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殿阁词林记卷十七

(明)黄佐 廖道南 撰

秘书

按周礼太史掌建邦之六典外史掌四方之志三皇五帝之书汉图籍所在有石渠石室延阁广内藏之于外府又有御史居殿中掌兰台秘书及麒麟天禄二阁藏之于内禁后汉图书在东观置秘书监又有鸿都等处唐有秘书监集贤书院宋建昭文史馆集贤院置大学士直学士修撰等官以掌之又有秘书省崇文馆其重如此圣祖初定天下即遣使求遗书国初四库之书多藏文华堂堂在禁中抵奉天门不百武车驾尝幸临之洪武三年三月庚子置秘书监秩正六品先除监丞一员直长二员十三年七月癸巳以内府书籍已有本院典籍掌之于是罢秘书监典籍张敏行者掌书籍中使传宣索书即启钥以上岁时得燕见圣祖籍古右文其勤如此葢罢掌书之官并其任于翰林实自我朝始今内阁史馆凡御制宸翰列圣宝训实録及玉牒副本经史子集类书之属皆在焉永乐四年四月成祖视朝之暇辄御便殿阅书或召翰林儒臣讲论尝问文渊阁经史子籍皆备否学士解缙对曰经史粗备子籍尚多阙上曰士人家稍有余赀皆欲积书况于朝廷可阙乎遂召礼部尚书郑赐令择通知典籍者四出捜求遗书且曰书籍不可较价直惟其所欲与之庶竒书可得又顾缙等曰置书不难须常览阅乃有益凡人积金玉亦欲遗子孙金玉之利有限书籍之利岂有穷也十六年遣修撰陈循往南京起取本阁所贮古今一切书籍自一部至百部以上各取一部北上余悉封识收贮葢两京皆有储书也十九年四月庚子夜奉天华葢谨身三殿灾火势猛烈而奉天门东庑切近秘阁学士杨荣奋身直入麾武士三百人将御书图籍并积岁制勑文章舁致东华门金水桥次明日上召谕之曰昨夜火发在目前者几人卿能收拾图籍不避艰危可谓难矣因褒赏之于时书籍淆乱无纪典籍周翰理淆葺乱逾二载而后复旧今馆阁书目葢永乐间所定也自正綂以前凡官本院者每朝退即入阁中检所未见书葢馆阁无政事以讨论考校为业故得纵观中秘而受命进学者亦与焉景泰时编修周洪谟辈犹然其后始为内阁所扄钥弘治五年五月大学士丘浚请访求遗书焉上疏有云今内阁储书有匮书目有簿皆可查考乞勑内阁量委学士并讲读以下官督同典籍与吏典班匠人等将书目较雠有无全欠分为经史子集四类及杂书类书二类开具奏报仍刻考较年月委官名衔识于卷末立案存照又勑两京内外大臣会同南京礼部本院官查盘永乐中原留南京内府书籍有无全欠具数奏知于凡两京书籍令南京国子监誊写各令两监藏之以备遗失夫国家采补佛道书以为藏经雕以文梓饰以文绫徧赐天下寺观储以髹红函匮载以金碧轮藏况此书籍乃自古帝王传心之要道经世之大典礼乐刑政制度文为之所具乌可吝惜小费而不为经久之计哉请勑内阁将书目付礼部抄誊分送直隶十三布政司提督学校宪臣用心设法访求抄誊送京以补所未备仍于内阁近便去处别建重楼一所专用砖石累砌如民间所谓土库者令内阁书办中书等官遇其闲暇抄誊累朝实録各一部盛以铜匮庋于楼之上层凡内府衙门收藏国家大事文书如玉牒之类皆附焉其制勑房一应文书如诏册诰勑书等项草检行礼仪注应制诗文等项底本前朝遗文旧事等项杂録亦各抄一部盛以铁匮贮于楼之下层凡内府衙门所藏文书可备异日纂修一代全史之用者如永乐以前文武官贴黄之类皆附焉茍无御灾备急之具一或散失后之秉史笔者无所凭据往往求之于草泽访之于传闻简牍无稽真赝莫辨非但大功异政不得纪载而明君良臣为人所诬揑者亦有之矣至若列圣实録及圣祖御制等书请依洪武六年纂集日厯以为宝训事例勒成一书颁行天下如此则祖宗之功德在万世永传信而无疑国家之典章埀百王逓沿袭而有本所谓金匮石室岂虚文哉奉圣旨太祖御制书籍着翰林院打点见数收贮南京书籍查照目録开写缺少的去着守备同南京礼部翰林院点检送来天下遗书礼部行移南北直隶十三布政司访求至正德中权奸柄国典籍散逸嘉靖十三年七月今上勑馆阁重书列圣宝训实録命大学士李时等为经理官臣道南为管録官肇建皇史宬于重华殿之西藏以金匮置之石室又于钦天阁树碑以纪钦天记颂追先阁树碑以纪祖德诗仍锡燕儒臣于谨身殿臣尝诵吕祖谦表云帝晖下烛光荣河温洛之藏天藻昭埀迈过沛横汾之韵湛露示醇醲之惠承云宣纯绎之音若豫颂矣

开局

国初召儒臣载笔以定有天下之制分三局总之一曰律局以定律令凡旧官之练宪章者居焉二曰礼局以究礼仪凡宿儒之通古制者居焉三曰诰局以撰诰命凡俊才之优文辞者居焉此开局之始也汪克寛曰洪武元年命中书省翰林太常寺率诸儒定拟三礼明年再命集议礼乐又明年徧征在野道德文章之士分局相与订正之其后纂修国史每分为十馆以均六局之多寡六局一曰吏以究人材之进退二曰户以蔽地利之盈缩三曰礼以考礼仪之沿革四曰兵以载军政之臧否五曰刑以书刑罚之祥滥六曰工以审力役之寛缓皆本六官职掌为之十馆所修不能綂一则择人总勘如修他书则有不尽然者葢自罢起居注之后本院职掌专文史遇有纂修旋设馆席给笔札惟官长凡例是遵逐事呈稿笔削惟命其中虽有所见亦不敢尽用己意葢官局修书从古然也

监修

洪武二年二月丙寅朔勑修元史以中书左丞相宣国公李善长为监修不预史事三十五年十月己未重修太祖髙皇帝实録勑太子太师曹国公李景隆为监修都总裁官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忠勤伯茹瑺为副监修官永乐九年十月又重修之勑户部尚书夏原吉太子少师姚广孝监修未及成而广孝死原吉独专其事洪熈元年五月庚午朔勑修太宗皇帝实録闰七月甲辰勑修仁宗皇帝实録俱以太师英国公张辅少师兼吏部尚书蹇义少保兼太子少傅户部尚书夏原吉监修自永乐以来皆预秉笔与国初不同宣德十年九月庚午勑修宣宗皇帝实録止用张辅为监修始复不预秉笔矣监修英宗皇帝实録者会昌侯孙继宗监修宪宗皇帝实録英国公张懋监修孝宗皇帝实録者亦懋也若修他书则罕设惟永乐元年七月修永乐大典以太子少师荣国公姚广孝礼部尚书郑赐为监修刑部左侍郎刘季箎副之余不可尽书

总裁

国初修元史以前起居注宋濂漳州府通判王袆为总裁濂寻进学士袆拜待制三年二月乙丑续修元史仍为总裁太祖皇帝实録总裁者始为礼部左侍郎兼学士董伦与侍讲方希直重修为李景隆与侍讲解缙再重修则文渊阁大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胡广学士兼右庶子杨荣祭酒兼侍讲胡俨也成祖仁宗两朝实録总裁为少傅兵部尚书兼华葢殿大学士杨士竒太子少传工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杨荣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金幼孜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陈山礼部尚书兼华葢殿大学士张瑛太常寺卿兼学士杨溥自是其柄始尽归馆阁矣宣宗皇帝实録总裁为少傅工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杨荣行在礼部尚书兼学士杨溥总裁兼纂修为詹事兼侍读学士王直少詹事兼侍讲学士王英总裁兼纂修前此未有也英宗皇帝实录总裁为少保吏部尚书兼华葢殿大学士李贤礼部尚书兼学士陈文兵部尚书兼学士彭时副总裁为礼部右侍郎李绍太常寺少卿兼侍读学士刘定之呉节副总裁葢自此始绍虽为侍郎然发身则自翰林故与焉宪宗皇帝实录总裁为少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刘吉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徐溥礼部右侍郎兼学士刘徤副总裁为礼部尚书丘浚詹事府少詹事兼侍讲学士汪谐孝宗皇帝实录总裁为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葢殿大学士李东阳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焦芳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杨廷和副总裁为吏部左侍郎兼学士梁储若纂修日厯惟洪武时有之总裁为学士承旨兼吏部尚书詹同侍讲学士宋濂圣祖所修诸书多不可考独太宗时永乐大典分局皆有总裁学士解缙修撰呉溥检讨王洪礼部郎中邹济布衣陈济等皆得为之无虑十余人葢门彚多而事实繁故也大明一綂志总裁为吏部尚书兼学士李贤太常寺少卿兼学士彭时学士吕原副总裁为学士林文刘定之侍读学士钱溥大明会典总裁为大学士李东阳焦芳杨廷和副总裁为学士梁储若四书五经性理大全宋元资治通鉴纲目等书多不设总裁止用纂修官

纂修

国初纂修皆用山林隠逸之士洪武日厯纂修者皆儒士职官独贠外郎呉伯宗一人戊寅年勑修太祖皇帝实録纂修可考者为侍读学士兼太常寺少卿髙逊志太常寺少卿廖升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程本立礼部郎中夏止善修撰李贯编修呉溥杨子荣刘观检讨陈性善侍读刘彦铭史官髙让呉勤赵友士端孝思张秉彝唐耕国子博士王缙佥事胡子昭知县叶惠仲儒士杨士竒等永乐初重修太祖实録纂修为学士王景礼部尚书李至刚侍读胡靖曾日章王灌胡俨侍讲邹缉杨荣金幼孜杨士竒修撰李贯呉溥编修呉节郑好义检讨王洪博士张伯颖王汝玉典籍沈度潘畿待诏王延龄给事中朱纮吏部郎中徐旭礼部郎中胡逺太常寺博士钱仲益国子助教王达博士金玉铉行人蒋骥晋府伴读苏伯厚佥事李煜叶砥知府刘辰靖江府教授张显楚府教授呉勤知府邹济知县杨觏梁潜王褒沈瑜赵季通唐云教谕解荣刘宗平训导富贵清罗师程儒士端礼王孟易朱逢吉莫士安凡外官生儒之预此者皆由本院官举荐及再重修其纂修者学士兼谕德金幼孜杨士竒侍讲学士曾棨侍读兼赞善梁潜侍讲王英修撰罗汝敬刑部主事李时勉陈敬宗也成祖仁宗两朝实録纂修官为左春坊大学士兼侍读学士曾棨右春坊大学士兼侍讲学士王英右春坊庶子兼侍读学士王直左春坊左谕徳兼侍读周述侍讲李时勉钱习礼侍讲余学夔陈循蔺从善蒋骥修撰苖衷曾鹤龄张洪刘永清编修周叙孙曰恭杨敬检讨周翰王雄杨翥五经博士陈继户部主事陈中四川道御史陈叔刚福建右叅议潘文奎知县万节教授丘锡教谕梁萼葢自是不复用儒士矣宣宗皇帝实録纂修官为侍读学士李时勉钱习礼侍读学士陈循洗马蔺从善侍读苗衷曾鹤龄马愉侍讲髙谷胡穜邢寛修撰周叙尹凤岐孙曰恭习嘉言陈叔刚陈询曹鼎仪铭王一宁杜宁储懋编修杨翥董璘杨寿夫林文锺复主事刘■〈王永〉刘铉洪与评事张益御史邵宏誉英宗皇帝实録纂修官为学士柯潜万安侍讲学士李泰太常寺少卿兼侍读孙贤刘珝左谕德黎淳右谕德童縁刘宣侍讲江朝宗杨守陈修撰王一夔彭教编修尹直徐琼陈秉中李永通郑环刘徤汪谐张元祯呉钺罗璟检讨耿裕周经纂修兼校正官为侍读刘吉陈鉴侍讲丘浚编修彭华葢始自专用本院及詹事府官而纂修兼校正始见于此宪宗皇帝实録纂修官为太常寺少卿兼侍读傅瀚少詹事兼侍读费誾左庶子兼侍读谢迁右庶子兼侍读陆简侍读曾彦杨守址侍讲刘戬王鏊杨杰梁储左赞善张元祯修撰刘玑武卫张芮编修刘忠邓掖黄珣张天瑞刘春涂瑞检讨杨时畅纂修兼校正官为南京国子监祭酒李杰左庶子兼侍讲学士李东阳左庶子兼侍读呉寛右庶子兼侍讲董钺纂修兼叅对官为修撰杨廷和编修江澜纂修兼叅对亦始见于此孝宗皇帝实録纂修官为侍读毛纪傅珪朱希同侍讲丰熈沈涛呉一鹏修撰顾鼎臣编修汪俊李廷相温仁和李时滕霄何瑭董玘检讨汪伟王九思潘辰至于修他书者不能尽记大率成化以后纂修皆纯用本院官而永乐大典四书五经性理大全寰宇通志庶吉士亦得与焉

催纂

洪武日厯设催纂官以侍讲学士乐韶凤为之永乐初重修太祖实録催纂兼誊冩为礼部主事陆颙宣德初两朝实録因之以礼部主事张习为催纂宣宗实録编修萧镃赖世隆呉节徐珵检讨李绍王玉姜洪何宣主事潘勤正字沈寅俱为稽考叅对并催纂官英宗实録以编修李东阳倪岳谢铎焦芳陈音程敏政检讨呉希贤吏部员外郎韩定中书舍人马麟焦■〈王扁〉李溥俱为催纂官宪宗实録以礼部员外郎李通中书舍人胡清为催纂官自此始专用制勑诰勑官云

稽考

稽考叅对始自永乐洪熈两朝实録以修撰邢寛蒋礼胡穜编修陈询刘矩裴纶梁禋孔目沈寅为之葢纂修之次也然寛乃永乐甲辰进士第一禋次之孙曰恭又次之寛禋同为稽考叅对宣宗实録稽考叅对与催纂并为一事英宗实録因之止以催纂为名宪宗实録以纂修者兼校正或兼叅对孝宗实録稽考参对者修撰吕柟编修崔铣湛若水翟銮徐缙景旸检讨段炅易舒诰穆孔晖张邦竒及胡缵宗至是始复专设其赏格与催纂同

誊写

洪武中修日厯誊写用举人监生永乐初重修太祖实録以催纂者监誊写官其誊写用监生生贠儒士凡二十五人暨纂两朝实録改誊写为誊録用检讨许彬连智马信周贵等四人中书舍人萧湘等十八人郎中贠外郎主事寺副等官程南云等九人儒士生贠各一人凡三十三人收掌文籍则为检讨胡让典籍李锡牛麟张礼宣庙实録有誊録正副官凡二十九人又有誊藁官修撰黄裳编修许彬周贵中允蒋礼郎中何贤夏衡寺副石庆姚本温良收掌则修撰胡让寺副陈纪中书舍人靳通英庙实録誊写有太仆寺卿余濂山东叅议林章礼部郎中呉谦中书舍人凌晖鸿胪主簿王佑白真序班毛显译字胡清徐德王臣凌逺共三十五人官虽不同大率皆制勑诰勑二房办事者也

殿阁词林记卷十七

猜你喜欢
  卷四十一 越王句践世家第十一·司马迁
  列传第三十九 酷吏·李百药
  卷一百四十九·志第一百二·舆服一·脱脱
  卷三十四 漢紀二十六·司马光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三十二·杨仲良
  东林列传卷二十三·陈鼎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佚名
  第四十八册 天命八年三月至四月·佚名
  明实录闽海关系史料四·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 外戚传三·纪昀
  附录一·佚名
  卷之十二  奉天靖難記二(明)不著撰人·邓士龙
  卷二十二 色珍战绩·李有棠
  唐纪十八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中之下咸亨二年(辛未、671)·司马光
  第二十九章 大时代之没落(续)·钱穆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四十六·彭定求

        卷446_1 【元微之除浙东观察使,喜得杭越邻州,先赠长句】白居易   稽山镜水欢游地,犀带金章荣贵身。官职比君虽校小,   封疆与我且为邻。郡楼对玩千峰月,江界平分两岸春。   杭越风光诗酒主,相看更合与何人。

  • 卷六·唐圭璋

    叶梦得(二首)   贺新郎  睡起流莺语。掩苍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渐暖霭、初回轻暑。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上有乘鸾女。惊旧恨,遽如许。  江南梦断横江渚。浪黏天、葡萄涨绿,半空烟

  • 第一折·关汉卿

    (末、小旦云了)(打救外了)(正旦共夫人相逐慌走上了)(夫人云了)怎想有这场祸事!(做住了,唱) 【仙吕】【点烽唇】锦绣华夷,忽从西北天兵起。觑那关口城池,马到处成平地。 【混江龙】许来大中都城内,各家烦恼各家知。且说君臣分散,想俺父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三十·佚名

    万历四十三年三月丁未朔日食百官赴礼部救护○祭 历代帝王遣驸马侯拱宸代伯张庆臻刘天鍚分献○ 孝肃皇后忌辰遣官祭 裕陵○兵部以建州海西夷人进贡上闻先是 祖宗朝建州海西诸夷世受抚驭故进贡许一年一次每次贡夷数

  • 卷之六百四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一九七红白禀光绪十四年一月二十六日一一四○七—一·佚名

    新竹知县方,列举收支,禀请台北知府雷宽裕津贴敬禀者:窃蒙宪谕,本年改征新粮,各县议给津贴,卑邑拟给一万元等因。伏查卑邑公事,比别邑为更多,地段亦甚宽广,不过山溪多,而平地狭。是以应征正供,年额无多,其实地

  • 二六二 江西巡抚海成奏缴应选应毁书籍折(附清单一)·佚名

    二六二 江西巡抚海成奏缴应选应毁书籍折(附清单一)乾隆四十年五月十一日江西巡抚臣海成谨奏,为恭缴应选应毁书籍,仰祈睿鉴事。窃臣委员购获遗书,遵旨详细晓谕,各属士民无不感激输诚,纷纷呈缴。前因应毁各书已有一百一十五部

  • 历代名贤确论卷七·佚名

    武王克商【东坡】伯夷叔齐【昌黎 皮日休 栁识 李德裕 刘敞 颍滨 章表民 东坡 荆公 郑獬】克商东坡曰武王克殷以殷遗民封纣子武庚禄父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武王崩禄父与管蔡作乱成王命周公诛之而立微

  • 陆机传·房玄龄

    陆机字士衡,吴郡人。祖父陆逊,是吴国丞相。父亲陆抗,是吴国的大司马。陆机身长七尺,声如洪钟。年少时有奇才,文章盖世,倾心儒家学术,非礼不动。陆抗死后,他带领父亲的军队当牙门将,二十岁时吴国灭亡,退居家乡,闭门勤学,累积十余年

  • 萧敌鲁传(附萧阿古只传)·脱脱

    萧敌鲁,字敌辇,其母为德祖之妹,而淳钦皇后乃是其姊姊。五世祖叫胡母里,在遥辇氏时曾经出使唐,唐留之于幽州。一天晚上,破关逃回国中,从此世代为决狱官。敌鲁性情宽仁厚道,力大过人,熟悉军事。太祖在藩国未显时,每天伏侍左右,每逢

  • 叶伯巨传·张廷玉

    叶伯巨,字居升,宁海人。以国子生的身份被授予平遥训导。洪武九年(1376),星变,诏令希求直言,伯巨上书,大致是说:“我观察当今之事,太过者有三:分封太侈,用刑太繁,求治太速。“先王的制度,大都不过三国之一,上下等差,各有定分,所以能强

  • 卷十五·惠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说卷十五翰林院侍读惠士奇撰桓公三年冬有年【赵匡曰凡丰年告庙勤民而敬先故书之非也桓宣非有道之君安得勤民而敬先春秋十二公勤民敬先岂独桓宣二公哉】公羊传有年何以书以喜书也大有年何以书亦以喜书

  • 优婆塞戒经讲录上(五)·太虚

    甲三 结成分说是法时,善生长者子等千优婆塞,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既发心已,即从坐起,礼佛而退,辞还所止。此明说本经之成效,即得益也;结成其效,为当机之善生长者子等千优婆塞。此处发菩提心,乃真发菩提心,即为初住菩萨;前十

  • 禅心经语·佚名

    日本道元禅师,三岁时丧父,八岁时丧母,从小就由叔父收养,十四岁时在京都建仁寺出家。我国宋朝时代,道元禅师来我国留学,当船在庆元港停泊时,一位年约七十多岁的老禅师上船来购买木耳。道元禅师很亲切地跟他招呼,

  • 大乘义章 第十一卷·慧远

    大乘义章 第十一卷远法师撰净法聚因法中。此卷有十九门(一□等四心义 二人四依义 三法四依义 四圣种义 五四亲近行义 六转业四行义 七四修定义 八四不坏净义 九四坚义 十四种道义 十一四种善法义 十

  • 史载之方·史堪

    方剂著作。二卷。宋·史堪(字载之)撰。约刊于1101年以前。书中论四时正脉、运气生病,及大府泄、大府秘、小府秘、身热、身寒、头痛、腹痛等三十余种内科、妇科等病症及治疗方剂,并结合作者临床经验。书中对疫疠病因十

  • 剪胜野闻·徐祯卿

    明代文言轶事小说。明徐祯卿撰。一卷四十余条。现存广百川学海本、顾氏明朝四十家小说本、历代小史本、纪录汇编本、续说郛本、五朝小说本、 说库本、胜朝遗事初编本等。此书记朱元璋元末翦除群雄统一天下以及洪武建

  • 宝授菩萨菩提行经·佚名

    全一卷。又称宝授菩提行经。北宋法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记述宝授童子年始三岁,即以金莲供佛,并与大目干连、舍利弗、吉祥菩萨等互相问答,明示大乘之法义。又与妙吉祥菩萨问答,有八苾刍吐血命终,堕阿鼻狱。佛记彼后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