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楚辞集注目録

卷第一离骚经

卷第二离骚九歌

东皇太一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东君

河伯

山鬼

国殇

礼魂

卷第三离騒天问

卷第四离騒九章

惜诵

涉江

哀郢

抽思

怀沙

思美人

惜往日

橘颂

悲回风

卷第五离騒远游

离骚卜居

离骚渔父

卷第六续离騒九辩

卷第七续离骚招魂

续离骚大招

卷第八续离骚惜誓

续离騒吊屈原

绩离骚服赋

续离骚哀时命

续离骚招隐士

楚辞辩证

目録

辩证上

目録

离騒经

九歌

辩证下

天问

九章

远游

卜居

渔父

九辩

招魂

大招

晁録

楚辞后语

目録

卷第一成相

诡诗

易水歌

越人歌

垓下帐中之歌

大风歌

鸿鹄歌

卷第二吊屈原

服赋

瓠子之歌

秋风辞

乌孙公主歌

长门赋

哀二世赋

自悼赋

反离骚

卷第三絶命词

思玄赋

悲愤诗

卷第四

登楼赋

归去来辞

鸣皐歌

引极

山中人

望终南

鱼山迎送神曲

日晚歌

闵己赋

别知赋

讼风伯

吊田横文

享罗池

琴操

卷第五招海贾文

惩咎赋

闵生赋

梦归赋

吊屈原文

吊苌弘文

吊乐毅

乞巧文

憎王孙文

卷第六幽怀赋

书山石辞

寄蔡氏女

服胡麻赋

毁璧

秋风三迭鞠歌

拟招

跋一

跋二

跋三

附录

楚辞集注百录【一】

离骚经第一【二】【释文无经字】卷一

离骚九歌第二【一本此篇以下皆有「传」字【三】】卷二

离騒天问第三卷三

离骚九章第四卷四

离騒远游第五卷五

离骚卜居第六

离骚渔父第七

以上离騒凡七题一一十五篇,皆屈原作,今定为五卷。

续离骚九辩第八【四】【宋玉〇晁补之本此篇以下乃有传字】卷六

续离騒招魂第九卷七

续离骚大招第十【景差】

续离騒惜誓第十一【贾谊】卷八

续离骚吊屈原第十二

续离骚服赋第十三

续离骚哀时命第十四【庄忌】

续离骚招隐士第十五【淮南小山】【五】

以上续离骚凡八题十六篇,今定为三卷。右楚辞集注八卷,今所校定,其第録如上。盖自屈原赋离骚而南国宗之,名章继作,通号「楚辞」,大氐皆祖原意,而离骚深远矣。

窃尝论之:原之为人,其志行虽或过于中庸而不可以为法,然皆出于忠君爱国之诚心。原之为书,其辞旨虽或流于跌宕怪神、怨怼激发而不可以为训,然皆生于缱绻侧怛、不能自已之至意。虽其不知学于北方,以求周公、仲尼之道,而独驰骋于变风、变雅之末流,以故醇儒庄士或羞称之。然使世之放臣、屏子、怨妻、去妇抆涙讴唫于下,而所天者幸而听之,则于彼此之问,天性民彝之善,岂不足以交有所发,而增夫三纲五典之重!此予之所以每有味于其言,而不敢直以「词人之赋」视之也。

然自原著此词,至汉未久,而说者已失其趣,如太史公盖未能免,而刘安、班固、贾逵之书,世不复传【六】。及隋、唐间

,为训解者尚五六家,又有僧道骞者,能为楚声之读,今亦漫不复存,无以考其说之得失。而独东京王逸章句与近世洪兴祖补注并行于世,其于训诂名物之间则已详矣。顾王书之所取舍,与其题号离合之间,多可议者,而洪皆不能有所是正。至其大义,则又皆未尝沈潜反复、嗟叹咏歌,以寻其文词指意之听出,而遽欲取喻立说、旁引曲证,以强附于其事之已然。是以或以迂滞而远于性情,或以迫切而害于义理,使原之所为壹郁而不得申于当年者,又晦昧而不见白于后世。予于是益有感焉。

疾病呻吟之暇,聊据旧编,粗加檃括,定为集注八卷。庶几读者得以见古人于千载之上,而死者可作,又足以知千载之下有知我者,而不恨于来者之不闻也。呜呼悕矣,是岂易与俗人言哉!【七】

校勘记

〔一〕成化本「目録」下有「朱子校定」四字。

〔二〕忠雅本无「第一」至「第十五」目序。

〔三〕一本此篇以下皆有传字扫叶本、成化本无此十字。

〔四〕续雕骚扫叶本无此三字,以下至「招隠士」,皆同。

〔五〕淮南小山:古逸本、扫叶本、成化本此下有「反雕骚见后语」六字。

〔六〕世不复传古逸本、扫叶本、成化本作「世复不传」。

〔七〕是岂易与俗人言哉扫叶本此下有「新安朱熹序」五字。

猜你喜欢
  卷一百零一·彭定求
  张抡·唐圭璋
  禅峰·唐圭璋
  黄师参·唐圭璋
  ●卷五·潘德舆
  第十六章 雠邪设谤·屠隆
  第一回 赵飞熊嫌贫害佳壻·佚名
  卷十六·王十朋
  杜诗补注卷上·仇兆鳌
  七言巻二十一·洪迈
  卷三百六十·陈思
  卷四百八十一·曹学佺
  卷二·高棅
  卷二百五·陈廷敬
  野谷诗稿巻三·赵汝鐩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八十五·彭定求

        卷685_1 【花村六韵】吴融   地胜非离郭,花深故号村。已怜梁雪重,仍愧楚云繁。   山近当吟冷,泉高入梦喧。依稀小有洞,邂逅武陵源。   月好频移座,风轻莫闭门。流莺更多思,百啭待黄昏。   卷685_2 【赋雪

  • 陈成之·唐圭璋

      成之字伯可。   小重山   恨入眉尖熨不开。日高犹未肯,傍妆台。玉郎嘶骑不归来。梁间燕,犹自及时回。   粉泪污香腮。纤腰成瘦损,有人猜。一春那识下香阶。春又去,花落满苍苔。

  • ●卷六·钱振锽

    渊明多爱。爱君,故《咏三良》;爱亲友,故赋《停云》。又曰:“山泽久见招,胡事乃踌躇。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虽语默殊势如殷晋安,而曰:“脱有经过便,念来存故人。”厚之至也。爱同气,以妹丧去职,祭文至云

  • 卷七·陈廷敬

    目  录 三十五调七十四体,起四十八字至四十九字三字令二体 山花子一体又名南唐浣溪沙、添字浣溪沙、摊破浣溪沙、感恩多令 忆余杭二体 秋蕊香三体 胡捣练三体又名望仙楼 桃源忆故人二体又名虞美

  • ◆甘相掾立(允从集)·顾嗣立

    立字允从,陈留人。年少得时誉,公卿辟为奎章阁照磨,至丞相掾卒。杨铁厓谓允从平日学文,自负为台阁体,然理不胜才,惟诗善炼饬,脱去凡近,其《夜乌啼曲》可配古乐府云。 八月十一夜直省中 寄题湖口方氏木斋 送张文焕安定山长 晚出

  • 王国维·龙榆生

    王国维字伯隅,号静安,浙江海宁人。光绪三年(一八七七)生。以诸生留学日本。早岁治词曲,晚乃专力经史。适古文字器物出土者日多,因以其学识理董之,遂发前人所未发,为世推重。晚主清华大学研究院,以民国十六年(一

  • 卷一百六十七·列传第五十五·张廷玉

        曹鼐 王佐 孙祥 袁彬   曹鼐,字万钟,宁晋人。少伉爽有大志,事继母以孝闻。宣德初,由乡举授代州训导,愿授别职,改泰和县典史。七年督工匠至京师,疏乞入试,复中顺天乡试。明年举进士一甲第一,赐宴礼部。进士宴

  • 卷三·钱俨

      ○文穆王  文穆王讳元瓘,字明宝,武肃王第七子也。母晋国昭懿太夫人陈氏。唐光启三年丁未冬十一月十有二日,生于杭州之东院。先是,有胡僧持一玉羊,大数寸,光彩异常,献武肃王,且曰:“得此当生贵子。”王果以丁未

  • 卷三·王明清

    ●卷三○刘廷、黄大本、朱弁行状刘廷者,开封人,向氏甥。颇知书。少年不检,无家可归,从张怀素左道于真州。一日,怀素语廷云:“吾尝遣范信中往说诸迁客于湖、广间,久之不至,闻从京口入都矣,岂非用心不

  • 九九八 军机大臣奏查明太子河沿伪情形并将《旧一统志》等书黏签呈览片·佚名

    九九八 军机大臣奏查明太子河沿伪情形并将《旧一统志》等书黏签呈览片【真按:当作讹字.因其正文如此故袭之尔.(前已有沿讹一词)】乾隆四十八年十月初五日臣等谨查太子河,古名大梁水,见《汉书 地理志》、郦道元《水经注

  • 三六二 军机大臣奏请将《武英殿聚珍板程序》印行并录入全书及荟要片·佚名

    三六二 军机大臣奏请将《武英殿聚珍板程序》印行并录入全书及荟要片乾隆四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臣等蒙发下侍郎金简撰进《武英殿聚珍板程序》一本,交臣等阅看。臣等伏查聚珍板刊行书籍,施工简而致用博,罪(最)为良法,仰蒙

  • 文宗本纪·欧阳修

    文宗,名昂,穆宗的次子。母亲是贞献皇太后萧氏。起初被封为江王。宝历二年(826)十二月,敬宗逝世,刘克明等诈传伪诏以绛王李悟处理军国政务。初九,内枢密使王守澄、杨承和,神策护军中尉魏从简、梁守谦奉立江王李昂,率领神策六

  • 卷十·高攀龙

    <经部,春秋类,春秋孔义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孔义卷十    明 高攀龙 撰昭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叔孙豹防晋赵武楚公子围齐国弱宋向戌卫齐恶陈公子招蔡公孙归生郑罕虎许人曹人于虢于是公子围请用牲读旧书加于牲上而已

  •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音胜天王般若经七卷 并后序  濡首菩萨分卫经二卷  大明度无极经四卷  文殊所说般若经二卷  文殊般若经一卷 第二译  仁王般若经二卷  新译仁王经二卷 大广智  仁王护国结

  • 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三·行秀

    侍者离知录后学性一校生生道人梓第三十三则三圣金鳞示众云。逢强即弱。遇柔即刚。两硬相击。必有一伤。且道。如何回互去。举。三圣问雪峰。透网金鳞未审。以何为食。(不待垂纶自上钩)峰云。待汝出网来。向汝道(逢人

  • 古农佛学答问卷一·范古农

    四圣应化门(1) 释迦佛之事略问:何者为佛。答:佛者得无上正遍智之人。教主之德号。其义为觉者。所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问:何谓如来。答:佛有十种德号。此居其首。不变曰如。随缘曰来。佛有不变之体。随缘之用。故号

  • 解学士文集·解缙

    诗文别集。十卷,其中诗四卷。明解缙撰。解氏冤死后,家被籍没,诗文稿零落。明英宗天顺(1457—1464)初,黄谏慕其人,方始辑其遗稿。黄在序中曾缕述辑解缙诗文之难。缙天才骏发,属文作诗多不留稿,另外由于缙遭遇奇特,生前即享大名

  • 法华玄论·吉藏

    凡十卷。隋代嘉祥大师吉藏(549~623)撰。又称法华经玄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四册。本书乃吉藏依三论教旨,以阐释法华经之要义。内容包括:(一)弘经方法,阐明弘传法华经之方法。(二)大意,说明佛说法华经之十六种因缘。(三)释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