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八

○张汝弼

张中书汝弼与刘阁老结交最厚,张出守南安,甲辰岁,朝觐事毕,往谒刘,刺入,刘久不出迓,张大不堪,因作一诗,投门者径去。一联云:“始知东阁先生贵,不放南安太守参。”刘阅之大惭,急令人遍索,张已入潞河之舟矣。

○汤胤绩献书

英宗在南内,音问久不通,指挥汤胤绩两献书,皆托乡人许内使以进,不知其所言何事。英宗复辟,问徐有贞曰:“汤胤绩乃信国公孙,朕欲用之,何如?”有贞奏曰:“与臣素熟,真一酒风汉耳。”遂止。

○李贤入阁

天顺改元之初,徐有贞方得君,上以阁下缺人,因问:“岳正可用否?”有贞曰:“臣性刚褊,正又过臣,恐不能共事。”又问:“李贤何如?”有贞遂赞其贤,因得入阁。盖不虞上之连问也。后有贞之贬,贤反挤之,以其无诚心荐己耳。

○邵宏誉失机

正统十三年,福建邓茂七反,按察副使邵某,字宏誉,领兵杀贼失机,监军金尚书濂为同年,邵私谒求免死。方入,都统太监曹吉祥忽来急索邵斩之,邵窜入后幕。时周先生鼎在幕中,视邵之貌,曰:“公杀气定矣。”饮之以茶,匿于床下,曹不获而去。金谓邵曰:“可少避三二日,盖军中之令,凡违节制者,遇见即杀,稍缓则不问矣。”后邵见曹,不能避,其间已断矣。人之死生亦有数也。周先生为言其详,记之,以见军中一时之制。

○郡学佳气

成化壬辰岁二月初,郡学大成殿之东吻,青气一道上冲,徐先生有贞偶见之,谓郡守丘霁曰:“此文明之象。”其年,吴元博宽果状元及第。

○能不称官

太宗朝,沈度以能书为翰林学士,许鸣鹤以能文为中书舍人。朝中有语曰:“学士不能文,中书不能字。”

○吴中奇事

郡守丘霁虽罢归,常拳拳于苏。成化戊申,以书问陆孟昭曰:“吴中近日有何奇事?”孟昭答曰:“叶与中侍郎卒于公座,俞钦玉公子死于梨园。皆奇事也。”

○陈祭酒寻母

陈鉴缉熙,其父为熊大理窜戍辽东以死,其母更嫁一百户。方窜时,缉熙尚幼,依坛官施道常为徒,读书刻苦,丙辰进士及第,除翰林编修。欲见其母,求使高丽,使还,果迎其母与父丧同归,葬于故丘。可谓有志者矣。

○杨少卿诗

大理少卿吴兴杨先生复,在京甚贫,家畜二豕,日命童子于后湖采萍藻为食。有法司家人偶与童子争,殴之,童泣诉,先生戏作诗曰:“太平门外后湖边,不是君家祖上田。一点浮萍容不得,如何肚里好撑船。”法司闻之,往谢。

○捷对

昆山县一尉体甚肥,一校官年甚少。尉戏校曰:“二三十岁小先生。”校随口曰:“四五百斤肥典史。”

○迎海驿壁诗

正统十四年,朝廷有北虏之患,东南之郡调发颇多,周文襄为巡抚,奏以缺官序用,凡门下之人皆得荐举。有越人邵昕者,诡谲多智,先为长洲县丞,忧制于家,遂起为昆山尹。故县有双尹、三丞、四簿之滥。县民王廷佩候文襄至,大书于迎海驿壁曰:“昆山百姓有何辜,一邑那胜两大夫。巡抚相公闲暇处,思量心里忸怩无。”文襄见之,略无怒色,邵亦不久而罢。

○鬼骂人

表兄滕文用,锡山旧族,家业久坠,为人训蒙以糊口。每节假归,有鬼辍骂不已,其声如妇人。文用入户声在外,文用出户声在内,夜间尤甚,惟在他家则无闻。自丁未岁至今已三载,骂不绝,不可晓也。岂兄之祖父厌其不振而致是欤?抑别有所祟欤?

○黄廷臣

黄谏,字廷臣,陕西兰县人。正统丙辰进士及第,为翰林编修,有应变之才。天顺元年,以尚宝少卿使安南,十一月使回,经苏,刑部主事刘钰廷美为文章友,因假清真观之孤山亭致酒相邀,并邀廷臣之乡先生邹文质及吾乡沈启南与锜数人偕会,锜始识廷臣,貌伟气充,少儒者之风。所谈惟使事,以《出使录》一帙见示。终席酒不及唇,只饮清茶数瓯。视其颈项间系一黄绒绳,绳如黍管大,莫测其为何。私询文质,文质曰:“彼有所惩也。”为石亨所挤,出为广州府通判。廷臣素多内宠,虽谪官,惟以数妾自随。不久,朝廷复取而用之,廷臣忽自疑,归至梅岭,缢于驿舍。群妾侍左右,皆不知也。系颈之兆,至是始验。抑廷臣预知,欲以魇胜,而终不免欤。

○沈氏犬

相城沈恒吉畜一金丝犬,长不过尺,甚驯。恒吉日宴客,犬必卧几下,主客皆以肉啖之,习以为常,凡三载。恒吉病痿,犬即不食。数日,恒吉卒,殓于正寝,犬盘旋而号,竟夕方罢。停柩者期年,犬日夜卧其侧。将葬,遂一触而毙。

○陈家卣

伪主陈友谅之苗裔,散处于黄,皆朴鲁之人。有一家藏一卣,其制甚古,吾友吴元璧判府,以彩段一端易之。卣大可容斗粟,内外多黄土色,间有朱翠,错以金银铜之质。已化矣,文多丁字,真商物也。

猜你喜欢
  卷四百七·列传第一百六十六·脱脱
  卷二百九十三·列传第五十二·脱脱
  自序·陈康祺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佚名
  卷之四百三十八·佚名
  九六 卧治时代·周作人
  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司马迁
  卷八十六 何武王嘉师丹传 第五十六·班固
  卷六十二 蜀书十七 是仪胡综传第十七·陈寿
  耶律斡腊传·脱脱
  刘焕传·脱脱
  汉纪三十六 世祖光武皇帝下建武二十三年(丁未、47)·司马光
  礼五七·徐松
  礼三○·徐松
  二、公侯伯子男释字·傅斯年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巧对录卷之三·梁章钜

    《明道杂志》云:世传朱全忠作四镇时,一日与宾佐出游,全忠忽指一方地曰:“此可建一神祠,试召一视地工验之。”而召工久不至,全忠怒甚,现于辞色,左右皆恐。良久,工至。全忠指地视之。工再拜贺曰:“此所谓乾上龙尾

  • 包待制三勘蝴蝶梦·臧懋循

    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杂剧(元)关汉卿撰●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杂剧目录楔子 〔音释〕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葛白王亲挟势行凶横赵顽驴偷马残生送 正名 王婆婆贤德抚前儿包

  • 卷六十三·徐世昌

    叶舒璐叶舒璐,字景鸿,一字镜泓,吴江人。贡生。有《分干诗钞》。论古《阴符》诵熟揣摩成,十上终邀六印荣。纵使有田皆负郭,可能结舌事躬耕。挑得琴心正倦游,垆边尚典鹔鹴裘。《长门》解为他人赋,却惹闺中怨白

  • 卷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卷十五壮游【大厯元年秋防州作梦弼曰此篇叙壮年经游之迹按唐书公少贫不自振客游吴越还以进士举不中第遂游齐赵间凡八九年复归京师】往者十四五岀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公自注崔郑州尚魏

  • 卷八十八·吴之振

    <集部,总集类,宋诗钞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八十八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黄公度知稼翁集钞黄公度字师宪闽之莆田人绍兴八年进士第一任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代还除秘书省正字秦桧以公度与赵丞相鼎善不悦小人希桧意论公度着

  • 御选明诗卷四十九·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四十九七言古诗十四陈鸿新秋蝉声昨日催秋至渐觉单衣卷凉吹闲吟最爱夕阳天水转澄鲜山转媚防处桐隂清露垂萧然物候翻相宜不知宋玉何为者畏见西风揺落时买西园菊至招同社徐兴公商孟和诸人花下小酌

  • 宋之问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宋之问( 656—712)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县)人,父名令文,高宗时为左骁郎将,东台详正学士,善文辞,工书法,膂力过人,时称“三绝”。之问受其父影响,亦善诗文,与“善剖决”的韦善心并称户部“二妙”,与著名诗人沈佺

  • 歴代通畧蒙求·陈栎

    太极既判髙下定位轻清为天重浊为地中处者人必立之君三皇【伏羲神农黄帝】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世质民淳伏羲画卦更造书【文字】契【符券】炎帝神农教民耒耜【耜以起土耒其柄也】黄帝轩辕神化宜民始垂衣裳皇风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宝训卷之五·杨士奇

    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臣吕 本谨校 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臣陈治本 南京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臣朱 锦 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臣吕胤昌谨阅审刑罚 ○洪熙元年七月乙未北京刑部工曹主事

  • 前集卷八·宋名臣言行录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前集卷八 宋 朱子 纂集 龎籍 颍国庄敏公 字醇之单州人中进士第相仁宗以太子太保致仕 明道中为殿中侍御史章献崩章惠欲踵之临朝公奏燔合门所掌垂帘

  • 卷九十九·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九十九雍正八年十月上谕十二道初六日奉上谕据宁远大将军岳锺琪奏称土鲁番回目额敏和卓屯田种地恭顺効力甚属可嘉朕闻之深为喜悦额敏和卓着赏缎二十疋其种地効力之回民等赏银二千两着

  • 卷一百·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一百雍正八年十一月上谕十四道初三日奉上谕阙里文庙告成特命皇五子同淳郡王前往告祭於十一月十九日从京师起程十二月十一日行致祭礼归途取道泰安州曕拜岳庙於献岁前回京此次皇子等往

  • 纲鉴易知录卷三九·吴楚材

    梁纪 附西魏北齐北周太宗简文帝纲 庚午,春正月,东魏高洋自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封齐王。纲 梁以陈霸先为交州刺史。目 霸先发始兴,至大庾岭,蔡路养拒之。其党萧摩诃,年十三,单骑出战,无敢当者。霸先击之,路养败

  • 卷二·僧祐

    法宝所被远矣。夫神理想一寂,感而后通,缘应中夏,始自汉代。昔刘向校书,已见佛经。故知成帝之前,法典久至矣。逮孝明感梦,张骞远使,西于月支写经《四十二章》,韬藏兰台,帝王所樱于是妙像丽于城,金刹曜乎京洛,慧教发挥,震照区寓矣。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九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一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二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三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四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五

  • 文化与民族及人类的存亡关系·太虚

    ──二十五年六月在牯岭作──文化建设月刊,去年发表中国本位文化宣言后,一时讨论中国文化建设之文章,颇呈风起云涌之概。最近于六月号,又有“民族复兴与文化问题之讨论”。而吴念中先生之民族文化与人类文化的关系与存亡

  • 卷七·佚名

    △随喜回向品第六之二复次须菩提,如前所说四无量行乃至五神通行。皆置是数。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一一皆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如是福蕴亦置是数。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一一皆得彼缘觉果。如是福

  • 串雅内外编·赵学敏

    方书。清赵学敏撰。八卷。学敏有《本草纲目拾遗》已著录。是书内外编各四卷。赵氏认为民间走方医“顶串诸术操技最神,而奏效甚捷”,故同走方医赵伯云合作,广泛收集、整理民间医药知识与经验,于光绪二十四年(1759)撰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