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二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一百二

唐 张守节 撰

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 史记一百二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应劭曰哀帝改为顺阳水东南入蔡括地志云顺阳故城在邓州穰县西三十里楚之郇邑也及苏秦传云楚北有郇阳并谓此也】字季有兄仲同居以訾为骑郎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欲自免归中郎将袁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百官表云谒者掌宾譛受事员十七人秩比六百石也】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母甚高论令今可施行也於是释之言秦汉之闲事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文帝称善乃拜释之为谒者仆射释之从行登虎圈【求远反】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掌虎圈百官表有郷啬夫此其类也】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文帝曰吏不当若是邪尉无赖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久之前曰陛下以绦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长者也乂复问东阳侯张相如何如人也上复曰长者释之曰夫绦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斆此啬夫谍谍利口捷给哉且秦以任刀笔之吏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敝徒文具耳无恻隐之实以故不闻其过陵遅而至於二世天下土崩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且下之化上疾於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文帝曰善乃止不拜啬夫上就车召释之参乘徐行问释之秦之敝且以质言至宫上拜释之为公车令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於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後得入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顷之至中郎将从行至霸陵居北临厠是时慎夫人从上指示慎夫人新丰道曰此走邯郸道也使慎夫人鼔瑟上自倚瑟而歌意惨凄悲怀顾谓羣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顔师古云美石出京师北山今宜州石是】用紵絮斮陈蕠漆其间岂可动哉左右皆曰善释之前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者虽锢南山犹有郄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文帝称善其後拜释之为廷尉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於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於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错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其後有人盗高庙坐前玉环捕得文帝怒下廷尉廷尉治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族之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杯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是时中尉条侯周亚夫与梁相山都侯王恬开见释之持议平乃结为亲友张廷尉由此天下称之後文帝崩景帝立释之恐称病欲免去惧大诛至欲见谢则未知何如用王生计卒见谢景帝不过也王生者善为黄老言处士也尝召居廷中三公九卿尽会立王生老人曰吾韤解【上万越反下闭买反】顾谓张廷尉为我结韤释之跪而结之既已人或谓王生曰独奈何廷辱张廷尉使跪结韤王生曰吾老且贱自度终无益於张廷尉张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结韤欲以重之诸公闻之贤王生而重张廷尉张廷尉事景帝岁余为淮南王相犹尚以前过也久之释之卒其子曰张摰字长公官至大夫免以不能取容当世故终身不仕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着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於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卒将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亷颇李牧为人良说而?髀曰嗟乎吾独不得亷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主臣陛下虽得亷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衆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在原州百泉县西北十里汉朝那县是也】杀北地【北地郡今宁州也】都尉昂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亷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阃音苦本反谓门限也】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於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於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澹林西抑强秦南友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後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赵幽王母乐家之女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顔聚代之【絶瘦也】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云中郡故城在胜州揄林县东北三十里】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衆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五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亷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遂字王孙亦奇士与余善

太史公曰张季之言长者守法不阿意冯公之论将率有味哉有味哉语曰不知其人视其友二君之所称诵可着廊庙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不党不偏王道便便张季冯公近之矣

史记正义卷一百二

 

猜你喜欢
  ●卷十四·邵博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十二·李心传
  卷之一百六十八·佚名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十三·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一·佚名
  卷之八十三·佚名
  十九 曹寅奏请圣安并报江南大获摺·佚名
  卷五十五·郝经
  廉吏传卷下·费枢
  卷二·郭居仁
  世家卷第二十 高丽史二十·郑麟趾
  李淳风传·欧阳修
  陈增传·张廷玉
  卷一百十四·赵汝愚
  卷32·陈邦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提要·安磐

      (臣)等谨案颐山诗话一巻明安盘撰盘字公石颐山其号也嘉定州人弘治乙丑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其论诗以严羽为宗其中如以海棠为杜甫母名尚沿小说之讹又以朝扣富儿门四句讥杜甫致君尧舜之妄亦失之于固所载讥陈循诗嘲裁传奉

  • 山谷词 四·黄庭坚

      阮郎归  曾敷文既眄陈湘,歌舞便出其类,学书亦进,来求小楷,作阮郎归词付之①。  盈盈娇女似罗敷②。湘江明月珠。起来绾髻又重梳。弄妆仍学书。  歌调态,舞工夫。湖南都不如。它年未厌白髭须。同舟归五湖③。  

  • 楔子·佚名

    (范仲淹同文彦博、吕夷简、葛监军领祗从上)(范仲淹云)燮理阴阳为辅弼,调和鼎鼐理盐梅。忠肝义胆扶王业,立国安邦作柱石。老夫范仲淹是也。今因虏寇作乱,侵扰边庭,唐介侍御,举荐延寿马,已着陈尧佐中书,直至云州,宣延寿马回朝,至

  • 陈沣·龙榆生

    陈沣字兰甫,广东番禺人,原籍上元。道光壬辰(一八三二)举人,六应会试,不售,官河源县学训导。泛览群籍,凡天文、地理、乐律、算术、古文、骈体文、填词、篆、籀、真、行书,无不精究。先后主讲学海堂及菊坡精舍。

  • 卷六十九 赵充国辛庆忌传第三十九·班固

    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人也,后徙金城邻居。始为骑士,以六郡良家子善骑射补羽林。为人沉勇有大略,少好将帅之节,而学兵法,通知四夷事。 武帝时,以假司马从贰师将军击匈奴,大为虏所围。汉军乏食数日,死伤者多,充国乃与壮士百余人

  • 卷一百四十二·志第九十五·乐十七·脱脱

        ◎乐十七   ○诗乐 琴律 燕乐 教坊 云韶部 钧容直 四夷乐   诗乐 虞庭言乐,以诗为本。孔门礼乐之教,自兴于《诗》始。《记》曰:"十有三年学乐、诵诗。"咏歌以养其性情,舞蹈以养其血脉,此古之成材所以为

  • 大事记续编卷二十九·王祎

    甲申晋肃宗明皇帝太宁二年【赵帝刘曜光初七年成武皇帝玉衡十四年后赵明皇帝六年 凉张骏建兴十二年】春正月王敦杀其従事周嵩周筵及会稽内史周扎一门【以列传修】后赵陷东莞东海兖州刺史刘遐退保泗口【以列传修】解题

  • ◎进步党失败原因·刘以芬

    梁、汤、林入阁,为进步党最盛时期,同时亦即其失败开始时期。盖前此因有国民党对峙,不但以对外苦斗促成内部团结,即与相接近之现势力,亦以有正面敌人存在,虽对之未必完全信任,终不能不相当敷衍,恐操之过切,难保不激而与敌人携手

  • 卷五十·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五十 唐 张守节 撰 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史记五十 楚元王刘交者【年表云都彭城】高祖之同母少弟也字游高祖兄弟四人长兄伯伯蚤卒始高祖微时尝辟事时时与客过巨嫂食嫂厌叔叔与客来嫂

  • 卷首·邱濬

    ○诚意正心之要 △审几微(补) 臣按:宋儒真德秀《大学衍义》于“诚意正心之要”立为二目,曰崇敬畏、曰戒逸欲,其于诚意正心之事盖云备矣。然臣读朱熹诚意章解,窃有见于审几之一言。盖天下之理二,善与恶而已矣,善者天

  • 第五篇 偶寄闲情(中)·丰子恺

    杨柳因为我的画中多杨柳,就有人说我喜欢杨柳;因为有人说我喜欢杨柳,我似觉自己真与杨柳有缘。但我也曾问心,为什么喜欢杨柳?到底与杨柳树有什么深缘?其答案了不可得。原来这完全是偶然的:昔年我住在白马湖上,看见人们在湖边种

  • 卷二百四十二·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六十一善现,一来果清净故耳界清净。耳界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一来果清净。若耳界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一来果清净故声界耳识界及耳触耳触为缘所生诸受清净。

  •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十四·圆悟克勤

    法语上示张持满朝奉克勤自出峡止讷堂。唯念兹在兹。相从者多不告倦。所谓利他乃自利也。要须根本明彻理地精至纯一无杂。才有是非。纷然失心。若踏王脉。诸天捧华无路。魔外潜觑不见。深深海底行。高高峰顶立始得。不

  • 卷第七十三·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七十三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智品第七之一如是已依诸道差别。建立贤圣补特伽罗。所依道中作如是说。正见正智名无学支。故于此中应审思择。为有慧见非智。及有慧智非见。而别建立见智

  • 卷第十二·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十二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五 【论】第三从主稼神已下至主昼神此十众神明十行利生法门因果者以主稼神为

  • 小坡的生日·老舍

    现代长篇童话。老舍著。初载于1931年1月《小说月报》第22卷1至4号。 上海生活书店1934年7月初版。作品以新加坡为背景,通过小坡对民族、种族等问题的理解和他同一群不同肤色的东方小孩子亲密关系的描写,表现了殖民地被

  • 悲华经·佚名

    亦称《悲莲华经》。佛教经典。北凉昙无谶译。十卷。“悲华”,意为“慈悲的白莲花”,是对释迦牟尼的赞誉。与净土类经典广为宣扬庄严净土相对,本经着力宣扬释迦牟尼于秽土成佛、普度众生的故事,从而突出释迦牟尼的大慈大悲

  • 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佚名

    凡四卷。唐代金刚智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略称略出经、略出念诵经。乃摘自十万颂广本金刚顶经之精要,故称略出经。与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俱为密宗重要之依据经典。内容大要为对灌顶受法弟子说灌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