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鸟兽纪

余家居不畜鸟兽,然亦间有所畜。如鹤舞庭阴,鹿鸣芳砌,锦鸡之辉艳,白鹇之缟素,鹦鹉能言,黄鼠有礼,亦尝畜之。静观飞走饮啄,亦可以畅适幽情,非徒玩物已也。因以四方所尝目睹者,述于后。

南海生孔雀,鸾凤之亚也。尾生五年后成,长六七尺许,展如车轮,金翠烨然。初春始生,秋月渐凋,与花萼同荣悴。尤自珍爱,遇芳时美景,闻弦歌鼓吹,必舒翼张尾,眄睐而舞。雌者尾短,略无文采,以声影相接而孕。

闽中白鹇,红嘴绿首,赤足文身,尾长二尺许,飞鸣如雉,而文采胜之。

东粤产麝,状如小麋,冬月香满脐中,入春急痛,以爪剔之,落处草木焦黄。其性畏人,昼处丛林,夜窥人室。余昔在粤,命童子厨中取茗,偶一遇之,不觉春满衫袖矣。

象产南越,兽之最大者。其身数倍于牛,而目深如豕。鼻长五六尺,状如悬臂,食饮恃之。惟雄者有牙,长三四尺,岁周一易。能别道途虚实,稍虚辄止。故夷人难获,以陷阱不能试也。驯习者能起伏舞蹈,鼻作箫声,足作鼓声。人欲乘者,悬足送之而上。象奴以铁钩制耳,以铁索系足,遂悉从人意。今京师驯象所畜三十余,皆如鼠色,无一白者。常朝列奉天门外,大朝饰锦载宝以状朝仪。

荆、楚多麋鹿,为阳兽,性淫而游山。夏至得阴气,角解,从阴退之象。又曰:麋,鹿之大者。岂小阳而大阴耶?今海陵至多,千百为群,多牝少牡。

兔视月孕,以月有顾兔,其目甚。今人卜兔多寡,以八月之望。是夜,深山茂林百十为群,延首林月。月时明则一岁兔多,晦则少。是禀顾兔之气而孕也。生子从口吐出。性狡善走,猎者攻之,常自穴中跃出,乃顾循其背,复入穴中,猎者反以是得之。

鸿雁岁半居南中,而恒自北来。大曰鸿,小曰雁。《淮南子》云:“雁乃两来,仲秋鸿雁来候。”雁比于鸿小,又有白雁,来自霜降。杜甫诗:“故国霜前白雁来。”盖谓此也。夜宿沙洲芦荻蓼苇中,失群哀鸣,飞必成序。失雠不偶,有夫妇之义,故婚礼亲迎必奠雁。

鹳似鸿而大,喜巢大树,含水畜鱼巢中以哺子,性好旋,飞必以风雨。鹳感于阴,故能先知,人探其子,必为舍去。

东海产鹤,古称:“华亭鹤唳,一起十里。”乃禽中之仙。常以夜半鸣,声闻数里,雌者声差下。性好阴恶阳,正与雁反。故云:“鸣鹤在阴。”好延颈望,故称:“鹤以怨望,鸱以贪顾。”怨者以望,遂以望为怨,不意君之望臣深是已。

雉有五彩,为文明之象。《庄子》:“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因地之坟衍以为疆限,分而获之,不相侵越。一界之内,以一雉为主,余者虽众,莫敢鸣。

锦鸡似雉,而身备五彩,红黄相间,色泽鲜明,远胜于雉。关中有斗鸡,仅如两月雏,团?无尾,小喙短颈,羽青如翠,足红如朱,雄鸡有高大一二尺者,遇之喙嗫而下之,遂辟易去。鸟中最警敏者,土人呼为聒聒鸡,以其声之尖利也。

燕有二种:越燕小,黑而紫,多呢喃语,巢于门楣;胡燕比越差大,羽多斑点,声亦较大,巢屋两楹间,古称玄鸟。以春分至、秋分归,云避社日。岂社主土,燕入水为蜃,亦水类,土能克水,故避之耶?

西蜀山深,丛林多虎豹,每夜遇之。遥望林中目光如电,必列炬鸣锣以进。性至猛烈,虽遭驱逐,犹徘徊顾步。其伤重者咆哮作声,听其声之多少为远近,率鸣一声为一里。靠岩而坐,倚木而死,终不僵仆。其搏物不过三跃,不中则舍之。有黑白黄三种,或曰黄者幼、黑者壮、白者老。虎啸风生,风生万籁皆作;虎伏风止,风止万籁皆息;故止乐用虎。豹亦有赤玄黑白数种。俗传虎生三子,中有一豹。豹似虎而微,毛多圈文,尤胜于虎。

猴状似愁胡,其声嗝嗝若咳。今蜀中至千百为群,凡过山峡,目猨上下,遇行人不避。余时于蜀道中遇之,舆人却步,俟其行尽,方敢前进。猿亦相类,色多黄黑。又曰雄者黑、雌者黄。雌者善啼,故巴人谚曰:“巴东三峡巫峡长,哀猿三声断人肠。”

河东黄鼠能拱而立,所谓“相鼠有礼”,象人之威仪也。两目甚炯,善窥伺。人稍远,疾趋至地,以两足分土为穴,顷刻深入,急以水灌乃出。故云:“往托于社,熏之恐焚其木,灌之恐败其涂。”是以喻君之左右。人驯扰之者,能捕野鼠,入穴必尽取然后已。

陇州鹦鹉,千百为群。《礼》曰:“鹦鹉能言,不离飞鸟。”今所见惟红嘴能言,黑嘴不能言。近南中有大红者,毛羽光艳,亦不能言。其足指前后各二,异于群鸟,舌小而圆,故能委曲其声,以像人言。江南鹦鹉亦能言,第形小色乌,不能及耳。

西回回贡狮子,状如小驴,面似虎,身如狼,尾如猫,爪亦如虎。其色纯黄,毛较诸兽为长,而旋转不若图绘中形。回回啖以羊肉,与之相狎,置肉于面,狮遂扑面取之。以铁索系桩于地,行则携之而去。望见犬羊,即毛竖作威。犬羊远见,即跳跃奔腾,辟易数里。此中国所无,而人所罕见者也。彼自西域入贡,将达京,道出关中。余时辖关中,故得亲睹云。

猜你喜欢
  志第十二 礼四之三·魏收
  列传第六十二·刘昫
  卷二十四 前燕录二·崔鸿
  纲目续麟卷十一·张自勋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一·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九十七·佚名
  卷之九十七·佚名
  ◎沈英雌怒打郭先生·吴虞公
  第四九提讯名单(堂谕)光绪七年十月十一日一一二○七-四·佚名
  第七卷 同治(中)·缪荃孙
  四四五 陕西巡抚毕沅奏遵旨饬派在籍候选教职贡生访查书籍折·佚名
  卷二十二·吕中
  卷二百九十·佚名
  供用·朱元璋
  十五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杨廉访奂(还山遗稿)·顾嗣立

    奂字焕然,又名知章,干州奉天人。母尝梦东南日光射其身,旁一神人以笔授之,已而奂生。甫胜衣,尝信口唱歌,有紫阳阁之句,问其故,则不能答也。未冠,梦游紫阳阁,景趣甚异,自悟以前为紫阳宫道士,后因以自号。金末举进士不中,乃作万言策,指

  • 巻二·史简

    钦定四库全书鄱阳五家集卷二鄱阳史简编宋黎廷瑞芳洲集二五言古风古离别迢逓君逺逰纒绵妾孤伤年年望君还悠悠空断肠我愿陵成江有车不得襄江复变为陆无水通舟航成江路还通变陆路更长安得防贱躯乗风堕君傍化为舟与车载君

  • 前集卷五·孙存吾

    钦定四库全书元风雅前集卷五     元 傅习 编安竹斋送白云平章舟人停棹酒停斟试听筵前送客吟离恨早知如此苦交情不合恁为深白云境界三更梦红叶园林两地心从此草茅亭上客抱琴何处遇知音明普彦题商山四皓图刘氏何

  • 卷九十·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九十张均张均说长子开元中历官大理卿受禄山伪命为中书令肃宗立免死长流合浦集二十卷今存诗七首和尹?登南楼客来已两春更瞻韶光早花鸟既环合江山复骈抱楼形写北潭堞势

  • 卷三十八·本纪第三十八·脱脱

        宁宗二   嘉泰元年春正月戊午,申严福建科盐之禁。壬戌,谢深甫等荐士三十有五人,诏籍名中书,以待选擢。丁卯,命路钤按阅诸州兵士,毋受馈遗及擅招军。违者置诸法。庚午,以葛邲配飨光宗庙庭。丙子,金遣完颜充来

  • 卷三十八·志第八·地理志二·脱脱

        ◎地理志二   东京道   东京辽阳府,本朝鲜之地。周武王释箕子囚,去之朝鲜,因以封之。作八条之教,尚礼义,富农桑,外户不闭,人不为盗。传四十余世。燕属真番、朝鲜,始置吏、筑障。秦属辽东外徼。汉初,燕人满

  • 卷三 真宗·王夫之

      〖一〗  咸平四年,诏赐九经于聚徒讲诵之所,与州县学校等,此书院之始也。嗣是而孙明复、胡安定起,师道立,学者兴,以成乎周、程、张、朱之盛。及韩侂胄立伪学之名,延及张居正、魏忠贤,率以此附致儒者于罪罟之中,毁其聚讲之

  • 第三十八回 勇梁慬三战著功 智虞诩一行平贼·蔡东藩

      却说车骑将军邓,与征西校尉任尚等,出讨诸羌,因各郡兵马尚未到齐,乃留屯汉阳,但遣前哨数千骑,窥探诸羌动静。不意到了冀西,突与钟羌相遇,急切不能抵敌,竟被杀死千余人,余众狼狈逃归。可巧西域副校尉梁慬驰归,行抵敦煌,奉诏

  • 卷三十二·佚名

    八月二十一日(丙辰),常青、恒瑞同奏言:外委段昭明、沉贤賫回奏折,随同大兵前往诸罗,至老店被贼所害,折亦遗失。又魏大斌等禀称:『十二日夜接柴大纪札云「带领之兵,何日可抵诸罗?我闻炮即带兵接应」。是以,于十三日即带兵二千七百

  • 首卷四 德宗实录进实录表·佚名

    德宗景皇帝实录进实录表★经筵讲官太保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国史馆总裁总管内务府大臣★臣☆世续太保敏庆宫授读★臣☆陈宝琛经筵讲官变通旗制处大臣总理禁烟事务大臣学部左侍郎★臣☆宗室宝熙头品顶载典礼院副

  • 自序·郝经

    续後汉书自序 汉建安末曹氏废汉自立称魏孙氏据江左僭号称吴昭烈以宗子继汉即位于蜀讨贼恢复卒莫能相一而折入于晋晋平阳侯相陈夀故汉吏也汉亡仕晋作三国志以曹氏继汉而不与昭烈称之曰蜀鄙为偏霸

  • 张勋·陶菊隐

    △张勋之身世辫师张勋为曩年复辟主角,尽人而知之矣。张为江西奉新人,微时佣于故乡某姓。某有姻亲许振,字仙屏,系奉新望族,曾任河道总督,曾国藩弟子也。一日,某命张采橘一篮馈许,适客至,仆从他往,呼茶,无应者,张乘机以茗进,许大乐

  • 谴告篇第四十二·王充

    论灾异,谓古之人君为政失道,天用灾异谴告之也。灾异非一,复以寒温为之效。人君用刑非时则寒,施赏违节则温。天神谴告人君,犹人君责怒臣下也。故楚〔庄〕王曰:“天不下灾异,天其忘〔予〕乎!”灾异为谴告,故〔庄〕王惧而思之也。

  • 卷九·郑方坤

    ●钦定四库全书经稗卷九兖州府知府郑方坤撰○三礼冢宰宗伯领官嫔御奄寺饮食酒浆衣服次舍噐用货贿皆领于冡宰冕弁车旗宗祝巫史卜筮瞽侑皆领于宗伯此周公相成王格心辅德之法周之兴也滕侯为卜正吕伋为虎贲氏侍御仆从罔靡

  • 道应训·刘安

    【原文】太清问于无穷曰:&ldquo;子知道乎?&rdquo;无穷曰:&ldquo;吾弗知也。&rdquo;又问于无为曰:&ldquo;子知道乎?&rdquo;无为曰:&ldquo;吾知道。&rdquo; &ldquo;子知道,亦有数乎?&rdquo;无为曰:&ldquo;吾知道有数。&rdquo;曰:&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十九·澄观

    四十六叹佛出世。如上大威光童子偈声是告等。初施行者。即法施行。于中三。一见佛兴世。二以大下法施益生。三尔时下结所成益。二中四。初令闻名离惑益。二复更下见身起行益。三复为下赞希增敬益。四复于下展转增长益

  • 卷第二·佚名

    阿毗昙八犍度论卷第二迦旃延子造符秦罽宾三藏僧伽提婆共竺佛念译阿毗昙杂犍度人跋渠第三一人此生十二种缘。几种过去。几种未来。几种现在。又世尊言。无明缘行受缘有。彼云何无明缘行。云何受缘有。无明缘行受缘有。

  • 曹溪大休珠禪師書問卷第九·佚名

    侍者德瀾錄瑞鹿法孫行信編次附佛日雨老和尚書(時師住密印)每見人來,知吾孫法道將隆,兼能自愛,不輕許可,寔為我懷,久久無倦,不愁雲門佛法之不後耀也。佛日禪眾俱精進兩堂共二百五十餘,堂外亦二百五十餘。兩堂首座,一為革故,易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