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附录三

◎高陶致大公报函记者阁下:

武圣一介书生,行能无似,然自束萎受书,略闻爱国大义,认为国民报国,当不辞牺牲一切以赴之,中日国交失调以还,奔走国事,一秉此旨。抗战既起,私念日方当不乏悔祸之识者,战争应终有结束之途径,苟能贯彻抗战目的,克保我主权与领土行政之完整,则曲达直达,不妨殊途同归,爰不顾外间毁誉,愿奉微躯,以期自效。

去年之夏,武承汪先生相约,同赴东京,即见彼国意见庞杂,军阀恣横,罔能望其觉悟,由日返沪以后,仍忍痛与闻日汪双方谈判之进行,以期从中补救于万一,凡有要件,随时记录。十一月五日,影佐祯昭在六三园,亲交周佛海梅思平及圣等以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之件,当由汪先生提交其最高干部会议,武亦与焉,益知其中条件之苛酷,不但甚于民国四年之二十一条者不止倍徙,即与所谓近卫声明,亦复大不相同,直欲夷我国于附庸,制我国之死命,殊足令人痛心疾首,掩耳而却走,力争不得,遂密为摄影存储,以观其后,其间敌方武人,颐指气使,迫令承受,或花言巧语,涕泪纵横,汪先生迷途已深,竟亦迁就允诺,即于十二月三十日签字。武圣认此为国家存亡生死之所关,未可再与含糊,乃携各件乘间走港,离沪时曾嘱人通知日方,告以此种和平方案,为中华民国国民任何人所不能接受,抵港后,即函电汪先生及其他各友,请其悬崖勒马,勿再受日国之欺骗与利用,以冀公私两全,除将摄存及抄录各件,送呈国民政府外,兹送上“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暨附件之原文摄影整份(另附译文)。汪方提出“新政府成立前所急望于日本者”之去文及附件、日方复文各一份,敬请贵报即予披露,俾世人皆周知,勿使真相长此淹没,以至于不可挽救。

更因须附陈者,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附件第二关于共同防卫原则之事项下,共有七条,其第四第五两条日文原件内未列,此因当时该两条原文,汪方认应修改,后由板垣临时修正,嘱影佐口述,与周降庠君记录,今照所记录者,在译文内补正,特并陈明,区区之意,并不欲借此以求政府及国民之谅解,不过略表我入主张和平之初衷耳,书不尽意,即颂。撰棋

高宗武、陶希圣谨启(二十九年一月廿一日)

◎高陶致汪逆等电

上海愚园路一一三六弄汪先生汪夫人钧鉴,褚民谊、周佛海、梅思平、丁默村、陈春圃、林柏生诸兄钧鉴:希圣宗武等主持并参加先生与日本之外交谈判,在道义上应有保持秘密之责任,惟希圣宗武等认为日本方面,割裂及灭亡中国之企图,非独先生及干部旧友不可得而私为秘密,以求致一时之成功,亦终必为日本有识之政治家所抛弃,先生及干部旧友,若期待如此之成功,亦即为中华民国之失败,希圣宗武等为四万万同胞及万代子孙之独立自由之生存计,认为上述之道义上责任,不复存在矣,临电神驰,不尽万一,切望先生及诸旧友悬崖勒马,放弃此于己无益于国有害之运动,则国家幸甚,民族幸甚,即希圣宗武亦幸甚。陶希圣、高宗武叩养(二十九年一月二十二日)。

猜你喜欢
  卷二百八十七·列传第四十六·脱脱
  卷三十八·志第八·地理志二·脱脱
  卷四百五十三 元祐五年(庚午,1090)·李焘
  ●卷一百四十·徐梦莘
  卷二百三十四·杨士奇
  卷之一千四百五·佚名
  二百九十五 内务府奏拿获允(礻题)使用之太监李凤琛越墙案请旨摺·佚名
  明实录闽海关系史料一·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六 文苑传十三·纪昀
  史记集解卷十一·裴骃
  刘坦传·姚思廉
  薛仁贵传·欧阳修
  使蜀日记·方象瑛
  (一)议事细则·佚名
  卷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丁持正·唐圭璋

      碧桃春   几年辛苦捣元霜。一朝琼粉香。云英缥渺曳仙裳。相将骑凤凰。   钅訇帝乐,酌天浆。千年颜色芳,从兹归去白云乡。碧桃春昼长。

  • 王氏·隋树森

    王氏,大都歌妓。生平、里籍均不详。 套数 【中吕】粉蝶儿 寄情人 江景萧疏,那堪楚天秋暮,战西风柳败荷枯。立夕阳,空凝伫,江乡古渡,水接天隅,眼弥漫晚山烟树。 【醉春风】寂寞日偏长,别离人最苦。把一封

  • 提要·赵汝鐩

    【臣】等谨案野谷诗稿六巻宋宗室赵汝鐩撰汝鐩字明翁居于袁州登宁宗嘉泰二年进士授馆职嘉定中分司镇江筦王士祯池北偶谈载黄虞稷尝钞得宋人小集二十八家士祯手钞姜防周弼邓林三家余摘录佳句者十九家以汝鐩为首所録凡

  • 卷八十五·志第三十五·百官一·宋濂

        ◎百官一   王者南面以听天下之治,建邦启土,设官分职,其制尚矣。汉、唐以来,虽沿革不同,恒因周、秦之故,以为损益,亦无大相远。大要欲得贤才用之,以佐天子、理万民也。   元太祖起自朔土,统有其众,部落野处,

  • 卷第二百七十五·胡三省

    后唐纪四〔起柔兆阉茂(丙戌)四月,尽强圉大渊献(丁亥)六月,凡一年有奇。〕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上之下天成元年〔(丙戌、九二六)〕1夏,四月,丁亥朔,严办将发,〔凡天子将出,侍中奏中严外办。此时未必能尔,沿袭旧来严办之言而言之耳。

  • 卷之八百三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雍正实录卷之八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绎史卷九十三·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楚惠王灭陈左传【哀公元年】吴之入楚也使召陈懐公怀公朝国人而问焉曰欲与楚者右欲与吴者左陈人从田无田从党逢滑当公而进曰臣闻国之兴也以福其亡也以祸今吴未有福楚未有祸楚未可弃吴未可从而晋盟主也

  • ●台湾教育碑记·佚名

    台邑明伦堂碑记(康熙四十二年)——碑在台南府学宫内予以壬午(康熙四十一年)春调任台邑。至之翌日,恭谒文庙。礼成,学博黄君世杰率诸生引予入启圣祠前听讲,问所谓明伦堂者,盖旷然一平地也。噫!斯何地也,而可久旷乎哉?自

  • 卷二百四十三·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四十三明 杨士奇等 撰撰荒政殷王成汤为天子大旱七年太史占之曰当以人祷汤曰吾所为请者民也若必以人祷吾请自当遂斋戒剪爪断髪素车白马身婴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七·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七 洪武二十八年三月甲午朔。 乙未,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刘宁卒。宁,亳县人,初隶刘福通麾下为总管。岁丙午,来降,授管军百户,累功至都督佥事。十八年,以老疾致任,卒年七十五。 丙申,罢应天府龙江

  • 卷五十七 服问第三十六·郑玄

    (陆曰:“郑云:‘《服问》者,善其问以知有服而遭丧所变易之节也。’”)[疏]正义曰:案郑《目录》云:“名曰《服问》者,以其善问,以知有服而遭丧所变易之节。此于《别录》属《丧服》也。”《传》曰“有从轻而重”,公子之妻为其皇姑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佚名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累教品第六十六(丹嘱累品)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ldquo;世尊!我如是说、如是答,为随顺法不?为正答不?&rdquo;佛告释提桓因言:&ldquo;憍尸迦!汝所说所答实皆随顺。&rdquo;释提桓因言:&ldquo;希有世尊!须

  • 卷第九·如卺

    禅宗正脉卷第九 南岳临济宗 【标】黄龙慧南禅师 【颂】【标】依泐潭澄禅师。分座接物。名振诸方。偶同云峰悦禅师游西山。夜话云门法道。峰曰。澄公虽是云门之后。法道异矣。师诘其所以异。峰曰。云门九转丹砂。点铁

  • 卷五·佚名

    嘉兴大藏经 屾峰宪禅师语录屾峰宪禅师语录卷五门人(智质 智原)同参住云门显圣寺语录山门门庭阔大直透长安八字打开不劳弹指曳拄杖便入。韦驮童真七世权衡两土大哉韦天宜善保护从今北郁单越也要宽肠大肚。佛殿昔日

  • 五轮书·宫本武藏

    《五轮书》作者是宫本武藏,是一本既为剑法,也为兵法的一本著作。宽永二十年(1643)十月,武藏隐居灵岩洞开始执笔写作-五轮书。正保二年,将五轮书传给寺尾孙之丞胜信,五方之太刀道序兵法二十五个条传给寺尾求马助信行,以后就离

  • 二曲集·李颙

    明清之际李颙撰,门人王心敬汇编。共二十六卷,第一至第十五卷为讲学之语,或自著,或由弟子辑录。第十六卷至二十二卷是杂文,第二十三卷至二十六卷为追思其父的诗文,内附其母彭氏的传记诗文。嘉庆十五年(1810年)刻,咸丰元年(185

  • 重楼玉钥续编·郑瀚

    喉科著作。清郑瀚撰,一卷。瀚,安徽歙县人,嘉庆九年(1804) 撰成是编,以补其父郑梅涧《重楼玉钥》一书,但未刊行。一九二九年章洪均整理,入郑氏家传《喉症白腐》一书,又由裘吉生收入 《三三医书》 第三集中,另有单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