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肃顺狱异闻

慈禧当国之世,众怵于母后之威,咸以肃顺为叛逆。及清亡,私家记载及耆老传述,始敢道其真相。迄今事实大明,乃知肃顺因阻挠垂帘听政而得祸也。肃顺强毅有胆识,遇事不馁,其所短者在不学无术,又疏于防患,计智浅露,易招尤悔耳,故亦卒以是致败。若平心论之,其为人畸于阳,非阴柔之小人可比;而好贤礼士,留心治术,敻异卤莽灭裂之流。若以之比刚毅辈,固高出万万也。先是,肃顺为咸丰帝所信任。帝晚年颇不满意于慈禧,以其佻巧奸诈,将业必以母后擅权,破坏祖训,平时从容与肃顺密谋,欲以钩弋夫人例待之。醇王夫妇以身家力争,得不死。然慈禧固已微知肃顺之倾己矣。及热河之变,帝疾亟,肃顺主立长君,以杜慈禧恃子揽权之阴谋。顾慈安谦退,不肯负责,而慈禧日夜抱其子,聒于上前。上病中不忍其母子失所,业已允之。肃顺主立长君,慈禧乃为先发制人之计。及帝大渐,慈禧即对王大臣语及托孤事,词甚哀切,且云:“帝已许我。”诸大臣见慈禧已有子,托孤寄命,为当然之理,乃不得不效忠于慈禧。于是慈安亦以慈禧有子,自应继统,乃合谋速召恭王、荣禄等至热河。时肃顺与端华定计,以怡亲王载垣为帝,取国有难,宜立长君之义也,而不知咸丰有子,其言不顺,且不与恭王等同意,势力偏于一隅,失败之由,盖因于此。时慈禧既得慈安之助力,而乘恭王等之强有力者,知势已占胜,遂命舁帝榇启行,疾趋京师,欲先一日抵京,发肃顺等之罪。肃顺等知之,恐为先发,乃令怡亲王侍卫兵护送后妃,将于途中杀之。而荣禄以兵队至,预防其变,肃顺等遂不敢动。逾日,慈禧先抵京,肃顺等奉梓宫行,须后三日始到。

慈禧深幸到京在先,得与恭王等密谋对付之策。且先握得传国之玺,以为嗣子得位之据。布置既定,静待肃顺等至而后发。

越日,梓宫至,恭王已于前一夕派兵驻札行礼地,以防非常之变故。幼帝及两宫皇太后皆孝服出迎。迎后,即奉梓宫入城,城内亦先设营帐以待之。怡亲王及肃顺等既至,两太后率领咸丰弟及军机大臣桂良、周祖培等咸在。慈禧神态严静,谓怡亲王曰:“东后及予皆深感汝及他同官,护送梓宫,颇能尽其职分。今日大事已毕,监国之名,宜即销去。”怡亲王不意慈禧突有此谕,乃厉声曰:“予之监国,乃大行皇帝遗命所授,两太后无权以去之。皇帝冲龄,非予允许,无论太后及何人,皆无权召见臣工。”慈禧从容曰:“尔意如此?请观其后。”即传谕将怡亲王等三人逮治,一面迎梓宫于皇城大门。途中所列兵队,皆荣禄等所派遣,慈禧之党也。于是肃顺等知已失败,无可奈何。顺乃咎二王,谓:“不听吾言,致有今日。”盖肃顺当皇帝垂危时,即劝怡亲王先攫传国玺,次以兵队监守。两太后不听先还京,一面下诏解除恭王、荣禄职权,夺其兵柄,然后回京行事。而怡亲王怯懦不前,致玺印为慈禧所得,大事业已去矣。又复听慈禧先返京师,令得与恭王、荣禄等密议部署,而自守重滞之梓宫,以致三日后始能抵京。待其计画已定,犹不自悟,空言抵抗,其得祸也,宜哉。肃顺等既诛,而垂帘之局乃大定。

猜你喜欢
  卷七·应劭
  第四十八回 迎嗣皇权相怀疑 遭冥谴太师病逝·蔡东藩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八十九·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一·佚名
  卷之三百七十·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六十二·佚名
  涌幢小品卷之六·朱国祯
  卷一·王明清
  皇王大纪卷十三·胡宏
  王敬则传·李延寿
  孔谦传·欧阳修
  八八、庄周生卒考·钱穆
  卷十八·雍正
  卷四十五、咸丰时政·黄鸿寿
  第六章 帝制运动和护国军·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十七·志第四十三·舆服三·张廷玉

        ◎舆服三   ○文武官冠服 命妇冠服 内外官亲属冠服 内使冠服 侍仪以下冠服士庶冠服 乐工冠服 军隶冠服 外蕃冠服 僧道服色   群臣冠服:洪武元年命制公服、朝服,以赐百官。时礼部言:“各官先授散官,与

  • 第九十四回 征高丽劳兵动众 溃萨水折将丧师·蔡东藩

      却说大业六年,炀帝又欲南幸江都,因为洛阳宫苑,草木俱凋,无可留玩,偶然忆及江都富丽,且有琼花一株,非常鲜艳,前次曾经看过,此时不知如何景色,所以更欲一观。惟萧后以下,不耐跋涉,好好的婉言劝阻,偏炀帝执意不从,且对后妃等说道:

  • 卷二十四·张廷玉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卷二十四 【起癸丑明世宗嘉靖三十二年尽壬戊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凡十年 【癸丑】三十二年春正月戊寅朔日有食之隂云不见【日食不见有顷大雪百官表贺因奏谢郊

  • 卷三十五·佚名

    九月初五日(己巳),蓝元枚奏言:召募兵丁,现在踊跃应募者,已经陆续挑选勇壮一千余名,照兵丁之例,给与钱粮。闻其内即有二百余名系曾经从贼者,但本人自愧知非,不肯认此恶名。伏思皇上既予以自新之路贷其一死,臣亦姑听其隐秘。惟是此

  • 第十六册 天命五年七月至九月·佚名

    第十六册 天命五年七月至九月七月十一日,致书朝鲜国曰:“我使臣硕隆国前往尔国尔将逃入尔国之七人拿获还我使臣。该逋逃潜至尔处,我本不知。设使眼见逃入他国,即欲索之,亦未必归还。主人不知之逃人,尔能勤加查出给还,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七·阿桂

    八月壬午董天弼奏言【臣】查巴朗拉为鄂克什瓦寺交界之处山梁险峻若遽用力仰攻贼人加意防守未免稍延时日惟距卧龙闗四十余里山神地方别有小路可以绕出巴朗拉之后由此潜进则小金川已失其险并与达木巴宗声势可以接连【

  • 吴兢传·刘昫

    吴兢,汴州浚仪人。励志勤学,博通经史。宋州人魏元忠、亳州人朱敬则十分器重吴兢,等到居相辅位,推荐吴兢有史才,可以居近侍,于是使他任直史馆,撰写国史。几个月后,授予右拾遗内供奉。神龙二年(706),升右补阙,与韦承庆、崔融、刘

  • 徽宗纪·脱脱

    (一)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名佶,神宗的第十一个儿子,母亲是钦慈皇后陈氏。元丰五年(1082)十月初十,出生在皇宫。第二年正月赐名,十月授给镇宁军节度使,封为宁国公。哲宗即位,封为遂宁郡王。绍圣三年(109

  • 卷九十 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司马迁

    魏豹者,故魏诸公子也。其兄魏咎,【索隐】:案:彭越传云“魏豹,魏王咎从弟,真魏後也”。故魏时封为宁陵君。【索隐】:案:晋灼云“宁陵,梁国县也,即今宁陵是”。秦灭魏,迁咎为家人。陈胜之起王也,【正义】:王,于放反。咎往从之。陈王

  • 卷三十三·张廷玉

    欽定四庫全書欽定春秋傳說彚纂卷三十三【乙敬王酉四年】二十有六年【晉頃十年齊景三十二年衛靈十九年蔡昭三年鄭定十四年曹悼八年陳惠十四年?悼二年宋景公欒元年秦哀二十一年楚平十三年吳僚十一年】春王正月葬宋元公

  • 卷九·吕祖谦

    <经部,春秋类,左氏传续说  钦定四库全书左氏传续説卷九   宋 吕祖谦 撰成公下定姜不内酌饮【十四年】古人有防则邻里爲糜粥以饮食之定公之防想羣臣设酌饮于定姜定姜以太子之不哀故不内华元曰我爲右师君臣之训

  • 深密解脱经卷第四·佚名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弥勒菩萨问品之二  弥勒菩萨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修菩萨行。现得菩萨诸胜妙果。佛言。弥勒。若菩萨如实能知六种法者。是人能得菩萨妙果。何等六种。所谓善知心生。善知心住。善知心

  • 卷第四·佚名

    舍利弗阿毗昙论卷第四姚秦罽宾三藏昙摩耶舍共昙摩崛多等译问分四圣谛品第四问曰。几圣谛。答曰四。何等四。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圣谛。云何苦圣谛。生苦老苦。病苦死苦。不爱会苦。爱别离苦。所求不得

  • 洗冤集录·宋慈

    简称《洗冤录》又称《宋提刑洗冤集录》。5卷。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法医学专著。中国宋代宋慈著。最早版本是宋淳祐七年(1247)宋慈的自刻本。后经多次印版发行,后人对之进行了补充,注释,现有最古本是元刻本。宋慈(1186—1

  • 广艺舟双楫·康有为

    又名《书镜》,日本版称《六朝书道论》。清康有为撰。这是晚清碑学在理论上的一个总结,全书虽然是在包世臣《艺舟双楫》的基础上推而广之,但康氏通过自己大量收集评骘汉魏六朝碑刻的经验,于前人之说颇多匡正,并且提出了自己

  • 元始说功德法食往生经·佚名

    元始说功德法食往生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此经乃元始天尊演说,旨在超度地狱饿鬼及众生亡魂。据称天尊怜悯地狱饿鬼、畜生等遭受痛苦,不得超生,乃对大慈大悲真人宣说颂文二首、偈文

  • 许氏医案·许恩普

    医案。清许恩普撰。一卷。成书于光绪二十年(1894) 。载伤寒、温病、痢疾、淋症、霍乱、咳喘呃逆、胸腹绞痛、血晕等验案三十余则,约近万言。所载多为内科杂病及妇产科常见病证治。案例不多,但较为典型。审证细致,论治

  •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佚名

    凡十卷。尊婆须蜜造,苻秦僧伽跋澄等译。系基于说一切有部之教说,分别解说诸法之性相等。又称尊婆须蜜所集论、婆须蜜所集论、婆须蜜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八册。本论分十四犍度,即:聚犍度、心犍度、三昧犍度、天犍度、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