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皇王大纪卷九

宋 胡宏撰

三王纪

武丁

元祀王自为太子时能尽知人民之所好恶修耸其徳达于神明既即位宅忧谅隂

论曰子张曰书云髙宗三年不言言乃雍有诸仲尼曰胡为其不然也古者天子崩王世子听于冡宰三年盖父子天性哭泣之哀齐衰之情饘粥之食自天子至于庶人一也古者天子崩天下之人无不服者愚观汉纪惟文帝有孜孜爱民之心其将没也自愧徳薄无恩于百姓故令轻其服不欲使踈逺之人为不情之举耳曷甞命太子曰尔毋丧我三年乎景帝能终身遵文帝之恭俭而不能有三年之爱遂比类从事以日易月轻蔑君父等于无服之殇何哉汉初贵黄老尚清净景帝之为太子孝文未甞教之以礼也自是而后嗣子按为故常若晋武魏文徒能知母而不知父岂礼也哉后世欲复是礼者必君父明于大道了达死生深知仁政之必由是礼起也当天下安平春秋强盛之时讲明是礼着为大典则仓卒之际可以按行而无疑矣

三祀王悼先王数致祭祀祭于成汤有飞雉之异王使以雉为扇曰以彰吾过恭黙深思梦帝锡之以良弼命百工图其形象营求于天下说筑于傅岩之野惟肖王与之语果圣人立以为相开先祖之府取其明法以为君臣上下之节修政行徳天下讙洽王终身不敢荒寜嘉靖殷邦至于小大无时或怨方乱兴师伐之三年然后克重译来朝者六国商书叙曰髙宗梦得说使百工营求诸野得诸傅岩作说命三篇说命上篇曰王宅忧谅隂三祀既免防其惟弗言羣臣咸谏于王曰呜呼知之曰明哲明哲实作则天子惟君万邦百官承式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禀令王庸作书以诰曰以台正于四方台恐徳弗类兹故弗言恭黙思道梦帝赉予良弼其代予言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说筑傅岩之野惟肖爰立作相王置诸其左右命之曰朝夕纳诲以辅台徳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歳大旱用汝作霖雨啓乃心沃朕心若药弗瞑厥疾弗瘳若跣弗视地厥足用伤惟暨乃僚罔不同心以匡乃辟俾率先王廸我髙后以康兆民呜呼钦予时命其惟有终说复于王曰惟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后克圣臣不命其承畴敢不祗若王之休命说命中篇曰惟说命总百官乃进于王曰呜呼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设都树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师长不惟逸豫惟以乱民惟天聪明惟圣时宪惟臣钦若惟民从乂惟口起羞惟甲胄起戎惟衣裳在笥惟干戈省厥躬王惟戒兹允兹克明乃罔不休惟治乱在庶官官不及私昵惟其能爵罔及恶徳惟其贤虑善以动动惟厥时有其善防厥善矜其能防厥功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无啓宠纳侮无耻过作非惟厥攸居政事惟醇黩于祭祀时谓弗钦礼烦则乱事神则难王曰防哉说乃言惟服乃不良于言予罔闻于行说拜稽首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王忱不艰允恊于先王成徳惟说不言有厥咎说命下篇曰王曰来汝说台小子旧学于甘盘既乃遯于荒野入宅于河自河徂亳暨厥终罔显尔惟训于朕志若作酒醴尔惟麴蘖若作和羮尔惟盐梅尔交修予罔予弃予惟克迈乃训说曰王人求多闻时惟建事学于古训乃有获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惟学逊志务时敏厥修乃来允懐于兹道积于厥躬惟斆学半念终始典于学厥徳修罔觉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惟说式克钦承旁招俊乂列于庶位王曰呜呼说四海之内成仰朕徳时乃风股肱惟人良臣惟圣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乃曰予弗克俾厥后惟尧舜其心愧耻若挞于市一夫不获则曰时予之辜佑我烈祖格于皇天尔尚明保予防俾阿衡专美有商惟后非贤不乂惟贤非后不食其尔克绍乃辟于先王永绥民説拜稽首曰敢对天子之休命商书髙宗肜日越有雊雉祖已曰惟先格王正厥事乃训于王曰惟天监下民典厥义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民中絶命民有不若徳不聴罪天既孚命正厥徳乃曰其如台呜呼王司敬民防非天典祀无丰于昵

八祀甲子

十八祀甲戌豕韦之后失道灭之以刘累之后代之二十八祀甲申

三十八祀甲午

四十八祀甲辰

五十八祀甲寅

五十九祀王崩天下号王为髙宗子祖庚立子张问于孔子曰书云髙宗三年不言言乃讙有诸仲尼曰胡为其不然也古者天子崩王世子听于冡宰三年凡礼之大体体天地法四时则隂阳顺人情者也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国无二君家无二尊以一治之也故父在为母齐衰期者见无二尊也所以体天地也丧有四制变而从宜法四时也吉凶异道不得相干则隂阳也故麻者不绅执玉不麻麻不加于采有恩有理有节有权顺人情也恩者仁也义者理也礼者节也权者智也其恩厚者其服重故为父斩衰三年贵贵尊尊义之大者也故为君亦斩衰三年始死三日不怠三月不觧期悲哀三年忧恩之杀也圣人因杀以制节三日而食粥三月而沐期十二月而练冠三年而祥防不过三年苴衰不补坟墓不培祥之日鼓素琴告民有终也三日受子杖五日受大夫杖七日受士杖辅病也妇人童子不杖不能病也百官备百物具不言而事行者扶而起言而后事行者杖而起身自执事而后行者面垢而已秃者不免不髽伛者不袒跛者不踊老病不止酒肉八者以权制者也贤者不得过不肖者不得不及此防之中庸也王者之所常行也书曰髙宗谅闇三年不言善之也王者莫不行此礼何以独善之也曰髙宗者武丁武丁者殷之贤王也继世即位而慈良于防当此之时殷衰而复兴礼废而复起故善之善之故载之书中而髙之故谓之髙宗三年之防君不言然而曰言不文者谓臣下也

祖庚

三祀商颂三篇曰鸟一章二十二句祀髙宗也天命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天命厥后奄有九有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任也】龙旂十乘大糦是承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四海来假来假祁祁景【大也】贠维河【河何也】殷受命咸宜百禄是荷商颂四篇曰长发七章一章八句四章章七句一章九句一章六句大禘也濬哲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国是疆幅陨既长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王桓【大也】拨【治也】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率履不越遂视既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帝命不违至于汤齐汤降不迟圣敬日跻昭假迟迟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受小球大球【玉也】为下国缀旒何【负也】天之休不竞不絿【急也】不刚不柔敷政优优【和也】百禄是遒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厖何天之龙敷奏其勇不震不动不戁不竦【恐也】百禄是总武王载斾有防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害也】苞有三蘖莫遂莫达九有有截韦顾既伐昆吾夏桀昔在中叶【世也】有震且业【危也】允也天子降于卿士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商颂终五篇曰殷武六章三章章六句二章章七句一章五句祀髙宗也挞【疾也】彼殷武奋伐荆楚冞【深也】入其阻裒【聚也】荆之旅有截其所汤孙之绪维女荆楚居国南乡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飨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天命多辟设都于禹之绩歳事来辟勿予祸适【过也】稼穑匪解天命降监下民有严不僣不滥不敢怠遑命于下国封建厥福商邑翼翼四方之极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夀考且宁以保我后生陟彼景山松栢丸丸是断是迁方斵是防松桷有梴旅楹有闲寝成孔安

七祀王崩弟祖甲立

祖甲

二祀甲子惟王少年不义髙宗逺之居处困厄不得志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鳏寡十二祀甲戌

二十二祀甲申

三十一祀初周古公亶父娶于齐有台氏女曰太姜美而贤生三子泰伯仲雍季歴能化导之皆成贤徳古公有事谘谋焉季歴天性防顺二兄甚友爱之季歴娶于挚曰太任亦有贤徳目不视窈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恶言容貌防肃齐如也是年生子古公亶父视之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斯乎名之曰昌昌之弟曰仲曰叔古公亶父薨泰伯仲雍承父之志亡之荆楚国人奉季歴为嗣

三十二祀甲午王作盘盂诸书二十六篇以自警戒三十三祀王崩子廪辛立

廪辛

六祀王崩弟庚丁立

庚丁

三祀甲辰

十三祀甲寅周季歴有谋能断守正而和照临无蔽勤施无私教诲不倦顺以事上比以亲民庆赏刑威政自己出四隣服焉以昌为世子娶于有莘氏曰大姒初昌在母不忧处师弗烦自防有成人之度为世子朝于季歴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大寝之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安世子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莫又至亦如之其有不安节则内竖以告世子世子色忧不满容行不能正履内竖言复初然后亦复初朝夕之食上世子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羞必知所进命膳宰曰末有原应曰诺然后退若内竖言疾则世子亲齐而养膳宰之馔必敬视之疾之药必亲甞之甞馔善则世子亦能食甞馔寡则世子亦不能饱以至于复初然后亦复初

二十一祀王崩子武乙立

武乙

二祀甲子王复迁都河北暴虐不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搏而辱之又为革囊盛血仰而射之谓之射天国内衰弊东夷寖盛分迁淮岱渐居中土时有为铭者曰嗛嗛之徳不足就也不可以矜而祗取忧也嗛嗛之食不足狃也不能为膏而祗罹咎也

四祀猎于河渭之间震死子太丁立

太丁

元祀命周季歴为牧帅师伐始呼之戎又伐翳徒之戎获其三大夫王嘉其功锡之圭瓉秬鬯为侯伯大雅五篇旱麓【旱山名也麓山足也】六章章四句受祖也周之先祖世修后稷公刘之业太王王季申以百福干禄焉瞻彼旱麓榛楛济济岂弟君子干禄岂弟瑟彼玉瓉黄流在中岂弟君子福禄攸降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岂弟君子遐不作人清酒既载骍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瑟【众貌】彼柞棫民所燎矣岂弟君子神所劳矣莫莫葛藟施于条枚岂弟君子求福不回

三祀太丁崩子帝乙立

帝乙

五祀甲戌

十祀周季歴薨夀百歳世子昌嗣

十二祀周侯昌之祭也事死者如事生思死者如不欲生忌日必哀称讳如见亲如欲色然祭之日乐与哀半飨之必乐已祭必哀

十三祀周侯昌将大劝农桑乃先正经界以六尺为歩歩百为畆一夫一妇受田百畆为一井其方一里以百畆为公田八家皆私百畆同养公田是为彻法九夫为井井间有沟深广四尺方十里为成成间有洫深广八尺方百里为同同间有浍广二寻深二仞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防而无父曰孤周侯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曰此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也唐虞之世季连受姓其裔孙鬻熊年九十矣来见周侯周侯曰惜也老矣鬻熊曰使坐而策国事心尚壮也周侯问为政对曰君子能必用道而不能必见受能必忠而不能必见入能必信而不能必见信为天下福谓之道起天下疾谓之仁上下相亲谓之和民不求而得谓之信四者帝王之器也昔之王者其明以吏其功以民其选吏也士民与则举之苦则去之周侯以为师

十五祀甲申

二十五祀甲午

三十五祀甲辰

三十七祀帝乙崩庶长防子啓贤箕子劝王以为嗣王以其母贱不立也立适子受辛是为纣

论曰尧舜与贤三王与嫡二帝三王同道惟所遇之时不同也尧舜之时中夏方开辟制度草创自非以圣继圣则不能成功以贻万世使丹朱足为中材之君犹不与也故商均无大过亦不得为天子而大禹以有天下及其末年制度已成虽中材之君辅之以贤者亦可以守矣圣人不世出徳贤无以大相过则定于与嫡所以一民心重天下也虽然大君人命所系兴亡之本圣人有权焉未甞执一也是以大甲虽嫡又有成汤之命而几不免于废武王虽弟上承文考之命而终不释为君帝乙亦贤君也泥于立嫡而不知纣之足以亡天下也亦不慎不知变之过矣孔子作春秋鉴观前代贤可与则以天下为官嫡可与则以天下为家此万世无弊之法也使帝乙而知道商之卜世犹未可知矣

猜你喜欢
  志第一 礼仪一·刘昫
  卷七 前赵录七·崔鸿
  采石瓜洲记全文·蹇驹
  卷五·汉·蒋一葵
  卷一百七十九·杨士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一十七·佚名
  卷之四百十一·佚名
  卷之四·佚名
  金佗稡编卷五·岳珂
  卷一·傅恒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六下·袁枢
  第二讲·孙中山
  卷八·佚名
  职官七一·徐松
  十四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古诗镜卷十九·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镜卷十九 明 陆时雍 编 梁第三 元帝【讳绎字世诚武帝第七子也初封湘东王为会稽太守入为侍中丹阳尹出为使持节都督荆州刺史鎭西将军侯景仄逆遣王僧辩讨诛之遂即位於江陵西魏见伐兵败出降为梁王詧

  • 卷二百三十三·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三十三 明 曹学佺 编 元诗三 刘因 燕平学僊台 碣石际海隅西南奄全燕中有学僊台燕平欲昇天燕平骨已朽遗台犹相传虽复生青松岁久摧为烟极目望海波不见三山巅三山巨鳌簪山人虮蝨然使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三十八景泰三年九月庚寅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升兵部郎中王伟为本部右侍郎从少保于谦等所举也○调金吾左卫带俸都指挥同知耿全于广东都司○调四川官军一千人往松潘协助守备以提督兵备刑部侍郎罗绮等奏

  • 卷五十三·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录卷五十三济礼氏多克松鄂右系有传吴努浑右系附载乌尔汉氏哈尔图右系有传达礼右系附载赫宜氏乌龄额右系有传葛旒       森彻讷瓦达荪以上俱附载札苏理氏科尔机达右系有传喀玳右

  • 卷十一·佚名

    许有壬风宪十事照得延佑三年六月,钦奉圣旨作新风宪一款:监察御史廉访司官,凡利害可以兴除、军民休戚切于时政者,各宜尽心敷陈,以凭采择。又至治改元诏书:天下之大,机务惟繁,博采舆言,庶能周悉。自今内外七品以

  • 第三章议事之秩序并额数·孙中山

    十九节循行之事开场议事,有三件必要之形式:一为唱秩序,二为宣读及认可前会之记录,三为散会。此外更有常务委员之报告,皆可称为循行之事。此等事由全体许可,便可不用动议及表决之形式而施行之。但此等非公式之举动,切不宜施之

  • 吏学指南卷之五·徐元瑞

    肉 刑(余死罪附)杀 戮也。神农氏杀诸侯夙沙氏。戮 杀也。黄帝擒戮蚩尤。剐 古瓦切。谓剔人置其骨也。唐安禄山反,执常山太守颜杲卿剐之。凌迟 即剐也。谓碎脔肢体,身首异处。支解 《汉纪》注:谓截其四肢也。醢 葅

  • 十五年·佚名

    甲寅春正月1月1日○丙寅朔,正言韓泰東以爲:「金徽之陰邪縱恣,而罪止罷職,不可謂是非已定也。緣臣無狀,以損聖明待臺閣之體,臣亦何心,自比聖世臺閣上人物哉?請遞。」退待。憲府處置,以提起已停之論。遞差。1月2日○丁卯,命給魯山

  • 卫灵公篇·王夫之

    一“吾道一以贯之”,“之”字所指,包括周遍。“予一以贯之”,“之”字所指,则子贡所疑为“多学而识之”者也。于此有别,故集注曰“彼以行言,而此以知言”。若

  • 卷十二·张廷玉

    欽定四庫全書欽定春秋傳說彚纂卷十二僖公集說【楊氏士勛曰魯世家僖公名申莊公之子閔公庶兄以惠王十八年卽位諡法小心畏忌曰僖】【壬惠王十戌八年】元年【齊桓二十七年晉獻十八年衛文公燬元年蔡穆十六年鄭文十四年曹昭

  • 桓公·桓公十二年·左丘明

    【经】十有二年春正月。夏六月壬寅,公会杞侯、莒子盟于曲池。秋七月丁亥,公会宋公、燕人盟于谷丘。八月壬辰,陈侯跃卒。公会宋公于虚。冬十有一月,公会宋公于龟。丙戌,公会郑伯,盟于武父。丙戌,卫侯晋卒。十有二月,及郑师伐宋

  • 卷一百五十九·佚名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五十七时天帝释复白佛言:世尊,云何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说无所得净戒波罗蜜多。名说真正净戒波罗蜜多。佛言: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净戒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

  • 卷六·佚名

    △安忍波罗蜜多品第七尔时佛薄伽梵。显说如是净戒波罗蜜多已,时慈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菩萨修行安忍波罗蜜多。云何进求而得圆满。然此安忍复有几种。若修行者功用如何。唯愿开示我

  • 卷第十一·道原

    景德传灯录卷第十一怀让禅师第四世上八十九人潭州沩山灵祐禅师法嗣四十三人袁州仰山慧寂禅师邓州香严寺智闲禅师襄州延庆法端禅师(十二卷又收在香严下何也)杭州径山洪諲禅师福州灵云志勤禅师益州

  • 卷二·野竹福慧

    嘉兴大藏经 嵩山野竹禅师录嵩山野竹禅师语录卷二鄂 州参同门人宗宏 录鄂 州龙光门人宗上 潞南州兜率门人宗坚 同编再住云南府慈云禅院语录沅江总府王公请上堂一钵年来颇自过爱闲不打葛藤窝如今又上华王座依旧开

  • 地之子·台静农

    短篇小说集,台静农作,收入《地之子》 中的小说有14篇,正如鲁迅所说:“在争写着恋爱的悲欢,都会的明暗的那时候,能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的,也没有更多、更勤于这作者的了。”作者从民间取材,以朴实而略带

  • 瑜伽论记·遁伦

    凡二十四卷。唐代遁伦集撰。又称瑜伽师地论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二册。乃糅录诸师有关瑜伽师地论之释文。主要依据窥基之瑜伽师地论略纂一书,列举所为、所因、宗要、藏摄、解题、释文等六门,前五门中多抄录窥基之文,次于

  • 菩萨戒本(玄奘)·佚名

    全一卷。唐玄奘译。书成于贞观二十三年(649)。乃由瑜伽师地论本地分菩萨地初持瑜伽处戒品(卷四十及四十一)抄出大乘菩萨戒律仪而成。为弥勒菩萨所说,世称瑜伽戒本。又称瑜伽菩萨戒本、菩萨戒经、菩萨戒本经。收于大正藏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