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稽古录卷十六

宋 司马光 撰

臣光拜手稽首曰臣闻商书曰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终始慎厥与惟明明后周书曰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我不敢知曰有夏服天命惟有歴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慎厥徳乃早坠厥命我不敢知曰有殷受天命惟有歴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慎厥徳乃早坠厥命盖言治乱之道古今一贯歴年之期惟徳是视而已臣性愚学浅不足以知国家之大体然窃以简防所载前世之迹占之辄敢冒死妄陈一二夫国之治乱尽在人君人君之道有一其徳有三其才有五何谓人君之道一曰用人是也蕞尔之国必有正直忠信之士焉必有聪明勇果之士焉正直忠信之谓贤聪明勇果之谓能彼贤能者众民之所服从也犹草木之有根柢也得其根柢则其枝叶安适哉故圣王所以能兼制兆民包举宇内而无不聴从者此也凡用人之道采之欲博辨之欲精使之欲适任之欲専采之博者无求备于一人也收其所长弃其所短则天下无不可用之人矣辨之精者勿使名实伪冒真也聴其言必察其行授其任必考其功则羣臣无所匿其情矣使之适者用不违其才也仁者使守明者使治智者使谋勇者使防则百职无不举矣任之专者勿使邪愚之人败之也茍知其贤虽愚者日非之而不顾茍知其正虽邪者日毁之而不聴则大功无不成矣然后为之高爵厚禄以劝其勤为之严刑重诛以惩其慢赏不私于好恶刑不迁于喜怒如是则下之人怀其徳而畏其威乐为用而不敢欺譬如乗坚车御良马执六辔奋长策以立扵康荘之涂惟意所适安有不至者哉此人君之要道也何谓人君之徳三曰仁曰明曰武仁者非妪煦姑息之谓也兴教化修政治养百姓利万物然后可以为仁明者非巧谲苛察之谓也知道义识安危别贤愚辨是非然后可以为明武者非强亢暴戾之谓也惟道所在防之不疑奸不能惑佞不能移然后可以为武是故仁而不明犹有良田而不能耕也明而不武犹视苖之秽而不能芸也武而不仁犹知获而不知种也三者皆备则国治强阙一则衰阙二则危皆无一焉则亡此人君之三徳也何谓人君之才五曰创业曰守成曰陵夷曰中兴曰乱亡创业者智勇冠一时者也王者经纶之初土无定所民无定分英雄相与角逐而争之才相偶则为二相参则为三愈多则愈分故非智勇冠一时莫能一天下也守成者中才能自脩者也王者动作云为得之近而所利逺失之微而所害大故必兢兢业业以奉祖考之法度则补之倾则扶之不使耆老有叹息之音以为不如昔日之乐然后可以谓之能守成矣陵夷者中才不自脩者也习于宴安乐于怠惰人之忠邪混而不分事之得失置而不察茍取目前之佚不思永逺之患日复一日使祖考之业如丘陵之势稍颓靡而就下曾不自知故谓之陵夷也中兴者才过人而善自强者也虽以帝王之子孙而能知小人之艰难尽羣下之情伪其才固已过人矣又能勤身克意尊贤求道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如是则虽乱必治虽危必安虽已衰必复兴矣乱亡者下愚不可移者也心不入徳义性不受法则舍道以趋恶弃礼以纵欲谗谄者用正直者诛荒淫无厌刑杀无度神怒不顾民怨不知如是而有敌国则敌国防之无敌国则下民叛之祸不外来必自内兴矣此人君之五才也夫道有失徳故政有治乱徳有高下故功有小大才有美恶故世有兴衰上自生民之初下逮天地之末有国家者虽变化万端不外是矣三王之前见于诗书春秋愚臣不敢复言今采战国以来至周之显徳凡小大之国所以治乱兴衰之迹举其大要集以为图每年为一行六十行为一重五重为一卷其天下离析之时则置一国之年于上而以朱书诸国之君及其元年系于其下从而数诸国之年则皆可知矣凡一千三百六十有二年离为五卷命曰历年图敢再拜稽首上陈于黼扆之前庶防观聴不劳而闻见甚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知自古以来治世至寡乱世至多得之甚难失之甚易也恭惟国家承百王之弊接五伐之乱防县分裂干戈日寻藩臣骄恣元元憔悴太祖宵衣旰食栉风沐雨勤求贤俊明慎诛赏收支郡任文臣以消方镇之权举公防除贪汚以厉州县之吏选精鋭严阶级以治战鬭之士省赋役恤刑罚以抚农桑之民内政既成乃脩外事近者既悦乃诘逺人故传檄而下荆湖顾盼而克巴蜀叱咤而平岭表指麾而定江南大勲未集太宗继统述脩前绪闽越句呉皆献地入朝西登太行而晋人自缚盖自宋兴二十年然后大禹之迹复混而为一以至于今八十有五年矣朝廷清明四方无虞戎狄顺轨羣生遂性民有自高曽以来未尝识战鬬之事者盖自古太平未有若今之久也易曰君子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周书曰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今人有十金之产者犹知爱之况为天下富庶治安之主以承祖宗光大完美之业呜呼可不戒哉可不慎哉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九 酷吏·李百药
  卷七十三 志四十八·赵尔巽
  卷三百五十三 元豐八年(乙丑,1085)·李焘
  第七十二回 擒刘辟戡定西川 执李锜荡平镇海·蔡东藩
  卷之二百二十四·佚名
  两朝纲目备要卷十三·佚名
  今献备遗卷二十五·项笃寿
  一四○ 谕《金史》内有讹错数处编修宋铣着交部察议·佚名
  卷三十八·高士奇
  卷五十三·张守节
  卷九十二·班固
  钦定元史语解卷十八·佚名
  卷八十 宣元六王传 第五十·班固
  第三节 官 制(上)·吕思勉
  附錄·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钱霖·隋树森

    钱霖.字子云,世居松江(今属上海市)南城。博学,工文章,不为世用,遂为黄冠,更名抱素,号素庵。初营庵于松江东郭,建二斋曰“封云”、“可月”。后迁居湖州(今属浙江省)。晚居嘉兴(今属浙江省),筑室于鸳湖之上,名曰“

  • 将去绮色佳留别叔永·胡适

    将去绮色佳,叔永以诗赠别。作此奉和。即以留别:横滨港外舟待发,徜徉我方坐斗室,柠檬杯空烟卷残,忽然人面过眼瞥。疑是同学巴县任,细看果然慰饥渴。扣舷短语难久留,惟有深情耿胸臆。明年义师起中原,遂为神州扫胡羯。遥闻同学诸

  • 卷二百七十三·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七十三戴叔伦戴叔伦字幼公润州金坛人刘晏管盐铁表主运湖南嗣曹王臯领湖南江西表佐幕府臯讨李希烈留叔伦领府事试守抚州刺史俄即真迁容管经略使绥徕蛮落威名流闻

  • 御选元诗卷八·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八乐府歌行六李孝光沂有梁沂有梁兮维鲤维鲂沂之两厓兮有枣树桑居沂之人兮寛裕而善良古之人古之人兮翺翔余其归老兮沂之南东有樊有樊有樊树余以荪胡不萧艾萧艾实繁彼繁胡治刈而为刍嗟人有邑曽不

  • 卷一百六十九·毕沅

      ◎宋纪一百六十九 ∷起强圉作噩正月,尽屠维大渊献十二月,凡三年。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   嘉熙元年蒙古太宗九年   春,正月,甲寅,初置财用司。诏京西湖北制置使、副,给犒沿边战士有差。

  • 卷之六十二·佚名

    洪武四年三月乙酉朔策进士于奉天殿登第者百二十人赐吴伯宗等三名进士及第第二甲十七人赐进士出身第三甲百人赐同进士出身诏赐伯宗朝服冠带授礼部员外郎高丽入试者三人惟金涛登第授东昌府安丘县丞朴实柳伯儒皆不第三人

  • 满洲老档秘录·金梁

    ●太祖遗书李永芳谕降天命三年四月,上亲率大军,进围抚顺城,执一汉人,遗书谕游击李永芳曰:尔明发兵疆外,卫助叶赫,我乃兴师来此。汝抚顺所一游击耳,纵战亦必不胜。今谕汝速降。汝降则我兵即日深入,汝不降是误我深入之期也。汝素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一 元纪五·纪昀

    元纪 【五】世祖 【四】○世祖四至元二十三年春正月戊辰朔以皇太子故罢朝贺禁赍金银铜钱越海互市甲戌诏罢征日本以江南废寺田土为人占据者悉付嘉木 场喇勒智修寺癸未罢巩昌二十四城拘榷所以其事入有司辛卯命阿尔哈雅

  • 第四次问答节略·佚名

    光绪二十一年三月十六日午后四点钟,至春帆楼与伊藤会议。伊云:今日复见中堂重临,伤已平复,不胜幸甚!李云:此皆贵国医生佐藤之力。伊云:佐藤医治中堂,其效甚速;可喜!李云:闻佐藤谓陆奥大臣身热,是否?伊云:陆奥大臣身子本不甚健,现患春

  • 选举四·徐松

    考试条制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二月十二日,礼部言:「周杞陈乞男无逸于元符三年秋赴郓州应进士举,准试院牓示称考中优等,于第三道策漏『谨对』二字驳放,诣本部披陈,乞依脱字例发解。本部看详,举人试卷既已立定式目,自合一体。若有不

  • 卷五十二普通·冯煦

    师范学堂《师范学堂定章》分优、初两级。优级以造就初级师范及中学堂之教员、管理员为宗旨。学科分三节:曰公共科,凡初入学之学生均须学习,一年毕业;曰分类科,科分四类,三年毕业;曰加习科,分类科毕业而自愿留堂一年者习焉。此

  • 度万第八·鹖冠子

    庞子问鹖冠子曰:“圣与神谋,道与人成,愿闻度神虑成之要柰何。”鹖冠子曰:“天者神也,地者形也,地湿而火生焉,天燥而水生焉。法猛刑颇则神湿,神湿则天不生水,音□故声倒则形燥,形燥则地不生火。水火不生,则阴阳无以成气,度量无以成

  • 卷七十九·顺治

    <子部,儒家类,御定孝经衍义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七十九诸侯之孝不溢易节【卦名】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程颐传曰泽之容水有限过则盈溢是有节故为节也君子观节之象以制立数度凡物之大小轻重高下文质

  • 菩提心观释·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 诏译  归命本师  大觉世尊  我今略释  菩提心观  如佛所说。从心生一切法。我今当议彼菩提心。云何性。答离一切性。云何一切性。谓蕴处界等性。彼

  • 自叙分灯录缘起·朱时恩

    如来正法眼藏首传大迦叶。乃至二十八传菩提达磨。遥观震旦有大乘根器。遂泛海而来。磨传惠可。可传僧粲。粲传道信。信传弘忍。忍传惠能。能传怀让行思。两派儿孙五灯辉映。若临济。若云门。若沩仰。若曹洞。若法眼。

  • 氏族大全·佚名

    全称《排韵增广事类氏族大全》,二十二卷。不著撰人名氏。书中所引的事迹至南宋末年。据此推断,此书可能是无人所为。建阳麻沙刊版。此书每二卷为一集,以广韵排列,以四声分隶各姓。末二卷为复姓。复姓之中,以上一字为韵而排

  • 周易传注·李塨

    清李塨撰。7卷。作者认为“易为人事而作”,其立论力斥“异端隐怪之说群窜圣经”。自谓“今但求自然,不事强造,且即象玩义,非谓象解必合圣心,不可更移”。此书大抵以观象为主,亦兼用互体,多采李鼎祚《周易集解》、毛奇

  • 大乘起信论疏·元晓

    凡二卷。新罗元晓撰。又称海东疏。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四册。解释真谛所译之大乘起信论,为起信论三疏之一。略立三门:(一)标宗体,谓大乘起信论乃大小乘一切众典之精髓。(二)释题名,援引虚空藏经、阿毗达磨杂集论等之文,而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