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兵二

○教阅

武帝太初二年,令天下膢五日。(本纪,如淳曰,立秋?膢,伏俨曰,膢,音刘,刘,杀也,师古曰,续汉书作?刘,膢刘义各通耳,汉仪注云,立秋之日斩牲于郊东门外,以荐陵庙,武官肄兵习战阵之仪,斩牲之礼,名曰?刘,兵官皆肄孙吴六十四阵,名曰乘之。)

霍光都肄郎羽林。(霍光传。)都郎羽林。(燕刺王传,师古曰,谓大会试之。)

九月,都试。(翟方进传,如淳曰,太守都尉令长丞尉会都试,课殿最也。)

韩延寿为东郡太守,试骑士,治饰兵车,画龙虎朱爵,延寿衣黄纨方领,驾四马传,总建幢棨,植羽葆,鼓车歌车,功曹引车,皆驾四马,载棨戟,五骑为伍,分左右部军,假司马千人,持幢旁毂,歌者先居射室,望见延寿车,噭啕楚歌,延寿坐射室,骑吏持戟夹陛列立,骑士从者,带弓罗后,令骑士兵车四面营陈,被甲鞮鞪,居马上抱弩负兰,又使骑士战车弄马盗骖,及治饰车甲三百万以上,于是萧望之劾奏延寿上僭不道,坐弃市。(韩延寿传。)

○繇戍

秦用商鞅之法,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汉兴,循而未改。(食货志,又昭纪,如淳注云,天下人皆直戍边三日,亦名为更,律所谓繇戍也,虽丞相子亦在戍边之调,不可人人自行,三日戍,又行者当自戍三日,不可往便还,因便住一岁不更,诸不行者出钱三百入官,官以给戍者,是为过更也,汉初因秦法而行之,后遂改易,有谪乃戍边一岁耳。)

高后五年,初令戍卒岁更。(史记,将相年表。)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更。(晁错传。)文帝减外徭。(贾山传。)十三年,除戍卒令。(史记,将相年表。)

景帝后二年,省繇赋。(本纪。)

武帝赐卜式外繇四百人。(卜式传,苏林曰,外繇谓戍边也,一人出三百钱谓之过更,式岁得十二万钱也,一说在繇役之外得复除四百人也,师古曰,一说是也。)

元狩三年,减陇西北地上郡戍卒半。天汉元年,发谪戍屯五原。昭帝元平元年,减外繇。宣帝五凤四年,以边塞亡寇,减戍卒什二。(以上并本纪。)

淮南之地,县属于汉,其吏民往来长安者自悉而补,中道衣敞,钱用诸费称此。(贾谊传。)

盖宽饶身为司隶,子弟常步行戍边。(本传。)○调发(羽檄虎符)

高祖曰,吾以羽檄征天下兵。(本纪,师古曰,檄者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用征召也,其有急事则加以鸟羽插之,示速疾也。)

文帝二年,初与郡国守相为铜虎符。(史记本纪,汉书无国相二字。)

齐王欲发兵诛诸吕,魏勃曰,王欲发兵,非有汉虎符验也。(史记,齐悼惠王世家。)御史中丞劾奏野王持虎符出界归家。(冯奉世传。)淮南王盗写虎符。(贾捐之传。)

武帝建元三年,东瓯告急,上曰,吾新即位,不欲出虎符召兵郡国,乃遣严助以节发兵会稽,会稽守欲距法不为发,助乃斩一司马谕意指,遂发兵。(严助传。)

戾太子以节发兵。(武纪,征和二年。)

七国败,弓高侯告胶西王卬曰,未有诏虎符擅发兵,王其自图之,卬遂自杀。(吴王濞传。)公孙戎奴为上党太守发兵不以闻,免。(功臣表。)

段会宗为西域都护,以擅发戊己校尉之兵乏兴,有诏赎论。(本传。)

黎扶为东海太守,行过擅发卒为卫,当斩。(功臣表。)○选募(勇敢奔命伉健募士)武帝天汉四年,发勇敢士出朔方。(本纪。)赵王彭祖愿从国中勇敢击匈奴。(景十三王传。)

李陵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本传。)

昭帝始元元年,募吏民,及发犍为蜀郡奔命击益州。(本纪注云,常兵不足,故权选取精勇,闻命奔走,故谓之奔命。)灌夫伐吴王,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灌夫传。)

宣帝本始二年,选郡国吏三百石伉健习射者皆从军。(本纪。)神爵元年,发应募诣金城。(本纪。)赵充国愿罢骑兵,留弛刑应募。(本传。)元帝永光二年,发募士万人击西羌。(冯奉世传。)

平帝元始二年,募汝南南阳勇敢吏士三百人谕说江湖贼。(本纪。)发谪徒。(七科谪恶少年亡命弛刑。)高帝十一年,击英布赦天下死罪,令从军。

惠帝三年,发诸侯王徒隶二万人,城长安。

武帝元狩三年,发谪吏,穿昆明池。(本纪,师古曰,吏有罪者罚而役之。)

元鼎五年,吕嘉反,遣路博德皆将罪人,越驰义侯遗别将巴蜀罪人,咸会番禺。

元封二年四月,募天下死罪击朝鲜,六月,遣杨仆荀彘,将应募罪人击朝鲜。六年,赦京师亡命,令从军。(以上并本纪。)

太初元年,以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发郡国恶少年数万人,期至贰师城取善马。(李广利传。)太初元年,发天下谪民西征大宛。(本纪,下同。)天汉元年,发谪戍屯五原。

四年,发天下七科谪出朔方。(本纪,张晏曰,吏有罪一,亡命二,赘婿三,贾人四,故有市籍五,父母有市籍六,大父母有市籍七,凡七科也。)

昭帝元凤元年,武都氐人反,发三辅太常徒皆免刑,击之。五年,发三辅及郡国恶少年吏有告劾亡者,屯辽东。六年募郡国徒,筑辽东元菟城。

宣帝神爵元年,发三辅中都官徒弛刑,诣金城。(以上并本纪。)行伍部校。什伍俱前。(晁错传,师古曰,五人为伍,二伍为什。)

李广击胡,行无部曲行阵。(本传注引续汉书百官志云,将军领军,皆有部曲,大将军营五部,校一人,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

冯唐曰,士卒皆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冯唐传,李奇曰,尺籍所以书军令,伍符,五五相保之符信也。)韩延寿在东郡时,试骑士五骑为伍。(本传。)

什器。(平帝纪,天下吏舍亡得置什器,师古曰,军法五人为伍,十人为什,则共其器物,故通谓生生之具为什器,亦犹今之从军作役者,十人为火,共蓄调度也。)

传校。(卫青传,传校获王,师古曰,校者营垒之称,故谓军之一部为一校。)

益置扬威白虎合骑之校。(陈汤传,师古曰,一校则别为一部军,故称校耳。)诸校。(韩信传,师古曰,诸校,诸部也,犹今言诸营。)校司马。(南粤传,校司马苏宏。)

部勒行阵。(陈汤传。)

王尊坐擅离部曲,会赦,免。(本传。)○壁垒中垒校尉,掌北军垒门内。(百官表。)

文帝劳军细柳,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骑曰,军中闻将军之令,不闻天子之诏,有顷,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使使持节诏将军曰,吾欲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周亚夫传。)

李陵军居两山间,以大车为营。(本传。)

胡建守军正丞,时监军御史为奸,穿北军垒垣以为贾区,建斩之,遂上奏曰,黄帝李法曰,壁垒已定,穿窬不由路,是谓奸人,奸人者杀,臣谨以斩,昧死以闻。(胡建传。)

○京师兵器

萧何治未央宫,立武库。(高纪,按三辅黄图,武库在未央宫,萧何造,以藏兵器。)

中尉属官有武库令丞,少府属官有若卢考工室令丞。(百官表,注云,若卢主藏兵器,考工主作器械。)

工官。(地理志,河南南阳济南泰山颍川河内蜀广汉等郡,皆有工官,徐天麟按工官虽在外郡,而所作器械,实输京师,故武帝边兵不足,乃发武库工官兵以赡之也。)

武库精兵所聚,故以丞相子为令。(魏相传。)武帝征伐,边失不足,乃发武库工官兵以赡之。(食货志。)戾太子矫制发武库兵。(刘屈犛传。)

成帝发武库兵,前后十辈,送董贤及乳母王阿舍,毋将隆奏言,武库兵器,天下公用国家武备,缮治造作,皆度大司农钱,汉家边吏,职在距寇,亦赐武库兵,皆任其事,然后蒙之,臣请收还武库。(毋将隆传。)

羽林孤儿教以五兵。(百官表,师古曰,五兵,谓弓矢殳矛戈戟也。)○郡国兵器(杂录附)高帝八年,令贾人毋得操兵乘骑马。(本纪。)

晁错说文帝募民徙塞下,曰,以便为之,高城深堑,具蔺石,布渠答。(晁错传,如淳曰,蔺石,城上雷石也,苏林曰,渠答,铁蒺藜也。)武帝征伐,边兵不足,乃发武库工官兵以赡之。(食货志。)

武帝时,公孙宏奏言,民不得挟弓弩,吾邱寿王对不便,上以难宏,宏诎服焉。(吾邱寿王传。)

昭帝始元五年,罢天下马弩关。(本纪注云,汉法,弩十石以上不得出。)

江都王建,闻淮南衡山阴谋,恐一日发,为所并,遂作兵器,铸将军都尉印,遣人通越。(江都易王传。)

胶东康王,闻淮南王谋反,私作兵车镞矢战守之备。(景十三王传。)

成帝阳朔三年,颍川铁官徒申屠圣等,杀长吏盗库兵。(本纪。)

鸿嘉三年,广汉男子郑躬等,攻官寺,篡囚徒,盗库兵。(本纪。)永始三年,山阳铁官徒苏令等反,盗库兵。(本纪。)燕王旦反,诈言受武帝诏得领库兵饬武备。(武五子传。)

平帝元始三年,阳陵任横等,盗库兵,攻官寺。(本纪。)

上郡库令。(成帝纪,建始元年,注云,北边郡库,官之兵器所藏,故置令。)

南郡发弩官主教放弩。(地理志。)○杂录

文帝时,晁错言兵事曰,臣闻用兵临战,合刃之急者三,一曰得地形,二曰卒服习,三曰器用利,兵法曰,丈五之沟,渐车之水,山林积石,经川丘阜,草木所在,此步兵之地也,车骑二不当一,土山邱陵,曼衍相属,平原广野,此车骑之地,步兵十不当一,平陵相远,川谷居闲,仰高临下,此弓弩之地也,短兵百不当一,两陈相近,平地浅草,可前可后,此长戟之地也,剑楯三不当一,萑苇竹萧,草木蒙茏,支叶茂接,此矛铤之地也,长戟二不当一,曲道相伏,险阸相薄,此剑楯之地也,弓弩三不当一,士不选练,兵不服习,起居不精,动静不集,趋利弗及,避难不毕,前击后解,与金鼓之音相失,此不习勒卒之过也,百不当十,兵不完利,与空手同,甲不坚密,与袒裼同,弩不可以及远,与短兵同,射不能中,与无矢同,中不能入,与无镞同,此将不省兵之祸也,五不当一,故兵法曰,器械不利,以其卒予敌也,卒不可用,以其将予敌也,将不知兵,以其主予敌也,君不择将,以其国予敌也,四者兵之至要也,臣又闻小大异形,强弱异势,险易异备,夫卑身以事强,小国之形也,合小以攻大,敌国之形也,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形也,今匈奴地形技艺与中国异,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险道倾仄,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风雨罢劳,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与也,此匈奴之长技也,若夫平原易地,轻车突骑,则匈奴之众易挠乱也,劲弩长戟,射疏及远,则匈奴之弓弗能格也,坚甲利刃,长短相杂,游弩往来,什伍俱前,则匈奴之兵弗能当也,材官驺发,矢道同的,则匈奴之革笥木荐弗能支也,下马地斗,剑戟相接,去就相薄,则匈奴之足弗能给也,使中国之长技也,以此观之,匈奴之长技三,中国之长技五,陛下又兴数十万之众,以诛数万之匈奴,众寡之计,以一击十之术也,虽然,兵凶器,战危事也,以大为小,以强为弱,在俯仰之间耳,夫以人之死争胜,跌而不振,则悔之无及也,帝王之道,出于万全,今降胡义渠蛮夷之属,来归谊者,其众数千,饮食长技,与匈奴同,可赐之坚甲絮衣,劲弓利矢,益以边郡之良骑,令明将能知其习俗和辑其心者,以陛下之明约将之,即有险阻,以此当之,平地通道,则以轻车材官制之,两军相为表里,各用其长技,衡加之以众,此万全之术也。(晁错传。)

蔺石。(晁错传,具蔺石,如淳曰,城上雷石也。)渠答。(晁错传,布渠答,苏林曰,渠答铁蒺藜也。)游弩。(晁错传,游弩往来。)大黄。(李广传,以大黄射其裨将,服虔曰,黄肩弩也。)

连。(李陵传,发连弩射单于。)

刁斗。(李广传,孟康曰,以铜作??受一斗,昼炊饭,夜击持行,名曰刁斗。)

垒石。(李陵传,师古曰,垒,音卢对反。)

猜你喜欢
  卷二百九十七 元豐二年(己未,1079)·李焘
  ●卷一百四十四·徐梦莘
  大事记续编卷五十八·王祎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五·佚名
  ●明□宗□皇帝实录卷之〔一〕·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佚名
  卷之八十六·佚名
  尚史卷九十一·李锴
  卷二·萧常
  浙语六(东山散笔、墨庵补述)·查继佐
  明制女官考·黄百家
  夷貊传论·李延寿
  武元衡传·刘昫
  卷一百三十·宋敏求
  卷首之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巻三·查为仁

    钦定四库全书絶妙好词笺卷三    宋 周密 原辑宛平查为仁钱塘厉 鹗同笺刘克庄【克庄字潜夫号后邨莆田人以防仕淳佑中赐同进士出身官至龙图阁直学士有后村别调一卷】摸鱼儿【海棠】甚春来冷烟凄雨朝朝迟了芳信蓦

  • 卷十·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後集卷十      宋 陈起 撰林希逸 希逸字肃翁号献机福清人端平二年进士历官翰林权直兼崇政殿说书直秘阁知兴化军有鬳斋续集竹溪十一稿刘克庄跋云乾淳间林艾轩始好深湛之思加鍜链之功一传为

  • 卷七十二·列传第二·宗室·脱脱

        ◎宗室   ○义宗倍(子平王隆先 晋王道隐) 章肃皇帝李胡(子宋王喜隐) 顺宗濬 晋王敖卢斡   义宗,名倍,小字图欲,太祖长子,母淳钦皇后萧氏。幼聪敏好学,外宽内挚。神册元年春,立为皇太子。时太祖问侍臣曰:

  • 卷二百二十九·列传第一百二十五·柯劭忞

      ○循吏   刘义 谢天吉 赵振玉 黄顺翁 仓振 曾冲子 张耕 葛荣 齐克中赵志 阎从 王琚仁 杜处愿 刘济 周惠 李英 许维桢 王德亮 田滋 王安贞 邢裕 秉仁 徐泰亨 陈春 耶律伯坚 陈楚仙 刘辉 柯谦 九思 王肖翁 卢

  • 卷五十九·谷应泰

      ○庚戌之变嘉靖二十九年夏六月,俺答寇大同境,溃墙入。悉精兵伏沟壑中,而以老弱百骑往来为饵。侦骑信之,报总兵张达。达素以果锐敢入至大将,意轻之。合兵,兵未合,而遽率麾下驰击之。伏发,   围达数匝。马蹶,遂见杀。副帅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七十·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八十八景泰七年九月戊辰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 命右佥都御史陈泰巡抚南直隶苏州松江等处时泰在扬州疏浚河道巡抚南直隶都御史邹来学卒户部以闻故命泰代之○夜昏刻有流星大如盏色赤尾迹有光起紫微东藩内西

  • 卷之三百六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中兴小纪卷三·熊克

    宋 熊克 撰建炎二年【嵗在戊申】春正月丁亥复诏【此事前已降诏】河东河北郡县失职之吏失次之军失业之民渡河而南仰陜西京西帅臣监司悉心措置于沿河州县分布收纳官员即赴行在公人补充职役兵士就填逐处阙额百姓给以官

  • 第二节鱼塭·佚名

    第一 执照第二 执照第三之一 谕示第三之二 合约字第四 卖杜绝尽根塭契字第五 卖杜绝尽根塭契字第六 卖杜绝尽根契字第七 卖杜尽根契字第八 卖杜绝尽根契字第九之一 卖尽契第九之二 典契字第一○ 典塭契字

  • ●晋政辑要卷之二·海宁

    文职养廉(附武职养廉) 心红饭食(附书吏饭食) 额设繁费 试员薪水(并附案) 微员路费 旗员公帮 公捐各款(并附案) 刊刻誊黄 刻例公捐 内阁饭食(并附案) 各部饭食(并附案) ○文职养廉(附武职养廉) 国家诏糈授禄

  • 目录上·徐一夔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十三明集礼目録上     政书类二【仪制之属】卷一吉礼一祀天总叙坛壝燎坛【燎牲附】配帝从祀神位版神席祝册祭器【燎烛菁茅附】礼神之玉币【神币局附】牲涤牲【神牲所附】酒齐粢盛笾豆

  • 周书·泰誓下·佚名

    时厥明,王乃大巡六师,明誓众士。王曰:「呜呼!我西土君子。天有显道,厥类惟彰。今商王受,狎侮五常,荒怠弗敬。自绝于天,结怨于民。斫朝涉之胫,剖贤人之心,作威杀戮,毒痡四海。崇信奸回,放黜师保,屏弃典刑,囚奴正士,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

  • 书经衷论卷四·张英

    大学士张英撰周书无逸【凡六条】无逸一篇凡七叚文字皆以周公曰呜呼起之首一叚言君子以无逸为本而其所以无逸者在知稼穑之艰难也第二叚言商之贤君皆以无逸而致夀其后嗣王以不知无逸而不克永年也第三叚言我周文王亦以无

  • 师旷论卫人出其君(襄公十四年)·佚名

    ——百姓也可以为国君上课 【原文】 祁师旷侍于晋侯①。晋侯曰:“卫人出其君②,不亦甚乎?”对曰:“或者其君实甚。良君将赏善而刑淫,养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如地;民奉其君,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其可出乎?夫

  • 卷第十九·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十九尊者世亲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分别随眠品第五之一前言世别皆由业生。业由随眠方得生长。离随眠业无感有能。所以者何。随眠有几。颂曰。随眠诸有本  此差别有六谓贪嗔亦慢  无明见及疑论

  • 虚堂和尚语录 第七卷·智愚

    虚堂和尚语录 第七卷偈颂释雪窦革辙二门迦叶聆筝起舞。渊明闻钟皱眉。息耕斗室危坐。半窓冻日熙熙大功不宰碧玉溪头黄叶村。不闻花鸟到篱门。憨眠似觉底时节。山月半规新吐痕善应无方雨脚蹒跚林叶稀。去来初不

  • 目录·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目录序一(沙门慧研奉王旨撰)  序二(沙门志宁)  论主事迹  目录卷第一之第七会释卷第八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一卷第九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二卷第十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三卷第十一世主妙严品第一之四卷

  • 作邑自箴·李元弼

    《作邑自箴》是宋代李元弼撰著的官箴书,两万余字,共十卷。包括卷一《正己》《治家》,卷二至四《处事》,卷六至九《规矩》,卷十《登途须知》《急务药方》等,详细记载了当时与县政有关的刑狱、赋税、户口等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