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北狩行录 全文

    丁未年二月七日,太上初出青城。三月二十八日起发,随行宗族官吏,远触炎热,不谙风土,饮食不时。比至燕山,病者几半。尽出所有衣物,命李宗言货易药物,修合给赐,十救八九。寓止燕京延寿寺。宗室自濮王仲理以上,别居仙露僧舍,有粮食不给,形体裸裼之人。太上闻之恻然,谓姜谔曰:“宗族流离若此,甚悯念之。卿为予细取索等第,具一目来,欲将军前所送生绢一万匹,除给散随行亲族、官吏等外,尽周之。”言讫,不觉泣下。谔亦呜咽流涕,具目以闻。遣姜谔支散。

    斡离不在会城。太上面陈南北利害,叙结好休兵之意,兴灭继绝之道。词发涕零,义形于色。北人傍观,植立若堵,无不感叹,至有挥涕者。元帅无语,但首肯久之。

    行在统属之人,谓之都管,有职小官卑充其任者。然既是统辖,即令押班起居衔杨师道具此以闻。太上曰:“自有本朝杂压,不可为在此间顿改旧制。”

    太上自燕京迁居虏部相府院,每思宗社,寝膳俱废。一日,谓都尉蔡曰:“宸极失御,播越至此。观其前载厄运之困,古今未有。荷天眷,建炎中兴,亿兆攸归,奄有江左。虽居沉劫,思有以少助维天之祚。今草得一书,欲厚遣本路都统,求通于左副元帅。卿为我与秦桧商量,更润饰之。”曰:“圣述高妙,非臣等所及。”是时秦桧亦寓中京。初,大金军至城下,以议上徽号,邀请渊圣皇帝,遂留宿青城,而改朔不叙议。至六月六日,有易姓之命。翌日,请太上同太上皇后、嫔妃、诸王、驸马,一应皇族尽出,遂议置君。乃会城中共举,乞立张邦昌。桧职在御史,奋不顾身,历陈邦昌平日履行,身为宰相,奉使不死国难,而欲主承大器,非桧所闻。既不能尽忠于本朝,则何以效节于大国?乞立赵氏,以慰民心。不从。既而太上北迁,知桧等辈欲立赵氏,谓蔡曰:“天祚我宋,宋必有主。”今圣虑若此,定膺昭格。文华理胜,虽游、夏不能措词。明日,具酒肴,邀本部都统。后闻其书得达粘罕。其书曰:“某自北宋,众所鄙弃,独荷左右见怜,故知英雄度量,与俗不同也。尝欲通书于左右,而自卜自疑,因循至今。某闻惟大英雄之人,然后能听大度之言。敢略陈固陋,惟左右留神省察。古之君子,莫不以济世安民为己任。故有一国士者,止能安一国之人;有天下士者,然后能安天下之人。是以尧、舜、禹、汤之君,而辅以皋、夔、稷、契之臣,则日月所照,风雨所及,莫不被其泽。载在典籍,昭然可考,不止一二陈也。且以近事言之,昔唐之太宗,起自晋阳,奄有天下。征伐荒外,西破高昌,北擒颉利,可请黄帝之师,莫强乎天下也。而远思长久之计,知突厥稽首戴恩,尝为北藩。故唐之亡也,终赖沙陀以雪国耻。又匈奴冒顿单于,围高祖于白登,七日不食,当时若欲取之,如俯拾地芥。冒顿单于不贪近利,以为远图,使高帝得归,以奉祭祀。故得岁受缯币,举中国珍宝玉帛,奉约结好。后匈奴国乱,五单于争立,终得宣帝拥护呼韩。近契丹耶律德光,责石氏之失约,长驱至汴,举石氏宗族,迁之北荒。然中国之地,亦不能守,以至麋烂灰烬,数十年之间,生灵肝脑涂地,而终为刘知远所有。比之唐太宗、冒顿单于,其英雄度量,岂不为相去远哉!先皇帝初理兵于辽东,不避浮海之勤而请命于下吏。蒙先皇帝约为兄弟,许以燕云。适云中妄人,啸聚不逞。某之将臣巽懦,怀首鼠之两端。某以过听,惑于谬悠之说,得罪于大国之初,深自克责,去大号,传位嗣子。自知甚明,不敢怨尤。近闻嗣子之中,有为彼人之所推戴者。非嗣子之贤,盖祖宗德泽在人,至厚至深,未易忘也。不审左右欲法唐太宗、冒顿单于,受兴灭继绝之名,享岁币玉帛之好,保国活民,为万世法耶?抑欲效耶律德光,使生灵涂炭,而终为他人所有耶?若欲如此,则非某所知;若不欲如此,当遣一介之使,奉咫尺之书,谕嗣子以大计,使子子孙孙永奉职贡,岂不为万世之利哉!伏惟左右,以命世之才,当大有为之时,必能听大度之言也。昔人有为赵使秦者,秦问赵可伐与?赵使对曰:‘里人有好色者。好色之患,世所共知。而母言之则为贤母,妻言之则为妒妇。’今日之事,大类是矣。惟麾下多贤,必能审处。言欲尽意,不觉缕。伏望台慈,有以鉴察,幸甚幸甚!”

    太上天资好学,经传无不究览,尤精于班史。下笔洒洒,有西汉之风。每谓行在诸臣曰:“北狩以来,无书可阅。”一日闻外有货书者,以衣易之。

    戊申八月,入见。尽纵韩州之民,出而寓焉。

    《春秋》,博士废之久矣。诸王有得此书阅者。太上闻之不怿,宣谕蔡曰:“《春秋》之书,多弑君、弑父之事。为人臣子者,岂宜观哉?”顿首,从容对曰:“《春秋》者,鲁之史记也。周德既衰,君臣失守,上下无别。孔子所以惩恶劝善,以正褒贬,使后世知惧。凡君子之所疑而不决者,至《春秋》而后定。故司马迁曰:‘《春秋》,礼义之大宗也。为人君而不知《春秋》者,前有谗臣而不见,后有贼臣而不知。为人臣而不知《春秋》者,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愿陛下试取一观之。”他日因奏事,太上谓曰:“比取《春秋》读之,始知宣圣之深意,恨见此书之晚。”自是披览不倦,凡理乱兴废之迹,贤君忠臣之行,莫不采摭其华实,探涉其源流,钩纂枢要而编节之,改岁而成书。臣尝侍乾龙节宴,太上赋诗以寄渊圣,许令和进。因用亲仁善邻事,太上曰:“此出《春秋》。”特蒙宣示,以为荣观。

    太上皇有见闻,未尝隐情。每闻献纳,喜见于颜。数令杨师道宣谕曰:“若志虑未及,不时见教。”崇奉祖宗,本乎天性,非勉强伪为之也。每西南望,伫目久之,谓左右陵寝在何处,泣数行下。遇忌辰辍膳流涕,尽日出入,追慕不已。有献新者,必荐而后尝。虽在蒙尘,不忘教子以义方之训。每诸王问安,必留之坐而赐食,或赋诗属对。有两联,今附于左。太上曰:“方当月白风清夜。”故郓王楷对曰:“正是霜高木落时。”太上曰:“落花满地春光晚。”莘王植对曰:“芳草连云暮色深。”余皆类此。

    宗室晋康郡王孝骞以下九百四人,朝廷遣赴韩州同居。相见之日,为之感动,抚问再三,至于流涕。遣杜遵道计置薪米,均行给赐,莫不安居。差孝骞、仲晷主管御名宗职事,以宗室中有挟私恨而致讼者,纷争不已,全失礼容。降诰曰:“日来宗子,不遵宪度,失于长幼之序,各挟私愤,以成仇怨,争讼不已。岂不知身寄他乡,复得聚会,何幸如之!故阅礼义之言,用劝无知之辈。”且曰:“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至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氵㸒破义,所谓六逆也。特申庭训之方,以示睦亲之义。宗室可体此意,分明开谕,使同姓晓然知其训诫!如尔后敢以未到韩州事陈诉者,并以罪罪之。毋作食言,各令知悉。”

    太上宣谕杨师道曰:“近日随行官吏等,悉皆穷困,使职伤心。初出青城,仓皇之间,了无一物得赍行道。卿等皆弃捐父母妻子,冒涉风霜而随予。今坐见如此,不能振济,为之奈何?”宣谕讫,遂泣下。左右之人,无不感动者。遂令有司具状,申明金国,乞给赐衣物。从之。时缺浣濯之衣,太上皇后进绢十匹。然绍述神考之志,未尝忘怀。适有货王安石《日录》者,闻之欣然,辍而易之。

    庚戌中元,徙居五国城。乘舟而行,凡四十六日至。东路都统习古乃奉朝命,令减随行官吏、诸色人等,不许尽行将带。太上力恳,不从。召而谕之曰:“公等冒风霜,涉险阻,忧乐固当同之。今日朝命如此,事属他人,无如之何。已再三力恳,竟不可回。”令选爱者将行,太上曰:“公等皆是共甘苦之人,岂有爱憎之别?君臣之间,彼此不能尽其事,一面请诣所属。”言讫泣下,官吏等亦号呼而出。一应宗室,不许随行。内有神考亲侄晋康郡王孝骞、嫡孙和义郡王有奕等六人,皆乞随侍,从之。

    族属有出入不节,而致物议纷纭者。太上闻之,降诰戒饬曰:“艰难之际,检慎为先。若复出入不节,言语轻易;或为狂药所困,举止取灾,有失事体。古人谓言行者,君子之枢机。枢机之要,荣辱之主系焉。而今而后,戒之慎之,各宜杜门省事。骨肉之间,以礼过从,恐间惹物议,自取悔尤。既贻亲忧,何以自处!”谆谆诲谕,使务体悉。

    太上圣度如天,下有细过者,其以闻者,皆情恕之。如刘定宰羊不如法,薛安造饭减克。太上曰:“羁旅他邦,不欲口腹罪人。只取戒励,亦可儆众。”而金国孛堇八曷打,下通事庆哥遣人审核。太上曰:“初无此事,恐复误传。”北人闻之,莫不加手于额。

    太子斡乌欢遣人奉书,云欲于奉侍中,求晓事能干、人才俊爽者二人,所须即请批谕,当使应办。太上览书不说。曰:“若应副,谁可遣者;若不应副,五太子不可违。”遣王佃、陈思正往。回书云:“示谕,内侍本亦乏材,不免于众中选择二人前来,皆自汴京随逐至此,艰苦万状,久处贫穷。敬望优容,不胜万幸。纸尾之谕,甚荷推意。然以人易物,岂其本心哉?”

    谙板勃极烈夫人致书于太上,并惠药物,亦求内侍。答曰:“承谕,乃荷不外,以本局只有一二人,难以辍那送。示药物虽出厚贶,以无官应命,不敢辄留。”

    太上好学不倦,移晷忘食。而动静语默之间,必有深诲焉。因观唐史,至《李泌传》,复读不已。泌谒肃宗于灵武,披冒棒莽,复立朝廷,尽忠致力于献纳之道。位至宰相,而数为权幸所嫉。遂令张玮录其传,以赐韦后。

    癸丑六月二十四日,沂王枵、驸马都尉刘文彦,首告太上谋反金国。蔡闻之于莘王植、驸马都尉宋邦光,径令徐中立闻达太上。太上惊惶,未以为然。翌日,遣渡河以询虚的。既济,则千户孛堇八曷打者,已陈兵河滨。二逆解发往彼帐前矣。尽得其所陈之详。归,太上即令奉亲属,及一行臣僚合议。徐王棣以病不能出,余皆预。然前此已闻有不测之议,至是皆悚忄栗。曰:“吾侪前日不死国难,二帝播迁,已有愧于前人。不意逆党出于至亲至爱之间。捐躯效命,正在今日。身以贯高自处,愿诸公尽力,以徇急难。少有退避者,神明殛之。”言词慷慨,坐皆泣下,莫不怀奋发心。至七月中旬,彼遣两使前来勘问。太上遣植同往见。来使欲太上渡河辩,又遣徐王棣、宋邦光再往。至则尚执前议,乃请渊圣及信王榛、驸马都尉向子、内侍王若冲同往,实从之。再三力恳,彼使方许。明日至行宫之侧,所寓之地,而引问焉。群臣力拒往。及诘问三日之间,二贼气折,自承诬枉。案上,复遣前使谕太上一面处置。太上曰:“二子悖逆,虽系诬告,天伦之属,岂忍为之。”使曰:“若如此,自有宣命,并死之。”使归,上疏曰:“乞深自悔祸,以畏天戒。”太上嘉纳之,以诰答曰:“老夫自闻男枵等有诬告之事,深悟众叛亲离,反求诸己,罔知所措。若非洗心革虑,则何以全身远害!寡悔寡尤,顾惟一体,其害尚轻。苟使坐累诸人,复何面可以自存?适览上疏,嘉谋谠论,非卿不闻此语。而今而后,凡所见闻,虽属微末,不惜吐露。若隐而不言,言而不从,高天后土,神之听之。况昔人所谓以国士遇我者,报之当何如?以此食言,千万毋隐。”一日,以书宣示李康曰:“予平日待蔡以国士,今日报我,殊不愧德。”康读其书而奏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臣之间,各尽其道。今陛下蒙尘之际,遽罹诬告,不责彼而求己,而能虚怀纳诲,得汤改过不吝、禹闻善言则拜之道。”太上曰:“予之不德,岂可以上比禹、汤?”康对曰:“舜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陛下上畏天戒,下恤人民,则禹、汤何愧哉!臣闻诸故老曰:熙宁富弼为相,有于神宗之前,言灾异皆天数,非政之得失所致者。弼闻之叹曰:‘人君所畏惟天。若不畏天,何事不可为?’乃上疏曰:‘愿益畏天,远谗佞,近忠良。’神考亲书答诏曰:‘苟非意在爱君,志存王室,何以臻此?敢不置之枕席,铭诸肺腑,终身是戒!’”太上稽首而言曰:“神考听言如是!”康曰:“陛下天性至孝,每于忌辰,辍膳悲泣。愿陛下益广绍述之意。”太上曰:“是我志也。”后榜书于坐侧。

    金国送到太上皇帝金银等物,见之泣下。谓行在群臣曰:“荷天眷命,未忘赵氏,中兴之立继焉。今日信至,可谓幸会。老夫晚年,复睹盛际,使我回得一日,足瞑目矣。”群臣皆再拜称庆。药材留充备用,其余并赐亲属、官吏,皆鼓舞再拜受赐。

    行宫有回禄之扰,嫔御之内及沿烧者,本位陈乞,聚夫修盖。太上曰:“正是农时,岂可妨废?止令修盖官那容应办。”

    宗室仲晷等八百余人,自咸州徙居上京,至有缺食,死于道路者。太上闻之,悲不自胜。谓左右曰:“此辈何辜,至于如是!”令李拓宣谕蔡,草表一通,后有回期,欲乞同归。

    北狩未有行记。太上语王若冲曰:“一自北迁,于今八年。所履风俗异事,不谓不多。深欲记录,其未有人。询之蔡,以为学问文采无如卿者。高居东山,躬耕之余,为予记之。善恶必书,不可隐晦,将为后世之戒。”

    太上谦虚待下,随行群臣,无论大小,未尝名呼。每有遣使,则温颜慰谕。

    太上喜为篇章。自北狩以来,伤时感事,形于歌咏者,千有余首。以二逆告变之后,举畀炎火。以今所得灰烬之余者,仅有数十篇,类之为别集。

    太上好生之德,泽及禽兽。每间有捕网者,必买而释之。仍戒曰:“毛羽之属,喜生恶死,与人何殊?今伊辈皆在絷维之中,当求诸己也。”

    太上欲归之心,顷刻不忘。每令张玮、张尧臣询访之。少有嘉音,喜见于色。近梁举善等至,录得绍兴与左丞相书本进呈,大悦。

猜你喜欢
  卷三百十 列传九十七·赵尔巽
  卷六十九 魏紀一·司马光
  ●卷一·李纲
  第九十七回 御苑赏花巧演古剧 隋堤种柳快意南游·蔡东藩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一百十二·乾隆
  ◎食货五·徐天麟
  卷之一百零五·佚名
  第二○五副详及批光绪十五年五月初八日一一四○九—一三·佚名
  世家卷第四十一 高丽史四十一·郑麟趾
  史记集解卷五十五·裴骃
  卷七·张廷玉
  元澄传·魏收
  班宏传·刘昫
  卷五十八·雍正
  卷一百五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九十七·彭定求

        卷897_1 【虞美人】阎选   粉融红腻莲房绽,脸动双波慢。小鱼衔玉鬓钗横,   石榴裙染象纱轻,转娉婷。   偷期锦浪荷深处,一梦云兼雨。臂留檀印齿痕香,   深秋不寐漏初长,尽思量。   楚腰蛴领团香玉,鬓叠深

  • 第三十二出·李开先

    【卜算子】(小外上唱)好事最难成,美貌无由得。使碎自己心,反被他人耻。(白)巫娥不下楚台云,负我为花三月春。红杏隔墙空着眼,折花须避看花人。(白)左右,我昨日使陆谦、傅安,往沧州杀害林冲,去了不曾?(末白)还不曾起身哩。(小外白)与我唤

  • 卷二百九十五·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九十五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十五 张羽 杂诗 生平慕游侠驱马适东周周人重千金所遇非我俦抚劒登太山历览鲁与邹小儒事弦歌龊龊安足由北临邯郸道平原旷

  • 卷五百九十·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九十李郢李郢字楚望长安人大中十年第进士官终侍御史诗一卷冬至後西湖泛舟看断冰偶成长句一阳生後阴飇竭湖上层冰看折时云母扇摇当殿色珊瑚树碎满盘枝斜汀藻动鱼

  • 卷五 秦本纪第五·司马迁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女脩织,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已成,帝锡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皂游。尔后嗣将大出。”乃妻

  • 夏敬观跋·王得臣

      右《麈史》三卷,宋王得臣撰。得臣字彦辅,自号凤台子,安陆人。嘉佑四年进士,官至司农少卿。陈振孙《书录解题》云:「王昭素之后,王铚性之之伯父。」《挥麈录》详载。《四库提要》引书中「神授门」称王乐道幼子铚,少而博学

  • 卷九下·杨士奇

    四年六月癸丑朔吴庸等集高邮通泰诸郡县之舟于州 甲寅 上祭大江之神祝曰予为奸恶所迫不得己起兵御祸誓欲清君恻之恶以安 宗社予有厌于神者不得度此江神鉴孔迩昭格予言○乙卯誓于众曰予及若等之来不得已为救祸计且上

  •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六·佚名

    隆庆三年八月壬寅朔秋分 上亲祭夜明于夕月坛 命成国公朱希忠分献○甲辰礼部奏大阅之礼古昔所重在成周之世职列夏官自汉唐以来事载国史迨我 宣 英二圣相继举行成宪昭然遗烈未远兹遇 皇上焕启神谟光脩令典建熙朝之盛事

  • 卷之九百七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二五七副详及批光绪十五年十一月四日一一六一○--一·佚名

    前任新竹县将征存隘租银移交于新任,详请台湾善后总局查核,并该局批副详 印 新竹县印十五年十一月初七日到在任候补同知、直隶州知州、本任台湾埔里社通判、署台北府新竹县,为详送事。窃照卑职前收光

  • 四三三 谕内阁汉武帝不得直书其名著将《北史》等书内「汉彻」改为「汉武」·佚名

    四三三 谕内阁汉武帝不得直书其名著将《北史》等书内「汉彻」改为「汉武」乾隆四十二年十月初七日乾隆四十二年十月初七日内阁奉上谕:四库全书馆进呈李廌《济南集》,其咏凤凰台一首,有「汉彻方秦政,何乃误至斯」之语,于理

  • 钦定石峰堡纪略卷三·佚名

    五月十一日乙丑李侍尧奏言贼人现聚马家堡适甘州提【臣】俞金鳌帯领头起兵六百名于初二日抵靖远凉州副都统图桑阿帯满洲兵四百名先于二十九日到靖远臣已令该副都统帯兵二百名防同俞金鳌所帯之兵前往接应初四日接准提【

  • 卷八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八十二食货略二田制下顺治元年近畿百姓带地来投者甚多上特命设为纳银庄头各给绳地【每四十二亩为一绳】其纳蜜苇棉靛等物附焉计立庄百三十有二不立庄者仍其户计二百八十有五分隶内务府镶黄正黄

  • 庶人章第六·佚名

    【解读】这一章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五孝的最后一条,讲述普通百姓的孝道,就是掌握自然规律进行生产,收获粮食,供养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不违礼法,恭谨做人,节约用度,以更好地奉养父母,让父母能够安安乐乐地终其天年。

  • 养生送死,孝不违礼·孔子

    【原文】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注释】 孟懿子:“鲁国的大夫,下文的孟孙也指他。”樊迟:“孔子的学生

  • 提要·万斯大

    【臣】等谨按学礼质疑四卷国朝万斯大撰斯大有仪礼商已着録是书考辨古礼颇多新说如谓鲁郊惟日至一礼祈谷不名郊自鲁僣行日至之郊其君臣托于祈谷以轻其事后人不察郊与祈谷之分遂以鲁为祈谷见春秋不书祈谷遂以祁谷为郊今

  • 释摩诃衍论 第八卷·龙树

    释摩诃衍论 第八卷龙树菩萨造姚秦三藏筏提摩多奉 诏译已说解释分。次说修行信心分就此分中则有七门。云何为七。一者能治所治契当门。二者信心品类分剖门。三者修行方便善巧门。四者广释魔事对治门。五者赞叹

  • 天豹图·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英雄传奇小说。又名《英雄奇缘传》、 《剑侠飞仙传》,十二卷四十回。不著撰人,作者不详。存清嘉庆十九年(1814)韦胜书坊刊本,首嘉庆甲戌(1814)张氏序,十二卷四十回。又民国二年萃英书局石印小本,书题“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