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十八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十五

汉臣

许靖 麋竺【弟芳】 孙乾 简雍 伊籍

秦宓 费诗 杜微【五梁】

谨案此卷止存孙乾传一篇余传全阙其议亦止费诗杜微二人

孙乾字公佑北海人昭烈领徐州郑玄荐乾辟为从事後随从周旋昭烈为曹操所败遣乾自结袁绍将适荆州乾又与麋竺俱使刘表皆如意指後表与袁尚书说其兄弟分争之变曰每与刘左将军孙公佑共论此事未尝不痛心入骨相为悲伤也见重如此昭烈定益州乾自从事中郎为秉忠将军雍容风议见礼次麋竺与简雍同列顷之卒

议曰诗守经事而不知权左迁宜矣晋习凿齿谓创始之君须大定而後践天位纂统之主必速建以系衆心惠公朝虏而子圉夕立【原注左氏传秦获晋侯以归晋隂饴甥会秦伯盟于王城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小人耻失其君而悼丧其亲不惮征缮以立圉也曰必报雠宁事戎狄君子爱其君而知其罪不惮征缮以待秦命曰必报德有死无二以此不和】更始犹存而光武举号【原注後汉书更始遣使立光武为萧王令罢兵诣行在所光武辞以河北未平不就徵诸将奏请正号位命有司设坛场於鄗南即皇帝位】昭烈合义讨贼是宜速尊以奉大统民欣反正出覩旧物见几之论也杜微以公孙述视昭烈自同于谯玄李业介然以为高【原注後汉书谯玄字君黄巴郡阆中人平帝时拜议郎迁中散大夫为绣衣使者王莽居摄纵使者车变姓名窜归家因以隐遁公孙述僭号于蜀连聘不诣述谓使者曰若玄不起便赐毒药玄子瑛泣血叩头奉家钱千万以赎父死述许之玄终于家 李业字巨游广汉梓潼人元始中举明经除为郎王莽居摄去官杜门不应州郡命公孙述僭号徵之业固疾不起述遣使持毒酒奉诏命以刼业业遂饮毒而死】亮开诚心辩正伪喻以讨贼次第求贤自辅反复以书而微终不悟呜呼不知统纪而病昭烈尊曹丕者岂惟微哉千载之下犹谓昭烈之於汉虽云中山靖王之後族属疏远不能纪其世数名位【原注通监昭烈即位後论】犹宋高祖之称楚元王後【原注南史宋高祖武皇帝讳裕字德舆彭城县绥舆里人也姓刘氏楚汉元王交二十一世孙也】南唐烈祖称吴王恪後【原注五代史南唐李昇字正伦为徐温养子冒姓徐氏名知诰及受吴禅复姓李氏自言唐宪宗子吴王恪之後也】是非难辩非光武之比故不令绍汉氏之统夺而与魏甚矣偏私之惑也夫高祖沛丰邑亭长尔史臣犹推而上之以为帝尧之裔而得天统自刘累士会至于丰公历数千载系而不絶【原注汉书高帝赞陶唐氏既衰其後有刘累范氏其後也晋文公世奔秦後归于晋其处者为刘氏刘向云战国时刘氏自秦获於魏秦灭魏迁大梁都于丰故周市说雍齿曰丰故梁徙也是以颂高祖云汉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作刘徙魏而东遂为丰公丰公盖太上皇父其迁日浅坟墓在丰鲜焉由是推之汉承尧运德祚已盛断蛇着符旗帜上赤协於火德自然之应淂天统矣】光武之出自长沙定王及南顿令才六七世谱牒具在有徵可案【原注後汉书世祖光武皇帝高祖九世孙也出自景帝子长沙定王发发生舂陵节侯买买生欝林太守外外生钜鹿都尉回回生南顿令钦钦生光武】至昭烈之出于中山靖王又二百余年孤寄为庶而系不可考尔其为汉室之胄虽里巷细民皆能道之故关张以死臣事献帝委之诛操且後世之臆说岂若孔明之亲见孔明方高卧不起抱膝长吟观时择主以奔败流离异姓之人亟往而遽从之哉其闻昭烈高谊之日久矣一旦见之故慨然与论天下事而不少靳谓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首着於天下如族属疏远而莫能辩果非刘氏之裔孔明其妄与乎又谓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不当绍汉室之统孔明其如是而言乎於是幡然而改委质臣事非汉室之胄帝王之真孔明其从之乎卒使昭烈继汉称帝纂承大统昭烈既终以讨贼自效谓当奨率三军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又谓先帝以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即出关辅继之以死世历不明统体不正孔明其若是哉昭烈之同符光武不复疑矣非宋高祖南唐烈祖之比也近岁余屡入幽都过涿郡郡南十里而近曰楼桑庙昭烈故居也庙後大冢十余郡人以为昭烈之先中山靖王之後诸王孙之茔故庙昭烈于前以祀之儿童故老婆娑其下指是葆桑竹马之处称其义槩至於流涕英灵郁然揺动草木昭烈族属仍为数十家莫不以帝胄皇孙自处岂东汉之季犹夫天王敢妄自以为帝室之人乎涿之北三十里而远唐卢龙节度使刘济之坟林曰梨园头丘垤聨亘十余里其碑各皆大书深刻以为汉中山靖王之後其子孙为辽金大姓曰韩刘马赵车骑将军飞有裔孙为僧住幽都圣安寺岁时相与上冢落落焉道刑牲?血之义亲同骨肉自唐迄今去汉殆千六七百年矣而犹不忘其系岂当汉之世遂忘之乎且昭烈以义操以奸权以猾道之所在命之所归也昭烈固自为正矣又不在於世历之明否也识真者鲜丑正寔繁於微乎何诛赞曰文休伟器孔明致敬子仲之兴昭烈是奉乾雍籍宓材咸适用丹楹刻桷缔扶皇栋命乃在天统不以地於赫昭烈帝室之系有仁有信有礼有义祀汉配天丕乃僭伪诗微弗与乌足语智

 

猜你喜欢
  卷三十五·志第二·柯劭忞
  资治通鉴外纪卷第五·刘恕
  卷五十七·佚名
  卷之二十二·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二十九·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佚名
  卷之七百五十七·佚名
  皇王大纪卷七十·胡宏
  历代名贤确论卷五十九·佚名
  卷二十九·张守节
  第八章 由疑惧到认罪 六 小家族起变化·溥仪
  卷五十七 蜀书十二 虞陆张骆陆吾朱传第十二·陈寿
  荀朗传·姚思廉
  218.郭守敬修订历法·林汉达
  卷十八·郭良翰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一·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一渡类五言古初至崖口        【唐】宋之问崖口众山断嵚崟耸天壁气冲落日红影入春潭碧锦缕织苔藓丹青画松石水禽泛容与岩花飞的皪微路从此深我来恨于役惆怅情未巳羣峰暗

  • 卷三百五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九·赵尔巽

      姜晟 金光悌 祖之望 韩崶   姜晟,字光宇,江苏元和人。乾隆三十一年进士,授刑部主事,累迁郎中。擢光禄寺少卿,转太仆寺,仍兼刑部行走。四十四年,出为江西按察使。逾年,超擢刑部侍郎,屡命赴各省按事谳狱。五十二年,授湖北巡

  • 卷五百十七 元符二年(己卯,1999)·李焘

      起哲宗元符二年十月盡其月   冬十月己亥朔,詔新知河州种朴星夜赴任,計會苗履等,過河討蕩作過蕃部。又苗履言兵馬寡弱,不敢自巴贊度河,已申經略司,赴河州與姚雄等會合應援。詔令熙河詳履所申,指揮苗履、姚雄等,遞相照應,

  • ●后叙·张楚金

      叙曰余以大唐显庆五年三月十二日癸丑昼寝于并州太原县之廉平里焉梦先圣孔丘被服坐于堂皇之上余伏于座前而问之曰夫子胡为而制春秋乎余兄越石在侧曰夫子感麟而作耳余曰夫子徒以感麟为名耳其深旨何必在麟耶子曰然于

  • 第二十四回 毙秦王夫妻同受刃 号蜀帝父子迭称雄·蔡东藩

      却说唐廷大臣,见秦王从荣擅权,多恐惹祸,就中最着急的,乃是枢密使范延光、赵延寿两人。屡次辞职,俱不得唐主允许。嗣因唐主有疾,好几日不能视朝,从荣却私语亲属道:“我一旦得居南面,定当族诛权幸,廓清宫廷!”如此狂言,奈何得

  • 卷之二百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九百二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涌幢小品卷之三十二·朱国祯

    陈三将军湖广兴国州。南接江西瑞昌县。陈友谅袭其地。改为路。封子陈三将军守之。国初平汉。其遗孽改姓柯氏。与部曲谈。吴、王、三家通居。兴瑞连界之所。子孙蕃衍。跋扈不执。劫略占夺。逋负钱粮。莫敢如何。都御史

  • 绎史卷四十·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鲁庆父之乱【三桓始事】吕氏春秋东野稷以御见荘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荘公曰善以为造父不过也使之驹百而少及焉顔阖入见荘公曰子遇东野稷乎对曰然臣遇之其马必败荘公曰将何败少顷东野之马败而至荘公召

  • 天竺传·欧阳修

    天竺国,就是汉朝时的身毒国,也叫摩伽陀,或叫婆罗门。距京师九千六百里,距都护所在地二千八百里,位于葱岭之南,幅员三万里,分东、西、南、北、中五天竺,每个天竺都有几百个城市。南天竺濒海,出产狮子、豹、犭军、骆驼、犀、象、

  • 高智耀传(附高睿传)·宋濂

    高智耀,河西人,世代在西夏为官,曾祖高逸为大都督府尹,祖父高良惠为右丞相。智耀亦考中西夏进士,西夏亡后,隐居贺兰山中。太宗应河西众人的推荐,召他出来做官,智耀坚决推辞。皇太子阔端镇守西凉时,命儒生服徭役,智耀至王府对皇太

  • 歴代建元考卷七·钟渊映

    秀水钟渊映撰唐末诸国考后梁【朱氏】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晃本名温单州砀山人弃黄巢降唐赐名全忠进封梁王以天祐四年丁卯簒位于大梁己巳迁洛阳六年壬申为子友珪所弑改元二开平【四】干化【二】郢王友珪晃子以壬申弑父自

  • 世兵第十二·鹖冠子

    道有度数,故神明可交也,物有相胜,故水火可用也,东西南北,故形名可信也。五帝在前,三王在后,上德已衰矣,兵知俱起。黄帝百战,蚩尤七十二,尧伐有唐,禹服有苗,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阴阳不乱其气,生死不俛其位,三光不改其用,神明不徙其法

  • 卷四十四·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四十四钱塘程川撰书四虞书二舜典自虞舜侧微至乃命以位一本无之直自尧典帝曰钦哉而下接起愼徽五典所谓伏生以舜典合于尧典也德难晓书传中亦无言者今人避讳多以为元也其他如黄之本

  • 卷下·印光

    挽回世道人心标本同治录序挽回世道人心标本同治录序(民国己卯冬作时年七十九)世出世间之理,不外心性二字。世出世间之事,不外因果二字。心性之理微,虽圣人犹有所不知。因果之事显,纵愚夫亦可以略晓。圣人欲天下永太平,人民常

  • 月灯三昧经卷第四·佚名

    (丹如来出城品第一之二)    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尔时婆伽婆在大众中示教利喜已。即从坐起出王舍城。诣耆阇崛山敷座而坐。诸比丘众。及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前后围绕。尔时月光童

  • 荈茗录·陶谷

    茶叶专著。宋代陶谷撰。约成书于宋开宝三年 (970)。原载《清异录》卷四,明代喻政除去第一条 (即苏廙《十六汤品》)后,改题《荈茗录》,作专书收入《茶书全集》。约一千字,分为18条,内容为茶的故事,即龙坡山子茶、圣杨

  • 大丹篇·佚名

    大丹篇,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为五代宋初道士编集。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辑录唐末五代丹经歌诀,略加注释而成书。所录歌诀包括:《龙虎上经》(即元阳子《金液还丹歌》)、《黄牛山金碧歌》、《刘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