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四九八 署云贵总督裴宗锡奏第四次查缴应禁书籍分别委员解京折(附清单二)

四九八 署云贵总督裴宗锡奏第四次查缴应禁书籍分别委员解京折(附清单二)

乾隆四十三年五月十一日

署云贵总督 云南巡抚臣裴宗锡谨奏,为第四次查缴应禁书籍,分别委员解京,仰祈圣鉴事。

窃臣与督臣李侍尧遵旨会查逆犯王锡侯《字贯》及一切违碍书籍,所有本年三月以前各属呈缴应禁书一百九十种,共六百八十一部,业经三次分类开单,委员解送,会折奏闻。声明滇省士民,家传户晓,咸知速缴者毫无干累,藏匿者自取愆尤,均各踊跃呈送,络释未己,因复申饬各属随收随缴。等因。在案。

兹据云南曲靖、澄江、昭通、东川、广南、开化、大理、楚雄、丽江、永昌、临安、普洱、蒙化、景东、武定、广西、镇沅、元江各府、直隶厅州所属州县、盐井陆续申缴。臣率同司道详加查阅,截至四月底止,复又获书一百一十二种,计共六百三十九部,内向经奉文查禁者七十七种,计五百二十九部。又前次奏缴逆犯王锡侯选刻《唐诗试帖》一种,今又查获十五部;该犯又有选刻《国朝试帖》一种,今亦查获五部。均系奉文查禁,应解京送馆销毁。其未奉查禁者,有《考卷探珠集》一种,内载王锡侯时文。此与吕留良时文散见选本者正同一例,枭獍之迹,只字难留,应请旨一体查毁。此外从前未奉查禁书籍三十二种,计八十九部,除王世贞、诸燮《通鉴》、卢元昌《国书》、李贽《藏书》、吕留良《易解题说选本》、王鸣昌《难题问答》、周在浚《藏弆集》十种,已于上届节次黏签,奏请禁毁。其余二十二种,内如正续通鉴、节要、辑略、要略、合录、类编、史纲、史要、全史、小史,或抄撮历朝,或纪述明代,率皆丛杂残陋,不成体例,与现禁之《捷录》、《通纪》等书大略相同。且所载邱浚等议论辽宋元明,语多谬妄,更易诬惑人心。高拱《纪录边事》及明代《馆课》、《策略》、《戴重诗集》等书,每多干犯本朝,狂吠之词,尤不容存留片纸。又如明陆应阳《广舆记》,虽经后来改刻,而细勘卷末,仍有乖违。又如钱谦益《杜诗笺注》、吕留良《诗经详解》,从前查禁时遗漏未入,皆不应使之复行于世。余如坊选刻本载有钱谦益、屈大均诗文,总未便久任留传,自宜分别禁毁。臣谨将各书应禁缘由开列清单,详晰分注,并于书内黏签进呈,恭请钦定。

上三次申缴书籍,自近及远。此次则广南、开化、腾越、思茅各边地士民,均知望风畏法,争献恐后。臣更饬各该地方官迎机劝励,奉行勿懈,宁再展期数月,务令净绝根株。

再,上次解送书内,有另缄恭呈世宗宪皇帝钦颁《大义觉迷录》十本。今此次又查出八本,是从前收缴之时尚多未尽。

臣一面再行慎密细查,合先敬谨封缄,另匣进呈,恭折奏明,伏乞皇上睿鉴训示。谨奏。

朱批:览。

附一 滇省向例查禁各书清单向例查禁书七十七种,共五百二十九部,三千三百八十本:《历朝捷录》六十七部,共三百一十三本。

《捷录大成》四十四部,共二百三十四本。《捷录大全》二十部,共一百零九本。 。捷录法原》七部,共三十四本。《捷录真本》十一部,共三十九本。

《捷录直解》五部,共十七本。《从信录》四部,共三十三本。

《通纪捷览》二部,共九本。《明通纪》十八部,共一百四十六本。

《明通纪直解。四部,共三十二本。《明纪会纂》十六部,共九十五本。

《明纪编年》十三部,共六十七本。《明通纪纂》一部,七本。

《古今全史》十部,共四十四本。《明纪直解》二部,共二十六本。

《明鉴易知录》五部,共三十五本。《大事纪》一部,五本。

《三藩纪事》一部,四本。《三朝要典》一部,八本。

《明季遗闻》一部,四本。《残明纪事》一部,二本。

《读史纲》一部,二十七本。《同时尚论录》一部,十本。

过庭训《人物考》一部,三十本。《古今议论参》一部,一本。

《广古今议论参》二部,共十六本。《羣书备考》四十七部,共二百九十七本。

《博物典汇》十六部,共一百零一本。《登坛必究》十五部,共二百零九本。

《史外》二部,共十六本。《议撮》一部,一本。

《翰海》十五部,共七十四本。《状元策》十三部,共八十四本。

黄道周《百将传》七部,共六十本。陈元素《名将传》三部,共二十五本。

艾南英《天佣子集》四部,共四十一本。锤惺《隐秀轩集》十一部,共六十二本。

李贽《焚书》五部,共十一本。陈际泰《已吾集》四部,共十二本。

陈际泰《太乙山房集》一部,一本。《高子遗书》二部,共十八本。

《寒支集》二部,共十五本。《东林书院志》一部,八本。

金声《太史集》二部,共七本。鲍应鳌《瑞芝山房集》一部,二本。

潘士藻《闇然堂集》一部,一本。陈继儒《文集》一部,四本。

陈继儒《晚香堂小品》一部,二本。陈孝威《壶山集》一部,三本。

孙治《宇台集》二部,共九本。董其昌《容台集》一部,二本。

王思任《避园拟存》一部,一本。《苍霞草》一部,三本。

《续苍霞草》一部,五本。刘城《绎桐集》一部,一本。【真按:前后文均作「峄桐集」。唯不着撰人。】

邢昉《石臼集》一部,一本。焦竤《澹园续集》一部,三本。

张溥《七录斋集》一部,四本。黎遂球《莲须阁集》一部,一本。

陈象《明兵略》一部,一本。《列朝诗集》三部,共十六本。

钱谦益《初学集》一部,四本。钱谦益《尺牍》一部,五本。

《武库纂略》一部,十本。《白石樵真稿》一部,四本。

《天外谈》二部,共二十一本。王道升《古学指南》九部,共四十三本。

《四六新书》八部,共五十五本。屈大均《翁山诗外》二部,共三十一本。

屈大均《诗集》一部,六本。《广东新语》二部,共二十本。

《岭南三家诗》二部,共十本。吕留良《古文》一部,五本。

吕留良《时文》四部,共十二本。吕留良《惭书》二部,共七本。

吕留良《四书讲义》五十一部,共四百零二本,吕留良《四书语录》三十部,共二百九十七本。现奉查禁书二种,二十部,一百四本:王锡侯选刻《唐诗试帖详解》十五部,共九十四本。王锡侯选刻《国朝试帖详解》五部,共十本。

附二 滇省向未查禁各书清单

向未查禁书三十三种,九十部,七百三本:

《鉴纪合录》一部,十本。上截系锺惺《明通纪》,向例查禁,此本内虽将干犯我朝字句刊削数处,而违碍究多。下截系王世贞《纲鉴》,并首载潘荣《总论》,业经前次请禁,应请一体查禁。

《通鉴节要》二部,共八本。不着撰人名氏。残缺不全。查邱浚论断于辽纪建国之初,议论率多狂谬,应请销毁。

《续通鉴节要》四部,共九本。残缺不全。查宋、元、明代统之际,论断背谬,多与《通鉴节要》同,应请销毁。

《续编鉴》一部,一本。不着撰人名氏。残缺不全。论断多有背谬,应请销毁。

《历朝史要》一部,一本。不着撰人名氏。残缺不全。每朝始末着一总论,与潘荣《总论》词意相似。查《南宋论》内凡涉金、元,语多谬妄,应请销毁。

《世史类编》二部,共二十一本。李盘纂。不全。内有潘荣《总论》,又序文及李介庵等议论正统处,均多狂谬,应请查禁。

《史纲》一部,一本。查禁书内有左昊《读史纲》一种。此系冯梦真着。内于元纪论多谬妄,又内有现请查禁之潘荣《总论》一篇,应请查禁。

《通鉴释义》一部,一本。残缺不全。内载邱浚论二条,均属谬妄,应请查禁。

《纲鉴全史》一部,五本。苏浚着,孙矿增订。不全。卷首载潘荣《总论》,凡例内论正统亦属谬妄,应请查禁。

《通鉴要略》一部,二本。陈仁锡纂。首载潘荣《总论》,应请查毁。

《增订鉴略妥注》一部,一本。卽《通鉴要略》原本加以注释,应请一例查毁。

《明朝小史》一部,一本。吕毖着。不全。琐碎无当。内载《南都公檄》一篇,干犯我朝,应请查禁。

《纪录汇编》一部,三本。系汇载明代诸臣言行。不全。查高拱《边略》内所纪边事,多有干碍,应请摘毁。

《明馆课续集》一部,七本。向奉查禁。书内有《翰林馆课》一种,今此书名目虽殊,但查刘曰宁、王肯堂《圣武颂》,邹德溥、王苴《辽东大捷诗》,皆有干犯我朝;而方孝孺、葛曦、焦竑所拟奏疏檄议,亦多违碍。应请一例查禁。

《增定明馆课》一部,一本。查与向奉查禁之《翰林馆课》名虽不同,但如方从哲、邓宗龄等谕檄,邱浚、袁袠各议,多有干碍,应请一例查禁。

《酉戌二三场定本》一部,一本。系明人策。残缺不全。内如傅岩、张懋禧、周吉诸人议论,干涉我朝,语多违犯,应请禁毁。

《河邨集》一部,一本。戴重着。查诗作于明季,其原序及诗内皆有干犯我朝,应请禁毁。

《广舆记》一部,十本。明陆应阳辑。九边辽东条下称「大清建国为龙兴根本之地」等语,本极得体,而女直条下字句违碍,应请抽毁。

《杜诗笺注》一部,四本。钱谦益笺。向来未奉查禁。但钱谦益所著片纸,均不应存留。此书内援引故实及诠释杜甫诗意,皆摭拾前人绪余,本无足论。又书内削去本字,作为方格,似欲回避违碍字面,而不知毫无干涉,徒见鄙俚。季正直一序,称述钱谦益尤为谀妄。再,谦益应自有序,或系后人抽毁,应请通行查禁。

吕留良《诗经详解》二部,共十一本。上次《易经详解》业经请毁。此亦逆犯吕留良手着,不容片纸流传,应请查禁。

《听嘤堂翰苑英华》一部,六本。内有钱谦益数则,与现奉查禁之《四六新书》相类,应请抽毁。

《国朝诗萃》二部,四本。内有钱谦益、屈大均诗,应请抽毁。

《考卷探珠集》一部,二本。内有逆犯王锡侯时文一篇,应请抽毁。

前次黏签奏请查禁书十种:王凤洲《纲鉴》二部,共三十七本。

《诸燮通鉴集要》一部,八本。卢元昌《明纪本末》一部,六本。

李贽《藏书》一部,二十五本。吕留良《易经详解》一部,五本。

吕留良《四书题说》三部,共三十六本。吕留良选古文一部,八本。 吕留良《偶评》四十五部,共四百三十四本。王鸣昌《难题问答》四部,共三十二本。

周在浚《藏弆集》一部,一本。(宫中朱批奏折)

猜你喜欢
  卷三上·朱熹
  卷之九十八·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一·佚名
  卷之二百九十五·佚名
  卷之二百二十一·佚名
  卷之三百三十八·佚名
  ◎所谓“夫人派”·恽逸群
  皇王大纪卷六十六·胡宏
  一二八九 军机大臣奏将各省缴到坊刻及残缺不全《通鉴纲目续编》销毁片·佚名
  中州人物考卷五·孙奇逢
  世家卷第五 高丽史五·郑麟趾
  马如蛟传·张廷玉
  潘季驯传·张廷玉
  卷十四·徐自明
  十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荆溪林下偶谈卷二·吴子良

    (宋)吴子良 撰离骚名义太史公言离骚者遭忧也离训遭骚训忧屈原以此命名其文则赋也故班固艺文志有屈原赋二十五篇梁昭明集文选不并归赋门而别名之曰骚后人沿袭皆以骚称可谓无义篇题名义且不知况文乎冷斋误载邵尧夫诗冷斋

  • 贡臣·闻一多

    我的王!我从远方来朝你, 带了满船你不认识的, 但是你必中意的贡礼。 我兴高采烈地航到这里来, 那里知道你的心……唉! 还是一个涸了的海港! 我悄悄地等着你的爱潮膨涨, 好浮进我的重载的船艘; 月儿圆了几周,花儿红了几度, 还是

  • 卷二十一·乾隆

    卷二十一太原白居易诗三三十八首病假中南亭闲望欹枕不视事。两日门掩关。始知吏役身。不病不得闲。闲意不在远。小亭方丈间。西檐竹梢上。坐见太白山。遥愧峰上云。对此尘中颜。原选者评。神韵酷似渊明。西檐。二句亦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三十五·杨仲良

      徽宗皇帝   大晟乐   崇宁三年正月甲辰,魏汉津言:『臣闻通二十四气,行七十二候[1],和天地,役鬼神,莫善于乐。伏羲以一寸之器,名为含微,其乐曰《扶桑》;女娲以二寸之器,名为苇籥,其乐曰《光乐》;黄帝以三寸之器,名为咸池,其

  • 东林列传卷十·陈鼎

    ○明施邦曜传施邦曜字尔韬号四明其先乌程人宋庆元间有名宿者仕为余姚令因家焉邦曜举万厯四十年浙江乡试四十一年赐进士明年授顺天府武学教授天启元年升工部营缮主事四年为云南考试官归晋员外郎时魏忠贤用事诸曺郎皆奔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三·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一○九三 军机大臣奏遵旨查明成德履历情形并拟写谕旨进呈片·佚名

    一○九三 军机大臣奏遵旨查明成德履历情形并拟写谕旨进呈片【真按:纳兰性德.纳兰成德.】乾隆五十年二月二十八日臣等遵旨将成德系何年中式进士、年岁若干之处,交查各该处。兹据查称:成德于康熙十一年王子科中式举人,年十

  • 四六五 浙江巡抚王亶望奏孙仰曾等人请翻刻聚珍版书籍折·佚名

    四六五 浙江巡抚王亶望奏孙仰曾等人请翻刻聚珍版书籍折乾隆四十三年正月初九日浙江巡抚臣王亶望跪奏,为恭刊聚珍版书籍事。窃臣接准武英殿修书处咨文内开:本处总裁臣董诰奏请将聚珍版排印各书发给江南等五省翻刊通行一

  • 卷六十四上·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六十四上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十四上 【师古曰分严安以後为下卷】 严助会稽吴人严夫子子也【张晏曰夫

  • 读例存疑卷四十三·薛允升

    刑律之十九犯奸犯奸纵容妻妾犯奸亲属相奸诬执翁奸奴及雇工人奸家长妻奸部民妻女居丧及僧道犯奸良贱相奸官吏宿妓买良为娼犯奸:凡和奸,杖八十,有夫者,杖九十。刁奸者(无夫、有夫),杖一百。○强奸者,绞(监候)。未成者,杖一百,流三千

  • 宇文述传·魏徵

    (附云定兴传)宇文述,字伯通,代郡武川人。 他家本姓破野头,归鲜卑俟豆归奴役,后来随他家的主子姓宇文。 父亲宇文盛,北周上柱国。 宇文述小时就很骁勇,熟习弓马。 十一岁时,有个看相的对他说:“公子好生自爱,以后会位极人臣。”

  • 卷二十九·黄训

    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经济録卷二十九明 黄训 编礼部【祠祭中】题陵庙疏【商辂】臣等仰惟大行慈懿皇太后作配英宗皇帝正位中宫及皇上嗣居宸极尊为慈懿皇太后盖先帝全夫妇大伦皇上全母子深恩天下后世无容议矣今位号彰著于

  • 论管子轻重上·马非百

    关于管子轻重的著作年代一、引言《管子 轻重》十九篇,亡失了三篇,现存十六篇。它和《管子》其它各篇不是一个思想体系。它是一部专门讨论财政经济问题的书。其中有许多问题,是西汉一代和王莽时代所特有的,与普通的财政经

  • 佛学概论·太虚

    绪言学史 第一章 释尊略传 第一节 释尊出于印度之背景 第二节 未成正觉前之释尊 第三节 成正觉后之释尊 第二章 印度佛学略史 第一节 佛灭后结集诸藏差别 第二节&n

  •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三十八·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慈觉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胜慧波罗蜜多品第十一之六复次舍利子。略说菩萨一种圣道。谓是菩萨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单己无二。以自勇猛大精进力。深心摄受。不藉他缘及

  • 菩提心观释·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 诏译  归命本师  大觉世尊  我今略释  菩提心观  如佛所说。从心生一切法。我今当议彼菩提心。云何性。答离一切性。云何一切性。谓蕴处界等性。彼

  • 辩正论卷第四·法琳

    大唐高祖太武皇帝大唐今上皇帝魏大丞相勃海王魏侍中太保司徒公广邀灢烈王广阳忠武王魏司徒广阳王广阳文献王魏相国高王汝南王魏宜都王魏上党王穆魏常山王鸷魏淮阳王尉河东王荀魏东阳王丕淮南王他魏秦王翰魏司徒北海王

  • 卷第二十七·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二十七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第六门第四子摄颂之余明大药事尔时世尊。以其无上神通变化利益之法。降诸外道皆令退散。默无所说逃窜边方。时诸苾刍见是事已。咸皆有疑请世尊曰。如来大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