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廉希宪传

廉希宪字善甫,布鲁海牙之子,自幼就身材魁伟,举止与一般儿童不同。十九岁时入王府侍奉皇弟世祖,深得世祖宠爱。希宪特别好读经史,手不释卷。有一天正读《孟子》,忽闻世祖召见,匆忙将书揣入怀中。世祖问《孟子》书中所言何事,希宪说讲的性善、义利、仁暴等。世祖嘉奖他有学问,称他为“廉孟子”,于是知名于世。希宪还善射,有天在世祖面前力挽劲弓,三发三中,众人钦佩他“文武全材”。

宪宗四年(1254)世祖以京兆为其封地,任希宪为京兆宣抚使。京兆控制陇蜀,诸王族的封地分布于左右,境内羌戎杂居,号称难治之地。希宪探求人民疾苦原因,抑强扶弱。空闲时向名儒如许衡、姚枢等人请教治世之道。并提请世祖用许衡来管理京兆学校,以教育人才作为根本大计,并将儒士另立户籍。宪宗九年(1259),世祖渡江攻取鄂州,希宪率领儒生百余人拜伏于军门,呈请世祖在王师渡江以后“,凡军中所俘士人由官府出钱赎身,遣归原籍,以表示殿下广施恩典”。世祖采纳了这个建议,因此被放还的儒士达五百余人。

宪宗崩,希宪力劝世祖立即还朝继承皇位,以安天下。世祖命希宪先去察看形势。希宪当即分析形势说:“刘太平、霍鲁海在关右,浑都海在六盘,征南诸军又散于秦、蜀一带。刘太平为人险诈,素来畏惧殿下,倘若他依恃关中险要地势,图谋不轨,将难以控制,最好派赵良弼去观察动静。”世祖言听计从。这时阿里不哥又发乱于北边,遣脱忽思进兵河朔。世祖命希宪赐膳给宗王塔察儿。希宪去后力劝塔察儿拥戴世祖即皇位,事成之后当委以重任。回来将这一切告诉世祖,世祖称赞他的智谋与果敢。

中统元年(1260)世祖回到开平,宗室诸王劝他早登皇位,希宪又以天命所归人心所向来劝进,还说:“阿里不哥与殿下是同胞兄弟,多年镇守北方,也在图谋皇位,形势发展不可预料,最好早定大计。”世祖接受他们的拥戴,不再谦让,次日即位,建元中统。希宪还奏请放高丽王子亻典回国,遣使与宋议和,诏令南伐诸军北归。世祖一一听从。

赵良弼自关右还京,奏报刘太平、霍鲁海反叛朝廷的事实。这时朝廷把汉地分为十道,并京兆、四川为一道,任命希宪为宣抚使。太平、霍鲁海闻之,急忙赶至京兆图谋举兵。三日后希宪也到达京兆,宣布圣上旨意,并遣使安抚六盘浑都海。不久,断事官阔阔出派人告急,说浑都海已反,杀遣去使者朵罗台,派人联络其同党密里火者、乞台不花分别从成都、青居出兵支援,约刘太平、霍鲁海同时举事。希宪闻报,召僚属讨论对策,遣万户刘黑马、京兆治中高鹏霄、华州尹史广等,搜捕太平、霍鲁海及其党羽,尽行下狱。又派刘黑马诛杀密里火者,总帅汪惟正诛杀乞台不花。当时关中空虚,命汪惟良率秦、巩诸军进伐六盘,并解自身所佩虎符银印授与惟良说“:这是皇帝密旨,你放心去干,我已火速报告朝廷受你符印。”还给他银一万五千两以便论功行赏。令节制诸军蒙古官八春统领四川守边军士及留守兵丁虚张声势,以威吓六盘叛军。尽管世祖赦免叛逆的诏书送到,希宪却先绞死太平等于狱中,然后再接诏书,并且检讨其擅自停赦行刑、征调诸军及委任汪惟良为帅等罪。世祖说:“《经》所谓临机应变,就是像廉希宪这样。”赐他金虎符,使节制诸军,且允许诸事由他处置,毋固守常规而坐失时机。八春将响应浑都海的西川奥鲁官纽邻及其党羽五十余人捕获,送京兆请处斩。希宪却将他们宽释,使隶属八春,对幕僚说“:浑都海未能乘势东来,难保无他变。如今人心未稳,反复无常,叛军若见其长官被囚被杀,会别生二心,为害不小,不如宽释,使他们感恩效力。”果然人人感激,八春亦因此得精兵数千骑。

世祖委任希宪为中书右丞,行秦蜀省事。浑都海闻京兆有防御,便西渡黄河开往甘州,阿蓝答儿自和林领兵来与浑都海会合,两军合力进攻关中,关中守将失利。朝廷打算放弃西川,退守兴元,希宪极力劝止。亲王合丹及汪惟良、八春等合力大败叛军于西凉,俘虏了浑都海与阿蓝答儿,送京兆斩首示众。希宪因平叛有功进升平章政事。这时希宪年纪仅三十岁。

李王..在山东谋反,事连王文统。平章赵壁素来忌妒希宪,上奏说:“王文统系张易、廉希宪引荐的。希宪得民心,又有商挺赵良弼为辅。”企图株连希宪。世祖说:“希宪自幼为朕效力,深知其心;挺、良弼均正人君子,有何忧虑。”四川降人费正寅与廉希宪有私怨,密告廉希宪见李王..在山东谋反,也在关中修城治兵,有不忠之意。世祖不禁怀疑起来,命中书右丞南合去取代希宪行省职务。后来查明此系诬告,又召希宪还京师,拜中书平章政事。一日半夜忽召希宪入宫,谈及赵壁奏疏希宪引荐王文统的事时,希宪说“:臣曾对陛下说过,对王文统臣只闻其人,未识其人。”世祖说:“朕也还记得此事。”希宪在中书省整顿纲纪,裁减冗官,兴利除害,建立各项制度,国事井井有条。还建议革除原蒙古功臣子孙视部下为奴婢,视都邑官吏为皂隶僮仆的旧习俗,建立官吏的考核升黜制度。奸臣阿合马领左右部,总管全国财赋。其党徒相互攻击,中书省臣僚畏其权势,不敢追究。希宪查明其事,朝廷杖击阿合马,将其所揽政务分归有关机构处理。世祖谕希宪曰:“官吏目无法纪则必贪,民失业而逃亡,生产不好则政府财政匮乏,朝廷长期为此担扰。自卿为相,朕无此忧了。”希宪答谢说“:陛下如同尧舜而臣未能以皋陶、稷、契的为臣之道辅佐圣上治理国家,深感疚愧。今日国家只是稍有治理,还有许多事未能办到。”他极力劝谏世祖,切不可让宦官干政。

有人弹劾丞相史天泽,说他亲党满布天下,权威日盛,无法无天,不可控御。世祖诏令撤掉史天泽职务,听候审讯。希宪进言道:“天泽久为陛下效力,陛下深知其为人,故委以重任,他带兵理政,成绩卓著。陛下知人善任,才以他为相。今有小人说他的不是,陛下应细加考察,看是否真有肆意横行不遵法纪之事。今日陛下信任我,所以我才敢于这样说;如有一天有人弹劾我,是否也被怀疑。臣等在朝为官,陛下如此好疑,我们怎能自保。既罢天泽之职,亦当罢臣之职。”世祖听后许久才说:“卿暂退去,朕再想想。”次日,帝召希宪说:“我想过了,弹劾天泽却无证人。”这件事就如此了结。以后,有人诬告四川帅钦察,世祖在未查明真象前就令中书速遣使去处决钦察,希宪再次劝谏弄清事实再做处理。经查实钦察无罪,幸得免死。希宪每次向皇帝奏议国家大事,总是言词激切。世祖说:“卿在王府为我效力时,有许多事还让我几分,如今我为天子,为何反而不听从了呢?”希宪回答说“:王府事轻,天下事重,若对陛下随声附和,天下将受其害,非臣不知自爱。”

朝廷刚举行封赠国师礼之后,世祖命希宪受戒,希宪拜谢说:“臣已受孔子戒了。”帝问“:孔子也有戒?”对曰“:为臣当忠,为子当孝,这就是孔子之戒。”

至元五年(1268)始设置御史台,继设各道提刑按察司。当时阿合马总揽财政,质问希宪:“政务由诸路办理,钱谷之事交付转运司,今设御史台、提刑司牵制,叫他们如何办事?”希宪回答说:“立御史台和按察司是自古以来的制度,其职责是内劾奸邪,外察越轨行为,考察民间疾苦。其于国政有益则莫大于此。若不设台察,上下专横,恣意贪暴,国事能有成就吗?”阿合马哑口无言。七年,希宪患病,帝派遣医生三人诊视,医生说须用砂糖做药引,家人到处寻求,阿合马送去二斤,希宪拒收,还说道“:即使此物果能治好病,我也绝不靠奸人的赠送来救自己的命。”世祖闻之,遣人送去砂糖。

至元十一年任命希宪为北京省平章政事。十二年帝急召希宪回京,命他抚治荆南,并有授三品以下官职之权。希宪带病赴任,右丞阿里海牙率领属官于江陵迎接,荆人大为惊骇。希宪到任后立即下令严禁剽劫,通商贩,兴利除害,兵民安居乐业。希宪还收留宋朝故宣抚、制置二司幕僚中能干事者二十余人,因材任用。这些人赠他珍宝玩物,希宪拒绝,并告诫说:“你们是宋朝故官,若任用你们,当念我朝圣恩,尽力报效。今你们送我这些东西,我取之不义,若是官物,收受如同盗窃,若系取之于民,那就是犯罪,你们应当慎重。”下令:对被俘军民,杀者以杀平民论罪;俘虏患病而被抛弃者,许人收养,病愈后原主人不能再据为己有;凡买卖妻室儿女者,判以重罪,所卖之钱官府没收。决开江陵护城河放水,得良田数万亩,分给贫民耕种。开沙市粮仓,以粟米二十万斛赈济公安县饥民。大兴学校,选任教官,购置经书,并亲自到课堂勉励诸生努力学习。希宪在荆南的政绩,影响深远,西南民族及思、播二州之田、杨两姓,还有宋重庆制置赵定应等,都来请降。江陵人说:“皇帝遣廉相出镇荆南,不仅人蒙德化,连昆虫草木都得其恩惠。”十四年,希宪因病久治不愈,召还京都,江陵人民哭泣挽留。走后,江陵人画像建祠,以为纪念。五月希宪还至上都,两袖清风,随身之物只有琴、书而已。

希宪还京后,世祖诏征扬州名医王仲明为他诊视,病稍愈,能扶杖而起。太祖大喜说:“卿得良医,故病渐愈。”希宪说“:医生用良药为臣治病,若臣能自己小心谨慎,就会痊愈,但若臣自己懈怠不堪,虽良医亦无益。”这是借此事来谏劝皇帝。朝廷设立门下省,世祖意欲让希宪来主持门下省事,结果却为阿合马所阻。十六年春希宪复受命领中书事,但病情日重,皇太子来探望,并问为政之道,希宪说:“皇帝治国最重要的是用人得当,用君子则治,用小人则乱。臣今病势加剧,听天由命而已,而十分担心的是当前大奸专政,小人附和,误国害民,这才是国之大病,希望殿下力劝皇上屏除奸臣,否则国病日重,无可救药。”

十七年十一月十九日夜,希宪病逝,年五十。大德八年(1304),赠清忠粹德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追封魏国公,谥“文正”。后又加赠推忠佐理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恒阳王,仍谥“文正”。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四 李元忠族弟密 族人愍 族叔景遗 卢文伟孙询祖 族人勇 李义深·李百药
  卷九·齐二·佚名
  北虏纪·张瀚
  卷一百六十四·杨士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八十·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二·佚名
  卷之二百二十八·佚名
  卷之一百·佚名
  卷之五十四·佚名
  卷之六百六十九·佚名
  ●卷一·余继登
  第六卷宋·缪荃孙
  卷三十一 职官三·龙文彬
  第二节 晋高祖时内外形势·吕思勉
  170.白居易进长安·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四出 刺逆·洪昇

    [丑扮李猪儿太监帽、毡笠、箭衣上]小小身材短短衣,高檐能走壁能飞。怀中匕首无人见,一皱眉头起杀机。自家李猪儿便是,从小在安禄山帐下。见俺人材俊俏,性格聪明,就与儿子一般看待。一日禄山醉后,忽然现出猪首龙身,自道是个猪龙

  • 荆溪林下偶谈卷四·吴子良

    (宋)吴子良 撰圣上亲政二事绍定之末史相薨圣上亲政即日梁成大李知孝出国门西山在泉闻之喜甚曰二凶去矣闽特犬豕越乃虺蛇葢梁闽人李越人也未几并除洪公咨夔王公遂为察官西山尤喜曰四十年无此矣余尝叹息此二事与石徂徕所

  • 乾坤清气卷二·偶桓

    钦定四库全书乾坤清气卷二明 偶桓 编五言古诗和陶咏荆轲       郝经伯常燕国八百里最为逺秦嬴可作殷周基何乃事荆卿痴儿强复雠首揕咸京径刎于期首更图督亢行仓皇事不就狼藉断冠缨寒风死别歌睥睨一世英不若専

  • 卷三十二·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十二冬至类四言古晋冬至初嵗小防歌    【晋】张 华日月不留四气回周节庆代序万国同休庶尹羣后奉夀升朝我有嘉礼式宴百僚繁肴绮错旨酒泉渟笙镛和奏磬管流声上隆其爱下尽其心宣

  • 第十四章 罢政后之荆公·梁启超

    “齐有侗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此太白咏史诗也。呜呼,吾于荆公见之矣!公少年尝有诗云:“天下苍生待霖雨,不知龙

  • 卷之一百四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五四二 寄谕署两江总督萨载等再行严搜徐首发沈成濯家并访查其更名情节·佚名

    五四二 寄谕署两江总督萨载等再行严搜徐首发沈成濯家并访查其更名情节乾隆四十三年九月二十一日大学士于<敏中>字寄署两江总督萨<载>、江苏巡抚杨<魁>,乾隆四十三年九月二十一日奉上谕:据萨载等奏接奉谕旨,将徐述夔之孙

  • ●碑传选集(三)·钱仪吉

    &middot;朱宏祚光禄大夫总督福建浙江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四级朱公宏祚行状张贞曾祖志高,妣刘氏;祖仲卿,妣刘氏、继刘氏;父美先,妣姚氏。本贯:山东东昌府高唐州。公讳宏祚,字征荫,一字厚庵;姓朱

  • 卷九十三·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九十三宋 赵汝愚 编礼乐门丧礼上上仁宗乞纳后之礼稍缓其期余 靖臣伏覩景佑元年八月十五日诏敕顷以中闱有亏善道降处次妃之位仍从别馆之居郭氏宜令於外宅居止更不入内美人尚氏令於洞真宫披

  • 卷一百八十八·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八十八人物志六十八大臣传五十四【蒙古正蓝旗 阿济拜 布尔哈图 奇塔特彻尔贝 毕立克图纳延泰 唐喀禄 德福 蒙古镶蓝旗 甘都 珲锦 秦布

  • 李炳寅·周诒春

    李炳寅 字虎生。年四十一岁。生于广东新寗。已婚。光緖二十六年。游美。入法巴来苏大学。习教育。宣统三年。得学士学位。民国元年回国。任广州珠江学校校长。通信处。广东广州珠江学校。Lee, Ben Y.-Born in Sunnin

  • 論衡校釋卷第三十·黄晖

      自紀篇   抱朴子自敘篇云:「昔王充年在耳順,道窮望絕,懼身名之偕滅,故自紀終篇。」   王充者,會稽上虞人也,字仲任。其先本魏郡元城一姓。元本「姓」上空一字,朱校元本「城」下空二字,無「一」字,則此有脫文。韓愈後漢

  • 僧伽吒经卷第三·佚名

      尔时药上菩提萨埵摩诃萨埵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如来出世。佛告药上菩提萨埵言。善男子。为令众生多闻具足。是故如来出现于世。如来出世开甘露法。若如来出世则知一切法。以方便故。知世间法出世间法。知世间智

  • 法海观澜卷第三·智旭

    古吴蕅益比丘智旭辑中山汤学绅康民阅梓【禅宗要旨】○大方广佛华严经初卷云。尔时世尊于一切法成最正觉。智入三世。悉皆平等。其身充满一切世间。其音普顺十方国土。乃至一一毛端。悉能容受一切世界而无障碍。身徧十

  • 论净土之要义·太虚

    ──十四年十一月在日本龙谷大学讲──日本佛教,要以净土真宗为最发达,而贵校为净土真宗之中坚。在中国现代佛教最发达者,亦惟净土宗,是净土宗为东亚佛教之重心无疑。然而净土宗之贵,在信之笃、愿之切与行之恒,故谈净土宗,必

  • 卷第六十一·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六十一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结蕴第二中一行纳息第二之六问为烦恼现在前故退。为退已烦恼现在前。设尔何失。二俱有过。所以者何。若烦恼现在前故退者。品类足说当云何通。如说

  • 卷第三十一·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三十一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众不差辄教授苾刍尼学处第二十一之二内摄颂曰。六众教非理  大路及小路佛令彰胜德  广说昔因缘因鼠获多财  医王心起慢为说智马事  非圣勿称量尔时世尊。

  • 国史新论·钱穆

    《国史新论》由钱穆先生发表的一些论文和在香港、台湾等地的讲演记录整合而成,比较简略宏观地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演变及社会形态进行了独到的阐释。本书作者“旨求通俗,义取综合”,从中国的社会文化演变、传统的政治教育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