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一

正德十四年十二月辛酉朔 上至扬州府先是太监吴经至扬选民居壮丽者改为提督府将驻跸焉经矫 上意刷处女寡妇民间汹汹有女者一夕皆适人乘夜争门逃匿不可禁知府蒋瑶诣经恳免经大怒曰汝小官敢尔汝头顾欲斫邪瑶不为动徐曰小官苟逆 上意自分必死但百姓者朝廷之百姓倘激生他变恐将来责有所归经怒犹未角□羊挥使去经密觇知寡妇及娼者家夜半忽遣骑卒数人开城门传呼驾至令通衢燃炬光如白日经遍入其家捽诸妇以出有匿者破垣毁屋必得乃已无一脱者哭声振远近寻以诸妇分送尼寺寄住有二人愤恚不食死瑶为具棺殓之自是诸妇家皆以金赎乃得归贫者悉收入总督府云

○壬戌 上以数骑猎于府城西遂幸上方寺自是数出猎以刘姬谏而止总兵周神奉旨至泰州搜取鹰犬城中骚然皆逃匿不敢出乃括居民百余人充猎手东循草场火猎三日仅得獐兔数只复欲猎海滨值道潦乃止

○癸亥以灾伤免直隶隆庆州及宣府蔚州等卫所城堡屯粮有差

○甲子给庆府故寿阳王妃包氏永和王妃安氏养赡米岁各百石晋府故辅国将军奇滑夫人王氏岁五十石

○给晋府庶人奇滆表枕等九人宫妾养赡米月各三石

○丙寅以水灾免河南开(府)[封]等六府所属四十五州县宣武等八卫所秋粮子粒有差

○戊辰大同山阴城地震

○庚午授服阕翰林院庶吉士阎闳为吏科给事中

○升大理寺右寺副办中书舍人事陈伟为太仆寺寺丞

○辛未大学士梁储蒋冕言今早司礼监太监魏彬传谕 圣意以明年正月郊祀 天地日期既近欲暂于南京行礼命臣等详议可否臣等闻命之余不胜惊惧反复思惟决以为不可谨以愚见条列于后伏望 圣明采纳停止前议早赐回銮以成大礼使天下后世无得而议 宗社生灵不胜庆幸一我 太祖高皇帝每遇郊祀大礼前期已行慎重临事尤加敬谨 圣言谆谆备载 祖训诸书 列圣相承守而勿失我 太宗文皇帝临御之日虽因国有大事不得已亲征巡狩及至郊期将近随即先事回銮未常废礼 祖宗成法具存在于今日尤当遵守一我 孝宗敬皇帝常因圣体违和未能出朝不得已暂改郊祀日期然中心兢业甚不自安每语近侍群臣以此为憾及 圣体康复躬成大礼然后 圣情悦豫在于今日尤所当法一臣等考得南京郊坛配位洪武时止有 仁祖永乐初方增 太祖一位迁都以后京师郊坛止以太祖 太宗并配今若欲于南京旧坛行礼既不可除去

仁祖配位又不可擅设 太宗配位事体至重至大臣等尤不敢妄议一古者国君迁都然后移祀天地此皆事非得已今若移郊南京似与古人迁都之举无异窃恐涉于不祥未可轻议一凡郊礼以敬为主其牺牲制帛等项皆须预养素办严谨省视不然不敢行礼今若仓猝措置取具一时卤莽苟简徒为亵渎其为不敬孰大于此臣等岂敢阿谀苟从以速天谴一燔柴用特取其馨香上达其所用特牛并所祀牛犊古人皆谓之帝牛以其祀昊天上帝也凡帝牛若至临祀之时卜而不吉或有死伤等项不敢辄代以他牛必取在涤过三月者然后用之谓之涤者牢中清除之所盖以精洁为义肆我 祖宗百五十年来一应大祀特牛牛犊皆先期喂养务令肥腯洁净深合古人制礼之意其他牺牲俱如此类今若不然何以尽事天之敬小大臣工孰敢轻议一我 祖宗凡有祭祀于未祭之先七月戒三日斋当此斋戒之际大小衙门并不许奏刑名以其有徒流斩绞等项字面也不许奏丧葬以其有薨逝死亡等项字面也况兵尤刑之大者而郊尤祀礼之至大至重者乎今出兵讨罪未及班师乃欲因便而行郊祀之礼求之 祖宗之制未见其有合也擅更成宪孰任其咎仰惟 皇天眷祐国家笃生我 皇上以为天下民物之主今 皇上父天母地继体 祖宗正宜法 祖敬 天子育黎庶以尽报本之道若郊祀一事或有不谨则报本不诚天心不享天下臣民何以蒙福是以臣等不敢不摅诚尽言冀回天听顾前件所陈事宜一时愚昧不能尽意伏惟 圣明宥察翌日又奏曰我朝郊祀配享之礼在洪武年则尊奉 仁祖以配天地在永乐年则并尊 仁祖 太祖同配天地盖 仁祖配位居上 太祖居次此南京坛位之制也至洪熙宣德以来并尊 太祖 太宗以配天地盖 太祖配位居上 太宗居次此京师坛位之制也今 皇上偶因讨贼之故欲于南京旧坛仓猝行礼且又有增减配位之谕岂非欲奉迁 仁祖配位于他所而增设 太宗之配位于 太祖配位之次邪若然则失礼甚矣盖 仁祖配位乃 太祖当时躬自奉安者 太祖配位乃 太宗当时躬自奉安者子孙万年所当瞻仰今欲擅迁 仁祖配位而奉 太祖居其处又奉增 太宗配位居 太祖之处则 太祖 太宗在天之灵岂能自安乎 祖宗之灵既不自安则 皇上之心亦岂能自安乎况人臣变更旧制朝廷自有明法臣等二人安敢辄便轻议自贻诛戮伏望 圣明断在不疑勿徇浮议以紊旧章即日班师回京以行大礼则天地无不歆飨万方臣庶同被庆成之泽矣既而彬复传旨谓欲暂于南京郊祀旧坛增减配位以便行礼储冕复言自古帝王郊祀天地而以 祖宗配享以尽报本反始之道皆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未有辄以己意擅为增减者也我朝郊祀之礼初都于南而奉 仁祖以为配继都于北而奉 太祖 太宗以并配旧坛配位则有 仁祖 太祖京坛配位则有 太祖 太宗 仁祖配位即不可奉迁而北太宗配位又不可奉移而南不知今日仓猝欲行郊祀于我 二祖 一宗果将何以奉配 天地臣等反复思之决然知其不可况 二祖 一宗奉配之初既博考于圣经又详集乎廷议既诏谕于宗藩又诏谕于天下不知今日欲有此举亦能如祖宗之时从容廷议诏告否乎此臣等所以始终决然知为不可也伏乞 皇上俯从臣等先后所言停止前议早赐回銮恪遵旧制躬成大礼 宗社生灵不胜庆幸时 上驻跸扬州欲于南京郊祀以缓班师之期也谕议再四储冕力陈不可事遂寝若郊于南京则 上心益无所系而驾回不可期矣

○壬申以水灾免顺天河间永平保定四府所属五十二州县及天津三卫粮草有差

○癸酉大学士杨廷和等言大祀南郊乃人君敬天第一事 皇上所以仰承眷命茂膺景福者端在于此今圣驾南征罪人既得实天佑我国家所以戡定祸乱如此之速正宜奏觊班师举行大礼告成于天以致享答之诚明年春 孝贞太皇太后大祥祔 庙奉安 神主 皇上当躬亲行礼非臣下所敢摄行者又今天下诸司官员赴京朝觐吏部会官考察各衙门堂上并科道官大班纠劾必须 皇上亲临黼座面赐裁决近日以来内外衙门具题事务已经累次赍奏日久未见发出应行事情率多积滞中间如推用巡抚等项官员处置各边兵粮问拟罪犯等事动经数月未奉明旨人心疑惑误事非细凡诸礼典政务关系事体重大不可轻忽伏望 圣明留神省览俯赐采纳中外臣民不胜庆幸奏上不报

○乙亥 贞惠安和景皇后忌辰仪宾杨淳祭 陵寝

○免大同左阳和高山天城镇虏五卫粮草有差以旱涝相仍雨雹为灾故也

○戊寅 上阅诸妓于扬州抚按官具宴却之命折价以进

○宸濠之举逆也适镇巡三司及公差官入府谢宴濠既杀都御史孙燧副使许逵乘怒叱诸官俱械系仪卫司狱户部主事马思聪参议黄宏不食死寻复释各官还官舍惟知府郑瓛不释是时巡按御史王金镇守太监王宏户部主事金山布政梁辰胡濂按察使杨璋参政刘斐程杲副使唐锦贺锐参议许效廉佥事赖凤王畴都指挥同知马骥许清都指挥佥事白昂王郏文原任参议升狭西参政杨学礼等皆畏死就降参政王纶伪授赞理军务及佥事师夔潘鹏俱留军前用事濠移檄各处辄付辰署押而行令杲鹏以所贮米谷给散城中军民以结人心濠举兵下江出白金千计遍馈辰等俾乐为用令斐领兵巡守效廉凤接管放粮而释学礼令之任以辰杲璋锐畴骥清昂大瓛随行惧其逃也恒令人守之而时赏赉马夔奉伪旨先往南康九江抚谕鹏安庆人属为持檄招降安庆守将于城上骂之而诛其家属以示必不可下及都御史王守仁师薄省城各官犹为濠居守不知向顺城既克复乃未引罪及濠败江中王金王宏梁辰等亦脱走来见守仁奏劾纶鹏夔从贼情罪深重各官势虽由于迫胁事已涉于顺从乞大奋乾纲各寘诸法以为臣子不忠之戒诏下兵部看处以闻

○乙卯 上至仪真时上巡幸所至禁民间畜猪远近屠杀殆尽田家有产者悉土□殳诸水是岁仪真丁祀有司以羊代之

○以水灾免大名真定顺德三府所属十一州县税粮有差

○致仕太常寺少卿潘辰卒辰本浙江景宁县人侨居京师幼习儒业屡举不第弘治初府尹唐珣给事中王纶夏昂荐其才可用授翰林院待诏寻以大学士徐溥等荐入内阁诰敕房供事历升典籍博士编修少卿辰本布衣刻苦问学而持身驯谨无过失年且至人故怜而荐之又与大学士李东阳连姻常相与倡和名益重与人无忤见者皆称其贤居诰敕房最久属草之际士大夫有以贽礼相遗者辰一无所取至是卒特与祭葬

○庚辰月犯上相星

○壬午吏科右给事中许复礼催督漕运奏劾各卫指挥千百户及把总等官玩法踰限旷职废事请严为禁例并劾总督漕运都御史臧凤总兵镇远侯顾仕隆参将王玉短于经画宜取回他用户部议覆嗣今把总以下完粮踰限三月者问罪停俸半年五月以上问罪停俸一年俱仍领运若至次年二月终不完及一年以上不赴运者俱问罪降二级回原卫闲住其有侵盗剥削情弊从重问拟请著为令总督等官凤拟调用仕隆玉拟取回诏是其议令永遵行之凤等姑令用心督理以图后效

○遵化县地震声如雷

○湖广武昌府地震

○癸未 上渔于仪真之新闸因视大江命江彬摄祭明日幸民黄昌本家阅太监张雄及守备马炅所选妓以其半送舟中

○命拨天津三卫官军六千一百五十四员名拽运营建大木免其春班京操

○乙酉

上渡江

○丙戌 上至南京

○丁亥 上祭南京 太庙

○戊子祭 奉先殿是日定国公徐光祚驸马都尉游泰以岁暮祫祭告 太庙及 懿祖 熙祖祧庙

○己丑祫祭 太庙驸马都尉崔元代行礼

○以明日正旦节魏国公徐鹏举安昌伯钱承宗惠安伯张伟分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 泰陵仪宾周钺祭 景皇帝陵寝内官祭 恭让章皇后俱如常仪

○是岁天下户共九百三十七万九千八十一户口共六千二百六十九万五千八百一十二名口田四百六十九万七千二百三十三顷一十六亩九分二厘七毫五丝四忽九微五纤田赋二千二百一十六万七千三百七十六石九斗八斗一合四勺五撮五圭三粟三粒七微麦四百六十二万六千六百四十八石七斗三升九合一勺八抄二撮七圭七粟九粒四微五纤丝三万一千五百五十三斤一两三厘一忽四微五尘绵一十六万九千六百斤一两九钱八分八厘七毫七丝绢一十二万六千七百六十七疋三丈六寸六分二厘一毫八丝三忽布一百六十六万六千四百六十疋四尺四分绵花一十一万二千八百九十四斤一十一两二钱二分二厘四毫三丝三忽草二千五百九十四万四千二百四束包六斤五两二钱八分九厘三毫三丝九忽七微六纤户口钞八千七百九十七万六千六十七贯七百七十八文五分六厘杂课钞七千三百九十二万七千一十九贯折米三万三千三百三十六石七斗四升七合三勺盐课二百一十八万二百四引九十一斤九两三钱三分六厘折米五千七百八十七石四斗折布四万六千六十三疋一丈八尺五寸五分五厘茶课一十一万三千三百一十一斤九钱七分屯田一十六万一千三百三十七顷一十八亩四分四厘四毫七丝一忽粮一百四万一百五十八石三斗九升一合五勺八抄九撮金银课三万二千九百二十两水银二百二十九斤朱砂四十六斤八两儧运四百万石各处运纳一千一百七万五千六百一十九石八斗四升一合三勺三抄三撮七粟六粒减免粮二百五十六万八千九百二十三石二斗一升七合四勺四抄八撮三圭减免草五十一万包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二 良吏·沈约
  唐臣传第十六·欧阳修
  卷三十九·本纪第三十九·脱脱
  卷一百八十三·列传第八十·柯劭忞
  南迁录 全文·张师颜
  东汉会要卷二十七·徐天麟
  卷一百十二·杨士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四·佚名
  ●海东逸史卷十·佚名
  卷之一百十九·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四十一·佚名
  学史卷八·邵宝
  卷六十八·雍正
  卷一百一 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司马迁
  第九节 兵 制·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四出 遣试·李渔

    〖忆秦娥〗(小生便服上)槐黄了,纷纷举子忙时到。忙时到,祖生休怠,着鞭须早!下官替韩盟兄抚养孤子成人,且喜得他天姿英迈,品格离奇,定不是个池中之物。今当大比之年,要打发他上京取应。衣囊资斧,俱已齐备,不免亲到书房,送他去来。老

  • 卷十九·郭知达

    钦定四库全书九家集注杜诗卷十九  宋 郭知逹 编近体诗奉留赠集院崔于二学士【国学休烈】昭代将垂白【昭明也昭代犹明时谢灵运星星白发垂】途穷乃呌阍【公因不第乃献赋阮籍哭途穷思赋呌帝阍】气冲星象表【赵云扬

  • 兰庭集巻上·谢晋

    明 谢晋 撰晚春五首用杨孟载韵水淹榆荚半堆墙细雨生寒润袷裳芳草欲迷楼外眼飞花应断客邉肠风帘静卷萦春絮烟篆微销过午香睡起不知庭院晚隂隂髙柳暎斜阳年来疎散任清贫藜杖荷衣白葛巾傍竹防山行怕晚对花临水坐伤春拟

  • 卷三·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三刘子翼子翼,字小心,常州晋陵人。隋大业初,历秘书监。唐贞观间拜吴王府功曹,迁著作郎、弘文馆直学士,预修《晋书》。永徽初卒。有集二十卷。诗二首。 【(《全唐诗》无刘子翼诗,传据《旧唐书》卷八七本传)】五

  • 雍熈乐府卷之六·郭勋

    个佳期重㑹早喜遇着神仙聚㑹风光好则●的嵗嵗秋光閗乞巧粉蝶児      走骠骑节遇端阳庆㽔賔万民●畅感吾皇圣夀无强艾如旗蒲似劒灵符浩荡户纳千祥镇妖氛●除福降酔春风文共武御●中武和文金殿上圣明天子重贤臣因

  • 列传第四十二·魏徵

    ○隐逸 自肇有书契,绵历百王,虽时有盛衰,未尝无隐逸之士。故《易》称“遁世无闷”,又曰“不事王侯”;《诗》云“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礼》云“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语曰“举逸民,天下之人归心焉”。虽出处殊途,语默异

  • 尊敬师傅第十·吴兢

    贞观三年,太子少师李纲有脚疾,不堪践履。太宗赐步舆,令三卫举入东宫,诏皇太子引上殿,亲拜之,大见崇重。纲为太子陈君臣父子之道,问寝视膳之方,理顺辞直,听者忘倦。太子尝商略古来君臣名教,竭忠尽节之事,纲懔然曰:“托六尺之孤,寄百

  • 乙集·叶绍翁

      ○高宗驻跸高宗六龙未知所驻,尝幸楚,幸吴,幸越,俱不契圣虑。暨观钱唐表里江湖之胜,则叹曰:“吾舍此何适?”时吕公颐浩提师于外,以书御帝曰:“敌人专以圣躬为言,今驻跸钱唐,足以避其锋,伐其谋。”近名公谓

  • 卷二十八·佚名

    七月二十八日(癸巳),上命军机大臣传谕常青、李侍尧、蓝元枚、柴大纪曰:副将林天洛、参将廖光宇病故员缺,业经委员署理。但现在台湾剿捕逆匪,正在需人之际,若由部推补前抵台湾,未免稽迟,而且于打仗出力人员,不足以示鼓励。着常青

  • ◎“十三太保”·恽逸群

    蓝衣社的主要人物有所谓“十三太保”(沙陀国王李克用有子及义子十三人,称为“十三太保”,“太保”等于清代的“贝勒”,即“王子”之意),着名的有曾扩情、贺衷寒、酆悌、戴笠、康泽、邓文仪、刘健群等,另外还有潘佑强等几个不

  • 四十五年·佚名

    (己丑)四十五年清乾隆三十四年春正月1月1日○朔乙酉,上詣太廟,行展拜禮,詣昌德宮、璿源殿行展拜禮,次詣毓祥宮展拜,王世孫隨駕。駕至太廟洞口,命復樂,賞前後部樂工。先是,以戊子太祖諱年,命藏樂,至是始復焉。命收祗迎儒生名帖,回鑾

  • 孟子通卷八·胡炳文

    <经部,四书类,四书通__孟子通>钦定四库全书卷孟子通卷八      元 胡炳文 撰朱子集注离娄章句下凡三十三章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诸冯负夏鸣条皆地名在东方夷服之地【或问舜卒于鸣条则汤

  • 谕学卷二·李塨

    蠡吾李塨稿钱丙谓:观三物,知周礼伪书也。虞书言五典,今六行取孝友而去其三,则周人但有父子兄弟,而无君臣夫妇朋友也;添睦婣任恤,是父子兄弟外别有四伦,为六伦也。此为拂理叛圣。世未有仁义礼智之人而不中和者,亦未有中和之人而

  • 卷十六·王昭禹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详觧卷十六宋 王昭禹 撰土均掌平土地之政【政音征】【均人掌均土政而土均掌平土地之政者以土为质而能包之者地也本于地而有所生者土也言地则土在焉言土则不能兼地故十二土则本于地五物之中则莫不

  • 佛说圣庄严陀罗尼经卷下·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尔时帝释天主。说自庄严明曰。三野体难难左(引)度努[口*殺]稣(引)那帝(引)稣(引)那帝(引)帝(引)那帝(引)帝(引)那帝(引)努哩弥(二合引)酥弥(引)那摩弥(引)那弥(引

  • 迪化县乡土志·佚名

    佚名修纂。清末推行新政,设编书局,饬各地采辑乡土志以为小学课本,遂成是志。不分卷,列15目,约8000余字,记事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凡历史沿革、民族户口、山川道路、物产商务悉备之。尤其是对光绪初年清军歼灭入侵者

  • 琴操·蔡邕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解说琴曲标题,记述古代琴曲内容的音乐著作。传为汉代蔡邕所作。全书分类收录47曲。第一类“诗经五曲”,第二类“十二操”、第三类“九引”、第四类“河间杂歌二十一章”。已知《琴操》版本一种是专

  • 春秋经筌·赵鹏飞

    十六卷。赵鹏飞撰。赵鹏飞字企明,号木讷,绵州(治今四川绵阳)人,宋代经学家。生平不详。除此书外,赵氏还着有《诗故》(已佚)。赵氏认为,说经者拘泥三传,各守师说,多失孔子本旨,所以此书主于据经解经。其《自序》云:“学者当以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