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四百五十六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

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十八年。甲戌。二月。辛巳朔。谕军机大臣等、据舒赫德奏、遵旨将车凌等营中投出之满洲蒙古绿营兵丁等。仍交伊等安置。据车凌等呈称、此项人等、俱系阵前得伤被获。因未能逃出、存留彼处。伏恳转奏、将伊等仍拨回内地安置等语。车凌等输诚垦请。甚属可嘉。但我满洲向来行军时。不惜身命。所向无敌。揕之不动。伊等彼时虽因受伤被获。后岂不能乘间而出。如前此逃出之观常保、朕尚施恩赏给侍卫。伊等既不能临阵捐躯且在准噶尔地方、已阅多年。又未能随时投出。似此贪生无用之人。照例俱应治罪。断无收回养育之理。况此内有曾受官职之人。获罪更重。若一概收回内地。碍难办理。此时车凌、车凌乌巴什、车凌孟克等、业经诚意来降。伊之臣子。即朕之臣子。着遵朕原降谕旨、留于彼处。听其任使。此内护军保全、逃出后。路遇车凌等同来。与众有间。保全、着准其来京。照例办理。至蒙古喀尔喀、非内地兵丁可比。此内喀尔喀台吉包玛扎布、讷默库、俱系年幼被获。巴图、系被处生养。情殊可悯。伊等身系台吉。亦留彼处。朕心深为不忍。此三台吉、每人着赏给赎锾银五十两赎回。各交原处安置。若系蒙古喀尔喀之属下人。着行文各该主、有愿赎回者。给车凌等身价银赎回。舒赫德等、可将此旨明白晓谕车凌等、及被获之满洲蒙古汉人等知之。  

○壬午。谕军机大臣等近据刘统勋等奏、高斌动用正项。交朱一智采买备建行宫木植。已运到工。基地亦已买就。一并交尹继善查收等语。南巡所过之地。原不宜多建行宫。至因阅看高堰驻跸。另为构造。尤可不必。前此南巡行营。幔城氊殿。足供止顿。何烦别事营建。如使河务修举。出纳精详。以其余力。储偫供顿。未为不可。今奉职无状若此。而欲以营建求悦。所谓悦不以道。朕奚取焉。尹继善接受之后。必谓已有成局。事不容已。着传谕尹继善、将此项木植送京。交工程处备用。运河一水可达。并无劳费。其已买基地。或听原业人赎回。或存作公地。取息充用。听其酌量办理。  

○旌表守正被戕之河南汝州民曹维士妻孟氏。  

○癸未。谕、本年朕诣盛京。较前次路程稍远。日期亦多。且满洲近日习尚。颇不似从前淳朴。其随从行围各员。虽照例给予帮贴银两。仍属不敷。未免借贷补苴。愈形拮据。此次五月初随往热河各员。较七月初随往盛京之侍卫章京等。多有两月差使。着加恩赏给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等。银一百五十两。侍卫、护军参领等、一百两。牵驼章京上行走之闲散官员等、六十两。护军校、骁骑校等、五十两。前锋护军等、四十两。该管王大臣点派时。务择素日勤勉、骑射精善者。不必拘泥资格。所有恩赏银、着交该管大臣等、督令亲身支领。制备衣装要件。不得浪费。至拜唐阿、马甲、工匠、各项人等。应如何赏给之处。着总理行营王大臣等、详议请旨。并着将应往人员、酌量指派。毋缺毋滥。  

○又谕曰、七十五现在患病。着来京调理。其凉州将军员缺。着保德补授。  

○命工部侍郎董邦达、暂署刑部侍郎事务。  

○以内阁学士于敏中、为兵部右侍郎。  

○命翰林院侍讲学士富德、提督山东学政。  

○以广西庆远协副将陈廷桂、为广西右江镇总兵官。  

○甲申。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还宫。  

○遣官祭先医之神。  

○谕曰、达清阿现令来京。所遗参赞大臣员缺。着副都统努三补授。努三所遗右翼前锋统领员缺。着清保补授。清保所遗正黄旗护军统领员缺。着塔勒玛善补授。  

○谕军机大臣等、喀尔吉善奏、台湾道托穆齐图、未习举业。难兼学政事务。请与兴泉道白瀛、对调等语。台湾各案。虽均已办理完竣。但该处民情刁悍。必得谙练熟手。方足以资弹压。学政事务。原可一身办理。至偶遇考试。则该处知府丞倅、及知县各官内。不乏科目出身之员。皆可调令入署。协同校阅。不必因此更调。着传谕喀尔吉善知之。  

○以原任广西右江镇总兵官丁大业、为广东右翼总兵官。  

○以原任青州将军纳延泰、为镶白旗蒙古都统。  

○调补建诸罗县知县徐德峻、赴京引见。  

○豁除直隶张家口、乾隆十七年水冲地、一十五顷有奇额赋。  

○礼部题。朝鲜国王李昑、遣使表贺万寿、冬至、元旦、三大节。及进岁贡方物。赏赉筵宴如例。  

○乙酉。谕、朕今岁巡幸盛京。自京启銮至热河时。着庄亲王、恂郡王、大学士来保、史贻直、协办大学士阿克敦、在京总理事务。其自热河启銮至盛京后。庄亲王、阿克敦、已派随驾。着履亲王、裕亲王、大学士来保、史贻直。尚书刘统勋、在京总理事务。其月选之文员内、通判州县等官。武员内、八旗护军校骁骑校、及外省送到之补放水手官骁骑校、并年满千总等官弁。俱着王、大学士、照从前之例验看。其应俟引见之文武官弁。统于驻跸热河未启銮以前。着在京吏、兵、二部满侍郎、各去一人。带至热河引见。至外省督抚提镇等奏摺。着照例自京启銮之日为始。俱赍赴在京总理处、加封。交内阁随本呈送行在。候朕批示。随本发回。仍于总理处、交付赍摺人祗领。该部通行传谕知之。  

○又谕、湖广总督开泰奏截取举人李兆龙、看其中年力。不特不堪知县之任。即改补教职。并恐难司训迪。已勒令休致咨部等语。知县为举人应选之缺。其有衰迈滥竽者。自应慎重甄别。但改补教职。已属降等。如改教后、该员自委投闲。志气颓隳。原可随时咨参。即其始尚堪训士。而遇俸满及大计时。量其年力更衰。不妨再令休致。今开泰于截取之日。未试以教职。即行淘汰。虽曰加意甄别。然若辈读书上进。即年力才分。各有所限。而穷年苦志。竟不获一登仕版。揆诸情理。未免过当。此正所谓过犹不及也。朕综理庶政。务在持平。未尝稍有畸重畸轻之见。若各督抚见有开泰此奏。转相仿效。则又非造就人材之本意矣。可通行传谕知之。李兆龙、既不胜知县之任。仍着以教职用。  

○以内阁学士塔永阿、为正白旗满洲副都统。仍兼内阁学士。  

○以故杜尔伯特扎萨克固山贝子丹珠尔嗣子纳木扎勒多尔济、袭爵。  

○调安徽太平府知府朱肇基、赴京引见。  

○是日起。上以祭社稷坛。斋戒三日。  

○丁亥。祭先师孔子。遣履亲王允祹行礼。  

○谕、前锋统领清保、护军统领塔勒玛善、俱着仍兼副都统。  

○以舍图肯、为正蓝旗蒙古副都统。  

○准噶尔部人伯勒克率属来降。命赏给安插如例。  

○戊子。祭大社、大稷、上亲诣行礼。  

○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幸圆明园。  

○己丑。上御勤政殿听政。  

○谕曰、顾汝修、着来京。该部带领引见。  

○谕军机大臣等、舒赫德等奏称、乌勒登呈报、准噶尔之扎努噶尔布、遣人移咨伊等。乌勒登回称、尔等内乱。难以容身。尔达瓦齐、如果遣使请平定准噶尔。圣主必然恻念。照所请行。尔等方可永远安生。如果遣使。毋再迟滞等语。又奏、成衮扎布等、致书达瓦齐、以数年未断兵旅。皇上常悯然怜念。现在尔又为台吉。自此可享太平。尔等杜尔伯特台吉等、因慕圣君仁化投降。尔等扎哈沁玛木特、及乌梁海宰桑得木齐、瑚图克等、帅众追入边卡。因此我已遣人将玛木特等查拏。尔等之扎努噶尔布、反谓为何将玛木特设法拏获。夫我不遣兵。第设法拏获者。特以罪在玛木特一人。与众无涉。如复遣兵。尔等必又谩言大兵来讨。妄自惊乱。且使无辜受伤。如此酌办行文等语。此事前后办理。殊觉违碍。玛木特虽宜拏获。但不应用计诱擒。其扎努噶尔布、带兵五千、越岭阻截车凌等。及达瓦齐现为台吉等语。皆不可信。乌勒登不审虚实。即与伊使者言、达瓦齐如欲遣使投降。天朝必与伊恩典。亦殊太过。成衮扎布等、并不酌计。即咨行回文。又太懦弱。如此、岂不令准噶尔人等、笑我处无人乎。尔等将此急速移咨玉保、倘准噶尔玛木特、尚未释放。可在玛木特前。将乌勒登呈报扎努噶尔布所寄之信、乌勒登回答之言、成衮扎布寄与达瓦齐之书、伊已一一奏闻。皇上洞鉴一切。知尔等皆因准噶尔内乱。互相戕害。值我大国未即加兵之际。声言如此。以欺我驻边将军大臣而已。岂知我大国之例。伐有罪而抚善良。他人被逼来降。断无不留养之理。乘人乱而急称兵。无是理也。尔处之人。如有来降者。在尔境内。或可追迫。我之边卡。断不可入。嗣后尔等、惟当在游牧处。安静守法。倘不严束尔等属下之人。有妄入我之卡者。一有所获。即行正法。决不宽宥。此因诱汝擒执。故释放遣回。尔等如有传唤不来。或拏获抗御者。必严加惩治。断不释放。再阿尔台边境地方。原不许人居住。今将边境分晰明白。另行经画。如此明白晓谕玛木特知之。若此时已将玛木特释放。玉保可即亲赴边卡。遣人将玛木特唤回。宣旨晓谕。并传谕舒赫德等知之。  

○又谕、萨喇勒领兵前往科布多地方。擒获准噶尔乌梁海得木齐扎木参、收凌伯克、博罗特等。努三亦将得木齐瑚图克擒获。萨喇勒感戴朕恩。遵奉指示。领兵前往乌梁海。擒获扎木参等。无忝任使。甚属可嘉。若如达清阿诱擒玛木特。则甚亏大国体统矣。萨喇勒、着加恩补授内大臣。努三去时。原有畏葸之意。曾降旨训饬。此次擒拏瑚图克、尚属奋勉。自可宽宥前愆。贝勒额琳沁、公恭格敦丹、车登萨木丕勒等、协同效力。亦属可嘉。着交部议叙。  

○庚寅。皇后千秋令节。停止行礼筵宴。  

○钦差尚书舒赫德等奏、正月二十五日。萨喇勒、努三等、拏获擅入边卡之乌梁海得木齐扎木参瑚图克等。于三十日解至大营。臣等即交与侍卫阳格等、解送京师。于二月初一日。自扎布堪起程。得旨、舒赫德所办。甚属错谬。前者玛木特、乃系达清阿诱执。并非兵力所擒。是以朕施恩放回。若达清阿亦如萨喇勒等、奋勉前进。拏获玛木特。亦无放回之理。今扎木参、瑚图克、既被我擒获。岂得与玛木特、一体办理。舒赫德见不及此。谬误已极。朕实不意舒赫德竟至如此。朕甚愧之。萨喇勒现在科布多地方。守候收服乌梁海等信息。甚为得当。而舒赫德等、又命萨喇勒、能服乌梁海则服之。倘事机未甚顺利。不必勉强。如此责成。使人何以遵行。朕信任舒赫德。而伊反豫存畏葸之心。诸凡怯餧。而又牵制于成衮扎布。朕实不解。今伊等以为答书达瓦齐、即解人疑。可以罢兵。一面遣人收服乌梁海。不知掩耳盗铃。非徒不解人疑。适足贻诮于人耳。朕今遣兆惠、往迎扎木参、瑚图克、传谕伊等妄进边卡之罪。无可宽宥。即将扎木参等、解回军营。牢固监禁。俟乌梁海事定。再行请旨办理。如有逃脱等事。惟舒赫德、成衮扎布等、是问。  

○辛卯。孝康章皇后忌辰。遣官祭孝陵。  

○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还宫。  

○谕军机大臣等、近闻江苏地方。优伶中竟有私自蓄发者。伊等虽身居下贱。而本朝制度所关。岂容任其干禁妄为。且似此、则男女无所分别。安知非奸伪之徒。欲借以蛊诱生事。尤足为人心风俗之害。该督抚应密饬地方有司。留心访察。严行惩禁。以挽恶俗。亦不必张皇其事。致骇听闻。可于鄂容安、庄有恭、奏事之便。传谕知之。  

○又谕曰、黄廷桂奏、拏获逆犯陈琨等、倡立邪会。散布逆帖一案。该犯等造为图帖。纠集多人。凶顽已极。急当严究党羽。速示创惩。以为悖逆作奸者警。着传谕黄廷桂、令将逃窜各犯。上紧缉拏。务期弋获其现在已获者。作速讯取确供。不分首从。立正典刑。一面办理。一面奏闻。庶使此等奸民。知法在必诛。不得稍缓其死。不必俟奏达往返。致稽时日也。  

○以户部右侍郎刘纶、充经筵讲官。  

○以翰林院侍讲学士王际华、充日讲起居注官。  

○壬辰。上启銮、谒东陵。  

○谕、挑选山海关供交马匹时。据察马大臣奏称、除去鼻湿瘸马。所交俱系好马。当令奇通阿、覆加查察。而奇通阿并不详细查明。惟冀苟且了事。巧词具奏。显有回护察马大臣之意。八旗人等恶习。皆由此类不肖之徒酿成。殊负朕简用之恩。奇通阿等、俱着交部严加议处。今年正当用马之际。着该部于挑选自京骑赴热河马匹时。仍派伊等查勘。临期若有疲瘦残疾马匹。朕惟伊等是问。  

○谕军机大臣等、据尹继善奏革职通判周冕、应追亏空银两。已于半年限内全完。但误工属实。应否于该处正法。请旨遵行等语。此奏又用伊巧伪故智。周冕之罪。若所重在缺料误工。则从前二闸漫口时。即应照李焞张宾之例正法。亏空帑项。自不难着落各上司分赔。若罪在亏帑。则彼既限内全完。祗应将伊误工应得之罪。按例办理。岂得复请于该处正法。试问该督本意。果见为周冕必应请旨正法耶。抑明知其罪不至正法。而姑为此奏以见其执法耶。此等伎俩。屡施无益。亦何必乎。伊既两请。朕亦不能定此。仍令尹继善、将周冕应否正法之处。系治伊亏空之罪。抑系治伊误工之罪。定议覆奏。  

○军机大臣等议奏臣等现查以俸饷坐扣赎出地亩、及买得公产地亩、共九千八百十三顷八十二亩。除租佃与民、及典卖在旗外。其余典卖与民人地亩、共七百二十五顷二十八亩。伏思此项地、系特恩动帑。向民赎回。将伊等俸饷坐扣。俾各得原业。不许私行典卖与民之处。例禁甚严。乃竟有不肖旗人。图利私典与民。民人违例私典。均属不合。请将此项七百二十五顷有零地、尽行彻出。照户部原奏收取租银、年终汇奏、赏给旗人之例办理。再查旗人原圈地亩、及自置地亩内。从前清查时未报。此次报出典卖与民、共一万四千七百五十九顷零。既据自行报出。照议免其治罪。应交与各参佐领、清查原业主、如能交银回赎者。令其回赎。如不能回赎者。将此项地官赎。所得租息。亦照部议办理。并请将八旗地亩册档。咨送户部。转行直隶总督。除现纳钱粮民地外。挨村清查。有无遗漏隐匿之旗地。勒限一年。据实造册咨部。户部即令各该旗造册钤印。收贮备查。如有再行违例私典与民、及民人私自典卖。或被查出。或被首告。从重治罪。将地亩价银。尽行彻出。交与该旗照定例办理。并将该管大臣、地方官、严加议处。从之。  

○是日、驻跸烟郊行宫。  

○癸巳。驻跸白涧行宫。  

○甲午。谕、从前赏给孙嘉淦住房一所。着赏尚书汪由敦居住。并饬内务府大臣等、于官房内酌择一所。给孙嘉淦之子孝愉、居住。尚书刘统勋、亦着赏给住房一所。  

○是日、驻跸隆福寺行宫。  

○乙未。上谒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俱未至碑亭。即降舆恸哭。步入隆恩门。诣宝城前、行礼。躬奠哀恸。王以下、文武大臣官员。随行礼。  

○至孝贤皇后陵、奠酒。  

○是日、驻跸桃花寺行宫。  

卷之四百五十六

猜你喜欢
  卷四百四十四 列传二百三十一·赵尔巽
  卷七 秦紀二·司马光
  第十八回 张齐贤用谋却敌 尹继伦奋力踹营·蔡东藩
  第一百四十八回 朱耀华乘虚袭长沙 鲁涤平议和诛袁植·蔡东藩
  卷二十七·佚名
  卷之二百六十八·佚名
  卷之一千八十七·佚名
  卷之二百二十一·佚名
  续只麈谭卷上·胡承谱
  二百四十四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佚名
  卷三十七·鄂尔泰
  史记集解卷一百三·裴骃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三·佚名
  咸丰十年十二月初九日·曾国藩
  郭登瀚·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附录·徐志摩

    徐志摩简介徐志摩(1897~1931),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人,汉族。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曾经用过的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谔谔等。曾

  • 卷六·王建

    <集部,别集类,汉至五代,王司马集> 钦定四库全书 王司马集卷六 唐 王建 撰 寄杜侍御 何须服药觅昇天粉阁为郎即是仙买宅但幽从索价栽松取活不争钱退朝寺里寻荒塔经宿城南看野泉道气清凝分晓爽诗情冷瘦滴秋鲜学通儒

  • 卷第四十五·胡三省

    【汉纪三十七】起重光作噩,尽旃蒙大渊献,凡十五年。显宗孝明皇帝下永平四年〔(辛酉、六一)〕①春,帝近出观览城第,〔城,雒阳城。第,宅也。贤曰:有甲乙之次,故曰第。〕欲遂校猎河内;〔河内郡,在雒阳北百二十里。〕东平王苍上书谏;帝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五·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第十一卷 上海租界·缪荃孙

    光绪二十五年,上海开会议论推广租界事,议决要求北京各公使请其向清廷磋商。然清廷则以法人迫让墓地,有所芥蒂,不能遽允。而法公使则力主推广,非特欲西至徐家汇,且欲至黄浦江右岸,而英人抑之。法总领事赴宁与江督就商开辟租界

  • 列传卷第十二 高丽史九十九·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梁元俊。○梁元俊字用章忠州人起自胥吏监光州务妻事姑不谨黜之妻与子号哭乞哀终不许至使其妻独还人或讥其不仁。 仁宗时累迁殿中侍御史出为

  • 世宗宪皇帝上谕八旗卷十一·允禄

    雍正十一年二月十六日奉上谕武职官员凡于当差之处理应佩刀朕前为此特降谕防敕令一体遵行今闻虽侍卫等俱不亲身佩刀令仆役执持随行及进紫禁城始取而自佩出即解授仆役此皆由该管大臣不谨记朕防不查管属员之所致也如果将

  • 除狭第三十二·桓宽

    大夫曰:“贤者处大林,遭风雷而不迷。愚者虽处平敞大路,犹暗惑焉。今守、相亲剖符赞拜,莅一郡之众,古方伯之位也。受命专制,宰割千里,不御于内;善恶在于己,己不能故耳,道何狭之有哉?”贤良曰:“古之进士也,乡择而里选,论其才能,然后官

  • 中庸纂疏原序·赵顺孙

    <经部,四书类,四书纂疏__中庸纂疏中庸纂疏原序予既为赵君序大学章句疏矣赵君又疏中庸章句以胥教诲呜呼士惟无志则已茍有志焉则何书之不可读也予至是益叹赵君之用工何其专而工夫至到文理宻察又何其不茍也然尝伏读中庸

  • 提要·陈士元

    【臣】等谨案论语类考二十卷明陈士元撰士元有易象钩解别着録是编皆考证论语名物典故分十八门又分子目四百九十有四朱子以后解四书者如真徳秀蔡节诸家主于发明义理而已金履祥始作论语孟子集注考证后有杜瑛语孟旁通薛引

  •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佚名

    【原文】佛告须菩提:&ldquo;诸菩萨摩诃萨①,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②,我皆令入无余涅槃③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

  • 八关斋经正文·佚名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闻如是,一时婆迦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圣八关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当说。对曰:如是世尊,尔时彼比丘从佛受教。世尊告曰:於是比丘。若信族姓子族姓女。欲知圣八关斋。

  • 理事·印光

    (内分:理事、心性、悟证、宗教、持咒、出家、谤佛、师道、戒律、经典、中阴、四土、舍利、臂香、境界、神通、秘传、扶乩、炼丹、事须适宜、富强、预防灾祸诸类)●(以下论理事)世出世间之理, 不出心性二字。世

  • 佛鉴禅师语录目次·无准师范

      序卷第一  庆元府清凉禅寺语录  镇江府焦山普济禅寺语录  庆元府雪窦山资圣禅寺语录  庆元府阿育王山广利禅寺语录卷第二  临安府径山兴圣万寿禅寺语录卷第三  小参  法语卷第四  普说  拈古卷

  • 天童林野奇和尚行狀·通奇

    明賜進士出身文林郎翰林院編修前左春坊庶子兼侍讀學士掌院事纂修國史經筵日講冊封魯藩正使正治卿中奉大夫禮部右侍郎曹勳拜撰師諱通奇,號林野。四川重慶府,合州人。父蔡母余,生於皇明萬曆乙未十二月廿六日,幼時深靜沉默,不

  • 临证指南医案·叶桂

    中医临床医案著作。十卷。叶桂于临症时所述,由门人辑成。首刊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1766年华岫云又出其采辑所得,并加分类、校勘再印。清代曾多次刊刻,此后有石印本、铅印本等。1958、1959年上海卫生出版社、科技卫

  • 周易孔义集说·沈起元

    清沈起元撰。二十卷。《四库全书》本。此书大旨,以《十翼》为孔子所作,学《易》者当以此为主,因取明高攀龙《周易孔义》之名,别加纂集;所录古今《易》说无所偏主,惟合于孔《传》者即取之。《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其

  • 丰收·叶紫

    短篇小说。叶紫著。写于1933年5月。初载1933年6月《无名文艺月刊》创刊号。收入短篇小说集《丰收》(1935年8月上海容光书店初版)。它是叶紫的处女作和代表作。作品主人公云普叔是个勤劳淳朴、安贫知命的农民。在连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