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九
嘉靖十七年二月乙巳朔 ○工科都给事中赵汉请造查节慎库平册以清毙源每岁二举著为令从之 ○丙午  上谕辅臣曰朕惟臣子之于君亲愿寿为最亲父母之谓也今  圣母寿旦朕取今夕中夜于  玄极宝殿设坛为  母祈寿于  上帝分命卿等祷于诸神坛兹先谕卿等三人及鼎臣分献宜即涤除他虑一于对越亟令太常备物以竣于是太常寺以请乃命以来日巳时行事服用祭服 ○调山东按察司副使顾梦圭于河南提调学校 ○升云南右布政使李显为贵州左布政使四川按察司副使朱纨为贵州布政使司左参政广西布政使司右参议陈太珊为广东按察司副使辽东行太仆寺少卿李翔为贵州按察司副使山东按察司佥事王慎中为江西布政使司左参议工部郎中卢应祯为狭西布政使司左参议 ○升南京尚宝司卿欧阳德为太仆寺少卿 ○丁未祭 ○先师孔子命大学士李时行礼  章圣皇太后圣旦赐百官宴免命妇朝贺 ○先是吏部主事史际及都给事中李充浊等请慎简宫僚以端国本事下吏礼二部及是议上  上曰  圣母在恙元子比有微疾册立礼少待月日举行宫僚之选亦待临期奏请礼部明示内外所司知之 ○四川成都府地震有声 ○武定侯郭勋等请以大宁都司等六卫领班军指挥加署都指挥佥事职衔以便行事从之 ○戊申祭  太社  太稷  命武定侯郭勋代 ○湖广垔阳宣抚等司土官差通把土舍何正表等人贡给赏如例 ○己酉祭  帝社  帝稷命成国公朱希忠代伯卫錞陈鏸辅臣李时夏言尚书许赞顾鼎臣张瓒李廷相严嵩侍郎张潮张壁蔡昂陪祀 ○赐武定侯郭勋大学士李时夏言玉带各一勋等谢  上曰卿等勋旧辅赞重臣曰勤左右故兹酬赉耳 ○升南京大理寺卿王潮为南京户部右侍郎 ○升刑部员外潘徽户部员外雍澜湖广襄阳府同知郭时叙河南南阳府同知孟彬俱为按察司佥事徽江西澜广东时叙山西彬狭西 ○庚戌 ○升南京吏部考功司郎中周延南京兵部车驾司郎中孙应奎俱为布政使司参议延广东应奎四川 ○升直隶大名府知府高金湖广武昌府知府柯相俱为按察司副使金山东相四川升狭西按察司副使吴瀚为狭西行太仆寺卿 ○辛亥 ○升湖广长沙府知府李日章狭西延安府知府李俱为按察司副使曰章山东狭西升广东按察司佥事李默为云南按察司副使提调学校 ○升吏部验封司郎中陈鲸为南京尚宝司卿 ○朝觐官升辞  上敕谕之曰朕获承  祖宗休德托于臣民之上十七禩于今三载黜陟之典凡六举告戒之令亦既屡申惟是四方百姓未闻乐业得非吏职未称乎今考察事竣中间去留多从宽假盖朕方务惜才与人自新尔来朝大小官员继自今宜体朕心各脩举政事砥砺节行便惠流闾阎功著民社以永有令闻庶不负朝廷餋贤图治惠安元元至意或不奉法以货贿为市鱼肉生灵肆行苛虐视民命如草管廉得其实有明宪将不尔贷其戒之哉  命掌詹事府事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顾鼎臣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掌翰林事张邦奇为会试考官 ○壬子 ○升贵州按察使沈教为云南右布政使广东布政使司左参议卢蕙福建布政使司右参议吴大本俱为按察司副使蕙浙江大本四川 ○彭城伯张钦卒赐祭葬如例 ○镇守宣府摠兵官右都督王效卒赐祭葬如例  上嘉效屡立战功忠勤慎事时赐谥曰武襄 ○癸丑 ○以水灾诏免顺天府属州县税粮及羽林等卫所屯粮并各壮田子粒有差 ○改分守大同东路左参将靳尚武守宣府中路 ○甲寅  孝贞纯皇后忌辰  景神殿行祭礼遣驸马都尉京山侯崔元祭  茂陵 ○锦衣卫都指挥使王佐卒诏赠后军都督府右都督仍依右都督例赐祭葬如例佐初袭指挥使中正德十二年武举第一名初平流贼有功升都指挥佥事历漕运参将锦衣卫佥书寻掌卫事屡鞫告讦不诡不激平反甚多 ○升山东布政使司左参议谢兰狭西按察司佥事纪常湖广按察司佥事鲍象贤俱为按察司副使兰常俱狭西象贤云南南京兵部郎中陈茂义刑部郎中刘寅俱为布政使司右参议茂义广西寅贵州直隶徽州府同知翟敬湖广荆州府同知杨言俱为按察司佥事敬山西言四川 ○乙卯 ○巡抚山东右副都御史胡缵宗奏青莱登三府地坊旧有元时新河一道南北距海三百余里舟楫往来兴贩贸易民甚便之比岁游塞不通商农皆困原设闸座故迹犹存惟马家濠中多顽石乃元人凿未竟者今已募夫凿通尚有停口窝铺浅隘者一百余里淤塞者三十里乞动支官帑开浚永为民利工部覆如瓒宗议诏从之 ○丁巳 ○春分祭大明于朝日坛命武定侯郭勋行礼 ○戊午  命山西行都司事都指挥使纪振充左参将分守大同东路 ○己未 ○升辽东苑马寺卿冯时雍云南布政使司参政黄祺俱为按察使大理寺左寺正王应诏湖广靖州知州李明俱为按察司佥事时雍四川祺贵州应诏相俱广西 ○升翰林院脩撰杨瀹为山东按察司副使提调学校 ○升太仆寺寺丞江南直隶卢州府同知张文奎俱为按察司佥事南狭西文奎湖广 ○庚申 ○升巡抚贵州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汪珊为南京大理寺卿 ○升湖广按察司佥事陈东广西佥事汪大受俱为布政使司右参议东福建大受广东 ○辛酉  上谕内阁曰兹取二十四日发京春祭  上陵天气犹寒  圣母不往还京日至彼定之即诣令具仪以闻于是礼部尚书严嵩开具上年春祭  山陵仪注拟以清明前一日致祭  上命仍用清明本日余如拟 ○巡按山西御史何赞请增进士科额以补州县长吏吏部覆如赞议诏临期奏请 ○巡抚甘肃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牛天麟提督操江副都御史简霄各奏恭遇  皇上十五年恩诏缘升职在前履任在后乞比例请给告命吏部覆奏许之  命分守居庸关署都指挥佥事徐珏掌山西行都司印 ○壬戌  命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张邦奇光禄寺卿陆深升太常寺卿兼侍读学士纂修玉 ○癸丑  恭仁康定景皇帝忌辰遣西宁侯宋良臣祭  陵寝 ○甲子以  昭圣皇太后圣旦预赐百官宴  诏暂罢耕籍礼遣尚书李廷相祭先农之神 ○致仕大学士张孚敬上请立  东宫  上优诏答之 ○丁卯  诏以亲祭  山陵预告于  景神殿命武侯郭勋行礼 ○以水灾免羽林前等卫所宽佃谷等关屯粮有差  山陵新作行宫成 ○升四川左布政使张钺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 ○工部覆巡抚顺天都御史党以平奏蓟州运河自殷留庄大口至旧仓店淤塞一百十六里请发椿草银六百四十里粮米五万石及时浚诏可 ○戊辰  上以清明亲祭  山陵是日发京师 ○遣襄城伯李全礼祀历代帝王尚书许赞张瓒唐龙侍郎张潮分献 ○是夕  车驾至沙河从官多失朝谒者罚吏部尚书许赞等俸各三月鸿胪寺官各五 ○己巳  驾至  天寿山 ○庚午 ○礼部会试取中式举人袁炜等三百二十名 ○辛未  驾至  上恭祭  长陵分命公朱希忠伯卫錞陈鏸尚书许赞严嵩温仁和祭  六陵驸马都尉祭  孝洁皇后陵寝长宁伯周大经祭  恭仁康定景皇帝陵寝及  哀忡太子坟 ○是日  驾还至沙河 ○壬申  上还京师 ○癸酉  昭圣太皇后圣旦免命妇朝贺
猜你喜欢 卷一百四十一·列传第三十八·柯劭忞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七·佚名 卷之九百七十一·佚名 皇王大纪卷二十三·胡宏 第七十四卷 文苑 一·缪荃孙 通志卷七十·郑樵 卷二十五·佚名 朱天光传·李延寿 卷三百四十五·杨士奇 ●皇朝通典卷九·佚名 卷一百八十九下·雍正 卷二·顺治 卷一百·佚名 卷74·陈邦瞻 顾延同·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八十五·彭定求- 卷185_1 【鞠歌行(以下见《文苑英华》)】李白 丽莫似汉宫妃,谦莫似黄家女。黄女持谦齿发高, 汉妃恃丽天庭去。人生容德不自保,圣人安用推天道。 君不见蔡泽嵌枯诡怪之形状,大言直取秦丞相。 又不 
- 范纯仁·唐圭璋- 纯仁字尧夫,仲淹次子。生于天圣五年(1027)。第皇祐元年(1049)进士,除官不赴。仲淹没,始出仕。治平中,为侍御史、争濮王典礼,出通判安州。神宗朝,知谏院,加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忤王安石,出知河中府。哲宗立,命同知枢密院事。元 
- 竹洲集补钞·管庭芬- 竹洲集补钞吴儆寓郡城客舍热不可寐与程彦举坐语达旦淡月微云对倚楼,无声河汉自西流。高城忽起梅花弄,散作晴空万里秋。 
- 大事记续编卷五十七·王祎- 唐宗明皇帝开元元年春正月乙亥吏部尚书萧至忠为中书令【以通鉴修】二月以髙丽大荣祚为渤海郡王【以吕祖谦标目修】夏六月丙辰兵部尚书郭元振同三品【以通鉴修】秋七月甲子岑羲萧至忠窦懐贞伏诛解题曰宗为太子乆矣 
- 附記·彭遵泗- 江津曹立卿,府學生也,賦性端方,為鄉里所矜式。煤山之變,公聞之,北向泣血,悲憤成疾,及賊據川,懸偽職,逼勒士紳,公誓死不從,疾劇,戒子恢曰:吾家世受國恩,汝又弱冠登賢書,茲大節攸關之日,失身取義,止爭些子。吾一生自反無愧,可謂得全。爾勉 
- 通志卷七十九上·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宗室传第二后汉四王三侯齐武王縯【北海静王兴敬王睦】赵孝王良 城阳防王祉泗水王歙 安成孝侯赐 成武孝侯顺 顺阳怀侯嘉光武十王东海恭王彊 沛献王辅 楚王英 济南安王康 
- 辛仲甫传·脱脱- 辛仲甫字之翰,汾州孝义人。其曾祖辛实,曾任石州推官。其祖父辛迪,曾任寿阳令。其父辛藩,曾任河南节度判官。仲甫年少好学,年长后,能办吏事,姿仪雄伟,气质沉厚。后周广顺年间,郭崇掌管禁军,兼任武定节制,署任仲甫为掌书记。显德初 
- 卷五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五十七礼部十六冠服衮冕诸司职掌兖冕十二章冕版广一尺二寸长二尺四寸冠上有覆元表朱里前後各有十二旒旒五采玉珠十二玉簪导朱缨圭长一尺二寸元衣纁裳衣六章织日月星辰山龙华虫裳六章织宗彝藻火粉 
- 卷十二·杨士勋- ◎宣公起元年,终十八年[疏]《鲁世家》宣公名倭,文公之子,子赤庶兄,以周匡王五年即位。《谥法》:“善问周达曰宣。”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继故而言即位,与闻乎故也。与闻音豫,下注亦同。[疏]“继故”至“故也”。○释曰:重发传 
- 用人第二十七·韩非- 闻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明赏罚则伯夷、盗跖不乱。如此,则白黑分矣。治国之臣,效功于国以履位,见能于官以受职,尽力于权衡以任事。人臣皆宜其能,胜其官,轻其任,而莫怀余力于 
- 春秋辨义卷八·卓尔康- 明 卓尔康 撰闵公庚申○惠王十六年元年○齐桓二十五年晋献十六年卫懿八年蔡穆十四年郑文十二年曹昭公班元年陈宣三十二年杞惠十二年宋桓二十一年秦成三年楚成十一年春王正月左传不书即位乱故也谷梁传继弑君不言即位 
- 卷七·沈廷芳-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七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书周书防誓上第一周书下释文凡四十一篇九篇亡【一十字脱】序疏周自至示弱○时维暮春在镐【脱时字维误惟镐周书作鄗】文王九十七而终【而终礼记作乃终】十三至伐纣○ 
- 卷二·王樵- <经部,书类,尚书日记钦定四库全书尚书日记卷二 明 王樵 撰舜典古无舜典合于尧典今自上篇帝曰钦哉接愼徽五典以下读之文甚相续葢本一书也特以编简重大故分爲二篇以将逊以前属尧以歴试以后属舜序书者因各 
- 观察品第二十七·佚名- 善观己瑕隙,使己不露外。彼彼自有隙,如彼飞轻尘。若己称无瑕,罪福俱并至。但见他人隙,恒怀无明想。知惭寿中上,焉以贪牵缚。力士无畏忌,斯等命短促。知渐不尽寿,恒求清净行。威仪不缺漏,当观真净寿。世间普盲冥,智眼鲜鲜耳。群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一义疏下·智旭- 前来第三圣智事分别自性门。二正说八段中。二明净除顿渐竟。三辨声闻通相。二初标。二释。今初复次大慧。有二种声闻乘通分别相。(二并云。声闻乘有二种差别相。)谓得自觉圣差别相。(魏云。谓于内身证得圣相故。唐云。所 
- 卷第十三(弥沙塞)·佚名- 五分律卷第十三(弥沙塞)宋罽宾三藏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译第二分之四第八十九事尔时诸比丘尼不安居游行人间。或遇八月贼。或遇水火诸难。诸长老比丘尼见种种诃责。云何名比丘尼不夏安居。乃至今为诸比丘尼结戒。亦如上说 
- 甄正论卷中·玄嶷- 大白马寺僧玄嶷撰公子曰。天上无地诚亦有之。天尊神力不无其实。案此经文。天尊当说度人经时。七日七夜诸天日月。璇玑玉衡一时停轮。神风静默山海藏云。天无浮翳四气朗清。此则神力所致。圣德灵感故得日月驻景以停运 
- 武夷集·白玉蟾- 诗文集。南宋白玉蟾著。8卷。收入《修真十书》卷四十五至五十二,一部分为诗文,内容同《上清集》,一部分为道教应用文辞,如上章文词、法术咒语、历代天师赞(至三十二代天师张守真)。最后有崇安县尉赵汝渠一首七言诗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