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今献备遗卷三十三

(明)项笃寿 撰

张敷华

张敷华字公实江西安福人父洪监察御史死于土木景泰初以死事荫敷华为国子生敷华少负竒气甫七岁里社有竹木之祟指领群儿斩伐殆尽天顺甲申登进士第选翰林庻吉士有文名大学士李贤彭时欲留官翰林力辞不就成化改元授兵部主事累迁郎中数忤贵势捃摭无所得升浙江右叅议监温处矿课景寜有矿盗数千人敷华曰此可抚而定也乃刻日使自归及期亲驰抚之贼露刃以待及谛视曰果我张公也皆骈首聴命乃执其首恶十二人余悉宥之歴迁湖广左布政使岁大饥全活不可胜计进都察院副都御史廵抚山西岁歉奏暂増解池盐课以补王府岁禄会霖雨躬祷于神盐池独不壊大同边饷岁给多折纳敷华请太原以北可通车者聴运米改抚陜西五台山有妖僧马文升曰张公实在必有处分比报至则已生缚之矣总督漕运拜左都御史请严天下有司贪酷奔竞之禁正徳改元逆瑾用事惮敷华强执矫旨令致仕卒赠太子少保谥简肃子鳌山正徳辛未进士选翰林庻吉士拜监察御史督学南畿有父风  论曰简肃公受知孝皇帝执法内台力振颓纲与华容禹阳诸公一心同徳可否相济翊赞熈和之业可谓盛矣晚值否运触忤权逆归老丘樊既明且哲身名两得世济其美不亦伟乎

戴珊

戴珊字廷珍江西浮梁人也天顺甲申进士授御史督学南畿品藻精明以文艺占器识其最所赏誉者大学士王鏊也迁陜西按察副使仍専学政歴升都察院副都御史抚治郧阳进左都御史益振风纪孝皇励精亲鞫大狱诸司悚震珊从容开析特受知眷每召问政事移晷方出累疏告老优诏勉留卒赠太子太保谥恭简  论曰世称浮梁戴公知人每试士阅文辞即知其人心术噐识至年命修短位秩崇卑十不失一及践上卿秉宪贞度正已格物遭孝皇殊顾得行所学卓为名卿与简肃嫓美矣

张恱

张恱字时敏直隶华亭人天顺庚辰进士歴任浙江按察副使提督学政初糊名校士寻去之曰我且自疑人谁信我所奬拔或出新进往往有名士皆帖服莫敢以私千者成化甲辰以湖广按察使入觐升工部侍郎弘治改元迁礼部再迁吏部癸丑大旱上疏请遵旧章恤小民崇俭素裁冗食禁滥罚复上修徳图治疏悉嘉纳甞两摄选舆议称允升南京兵部尚书叅赞机务寻加太子少保镇静简易上下安之性素清约终始不渝致仕归杜门不出以节俭率人卒赠太子太保谥庄简  论曰张公醇徳清节晋陟大僚国之桢干乡之羽仪庻几兼有之矣

许进

许进字季升河南灵寳人成化丙戌进士擢御史出按甘肃山东所至持风裁官吏豪右不法多自按问不下所司墨吏皆望风解去都御史陈钺妄杀建州之人启衅辽东御史强珍劾钺汪直诬奏珍逮下狱进论救且言直罪状诏夺俸三月珍谪戍辽东湖广总兵李经有道士以黄白术干之者不用怨经乃诬经不轨首其事于汪直直奏逮经百口赴锦衣卫狱进察其寃具状以闻即日诏诛道士且禁校尉勿再妄缉事直愈怒日令逻卒侦于门无所得后竟以章疏字讹奏进杖午门下几死迁山东按察副使监试有欲私贵介子者执不从东昌一武官子懐金同儒生饮酒家是夜被杀有司疑生严讯诬服进徧阅商歴知酒家以杀人之翌日买布数疋遂伏辜寻以公事逮赴锦衣狱会赦得出升广西按察使擢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廵抚大同上备边四事一曰定策应二曰备战具三曰修墩墙四曰筑屯堡复陈边事者八曰恤边军寛边民専主守平输纳复军粮便接逓去无益革冗官劾太监石岩岩诬进擅用旗帜降知兖州府进陜西按察使甲寅敌侵甘凉拜左佥都御史廵抚甘肃土鲁畨世雠哈宻其首阿哈玛特遣将伊兰袭据其城进与都督刘寜调集齐勤罕东诸兵夜冒雪进兵伊兰遁走城中人从乱者余八百或请尽屠之以徼封矦进不可曰得城无人城谁与守遂复哈宻以功进右副都御史廵抚陜西陈八事召为户部右侍郎论救刑部主事郑岳彗见复上修省数事会推大臣或不协舆议即正言人以为侵官进曰古之大臣知无不言今既曰会议而乃黙黙耶庚申和硕攻宣大命兼左佥都御史提督诸军事时平江伯陈锐出师无功进坐累免官乙丑以荐起为兵部右侍郎提督团营进尚书正徳改元上疏请勤圣学戒游逸改吏部尚书加太子少保逆瑾擅政嫉进违异乃以署员外郎再署郎中者为非制谪令致仕又以进甞荐雍泰为失当坐除名而怒犹未巳乃招进在大同时甞籍军丁出银雇役为典守者所克故苛为稽察因以中进事未结瑾败复官致仕进已先卒赠太子太保谥襄毅所著有平畨始末何瑭曰语称忠臣不和和臣不忠予甞疑之舜命九官济济相让和之至也岂皆不忠者乎近世仕者唯唯而言循循而行于世多同者往往立致通显言必据理行必守法不肯苟同于众者往往不免挫折乃知语所称者为后世言耳襄毅公自为御史至吏部累经挫折而刚方正大始终不变盖忠臣不和之効也夫人情经利害祸福往往惩创往事刚者变柔方变圆甚则易而从邪者有之如公始终不变岂易得哉然公卒登台鼎使徳业声名布于天下后世岂非天定而能胜人乎论曰国家凖周建治庻政掌于六官尚书总喉舌之司酌台衡之运非宏徳硕望推贤朝宁及上意所殊眷者莫之得任也况父子世登斯位也哉二百年来父子尚书者凡十八九家海内歆谈以为章缝异遇其间奋庸熈洽垂休扬烈铭勒金石者非无其人至于拱黙盱睢无所可否外席隆宠而中惭尸素者盖亦有焉望崇者易隳任重者多仆岂不难哉许襄毅公始忤汪直中抗刘瑾幽囚不摄廷挞不挫其刚心劲气生死得失靡能动之若少傅公讃司徒公诰司马公论父子兄弟世掌邦治兼总枢务蹇蹇侃侃承弼六朝西北市事至今不废迹其正直忠厚终始靡疚辟之璠瑜之性寜毁不渝麟凤在庭驯而不狎庻几哉匪躬之节鼎画之臣矣可不谓世济其美者哉他若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承旨詹公同太子少保吏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徽太子太保吏部尚书何公文渊刑部尚书乔新少保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王公文南京礼部尚书宗彛刑部尚书耿公九畴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裕南京刑部尚书周公瑄太子太保礼部尚书经南京礼部尚书倪公谦太子少保吏部尚书岳刑部尚书施公礼太子少保礼部尚书掌鸿胪寺纯太子少保兵部尚书白公圭太子少保礼部尚书翰林院学士钺太子太保吏部尚书王公恕南京户部尚书承裕南京工部尚书侯公瓉户部尚书观南京兵部尚书林公瀚太子太保工部尚书廷■〈木昻〉南京礼部尚书廷机及其子南京礼部尚书燫南京吏部尚书王公华新建伯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守仁南京刑部尚书呉公洪刑部尚书山户部尚书李公讃太子宾客户部尚书翰林院学士廷相太子少保刑部尚书刘公璟刑部尚书讱南京工部尚书何公诏刑部尚书鳌皆以父子继其官云

王槩

王槩字同节庐陵人正统七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歴迁河南按察使天顺初被诬下狱会襄宪王入朝上问所过官吏贤否王对曰臣过河南百姓遮道诉王廉使寃且言王廉使清劲锄豪拊善有恩有威殿下幸为百姓奏皇帝还我王亷使上喜立命法司雪之还任寻升右副都御史廵抚陜西设法救荒全活数万人流徙归业天顺七年迁大理卿时吏谙律比者类多深刻槩独持明允济以长厚诸所审驳会文切理伦要简畅转相类录类成卷籍成化八年迁刑部尚书疏陈时政十事上嘉纳商文毅知之荐代姚文敏吏部主议者不喜南人竟用尹同仁十年卒谥恭毅

黄绂

黄绂字用章封丘人正统十三年进士歴南刑部郎中亷直遇事飙发即重忤时贵不恤人或笑黄郎中呆绂抗不移歴四川右布政使初督松茂军饷劾治将领侵冒擒诸倚势豪肆边上者过崇庆忽旋风起舆前拥不得行绂曰即有寃且散吾为若理风遂止抵州沐祷城隍夣中若有神言州西寺云起即宻访州西四十里有寺当孔道倚山为巢旦率吏兵急抵寺尽逮诸僧诸僧中一人少而状且恶诘之无祠谍即涂醋垩额上晒洗之隠有巾痕绂曰是盗也即讯诸僧诸僧不能隠尽得其奸状盖寺西有巨塘夜杀投宿人沉塘中众共分其囊负有妻女则又分其妻女匿妻女隠窖中恣淫毒久矣尽按律杀僧毁其寺仓吏倚王亲侵没官粮万计王曲庇仓吏竟按如法右使时奏闭建昌矿左使湖广妖僧继暁至势薫人绂曰继晓以妖术故不离上左右今且得罪避出名扫墓实逸贼檄武昌府馆之后堂好饮食无令得出入俄事败槛送京师伏诛副都御史廵抚延绥劾叅将郭镛等擒豪奸张网绂行道望见川中饮马妇片布遮下体大惭俯首叹息曰我为廵抚令健儿家贫至此何面目坐临其上亟令豫出饷三月边健儿素贫苦延绥特甚大臣廵抚者輙厚自奉健儿虽冻饿死不问延绥人又素忠朴至死无怨言闻之惭叹军中人人感泣愿出死力焉俄有诏毁庵寺绂令汰尼尽转军门给配军中壮无妻者比去延绥有携子女拜道傍送者已为尚书户部益不屑顾忌威棱截然尽革财赋内外诸积弊改左都御史入台天下仰望风采第戅直崖异忤人自恐伏祸不可测请老去未几卒  论曰王公长厚所至有恵政迹其被知藩邸上回圣心岂其驩虞为哉黄公威棱凛凛有汲直风而优恤健儿又何其恺悌君子也延绥故槖驼军以骁勇闻自嘉靖庚戌敌残蓟东之后每岁征兵入卫客死戍所者至十之半凡二十年所矣顷在壬午幸奉明诏始得息肩仁人哉兹举其利溥哉

今献备遗卷三十三

猜你喜欢
  卷二百四十五·列传第四·宗室二·脱脱
  卷八十四·志第三十七·脱脱
  卷二百五十六 熙寧七年(甲寅,1074)·李焘
  國朝獻徵錄卷之四十二·焦竑
  第八十回 迎外藩新主入都 废昏君太后登殿·蔡东藩
  资治通鉴后编卷四十一·徐乾学
  尚史卷七十六·李锴
  ●王郭两先生崇论序·李衷纯
  七○九 谕内阁嵇璜着兼文渊阁领阁事并充国史馆总裁·佚名
  卷三·佚名
  南唐书卷四·陆游
  二四 日常生活·许寿裳
  卷一百八十九下·雍正
  提要·陈骙
  卷一百五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致远·隋树森

    李致远,孙楷第《元曲家考略》根据元·仇远《金渊集》卷二《和李致远君深秀才》诗,以为李致远为溧阳(今属江苏省)人,当名深字致远。一生不得意,但因穷忘忧,孤傲清高。明·臧晋叔《元曲选》中《还牢末》杂

  • ●卷十四·葛立方

    本朝书,米元章、蔡君谟为冠,余子莫及。君谟始学周越书,其变体出于颜平原。元章始学罗逊濮王讳(《历代诗话》本“讳”后有“让”字,且“濮王”作大体字)书,其变体出于王子敬。君谟泉州桥柱题记

  • 卷五百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二姚合和李补阙曲江看莲花露荷迎曙发灼灼复田田乍见神应骇频来眼尚颠光凝珠有蔕焰起火无烟粉腻黄丝蘂心重碧玉钱日浮秋转丽雨洒晩弥鲜醉艳酣千朶愁红思一川绿茎扶萼正翠菂满房图淡晕还殊

  • 屏岩小稿·张观光

    (元)张观光 撰○古风拟古五首畹中有幽兰风露饱清抱含章不求闻坐见九秋老夫君日已逺佩饰为谁好何如敛余芳山林养枯槁骊龙有明珠竒气久磅礴一为鲛人采夜半泣海若至寳谅难得珍藏思逺托如何贱所贵用之以弹雀弹雀亦何惜一去

  • 大明孝宗敬帝实录卷之四十二·佚名

    弘治三年九月庚戌朔升广东布政司右参政蒋云汉为福建布政使○命狭西甘州左卫指挥使等官张镛等三员各降一级差操坐虏贼出没失于防御也 兵部尚书马文升奏比岁各处水旱相仍昼晦地震正 皇上节俭爱民仰答天变之日如河南山东

  • 卷之三百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一九五 拾遗己·周作人

    读小说续《封神传》,《西游记》,《镜花缘》,我把这三部书归在一起,或者有人以为不伦不类,不过我的这样排列法是有理由的。本来《封神传》是《东周列国》之流,大概从《武王伐纣书》转变出来的,原是历史演义,却着重在使役鬼神这

  • 宣宗本纪·刘昫

    宣宗圣武献文孝皇帝名忱,宪宗第十三个儿子,母亲是孝明皇后郑氏。元和五年(810)六月二十二日,出生在大明宫。长庆元年(821)三月,封为光王,名为怡。会昌六年(846)三月一日,武宗病危,遗诏立李忱为皇太叔,暂且主管军国政事。第二

  • 卷四十五·阿桂

    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四十五盛事【二十一 一产四男三男】【臣】等谨案挛生之事自诸史志及文献通考咸有专门列於瑞应诚以盛世休养之隆太和涵育之茂与三登丰兆同编者大有之与广生皆昊苍眷锡之庥也然孜宋辽诸史所

  • 卷一百四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四十三王礼考【十九】玺宝符印【臣】等谨按马端临王礼考有圭璧符节玺印一门考古者圭璧之用不一周礼典瑞玉人所载详矣而天球陈诸东序夏璜分於列侯则又珍之以为世守之法物焉马氏云圭璧盖

  • 大雅·生民之什·佚名

    生民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菑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

  • 原序·郑玉

    春秋阙疑原序呜呼夫子集羣圣之大成春秋见夫子之大用盖体天地之道而无遗具帝王之法而有徵其於事也可以因则因可以革则革其於人也可以褒则褒可以贬则贬其为纲也则尊王而贱霸尊内而攘外其为目也则因讲信修睦救灾恤患之事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二·佚名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爾時善財童子。隨順修行。具足功德寂靜音海主夜神所得解脫。觀察彼神所說法門。一一文句。皆無忘失。於無量深心。無量法性。一切方便神通智慧。憶念思擇。

  • 第七則  法眼問慧超·胡兰成

    第七則法眼問慧超垂示云:聲前一句,千聖莫傳。古印度外道有聲論,佛破之曰:聲是無常之物,妄識所作。中國的禪僧卻不如此否定聲,卻是要追究到聲前一句。其實古人提出了聲的問題,是非常偉大的,譬如聖經裏便亦有云:「太初有言。」外

  • 摩诃止观卷第八上·智顗

    摩诃止观卷第八上第二观烦恼境者。上阴界入不悟。则非其宜而观察不已。击动烦恼贪嗔发作。是时应舍阴入观于烦恼。前呵五欲知其过罪。弃盖是舍平常阴入。观于果报于中求解。今观发作隆盛起重贪嗔。如铁不与火合但黑

  • 黄檗山寺志·隐元

    《黄檗山寺志》初修于明内阁首辅叶向高重兴山寺之后。清顺治九年(1652年),隐元禅师在圆悟、通容禅师和居士林伯春、僧行玑所襄辑的旧志基础上重修本志。清道光三年(1823年),住山僧清馥、道暹再次重修。现存的本志系民国

  • 说文解字系传·徐锴

    简称《说文系传》。传释《说文解字》的著作。五代南唐*徐锴撰。全书八篇,含《通释》三十卷,《部叙》二卷,《通论》三卷,《祛妄》、《类聚》、《错综》、《疑义》、《系述》各一卷,总四十卷。《通释》系注释许书之作,为全书

  • 青囊秘诀·傅山

    外科著作。清佚名撰,疑为清傅山撰。二卷。山有《傅青主女科》已著录。约撰于康熙年间。卷上列背痈论、肺痈论、无名肿毒论、对口疮论、脑疽论、囊痈论、臂痈论、乳痈论、肚痈论、恶疽论、疔疮论、唇疔论、鬓疽论;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