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庵传
哭庵者,不知何许人也。其家世姓名,人人知之,故不述。
哭庵幼奇惠,五岁陷贼中,贼自陕、蜀趋郧、襄[1],以黄衣绣褓缚之马背,驰数千里。遇蒙古藩王大军[2],为骑将所获,献俘于王。哭庵操南音,王不能辨,乃自以右手第二指濡口沫书王掌。王大喜曰:“奇儿也!”抱之坐膝上,趣召某县令使送归[3]。十五岁为诸生,有名。十七岁举于乡。所为诗歌文词,天下见之,称曰才子。巳而治经,为训诂考据家言;治史,为文献掌故家言[4];穷而思反于身心,又为理学语录家言[5]。然性好声色,不得所欲,则移其好于山水方外[6],所治皆不能竟其业。年未三十而仕,官不卑,不二年弃去;筑室万山中居之,又弃去。
综其生平二十余年内,初为神童,为才子,继为酒人,为游侠。少年为名士,为经生,为学人,为贵官,为隐士,忽东忽西,忽出忽处,其师与友谑之,称为神龙。其操行无定,若儒若墨[7],若夷若惠[8],莫能以一节称之。为文章亦然,或古或今,或朴或华,莫能以一诣绳之。要其轻天下、齐万物[9]、非尧舜、薄汤武之心,则未尝一曰易也。
哭庵平时谓天下无不可哭,然未尝哭,虽其妻与子死不哭。及母没而父在,不得渠殉[10],则以为天下皆无可哭,而独不见其母可哭。于是无一曰不哭,誓以哭终其身,死而后已。因自号曰“哭庵”。
注释:
[1]郧:郧阳府。治所今湖北郧县。襄,襄阳府。治所今湖北襄樊市。
[2]蒙古藩王:即僧格林沁,清末将领,蒙古族。封亲王。他的部队是满蒙八旗的劲旅,此时正与捻军作战。
[3]趣(cù):催促,急促。
[4]掌故:指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故事和传说。
[5]语录家:宋代朱熹等理学家用语录的文字来阐述理论。
[6]方外:世外,指超然脱俗之外为隐士,不僧侣。
[7]墨:墨家。战国时著名学派,主兼爱之说,儒家学者孟子斥其为异端。
[8]夷:伯夷。惠:柳下惠。两人都是古代清高廉洁之士。《孟子·万章下》:“伯夷,圣之清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意思是伯夷是圣人中较清高的人,柳下惠是圣人中较随和的人。
[9]齐万物:即“齐物”,道家学者庄子的哲学观点,核心是任何事物本无确定不变的是非标准,物我同一。
[10]渠:通遽,立即。
猜你喜欢 卷七十八 蜀录三·崔鸿 圣安本纪上·顾炎武 卷之十三 粤纪(续)·计六奇 第五节 入川·老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九·佚名 卷之二百五十二·佚名 第四六四禀光绪十四年二月二十三日一二二三六--七·佚名 卷三十·郝经 武昌王刘浑传·沈约 “公安三袁”传·张廷玉 神英传·张廷玉 卷五十 官努之叛·李有棠 ●皇朝通典卷六十三·佚名 卷十一·孔毓圻 贺茂庆·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