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二百九十四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

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十二年。丁卯。秋七月。己丑朔。日食。  

○享太庙。遣履亲王允祹恭代行礼。  

○上诣丽瞩楼、问皇太后安。  

○奉皇太后还畅春园。  

○上居静宜园。  

○谕、据山东巡抚阿里衮奏称、济南府属之历城、章邱。泰安府属之莱芜。沂州府属之兰山、郯城。东昌府属之临清州、卫、并济宁州。抵洼沿河村舍。有被水之处。其东昌府属之聊城、堂邑、莘县、夏津、临清、馆陶、东昌卫。青州府属之益都。兖州府属之阳谷、滕县、等处被雹。现已委员会同地方官确勘。果否成灾。取具分数册结详报。倒塌庐舍。给资修葺。淹毙人口。资助掩埋。损伤秋禾。酌借耔种。乃时补种等语。东省被水被雹州县。并前报被水之鱼台、长清、共二十州、县、卫。即使不致成灾。穷黎殊可悯恻。着该抚加意抚恤。务令得所。其灾户应徵新旧钱粮。俱着缓徵。俟查明后照例办理。以纾民困。  

○又谕、据广州将军锡特库奏、镶蓝旗协领李培、遇事瞻徇。如教场演艺。则挑选弓软不善射者。朦混领赏。挑放甲缺。则各壮丁家口多寡。注写恒多舛错不齐。又自恃记名之后。上进有阶。凡事玩忽等语。李培、记名之处。着该部注销。停其升转。  

○谕军机大臣等、据大学士高斌、总河周学健、奏称、宿迁、桃源、清河、安东、之六塘河。及沐阳、海州、之沭河。向因山水涨发。地方受淹。嗣经委员发帑兴修。尚未全竣。兹遇上游山水骤发。致子堰冲漫。一面严押堵闭。被淹田地。星速察勘明确。应行抚恤之处。照例查核办理。但连年经画。水患未能尽除。或系兜湾逼溜。形势尚欠畅顺。堰土尚欠加高。前此勘估筹办。尚有未尽周到之处。遴委干员。再加确勘。详筹妥办等语。六塘。沭河、等处。每年加工修筑。而每年仍复被灾。必系前此经理未善。今遇大雨时行。又被暴涨冲漫。高斌等奏请委员查勘。朕思与其委员查办。或瞻顾原议。或勘估不实。于地方终无裨益。应即令高斌、尹继善、会同周学健、亲往查勘。详晰经理。熟筹疏浚之方。务令宣洩通畅。不致泛溢冲漫子堰。淹损田禾。为一劳永逸之计。以副注念。  

○庚寅。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回圆明园。  

○谕军机大臣等、山东沂州府属之兰山县。上年收成。祇有五分。虽不成灾。而已歉簿可念。今年春又复被旱。近又被水。该县连年灾歉。与他州县不同。所有一应抚恤安辑之处。着阿里衮加意筹画办理。于伊奏摺之便寄去。  

○辛卯。谕、国家三载宾兴。系抡才大典。每科正副考官。皆令该部就各省分驿程之远近。按期请点。从无迟误。乃各省之中。有数省督抚。循例请差者。亦有不行奏请者。揆厥所由。皆因前明季年。朝政阘茸。竟有当大比之年。逾期不点试官。以致科场展限者。其后地方大吏。不得不行豫请。至今尚有沿习旧文。具本题请之事。实属重复。各省又不画一。殊非政体。嗣后惟令该部届期照例请点。其直省自行奏请之处。着停止。  

○又谕、江西永新所帮旗丁周梁共等五船。漂没漕粮。例应按数赔补。朕念此次鄱湖风浪猛险。人力难施。若责令该旗丁补偿。情有可悯。着加恩免其赔补。将来不得援以为例。  

○谕军机大臣等、据那苏图奏报、天津河水漫溢之处。次第消涸。沿河低洼处所。设法疏洩。高粱早稻。均无妨碍。晚禾被淹。尚可补种荍麦等语。其漫溢几处。成灾与否。尚未明晰。朕已经批示。但闻天津因伏雨积水有至二三尺者。与那苏图所奏不同。天津地势。素号低洼。如果积水至二三尺。必于田禾有碍。可传谕那苏图、令其将现在情形。及如何办理之处。即据实详悉奏闻。寻奏、天津洼地。稍为伏雨漫淹。已委员确查。嗣于六月二十六日。又降雨四寸。各村积水。自六七寸、至二三尺不等。现在设法疏消。居民庐舍。并无妨碍。至静海、青县、沧州、南皮、等州县。情形与天津相同。津地虽号低洼。距海甚近。数日晴霁。即可渐涸。其中或有偏灾。俟该道府查明后。即行酌办。再现据蓟州、玉田、丰润、宝坻、正定、冀州、衡水、河间、任邱、霸州、文安、等州县。续报河水陡涨。近河低洼处被淹。已委员确勘。是否成灾。照例查办。得旨、速行查明妥办。以慰朕念。  

○大学士等议覆、副都统李世倬奏称、八旗下屯种地各户。应给牛具耔种银两。请陆续分给等语。查种地人等。各给银一百两。以为耕种赀本。若拨往之始。全行给与。易致糜费。应如所奏。先给银三十两。余七十两。令该旗都统委佐领等官。赴各处将牛具耔种。确估购买。按户交给。余银分给各户。从之。  

○户部奏、原任福建司主事杨可镜。因候选同知余铨。出身不正。滥行出结。部议革职。查杨可镜、所出之结。系结其亲身赴部。与地方官结其出身无碍者有间。且系明臣杨涟之后。才具亦尚堪驱策。可否带领引见。得旨、杨可镜、着从宽留任。  

○壬辰。署山西巡抚宗室德沛奏、万泉、安邑、二县。各设外委一员。兵丁九名。不足以资巡防。请移蒲州协千总一员。带兵三十一名。前往万泉驻劄。原设外委彻回。于平垣营拨兵十一名。移驻安邑。仍令该外委管束。得旨、着照所请行。该部知道。  

○癸巳。谕、山西万泉、安邑、刁民聚众之案。朕因该地方官。平日化导无方。抚绥无术。弹压无才。致凶悍愚民。如此其骄。如此其纵。如此其肆行无忌。而仍复委靡因循。为所挟制。酿成事端。地方官自有应得之罪。是以刁民既行正法。并将巡抚、总兵、以及该地方官。分别惩处。而近闻该地方无知之辈。竟有以拏问地方官为快。一似为正法凶徒。抵偿其命者。则其凶顽愚蔽。抑已甚矣。国家为政。自有纪纲。民有罪当伏民之诛。官有罪、则当抵官于法。若因恐长民之刁风。而置官于不问。则废法。然因治官之罪。而刁民转自以为得计。则益无所忌惮。或因此辗转煽惑。设复犯令干纪。起衅作非。又不得不绳以国宪。此朕闻之而不能不恻然豫为开导也。朕之所以深饬山西文武官弁者。正如子弟有犯。罪坐家长。衙役有犯。罪及本官。严其罚。实以警其失而重其权。使知身为司牧。即当视公事如家事。抚恤不可不周。训诫不可不切。而约束不可不严。戒怠玩而端治源。乃振饬官方整齐风俗之要道。岂谓刁民既罹重辟。亦即置地方官于法、以慰安其意耶。但既有所闻。或该地方有此流言。或愚不逞之徒、有此谬见。或民实无此意。而为是说者。欲耸动朕听。以宽此数官之罪。均未可定。是用特颁谕旨。令直省督抚、通行晓谕。使无知愚民。洗涤凶狠迷昧之习见。服教安生。守分乐业。无得听一二好事之浮言。敢于犯法。身罹大戮。地方官益当加意整顿。抚字善良。翦除邪慝。毋得一意因循。酿奸养害。以慈惠孚众心。以威严肃众志。共成荡平正直之治。  

○谕军机大臣等、前据提督潘绍周、保举剑川协副将胡大勇、堪胜总兵之任。今送部引见。看来胡大勇、并无出色之处。在副将任。或尚可竭蹷从事。何能胜总戎重任。潘绍周何以将伊保荐。可传谕申饬之。  

○甲午。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谕、马兰镇标绿旗兵内汉军挑补之缺。本以优恤旗人生计。而近据总兵官布兰泰奏称、八旗拨到壮丁。有只身无眷者。有眷属托故不行。心悬两地。求假探视者。有到即脱逃者。并有已经挑补。托言父母老病留侍。迹涉规避者。又有已挑该营。复挑补京营。另行掣补者。遂致悬缺至半年、或数月。防汛空虚等语。查拨补该镇汉军兵丁。于起身时、优给盘费。并给驿车。俾擕眷属。体恤己为周备。况距京不远。并无跋涉之苦。理宜踊跃从事。而托故迁延。有此种种情节。皆由各旗汉军都统、不能实心任事。平日失于教导。一任旗人习于游荡。畏避差使。不知体恤之恩。至挑补之时。该都统等、并不遵照定例。亦不立限。令其起程。又不令擕眷同往。挑而复留。展转更换。办理不善。以致于此。着严饬行。其布兰泰所奏余丁拔补之处。军机大臣议奏。寻议、应如所奏办理。但须择家口众多。而余丁可充伍者顶补。不得滥占名粮。令在京挑往之人。致有壅滞。从之。  

○谕军机大臣等、本日正白旗满洲、将盛京补放佐领之新满洲人等。带领引见。清语俱属平常。盛京系我满洲根本之地。人人俱能清语。今本处人员。竟致生疎如此。皆该管大臣官员等。平日未能留心教训所致。将军达勒当阿、着传旨申饬。  

○乙未。谕曰、大阿哥新得皇孙。命名绵德。朕孙行命名上一字用绵字。下一字俱从心字。内阁照例恭拟字样进呈。以备选择。  

○又谕、朕因八旗汉军人等。生聚日繁。家计未裕。于乾隆七年、特颁谕旨。自从龙人员子孙外。愿改归民籍、移居外省者。准其具呈本管官查奏。旋据汉军都统等分晰办理。允行在案。朕观汉军人等。或祖父曾经外任。置立房产。或有亲族在外。依倚资生。及以手艺潜往直隶、及各省居住者。颇自不少。而按之功令。究属违例。伊等潜居于外。于心亦自不安。朕思与其违例潜居。孰若听从其便。亦可各自谋生。嗣后八旗汉军人等。愿在外省居住者。在京报明该旗。在外呈明督抚。不拘远近。任其随便散处。该督抚咨明该旗。每年汇奏一次。以便稽查。务令安静营生。无得强横生事。如此则于功令不相妨碍。伊等亦得安居乐业。生计有资矣。  

○兵部议准、直隶马兰镇总兵布兰泰奏称、镇标额设千把外委等官。不敷巡防。请于左右两营额外外委内、拣选十员。给八品顶带。仍食原粮。毋庸给与养廉。如果差防勤慎。遇经制外委把总缺出拔补。从之。  

○丙申。谕军机大臣等、前朕将浙江按察使万国宣、能否胜任臬司之处。降旨询问常安。今据常安奏称、万国宣为人幼未读书。粗率洵所不免。又因其赋性鲠直。藉以弹压一时之风气。至于事事有合政体。万国宣实无其才等语。臬司为刑名总汇。风纪攸关。朕之询问常安者。所重在万国宣之胜任与否。兹常安所奏。总未明晰。且前后抑扬其词。若万国宣果能胜任臬司。则外官陛见不习礼仪。不过草野粗率。尚可宽贷。倘不称职。即当据实陈奏。今乃作两可之词。一似涉于贬词。恐为万国宣所怨。乃窥伺朕旨。含糊具奏。其能否胜任。并未奏及。殊属游移。着传谕申饬。仍令将万国宣能否胜任之处。再据实明白具奏。寻奏、万国宣、人虽粗率。但平素操守颇好。自任事以来。亦无过误。于浙省臬司。尚可胜任。报闻。  

○刑部议覆、调任贵州按察使黄岳牧奏请、严禁川贩买贵州苗民子女一摺。查贵州穷民子女。止许当官契买。至邻省地方。不许买苗民于川贩之手。律无明禁。应如所奏。行令四川并云南、湖南、广西、等省各督抚。转饬所属州县。出示严禁。嗣后贵州苗民子女。概不许买。盗买者、除川贩按例治罪外。将买主照违制例治罪。所买苗民。令原籍亲属领回。从之。  

○丁酉。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诣大高殿行礼。  

○上还宫。  

○谕、我满洲禀性笃敬。立念肫诚。恭祀天佛与神。厥礼均重。惟姓氏各殊。礼皆随俗。凡祭神、祭天、背镫、诸祭。虽微有不同。而大端不甚相远。若我爱新觉罗姓之祭神。则自大内以至王公之家。皆以祝辞为重。但昔时司祝之人。俱生于本处。幼学国语。凡祭神、祭天、背镫、献神、报祭、求福、及以面猪祭天、去祟、祭田苗神、祭马神、无不斟酌事体。编为吉祥之语。以祷祝之。厥后司祝者。国语俱由学而能。互相授受。于赞祝之原字原音。渐致淆舛。不惟大内分出之王等、累世相传。家各异辞。即大内之祭神、祭天、诸祭。赞祝之语。亦有与原字原韵。不相吻合者。若不及今改正。垂之于书。恐日久讹漏滋甚。爰命王大臣等、敬谨详考。分别编纂。并绘祭器形式。陆续呈览。朕亲加详核酌定。凡祝辞内字韵不符者。或询之故老。或访之土人。朕复加改正。至若器用内楠木等项。原无国语者。不得不以汉语读念。今悉取其意。译为国语。其纂成六卷。庶满洲享祭遗风。永远遵行弗坠。而朕尊崇祀典之意。亦因之克展矣。书既告竣。名之曰满洲祭神祭天典礼。所有承办王大臣官员等职名。亦着叙入。  

○谕军机大臣等、昨将四川等省逆案正法之刘奇、夏如春、等妻子。赏给功臣等为奴。朕因伊等系逆犯子嗣。若一处安置。恐怙恶不悛。又致生事。是以分赏外省将军大臣。朕办理之意。恐伊等不能深悉。着传谕各省将军大臣等。所有分赏伊等此项人口。断不可留于京城。务须擕赴任所。加意约束。毋致疎纵脱逃。滋生事端。  

○以故四川打箭炉作苏策土百户江初扎什子侧旺、漳腊营中阿坝土千户墨丹住子曹旺蚌、打箭炉桑阿笼土百户沙家平侄沙家丹津、袭职。  

○戊戌。孝懿仁皇后忌辰。遣官祭景陵。  

○上诣雍和宫行礼。  

○幸圆明园。  

○礼部议准、原任山西巡抚爱必达奏、晋省按照中额。应录科举三千九百余名。试卷较少。应将易、书、诗、三经。各减一房。外帘受卷、誊录、对读、三所。各减一员。从之。  

○己亥。谕军机大臣等、闻将军补熙、遣佐领素尔芳阿、带马甲六名。擕生息银一千两。往额驸策凌所居地方。购买马匹。并以茶叶等物。送额驸策凌。向未闻有从归化城赴军营买马者。今远道跋涉。遣官前往未知实系官买。抑系私买。询及所遣人等。据称送物与额驸策凌。而言语又复闪烁。此事或果属买马。或另有别情。着询问补熙、令其据实明白回奏。并寄知额驸策凌、于伊所差人等问明具奏。  

○理藩院奏、西林郭勒盟长苏尼忒、等六旗蒙古。被旱成灾。贫乏人等。应行赈恤。得旨、览奏西林郭勒盟长苏尼忒等六旗。被灾较大。着派尚书纳延泰、驰驿前往查办。  

○庚子。谕、据江苏巡抚安宁奏称、布政司王师、于江阴县丞俞镫、采办硝斤一案。俞镫因带办私硝。图利迟延。又经铺匠人等控告扣克。该司并不详揭。又原署阜宁令冯观民、经道府揭报亏空。该司瞻顾同乡。委称年款不清。不行详揭。又江苏鼓铸。该司瞻徇姻亲范商。违例不令炉头加色。又清理钱粮。系该司专责。乃一切详禀。浮泛不切。错谬难行。又王德纯、冒领库银一案。最为易结。该司以姜顺蛟、系伊门生。恐罹重处。辗转驳诘。至今悬案。该司办事迟留。居心诈伪等语。王师、系朕特用之员。自宜秉公率属。实心任事。奋不顾身。以图报称。今据安宁所奏、是不称江苏藩司之任。着解任来京候旨。其江苏布政司员缺。着爱必达前往署理。  

○又谕曰、御史李文驹奏、山西、河南、刁民。屡次纠众抗官。请差员按部宣谕一摺。朕观奉使之员。好事者、则干与地方之务。与督抚抗。其安静者、则不过乘传往来。敷衍了事。以应虚文。于风俗人心。究无实际。盖厚抚绥。兴教化。皆有司专责。在地方官身为司牧。朝夕与民相亲。正当随事教导。示之礼法。渐摩于不觉。禁戒于未萌。方为有益。岂钦差巡历一遍。宣讲一番。即能使愚民共喻。顽梗革心。收捷效于口颊间耶。夫纠众抗官之事。从事往往暗自消弭。比来事无大小。悉令上闻。文武大吏。不敢隐匿。朕因整饬纪纲。维持风俗。随时办理。不事姑息。并非往日少而近日益见其多。即如水旱偏灾。各省向所时有。近岁虽不成灾。亦必入告。亦因朕明目达聪。外吏无不据实陈奏。初非水旱之较多于前也。以通省之大。间有一二县。一县中间有一二人。此一二人、既伏辜正法。则其余皆善良辈矣。而仍复命使频烦。往来喋喋。竟似方州比屋。人尽冥顽。非聚集训谕。不能感发天良。是直以不肖待人。为民上者。何忍出此。譬之农夫为稼。嘉谷中不免一二稂莠。翦稂莠、则嘉谷自滋。若因有稂莠。而并嘉谷亦因之锄耨。则劳而反损。此柳宗元种树之喻。深戒夫长民者之好烦其令也。御史条奏。往往乘一时风气。办水利、则竞言水利。办钱价、则竞言钱法。训饬刁民、则竞言刁民。近日袁铣曾奏请行保甲、定地方官处分。因系己行之事。且曾屡降谕旨训饬。其摺未发。今李文驹又为此奏。伊等所见。大率如此。是用明切晓谕知之。  

○又谕军机大臣等、据署江苏巡抚安宁参差、布政司王师、办事迟留。居心诈伪。沽名邀誉。不能整顿一切。其不揭亏空。私免加色。尤属有意徇私各款。朕已降旨、令王师来京候旨。又奏清厘积欠一摺。据称江南积欠甚多其弊总在书役。现在设法办理。于民间无扰等语。安宁初任巡抚。办此二事。有当与否。抑或有用气质之处。高斌现在江南。可抄录原摺寄去询问之。  

○辛丑。上御勤政殿听政。  

○谕军机大臣等、众神保、自任盐政以来。不过循分自守。于盐务未见其能实心办理。至地方一切事务。全不留心。即如安邑系伊驻劄之所。万泉相距甚近。地方刁民聚众。如此不法。仅于安邑起事之初。曾奏大略。朱批令其踪迹为首之人。密行奏闻。伊乃并未覆奏而万泉一案。则始终置若罔闻。伊意以为此地方官之事。与已无与。不知钦差官员。虽不可干与地方事务。而有所闻见。必当一一据实陈奏。朕亦可因以印证该地方情形虚实以广明目达聪之用。若祇因循保位直同木偶自以操守可信。即为无忝厥职。伊坐拥丰厚养廉岂尚患其簠簋不饬耶。今因一时未得其人仍留伊一年。可传谕严行申饬。嗣后黾勉振作。毋蹈前辙。以称委任。  

○陕西巡抚徐杞奏、陕省高陵、泾阳、三原、兴平、咸阳、临潼、富平、乾州、武功、等九州县。豆收歉薄。其额徵豌豆。留为次年支放者。请徵三缓七。俟明年夏收后。照额徵还。至明年兵马应需料豆。于存仓豆内通融支给。得旨、着照所请行。该部知道。  

○以翰林院侍读学士董邦达、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命领侍卫内大臣伊勒慎、仍管正蓝旗汉军都统事务。  

○壬寅。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谕军机大臣等、据大同总兵官吕瀚奏、得胜口外镇宁所地方。有生员李曰英等。在理事通判衙门喧闹。先后拏解四人。交大同知府衙门审究等语。山西万泉、安邑、刁民甫经惩创。远近百姓。即有愚不逞之徒。亦当闻风歛迹。何得尚有喧闹官署之事。可谓愍不畏死。着传谕德沛、令其从重尽法严处。无得以其微而忽之。  

○大学士等议覆、闽浙总督喀尔吉善等奏称、前据升任福建巡抚周学健条奏、漳、泉、二府商民。许给照赴台买米。在台居住之漳、泉、二府商民。亦许将米运回发卖。经军机大臣议准。行令妥定章程。查漳、泉、二府。产米不敷民食。商民赴台收买。甚属简便。请嗣后买米商民。令本县给文赴泉防同知换照过台。呈明台防同知。移知台湾府。准其购买。于鹿耳门出口时。台防同知验数填照。到厦之日。令泉防同知。移知漳、泉、二府。听其发卖。倘照内米数不符。或由小口出入。并不在漳、泉、发卖。将该商究处。若出口已久。逾期不返。将该商家属审究。仍令该同知、及在汛武员。严束兵役。毋许需索。如违查参。至周学健奏、在台流寓之漳、泉、二府民人。准将余米运回发卖。查此等流寓民人。若有余米。本地自可出售。不必远涉重洋。应照旧停止等语。均应如所奏办理。从之。  

○以给事中程钟彦为河南乡试正考官编修周正思、为副考官。侍讲德保、为山东乡试正考官。御史葛峻起、为副考官。编修刘炳、为山西乡试正考官。编修诸锦、为副考官。  

○命凉州副都统黑色、来京候旨。以给事中都隆额、为凉州副都统。  

○癸卯。中元节。上诣安佑宫行礼。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  

○遣官祭端慧皇太子园寝。  

○谕、科场关系大典。务期甄拔真才。向因士子希图侥幸。有怀挟作弊之事。是以乾隆九年乡试。朕派大臣侍卫等官。严加搜检稽查。以清积弊。近日以来。士子颇知作弊为耻。蒸蒸向善。渐肯潜心读书。甚可嘉悦。惟是人之贤愚不等。诚恐一二不肖之人。故智未忘。乘机舞弊。转令有志向上者。亦蒙其垢。殊非朕作育人材之意。现在出口行围。八月乡试届期。着在京总理事务王大臣等。照上科之例。酌派大臣侍卫等员。严加搜检稽查。务使弊绝风清。以光钜典。  

○又谕曰、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刘于义、年逾七旬。现在兼管户部事务。部务纷繁。难于兼理。且两部轮班奏事。连日往返。未免过劳。所有户部事务。着不必兼管。  

○又谕、朕此次行围。在京户部办事之堂官甚少。着大学士讷亲、兼管户部事务。又谕、前据山东巡抚阿里衮奏称、历城等二十县卫。被水被雹。朕已谕令缓徵。今据续报济南府属之德州、陵县、德州卫。泰安府属之泰安、肥城、东平州、东阿、平阴。武定府属之青城、利津、沾化。兖州府属之滋阳、曲阜、宁阳、邹县、金乡县、济宁卫、嘉祥、汶上、寿张、并东平守御所。曹州府属之菏泽、钜野、郓城、单县、城武。沂州府属之费县。东昌府属之博平、清平、高唐、恩县。青州府属之博兴、高苑、乐安、等三十四州、县、卫、所。六月下旬。大雨时行。山水涨发。沿山傍水。洼下乡村。一时宣洩不及。晚谷未免损伤等语。虽属偏灾。而被水穷黎。深可悯恻。着该抚加意抚恤。所有应徵新旧钱粮。概缓徵收。以纾民力。查明后应行办理之处。照例作速办理。务令得所。  

○谕军机大臣等、今岁畿辅地方。近京之处。立夏以来。雨泽调匀。田畴禾稼。大约与去年相同。但从前春夏之交。那苏图曾报大名一属。得雨稍迟。近据称滹沱、子牙河、等处。河水陡涨。其沿河低洼之处。不无被淹。朕已批谕、令其查明妥办。现今秋成在迩。着传谕那苏图、将直隶通省情形。详悉确查。通盘计算。较之去年收成分数若何。据实具奏。寻奏、直隶通省。高阜之地居多。惟天津、静海、南皮、河间、任邱、献县、束鹿、冀州、等处。因滹沱、子牙、河水陡涨。低洼地土被淹。现已委员查办。至蓟州、玉田、丰润、宝坻、正定、霸州、东光、等处。多系一水一麦之地。今春二麦丰收。晚禾浸损。亦属常有。例不成灾。将来或应停缓旧欠。酌借耔种。或于冬季酌给口粮。俟查明分别办理。余俱丰收。计通省高地收成。比上年较胜。得旨、欣慰览之。  

○大学士等会议、钦差大学士高斌等议覆、漕运总督顾琮请定洪泽湖救生坝、修理章程一摺。臣等酌议、原设救生坝四座。责成该管厅营。防守修补。并动公项银四千两。以备修费等语。查河道总督周学健原议、救生坝四座。内老堤头、周桥、二霸应修。其余二坝。听其去留。今应仍照原议。毋庸增添。至所奏沿河救生桩。每年原有修费。应如所请。责令厅员稽查。如有偷盗、混冒、等弊。分别参处赔补。从之。  

○户部奏、八旗户下家奴。有借名设法赎身。私入民籍。或被首告。或经查出。查明曾报部旗。伊主得过身价者。应令归旗。入于原主名下。作为开户。不准归本佐领下。如未经报明部旗。无论伊主曾否得过身价。俱令归旗。仍作为原主户下家奴。不准归入佐领。作为开户。从之。  

○又奏、八旗另户闲散、下屯种地一案。应行筹画事宜。一、下屯种地之人。原准上京挑选当差。但种地人等。自当专心耕作。本人应不准挑差。如兄弟子侄、有愿上京考试。及挑补差使者听。一、下屯种地内、或有病故之户。所遗房地。伊妻子可以承种者。照旧管业。如无妻子、准于原报册内有名嫡属。令其承种。如祇存妻室孀妇。即将房地彻出。令其地方官暂行召佃徵租。孀妇情愿回旗。酌给盘费银二十两。即于徵收租息内动支。至孀妇情愿在屯居住。应于原给地内、上地酌给四十亩。中地六十亩。下地八十亩。土房四间。俟其身后彻出。其余地亩。召佃输租。一、种地人户。或遇偏灾。暨青黄不接之时。应令地方官、会同理事厅员查勘。与民人一例赈贷。从之。  

卷之二百九十四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八十四·列传第八十一·柯劭忞
  ●卷一百四·徐梦莘
  第四十六回 两军门复仇慰英魄 八卦教煽乱闹皇城·蔡东藩
  第十二回 发寒热香官逝世 惊炎凉左爵赉书·陈蝶仙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十八·佚名
  卷之二百八十八·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二·佚名
  卷之二百九·佚名
  一三九八 军机大臣阿桂等奏酌议纪昀请将文源阁详校官等分别议处情形折·佚名
  四三三 谕内阁汉武帝不得直书其名著将《北史》等书内「汉彻」改为「汉武」·佚名
  卷四十八·佚名
  戴案纪略卷中·吴德功
  三二 路上的吃食·周作人
  张浩传·脱脱
  职官五三·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歳时杂咏巻七·蒲积中

    宋 蒲积中 编上元【古诗】宴光璧殿咏遥山灯陈后主照耀浮辉明飘飖落烬轻枝多含树影烟上带玲生杂桂还如月依柳更疑星园中鹤采丽池上鳬飞惊三善殿夕山灯重岫多风烟华灯此岫边涸浦如珠露雕树似花钿依楼杂渡月带石影开莲

  • 列传第四十二·魏徵

    ○隐逸 自肇有书契,绵历百王,虽时有盛衰,未尝无隐逸之士。故《易》称“遁世无闷”,又曰“不事王侯”;《诗》云“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礼》云“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语曰“举逸民,天下之人归心焉”。虽出处殊途,语默异

  • 國語卷第十四·韦昭

      晉語八   1 平公六年〔一〕,箕遺及黃淵、嘉父作亂,不克而死〔二〕。公遂逐群賊〔三〕,謂陽畢曰:「自穆侯以至于今,亂兵不輟〔四〕,民志不厭,禍敗無已〔五〕。離民且速寇,恐及吾身,若之何〔六〕﹖」陽畢對曰:「本根猶樹〔七

  • ●卷一百十三·徐梦莘

      炎兴下帙十三。   起建炎元年八月十四日辛未,尽十月二十九日乙酉。   东京留守宗泽奏劄乞车驾回京师。   宗泽自七月到京师屡上表劄乞回銮(旧校云:按叫简公奏请之疏前後二十有四此录其一二而高宗优柔不决偏安

  • 卷十·李心传

     官制一 中朝官  丞相总论建隆至干道相名更易丞相秦官也自汉末改为大司徒历代不能正国初循唐制以三公至列曹侍郎同平章事为宰相首相带昭文馆大学士亚相带监修国史末相带集贤殿大学士神宗新官制于三省置侍中中书二

  • 卷十一 晋泰始元年起·王夫之

      〖一〗   魏削宗室而权臣篡,晋封同姓而骨肉残,故法者非所以守天下也;而怀、愍陷没,琅邪复立国于江东者几百年,则晋为愈矣。天下者,非一姓之私也,兴亡之修短有恒数,苟易姓而无原野流血之惨,则轻授他人而民不病。魏之授晋

  • 跋·顾起元

    万历戊午孟秋十一日,坐归鸿馆中校赘语十卷都讫。此书乃数年来所札记者,因随手所书,原无伦次。顷二年中以病兀坐,长日无聊,小为编叙,以散怀送日。虽寿之板,本无足存,姑留以诒子侄而已,不敢以示人也。遯园居士再识

  • 序·缪荃孙

    今之经籍,古之艺文,分类以求,各从其溯。鹿院闾门,著述最盛,其所列者,枚乘之文,邹阳之序。降而陆张,不少纂著。润州材俊,实冠淮海。毗陵俊彦,尤不胜原。大略考据,莫如常镇。纪传之作,实录之编,应时而作,成有发摅,其可传者,均在艺苑。升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二 列女传四·纪昀

    列女传 【四】○金阿林妻萨勒扎 李宝信妻王氏雷妇师氏 康住住李文妻史氏李英妻张氏相琪妻栾氏 瓜尔佳华善妻额勒锦萨哈连妻通吉氏许古奏刘氏【二女】张慥妻冯妙真 完颜长乐妻富察明秀图 们呼图克们妻乌库哩氏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八 元纪二·纪昀

    元纪 【二】世祖 【一】○世祖一世祖皇帝讳呼必赉宪宗同母弟也帝仁明英睿事太后至孝尤善抚下当在潜邸思大有为于天下延藩府旧臣及四方文学之士问以 治道宪宗以帝最长而贤故尽属以军国庶事命南驻扎固图之地初太宗立军

  • 绎史卷五十九·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晋齐靡筓之役【搜神记齐惠公之妾萧同叔子见御有身以其贱不敢言也取薪而生顷公于野又不敢举也有貍乳而鹯覆之人见而收因名曰无野是为顷公】左传【宣公】十三年春齐师伐莒莒恃晋而不事齐故也十七年春晋

  • 窦炽传·李延寿

    窦炽,字光成,扶风平陵人,后汉大鸿胪窦章的后代。窦章的儿子窦统,汉灵帝时任雁门太守,为躲避窦武因诛杀宦官给家庭带来的灾难,窦统逃向匈奴,成为部落大人。后魏向南迁徙,他的子孙因而在代地定居,朝廷给他们赐姓纥豆陵氏。世代在

  • 吕惠卿传·脱脱

    吕惠卿,字吉甫,泉州晋江人。其父吕王寿通晓吏事,做漳浦县令。漳浦县处在深山老林中,百姓苦于瘴雾蛇虎之害,吕王寿教百姓火烧草木变为耕地,瘴雾蛇虎之害渐渐被平息。吕王寿任宜州通判,侬智高入寇,转运使召吕王寿与他合兵,有人劝

  • 十二年·佚名

    (丙午)十二年清道光二十六年春正月1月1日○丁巳,上御春塘臺,行歲首犒饋。○以金鍵爲咸鏡北道兵馬水軍節度使。1月4日○庚申,上詣社稷齋宿。1月5日○辛酉,行社稷祈穀大祭。○誅朴龍壽、劉漢源,以安山郡殿牌作變也。1月6日○壬

  • 汉文·胡宏

      胡子曰:汉文之顾命曰:朕不敏,无以佐百姓,常畏过行,惟年久长,惧于不终。此干之健,天行之所以无息也,此尧、舜、禹、汤、文、武之心所以万世不灭也。孔子作春秋不书祥瑞者,惧人君之自满。自满,则上失此心也。  汉景以郅都、

  • 卷三十九·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周官义疏卷三十九秋官司寇第五之六司仪掌九仪之宾客摈相之礼以诏仪容辞令揖让之节【相悉亮反】正义郑氏康成曰出接宾曰摈入相礼曰相以诏者以礼告王【贾疏九仪即大行人九仪命者五爵者四是也出接宾曰摈

  • 木村泰贤逝世之悼言·太虚

    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木村泰贤教授,盖近年杰出之梵文佛学学者也!努力为原始佛教之研究,颇著成绩;而试为佛教哲学及心理学等之创作,亦斐然可观!且其年龄未高,前程正远,吾人方注以无限之热情希望,不图于本年五月间乃以逝世闻,于世寿才

  •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八卷·宗赜慈觉

    龟镜文夫两桂垂阴一华现瑞。自尔丛林之设。要之本为众僧。是以开示众僧故有长老。表仪众僧故有首座。荷负众僧故有监院。调和众僧故有维那。供养众僧故有典座。为众僧作务故有直岁。为众僧出纳故有库头。为众僧主典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