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涌幢小品卷之二十四

百寿

大寿字一轴。御史张数之家藏者。张始祖曰子成。赘周景端氏。景端无子。尽产遗之。此亦其一。自子成传六世至斆。书画多蠹腐。此贮神龛中。得独完。取而装潢之。字崇四尺有七寸。广杀其寸之六。楷体黑文。其点画中皆小寿字。白文。一一作别体。满百。无一同者。自庖牺成八卦。颉皇创六文。而字书浸繁。秦有八体。汉有小学十家。世增人益。至晋徐安子已集五十六体矣。齐王融又图六十四书。韦仲定为六十九种。谢善埙增九法。合成百体。繁不已剧邪。庾元威书十牒屏风。作百体。若悬针垂露。金错玉文。鹤头虎爪。倒薤偃波。与夫日月风云。仙人科斗。麒麟龙凤。龟鱼马羊。猴鸡犬豕。以及铭鼎幡信。摹印刻符。署胡蓬相。行草飞白。无不备矣。然他书若填奠蜹脚。犹有所遗。盖书之作比类。象形而成文。物类无穷。则文字亦无穷也。奚啻百体哉。今寿字百体。多晚出而鲜古传。然非精书者不能为。考其间时有疏缪。盖传摹之本。然大字宏壮若楼阁。小字精微如刻镂。而一字百体。世所希见。足以耸奇观。资博识。亦可谓难得者。

宰相具庆

唐至玄宗。宰相二亲具存者。惟郭元振一人。国朝则常熟严养斋讷、兴化李石麓春芳、江陵张太岳居正。

母寿

赵隐父存约。死李绛之难。隐与兄隲庐十年。阖门诵书。躬耕不仕。后亲友敦勉。始应举。历官宰相。隲亦至观察使。既辅政。他宰相及百官皆诣第庆母。岁时公卿必参讯。懿宗诞日。宴慈恩寺。隐侍母。以安舆临观。宰相帅百官拜恩于庭。回班。候夫人起居。缙绅以为荣。后崔彦昭、张浚、皆有母。遂踵其礼。子。光逢、光裔、光胤、皆显。

永乐中。夏少师原吉。元宵奉母观灯。上撤御膳以赐。仍赉钞二百锭。廷臣往贺。

世宗朝。熊太宰浃。唐太宰龙。各有母年九十余。生日。皆被赐赉。

宫詹孔公恂。大学士李贤之壻。其子彦喆。贤而早世。配王氏。守节表闾。年至百二岁。

三世高寿

世庙朝。崇德隐士周德茂。年百有三岁。子年皆七十余。孙且五十。扁其堂曰上寿。其曾孙为给事中。犹及见之。章皇帝宣宗时。韩王护卫朱氏者。父子皆几百岁。又皆身见玄孙。诏褒之。复其家。月赐石米、二帛。

大臣寿考

我朝阁臣寿最高者。惟刘洛阳健。年九十四。我浙魏尚书骥。年九十八。萧山人。冯尚书拱宸。年九十四。淳安人。陈尚书雍。年九十三。余姚人。皆官南京。皆高寿。皆致仕归。皆存问。完保名节。先后相望。真盛事可述。我湖茅鹿门坤、孙屏石铨、皆嘉靖戊戌进士。皆宪副。皆九十余。皆多子。皆过后戊戌数年。近年陆宗伯树声。九十七。华亭人。杨太宰巍。九十三。海丰人。毕司徒锵。九十二。石埭人。方侍郎弘静。九十五。歙人。

寿而死难

寿高是美事。然尽有老而受祸者。高要人梁致育。字遂初。以明经举乡试。为训导。六典文衡。志行高洁。致仕家居。与修郡志。天顺二年。被流贼掠去。逼令讲书。厉声骂曰。蛮奴若晓礼义。必不为此。贼不忍害。以竹舆舁之。时年九十六。目瞽。谓舁者曰。至泾口深处。白我。遂投渊而死。嗟乎。笃老盲人。何不先一二年考终。而构此难耶。子稵、孙瑜、曾孙镛、皆举于乡。有清白声。

王英。字邦杰。益都县人。性刚果。善骑射。为莒州千户。至元中。毛贵兵至。英年九十八。谓子弘曰。我世受国恩。今老矣。虽不能事戎马。尚忍食异姓之粟求生耶。自饿死。嗟嗟。命当饿死。乃与高寿。数固不可逃耶。

前身

大明寺前有平山堂。欧阳公守扬州时所刱。负堂而望江南诸山。历历在檐楹间。与堂平。故名。公政暇。辄往游。啸咏竟日而返。及殁后。有右司郎中糜师旦。庆元十一月游堂中。宛如畴昔所经。独叹惜壁间字画。堂前杨柳之不存耳。翌日渡江。适其兄倅京口。即移柳数十本。属扬帅赵子固为补植。且寄诗云。壁上龙蛇飞去久。堂前杨柳补来新。一生企慕欧阳子。重到平山省后身。是夕舟行。兄弟对语。至戊夜方寝。晨起。师旦逝矣。先是公登第时。过妇家姑苏之黄渡。饮于园亭。夜半。忽屏间有大书太师字。秉烛聚观。黑影随灭。人谓公他日必远到。至是始悟欧阳官至太子太师。益验后身之句云。万历中。我郡吴平山秀来为守。见堂额同其号。大喜曰。此为我也。大加藻饰。复筑梅花岭。增亭馆其上。为一郡胜概。后为忌者所毁。而平山石刻二大字。携归。砌于家园玉皇祠之下。曰。欧阳子有知。必能亮我心也。

仙侠

寇莱公有妾蒨桃。随南迁。再移光州。蒨桃泣曰。妾前世师事仙人为侠。今将别去。敢有所托。愿葬杭州天竺寺。吾向不言。恐泄阴理。今欲去。言亦无害。公当为世主者阎浮提王也。公不久亦亡。有僧克仅见公于曹州境上。拥驴北去。克仅询问后骑。曰。阎浮提王交政也。

莱公谪雷州。道经我湖。至安吉。有雾山寺僧。异其貌。礼之。留款数日。题其壁而去。

严阇黎

王梅溪少时。有乡僧每见必谓曰。此郎。严伯威后身也。王不晓所谓。既而访诸叔父宝印大师。叔父曰。严阐黎。字伯威。汝祖母贾之兄。吾之舅氏。且法门之师也。博学工诗文。戒行修饬。有声江淛间。为士俗所推重。汝父母以无子为忧。祷求甚力。至政和壬辰正月。师卒。汝祖一夕梦师至其家。手集众花。结成一大毯。字汝祖而遗之曰。孝祖。君家求此久矣。吾是以来。忽不见。是月汝母有娠。至十月而汝生。师眉浓黑而垂。目深而神藏。儿时能诵千言。喜作诗。人以汝眉目及趣好类之。且符所梦。又谓师死之月。汝即受胎。故云。王幼从学鹿岩。人有指其眉垂目藏而靳之者。表丈贾元达曰。此子眉目类吾伯严阇黎。他日能文未可知。王曰。阇黎智慧。纵未脱轮回。当复生人间。世为大善知识。胡为于灭度之后。现此穷薄困苦之相。王尝写字作文诒宝印叔父。叔父曰。人言汝吾师也。文仅似之。字乃尔不同。何耶。严阇黎尤工笔札。王颇拙于书。故云。因自嘲曰。严阇黎。汝前生食蔬何多智。予今生食肉何许迂。因为之记。

丁友鹤

成化中。大宗伯周洪谟中乡贡日。舟泊邗江。夜见一异人谓曰。吾即子之前身也。前程万里。终身清要。周曰。子何人。对曰。吾友鹤丁山人。周官南京翰林日。以诗讯太守三原王恕曰。生死轮回事杳冥。前身幻出鹤仙灵。当年一觉扬州梦。华表归来又姓丁。王得诗甚讶。集郡之耆老讯之。罗文节曰。友鹤山人。吾友丁宗启之父。以诗名家。元末隐处。至建文元年。殁于成都。以儒雅重于藩王。有德人也。王即以此回报宗伯。世以为异。迥合羊祜、房管之事云。

张明经

张越吾。三辅人。明经待试。中煤毒死。无子。止一女。曰喜姐。字同乡李上舍子。死之日。李在北雍。因经纪其丧。检阅箧中。装有珠一封。题曰。备喜姐女妆。李悉识而封之。为护其丧归。甫抵家。张妇出哭而谢。备陈所为经纪事。若目见者。李异而问之。张妇曰。先凶问未至。妾有梦。梦夫君仓皇归家。言死后得君周旋。今我为江都城隍。当时时归家视汝。李异之。凡五六年。忽一夕。李梦张至其家。呼曰。我得投生人世。在高唐州城外十五里村中林秀才家。为之子。秀才名接武。六年后。谒选。当贰某邑。时喜姐计已适君子。当携之行。经高唐。幸为我少驻。须遣来童一访。我与女一面。来童。其故臧也。李惊寤。识之。及期谒选。果若梦所拟。乃携家过高唐。遣来童访之。过城约十五里许。问所谓林秀才名接武者。人云。秀才已告衣巾矣。前墙门内。有儿坐其间者。即其家也。来童至彼。未及启口问儿。儿即呼之曰。来童。汝来乎。来童惊曰。儿何自识我。儿曰。我故汝主张越吾也。已则李夫妇与喜姐来。儿初持李泣。且谢之。已携喜姐手以泣。言汝母孤苦。今奈何。州守曹某上其事于郡。郡伯罗檄召之。林生抱儿入。儿长揖称罗曰。公祖。若犹自谓明经也。语前生事历历。

侵邻居

朱瑄。鄞县人。弘治中。督漕运。尝以微疾卧邮舍。谓侍吏曰。若等有异闻乎。其以语我。吏曰。里中有陆氏者。奸而横。侵其邻郑氏。尽其产。撤其居以为己宫室苑囿。所余唯嘉树一本。陆氏晚得子而喑。数岁。游于庭。忽指树而言。树乎。汝犹在耶。家人大惊。已而复喑不语。百方诱之。终不出一声。稍长。荒淫戏傲。靡所不为。家罄乃死。人曰。是郑氏后身云。朱曰。信乎。曰。信。尽召其里人问之。亦皆曰。信。后朱遇人。必以告焉。

薛满八

薛鸣歧。闽人。父曰如冈。生三子。长即鸣歧。少顽犷不驯。而有干济才。以倭难。同父母避居三山。贸易为生。饶机变。射利如隼。不十载。累千金。骎以骄奢。妻俞氏。忮妇人也。相与计。吾夫妇勤苦有尺寸。而仲季安坐享之。不能平。因时相鬬阋。母从旁解之。掷铁器。中母额。几殆。父屡诮责。不悛。将讼之官。鸣歧挟利剑。恐喝其父曰。讼我。我即屠若家。父无如何。则以丙夜焚香。书其罪状。诉之帝。如是久之。忽梦一道人语曰。汝前生。嘉善人也。尉嘉祥。家二十口。有金三百两。遇强贼薛满八。尽杀死。没汝金。今来为汝子。父醒。书之籍。心念此儿以偿债来。其不久矣。遂罢。不复诉。未数日。鸣歧疾作。徧体如刺。号呼之声。人不忍闻。屡自经求死。家人持之。则叩头求哀曰。速与我死。免人磔我也。其舅台山先生方为诸生。往视。入门。即呼舅救我。曰。何方可救。曰。与我死。即救耳。如此者弥月乃死。俞氏屡举子。不育。妾遗腹生子。未周岁。亦死。遂绝不嗣。而如冈收其遗赀。归故居。与妻叶。皆以安乐寿考终。

供养报德

咸宁胡叔元。字允卿。第嘉靖乙未进士。时终南有高僧净敖。戒行修洁。始居宁夏宁静寺。与元大王父琏友善。嗣后元王父襄陵尹汝楫。至咸宁。而净敖亦来居终南丰德寺。论交益厚。襄陵子姓。以师事之。敖每言曰。吾受若供养厚。吾当为犬以报若德。正德甲戌四月十九。襄陵假梦。见敖入室。已而变虎跃出。惊寤。语其子佑。异之。语甫毕。佑之室生元矣。时漏下乙夜。及明。闻叩门声。讯之。敖弟子来曰。师夜二鼓示寂矣。襄陵益异之。岁当甲戌。其为犬之验乎。遂以和尚名之。及长。不茹荤饮酒。弱冠登甲午乡荐。明年连第。忽忽不乐。无何病大渐。乃言曰。功名误我。时父佑在都。为裹巾帻。元揽镜顾视。笑曰。原一僧也。易形为儒。今乃裹巾若道士然。本来面目固如是耶。语毕而逝。

樵阳子

蜀灌县青城山有樵子。大足县人。姓雷。方诞育。有踞而募于其门者。父母因呼之曰化缘。可二岁。随父母往安县。父母皆死。县民陈和养为子。凡十余岁。陈夫妇亦死。遂投青城山下童翁家。童又贫。无所得食。则入山斫柴。售灌县人以活。灌县人持升米。或碗许米。市其柴。尽一担。樵子不计也。一日入山。天大雨雪。迷失道。益深。雪盈六七尺许。所见惟高崖万丈。古木架阴壑。飞鸟都绝。忽一老人须眉皓白。执拂子。招樵子坐。顷之。又一老人。貌颀。腹便便。衣大袖紫衣。亦来共坐。如是累月。并有所指授。已乃导樵子大树下。指曰。是中。尔前身所托也。坐樵子石上。设十二拜。礼甚恭。号之曰樵阳子。人因以称云。老人既去。樵阳子徘徊岩谷间。往往闻隔崖弹琴声。或人声。及迹之。无有也。结跏趺大树下。凡百数十日。败衣掩形。颓然槁木。采药人遇而怪之。佛耶。仙耶。颇以语灌县人。转相语。羣走物色。识为童家儿。是儿陷雪窖。一年久矣。曷不死寒饿。死虎狼。乃作如是相。事闻灌县令景某。驾而之山中。临问状。所对斑斑应古记。非童子口吻也。自言吾前身在树中。令便便人斫树。树轰然若雷震者。火发。其腹划然开。现委蜕焉。髫垂额覆领。指爪绕身。其貌像。则樵阳子也。令惊叹而返。寻并蜕坐处。得一石匣。匣有文字。秘不传。有布衲。有铁冠绦。樵阳子先自有剑。剑柔绕指。今失所在。其时令下教制龛。奉树蜕筑庵。居樵阳子。于是其名一日倾动州郡。士庶竞来瞻谒。樵阳子遽能谈人未来事。又能已人疾。来者愈益多。苦之。乃避匿安县之天池山。士庶则亦走天池。趾相错。其自乡荐绅以迨官长。车盖相望。而独石泉邓令某。憯墨吏也。问丹何居。樵阳子云。为令廉而仁。是官人外丹。令疑诮己。而孙弁某。将因缘为功。阴教令名之妖人。上变。告台司追捕。毋酿乱事。下成都张丞某逮治。樵阳子朴野。至则箕踞而谇。丞大恚。骂何物囚。敢尔。痛搒之。无苦也。系囹圄三月。狱上。而王观察某。特廉其非辜。覆丞牍。身为白艾中丞穆。是夫童而好修。安所涉人间世而惑众为。事得解。久之。谭中丞希思来。檄所司。即向所筑庵建大通观。遣还山。厥后。凡开府及领藩臬至者。率召见。樵阳子率一再往。不拒。顾其意忽忽不自得。会毘陵吴参政捧表过家。谋挟之来江南。樵阳子洒然从焉。来则止永庆寺。亦数过锡山龚方伯勉城南别业。稍一游武林西湖。所至。江南人就征未来事及丐已疾者麇集。樵阳子不甚答。间露一斑。即往往奇中。其在山。专饵生黄精。出乃复火食。食止蔬素。然终岁废便溺。良有绝异者。故未名。强而自名曰思道。亦书出山后事。未几辞去。相传其大父孔文。进士也。与内江赵文肃同榜友善。父鸣春。

三生照水

川中王、李、赵、三生。幼同学。后王官都督佥事。李官方伯。赵则老儒。家贫。读书不辍。一道士能知轮回。三人相约往扣。令注水自照。都督见一虎出穴。猎夫睨而弯弓。方伯止一猪首。老儒则垂髫诸生。鼓乐迎彩亭。榜曰神童云。

白李

洪武乙酉。吴山三茅观雷击白蜈蚣。长尺许。广可二寸。有楷书秦自起三字。

云南赵州。永乐间。雷击死一夷人。朱判其背曰。木子唐朝一佞臣。罚他千劫在牛羣。而今逃脱为夷士。霹雳来寻化作尘。火烙字曰李林甫。

夙慧

凡早慧者。固天授之奇。亦因前生夙习未及发。而转于后一见其奇也。相传闽戴大宾。少年及第。未几死。榇归。父发而视之。瞿然一白须翁也。可见老而久炼。则复少容。少而速殒。则见老态。去住总只一人。老少亦何分别。

升座词辨

员半千之孙俶。九岁。升座词辨注射。坐人皆屈。乃李长源之甥也。

遂初老人

王应麟之孙厚孙。八岁能诗。十岁能词赋。为象山教职。调浦江。归养。累荐不起。自号遂初老人。性介洁。文法三代两汉。有遂初集三十卷。

神童诗

汪洙。字德温。鄞县人。九岁善诗赋。牧鹅黉宫。见殿宇颓圮。心窃叹之。题曰。颜回夜夜观星象。夫子朝朝雨打头。万代公卿从此出。何人肯把俸钱修。上官奇而召见。时衣短褐以进。问曰。神童衫子何短耶。应声曰。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世以其诗诠补成集。训蒙学。为汪神童诗。登元符三年进士。仕至观文殿大学士。谥文庄。仁厚忠孝。着闻于时。子思温、思齐。孙大猷。皆至大学士。

鸡声诗

刘崧。字子高。吉安府泰和县人。旧名楚。国初改今名。性仁厚。且颖悟绝人。七岁能赋诗。世父夜寝。闻鸡声。因命为题。应口成一律。末云。唤醒人间蝴蝶梦。起看天上火龙飞。力学不倦。游南昌。有称十才子者。皆出其下。

莲池黄花

陈宗。辽海卫人。性颖悟异常。初。城南莲池。忽生黄花一茎。其大如盘。色艳甚。一术者见而异之曰。是花世所罕有。城中当出一奇士。未几。宗果生。四岁能书。五岁善文。号神童。尤长于篆刻。十八成进士。任刑部主事。宣庙奇其才。升为尚宝少卿。卒年二十七。遣官谕祭。

韩五泉

韩苑洛先生之弟邦靖。字汝庆。号五泉。有奇质。少读论语至文王至德篇。若有所思。父莲峯先生问故。曰。若是则武王非乎。莲峯为福建按察副使。渡江。母子各一舟。五泉泣请同舟。曰。岂以波涛叵测。父母皆不可离耶。以百余钱掷于地。命一视即收。答曰钱若干。悉如其数。百试不差。皆五岁时事。尝与客弈。背坐不视局。以口对弈者。始终不差一着,与苑洛公二十一同举进士。二十二同为部署。二十七同以进谏罢。三十四同起用为参议。然三十六竟卒。而苑洛为尚书。五泉孝友过人。诗亦清发。奇士也。又先后同下狱。

士荣议论

苑洛外孙张士荣。南阳人。九岁读书。皆识其义。年十七。从苑洛于京。问以致太平之道。对曰。今之举子业。与前代不同。经书传注皆祖宗之制。律例者。国之成宪。今为文不详传注。治狱不依律例。祖宗制度违越如此。况望其学古议事。欲致太平。必先正此二者。盖致天下之治在郡县。而它日为吏。皆庠序之士也。苑洛又与僚友赞一大臣。士荣屏后听之。客去。进曰。所论。儿殊未谕。大臣与言官不同。言官遇有缺失。即当言。大臣审其必见纳。方可言。若明知不能行。身徒窜殛取美名。使朝廷添一过举。四海加一疮痍。非大臣忠爱之实。惟曰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苑洛大奇之。后卒。年仅二十八。苑洛深痛惜之。

染巢鹊

王佐。字廷辅。山西辽州和顺县人。父义为谭城驿丞。有中贵驻驿。久不肯去。人厌苦之。佐方幼。夜密令人取庭树巢鹊。黑身朱喙而纵之。中贵见之惊诘。馆人皆惊以为不祥。遂去。佐举成化戊戌进士。官南户部尚书。子云凤。号虎谷。官佥都。佐廷试时。黄榜填毕。少一卷。求之不得。或曰。状元卷封内。若有二。启之。则佐也。遂足榜尾。名之首尾。亦有数如此。

捷对

郭中允希颜。泰和人。幼时与一长者浴于池。偶一龟浮水上。长者出对云。龟浮水上分开绿。中允对云。鹤立松梢点破青。长者奇之。妻以女。

尹文和公直。少入学堂。尝穿圆领。塾师眇一目。出对嘲之云。牧童也学穿圆领。应声对云。瞎子何曾见大衣。众皆失笑。

翁迈。字仲和。崇安人。年十三。以聪慧为郡举首。邑宰欧阳竦试以对曰。笋出钻钻天。应声曰。蕈生钉钉地。郡守元(日东)以幼。不甚礼之。问曰。小解元读何书。应曰。诗之相鼠篇。盖讽之也。守无以难。迨宴鹿鸣。小妓就之觅诗。即题云。年未十三四。娇羞懒举头。尔心还似我。全未识风流。守大称赏。

陈佑山汝弼之子敏勋。少慧。九岁。从佑山鄱阳舟中。佑山指笔架作对云。笔架如山。应声曰。棊盘似路。又曰。苏家三父子。文章可法。对曰。程门二弟兄。德义堪尊。未几卒。佑山。平湖人。进士官给事中。弹汪太宰鋐。谪官。诗文清丽。长子敏功亦举进士。官布政。

苏福。潮阳人。 【 一曰惠来人。】 有夙慧。再岁而孤。五岁不言。一日。见道上死蛙。曰。出字也。闻者惊异。时有驿丞。遇福拾穗陇上。戏曰。拾穂与神童。应声曰。折梅逢驿吏。矢口成章。下笔若有神助。率多此类。所著有秋风词、纨扇行及赋三十篇。卒年十四。 【 此段一作董玘。】 周一经。贵溪人。六岁。从父入郡。晨旭方升。顾使属对曰。东方日出天开眼。应声曰。西岳山高地出头。又王格。京山人。五岁。父读书兰若。来省。侍几侧。令对曰。春台四角正。应声曰。佛殿两檐高。后皆举进士。为显官。

张扆。陕西安定人。颖惠绝伦。二岁。从父官上党。所过山川、道里、厩置。若城郭、廨宇、园亭。久而不忘。指画成图。所问响应不穷。父尝以句属对云。晚霞高挂。无烟野火烧空。应声曰。新月初悬。没线银钩钓海。平凉赵中丞浚谷。父之受业师也。闻其奇。使侍立而试之曰。一日心存十二时。对曰。九重策献三千字。又故难之曰。秋雨连绵。檐前如奏九霄音。丁丁当当。惊回幽闺淑女梦。梦不成。夫戍萧关。对曰。春云缥缈。空中似放五毫光。往往来来。动起他乡游子思。思无穷。亲留瀚海。以诸生老。子国绅。进士、户部主事。

公交车有名

昆山张玉山廷臣。与吴中英归有光俱有名公交车。玉山父宽为钱塘令。方五岁。署中火。觅公不得。乃自寝抱印出走矣。有伪檄至。公识之。问何所得。曰。以前檄篆得之。有塾客邀公饮西河。而主具乃一吏。拂衣归。侦之。则吏以侵藏钱见告。是时甫八岁。后不第死。孙栋。进士、都给事少卿。有直声。文柱。举人。为同知。称良吏。

袁氏神童

倭人贡。道苏州。闻袁永之之名。延见。唱和累日。赠以奇珍。时年十余岁。郡中哗传袁氏有神童。

袁后年二十四发解。次年登第。二甲传胪。庶吉士张罗峯嫉诸吉士。请外补习吏事。得刑部主事。改兵部官提学、佥事。卒。胡端敏深重之。袁改武选主事。部署忽火。莫知所起。须臾焚爇尽。与陈侍郎俱下狱。部有巡风主事杨姓者。宜往。公代之。未及入而火作。公独承。不及杨。榜掠百余。谪戍湖州。过浔中。题诗于御书阁壁间。至湖。寓慈感寺。郡守长乐陈□令诸士从受业。拒不受。凡三年。哀冲太子生。赦归。又十年。荐起为南兵部。

识难字

嘉靖年间。御史余光荐闻喜县异童董应嘉。年三岁。未言。四岁始言。一言自能诵千文及大学序。能识千文难字。其父董才。抱以视光。光试之。得实。且知俯伏兴拜。从容循序。略无嬉惧。奏闻。光。江宁县人。子孟麟。甲戌及第。余官南中识之。年七十九。生子。后竟无嗣也。

书大字

万历甲午。广东顺德县李氏生子。名世屿。二岁不言。善书大字。如白沙先生体。四岁时。贵阳马御史文卿按广东。召之见。抱膝上。令写。手甚小。握甚固。作字如碗口大。挥洒甚疾。盖神童也。或曰。有物冯之。未可知。

丘养浩。晋江人。三岁。父抱谒外氏。他日潜往。家人愕。不知所向。觅得。诘之。答曰。门墙红圬。折而小巷。知为外家也。盖外家巷连学宫。公早慧。即能辨。一日游戏外氏园中。拾巨珠以奉外祖。祖曰。何不与尔母。答曰。实翁家物。安得奉母。

异林记

所辑夙慧数款。甚少。惟异林记详备。今并大年一款。稍订正。录于后。然出于玄、禅二门者。洸漾又当别论。削去之。

黄帝十岁。知神农之非。而改其政。 【 出鬻子。】 颛顼十岁佐少昊。 【 帝王世纪。】 禹年十二为司空。代鲧治水。 【 出传子。】 蒲衣子八岁。舜让以天下。 【 尸子。】 皋子五岁赞禹。项橐七岁为孔子师。 【 列女传。】 周灵王太子晋。八岁辨服师旷。 【 逸周书。】 鲁仲连。十二。折田巴于稷下。 【 鲁连子。】 甘茂之孙甘罗。年十二。为文信侯。见张唐。使之相燕。罗请躬说赵王。赵因献秦以五城。 【 秦国策。】 汉杨乌九岁。与其父子云太玄有荷戟入榛之语。 【 刘向别录。】 张霸七岁。通春秋。号张鲁子。 【 益都耆旧录。】 张堪六岁。受业长安。号曰圣章。宛人任贤。年十二。明诗、易、春秋。号任圣童。 【 后汉书。】 孔融十岁。盛宪见而异之。下车载归。结为兄弟。升堂拜母。 【 会稽典录。】 杨周七岁时。孔君平诣之。设杨梅。孔问。杨梅是君家果耶。周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金楼子。】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养于宫中。欲以为子。 【 世说新语。】 贾逵十岁。暗诵六经。 【 王嘉拾遗。】 夏侯渊之子荥。字幼权。七岁属文。日诵千言。经月辄识。文帝闻而请焉。宾客百余人。人一奏札。荥一览。即能历举其乡邑名氏。 【 郭颁世语。】 魏武幼子苍舒。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过成人。孙权曾致巨象。欲知其重。舒令置象大船。刻其水痕。称物校之。即得轻重。 【 魏志。】 王弼十岁便好老庄。通辩能言。何宴题曰。斯人可与言。天人之际矣。 【 世说注。】 陆士龙六岁便能赋诗。时人以为项橐、杨乌之俦。 【 世说注。】 何逊集初传入洛。元文遥时年十岁。一览便诵。邢邵谓此殆古来未有。 【 后魏书。】 梁昭明太子三岁。受孝经、论语。五岁徧读六经。简文帝六岁能文。揽笔立就。武帝以东阿目之。 【 出梁书。】 顾欢六岁。作黄鹊赋。谢贞八岁。作春日闲居诗。有风定花犹落之句。为尚书王筠所赏。虞荔九岁。往候太常陆倕。问五经十事。荔对无遗。 【 俱出南史。】 王勃六岁善文辞。九岁作颜师古所注汉书指瑕。以擿其失。李百乐七岁。知琅琊之稻。 【 出左传注。】 开元间。召能佛、道、孔子者相答。禁中童子员俶。九岁。升座。词辩注射。坐人皆屈。是日俶又荐其舅子李泌。泌年七岁。召入。使张说试以方员动静说。因贺帝得奇童。 【 新唐书。】 贾言忠数岁讽书。日万言。七岁以神童擢第。 【 唐世注。】 闻喜人裴敬彝。七岁解属文。性大端谨。号为甘露顶。 【 旧唐书。】 后唐庄宗年十一。从晋王讨王行瑜。入觐献捷。昭宗异之曰。此子有奇表。可亚其父。赐以鸂鷘酒巵、翡翠盘。因号李亚子。 【 北梦琐言。】 宋张九成八岁。默诵六经。通其大旨。父积书坐旁。命客就试。酬答如响。 【 出宋史。】 晏文献殊、杨文公亿。皆举神童。晏年十四。杨年十一。真宗亲试九经。不遗一字。又试诗赋。请至五赋乃已。 【 叶少蕴避暑录。】 金大宗时。东平童子刘天骥。七岁。能诵诗、书、易、礼、春秋左传、语、孟。章宗时。益都童子刘住儿。年十一。能诵大小六经。工诗赋。所书行草有法。孝行夙成。召至内殿。试凤凰来仪赋、鱼在藻诗。赐经童科出身。 【 俱出经史。】 国朝李文正东阳。五岁。以奇童举。杨少师廷和。年十二。举乡试高等。 【 弇州别集。】 李文正公东阳。六岁时。与学士程敏政。皆以神童举。纯皇召见。过宫门。不能度。上曰。书生脚短。李对曰。天子门高。时上御羞有蟹。上持示二子曰。螃蟹一身鳞甲。东阳对曰。蜘蛛满腹丝纶。敏政对曰。风凰遍体文章。纯皇赞曰。他日一个宰相。一个翰林。卒如所言。 【 雪涛小书。】 羣臣皆贺。

佛言修摩那沙弥年向八岁。得四神足及得四谛之法。 【 增一阿含经。】 舍利弗生。始八岁。诵十八部经。通解一切义。摩伽陁国尝设大会。作乐谈义。舍利弗便升论状。结跏趺坐。问答之间。辞理超绝。 【 智度论。】 释道安七岁。读书。再览。能诵。年十二出家。神圣聪敏。师与光明经一卷。不减万言。安览毕。即还其师。覆之。不差一字。释宝志产鹰巢中。手足皆鸟爪。朱氏妇闻其啼。梯树取养之。七岁。依钟山僧出家。修习禅业。与人言。始若难晓。后皆效验。释法聪八岁出家。卓然神秀。陕郡人辛七师。十岁好浮图法。曰阅佛书。自能辨梵音。不由师教。 【 俱出神僧传。】 昙无谶本天竺人。十岁诵咒。聪敏出羣。日万余言。初学小乘。后得树皮涅盘经读之。惊悟。 【 北凉录。】

大年

周穆王一百三十四岁。召公奭一百八十岁。 【 出王充论衡。】 一云。召公百一十九岁。 【 竹书纪年。】 太公望百四十岁。 【 金石录。】 老聃生子。殷时为周柱下史。转为守藏史。积八十余年。入大秦时。盖二百余岁。 【 高士传。】 卜子夏一百三岁。 【 出荣斋随笔。】 汉文帝得魏文侯时乐人窦公。百八十岁。两目皆盲。 【 出桓谭新论。】 齐东宫得疾。隐居嵩岳。寿三百余岁。 【 出嵩山志。】 后魏正光初。有隐士赵逸来京师。云是晋武时人。晋朝旧事。多所记录。号为圣人。不闻养生。自然长寿。言郭璞为吾筮寿五百。今始逾半。盖二百五十矣。 【 洛阳伽蓝记。】 魏侍中罗结一百七岁。犹总三十六曹事。百二十余乃卒。 【 出北史。】 梁锺离思远。百一十二岁。凡七娶妻。有子十二人。 【 出南史。】 汉丞相张苍。年老。吮妇人乳汁。得百八十岁。 【 抱朴子。】 荆州上津乡人张元始。年九十七方生儿。儿遂无影。元始百一十六岁乃卒。 【 出南史。】 梁武帝太清元年。海中浮鹄山。有女人年三百岁遣使献红席。有女道士四五百人。年并出百岁。 【 出南史。】 唐开元东封。太原人于伯龙诣阙。年已百二十八岁。其子老死。两孙随行。各年七八十岁。 【 出旧唐书。】 唐南昌人钱朗。累官光禄卿。百七十乃卒。 【 出一统志。】 唐会昌五年。胡杲吉白?文与白乐天。于东都履道坊。为九老会。洛中遗老。李元爽年百三十六岁。杲八十九。白?文八十八。刘真八十七。郑据八十五。卢真八十二。张浑七十七。白居易七十四。 【 出白氏长庆集。】 宋初。罗浮山有陈崇艺者。年百二十。自言儿时见山下有船数十。今去海四里矣。 【 罗浮山记。】 宋太宗时。琼州人杨遐举。年八十一。其父连叔。年百二十二。祖宋卿。年百九十五。并存。犹有九代祖居鸡窠中。如小儿。见人。出头下视。不语不食。 【 出洞微志。】 又池州有一村。皆查姓。有翁媪两人。是其村祖。不知几百岁。各长三尺。脑后一髻。拥以绵衣。惟露首。面兀如土木。但目能运转。舌能舐酒 【 夷坚志。】

国朝亲郡王寿考者。肃恭王贡錝、东阿王泰懋、俱八十一。益恭王厚炫、堵阳安僖王同鉣、内江庄懿王友墦、襄陵恭惠王范址、乐平定肃王冲焚、俱八十二。襄陵安穆王征钤、唐山恭懿王勋。澄、俱八十三。庆成恭裕王表栾。八十七。安化惠懿王秩炵。八十八。襄垣安惠王仕坯。九十一。坯子成鍨袭封。年九十二。见封长曾孙充煌乃卒。 【 王弇州别集。】

国朝大臣眉寿至九十者。陆文定树声。九十七。 【 于谷峯集。】 江侍郎治。九十二。 【 谥议公册。】 魏文靖骥。九十八。刘文靖健。九十四。王端毅恕。九十三。尚书胡公拱辰、尚书陈公雍、大理寺卿葛公浩、俱九十二。王尚书学夔。九十四。湛尚书若水、应尚书大猷。俱九十五。南兵部尚书郭宗皋。九十。刑部尚书钱邦彦、喻茂坚。俱九十一。 【 王氏别集。】

大臣八十以上者。胡忠安濙、韩司寇邦问、蒋恭靖瑶、方尚书钝、俱八十九。邹宗伯干、殷司寇从俭、李太宰裕、张太保子麟、冯司寇岳、俱八十八。王恭靖璟、潘恭定恩、俱八十七。马端肃文升、林司马瀚、韩忠定文、章文懿懋、高襄简友玑、刘清惠麟、董宗伯份、严分宜嵩、俱八十六。王靖远骥、孙司马原贞、焦泌阳芳、俱八十五。王文端直、王忠肃翱、贾文靖咏、朱恭襄希周、吕少傅本、俱八十四。黄文简淮、胡宾客俨、尹文和直、陈太保金、谢文正迁、毛文简纪、罗文庄钦顺、顾宫保应祥。胡司寇松、俱八十三。俞司寇士悦、雍司徒泰、洪太保钟、徐少师阶、 【 王别集。】 礼部侍郎习礼。八十九。户部侍郎万虞恺、大礼卿夏时正。八十八。右副都御史孙曰良。年八十七。都督同知吴良。洪武中以蕃将来降。成化中卒。年九十九。 【 弇州别集。】 太守林春泽。一百四岁。太史王革。一百岁。【 出王同轨耳谈。】 韩府郡牧所千户朱政。言其曾祖信百六岁而终。祖全。百二岁。父镛。八十二岁。俱见存。弘治中。太仓状元毛澄祖、毛弼。百岁。有司为建人瑞坊。洪武中。昆山耆老周寿谊。百十六岁。入见。赐宴及钞币。天顺中京师人茹大中。百有四岁。入见。便殿赐宴并冠带。命礼部尚书姚夔。造其第贺之。成化癸卯。济宁人王士能。自言百二十。又三年乃卒。 【 弇州别集。】 北京良乡人孔无似。年四百岁。御史金灿召见。与之饮食。 【 郎仁宝七修稾。】 内乡李子田为池州同知时。有老人百七岁来见。内邱有向指挥。百十七岁。淅川县人卖大用。一百三岁。顺阳赵相。百岁。新野李老。百十余岁。邓州郭陵母。一百七岁。颍州姚老。百有六岁。其妻亦百岁。内乡人罗纪。百岁。崔举。百有二岁。 【 出李子田于堧注笔。】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六 陈三李曹刘·欧阳修
  资治通鉴后编巻一百十一·徐乾学
  卷五十五·佚名
  卷一百六十二·杨士奇
  卷之七百七十四·佚名
  通志卷四十二·郑樵
  三七六 寄谕浙江巡抚三宝查询朱彝尊《经义考》藏板之家·佚名
  一七二 大学士舒赫德等题议将与遗失《永乐大典》有关之提调收掌官罚俸本·佚名
  卷三十·傅恒
  卷四十一·高士奇
  六朝通鉴博议卷一·李焘
  东方兵事纪略(一篇)·佚名
  薛序·邹漪
  唐废帝本纪·欧阳修
  四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曲品凡例·祁彪佳

    一、 品中皆南词,而《西厢》、《西游》、《凌云》三北曲何以入品?盖以全记故也。全记皆入品,无论南北也。一、 文人善变,要不能设一格以待之。有自浓而归淡,自俗而趋雅,自奔逸而就规矩。如汤清远他作入“妙”,《紫

  • 山谷集补钞·吴之振

    黄庭坚记梦众真绝妙拥灵君,晓然梦之非纷纭。窗中远山是眉黛,席上榴花皆舞裙。借问琵琶得闻否,灵君色庄妓摇手。两客争棋烂斧柯,一儿坏局君不呵。杏梁归燕语空多,奈此云窗雾阁何。宗室公寿挽词昔在熙宁日,葭莩接贵游。题诗奉

  • 卷九十一·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録卷九十一罗隠隠字昭谏新登人本名横十上不中第遂更名从事湖南歴淮润皆无合久之归投钱镠累官钱塘令镇海军掌书记节度判官盐铁发运副使著作佐郎奏授司勲郎梁祖以谏议大夫召不行魏博罗绍威推为叔

  • 卷二十四·陈衍

    ●元诗纪事卷二十四侯官陈衍辑郭翼沈右同同唐棣韩好礼黄季伦李廷臣吕诚贾策堵简杨椿边鲁杨庆源完泽谢寅徐梦吉刘肃李庸康瑞陆继善朱彬欧阳公瑾郑贺高克礼

  • 列传第四十六 殷孝祖 刘勔·沈约

    殷孝祖,陈郡长平人也。曾祖羡,晋光禄勋。父祖并不达。孝祖少诞节,好酒色,有气干。太祖元嘉末,为奉朝请,员外散骑侍郎。世祖以其有武用,除奋武将军、济北太守。入为积射将军。大明初,索虏寇青州,上遣孝祖北援,受刺史颜师伯节度,累

  • 卷二十五 雍熙元年(甲申,984)·李焘

      起太宗雍熙元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春正月壬戌,上謂侍臣曰:「夫教化之本,治亂之源,苟無書籍,何以取法?今三館所貯,遺逸尚多。」乃詔三館以開元四庫書目閱館中所闕者,具列其名,募中外有以書來上及三百卷,當議甄錄酧奨,餘第

  • ○附录:胜利前后·恽逸群

    八月九日苏联对日宣战,红军长驱直入伪满及朝鲜北部,日寇受到致命打击,即接受波茨顿宣言,向联合国无条件投降。处于日寇铁蹄下达八年之久,忍饥耐寒,窒息下气的上海人民,兴高彩烈,欢欣疯狂,满以为从此重见天日,可以扬眉吐气!然而“

  • 卷三十五 荆燕吴传 第五·班固

    (荆王刘贾,燕王刘泽,吴王刘濞)【原文】荆王刘贾,高帝从父兄也,不知其初起时。汉元年,还定三秦,贾为将军,定塞地,从东击项籍。汉王败成皋,北度河,得张耳、韩信军,军修武,深沟高垒,使贾将二万人,骑数百,击楚,度白马津入楚地,烧其积聚,以破其

  • 高叔嗣传·张廷玉

    高叔嗣,字子业,祥符人。十六岁做《申情赋》近万言,凡读过这篇赋的人莫不惊奇。十八岁乡试中举,嘉靖二年(1523)进士,授工部主事,后改吏部主事,又任稽勋郎中。出任山西左参政,审明冤案十二件,人称为神。调湖广按察使,年三十七岁而

  • 卷四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通礼卷四十八凶礼皇太子丧礼未分封之皇子薨逝有追封皇太子者礼部内务府承防防疏丧仪简王大臣典丧事皇太子年已冠皇帝服十有三日未冠皇帝去冠饰素服辍朝七日已昏并已生子皇太子福晋及所生皇孙皆成

  • 提要·胡渭

    【臣】等谨案洪范正论五卷国朝胡渭撰渭有禹贡锥已着録此书大防以禹之治水本于九畴故首言鲧堙洪水继言禹乃嗣兴终言天乃锡禹则洪范为体而禹贡为用互相推阐其义乃彰然大防主于明奉若天道之理非郑樵禹贡洪范相为表里

  • 古今译经图纪卷第一·靖迈

    大唐翻经沙门释靖迈撰后汉刘氏都洛阳惟孝明皇帝以永平三年岁次庚申。帝梦金人项有日月光飞来殿庭。上问群臣。太史傅毅对曰。臣闻西域有神号之为佛。陛下所梦固其是乎。至七年岁次甲子。帝敕郎中蔡愔中郎将秦景博士王

  • 卷第二·佚名

    续藏经 正源略集 清 际源.了贞辑 达珍编 正源略集卷第二 维扬嗣祖沙门(宝轮际源高旻了贞)辑 天台国清 达珍 编 南岳下三十四世 磬山天隐修禅师法嗣(五人) 京口夹山林皋本豫禅师 晚号晦夫。昆山陈氏子。十九。脱

  • 卷之七·佚名

    高峯龙泉院因师集贤语录卷之七 诸般佛事门 发道文(此系遇人新丧就士。人所召引亡魂徃生佛地及安慰灵座用) (唱和)极乐世界(众和)弥陀佛(四声)观音菩萨(众和)摩诃萨(四声)势至菩萨(众和)摩诃萨(四声)海众菩萨(众和)摩

  • 卷之三·佚名

    嘉兴大藏经 莲峰禅师语录莲峰禅师语录卷之三嗣法门人性深等编兴化龙华万寿禅寺语录师于康熙丁未年十月初二日受本府龙华万寿禅寺都院玉震公领合山暨诸檀护请至。山门云千峰围绕八字廓开任凡任圣去去来来秪如山僧到

  • 心是孤独的猎手·麦卡勒斯

    《心是孤独的猎手》(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是美国作家卡森·麦卡勒斯创作的小说,首次出版于1940年。该小说讲述的是以聋哑人辛格为核心和四个小人物之间的故事,这四个人物分别是咖啡店老板比夫,小姑娘米克,黑人医生

  • 西湖杂记·袁宏道

    《西湖杂记》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创作的一篇游记散文。文章开篇先总体介绍西湖最美丽的景色:在一年中最美的是春天和月夜,在一天中最美的是日出前和日落后的雾气。然后详写西湖春天的风景,尽管好友石篑催着去其他地方看梅

  •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妙叶

    佛教著述。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妙叶集。二卷。是开示“三昧念佛”法门之作。谓“念佛三昧”是一切法门中“最上三昧”,故称“宝王”。上卷分九篇,下卷分十一篇,并附“真妄心胜劣图说”、“破妄念佛说”二文。收录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