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三

成化二十三年九月辛亥营建 大行皇帝陵寝于天寿山荐名 茂陵命内官监太监黄顺御马监太监李良太傅兼太子太师保国公朱永工部左侍郎陈政提督军夫人匠营造赐之敕曰尔等须同心协力区画有方抚恤得宜作急用工俾人劳逸均而事易集庶副委任之重其管工内外官并头目人等敢有役占卖放及交收物料贪图刁蹬酷害下人者轻则尔等重加惩治重则指实奏闻区处故谕

○礼部进上 大行皇帝尊谥册宝仪注一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十九日恭上 尊谥前期三日太常寺官奏致斋请遣官祭告 天地 宗庙 社稷至日行祭告礼用祝文香币果酒脯醢如常仪是日早 上亲告几筵内侍官设册案宝案于 几筵前左右置册舆宝舆香亭于奉天门捧册宝各置舆中是日 上衰服御奉天门内侍官举舆外导驾官导 上随舆后降阶升辂外导驾官退百官素服立于金水桥南皆北向俟舆至皆跪既过皆兴随至思善门外北向立内导引官导 上至乾清门外降辂舆由中门进至 几筵殿前丹陛上内导引官导 上由左门入至丹陛上拜位捧册宝官于舆内捧册宝由殿中门入至 几筵前左右北向立内赞奏 上四拜礼亲王陪拜在外鸿胪寺官传赞百官皆四拜导引官导 上由殿左门入至 几筵神御前奏跪传赞百官皆跪奏进册捧册官以册跪进于 上左 上受册献毕以册授捧册官置于册案奏进宝捧宝官以宝跪进于 上左 上受宝献毕以宝授捧宝官置于宝案奏宣册宣册官诣案取册跪于 上左宣讫奏宣宝亦如之奏俯伏兴平身传赞百官同奏复位导引官导 上由殿左门出至拜位奏四拜传赞百官同导引官导 上至 几筵前奏初献礼奏跪传赞百官皆跪奏献帛献酒赞读祝读毕奏亚献礼终献礼奏俯伏兴平身传赞百官同奏复位导引官导 上由殿左门出至拜位奏四拜传赞百官同祭毕导引官导 上由左门入至 神御前以册宝授内侍官捧入导引官导 上入安册宝行叩头礼导引官导 上由左门出至丹陛上奏礼毕传赞百官同一本月二十二日颁 尊谥诏是日早百官各素服乌纱帽黑角带立俟于承天门外其大臣立于午门前以俟导引 上黑翼善冠素服黑犀带御华盖殿执事官先行五拜三叩头礼鸿胪寺官奏请升殿导驾官导 上御奉天殿鸣鞭讫序班设诏案翰林院官捧诏立于左鸣赞唱颁诏翰林院官以诏授礼部官置于案序班举案由奉天殿左门出锦衣卫用伞盖送至承天门百官入班赞礼唱四拜平身称有制赞跪开读讫再行四拜礼鸿胪寺官传奏礼毕 上还丧次

○礼部尚书周洪谟等上 大行皇帝尊谥议曰臣等会同公侯驸马伯五府六部都察院翰林院等衙门英国公张懋等钦惟 大行皇帝钟乾坤之秀挺龙凤之姿得二帝三王之心传承 一祖 四宗之大业宽仁裕厚煦然春日之和毅穆庄严凛若秋霜之肃早膺显册正位储宫圣学懋以日新孝爱出于天性人心允属天意攸归即位以来于兹二纪昧爽视朝不懈于寒暑率遵成宪不紊以聪明岁郊时享极持斋戒之诚旰食宵衣允笃忧勤之念崇加 圣母尊号而深得其欢心追复 景帝徽称而善继夫 先志刑家则宫闱之礼秩展亲则宗室之谊隆日御经筵讲论经史临轩策士登崇俊良修纲目之续编足为龟鉴纂文华之大训式昭燕贻讨叛逆也间出师而每务怀柔不杀之威著于远恤刑狱也勤审录而多从宽贷好生之德洽于民体貌旧臣而始终眷遇不替简任庶职而贤否升黜必公念民生之阻饥急于蠲逋而发贷知天心之仁爱严于责己以弭灾听言不弃于刍荛游豫绝稀于田猎恒颐神于冲漠务跻世于休明是以君临万方多历年所祯祥毕至山川鬼神莫不宁民物阜蕃鸟兽草木之咸若普天率土悉囿于升平四夷八蛮毕臻于宾服耿光大烈圣德神功方之古昔继世之君惟商之三宗周之成康仅可以俪美而汉之文景宋之真仁则风斯下矣不幸鼎成龙至 圣驾上宾恸切臣民攀号莫及臣等奉诏拟议徽称稽于节惠之文参以闻见之迹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允协垂世之公寔茂对天之号 大行皇帝尊谥宜 天锡之曰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庙号 宪宗臣等拜手稽首谨议

○兵科等科给事中夏祚等劾奏致仕都督同知袁彬骄纵不法其子锦衣卫管事都指挥佥事勋秽行彰闻中书舍人熹白丁无学请逮治其罪 上以彬既致仕并熹置勿问革勋见任令带俸

○保定府黑洋淀地一百余顷原系三千营牧马草场为本营太监廖屏带俸指挥万通占种保国公朱永奏其事遣给事中夏昂会同御史周南往勘至是报上命复之○壬子给蜀府故镇国将军申金□扁夫人食米岁五十石

○南京户部尚书潘荣乞致仕许之命驰驿还乡有司月给米二石岁给夫役四名应用

○癸丑吏部尚书李裕侍郎徐溥刘宣户部尚书李敏侍郎王亻与李嗣礼部尚书周洪谟侍郎黄景倪岳兵部尚书余子俊侍郎何琮吕雯刑部尚书杜铭侍郎何乔新程宗工部尚书贾俊侍郎陈政潘礼都察院右都御史刘敷左副都御史边镛大理寺卿冯贯国子监掌监事礼部侍郎丘浚大常寺掌寺事礼部尚书刘岌侍郎丁永中鸿胪寺掌寺事礼部侍郎贾斌各奏乞致仕 上俱答曰朕初嗣位方用人分理庶务不允所辞○授进士李文祥为陕西咸宁县县丞文祥先上书指斥时事言甚切直 上以其新进浮薄命除授繁剧县佐令其历练

○南京吏部主事夏崇文上疏言迩者进士李文祥赋性狂直言事过中干冒 天威钦除县佐此盖 陛下保全文祥使之历练恩至渥矣臣窃忧之文祥一身之去就不足深惜但恐天下之人传之不真闻之不切概以为言者得罪直道难容有累 陛下初政之美沮天下忠义之心长奸邪肆恶之计言路一塞民情不通上下隔绝其患非细况常人之情营私顾家者多致身徇国者少导之以忠尤恐不言加之以罚孰不藉口 陛下深居九重恭默思道虽欲求闻忠直之言恐自此乏忠直之士矣伏望将文祥特赐洪恩追还新命俾天下知文祥虽有妄言之咎幸逢 陛下纳谏之明天下幸甚 上以文祥除授已定寝之

○甲寅宣府龙门卫地震夜万全都司地震俱有声

○乙卯上 大行皇帝尊谥英国公张懋奉命告 天地驸马都尉樊凯告 宗庙襄城侯李瑾告 社稷 上亲告 大行皇帝几筵恭上 尊谥册文曰孝子嗣皇帝祐樘谨再拜稽首言臣闻崇德表功必有徽鸿之号尊名节惠宜谐率吁之公礼典攸存祗行敢缓恭惟 皇考大行皇帝聪明天纵仁厚渊沈首主鬯以系人心继定位而正 天序缉熙圣学恒尧舜之道是询勤理政几惟 祖宗之法是用祀 郊而精意孚神祗格飨 庙而诚敬至明灵歆大孝均尽于 慈宫彝伦惇叙于宗室赈饥恤下则蠲赋出金举贤任能则录功弃过练武每严于薄伐慎刑宁失于不经纪纲法度内外肃清礼乐文章制作昭布荡荡神功而成其化巍巍 圣德而莫能名霈泽洽于生民盛福流于后裔八表仰光华之被四夷倾归戴之忱一旦升遐臣民切恸万年美号寰宇通尊爰咨舆议请命于 天谨奉册宝上 尊谥曰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庙号 宪宗伏惟 圣鉴在天茂膺景制佑我子孙永永无斁

○山陵启土遣驸马都尉周景王增蔡震杨伟分告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太监黄顺李良保国公朱永分告 天寿山后土及司工之神

○命给云南车里军民宣慰使司等处及四夷日本等国信符勘合以改元更造也

○丙辰 上始释衰服服素翼善冠麻布袍素腰绖仍御西角门视事

○初监察御史王傅知山东城武县为县人赵福诬奏下按察使石渠鞫问福言多诋谰渠搒掠之后傅以御史过旧治与故人语福疑其有所中伤并衔渠旧怨复讦奏傅渠事命逮问狱上傅赎杖还职渠仍冠带闲住

○丁巳增给 茂陵上工官军行粮及食盐从提督官保国公朱永请也

○赐蜀府安岳县主并仪宾卢宁诰命冠服如制

○山东鱼台县县丞徐顼上疏言 先母后之旧痛未伸礼仪未称请议追谥迁葬其万贵妃戚属万喜等罪大责微请重行追究尽没入其财产 上曰追谥迁葬朝廷先已有定议万喜等罪状礼部会官再议于是礼部会文武大臣集议以为宫闱之事不可臆度在内宜敕中官密访贵妃宫中近御人等以求的实在外逮万氏亲属曾入宫闱者下锦衣卫狱会官鞫问奏上得旨此事 皇太后 母后宣谕已明凡外间无据之言难凭访究又万喜等原所受官职房产已准辞退其累次所赏金银及违禁器物及支过内府价银令尽数还官如隐寄不实追问不宥

○戊午以上 大行皇帝尊谥诏告天下诏曰自昔帝王功德隆盛皆有美谥以昭垂于万世此不易之令典也洪惟 皇考大行皇帝英资神圣至性宽仁早主鬯以系人心继定位而正 天序缉熙圣学躬勤政几法 祖敬 天尊 亲致养恩谊笃于宗室惠泽溥于黎元举贤能而疏远无遗慎兵刑而威德宣布历年二纪治底雍熙华夏戎夷罔不归戴揆兹功德迈古帝王远矣不幸奄尔 上宾臣民恸慕顾予哀疚弥切敢缓追崇谨命在廷文武群臣稽古礼文议荐谥号博参舆论允协至公乃于九月十九日祗告 天地 宗庙 社稷奉册宝恭上 皇考大行皇帝尊谥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庙号 宪宗呜呼乾坤高厚曷能拟其形容日月光华尚同显于悠永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内阁大学士万安刘吉学士尹直各奏乞致仕 上曰卿等历事 先朝辅导有年朕今嗣位方切倚任宜勉尽职务辅成治理所辞不允

○己未升山西布政司右布政使王继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福建

○命彭城卫指挥使李翱守备鴈门关

○巡抚四川右副都御史刘璋奏松潘茂州二卫叠溪小河威州三所密迩番寨岁遣正军备冬复以余丁助之其人各愬贫窘甲胄弓矢之类不能自办而各卫所岁造军器收贮既久亦多朽钝请自今余丁番上之日即以所贮器械给之下班则验收入库如有损失令各丁修补还官事下工部覆奏从之○释凤阳高墙内已故庶人磐熚子奠墼玄胄并其家属居江西布政司城内初成化间有旨释磐熚妻妾王氏等随其女居住王氏以其子奠墼等在禁不愿离去至是其女乞恩释放故有是命

○庚申敕谕礼部曰朕惟君道莫大于尊亲以培教本莫先于正内以昭化原伏惟 皇祖母圣慈仁寿皇太后夙以坤德之懿克赞 皇祖迓续 天休诞毓 皇考丕隆治理矧庇荫长育子一人勤劬备至 母后皇后淑德端静表正宫闱其拊顾予一人勤亦至矣 两宫恩德实难名言践阼伊初允切图报必各极其尊穪均隆至养以少抒衷愫而日养时享必资内助礼斯可成谨按定典恭上 皇祖母尊号曰圣慈仁寿太皇太后 母后尊号曰皇太后暨册予妃张氏为皇后尔礼部其具仪择日以闻

○江西守臣请筑广昌县城及仍旧设白水镇巡检司又乞量拨建昌千户所官军屯粮岁于本县官仓交纳以便给官军之操备者从之

○命孟冬享 大庙免请升殿奏祭祀惟具疏以闻

○修 仁寿等宫○命工部右侍郎张悦督修仓廒先是修理京通二处仓廒命左侍郎陈政提督至是政被命营造 山陵故以命悦

○辛酉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等处右副都御史周鼐乞复姓丘从之

○升翰林院编修王鏊为本院侍讲以九年秩满也

○命给南京礼部左侍郎赠南京礼部尚书谥恭毅章纶诰命纶景泰时为礼部郎中以谏复储事下锦衣狱几棰死 英庙复辟释之升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卒成化二十三年加赠谥语在 宪庙实录至是始给诰命

○总督大同等处军务户部尚书余子俊言狭西辽东大同等处每年收支诸饷军银两俱未有注销稽考之法请照本部注销粮册事例令各造册奏送户科按季注销以便稽考户部因言延绥宁夏甘肃狭西去京师路远可令年终注销其稍近者大同宣府山西辽东四边宜如子俊所请从之

○先是南京户部员外郎国志虞考满南京河南道监察御史蒋谊署其考曰姑称志虞衔之因奏谊巡仓时多用夫马俱下狱各赎罪还职

○夜月犯御女星

○壬戌赐楚府镇国将军均錎嫡第四子名曰荣涎宁府镇国将军仕塿第二子曰成<釒贯>晋府永和王奇淯第五子曰表梅靖江王府辅国中尉规侗嫡长子曰约荟规鞠嫡长子曰约稠

○初御马监太监黎春及军人冯增等占种顺天府郑村坝等处马房草场官地东厂太监罗祥发其事 先帝命治增等罪春等姑置之且命内官同户部科道官勘实以闻及给事中宋琮等勘报至户部因言据勘报册内有私造寺庵四处无主坟二千七百余冢又有民地之未徵粮者颇多类在未立马房前所创立埋葬开垦者 上曰居民余也令照例起科寺庵坟茔各仍旧勿动

○癸亥降山西布政司右参议楚麟为直隶永平府同知坐分守大同亏损仓储失于巡视为巡按御史所劾也

○升湖广荆州府同知欧阳荣为南京宗人府经历仍加俸二级以九年秩满也

○申刻日生左珥色赤黄

○甲子复除给事中孙圭于礼科监察御史孟俊文贵浙江道王玹江西道刘凤翔广西道葛萱云南道俱以丁忧服阕也

○命御马监把总都督同知李玉白玉俱致仕甘肃左副总兵都督佥事王义仍都指挥使右参将都督佥事李俊仍署都指挥佥事俱闲住锦衣卫掌卫事都指挥朱骥指挥使季成钱通指挥同知刘纲孙瓒署指挥同知刘良指挥佥事杨纲镇抚司理刑副千户韩璟俱供事如故兵部疏玉等虽有军功后所升官亦多由传旨而得故有是命

○太傅兼太子太师英国公张懋太傅兼太子太师保国公朱永太保兼太子太傅襄城侯李瑾太保兼太子太傅新宁伯谭祐左都督范瑾各上<锍-釒>辞免兵柄 上皆优诏勉留不允所辞

○乙丑以旱灾免狭西临洮卫夏税一万四千四百三十五石有奇巩昌卫夏秋粮一万八百六十八石有奇草一万六千三百束有奇

○丙寅赐哈密卫左都督罕慎织金纻丝二表里及盔甲弓箭等物升使臣指挥使满剌阿力克等二人各一级并赏劳赤斤罕东等处效劳夷兵各有差罕慎既复哈密奏称番虏侵逼艰于城守多乞升赏及请差官处置兵部会议以为罕慎所求多不当与但新承责任远近从违其机在此宜少答其意使知自效故有是命

○土鲁番兀也思太子及兀也思王等公主并哈密卫左都督罕慎毋各贡马匹方物因求彩段等物赐织金纻丝并帐房彩段绢匹药物法器等物有差

○山西汾州天鸣有声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三终

猜你喜欢
  卷二百四十三 熙寧六年(癸丑,1073)·李焘
  卷三十五·连横
  ●隆武纪年(行朝录之一)·黄宗羲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十二·佚名
  ●南疆绎史勘本卷二十一·温睿临
  原序·萧常
  贾思伯传·李延寿
  炀帝纪·李延寿
  谢应芳传·张廷玉
  卷一·佚名
  卷一百九十七·雍正
  卷三十六·雍正
  卷九十一·佚名
  卷五十五·佚名
  纲鉴易知录卷八二·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古诗源卷九·沈德潜

    ○晋诗  陶潜  乞食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怀。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不必看作设言愈妙。

  • ●卷十·葛立方

    李白乐府三卷,于三纲五常之道,数致意焉。虑君臣之义不笃也,则有《君道曲》之篇,所谓“风后爪牙常先太山稽,如心之使臂。小白鸿翼于夷吾,刘葛鱼水本无二。”虑父子之义不笃也,则有《东海勇妇》之篇,所谓“淳于

  • 卷七十四·徐世昌

    蔡新蔡新,字次明,号葛山,漳浦人。乾隆丙辰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师。谥文恭。有《缉斋诗文集》。题汪文端公松泉图种树添新荫,先当培其根。疏泉资灌溉,先当裕其源。少师勤学殖,呈材依禁

  • 卷之三百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四 列传六十四·纪昀

    列传唐 【六十四】○唐六十四杜黄裳 裴垍李藩韦贯之【澳 绶温 萧佑】 裴度【识谂】杜黄裳裴垍李藩韦贯之裴度△杜黄裳杜黄裳字遵素京兆万年人 【按旧书作京兆杜陵人】 擢进士第又中宏辞郭子仪辟佐朔方府子仪入朝

  • 七、工商业·陶元珍

    三国时工业之足称者,有机织业、造船业、制盐业、冶铸业。机织业包括丝织业及麻葛织业而言。丝织业以蜀郡为最盛,而蜀锦尤为名产,《后汉书·方术·左慈传》:操恐其近即所取,因曰:“吾前遣人到蜀买锦,可过敕

  • 志卷第三十二 高丽史七十八·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食货一。○三国末经界不正赋* {敛}无艺高丽太祖卽位首正田制取民有度而  于农桑可谓知所本矣。 光宗定州县贡赋景宗立田柴科成显继世法制

  • 炀愍皇后萧氏传·李延寿

    隋炀帝的愍皇后萧氏,是梁明帝萧岿的女儿。江南一带风俗,二月里出生的孩子不抚养。皇后正是二月出生的,于是便由她的叔叔萧岌收养下来。不久,萧岌夫妇都去世了,她又被转养在舅舅张轲家。张轲家境贫寒,皇后亲自劳作,生活艰苦。

  • 邹应龙传·张廷玉

    邹应龙,字云卿,长安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授官行人,被提升为御史。严嵩专权已久,廷臣攻击他的都遭得祸害,相互告诫不敢言说严嵩。但邹应龙知道皇帝眷爱他已经潜移,他的儿子严世蕃更加贪纵,可以攻击进而除去他,于是上疏

  • 辩乐第七·佚名

    乐者,天地之声,中和之纪,人情之所不能免也。人心喜则笑,笑则乐,乐则口欲歌之,手欲鼓之,足欲舞之。歌之舞之,容发于声音,形发于动静,而入于至遭。音声动静,性术之变,尽于此矣。故人不能无乐,乐则不能无形,形则不能无道,道则不能无乱。

  • 诗图总序·欧阳修

    诗图总序周之诗自文王始成王之际颂声与焉周之盛德之极文王之诗三十七篇其二十三篇系之周公召公为周南召南其八篇为小雅六篇为大雅武王之诗六篇四篇为小雅二篇在召南之风成王之诗五十三篇其十篇为小雅十二篇为大雅三十

  • 卷二·王植

    钦定四库全书正蒙初义卷二邳州知州王植撰参两篇第二大全此篇论天地阴阳常变之道愚按此篇凡二十二节首七节皆论天地之道日质本阴以下七节皆言日月之行阳之德四节皆言阴阳之理火日外光四节言五行与水火之质性篇中推论天

  • 大智度論卷第八·欧阳竟无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釋初品中放光第十四之餘   爾時世尊以[一]常光明徧照三千大千世界.亦至東方如恆河沙等諸佛世界.乃至十方   亦復如是.若有衆生遇斯光者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答罗普悟问(五则)·太虚

    问一:自归依后即研究教理,尤与唯识之教契应。每日晨起静坐,调身、调息、调心者约三数年,近益勇于修证,于念佛、修密、参禅似均不大相应,于观照唯识及于四寻思、四如实智之观照确甚契应。惟友人多以念佛修密为可靠而相劝勉,余

  • 广川画跋·董逌

    六卷。宋董逌撰。是书与 《广川书跋》作于同时。《广川画跋》前后六卷,收录古今画共计一百三十六幅,其中卷一收“封禅图”、“武皇望仙图”、“东丹王千角鹿”、“吴王地狱变相”、“列子御风图”等二十幅;卷二收“孙

  • 金箓大斋补职说戒仪·佚名

    述建斋行道时补授高功等职的科仪,包括戒律内容。

  • 江式论书表·江式

    一卷。书论。北朝北魏江式撰。江式(?—523年),字法安,陈留济阳(今河南开封)人。北魏书法家。官封骁骑将军,正光间兼著作郎,赠巴州刺史。江式少承家学,擅书法。是书即为江式上于魏宣武帝之表。表中呈述了撰集字书《古今文字

  • 三厨经·佚名

    佛教经典。著译者不详。述佛临涅槃时说“三厨法”,谓:“第一慈悲自觉自然厨,第二辟支四果声闻无畏厨,第三非有无非(非无)神自然厨。此三厨法者若能诵之,令人不饥,湛然长生。”审其内容,颇似道家辟谷法。经中及附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