他人所能望其后尘者。累臣敬叙梗概,以恭识仰止之思于万一云。
猜你喜欢 卷一一五 晉紀三十七·司马光 东都事略卷一百二十五·王称 第二十八回 下南交杀敌擒渠 出北塞铭功勒石·蔡东藩 卷三十九下·朱熹 卷六十八·元·蒋一葵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七·佚名 卷之二百五十一·佚名 卷之一百二·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二 列传一百九十二·纪昀 陈公传·张廷玉 一零零、秦始称王考·钱穆 中俄北京条约·佚名 卷七十·佚名 卷二十一·乾隆 第二十三章 清代的学术·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