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世充传

王世充字行满,祖先是西域胡人。祖父支颓褥,迁居新丰。支颓褥死后,其妻年轻守寡,和仪同王粲私通,生子名曰琼,王粲就把她娶作小妾。王世充的父亲收自幼丧父,随母嫁到王粲家,王粲喜爱他而收养了他。因而随姓王。官至怀、汴二州长史。

  王世充头发卷曲,声似豺狼,性好猜疑,诡计多端,读了许多经史,特别喜爱兵法,通晓占卜星相盈虚之术,然而却不曾为人指点过。隋文帝开皇年间,任左翊卫,后来又因军功任仪同,授予兵部员外郎之职。善于敷陈奏进,熟悉法度律令,舞弄笔墨文章,高低上下存于心中。或有驳论辩难的人,王世充快牙利口,文过饰非,文词犀利,众人虽然知道王世充不对,却又没有人能够让他屈服,都称他能言善辩。

  隋炀帝时,逐步升迁至江都郡丞。当时,炀帝多次巡幸江都,王世充善于体察君主的脸色,阿谀逢迎,顺从旨意,每次入宫说事情,炀帝都善待他。又以郡丞之职兼领江都宫监,于是就雕刻文饰池塘台榭,秘密进奉远方的珍奇物品,以取悦予炀帝,因此,炀帝更加宠信他。大业八年(612),隋朝天下开始出现动乱,王世充内怀侥亻幸之心,屈己礼士,私下结交英雄豪杰,广泛收买人心。江淮之间的百姓素来轻薄,又逢盗贼四起之时,违犯法纪的人很多,有的人下狱抵罪,王世充违背法纪把他们放出来,树立个人的恩义。

  杨玄感造反的时候,吴地人朱燮、晋陵人管崇在江南起兵响应,自称将军,拥兵十多万。炀帝派遣将军吐万绪、鱼俱罗讨伐,不能取得胜利。王世充在江都招募一万多人,打击叛军,多有胜利。每次取得胜利,一定归功于部下,获得的军粮财物,都分给士兵,自己分文不取。因此,人们都争相为他所用,取得的功劳最多。

  大业十年(614),齐郡贼兵元帅孟讠襄自长白山而下侵犯掳掠诸郡,到了盱眙,已有十多万人。王世充率兵迎战,用老弱残兵向敌兵示弱,依据都梁山结为五座营寨,与敌相持而不交战。后来,利用敌兵松懈,出兵奋然进击,大破敌军,乘胜将众贼兵消灭殆尽,孟讠襄带着几十名骑兵逃跑了,斩首一万人,各种牲畜和军用物品,都全部缴获。炀帝因王世充有将帅的才能和谋略,才开始派遣他统领军队,讨伐各处小伙盗贼,所向必胜。然而,王世充生性多矫饰虚伪,假装行善,能够自我辛劳吃苦,用来博取好名声。大业十一年(615),突厥兵将炀帝围困在雁门关,王世充出动江都的全部兵马,往赴国难。在军营中,王世充满面污垢,悲痛流涕,昼夜不解甲胄,依草而坐。炀帝听说这些,认为王世充爱戴自己,更加信任他。

  大业十二年(616),王世充升任江都通守。当时,厌次人格谦已是多年为强盗,拥兵十多万,驻扎在豆子..中。王世充打败格谦军,将格谦斩首,威势震动众盗贼。又进击卢明月,大败卢明月于南阳。后来回到江都,炀帝非常高兴,亲自端着一杯酒赐给王世充。这时,王世充又得知炀帝喜好女色,就进言说江淮善良之家有很多美女,都愿意进入后宫,只是没有缘由自我进献。炀帝更加高兴,于是私下命令王世充仔细观察各位女子,端庄秀丽合乎容貌标准的,就拿正库里的财物支付入京所需之物,用以聘纳这些女子。所用的钱财无法计算,帐面上所说是敕令另有用途,不记录其实际数目。有中意的女子,炀帝就对王世充重加赏赐,有的不中意,也给予赏赐。后来,命令用船把搜罗来的美女送到东京洛阳,而路途中盗贼四起,护送的使者感到这种差役辛苦,就在淮水和泗水中把船弄沉,将那些美女都淹死,前前后后有十多起。有的暴露了出来,王世充就替他们遮掩,又仓促简单地选择一些女子用来进献。这之后,王世充更受亲宠。

  逢上李密攻下兴洛仓,进逼东都洛阳,官军屡遭失败,光禄大夫裴仁基献武牢城投降李密。炀帝深恨李密,大规模地发动兵马,准备讨伐李密。特意颁布诏令,派遣王世充为将军,驻扎在洛口抵挡李密。前前后后交战一百多次,互相有胜有负。王世充就率领兵马渡过洛水,进逼仓城。李密与之交战,王世充被打败,落在水中淹死的有一万多人。当时天气寒冷,下着很大的雪,士兵渡过洛水之后,衣服湿透了,冻死在路途上的又有几万人,等到了河阳,才剩下几千人。王世充自囚于牢狱之中,向越王杨侗请罪,越王杨侗派使者敕免他,召令王世充回东都洛阳。王世充收罗逃散的士兵,驻扎在含嘉城中,不敢再出来。

  宇文化及在江都杀害炀帝,王世充和太府卿元文都、将军皇甫无逸、右司郎卢楚尊奉杨侗为君王。杨侗任命王世充为吏部尚书,封爵郑国公。杨侗用元文都、卢楚的计谋,任命李密为太尉、尚书令,李密就向杨侗称臣,又率兵在黎阳抵抗宇文化及,派遣使者进奉俘虏和战利品。众人都很高兴,只有王世充对其属下诸位将领说:“元文都一类人,不过是撰写公文和诉状的人罢了。我看这种形势,一定会成为李密的俘虏。况且,我们的军队兵马经常和李密交战,杀害其父兄子弟,前后已经很多了,一旦成为他的部下,我们就没一个人能够活得了。”王世充说出这些话,用来激怒众将。元文都知道后十分害怕,与卢楚等人商议,准备利用王世充入宫的机会,埋伏士兵将王世充杀掉。日期已经约定好了,将军段达派遣女婿张志把卢楚等人的阴谋告诉了王世充。王世充夜里率兵围住宫城,将军费曜、田世..等人在东太阳门外与王世充大战。费曜等人被打败,王世充就攻入宫城门。皇甫无逸单人匹马逃走。王世充捉获卢楚,把他杀了。这时,宫门还关闭着,王世充派人敲门对杨侗说“:元文都等人想把皇帝抓起来投降李密,段达知道后告诉了臣。臣不敢造反,只是要诛杀反叛者。”元文都得知发生了变故,入宫奉杨侗到乾阳殿,列兵保卫杨侗。命令将帅利用宫城来抵抗,军队被打败,杨侗命令打开宫门让王世充进来。王世充派人把宫中的侍卫全部替换下来,第二天入宫谒见,叩首流涕,对杨侗说“:元文都等人无礼,阴谋相互屠杀,事情紧急才这样做,不敢背叛国家。”杨侗和王世充盟誓。不久,王世充又派遣韦节等人劝杨侗,任王世充为尚书左仆射、总督内外诸军事。又授任王世充的兄长王恽为内史令,进入宫中居住。

  不久,李密打败宇文化及而回,精兵良马大多战死,士兵都很疲倦。王世充正想利用李密士卒疲惫之机,打击李密军,恐怕人们不一心,就假托鬼神,说是梦见了周公,就在洛水上游修建宙宇,派遣巫师张扬说“:周公想令仆射急速讨伐李密,会取得很大成功,不然的话士兵都要因瘟疫而死掉。”王世充的士兵大都是楚地人,风俗迷信妖魅荒诞,所以就说出这些话来迷惑士兵。众士卒都请求作战,王世充精选训练精壮英勇的士兵二万多人,马一千多匹,在洛水南岸安下营寨。李密的兵马驻扎在偃师北山上。这时,李密刚刚打败宇文化及,正是得意之时,有轻视王世充的意思,没有修筑工事。王世充派遣二百多名骑兵,悄悄进入北山,埋伏在山谷中,命令士兵喂饱马,早晨还未起床就在寝席上进食。一切准备好之后,夜里渡河,人马疾驰,到天亮的时候接近了李密的营寨。李密出兵应战,还没摆好阵势,两军混战在一起。伏兵借助山的隐蔽而上,偷偷登上了北原,从高处冲下,驰压李密的兵营。营中大乱,没有人能够抵挡,伏兵就进入营中放火。李密的军队十分惊恐,四散溃败,其将张童儿、陈智略投降。进军攻下偃师。当初,王世充兄长和其子玄应跟随宇文化及到东郡,李密俘获他们,囚禁在城中。至此,都全部获得释放。又俘获李密的长史邴元真的妻子儿女,司马郑虔象的母亲和李密诸将官的子弟,都加以安抚慰问,让他们各自偷偷地呼唤他们的父兄归附。军队到了洛口,邴元真、郑虔象等人献仓城以响应王世充。李密带着几十名骑兵逃遁,王世充收罗众兵而回。东边到大海,南边到长江,都来归附王世充。

  王世充又令韦节劝杨侗,任命自己为太尉,设置官署和属官,把尚书省作为自己的官府。不久,自称郑王,派遣部将高略率师进攻寿安,交战不利而回师。又率师围攻谷州,三天就退兵了。第二年,王世充自称相国,接受九锡,准备帝王仪仗队所用的器物,这之后就不朝拜杨侗了。有一道士名桓法嗣,自称能解图谶,王世充亲昵他。法嗣就上《孔子闭房记》,画的是一男子手持一杆驱赶羊。法嗣说“:杨是隋朝的姓。干字加一,是王字。姓王的在姓杨的后面,明摆说是相国代替隋朝成为皇帝。”又取《庄子》中的《人间世》和《德充符》二篇上奉王世充,法嗣解释说:“上篇说的是‘世’,下篇说的是‘充’,这就是相国的名字。应当恩德遍及人间,应符命而成为天子。”王世充非常高兴地说“:这是天命啊!”再次拜谢,接受法嗣的上书。随即任命法嗣为谏议大夫。王世充又用罗网捕获各种鸟,把帛书系在鸟颈上,自称上应符命而把它们放回天空。有人用弹弓射得鸟而来进献,也授官封爵。接着废除杨侗,将他私下杀害,自己超越本分即皇帝位,建元曰开明,国号为郑。

  大唐太宗率军围攻王世充,世充频繁出兵迎战,一交战就失利,许多城池相继投降。王世充十分困窘,派遣使者向窦建德求救,窦建德率兵救援。兵至武牢,太宗大败其军,擒获窦建德来城下。王世充准备突出重围逃跑,众将没有人响应他,于是出城投降。到了长安,被仇人杀害。

猜你喜欢
  ●卷上·郑文宝
  第六回 许优待全院集议 允退位民国造成·蔡东藩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四·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八·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三·佚名
  明光宗贞皇帝实录卷之二·佚名
  卷之四百五十五·佚名
  卷之二百三十八·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二 列女传四·纪昀
  一○八五 安徽巡抚书麟奏覆委员赴苏购买改正刊本《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三、言志篇·林语堂
  宦游纪略·徐一士
  吴社编·王穉登
  卷一百四十七·雍正
  方域一四·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王苍·唐圭璋

      苍字筤洲。   诉衷情   补成团扇绣残工。并蒂瑞芙蓉。花心欲就针折,赬玉唾残茸。   寻断绪,怨西风。寂寥中。两般时候,旧月新霜,晓角昏钟。

  • ●卷一○·陈衍

    一、初梅宛陵诗无人道及。沈乙盒言诗夙喜山谷。余偶举宛陵,君乃借余宛陵诗亟读之,余并举残本为赠。时苏堪居漠上,余一日和其诗,有“著花老树初无几,试听从容长丑枝”句,苏堪曰:“此本宛陵诗。”乃知苏堪

  • 卷之二·高启

    呉郡髙啓季迪著南州徐庸用理编乐府秦筝曲娇弦细语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九十八·佚名

    嘉靖四十年六月己未朔以宣府镇河台失事谪保安卫署都指挥佥事张臣戍边陕西都司署都指挥佥事郭震等八人输赎还职○庚申升巡抚贵州右副都御史鲍道明为南京大理寺卿户部郎中冀炼为南京光禄寺少卿○江西赣州府盐税每年约银

  • 卷之一百八十八·佚名

      康熙三十七年。戊寅。夏。四月。乙巳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上幸畅春园。诣皇太后宫、问安  ○己酉。谕大学士等、人命所关重大、朕数年以来、将为盗者、止诛首恶、为从者从宽免死、发往黑龙江。朕曾问及将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五 载记二·纪昀

    载记 【二】南唐○南唐李升 景 煜 【附】 孙晟 刘仁赡 韩熙载 徐铉锴 周惟简 潘佑李平 皇庸继 勋李升李景李煜附△李升李升 【宋史作升】 字正伦徐州人少孤流寓濠泗闲杨行密攻濠州得之奇其貌养以为子而杨氏诸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四 宗室传十四·纪昀

    宗室传金 【二】○金二始祖子德帝子安帝诸子献祖诸子昭祖诸子景祖诸子△始祖子始祖二子明懿皇后生德帝名乌噜季名干鲁皆福寿之语也以六十后生子异之故皆以嘉名命之△德帝子博啰德帝二子思皇后生安帝季曰博啰博啰 博啰

  • 吴沉传·张廷玉

    吴沉,字..仲,兰溪人。元朝国子博士师道的儿子,以学问品行而闻名。太祖攻下婺州,征召吴沉及同郡的许元、叶瓒玉、胡翰、汪仲山、李公常、金信、徐孳、童冀、戴良、吴履、张起敬等人会食省中,每天命二人进讲经史。不久,任命吴

  • 卷三十五 少仪第十七·郑玄

    (陆曰:“少,诗照反。少犹小也。郑云:‘以其记相见及荐羞之小威仪。’”)[疏]正义曰:案郑《目录》云:“名曰《少仪》者,以其记相见及荐羞之少威仪,少犹小也。此于《别录》属《制度》。”闻始见君子者,辞曰:“某固原闻名于将命者。

  • 丽泽论説集録卷十·吕祖谦

    门人所记杂説二以立志为先以持敬为本就正身治家上理防最是亲切处人之良心饮食居处之间未尝不在但不能察【只为这个道理无已时】常以昼騐之妻子以观其行之笃与否也夜考之梦寐以卜其志之定与未也须于此等处常常体察唯此

  • 卷十五·陆九渊

    卷十五与陶仲赞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夫妇之愚不肖可以与知能行。圣贤所以为圣贤,亦不过充此而已。学者之事当以此为本。若夫天文地理、象数之精微,非有绝识,加以积学,未易言也。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等皆德行事,为尊为贵,为上

  •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十一·欧阳竟无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助念佛三昧品第二十五   菩薩應以此 四十不共法 念諸佛法身 佛非色身故。   是偈次第略解四十不共法六品中義.是故行者先念色身佛次念法身佛.何以故.   新發

  • 卷第二十四·居顶

    续传灯录卷第二十四目录 大鉴下第十五世 · 净慈明禅师法嗣五人 ·净慈象禅师 ·雪峰隆禅师(已上二人见录) ·灵岩德宗禅师 ·常乐本然禅师 ·宝应法照禅师(已上三人无录) 长芦

  • 彩虹几度·川端康成

    《彩虹几度》是川端康成创作于1956年的中篇小说,讲述了颇为独特的同父异母三姐妹百子、麻子和若子的故事,时代背景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京都,即战后不久,故事主线清晰,支线杂而不乱,父母辈的纠葛、三姐妹之间疏离又彼此挂念

  • 茶谱·朱权

    古茶书。明太祖朱元璋之子朱权1440年前后撰,一卷。前序,次分品茶、收茶、点茶、熏香茶法、茶炉、茶灶、茶磨、茶碾、茶罗、茶架、茶匙、茶筅、茶瓯、茶瓶、煎汤法、品水等十六则。记述蒸青散茶制造忌杂以诸香,独创蒸青叶

  • 三家医案合刻·吴金寿

    清吴金寿辑。三种,附二种。五卷。金寿有 《温热赘言》 已著录。此书包括清代苏州著名医家叶桂《叶天士医案》一卷、缪遵义《缪宜亭医案》一卷、薛雪《薛生白医案》一卷。附《医效秘传》一卷、《温热赘言》一卷。三家

  • 校猎赋(羽猎赋)·扬雄

    汉赋。西汉扬雄作。始见于《汉书·扬雄传》,题作《校猎赋》,萧统《文选》题为《羽猎赋》,后人多从之,又略见于《艺文类聚》66卷。是汉赋中以描写畋猎为内容的代表作品之一。赋前有序文,申明作赋的缘由是因为汉成帝的校

  • 小诵经·佚名

    小诵经本经位于《巴利经藏.小部》的最前面,是最为简短的佛陀教化集录,也可称之为“小读本”。最适于新入道者学习,为精要文及佛教仪式的礼赞文。此经由《三归文》、《十戒文》、《三十二身分》、《问沙弥文》、《吉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