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五代史纂误卷中

○唐臣传

周徳威一事

天佑七年秋梁遣王景仁击赵

今按天佑七年即梁开平四年也以梁太祖纪唐庄宗纪王景仁王镕传校之皆是开平四年冬十一月独此传以为秋误也

史建瑭一事

晋王东追黄巢于寃句还过梁军其城北梁王置酒上源驿

今按本纪李克用追讨黄巢于寃句而还是时即中和四年甲辰岁也至光启二年丙午岁朱全忠始封沛郡王天复元年辛酉岁始封梁王当中和四年克用追黄巢还过梁时朱全忠未封梁王也

李严二事

同光三年使于蜀为王衍陈唐兴复功徳之盛严自蜀还具言可取之状于是决议伐蜀冬魏王继岌西伐

今按王衍世家云干徳六年庄宗遣李严聘蜀衍与俱朝上清而蜀都士庻帘帷珠翠夹道不絶严见其人物富盛而衍骄淫归乃献策伐蜀明年唐魏王继岌郭崇韬伐蜀是岁衍改元曰咸康十月幸秦州至绵谷而唐师入其境又十国年谱云庄宗同光二年甲申岁即王衍干徳六年而同光三年乙酉岁即王衍咸康元年仍注云是岁蜀亡盖严以二年使蜀次年西伐今严传乃云同光三年使蜀是冬魏王西伐显误一年矣【案薛史作三年伐蜀】

王衍告曰得李严来即降严闻之喜驰骑入益州

今按成都唐初虽尝有益州之名寻即改为蜀郡自后遂升为府亦尝建为南京后复为府即不复有益州之称唐末王建既行蜀大顺二年十月唐以建为检校司徒成都尹其后建遂以蜀王僭号开国衍既破亡而庄宗命孟知祥西来亦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守蜀然则成都自唐末厯五代不复谓之益州况此正古蜀郡成都之地而古益州实不在此今遂呼为益州恐未可也【案称成都为益州欧阳史系仍薛史之误】

刘延朗三事

初帝与晋髙祖俱事明宗而心不相恱帝既立髙祖不得已来朝

今按唐愍帝及晋髙祖汉髙祖纪王弘贽朱弘昭传其髙祖入朝事始因应顺元年正月中孟汉琼自魏来还朝遂徙范延光自徳成镇魏石敬瑭自河东往成徳而徙潞王从珂自凤翔往河东二月从珂反三月戊辰愍帝出如卫州遂与敬瑭相遇于卫州之东是时敬瑭已自称成徳军节度使则是受命移镇后入朝邂逅与愍帝相遇也既而敬瑭尽杀愍帝从者留之卫州而身自入朝适会废帝入洛即位而留驻耳非为废帝既入立不得已而来朝此甚非其实也

司天赵延义

今按杂传乃是赵延乂也

敬瑭上书言帝非明宗子而许王从益次当立帝得书大怒手壊而投之召学士马胤孙为答诏曰宜以恶语诋之

今按废帝纪清泰三年三月丙午翰林学士马胤孙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反夏五月乙夘建雄军节度使张敬达为太原四面都招讨使晋髙祖纪云天福元年即清泰三年也五月徙镇天平敬瑭果不受命今若以废帝纪言之则马胤孙以三月丙午为相而敬瑭继反至五月乃命张敬达讨之则敬瑭反后胤孙尚为学士草答诏三说参考互不相合是必有误者矣

赵凤二事

晋取郓州庄宗闻凤名得之喜以为扈銮学士庄宗即位拜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今按庄宗纪云同光元年四月已巳皇帝即位闰月壬寅李嗣源取郓州今凤传乃先得郓州而后即位误也

又云任圜为安重诲所杀而赵凤哭之次乃述周玄豹事然后述朱守殷反事

今按明宗纪天成二年十月朱守殷反已丑自杀乙未杀太子少保致仕任圜传云朱守殷反于汴州重诲诬圜与守殷连谋遣人矫制杀之而重诲传亦同今赵凤传乃先述杀圜而后叙守殷反事失先后之序矣【案薛史赵凤传先述朱守殷叛后载安重诲杀任圜与欧阳史异】

○汉臣传

苏逢吉一事

凤翔李永吉初朝京师逢吉以永吉故秦王从曮子家世王侯

今按李茂贞虽载其尝封秦王至从曮嗣位则不言其袭封今逢吉传称其王爵盖尝袭封而本传阙书也且又本传止叙至从曮之卒而不及永吉以至于入朝之事皆不载亦阙文也【案从曮袭封秦王见薛史世袭传】

史弘肇一事

干佑三年冬十月十三日弘肇与杨邠王章等入朝坐广政殿东庑甲士数十人自内出擒弘肇邠章斩之并族其三家

今按汉隐帝纪是年冬十一月丙子杀杨邠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史弘肇三司使王章皆灭族周太祖纪云十一月丁丑威遂举兵渡河然则史弘肇传以为十月十三日者误当为十一月也【案薛史史弘肇传作十一月与本纪同】

○周臣传

王朴一事

治君之用能置贤知于近

今按其上下文意此治君之用当是治国之君传写之误尔

○死事传

张源徳二事

梁贞明三年魏博节度使杨师厚卒末帝分魏相等六州为两镇

今按梁本纪唐本纪贺徳伦传其分魏相六州为两镇乃贞明元年事【是岁乙亥即庄宗天佑十一年也】此传以为三年者误也案通鉴考异辨欧阳史三年之误与此书同

遣刘鄩将兵万人屯于魏以虞变

今按贺徳伦传云六万未知孰是

○唐六臣传

杨涉一事

祖收唐懿宗时宰相父严

今按唐书杨收传并宰相世系表叔父遗直生四子名发假收严盖取四时为义四人所生子其名亦然故发子名皆从木收子名皆从金严子名从水惟假之子传中表中皆不载然亦推而可知【案游宧纪闻载杨氏家谱云假之子名皆从火】以是言之则收与严乃兄弟非父子今书为涉祖则误矣

赵光逢一事

事梁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累迁左仆射以太子太保致仕末帝即位起为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复以司徒致仕

今按梁本纪开平三年九月太常卿赵光逢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末帝贞明元年三月丁卯罢二年八月丁酉太子太保致仕赵光逢为司空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四年四月罢与传不同未知孰是

蘓循一事

梁兵攻杨行宻大败于淠河明年梁太祖即位

按唐以天佑四年丁卯岁四月禅位于梁今此传云明年梁太祖即位则梁攻杨行蜜而败于淠河是天佑三年丙寅岁也遍考唐书纪及行宻传并欧阳史梁本纪杨行宻世家皆无天佑三年梁兵攻行宻败于淠河之事且行宻以天佑二年十一月巳卒矣安得有三年败梁兵之事耶此甚误矣按梁太祖凡四出兵攻淮南而皆败其初以大顺元年遣龎师古攻孙儒于淮南大败而还【是岁庚戌】次以干宁四年遣龎师古葛从周往攻杨行宻而大败于清口淠河【是岁丁巳】次以天佑元年【甲子】十一月又攻淮南取光州攻寿州不克而旋【此三败并见梁太祖纪及龎师古葛从周传】其次以天佑二年【乙丑】九月又出光州攻寿州不克大败而归【见梁祖纪及孔循敬翔传】而欧阳公以天佑二年寿州之败为淠河之败故有是说殊不知淠河之败去此已九年矣其实天佑二年攻寿州败归至天佑四年唐始逊位其所谓明年梁祖即位者亦误也

杜晓二事

父让能为唐相昭宗时王行瑜李茂贞兵犯京师昭宗杀让能于临皋以自解晓以父死无罪居丧哀毁服除布衣幅巾自废十余年崔胤判盐铁辟巡官除畿县尉直昭文馆皆不起崔逺判户部又辟巡官

按唐本纪杜让能以景福二年死是后推晓服除及宰相表崔胤崔逺判盐铁户部年数次序校之各与此传不相应其杜晓布衣幅巾自废显无十余年盖此误记今各依年次编列之庻览者易悟

癸丑景福二年十月让能死【九月崔胤自御史中丞为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甲寅干宁元年【六月崔胤为中书侍郎】

乙卯二年【三月崔胤检校左仆射同平章事护国军节度使七月为中书侍郎户部尚书同平章事九月判户部】

丙辰三年【此年春晓当除服七月崔胤检校礼部尚书同平章事武安军节度使九月为中书侍郎户部尚书平章事九月崔逺自翰林学士承旨兵部侍郎本官同平章事】

丁已四年【六月崔胤兼户部尚书三月崔逺判户部四月为兵部尚书六月为中书侍郎】

戊午光化元年【正月崔胤兼吏部尚书崔逺兼工部尚书】

己未二年【正月崔胤罢守吏部尚书】

庚申三年【六月崔胤为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诸道盐铁转运等使四月崔逺兼吏部尚书九月罢为兵部尚书】

辛酉天复元年【正月崔胤为司空十一月罢守工部尚书】

壬戌二年【正月崔胤守司空兼门下侍郎平章事判使如故】

癸亥三年【二月丙子崔胤兼侍中庚辰守司空】

甲子天佑元年【正月崔胤罢为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是月为朱全忠所杀正月崔逺自兵部尚书为中书侍郎平章事闰四月兼兵部尚书】

乙丑二年【三月崔逺罢为右仆射六月为朱全忠所杀】

开平二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今按本纪开平三年九月辛亥翰林学士承旨工部侍郎杜晓为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传不同未知孰是

○义儿传

李嗣昭一事

嗣昭初喜嗜酒

今按喜即嗜也疑剩喜字【案薛史作初嗜酒好乐】

存孝二事

求救于幽州李斥威斥威兵至

今按王镕传乃是李匡威作斥则非也

儿蒙主恩位至将相

今按本传存孝止是为邢州留后乂未尝为平

何故云位至将相耶意谓传载其所厯之官必有脱漏者矣【案薛史作位至将帅欧阳史误作将相非存孝所厯之官有脱漏也】

存贤一事

天佑十八年梁兵攻朱友谦于河中庄宗遣存贤援友谦是时友谦新叛梁归晋而河中食少人心多贰谍者因谓存贤曰河中人欲杀子以归梁宜亟去存贤曰死王事吾志也复何恨哉卒击走梁兵【天佑十八年辛巳即梁末帝龙徳元年也】

今按梁末帝纪贞明六年夏河中节度使朱友谦袭同州杀其节度使程全晖叛附于晋泰宁军节度使刘鄩讨之【贞明六年庚辰即天佑十七年也】又唐庄宗纪天佑十七年朱友谦袭同州梁遣刘鄩击友谦李存审败梁军于同州【存审本姓符】梁纪与唐纪皆云十七年而存贤传以为十八年者误也【案薛史作十八年与欧阳史同】又按朱友谦符存审刘鄩传载鄩讨友谦存审救之而鄩败其事始末甚明即无存贤击走梁兵之事况大将自是存审安得隠其姓名而存贤独有其功乎案【薛史李存贤传止作汴军退不言其击退梁军】盖存贤当时止是别将一兵助守河中是以有谍者劝其亟去之事而存贤能与存审协力同破刘鄩史氏欲多存贤之功故于其传言之如其自能破敌然其实击走梁兵者乃符存审其功非存贤所得専有也

○杂传

罗绍威二事

魏博自田承嗣始有牙军牙军岁久益骄至绍威时已二百年父子世相婚姻以自固结绍威乃间遣使告梁乞兵欲尽诛牙军梁太祖许之

今按梁本纪绍威与太祖谋诛牙军时天佑三年丙寅岁也又按唐本纪代宗广徳元年史朝义将田承嗣以魏州降自后田氏据有魏博者累世广徳元年岁在癸卯至天佑三年实一百四十四年尔谓之二百年则误也

燕王刘守光囚其父仁恭与其弟守文有隙

今按守光传守文乃其兄也

李茂贞二事

传中载茂贞犯京师屯于三桥昭宗杀杜让能茂贞乃罢兵等事且云明年河中节度使王重盈卒其诸子珂珙争立

今按本纪此茂贞犯京师杀杜让能乃景福二年癸丑事次年改干宁元年甲寅今既述景福二年事讫便云明年王重盈卒则是干宁元年重盈卒也然据本史李克用纪云干宁二年河中王重盈卒其诸子珂珙争立而又唐昭宗本纪亦云干宁二年乙卯正月壬申护国军节度使王重盈卒其子珂自称留后正与克用纪相符则茂贞传所谓明年者误也当为干宁二年

又云昭宗自石门还益募安圣捧宸等军万余人以诸王将之茂贞谓唐将讨已遂犯京师昭宗遣覃王拒之覃王至三桥军溃昭宗出居于华州

今按韩建传云干宁三年李茂贞复犯京师昭宗将奔太原次渭北建遣子允请幸华州又唐昭宗本纪云干宁三年六月庚戌李茂贞犯京师嗣延王戒丕御之丙寅及茂贞战于娄馆败绩七月癸已行在渭北甲午韩建来朝次华州以是言之则茂贞犯京师而唐使拒之者延王戒丕而其败在娄馆昭宗因而幸华州者也欧阳史谓覃王拒之而溃于三桥者误也考唐书茂贞凡以兵犯京师来朝及与王师战前后共五至其初景福二年则嗣覃王嗣周为招讨使战于兴平败绩茂贞遂犯京师一也即欧阳史所谓战于盩厔屯于三桥者是也干宁元年正月以兵来朝二也干宁二年与王行瑜韩建同犯京师闻李克用起兵乃去三也干宁三年疑唐募兵讨已治兵请觐遂犯京师遣嗣延王戒丕御之战于娄馆败绩昭宗为之幸华州四也干宁四年以茂贞为西川节度使嗣覃王嗣周为凤翔陇右节度使茂贞不受命嗣周及茂贞战于奉天败绩五也此唐本纪具载甚明而欧阳史茂贞本传止书其三而其所遣亲王及战之地又皆交错不明此其误也

李仁福一事

当僖宗时有拓拔恩恭者为夏州偏将后以与破黄巢功赐姓李氏拜夏州节度使思恭卒干宁二年以其弟思谏为节度使自唐末天下大乱史官实録多阙朱玫之乱思恭与鄜州李思孝皆以兵屯渭桥其后黄巢陷京师思恭与复京师然皆未尝有所可称故思恭之世次功过不显而无传梁开平二年思恭卒

今按唐本纪黄巢以广明元年庚子十一月入京师中和三年癸卯四月复京师四年甲辰七月巢伏诛光启二年丙午正月朱玫叛干宁二年乙卯李克用讨王行瑜时保大军节度使李思孝为北面招讨使定难军节度使李思谏为东北面招讨使二人姓名至此方见于纪其次第如是今此传所叙如朱玫黄巢之类先后错乱年时交互殆不可考且又按王建世家天佑中有武信军节度使洋州拓拔思敬以地降于建建遂有山南道岂亦思恭之族耶而唐书昭宗纪则亦书为思恭此又何耶岂本是一人而所从书之异耶

朱宣一事

宣瑾既还乃驰檄兖郓言宣瑾多诱宣武军卒亡以东乃发兵收亡卒因攻之

今按梁本纪云朱宣朱瑾兵助汴以破宗权东归王移檄兖郓诬其诱汴亡卒以东乃发兵攻之然则宣传所谓卒亡以东乃误也当为亡卒以东

李振一事

振奏事长安舍梁邸宧官刘季述谋废昭宗因邸吏程岩见振谋之振骇然曰百岁奴事三岁主而敢尔耶今梁王百万之师方仗大义尊天子君等无为此不祥也振还季述卒废昭帝

今按李振乃全忠逆党全忠之簒与敬翔为谋主昭宗被弑实振同谋故当时有鸱枭之名盖其好乱乐祸之心着于世久矣方幸王室之灾变得以逞其凶志安有如是之言哉今传中所载决非振之辞也何哉盖季述被诛之后全忠方封梁王当其议废立之际安得先有梁王之称耶斯言诬妄质此可以具见此盖振在梁贵显之日史官畏其权势及凶险之素为撰此言欲文掩其恶以佞之而欧阳公亦从而误载之尔【案欧阳史本于薛史通鉴考异亦疑薛史为误】

刘知俊一事

知俊奔蜀王建以为武信军节度使返攻茂贞取秦凤阶成四州

今按王建世家云永平五年遣王宗俦攻岐取其秦凤阶成四州至大散闗梁叛将刘知俊在岐于是以其族来由此言之则是王建先巳得秦凤阶成四州而后知俊来奔其说与知俊本传不同必有误者也

张全义一事

梁亡庄宗入汴全义自洛来朝泥首待罪庄宗劳之全义因请幸洛阳曰南郊仪物已具庄宗大恱加拜全义太师尚书令明年十一月庄宗幸洛阳南郊而礼物不具因改用来年十二月然不以前语责全义

今按本纪庄宗以同光元年四月即皇帝位是岁癸未十月已卯灭梁十一月甲子如洛阳十二月庚午朔至自汴州二年是岁甲申二月已已朔有事南郊由此观之则庄宗以元年十月灭梁入汴十一月入洛次年二月即南郊也而全义传乃云庄宗入汴全义来朝明年十一月幸洛阳而又改用来年二月南郊显差一年盖传内剩明年二字致此误也【案薛史无明年二字】

朱友谦二事

徙镇河中累迁中书令封冀王太祖遇弑友珪立加友谦侍中

今按友珪传云既即位以河中朱友谦为中书令友谦不受命即无加侍中之事友谦本传则友谦当太祖时先为中书令矣二说不同未知孰是

庄宗既杀友谦又杀其子令徳令锡

今按伶官史彦琼传则友谦仍有子建徽被杀今传内止述二子亦阙文也

朱汉宾一事

父元礼为军校从梁军战殁于清口梁太祖以其父死战怜之以为养子是时梁方东攻兖郓州朱瑾募其军中骁勇者黥双雁于其颊号雁子都太祖闻之乃更选勇士数百人号落雁都以朱汉宾为指挥使汉宾贵人犹以为朱落雁

今按梁太祖纪及朱宣朱瑾传考之则此节尽皆参错按太祖纪干宁四年正月克郓斩朱宣又克兖州朱瑾奔淮南至九月梁兵方败于清口盖杨行宻用朱瑾而败梁兵也若元礼以此时战殁则兖郓先巳破亡久矣与此传全不相符况兖是朱瑾郓是朱宣今则云郓州朱瑾又甚误矣【案薛史朱汉宾传本言初梁祖之攻兖郓也朱瑾募勇士为雁子都梁祖更选勇士为落雁都欧阳史改用是时二字遂有此误】

周知裕一事

事刘守光兄守文守光攻杀守文

今按守光传守文因讨守光战而被杀非被攻也

五代史纂误卷中

猜你喜欢
  卷二百五十一·列传第十·脱脱
  卷六十七·志第二十·五行五·脱脱
  卷五十五·志第二十四·仪卫志一·脱脱
  卷一百二十三 志九十八·赵尔巽
  ●卷一百四十八·徐梦莘
  第七十九回 获妖书沈一贯生风 遣福王叶向高主议·蔡东藩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五十七·乾隆
  敕议或问·朱厚熜
  卷之二百二十七·佚名
  卷之八十一·佚名
  十国春秋卷十一·吴任臣
  薛庆传·脱脱
  李时珍传·张廷玉
  汉纪十三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上元封二年(壬申、前109)·司马光
  明鉴易知录卷十一·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八出·李开先

    【鹧鸪天引】(外上唱)政行千里总春风,何虑闾阎赤子穷?荷圣德,际时雍,报答君恩必尽忠。(白)〔浣溪沙〕一举高科已十春,年年衣染帝京尘,紫诰重封雨露新。一点丹心惟为国。数茎白发苦忧民,愧无尺寸答枫宸。(白)下官杨清,字孝帘,官拜开封

  • 第三本·杨景贤

    羲驭流光泰宇清 宝筵初启百花明 云中缥缈黄金相 日下瞻依白玉京 第九出神佛降孙 (孙行者上,云)一自开天辟地,两仪便有吾身,曾教三界费精神,四方神道怕,五岳鬼兵嗔,六合乾坤混扰,七冥北斗难分,八方世界有谁尊,九天难捕我,十万

  • 二集卷八十九·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八十九古今体八十一首【己卯七】恭奉皇太后驻跸避暑山庄山庄避暑建尧年每至山庄暑已蠲却是秋来尚婪热要知天佑为迟田【今年得雨夏至後布种甚迟常虞节凉霜早乃今秋

  • 卷二百八十四·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八十四李端李端字正己赵郡人大历五年进士与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唱和号大历十才子尝客驸马郭暧第赋诗冠其坐客初授校书郎後移疾江南官杭

  • 列传二 宗室·薛居正

    剡王侗,太祖子,初名青哥,汉末遇害。太祖即位,诏赠太尉,赐名侗。显德四年追封。巳王信,太祖子,初名意哥,汉末遇害。太祖即位,诏赠司空,赐名信。显德四年追封。 案:太祖诸子蚤岁遇害,本无事迹。原本过于简略,疑有删节,今据《欧阳史·

  • 内篇 烦省第三十三·刘知几

      昔荀卿有云:远略近详。则知史之详略不均,其为患者久矣。   及干令昇《史议》,历诋诸家,而独归美《左传》,云:"丘明能以三十卷之约,括囊二百四十年之事,靡有孑遗。斯盖立言之高标,著作之良模也。"又张世伟著《班马优劣论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七·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十有二年冬十月辛酉起复右奉议郎添差提举两浙路市舶胡彦国候今任满日令再任从所请也壬戌诏修临安城 诏张宪妻子分送封州程江兴化军居住癸亥右朝请大夫福建路转运副使陈敏识主管台州崇道观坐昨任江东

  • 卷之七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八百八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一百十·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一百十雍正九年九月上谕七道初三日奉上谕训练兵丁步行乃爲善技若勤习渐进一日可行至一百四五十里着交八旗都统副都统前锋统领护军统领等将各管官员兵丁内年五十以下者皆令演习趋走务

  • 筹办夷务始末选辑补编三·佚名

    美国档选录咸丰九年八月二十二日两江总督何桂清奏附摺(美使请照新章纳税及先行开市来往文件)上谕(命何桂清开导美使俟英法条约议定后再照新章互市)九月初九日两江总督何桂清奏附摺(录呈美使先行开市往来照会)十月十五日两江

  • 法言義疏二·汪荣宝

      或問「進」。曰:「水。」或曰:「為其不捨晝夜與?」曰:「有是哉!滿而後漸者,其水乎?」〔注〕水滿坎而後進,人學博而後仕。或問「鴻漸」。曰:「非其往不往,非其居不居,漸猶水乎!」〔注〕鴻之不失寒暑,亦猶水之因地制行。「請問木

  • 卷四十六·冯复京

    <经部,诗类,六家诗名物疏钦定四库全书六家诗名物疏卷四十六 明 冯复京 撰大雅文王之什一文王篇商郑谱曰商者契所封之地孔氏曰汤取契之所封以为代号○皇甫谧云在上洛商县○括地志商州城八十里商洛县本商邑古之商国

  • 诗解颐卷二·朱善

    明 朱善 撰小雅二鹿鸣首章君之燕臣其事非一有因祭而燕者有因朝而燕者有因聘而燕者有因锡有功而燕者其事不同则所以相告语者亦异如其君之尚武欤则告之以矢其文徳洽此四国可也如其君之尚文欤则告之以诘尔戎兵陟禹之迹

  • 襄公·襄公三十年·左丘明

    【经】三十年春王正月,楚子使薳罢来聘。夏四月,蔡世子般弑其君固。五月甲午。宋灾。宋伯姬卒。天王杀其弟佞夫。王子瑕奔晋。秋七月,叔弓如宋,葬宋共姬。郑良霄出奔许,自许入于郑,郑人杀良霄。冬十月,葬蔡景公。晋人、齐人、

  • 续齐谐记·吴均

    志怪小说集。梁吴均撰。一卷。均有《吴朝请集》已著录。此集收民间传说故事十七则,其中有著名的田真兄弟共议分财,紫荆树枯。兄弟相感,不复解树,荆应声荣茂,兄弟合财,遂为孝门故事。其他如七月七牛郎织女相会,九月九

  • 迷宫·程小青

    有几个对于侦探似乎没有多大好感的人,曾有这样几句类似讥讽的话:“侦探是靠罪案而生活的;所以罪案和侦探的名词始终连接在一起,永远不分离。 寻味这几句话的含意,显然在抱怨侦探是一种可憎可厌的不祥人物;他的足迹所到之处,

  • 金光明经玄义·智顗

    二卷。隋代智顗口述,门人灌顶笔录。略称金光明玄义、光明玄义、光明玄。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为天台五小部之一。就昙无谶所译之金光明经叙说其玄义,共立释名、出体、明宗、论用、教相等五重。释名分教义释、观行释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