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两汉刊误补遗卷二

督之

二千石遣都吏循行不称者督之师古曰督谓察视责罚也丙吉传坐养皇曾孙不谨督笞师古曰督谓察视之仁杰按督有两义西域传督察乌孙康居诸外国此用督察为义晋令曰应受杖而体有疮者督之此盖决罚之名颜注丙吉传但云察视非也于文纪亦知其为责罚复兼察视为言持两端何哉隋志载梁杖督之制云督罚大罪无过五十三十小者二十宇文周定五刑曰杖鞭徒流死徒流之制鞭笞并用者笞者笞其臀鞭者鞭其背魏明帝改罚金之令妇人加笞者从督例以其露形体也隋去鞭刑谓鞭之为用残剥肤体前世鞭笞之刑盖如此而杖督在鞭笞之外比之为轻笞用竹鞭用生熟革而杖则用荆而已鞭至残肌肤笞至露形体而杖督则不至此殆书所谓扑刑而宋子罕亲执以抶筑者几是耶然则督为决罚之名由汉以来用之梁陈犹尔也唐因隋旧凡督罚鞭杖之制并废不用颜氏有不及知故言督以察视为义而已说文督豛二文同笃音督察也豛击物也盖古字少故即以督为豛

年号

武纪建元元年师古曰自古帝王未有年号始起于此刊误曰年号之起在元鼎耳通鉴考异曰元鼎年号亦如建元元光皆后来追改仁杰曰魏司空王郎曰古者有年数无年号汉初犹然其后乃有中元后元元改弥数中后之号不足故更假取美名盖文帝凡两改元故以前后别之景帝凡三改元故以前中后别之武帝即位以来大率六年一改元二十七年之间改元者五当时但以一元二元三元四元五元为别五元之三年有司言元宜以天端不宜以一二数盖为是也时虽从有司之议改一元为建元二元为元光三元为元朔四元为元狩至五元则未有以名帝意将有所待也明年宝鼎出遂改五元为元鼎而以是年为元鼎四年然则谓年号起于元鼎者固然谓元鼎为后来追改者亦不误也

作诰

初作诰李斐曰策文也见武五子传仁杰曰年号起于元鼎之四年凡史汉此年以前事而系以年号者皆史家所追书也独武子子传载所赐策此则当时本文其文曰惟元狩六年四月乙巳皇帝使御史大夫汤庙立子闳为齐王汉纪所载亦自据此则元狩之称又似非追改在当时策文已如此矣以三王世家叅考之策文三皆曰惟六年四月乙巳读此乃悟武五子传所著元狩字亦追书尔记事而系年追书年号可也今赐策具载当时本文乃复出此二字岂不疑误后世飞亷武纪飞亷馆晋灼曰

飞廉

身似鹿头如爵有角司马相如传推飞廉郭璞曰飞廉龙雀也鸟身鹿头沈存中翰林得古铜钲中间铸一物有角羊头其身如篆文傍有篆飞廉字刘原父侍读得古佩刀其环为龙身而鸟喙原父谓此赫连勃勃所作大夏龙雀者也勃勃使作铭曰大夏龙雀威服九区然今不见铭处仁杰按晋载记勃勃造刀为龙雀镮又于殿前铸铜为飞廉不知当时所铸飞廉之象为何如审如郭言龙雀乃龙廉之异名勃勃二之何哉固非所以责夷狄者存中之钲有角羊头恐是鹿非羊其形与龙雀刀不类郄合于景纯所谓鹿头者原父之刀鸟喙乃畧与晋说相符然一说身似鹿一说鸟身而原父之刀自云龙身又似小异刀铭之文史云大夏神雀名冠神都与原父所记益不同按陶弘景刀劔録勃勃造五刀背上有龙雀环兼金缕作一龙形刘裕破长安得之疑五刀各一铭云

后元一

后元元年刊误曰按昭纪辞讼在后二年前皆勿听治则当但称后元年也葛鲁卿侍郎云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屡更年号最后更为后元谓之后则疑若有极不知讳避何耶仁杰按武帝改元凡十有一未有无年号者在元鼎之后未有年号尚加追改最后二年何独无之若但以后元为称则如葛公所云岂应无所谓避疑征和四年之明年改称征和后元年史文阙略故但书后元年不复有征和字耳光武以建武三十一年为建武中元元年其以建武冒于中元之上则似用征和故事也建武中元在本纪亦但云中元元年犹幸传志略载其事宋莒公云今官书累经校定学者但见改元复有建武二字輙以意删去刊误亦谓纪无建武误脱之武纪实大类此

后元二

昭纪后元元年刊误曰检前后多元字仁杰按此固合于文景称后元年之义然祭祀志称建武中元元年东夷传称建武中元二年皆不去元字则征和后元元年虽加元字未害理也班固于武纪书后元元年于昭宣纪丙吉霍光传书后元二年又于霍光传但书后元年于昭纪但书后二年必有一谬要之去元字与否义得两通

马口钱

母敛今年马口钱文颕曰徃时有马口出敛钱今省如淳曰所谓租及六畜也仁杰按武纪太初二年籍吏民马补车骑马又汉仪注民出口赋钱人二十三其二十钱以供天子其三钱者武帝加口钱以补车骑马也盖元狩四年以来中国车骑马乏又县官钱少买马难得于是有马者籍之且于口赋之外増三钱以为补车骑马之用所谓马口钱者此也昭帝既省乘舆马及苑马矣故民所出口钱可以勿敛颕淳误认诏文似以为算舟车之类非也后书陈忠言武帝资及六畜注谓六畜无文按此自王莾均官事西域传赞所云岂以畜牧贡利起于以物自占耶【案汉成帝世翟方进算马牛羊头数出税算千输二千以此得罪则前此未始租及六畜明矣】

大赦

宣纪后元二年遭大赦刊误曰按武纪后元二年无赦元年乃有之仁杰按武纪后元二年后幸五柞宫宣纪丙吉传皆云是年帝幸五柞皇曾孙遭赦则事在二年非元年也后元二年无赦在武纪文则尔按是岁凡再赦六月之赦在昭帝即位之后二月之赦则丙吉传所载是也传言吉拒使者使者因劾奏吉武帝寤曰天使之也因赦天下郡邸狱系者恩及四海矣所谓遭大赦者指此纪失于登载贡父亦偶不记其事

池籞

诏池籞未御幸者资暇録云今园庭中药栏药即栏栏即药非花药之栏也援此诏池药为证仁杰按今本作池籞颜注引诸家说皆同惟汉纪作池苑亦不云药也岂李氏尝见他本与班荀异耶集韵药字但云治病草同音栎亦作■〈木药〉并不着栏楯之义按史记重栎中有物出焉索隠曰重栎楯之下有重栏处然则则池药之药当谓此也字当作栎或■〈木药〉集韵亦着其义

骨肉之亲粲而不殊师古曰粲明也又地理志二百里蔡刊误曰蔡读如蔡蔡叔之蔡仁杰按左传正义周公杀管叔而蔡叔叔蔡字本■〈杀上米下〉字隶书改作粲遂失本体说文曰■〈杀上米下〉散之也从米杀声然则粲与蔡皆当作■〈杀上米下〉■〈杀上米下〉于说文训散而昌邑王传亦载诏文作析而不殊散与析同义则粲之为■〈杀上米下〉审矣颜依字释之疑非

神爵元年

神爵元年应邵前年神爵集于长乐宫宫故改年仁杰按郊祀志明言帝幸河东祠后土有神爵故改元元为神爵邵乃举前年长乐宫事非是纪载改元之诏曰幸万岁宫神爵翔集其以五年为神爵元年按黄冈万岁宫在汾阴正祠后土处也此诏上文云神爵仍集谓二年集雍三年集泰山四年集长乐也又歴叙金芝奇兽白虎威凤珍祥之众末乃言万歳宫神爵则冠元之意在此不在彼耳

甘露一

甘露降集醴泉滂流仁杰按汉儒记礼有天降膏露地出醴泉之文故一时遵用其说王充非之曰尔雅甘露时降万物以嘉谓之醴泉醴泉乃甘露也今儒者谓从地中出按尔雅有释水章使醴泉从地出当于此章言之何如反居四时章中乎然则醴泉甘露本一物也

甘露二

衡阳尝有甘露降刘贡父曰此戾气所成其名爵饧王定国谓当从博识者求甘露爵饧之别仁杰按汝南先贤传都尉厅事前有甘露降功曹郑敬曰明府政事未能致甘露但木汁耳又陈祥明中松柏林冬月出木醴后主以为甘露之瑞俗呼为爵饧贡父所云其出于此王仲任曰欲验尔雅之甘露以万物丰熟灾害不生此则甘露之验其言足以泮羣疑也

黄龙元年

黄龙元年师古曰汉注此年黄龙见广汉郡故改年刊误曰按郊祀志则宣帝自追用前四年黄龙改之耳仁杰按蘓文忠公云古者有喜则以名物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嘉禾事固出于当年至叔孙获长狄侨如及虺也豹并以以是名其三子则可疑孔颖达谓未必其年顿生三子当是追以前事名之黄龙纪元年其比耶元鼎尝逆用后四年事然是年始有年号若黄龙则前四年龙见新丰宜即以此年纪元而不用汉注遂实以广汉之说彼盖不知有前比也

三服官

元纪罢三服官李斐曰三服之官春献冠帻帻縰为首服纨素冬服轻绡夏服师古曰李说仁杰按地理志齐郡临淄县有服官所谓三服官者盖言其有官舍三所非谓其为首服冬服夏服而名官也贡禹论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言各则知其非一矣汉纪载此疏乃去各字非也襄邑亦有服官独不罢盖所供龙衮之属礼不可阙至临淄三官岁轮物不过十笥如冰雪方空縠吹纶絮皆轻靡而岁费数巨万此固可省者禹又言三工官官费五千贯亦谓每一工官为费若此如颜李之说三服官以三服为名则三工官又可名三工之官耶

休侯一

王子侯表休侯富孝景三年以兄子楚王戊反免三年更封红侯楚元王传富坐戊反免侯削属籍后闻其数諌戊乃更封为红侯仁杰按表载元王子四人同以孝景元年封独蓺坐同反除其籍事见景纪平陆自更封楚王沈犹侯如故休侯何独蒙其罪乎且先戊未反休侯已携其母奔京师自归亦早矣无罪固不免免何以更封为哉史记误书封班氏不能考正正使休侯更被免侯削籍之丑惜哉

休侯二

表载休侯富改封红侯而但以休侯列之史记年表既列休侯又列红侯索隠曰休红并列误也汉表一书而已红休盖二乡名仁杰按红休既二乡名则富非更封益食红乡耳如夏侯婴封汝阴侯而益食细阳阳甫嵩封槐里侯而食槐里美阳两县是其明比富本封休乡又以红乡益之者岂以自归之早是是优宠之耶不然红休当是一邑初不可分而为二故富至会孙国絶而五世孙歆以他功封红休侯自太史公一误至孟坚仅能于此表去并列之失又于功臣表云八人在王子师古曰王子侯表其数七人此乃以休及红为二则颜监亦自以分二为不然

申徒一

功臣侯表留侯张良以韩申都下韩史记作申徒徐广曰申徒即司徒耳又曰申与司声相近字由此杂乱刊误亦曰申徒者司徒之声转也申都者又申徒之声转耳仁杰谓徒徒古官见于虞周之书迨春秋战国之际官称各从其国其自我作古者多矣岂复可绳以虞周之旧哉意申徒之在韩国自是一官非必司徒之讹而然史记髙祖与魏将皇欣魏申徒武满军并攻昌邑则魏亦有申徒之官韩魏分晋而王岂申徒本晋故官耶

申徒二

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为韩王以良为韩司徒事见本传汉纪载良为司徒不着韩字通鉴因之仁杰按良世家云以良为韩申徒史着其为韩申徒者以明非楚汉之官今书本张良韩王信传皆作司徒恐当从史记为是然史记韩王传亦云沛公使良以韩司徒降下韩故地者按史记称良为申徒凡三见于书年表世家皆云申徒而此独以司徒为言徐广谓他本多伸申徒乃徒此传为后人改从汉书之文而广犹及见其别本之旧也汉纪通鉴疑有脱字

两汉刊误补遗卷二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九 裴叔业 夏侯道迁 李元护 席法友 王世弼 江悦之 淳于诞 李苗·魏收
  帝纪第五 武帝上·令狐德棻
  列传十·薛居正
  卷四十五·毕沅
  卷十五·沈德符
  卷之一百三十四·佚名
  六四一 谕内阁着国史馆会同理藩院编辑各蒙古扎萨克功绩表传·佚名
  第九章 接受改造 九 劳动与乐观·溥仪
  伊..传·魏收
  北狄传·李延寿
  魏收传·李延寿
  王英传·张廷玉
  卷三十五·雍正
  卷一百六·赵汝愚
  卷四十三、开矿之弛禁·黄鸿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姜个翁·唐圭璋

      个翁,清江(今江西省)人。   霓裳中序第一   春晚旅寓   园林罢组织。树树东风翠云滴。草满旧家行迹。是鼓舞得声声,晓莺如觅。愁红半湿。煞憔悴、墙根堪惜。可念我,飘零如此,一地送岑寂。   龟石。当年第一。也

  • 卷一·丁绍仪

    汉高帝刘邦〖邦。字季。沛丰邑中阳里人。初为泗上亭长。秦二世元年。起兵。称沛公。明年。楚怀王以为砀郡长。封武安侯。以子婴元年西入关。立为汉王。都南郑。以汉五年破项羽。即皇帝位。都长安。汉十二年卒。年五十

  • 第二折·佚名

    (徐端同夫人、李万上,诗云)人有千年誉,花无百日红。自家不修种,反去怨天公。老夫徐端是也,只因年华渐迈,致仕闲居,如今在洛阳城外庄上居住。自从碧桃孩儿死了。又早三年光景,老夫为无得力的儿男,心中甚是烦恼,止有次女玉兰,今年

  • 卷二十四·王琦

    钦定四库全书李太白集注卷二十四钱塘 王琦 撰古近体诗共六十五首越中秋怀【越中唐时之越州又谓之会稽郡隶江南东道】越水遶碧山周回数千里乃是天镜中分明画【萧本作尽】相似【一本首四句云蹈海思仲连游山慕康乐攀云

  • 卷四百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三元稹酬东川李相公十六韵【次用本韵并啓】稹啓今月二十日州吏回伏受相公书示知小生所献和慈竹等诗关逹鉴览不蒙罪退而又赐诗一十韵并首序一百二十三言废名位之常数比朋友以字之饰扬涓埃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五·佚名

    正统十三年夏四月丙辰朔享 太庙 遣中官祭司户之神 丁巳封代府宣宁王逊炓生母徐氏为代简王夫人赐之诰命 楚王季埱奏弟大冶王季堧择武昌护卫指挥同知翟政妹为妃婚期在迩不意叔崇阳王孟炜薨逝季堧应持服未敢成婚 上命礼

  • 卷之六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赵彦昭传·刘昫

    赵彦昭,甘州张掖人。他的父亲赵武孟,当初以驰骋打猎为职业。他捕获了肥鲜野味就留给母亲,母亲流着泪泣声相告“:你不读书,只是打猎,像这样下去,我无望了。”竟不吃他的野味,赵武孟因此而开始勤学,终于博通经史,后中进士,官至右台

  • 蒉延芳·佚名

    蒉延芳先生小传蒉先生延芳浙江镇海县人也生有异禀聪明过于常人鉴于二十世纪商战时代非商业不足以救国乃专精壹意于商又以商务盛衰之枢纽全握于运输遂专门研究运输事业曾遨游东西洋周列各邦所至调查其商业之状况及运输

  • 卷二·湛若水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正傳卷二     明 湛若水 撰隱公【平王五十一年崩】三年【齊僖十一年鄂四年衛桓十五年蔡宣三十年鄭莊二十四年曹桓三十七年陳桓二十五年杞武三十一年宋穆九年卒秦文四十六年楚武二十一年】春

  • 商书·汤诰·佚名

    汤既黜夏命,复归于亳,作《汤诰》。王归自克夏,至于亳,诞告万方。王曰:「嗟!尔万方有众,明听予一人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克绥厥猷惟后。夏王灭德作威,以敷虐于尔万方百姓。尔万方百姓,罹其凶害,弗忍荼毒,并告无辜于上

  • 金陵清凉益禅师(法眼)·惠洪

    禅师讳文益。余杭鲁氏子。七龄秀发。依新定全伟律师落发。诣越州开元希觉律师。受具足戒。及觉公盛化四明。益往习毗尼。工文章。觉大奇之。俄辞去。初谒长庆棱道者。无所契悟。与善修洪进。自漳州抵湖外。将发而雨。

  • 十二門論·欧阳竟无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觀因緣門第一   說曰.今當略解摩訶衍義。問曰.解摩訶衍有何義利。答曰.摩訶衍者是十方三世諸佛   甚深法藏爲大功德利根者說.末世衆生薄福鈍根雖尋經文不能通了.我

  •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念常

      ⊙梁(姓萧氏四主都建康)○雷氏曰(高太世敬梁朝四主五十七年)  (壬午) 高祖武皇帝衍改天监(字叔达。南兰陵都里人。与齐同出。亦汉相何二十四代孙。父顺之为丹阳尹。母曰张氏。生帝状貌奇伟日角龙颜项有圆光身

  •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十卷·佚名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十卷隋北印度三藏阇那崛那译阿难。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知此言辞者。彼则名曰不随他智。以何义故。名不随他智。如是诸法闻已诵习。如是受持现在诸法。当得诸天龙神夜叉卑梨多及富单

  • 浮石禪師語錄卷十·通贤

    嗣法門人行浚等編詩偈(共計一百六十二首)五言四句(計十三首)龍池十景禹門橋為鎖清溪水,虹蜺駕碧空,遊魚如過此,頭角自崢嶸。娑羅樹禪林多古樹,絕少是娑羅,殿角亭亭立,心空綠蔭多。中龍池水靜知龍隱,山高暑亦寒,乘時雷雨動,變化

  • 轩岐救正论·肖京

    综合类著作。明萧京撰。六卷。京字万舆,别号通隐子,福建人。曾游宦楚、蜀间。因髫龄秉弱,而留心医药。成书于崇祯十七年(1644)。卷一为医论,凡论藏府、病机、治法等,每有独到见解。卷二为四诊正法,主要论脉,次及望色

  •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佚名

    三卷,唐不空译。佛在祇园,莎底苾刍为众破薪,被黑蛇螫,苦痛之极,阿难白佛求救。佛为说大孔雀咒,并诸神诸天诸佛菩萨名,及神咒,救之。与今流通本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