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与不老
我常说一个人一生都有他的英雄时代,此即吾人的青年期。因青年比较有勇气,喜奔赴理想,天真未失,冲动颇强,煞是可爱也。然此不过以血气方盛,故暂得如此。及其血气渐衰,世故日深,惯于作伪,习于奸巧,则无复足取而大可哀已!往往青年时不大见锐气的,到后来亦不大变;愈是青年见英锐豪侠气的,到老来愈变化得利害,前后可判若两人。
我眼中所见的许多革命家都是如此。
然则,吾人如何方能常保其可爱者而不落于可哀耶?此为可能否耶?
依我说,是可能的。我们知道,每一生物,几乎是一副能自动转的机器。
但按人类生命之本质言,他是能超过于此一步的“机械性”;因人有自觉,有反省,能了解自己——其他生物则不能。血气之勇的所以不可靠,正因其是机械的;这里的所谓机械,即指血气而言。说人能超机械,即谓其能超血气。所以人的神明意志不随血气之衰而衰,原有可能的——那就在增进自觉,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上求之。
中国古人的学问,正是一种求能了解自己且对自已有办法的学问;与西洋学问在求了解外界而对外界有办法者,其方向正好不同。程明道先生常说“不学便老而衰”。他这里之所谓学,很明白的是让人生命力高强活泼,让人在生活上能随时去真正了解自己;如此,人自己就有意志,亦就有办法。如果想免掉“初意不错,越做越错,青年时还不错,越老越衰越错,”就得留意于此,就得求学。近几十年来的青年,的确是有许多好的;只因不知在这种学问上体会、用工夫,以致卒不能保持其可爱的精神,而不免落于可哀也。惜哉!
猜你喜欢 卷二十九【起襄公元年尽四年】·杜预 卷二十七·陆陇其 卷五·纳兰性德 第十章 18·辜鸿铭 卷五·项安世 卷十一·黄仲炎 卷八十·沈廷芳 卷二·朱鹤龄 卷十六·乾隆 卷之五·邵经邦 卷二百五十一·佚名 卷四·佚名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旧杂譬喻经卷上·佚名 修行道地经卷第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