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六三九 吏部为知照户部等堂司官员失察顶冒誊录奉旨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附题本)

六三九 吏部为知照户部等堂司官员失察顶冒誊录奉旨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附题本)

乾隆四十四年七月二十六日

吏部为遵旨查议事。

考功司案呈:吏科抄出本部会题前事等因,乾隆四十四年七月十六日题,本月十九日奉旨:于敏中、英廉、梁国治、和珅、董诰、萧际韶俱着罚俸一年。朝璧、陈朝础俱着销去纪录四次,免其降调。朝璧再销去纪录二次,免其罚俸。陈朝础再销去纪录一次,仍罚俸六个月。金简着销去纪录二次,其从前罚俸五个月之处仍注于纪录抵销。余依议。钦此。相应抄录黏单,移会可也。须至移会者。

计黏单壹纸。右移会内阁典籍厅。

乾隆四十四年七月二十六日

附 吏部等题四库馆总裁等官失察顶冒分别罚俸本

会议得:内阁抄出协办大学士 户部尚书兼管刑部事务英廉等奏称:准顺天府及户部、四库全书处、国子监等衙门具奏,誊录监生蒋翰呈请改姓,查系两名重复,究出顶冒假照情弊一案。所有为李英、王暻改姓出结之光禄寺署正张九皋,为殷姓改籍出结之户部主事徐大榕,为李英赴馆効力出结之工部主事谢肇洙,为宋维藩改籍出结之光禄寺署正王正模,并不认识本人,輙滥行冒昧出结,应俱交吏部照例议处。四库全书处提调,除王暻、宋维藩并未具呈赴馆外,其于李英赴馆効力、殷姓改籍归宗未能查出,已经自行检举,应听吏部察议。大兴县知县庄燮,于李英一案已经自行访出,其朱姓顶买王暻誊录,呈请改姓,率据同乡官印结代为申报,亦应交吏部议处。户部于此四案,已据假照换给印照者二案,现存捐纳房未辨者二案,该捐纳房官吏既不查原册有无其人,又不验印信之真伪,实属怠玩,诚如该部所奏,非寻常疏忽可比,应与失察书吏犯赃之该管司员及失察之堂官,均交部分别办理。国子监于殷姓并李英、王暻等三案,均未换照,其宋维藩一案,咨据该监覆称亦未换过监照,应俟拿获顶买监照之冯企文讯明,再行办理。为此谨奏请旨。乾隆四十四年六月二十三日奉旨:依议。钦此。钦遵。抄出到部。臣部移咨户部将应议职名查明开送过部,并案查办去后。今准户部将应议各职名开送到部。

查此案该犯任浩等描摹假印监照,冒名诓骗,李英等项名赴四库馆効力,并赴户部呈请换照、改籍、复姓,其不行查明、率行出结及失察之该管承办各官,均应分别议处。除大兴县知县庄燮于李英一案已自行访出查办毋庸议外,应将李英改姓出结之光禄寺署正张九皋,殷姓改籍出结之户部主事徐大榕,宋维藩改籍出结之光禄寺署正王正模,李英赴馆効力出结之工部营缮司主事谢肇洙,均照率行出结降二级调用例,降二级调用。张九皋又王暻改姓出结,照例再降二级调用。至并不详查原册,复不能察出假照,率行换给执照之户部捐纳房司员贵州司员外郎崔修绅,兼部行走山东道监察御史朝璧,兼部行走陕西道监察御史陈朝础,均照不查明确实滥行用印降一级调用例,降一级调用。失察书役犯赃之陕西司员外郎观亮、员外郎袁守俰,均照失察书役犯赃十两以上降一级留任例,降一级留任。崔修绅、朝壁、陈朝础又失察书役犯赃不及十两,应照例再罚俸一年。该管之大学士 管理户部事务 一等轻车都尉于<敏中>,协办大学士 户部尚书 正黄旗满洲都统兼佐领英<廉>,户部尚书梁<国治>,户部左侍郎 署吏部左侍郎 镶黄旗满洲副都统 步军统领和<珅>,户部左侍郎 署吏部右侍郎董<诰>,户部右侍郎 正蓝旗满洲副都统 署镶黄旗蒙古副都统金<简>,均照失于查察罚俸一年例,罚俸一年。率据印结代为王暻申报之大兴县知县庄燮,亦应照不指驳查验降一级调用例,降一级调用。失察假监赴馆効力之四库馆提调官 翰林院编修萧际韶,照失于觉察降一级留任例,降一级留任。再查此案四库馆已自行查出检举,其萧际韶降级留任之处,应改为罚俸一年。工部营缮司主事谢肇洙,亦经自行检举,先据工部知照到部,其降调之处,应改为降一级留任。查王正模有加二级,应销去加二级,抵降二级。朝璧有纪录十二次,陈朝础有纪录五次,应各销去纪录四次,抵降一级。庄燮有加二级,应销去加一级,抵降一级,均免其降调。谢肇洙有加二级,应销去加一级,抵降一级。观亮有随带加二纽、寻常加一级,袁守俰有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一级,应各销去寻常加一级,抵降一级,均免其降级。崔修绅有纪录二次,应销去纪录二次,抵罚俸一年,朝璧应再销去纪录二次,抵罚俸一年,均免其罚俸。陈朝础应再销去纪录一次,抵罚俸六个月,仍罚俸六个月。金<简>有纪录二十一次,罚俸五个月注抵在案,今又罚俸一年,连前共罚俸一年五个月,应销去纪录二次,抵罚俸一年,其从前罚俸五个月之处仍应注于纪录,合计抵销。(内阁移会)

猜你喜欢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第四)·赵晔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九十三·杨仲良
  东都事略卷七十二·王称
  第四十二回 误军机屡易统帅 平妖妇独著芳名·蔡东藩
  宾退随笔·罗惇曧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一·佚名
  卷之三十一·佚名
  卷之二十七·佚名
  卷三十五·温达
  志卷第三十五 高丽史八十一·郑麟趾
  史记集解卷一百十八·裴骃
  民国三年(1914)八月十一日至九月十五日·胡适
  文苑传序·李延寿
  储耇传·张廷玉
  卷二·孔毓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提要·赵长卿

    作者赵长卿[约公元一二二四年前后在世]自号仙源居士,南丰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恬于仕进。尝买一妾,名文卿,教之习苏书,又能唱苏词。三年约满,为其母嫁于一农夫,常常寄所作词或片纸问讯,长卿每为酬答。长

  • 御选金诗卷十八·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金诗卷十八五言长律高士谈次韵东坡定州立春日诗栁色看犹未梅花折已堪流年空客恨旧事与谁谈落日窥愁絶东风半醉酣云深归晓鴈水暖浴春蚕从事终无愧空餐色有惭家山方杳杳官府谩覃覃隠几心犹静焚香鼻观叅

  • 卷三十四·施元之

    钦定四库全书 施注苏诗卷三十四 宋 苏 轼 撰 施元之 原注 武进邵长蘅 删补 诗五十七首 【起在礼部洎元佑八年癸酉出知定州绍圣甲戌改元就任落职知英州再贬惠州赴岭道中作】 次韵钱穆父马上寄蒋頴叔二首 玉关不

  • 第四十五回 袭临淄郦生受祸 破龙且韩信称王·黄士衡

    话说韩信听从蒯彻之言,引兵渡过黄河,乘着齐军无备,掩旗息鼓,直到历下。韩信发下命令:“命灌婴领兵二万人,往攻华无伤营寨;命曹参领兵二万人,往攻田解营寨。”韩信自领大军,随后接应。二人奉命,各领兵队前进。将近齐营,华无伤、田

  • 卷之二百五十·佚名

    光绪十三年。丁亥。十二月。癸未朔。上诣储秀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壬子皆如之。内注  ○谕军机大臣等、翰林院侍讲学士龙湛霖奏、河务紧要。敬陈管见一摺。据称目前之水。莫若仍行北河。减入徒骇

  • 卷之一百二·佚名

    光绪五年。己卯。十月。丙辰。谕内阁。御史方学伊奏、顺天东路厅所辖各州县。地势低洼。本年雨水过多。山水下注。运河以东各州县境内。官堤民埝。冲决甚多。以致三河蓟州等处民田。多被淹没。现在灾歉之余。民力自

  • 西汉年纪卷十一·王益之

    宋 王益之 撰武帝元光元年冬十一月衞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屯云中长乐衞尉程不识为车骑将军屯鴈门【考异曰汉书本纪作中尉程不识按百官表张敺自建元元年为中尉凡九年至元光四年始迁御史大夫中间安得有不识为中尉事当是纪

  • 第四十七卷 仕绩 三 八·缪荃孙

    海 州 汉钟离昧钟离昧,朐县伊庐乡人。为项王将。汉四年,汉军方围昧于荥阳东,项王至,汉军畏楚,尽走险阻。楚击,绝汉甬道,围汉王荥阳城。汉王患之,请割荥阳以西和,项王弗听。陈平谓汉王曰: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龙且

  • 通鉴答问卷二·王应麟

    宋 王应麟 撰赧王燕昭王问郭隗曰得贤士与之共国以雪先王之耻或问燕昭可谓贤君欤曰复雠天下之大义也记礼者曰父之雠弗与共戴天寝苫枕干弗与共天下此天之经地之义所谓民彞也周幽之祸申侯为之平王忘雠而戍申扬之水之诗

  • 卷十·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十 唐 张守节 撰 孝文本纪第十        史记十 孝文皇帝高祖中子也高祖十一年春已破陈豨军定代地立为代王都中都【括地志云中都故城在汾州平遥县西南十二里秦属太原郡也】太后薄氏

  • 眭夸传·魏收

    眭夸,又名昶,赵郡高邑人。祖父眭迈,是晋代东海王越的军谋掾,后沦落于石勒政权,任徐州刺史。父亲眭邃,字怀道,官任慕容宝的中书令。眭夸少年时气度很大,不拘小节,沉溺于阅览书传,从不经心于世俗事务。喜欢饮酒,超脱于世事之外,有正

  • 卷六十·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卷六十柔远人四康熙三十六年丁丑二月丁酉上谕副都统吴达禅曰右卫所有厄鲁特降人着拨户部理藩院官各一员解往张家口曼都处如伊等马驼羸瘦

  • 卷二十八·宋敏求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唐大诏令集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二十八宋 宋敏求 编皇太子册文册晋王为皇太子册代王为皇太子册平王为皇太子册郢王为皇太子册忠王为皇太子册成王为皇太子册雍王为皇太子册广陵郡王为

  • 卷八十二·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八十二宗庙考祭祀时享【荐新】【臣】等谨案马端临考自有虞氏以迄宋宁宗嘉定十四年凡四时祭义日月岁时祭仪详於周礼而汉至隋稍略焉唐则详载开元礼宋

  • 提要·陆淳

      【臣】等谨案春秋集传辨疑十卷唐陆淳所述啖赵两家攻驳三传之言也栁宗元作淳墓志称辨疑七篇唐书艺文志同呉莱作序亦称七篇此本十巻不知何人所分按元延祐五年尝从臣言以唐陆淳所着春秋纂例辨疑微防三书令江西行省锓

  • 丽泽论说集録卷三·吕祖谦

    门人所记诗说拾遗诗者人之性情而已必先得诗人之心然后玩之易入诗三百篇大要近人情而已看诗且须讽咏此最治心之法看诗者欲惩穿凿之弊欲只以平易观之惟平易则易看若有意要平易便不平易今之言诗者字爲之训句爲之释少有全

  • 玄沙语录卷之上·玄沙师备

    福州玄沙宗一禅师语录闽中得山居士 林弘衍 编次师名师备。福州闽县人也。姓谢氏。幼好垂钓。泛小艇于南台江。狎诸渔者。唐咸通初年。甫三十。忽慕出尘。乃弃钓舟。投芙蓉灵训禅师落发。往豫章开元寺道玄律师受具。

  • 校雠通义·章学诚

    内篇三卷,外篇一卷。清章学诚撰。章学诚(1738-1801),原名文斅,字实斋,号少岩,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此书成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系在其自着《和州志》、《艺文志序例》基础上,仿宋人郑樵(1104-1162)《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