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文恪公笔记

○宋学士

宋学士濂,洪武中以文学承宠渥最久,后以老致仕,每值万寿节则来京贺,上与宴,恩数犹洽。一日,与登文楼,楼峻,陟级踬焉,上曰:「先生老矣,明年可无来」濂稽首谢。至明年万寿节前数日,上曰:「宋先生其来乎?」盖忘前语也。久之不至,曰:「其阻风乎?」使使视之江口,不至。曰:「其有疾乎?」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原无「与」字,据明朱当㴐国朝典故本补) 上闻大怒,命即其家斩之。已而,入宫。上食,孝慈命左右寘蔬膳于侧,上问: (「上问」,「问」原作「闻」,据明纪录汇编本改。) 「后何为食蔬?」曰:「闻宋先生今日赐死,故为蔬食,以资冥福。」上感悟,遽起,命驾前双马驰赦之,曰:「不及罪死。」会前使阻风钱塘江,稍得延,后使至则已绑至市矣,(「后使至则已绑至市矣」「绑」原作「榜」,据明纪录汇编本改)宣诏得免。久之,其孙慎获罪,复执来京,将杀之。后复力救曰:「田舍翁请一先生尚有终始,濂教太子诸王,可无师傅之恩?且濂居家,必不知情。」乃免,递至四川憩某寺。(递至四川憩某寺,「递」,明朱当㴐国朝典故本作「遁」,明今献汇言本作「遣」。)寺有老衲,高僧也。濂与语曰:「吾闻释典,善恶必以类报。吾平生所为,自以为无愧,何至是哉?」僧曰:「先生于胜国尝为官乎?」曰:「编修。」僧默然。濂是后遂自经死也。

○王行

行,字止仲,少有异质而苦无书。金阊徐某者, (「金阊徐某者」,原无「某」字,据明今献汇言本补。) 大姓也,(「大姓也」,原无「也」字,据明纪录汇编本补。) 家多书,乃佣于其家。主药肆,(「主药肆」,「主」原作「至」,据明纪录汇编本改。)每出药帖,习书殆徧。主者见之,(「主者见之」,「主」原作「至」,据明纪录汇编本改。) 问:「谁书者?」曰:「药肆中博士也。」召问之曰:「汝欲读书乎?」命楼上取书数帙授之,数日问之,响对无穷者。主人叹曰:「吾家有书,无人读,若欲读,无书乎?」乃命至楼中恣其观览,(「乃命至楼中恣其观览」,「览」原作「哉」,据明朱当㴐国朝典故本改。) 三年不下楼,主人命家供给之。忽一日辞其主人曰:「书读已徧矣,且往仕乎!」主人曰:「此岂求仕之时哉?」 (「此岂求仕之时哉」,「哉」原作「览」,据明朱当㴐国朝典故本改。) 行曰:「虎穴中可以游戏。」往南京,主于武臣中为其教授。久之,武臣见上,上怪其识见特进, (「上怪其识见特进」「见特进」原作「造」,据明今献汇言本改补。) 曰:「汝岂遇异人乎?」武臣因言其家塾师朝夕讲论,因召见, (「因召见」,「召」原作「诏」,据明纪录汇编本改。)语不合,赐死。

○李征臣

征臣,扬州人,元时翰林待诏。洪武中不可屈,家属尽死,终不屈,乃谪戍宁夏。永乐间,有丁某者为学士,为上所重,时时召问,曰:「少从谁学?」丁以征臣对,且言其学德。上不令知也,即遣使取至京,入对称旨。上问丁:「欲见汝师乎?」丁叩头谢,即出与相见。且欲官之,征臣对曰:「臣于洪武中既不受官,则今日义不得复受。」上曰:「然则若欲何之?」曰:「愿还行伍。」曰:「朕既已召卿,何可复从戎?」(「何可复从戎」,「可」原作「见」,据明纪录汇编本改。)乃遣还家,曰:「臣已无家可归,唯吴中有一故人曰盛景华,愿依之。」景华乃馆之家,遗其子弟从学。久之,谓景华曰:「吾将于君永诀矣,何以处我?」景华曰:「先生若不讳,当殡之先人冢旁。」征臣厉声曰:「朋友死于我,殡将复归之也。予无归者,尚何殡为?」景华谢曰:「吾言过矣,当葬于先人之旁。」征臣曰:「得之矣。」执手相谢而逝。今其冢犹在盛氏先陇。(「今其冢犹在盛氏先陇」,「冢」原作「家」,据明纪录汇编本改。)

○詹徽 (湖广人,为都御史。)

徽性残忍,尝命与懿文太子同录重囚,太子屡欲有所出,徽争不从。间以言于上,上曰:「彼所执是也。」太子因言治天下当以仁厚,上怒,作色曰:「竢汝有天下为之。」太子遑遽,自投金水河中,左右遽入水挽持者免死,解衣而救者皆死。太子以是得疾,语皇孙曰:「我之死,徽为之也,无忘我雠。」他日复与皇孙录囚,问死囚当加何刑,曰:「断其手足。」遂叱徽曰:「汝罪当死,速即此刑。」

○姚广孝

姚广孝,吴之相城人也。少祝发为僧,常从高季迪诸人游,工诗善书。洪武中,以十高僧分赐诸王,广孝得燕府。既预靖难之功,封太子少师,终不肯留发。尝赐宫人二人,不能辞,(「不能辞」,「辞」原作「乱」,据明朱当㴐国朝典故本改)逾月犹处女也。上乃召还之,不复强。蓄一鸡,每鸡一号即起,朗然诵经。

尝治水还吴,有王光庵先生者名宾,高士也,广孝与有旧。 (「广孝与有旧」,「有」原作「友」,据明纪录汇编本改。) 诣之,闭门不纳,再往,复不纳,三往乃见之,曰:「渠曷为此事?」(「渠曷为此事」「曷」原作「苟」,据明纪录汇编本改。) 终不肯出仕。广孝尝肩舆过阊门,见酒望书甚工,问谁书,乃一少年。召与相见,曰:「若相当贵,能为吾子乎?(「能为吾子乎」,原无「乎」字,据明纪录汇编本补。) 汝家有何人?」曰:「唯老母与妹,少师见怜,(「少师见怜」,原无「见」字,据明朱当㴐国朝典故本补。) 愿以身事。」乃辞其母复来。广孝迎之曰:「惜也,年不甚永,官可止四品耳。」归以见于上曰:「此行得一子。」上为赐名曰继,使侍东宫读书于文华殿。

后广孝复以使事归,途中得疾,抵城门不入,命其下为幄,曰:「上将来视。」已而,驾果至,抚劳备至,赐金唾盂,且问有何言?广孝以手加额曰:「泐季潭在狱久,愿赦出之。」即坐中使人出季潭,则发已盖额。广孝复以手加额谢。数日,驾复至。乃薨,继讣于上,上曰:「汝父死有何言?」曰:「愿陛下厚恤臣家。」上大怒曰:「汝父平生与吾语,何尝及私家?」乃逐继。使使至相城取其弟侄来京,赐第金帛充溢。然二人皆农夫,愚騃特甚。上尝忆广孝言,为僧者,与家绝,(「为僧者与家绝」,原作「为僧家与者绝」,据明纪录汇编本改。) 不复顾其家,且逻者于其家往往得帖亦云,乃复还二人于家。继于仁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谒告还至张家湾卒,年四十二。

广孝之先自汴扈宋来吴,(「广孝之先自汴扈宋来吴」,疑此句或有脱误。) 家相城。世业医,父曰震卿。广孝初名天禧。幼白父曰:(「幼白父曰」,「幼」原作「初」,据明纪录汇编本改。) 「某不乐为医,但欲读书笃学,以仕王朝,显父母,否则,(「否则」,「否」原作「不」,据明纪录汇编本改。) 从佛为方外之乐。」至正间,年四十,遂出家于里之玅智庵,名道衍。游学湖广,刻意为诗文,过古作者。洪武四年,诏取高僧,以病免。八年,诏通儒学僧出仕,礼部考中,不愿仕,赐僧服还山。十五年,孝慈高后丧,列国亲王各奏乞名僧归国修斋,于是左善世宗泐举道衍等三名,太祖亲选道衍住持庆寿寺,参应太宗于潜邸二十有余年,礼遇甚厚。后有诏取赴京,已而,还之。

太宗靖内难,宾于幕下。太宗即位,授左善世。已而,曰:「道衍有功于国,宜蓄发加以官爵。」时年已七十二,赐今名,并冠带朝服,升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六月,往苏松赈济,赐玉带一条。(「赐玉带一条」,原无「条」字,据明朱当㴐国朝典故本补。) 广孝虽官于朝,仍清凈自居。仁宗朝以配享太庙云。

○耿清

清,陕西真宁人。洪武末进士第二人,为翰林编修。慷慨有才器,擢为副都御史。文皇渡江至金川门,百官皆出迎拜于江次,清袒立骂不已。上徐责之曰:「且不说为天子,即为亲王,若敢尔,其罪云何?」清复骂不已。乃命左右抉其齿,且抉且骂。顷之,近前若有所启,则含血直噀上衣,乃命醢之,罪及九族。久之,上昼夜梦清入,绕殿追之,曰:「清犹能为厉耶!」乃命籍其乡,转相攀染者数百人,(「转相攀染者数百人」,「攀」原作「举」,据明纪录汇编本改) 谓之瓜蔓抄。(「谓之瓜蔓抄」,「抄」原作「村」,据明纪录汇编本改。)其村中至今无人焉。

○王朴

王权,陕西人也,改名朴。洪武中为御史。性戆,数与上争曲直,上怒,命斩之。反接至市曹,有旨赦之,反接还见上。上曰:「汝其改乎?」朴曰:「陛下以臣为御史,岂可戮辱至此。且以臣为有罪,安用生之?(「安用生之」,「用」原作「有」,据明纪录汇编本改。) 无罪,又安得戮之?臣今日愿速死。」上复命反接至市,过史馆大呼曰:「学士刘三吾听之,某月日皇帝杀无罪御史王朴。」临死作诗云云。行刑者复命,上恻然,问朴死有何言,以诗闻。上曰:「彼有片言,亦当以闻,况诗耶?」行刑者数人俱坐死。盖上惜其才,欲折其气,实无意杀之也。

○恩张

隆平侯张信,初为北平指挥使,时建文疑忌诸王,忌燕尤甚,密敕信擒以来。信意未决,日以忧危而不敢言。其母问之曰:「子何为其忧也?」信曰:「见统军马以千万,能无忧乎?」其母曰:「吾观子之才,统军马有余,汝忧非此乎,子其语我。」信乃屏左右言曰:「今上有敕取燕王,为之奈何?」母惊曰:「是不可也,吾闻燕王当有天下,王者不死,亦非汝之所能擒也。汝不闻汝父之言乎?」盖其父尝言王气当在燕分也。信闻之益忧,不知所出。未几,复有敕令趣之,信艴然起曰:「何太甚乎?」乃启,欲见王,不可。又启,不可。三启,终不可。乃乘女车径诣王府求见,王素忌信,见其挺身来造,乃入之。信拜于床下,王佯风疾不能言,信曰:「殿下无疾,有事当以告臣。」王复曰:「我真有疾不能言也。」信复曰:「殿下不以诚语我,今朝廷以敕令信擒王,果无意乎,信当执献。如其有意,当以告我。」王见其诚,不觉下拜,曰:「子救我一家之命。」呼为「恩张」。乃召姚广孝共谋靖难。语未几,檐瓦飘坠地碎,王以为不祥,不怿。广孝曰:「祥兆。」王骂曰:「子又妄言,若如此何祥为?」广孝曰:「祥也,天欲易黄瓦耳。」是日谋乃定。

○王璋

璋,河南人。永乐中,为右都御史。时有告周府将为不轨者,上欲及其未发讨之,以问璋,璋曰:「事未有迹,讨之无名。」上曰:「非汝所知也,兵贵神速,彼出城则不可为矣。」璋曰:「以臣之愚,可不烦兵,臣请往任之。」曰:「若用众几何?」曰:「得御史三四人随行足矣,然须奉敕以臣廵抚其地乃可。」遂命学士草敕,即日遂行往。黎明直造王府,周王惊愕莫知所为,延之别室,问所以来者。曰:「人有告王谋叛者,臣是以来。」王惊跪,璋曰:「朝廷已命大帅将兵十万将至,臣以王事未有迹,故来先谕,事将若何?」举家环哭不已。璋曰:「哭亦何益,顾求所以释上疑者。」曰:「愚不知所以出,唯公教之。」璋曰:「能以三护卫为献,无事矣。」从之,乃驰驿以闻。上喜,璋乃出示曰:「护卫军三日不徙者处斩。」不数日而散。于是令其下为微行,有司有贪酷者处以极刑,人情震詟。

归省,其母为具,坐中以本州岛知州为托,璋曰:「公法不可私也。」顷有丐者至,母以馂与之。明日至府,御史以馂献璋,即丐者也。璋曰:「吾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七十三 皇祐四年(壬辰,1052)·李焘
  东汉会要原序·徐天麟
  卷七·金履祥
  ●赐姓始末·黄宗羲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二·佚名
  卷之十三·佚名
  卷之九百五十二·佚名
  卷之四百五·佚名
  卷之四百七十五·佚名
  卷八十三上·郝经
  卷二十八·郝经
  第四卷 运河下·缪荃孙
  韩芃胄传·脱脱
  卷六十六·佚名
  第十四章 国民革命的经过·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瑶峰集附录·王尔烈

    王尔烈字仲方辽阳人乾隆辛卯进士 【 清秘述闻】 王尔烈字君武号瑶峰少承家训性行纯静笃于孝友尤工书法至今推为辽城第一书家由乾隆癸酉拔贡辛卯进士廷试二甲一名授编修累迁内阁侍读嘉庆元年预千叟宴蒙御赐诗一章并集

  • 卷二百九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九十五苖发苖发宰相晋卿之子终都官员外郎大历十才子之一也诗二首送司空曙之苏州盘门吴旧地蝉尽草秋时归国人皆久移家君独迟广陵经水宿建邺有僧期若到西霞寺应看江总碑送孙德谕罢官【一作

  • 列传第二十五 徐孝嗣沈文季·萧子显

    徐孝嗣,字始昌,东海郯人也。祖湛之,宋司空;父聿之,着作郎:并为太初所杀。孝嗣在孕得免。幼而挺立,风仪端简。八岁,袭爵枝江县公,见宋孝武,升阶流涕,迄于就席。帝甚爱之。尚康乐公主。泰始二年,西讨解严,车驾还宫,孝嗣登殿不着韎,为治

  • 第五章 复明运动(附钱氏家难)(六)·陈寅恪

    吾国旧日社会关系,大抵为家族姻戚乡里师弟及科举之座主门生同年等,牧斋卒能脱免于黄案之牵累,自不能离此数端。而于科举一端,即或表面无涉,实则间接亦有关也。茲请参互推论之,虽未必切中肯要,然亦不至甚相远也。前论牧斋热中

  • 卷之七百六十·佚名

    乾隆三十一年丙戌五月己巳朔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吏部议准。闽浙总督苏昌等奏称泉州府同安县。金门一岛。地亩日辟民人辐辏向设县丞微员难资弹压查驻泉州府安海地方通判。事务既简且与驻石狮之西仓同知相距

  • 第四卷 名宦 四·缪荃孙

    松 江 府 唐张 聿张聿,琅邪人。宰华亭,政治凛然。民吏有犯,收之于籍,许以自新,再,则勘籍杖之。府吏有所需,则榜邑门曰:府以某事下县索某物若干,期某日齐足。民感其诚,供输无敢后。尝有以干乞为业者,入其界,曰:此政不可挠

  • 卫康叔世家第七·司马迁

    王连升 译注【说明】本篇记述了卫国从建立到灭亡的整个历史。卫是周初姬姓封国,其封地在今河南北部即殷墟一带。先建都朝歌,后迁楚丘,再迁帝丘。初封时,周公担心康叔年少,对付不了这一带复杂的形势,乃作《

  • 汉纪四十三 孝安皇帝下延光四年(乙丑、125)·司马光

    汉纪四十三 汉安帝延光四年(乙丑,公元125年) [1]春,二月,乙亥,下邳惠王衍薨。 [1]春季,二月乙亥(疑误),下邳惠王刘衍去世。 [2]甲辰,车驾南巡。 [2]甲辰(十七日),安帝去南方巡视。 [3]三月,戊午朔,日有食之。 [3]三月戊午朔(初一),出现日

  • 二十年·佚名

    (戊午)二十年大明正統三年春正月1月1日○丙戌朔,上率世子及文武群臣,行望闕禮,御勤政殿受賀禮。議政府進表裏鞍馬,斡朶里馬佐化等四十餘人、倭人老麟及三郞兵衛等九十餘人來獻土宜。○各道進賀箋、方物,皆如舊例。○行中宮賀

  • 诗故卷四·朱谋玮

    明 朱谋玮 撰魏在禹贡冀州雷首之北析城之西周武以封同姓鲁闵元年晋献公灭之以与毕万此诗七篇皆未灭时之诗仲尼何以録乎魏者舜禹之故都其民俗俭约勤谨有先王之遗风焉是可尚也葛屦刺褊也何褊乎褊服饰之过俭也礼嫁者三

  • 周礼全经释原后序·柯尚迁

    周礼全经释原后序圣人之言曰为国以礼盖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乐兴焉此理之自然也君子循乎此理故其为国自君臣父子之大以至言动威仪之细其多至于三千三百而莫非长育流行之体天地万物自然之定序

  • 论语正义卷十四·刘宝楠

    先进第十一集解凡二十三章正义曰:皇、邢本皆二十四章,《释文》从郑氏,以德行章合上「从我于陈蔡」为一章。然集解本各自为章,故不引郑说,则此所云「二十三章」三字,当为陆所改也。又《释文》于回也章云:「或别为章,今所不用」

  • 指月录卷之十四·瞿汝稷

    六祖下第五世▲镇州临济义玄禅师曹州南华邢氏子。幼负出尘之志。及落发进具。便慕禅宗。初在黄檗会中。行业纯一。时睦州为第一座。乃问。上座在此多少时。师曰三年。州曰。曾参问否。师曰。不曾参问。不知问个甚么。

  • 佛说大方广菩萨十地经·佚名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万人。其名曰智幢菩萨。法幢菩萨。月幢菩萨。日幢菩萨。无量幢菩萨。跋陀波罗等。十六正士。文殊师利等。六十同意。弥勒菩萨

  • 建立曼荼罗护摩仪轨(法全)·佚名

      初日以如来性加持自身。及供养警地神。择地中诸恶物。筑令坚实。第二日于坛内掘一肘。不动明加持五宝等。定圣尊位。五佛四菩萨白檀点位。第三日置瓶不动明加持一百八遍。第四日暮次香水真言一百八遍然后洒净。第

  • 第十一 闇都干耳学童所问之义释·佚名

    一尊者闇者干耳曰:“雄者!不欲欲者我有闻 [佛]越暴流可来问 俱生眼者语寂句 世尊!彼之如真请语我”(一〇九六)“雄者!不欲欲者我有闻”[之句中,闻]者,是听、把持、保持、观察。[即]“斯彼之世尊是阿罗

  • 大八义·佚名

    北宋哲宗年间,三月三日扬州召开群雄会,宋士公携师弟献艺贺号重振八卦门,赵华阳“酒雨箭”打张贺巧得“戒淫花”;奸相蔡京的叔父、山东青风寨寨主蔡啸天赴扬州杀官夺印,关帝庙八义大战蔡啸天,左云鹏救徒出险,剑斩杀父仇人;南清

  • 王梵志诗校注·王梵志

    唐诗别集校注本。今人项楚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出版。王梵志为唐代著名通俗诗人,其作品散佚严重,近年于敦煌文书中有较多发现,前此已有张锡厚《王梵志诗校辑》(中华书局,1983)出版。法国汉学家戴密微亦有《王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