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侈东封海上求仙 肆南游江中遇险
话说秦始皇二十七年,下诏出巡。先到陇西、北地各处。一班将相群臣,随驾起行。所过地方,官吏闻得车驾将到,先期扫除道路,赶办供应,远出送迎。真是:
翠华临幸,千乘万骑,护卫森严,一路风光,细说不尽!始皇尚嫌官道狭隘,往来不便。回宫之后,立派官吏前往各处,分头开筑驰道。自咸阳起,东至齐鲁,北达燕山,南通吴楚,专备自己巡游之用,人民不得行走。此驰道计宽五十步,加土填高,用铁椎筑使坚实。道旁每隔三丈,栽种青松一株。中间宽广平坦,车马行走,甚是便利。加以两行松树,青翠成阴,亭亭如盖。微风过处,万壑涛声,送来清响,风景绝好。始皇驰道忙了一年,方得告成。命驾先往山东。一日,行到邹峄,始皇登山游玩,命群臣作文刻石,立在山上,称颂始皇功德,传示后世。始皇遂由邹峄起驾,顺路至泰山之下。却说泰山为五岳之一,历史上最为有名。相传古昔帝王如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周成王,皆曾到此,举行封禅之礼。始皇到此,亦欲照例举行,以表示开国受命之光荣。但应行仪节,无人知晓。如此大典,又不可草率从事。因想“齐鲁儒风极盛,必有熟习典章之人 ”,遂下令召集齐鲁儒生,来此会议。
原来封禅一事,古人看得最重,封,是就山顶筑坛祭天;禅,是就山下平土祭地。此礼自周成王以后,将近千年,久不举行,书、传也少有记载,所以始皇特召集儒生问之。儒生奉命到者七十人,大都不知,各逞臆说。其有略知一二仪节者,因说道 :“古来举行封禅,上山之时,恐伤山中土石草木,用蒲叶包裹车轮行走。到得行礼,不过扫地而祭,用蒲干为席,以示俭约而已 。”始皇见泰山如此险峻,若恐伤及土石草木,不敢开除道路,如何上得山顶?此议迂阔难行!且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遂饬令诸生罢议,各自回去。儒生奉召之初,人人高兴。今见始皇不用其议,不免懊丧回家。始皇见众儒生不识封禅之礼,遂自出主意:由泰山南面开除车道,直上山顶,举行封礼;然后再由泰山北面下来,到得梁父地方,举行禅礼。吩咐礼官酌定仪节,选择吉日,先期斋戒。到了是日,始皇车驾上山。才行至半路,大风忽起,飞沙走石。霎时天色昏黑,迅雷一声,大雨如注。山上潦水又冲流而下,一众人等异常狼狈,急切中无处躲避,见路旁有大松树,黛色参天,荫蔽十余亩地,始皇便命从人就树下暂行休息。大众到了树下,见此树竟庇得千人,浓阴如幕,雨点一丝不漏。始皇大喜,下诏封此树为“五大夫”。直待雨过天晴,方得上山行礼。此事传到儒生耳中,便将他作为谈柄,讥笑始皇,说他“开除车道,损伤山中土石,触怒山灵,致此风雨”。谁知,始皇由此看轻儒生,后竟酿出焚书坑儒大祸。
且说始皇自封禅后,顺路前往海上,却惊动一班方士来。先是战国时代,有燕国人宋无忌、羡门、子高等人,自称得有神仙法术,善能尸解飞升。于是,燕、齐间好奇人士,争往学习。时人因其专求出世之学,游方之外,故称为“方士”。当日齐威王、宣王,燕昭王皆好神仙,招致无数方士,入海求仙寻药。此次始皇东游,又有方士齐人徐福、韩终等,争先上书言事。 始皇批阅方士所上之书,大抵皆言“东海之中有神山三座,一名蓬莱,一名方丈,一名瀛州。瀛州地方四千里,正对中国会稽郡,相距七十万里。上生神芝仙草,又有玉石,高至千丈。洲中出泉如酒,其味甚甘,名为玉醴泉,饮之易醉,令人长生;方丈在东海中心,其地四边正方,每边各长五千里,中有金玉琉璃宫殿,乃三天司命真人所居。凡仙人得道,不欲升天者,多在此处住家,其数不下数十万。仙人皆种植芝草,分划陇亩,如世间耕种稻麦之状。岛中亦有玉石,又有一泉,泉上有九源丈人宫,主管天下水神及龙蛇等类,故岛中龙类甚多;蓬莱在东海东北,周围五千里,外有圆海环绕,海水正黑,号曰‘冥海’。海中无风之时,亦有大波,高至百丈。山中有九老丈人、九天真玉宫,乃太上真人所居。此三神山位置甚是奇怪,当未至时,远望如一片白云,兀然不动;及身至其境,乃知地势反在海水之下。世有慕道之人,不顾生死,冒险前往。望见神山相去不远,将到之时,往往遇着逆风,将船吹回,多不得至。也曾有人尝一至其地,亲遇诸仙,又采得不死之药。凡仙人所居宫室,多用金银砌成,光彩照耀,非常华丽。又有无数珍禽奇兽,羽毛一律雪白。真是神仙世界,不同凡境”。始皇见各方士所言略同,不觉满心欢喜,恍似神仙即在目前,不可错过。急命随从人等,日夜趱程,赶往海上,惟恐不及。始皇既到海上,召见上书方士,各依所说方法,分作数十起,乘船入海,往求神山。那方士船只络绎海中,往来如织。始皇满望指日得仙,自己在海上立盼回信。等了多时,方士陆续回奏,都说 :“望见神山,无奈为风所阻,不得前进 。”始皇见事不成,一团高兴顿成冰冷。但尚未罢休,仍命方士再往,自己吩咐回銮。
始皇行到彭城,记起祖上昭王时,兵灭西周,将九鼎用船载回。行至此地,忽有一鼎跃入泗水,寻觅不得。此九鼎乃大禹取九州所贡之金铸成,历代视为传国重宝。所以得天下者称为定鼎。如今缺少其一,岂非开国时一个缺点!况此鼎能自跃入水,定然是个神物,总须设法寻获,方得称意。始皇遂虔诚斋戒,向天祷告一番。下令召集善知水性之人一千名,人水寻觅。及至众人回报,都说 :“水中到处寻过,不见踪影 。”始皇闷闷不乐,喝退众人,命驾南行散闷。
始皇一路散闷,不觉到得长江北岸。早有地方官吏预备大船伺候。始皇登舟,更溯江西上。行到湖南,正拟渡江向湘山进发,一霎时间,飞沙走石,暴风骤起。江中波浪汹涌如山,将万斛龙舟在水中上下颠簸,如同一叶。始皇生长北方,不惯乘船,从未经过险恶风浪,自然吃惊不小。一班随驾人员都吓得面无人色。幸亏舵工、水手善识风势,好容易将船拢近岸头。始皇平日凭借威权,纵情肆欲,所求必得,所谋必成。此番求仙不遇,寻鼎不获,连遭拂意之事,已是气闷。偏又渡江遇险,心中愈加不悦。待得船已泊定,始皇便命驾上岸游行。瞥见山上有一古庙,红墙碧瓦,又齐整,又庄严。因问左右 :“庙中所祀何神?”左右答道 :“据士人说,此名湘山庙,庙中之神号为湘君 。”始皇心想 :“古语相传,天子出行,百神拥护。朕今日渡江,几遭不测,不知湘君究系何神?不来保护,累我吃惊 !”遂召博士问之。博士奏道 :“古史相传,湘君乃尧之女,舜之妻,死于江湘之间。因葬此地,故土人立庙祀之 。”始皇闻说,勃然大怒!立命官吏拨遣犯罪刑徒三千人,将湘山树木尽数砍伐,算是代湘君受罪。名胜之地,变成一片童山!始皇也就无情无绪,回到咸阳。
过了一年,始皇又照常出游。不料行至博浪沙地方,忽听得响亮一声,如天崩地塌。从人慌得一齐拥至始皇车前。未知始皇又遇何事,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卷十五·徐梦莘 卷之八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十七·佚名 儒林宗派卷十三·万斯同 战国策卷六·鲍彪 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熊方 卷三十八·司马迁 五、我的信仰·林语堂 王宰传·欧阳修 何泽传·欧阳修 弇山堂别集卷三十三·王世贞 第三十九章 南北经济文化之转移(中)·钱穆 卷三十三·佚名 卷九十三·佚名 刘少岩·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