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五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五

洪武十五年五月己酉朔,皇嫡长孙雄英薨。上感悼辍朝,葬钟山,侍臣皆素服,徒步送葬,追封虞王,谥曰怀。

癸丑,以盖州卫知事王昱为审刑司左审刑,大理寺左少卿王范为大理寺卿。

镇西卫指挥使司言:“保德州所属府谷县在黄河之西,田野荒芜,人烟稀少,本卫既分兵戍保德,绥德卫复分兵戍府谷,其太原府河曲县接连东胜,乃险要之地,无兵屯守,请以本卫兵戍保德者移戍河曲。”诏从之。

乙卯,监察御史雷励坐入人徒罪。上责之曰:“朝廷所以使顽恶慑伏,良善得所者,在法耳,少有偏重,民无所守。尔为御史,执法不平,何以激浊扬清,伸理冤枉?且徒罪尚可改正,若死罪论决,可以再生乎?命法司论励罪,以戒深刻者。”

丁巳,命刑官凡囹圄囚徒贫不能自给者,人给米,日一升。

敕谕辽东都指挥使潘敬等曰:“天地所覆载,日月所照临,凡有民必有君主,封疆之大小虽殊,而治民之道则一也。前者,三韩之酋为其臣所弑,叠遣使来贡,朕却之再三,特以岁贡难之,欲其止也。今不止而固请,欲以数年之献合为一岁之贡,暗为愚侮,是生隙也。朕观东夷之人不怀恩,而好构祸,纵使暂臣,亦何益哉?尔守辽诸将固守我疆,毋与较其细微,听彼自为声教。”

己未,新建太学成。其制:庙学皆南向,庙在太学东,中为大成殿,殿左右两庑,前为大成门,门左右列戟二十四,门外东为牺牲厨,西为祭器库,又前为灵星门,太学正堂曰彝伦堂,中为祭酒司业公署,左为祭酒司业讲授之所,右西列席东向,为博士课试之所,前为太学门,又前为集贤门,彝伦堂之后为六堂,曰率性,曰修道,曰诚心,曰正意,曰崇志,曰广业。诸生肄业居之堂之东西皆列二馆,助教、学正、学录居之,丞、簿有署,会馔有堂,厨库、井湢以次而列学之旁,以宿诸生,谓之“号房”。有妻子者居外,月给米赡之,自经始以来,驾数临视。至是落成,遣官祭先师孔子,命翰林院学士宋讷记其始末于石,仍以旧国子学为应天府学。

以起居注单仲祐为国子监助教,赐袭衣、冠带。

复置吉安府龙泉县北乡巡检司。

庚午,五色云见。

辛酉,命礼部遣官祭武昌右卫指挥佥事孙靖、延平卫指挥佥事马骥、虎贲右卫千户杨贵、百户严整、骁骑右卫千户余清。靖与贵、整征云南,清征施州,皆战死,骥征龙岩病卒,故各遣官祭之。给靖家米三十石、布十五匹、钞二百锭、织金文绮、帛各十匹;贵、整、清家米各二十石、布各十五匹、钞各百锭,俱为营坟,追赠官加三等;骥家米十五石、布七匹,追赠官加二等,清弟钞二十锭。

壬戌,赐国子监生衣,人一袭。

以茶陵卫知事王原试大理寺左少卿。

上谓礼部尚书刘仲质曰:“国学新成,朕将释菜,令诸儒议礼,议者曰:‘孔子虽圣人,臣也,礼宜一奠而再拜。’朕以为孔子明道德,以教后世,岂可以职位论哉?昔周太祖如孔子祠,将拜,左右曰:‘孔子陪臣,不宜拜。’周太祖曰:‘百世帝王之师,敢不拜乎?’遂再拜。朕深嘉其明断,不惑于左右之言,今朕君天下,敬礼百神,于先师之礼,宜加尊崇。”仲质乃与儒臣定议。其仪:前期一日,有司洒扫,设御幄于大成门外。是日旦,上至御幄,礼官入奏,请具皮弁服,次请行礼。导引官导上出御幄,就御位,百官各就位。导引官导上诣盥洗位,搢圭,盥帨,出圭,诣酒尊所酌酒,诣先师再拜,百官皆再拜,搢圭。执事官跪进爵,上献爵,授执事官,献于神位前,出圭,又再拜,百官皆再拜。四配、十哲两庑分献如常仪。导引官导上复御幄,易服,乘舆诣学。学官率诸生先列于堂下东西,上御彝伦堂,赞唱“学官、诸生行礼”,五拜,叩头,东西序立于堂下。三品以上及侍从官以次入堂西门,东西序立。赞“进讲”,祭酒、司业、博士、助教四人以次升堂,由西门入至堂中。赞“举案”,礼部官奏请授经,祭酒跪受,赐讲官坐,乃以经置讲案,叩头,就西南隅设几榻坐讲,赐侍臣以次坐,皆叩头序坐于东西,诸生北面以听讲。毕,祭酒叩头,退就本位,司业、博士、助教各进讲如前仪,毕,出堂门,复位。赞唱“有制”,学官、诸生列班,俱北面跪听讫,五拜,叩头,礼毕。学官率诸生先序立成贤街,恭伺驾还。明日,祭酒率学官上表谢。上从之。

甲子,礼部尚书刘仲质言:“神乐观职掌乐舞,以备大祀、天地、神祇及宗庙、社稷之祭,与道录司无相统属。本观提点秩从六品,知观从九品,今道录司已为正六品,宜改升提点亦正六品,知观从八品。凡遇朝会,提点列于僧录左善世之下,道录左正一之上。”从之。

乙丑,上幸国子监,谒先师孔子,释菜。礼成,退御讲筵,祭酒吴颙等以次讲毕。上谓之曰:“中正之道,无踰于儒,上古圣人不以儒名而德行实儒,后世儒之名立,虽有儒名或无其实。孔子生于周末,身儒道,行儒行,立儒教,率天下,后世之人皆欲其中正。惜乎!鲁国君臣无能用之者,当时独一公父文伯之母知其贤,责其子之不能从,则一国之君臣可愧矣!卿等为师表,正当以孔子之道为教,使诸生咸趋于正,则朝廷得人矣。”复命取《尚书》大禹皋陶谟、洪范亲为讲说,反覆开谕,群臣闻者莫不悚悦,遂赐宴,竟日而还。

丙寅,国子祭酒吴颙率学官上表谢,人赐衣二袭。

赐云南来归之民二十三户钞一百七十二锭。

府军左卫指挥佥事徐质征云南还赐,织金文绮、帛各一匹。

丁卯,以散骑舍人耿瑄为尚宝司卿。瑄,长兴侯炳文子也。

置阳春守御千户所。

戊辰,金筑安抚使密定来朝,贡马十六匹。诏赐衣靴及文绮、帛各十三匹,钞五百四十八锭,寻又赐文绮、绫罗六十匹。

庚午,命礼部颁学规于国子监,俾师生遵守。祭酒每旦升堂,属官序进行揖礼,祭酒坐受,属官分列东西,相向对揖。毕,六堂诸生进揖如之,唯无分揖礼。属官升堂,禀议事务,或质问经史,须拱立听命,不得违越礼法。监丞之职,凡教官怠于训诲,生员有戾规矩,课业不精,廪馔、房舍不洁,并从紏举惩治。博士、助教、学正、学录职专训教生员,讲读经史,明体适用,以待任使,有不遵师教废业者罚之。典簿掌馔,务致廪食豊洁,钱榖出入明白,及课业进呈以时,他无所预。

赐翰林院学士宋讷衣帽。

辛未,以户部试右侍郎朱安仁为试左侍郎。

癸酉,以贤良方正郭允道为户部尚书,兵部侍郎王琚为户部侍郎。

赐监察御史赵仁、李宏、李尚文衣各一袭。

甲戌,给松江等府工匠仓大钞五千四百三十九锭。

丙子,广平府吏王允道言:“磁州临水,镇地产铁,元时尝于此置铁冶都提举司,总辖沙窝等八冶,炉丁万五千,户岁收铁百余万斤,请如旧置炉冶铁。”上曰:“朕闻治世,天下无遗贤,不闻天下无遗利,且利不在官则在民,民得其利则利源通而有益于官,官专其利则利源塞而必损于民。今各冶铁数尚多,军需不乏,而民生业已定,若复设此,必重扰之,是又欲驱万五千家于铁冶之中也。”杖之,流海外。

龙虎卫百户王英督造海舟于昌国县,俄有大鱼一、铁力木二,各长三丈五尺,漂至沙上,因以鱼取油七百余斤,木制柁为用。事闻,上曰:“此天所以苏民力也。”

安南陈炜遣其大中大夫谢师言等奉表,进阍者十五人,赐师言等钞锭。

河南布政使司请建钟楼,上从之,因命自今凡有劳民之事,必奏请而后行,毋擅役吾民也。

丁丑,遣行人赍敕谕天下郡县访求经明行修之士,年七十以下、三十以上,有司以币聘之,遣送至京,共论治道,以安生民。其见任教授、学正、教谕、训导,职专教训,不在举例。

敕谕国子监生曰:“仲尼之道,上师天子,下教臣民,自汉及今,未有逾斯道而能久者。朕统一寰宇,君主斯民,切惟学校国之首务,乃今年春,命工曹构庙学,五越月而成。于是博选师儒,教训生徒,期在育君子,以履仲尼之道,以助我后嗣,以安天下苍生。苟教之不以其道,学之不尽其心,则恐餋非君子,用非贤人,徒劳民供,无益国家。尔诸学者当谦柔恭谨,存礼义之勇,去血气之刚,持守仲尼四勿之训,积日经旬,以踰岁月,不变其所学,则贤人君子矣。由是出为国用,致君尧舜,跻民于雍熙,显扬其亲,永世不磨,岂不伟哉?宜体朕意,立乃志,务乃学,正尔仪,慎尔言,勉务进修,无间昼夜。讲于友,必正道以相辅,问于师,必致恭而听受。有乖此礼者,监丞紏之,毋忽。”

礼部尚书刘仲质奏应天府学生员比外郡数多,宜增设训导二员。从之。

赐儒士郭振衣一袭。

给苏州府工匠钞四千九百七十锭。

是月,颁释奠先师孔子仪注于天下府、州、县学。先师孔子位酒尊一,爵三,登一,盛大羹,铏二,盛和羹,笾八,实形盐、藁鱼、枣、栗、榛、菱芡、鹿脯,豆八,实以韭葅、菁葅、芹葅、笋葅、醓醢、鹿醢、兔醢、鱼醢,簠二,盛黍、稷,簋二,盛稻、梁,篚一,实以帛;牲:羊一、豕一。四配位共酒尊一,各爵三,登一,盛大羹,铏二,盛和羹,笾六,实以形盐、藁鱼、枣、栗、菱、鹿脯,豆六,实菁笋、芹葅、鹿、兔、鱼醢,簠一,盛黍,簋一,盛稷,篚一,实帛,牲共羊一、豕一,解为四体。十哲位共酒尊一,东五位爵五,铏一,盛和羹,笾四,实以形盐、枣、栗、鹿脯,豆四,实菁、芹葅、鹿、兔醢,簠一,盛黍,簋一,盛稷,篚一,实帛,牲用豕一,解为五体。西五位如之。东西庑每四位共一案,爵四,笾二,实盐、鹿脯,豆二,实菁葅、鹿醢,簠一,盛黍,簋一,盛稷,牲用豕二,解为百五分。两庑各设香案一,篚一,实帛。三献,府、州、县各以正官行之,有布政司则以布政司官行,其分献则以本学儒职及老成儒士充十哲两庑一献,祭服则主祭、陪祀官与执事者服之,陪祀儒士则用深衣、幅巾,每岁以春、秋二仲月上丁日行事。

士卒馈运渡海,有溺死者。上闻之,命群臣议屯田之法,谕之曰:“昔辽左之地,在元为富庶,至朕即位之二年,元臣来归,因时任之,其时有劝复立辽阳行省者,朕以其地早寒,土旷人稀,不欲建置劳民,但立卫以兵戍之。其粮饷,岁输海上,每闻一夫有航海之行,家人怀诀别之意,然事非获已,忧在朕心,至其复命,士卒无虞,心乃释然。近闻有溺死者,朕终夕不寐,尔等其议屯田之法,以图长久之利。”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三十七 忠义·刘昫
  卷二十三·本纪第二十三·庄烈帝一·张廷玉
  ●崇禎長編卷之十三·汪楫
  卷一 烈祖本纪第一·陆游
  第三十八回 闻乱惊心辽主遄返 乘丧夺位燕王受拘·蔡东藩
  第十四回 拒楚兵章邯胜敌 略赵地武臣称王·黄士衡
  卷之三百四十·佚名
  卷之三十一·佚名
  ◎打扑克吃瘪恼羞成怒·宣南吏隐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八 列传一百九十八·纪昀
  宗懔传·李延寿
  卷三十五·赵汝愚
  卷五十三·宋敏求
  卷三十二·佚名
  卷十九·王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持正·唐圭璋

      持正字季秉,政和五年(1115)进士。历知德庆、南剑、潮阳三郡,终朝请大夫。   明月逐人来   星河明淡。春来深浅。红莲正、满城开遍。禁街行乐,暗尘香拂面。皓月随人近远。   天半鳌山,光动凤楼两观。东风静、珠帘

  • 卷二十一·仇兆鳌

    钦定四库全书杜诗详注卷二十一翰林院编修仇兆鳌撰冬至【鹤注此当是大历二年作 玊烛寳典云至有三义一者隂极之至二者阳气始至三者日行南至】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乃计切】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涯【一作边】风俗

  • 卷一·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増补中州集卷一诸相上张郓王通古【一首 补】补金史张通古字乐之易州易县人读书过目不忘该综经史善属文辽天庆二年进士第补枢密院令史丁父忧起复恳辞不获因遁去屏居兴平太祖定燕京割以与宋宋人

  • 列传第二十二 窦炽 兄子毅 于翼 李穆·令狐德棻

    窦炽字光成,扶风平陵人也。汉大鸿胪章十一世孙。章子统,灵帝时,为雁门太守,避窦武之难,亡奔匈奴,遂为部落大人。后魏南徙,子孙因家于代,赐姓纥豆陵氏。累世仕魏,皆至大官。父略,平远将军。以炽着勋,赠少保、柱国大将军、建昌公。

  • 卷二百七十五 熙寧九年(丙辰,1076)·李焘

      起神宗熙寧九年五月盡其月   五月丙辰朔,詔:「邕州緣邊州峒來降首領,宜多方存卹,無令失所。」時交賊已退,溪峒首領儂廣琳等皆求效順故也。   上批付王中正:「茂州管下恭、靜州等蕃部作過,已翦滅,其脅從蕃族,如能悔過歸

  • 大事记续编卷二十一·王祎

    【汉昭烈皇帝章武元年 吴王孙权元年魏髙祖文皇帝黄初二年】解题曰朱熹曰自古亦有无綂时如周亡之后秦未帝之前三国六朝五代天下分裂不能相君臣此谓无綂司马光编年书止合书甲子而附年号于其下如蜀建兴年魏黄初年吴黄武

  • 第四章 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九)·陈寅恪

    东山酬和集壹牧翁“寒夕文宴,再叠前韵。是日我闻室落成,延河东君居之”(自注:“涂月二日。”寅恪案:初学集此题无“延河东君居之”六字及自注。又据郑氏近世中西史日表,崇祯十三年庚辰十一月

  • 明神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佚名

    万历十二年六月丙午朔 皇第三女生 安嫔王氏出也○丁未赐三辅臣及讲官金花红币有差○云南巡抚刘世曾劾参将邓子龙游击刘綎驭军不肃致两军互有杀伤兵部覆二将屡立战功未经叙录乞宥其小过责以同心旨从部议○复广东粮储

  • 卷之三百五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南疆绎史勘本卷二十五·温睿临

    霅川温氏原本古高阳氏勘定目录列传十九嘉定:侯峒曾(子元演、元洁)、黄淳耀(弟渊耀)、张锡眉(龚用圆、马元调、夏云蛟、唐全昌)松江:沈犹龙(李待问、章简)、眭明永(徐念祖、傅凝之、戴泓、陆厚元)昆山:朱集璜、王佐才(陈宏勋、周室瑜

  • 第七十卷 儒林 二·缪荃孙

    松 江 府 三国 吴陆 绩陆绩,字公纪,吴郡人。康子。博学多识,星历算数无不该览。孙权统事,辟为奏曹掾,出为郁林太守,加偏将军。绩意在儒雅,非其志也,虽有军事,著述不废。作浑天图,注易释玄,皆传于世。(江南通志)

  • 通志卷八十四上·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宗室传第七上后魏上谷公纥罗【弟建 子题 题子悉 建徳公婴文 真定侯陆】武陵侯因【长乐王夀乐】望都公頽 曲阳侯素延【顺阳公郁 宜都王目辰】六脩 吉阳男比干【江夏王吕

  • 晏子饮景公止家老敛欲与民共乐第十四·晏婴

    晏子饮景公酒,令器必新,家老曰:“财不足,请敛于氓。”晏子曰:“止!夫乐者,上下同之。故天子与天下,诸侯与境内,大夫以下各与其僚,无有独乐。今上乐其乐,下伤其费,是独乐者也,不可!”

  •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述记·太虚

      ──九年十月在汉口黄州会馆讲──  经者,本万古不磨之真理,发为永久不易之定论也。经是通名,般若波罗密多心是别名。  般若、梵音,译曰智慧。但世智世慧,恒为不正的、虚妄的、染污的,而即心自性的佛智慧,离过绝非,为

  • 银色女经·佚名

    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舍卫国祇陀树林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言。诸比丘。若有众生。能知布施所有功德及施果报。如我所知于食食时。若初食抟。若后食抟

  •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佚名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疆良耶舍译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大众言。我曾往昔无数劫时。于妙光佛末法之中。出家学道。闻是五十三佛名。闻已合掌心生欢喜。复教他人令得闻持。他人闻已展转相教。乃至

  • 雪履斋笔记·郭翼

    元代笔记。1卷。郭翼(字羲仲)撰。“雪履”是郭翼书斋之名。《四库全书》曾据编修程晋芳家藏本,将其编入子部杂家类。全书共47则,是作者江行舟中的手记,随手杂录,没有经过删汰或编次。本书以杂感为主,针对前朝人、事,或议其

  • 宋季三朝政要·佚名

    编年体史书。六卷。宋末元初佚名者著。作者情况已不可考,根据书中内容推断,大概是宋朝遗老所作。《宋季三朝政要》采用编年体,按年月先后顺序主要叙述了宋理宗、度宗、恭帝(赵)三朝的史迹。前五卷记南宋理宗、度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