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十 官努之叛

哀宗天兴元年冬十二月乙酉,帝欲以富察官努、高显、刘益为元帅,不果。官努少尝为北兵所掳,往来河朔。后以奸事系燕城狱,劫走夏津,杀回纥使者,得鞍马资货,自拔归朝,以特恩收充忠孝军万户。月给甚优,日与群不逞博,为有司所劾。事闻,以其新自河朔来,未知法禁,诏勿问。从伊喇布哈攻平阳,论功最,迁本军提控,佩金符。在峰之败,走襄阳,说宋制使以取邓州自效,制使信之,至与同燕饮。已而,知汴城围解,复谋北归。遣伊喇留格入邓,说邓帅聂赫,称欲劫南军为北归计。聂赫欲就此擒之,官努知事泄,即驰还,见制使,请兵掠邓边,获牛羊数百,宋人不疑。因掩宋军,得马三百。至邓州城下,移书聂赫自辨,留马于邓而去,乃缚忠孝军提控姬旺,诈为唐州太守,械送北行。随营帐取供给,因得入汴。有言其出入南北军、行数千里而不慑,其智能可取,宰相悦,使权都尉。寻提军数百驰入北军猎骑中,生挟一回纥还。巡黄陵、八谷等处,劫获甚众,转正都尉。又至黄陵,几获镇州大将,中外皆以为可用,于是欲拜为元帅,不果。未几,真授元帅。戊戌,官努、阿里哈谋立荆王,未发,朝廷知之,置不问。庚子,帝发南京。甲辰,次黄陵冈。时平章博索率诸将战,官努之功居多。及渡河,惟这努一军号令明肃,秋毫无犯。

二年春正月辛酉,帝至归德,官努再请率军北渡,不许。知府事兼总帅实嘉纽勒珲以军众食寡,惧不能给,请令河北溃军至者就粮徐、宿、陈三州,亲卫军亦遣出城就食。帝不得已,从之。乃谕官努曰:“纽勒珲尽散卫兵,卿当小心。”是时,唯官努忠孝军四百五十人、马用军七百人留府中。用,本山西人,权果毅都尉,至归德,始擢元帅。尝召之谋事,不及官努,官努始有图用之意。元将特默岱攻归德,官努私与国用安谋,邀帝幸海州。及近侍局直长珠勒要乌舍使用安回,附奏谓海州可就山东豪杰图恢复,且已具舟楫,可通辽东。帝不从。又尝请北渡,为纽勒珲阻。自是,有异志矣。且一军倚外兵肆为剽掠,官努不之禁,因是,左丞李蹊、左右司郎中张天纲、近侍局副使李大节俱言官努有反状。帝窃忧之,使总领赫舍哩阿里哈、内族锡磬阴伺其动静,反泄其谋于官努。

三月戊辰,帝虑官努与马用互相图为乱,遣宰执置酒和解之。用撤备,俄官努乘隙率其军攻用,用军败走,被杀。官努乱杀军民,以卒五十人守行宫,劫朝官皆聚于都水摩和纳宅,以兵监之。驱参政纽勒珲至其家,悉出所有金银,然后杀之。时代为总帅者哈萨喇乌达亦被害。乃遣都尉马实被甲执刃,劫其长把纳新于帝前。帝初抚剑,见实于,掷剑于地曰:“为我语元帅,我左右只有此人,且留侍我。”实不敢迫,逡巡退。凡杀朝官李蹊而下三百余人,军民死者三千人。郎中完颜呼喇勒、都事冀禹锡赴水死。

是日薄暮,官努提兵入见帝,言“纽勒珲反,已杀之。”诏授枢副兼参政,暴纽勒珲之恶。先是,官努母为北兵获,帝与官努谋遣阿里哈诣元特默岱营议和,因归其母,定和计,密结来使,知其大将在王家寺,遂画斫营之策。

夏五月五日,官努率忠孝军自南门登舟,帝御北门系舟,待不胜,则走徐州。四更,接战,军小却。官努持火枪,分军腹背攻之,北军大溃,溺死三千五百余人,尽焚其栅还,遂真拜参政兼左副元帅。元兵退,官努入亳州,留锡磬总其军。

初,官努以帝居照碧堂,禁诸臣。无一人敢奏对者。日悲泣云:“自古无不亡之国、不死之君,但恨我不知用人,故为此奴所囚耳。”于是内侍局令宋齐诺、纽祜禄温绰密谋诛之。或言官努密令乌舍计构用安,肋帝传位,恢复山东,事不成,则献帝于宋,以赎罪。安努时在亳州,再召乃还。帝谕以幸蔡事,官努愤愤而出,至于扼腕顿足,意趣叵测,帝决意欲诛之。

六月己卯,帝与内侍宋齐诺处置,令费摩绰哈召宰相议事,温绰伏照碧堂门间。官努入见,帝呼参政,官努即应,温绰从后刺其肋,帝入拔剑斫之,官努中创阶下走,奇塔特、爱实追杀之。授李泰和虎符,使抚定忠孝军,遂杀白进、阿里哈。诏点检珠勒根阿实达,即亳州斩锡磬及忠孝军首领数人。乌舍使用安未还,伺于中路,数其罪,杀之。

初,官努解睢阳之围,官属苦饥窘,闻蔡州城坚固,兵众粮广,咸劝帝南幸。会总帅乌库哩镐运粮至归德,且请幸蔡州,帝意益决。惟官努尝过蔡,知其不足恃,力争之,不听。及官努以作乱诛,遣乌库哩富察如蔡,还,如官努言。时已在道,无如何。迨被兵,始悔不用官努计。诏月给其母、妻粮,俾无失所。

猜你喜欢
  庞统法正传第七·陈寿
  列传第一百三十六 酷吏上·刘昫
  卷四十二·毕沅
  卷二百三 治平元年(甲辰,1064)·李焘
  东都事略卷九十四 ·王称
  卷之一百七十一·佚名
  卷之一百七十九·佚名
  卷之三百九十·佚名
  ●革除遗事二·黄佐
  五八 在北京一·周作人
  仆散安贞传·脱脱
  卷七十一·杨士奇
  卷八十·赵汝愚
  第八章 我国民族的滋大·吕思勉
  纲鉴易知录卷四四·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今传是楼诗话 九·王揖唐

    三二一、郑五作歇后语,世多轻之,不谓竟有以入诗者,工部云:“山鸟花花皆友于。”昌黎云:“谁谓贻厥无基址。”虽在大家,末足为训也。三二二、诗家习用字样,如“遮莫”之为“如此”,&l

  • 卷十七·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十七     明 冯惟讷 撰 汉第七 乐府古辞 杂曲歌辞 蜨蝶行 蜨蝶之遨游东园奈何卒逢三月养子燕接我苜蓿间披之我入紫深宫中行纒之传欂栌间雀来燕燕子见衔哺来揺头鼓翼何轩奴轩 伤歌行【外

  • 卷四百四十二·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四百四十二雀类【附黄雀】五言古青雀          【魏】刘 桢翩翩野青雀栖宿茨棘藩朝食平田粒夕饮玉池泉猥出蔚丛中乃至丹山巅沧海雀         【梁】张 率大雀与黄

  • 列传第八十二 陆贽·欧阳修

    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十八第进士,中博学宏辞。调郑尉,罢归。寿州刺史张镒有重名,贽往见,语三日,奇之,请为忘年交。既行,饷钱百万,曰:“请为母夫人一日费。”贽不纳,止受茶一串,曰:“敢不承公之赐?”以书判拔萃补渭南尉。德宗立,遣

  • 卷二十五 本纪二十五·赵尔巽

      ◎宣统皇帝本纪   宣统皇帝名溥仪,宣宗之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监国摄政王载沣之子也,于德宗为本生弟子。母摄政王嫡福晋苏完瓜尔佳氏。光绪三十二年春正月十四日,诞于醇邸。   三十四年冬十月壬申,德宗疾大渐,太皇

  • 卷之四百八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二百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二六六 大学士于敏中等奏请添派《四库全书荟要》校对折·佚名

    二六六 大学士于敏中等奏请添派《四库全书荟要》校对折乾隆四十年五月十六日*臣于敏中、臣王际华谨奏,为请旨事。臣等办理《四库全书荟要》,前经奏准,所有顺天乡试落卷内选取之誊录,未经得缺者,准其在额外効力缮写,并选派

  • 董心葵事记·佚名

    董心葵,武进人;农无力,商无本,工无艺,士无学。见贫贱人,怜之;见富贵人,骄之。复嗜赌,呼卢客盈座,以朱提之多寡次上下;谓之曰:你见吾有银百万,与天子坐讲金华殿也。其志念如此。年逾三十,糊口几不周;乃为一友坐粮艘至京,且携家室借寓于

  • 武灵王平昼闲居·佚名

    【提要】 “胡服骑射”,赵武灵王在赵国改穿胡服,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著名事件。作为君主,为了拓展疆土、富国强兵,他力排众议、勇于革新、不为旧制和保守势力所束缚,对国家民众的服饰和思维进行了革命性的改变。他具备了

  • 第三章 霸国与霸业·张荫麟

    第一节楚的兴起江水在四川、湖北间被一道长峡约束住;出峡,向东南奔放,泻成汪洋万顷的洞庭湖,然后折向东北;至武昌,汉水来汇。江水和汉水界划着一大片的沃原,这是荆楚民族的根据地。周人虽然在汉水下游的沿岸(大部分在东北岸)零

  • 卷三十七·冯复京

    <经部,诗类,六家诗名物疏钦定四库全书六家诗名物疏卷三十七 明 冯复京 撰小雅鸿雁之什二斯干篇似笺云似读如己午之已疏古者似已字同○尔雅云太嵗在已曰大荒落○史记云已者言阳气之已尽也○汉书云已藏于已妣尔雅云

  • 周书·金縢·佚名

    武王有疾,周公作《金縢》。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二公曰:「我其为王穆卜。」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公乃自以为功,为三坛同墠。为坛于南方,北面,周公立焉。植璧秉珪,乃告太王、王季、文王。史乃册,祝曰:「惟尔元孙某,遘厉虐

  • 卷十六·王植

    钦定四库全书正蒙初义卷十六邳州知州王植撰王禘篇第十六补训首节从礼说起以下杂引礼制间及论语左传之言亦关乎礼制者也春秋一段苗而不秀一节无所属故缀於末愚按此篇凡二十三节所论祫禘烝尝之制有考?未深者余亦多有出

  • 十五岁的船长·凡尔纳

    《十五岁的小船长》(Un Capitaine de quinze ans)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全书共2卷38章。本书描写捕鲸船“海上流浪者”号在南极圈结束捕鲸作业后,开往新西兰,赫尔船长把临时雇来、相当难弄的船员遣送上岸。

  • 清江三孔集·孔文仲

    四十卷。宋孔文仲、孔武仲、孔平仲撰。临江(今江西清江等地)守王编。孔文仲字经父,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嘉祐六年(1061)进士。官中书舍人。孔武仲字常父。嘉祐八年(1063)进士。官礼部侍郎。孔平仲字毅父。治平二年(10

  • 琴清英·扬雄

    西汉琴学著作。扬雄撰。扬雄不仅是西汉末年名重一时的学者和文学家,而且对音乐也有造诣。他撰写的琴学著作《琴清英》今虽全书已佚,但我们仍可从清严可均辑录的佚文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部既有琴曲介绍、琴歌著录,又有琴

  • 太上老君说上七灭罪集福妙经·佚名

    太上老君说上七灭罪集福妙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唐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清部。经文仅千余字,乃太上老君宣讲道法。谓世间万民不信三宝,背正信邪。每到上七之日,有斗口使者抄录其善恶,上奏天曹,减尅寿算。老君遂派遣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