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彻悟禅师语录序

世之称净业者。自晋远法师始。仰体佛慈。大启度门。凿池植莲。建堂立誓。於时十八贤众百二十三人。得自在力。念而无念。无生而生。心印递传。迄至於今不坠。有彻悟禅师者。法门之元嗣也。夙具定慧。参契渊微。始则悟圆觉一经要义。继则了解三藏十乘妙旨。尽弃旧习。专注净业。虚其衷。平其气。历廿载如一日。无退转心。克遂西生之愿。是以圆信圆解饶益众生者。即以之证弥陀法界。遗集具存。读之而益信师之所言。曰愿。曰信。曰行。曰罪业忏除。曰善根成熟。要惟兢兢於一心之生者。横徧十方。竖穷三际。心之广也。虑坠偏小。发大菩提。心之宏也。任运感业。合道转业。心之权也。清珠浊水之投。种瓜种豆之获。铸金成面之具。心之源也。经所称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语。尤反覆求详。三致意焉。又谓一寸时光。一寸命光。欲后之学者。於恒河沙数中。履捷行简。速出生死之关。共证安乐之境。拯拔群迷。胥登彼岸。其意亦何厚乎。师平昔於语言文字。不欲究心。然偶一拈唫大之总摄无余。细之圆融无碍。对机立教。真理兼包。如阿伽陀药。无病不疗。如如意珠。无愿不满者。其如斯乎。余窃念宗教两门。语录浩如烟海。疏经注义。法旨昭明。而净业之修。为入道之正轨。自龙舒大佑诸集外。言者阙如。宜师言之不可湮没也。师之高弟松泉。以是集付刊。问序於余。余即师文之奥衍者。申言之。是为序。

三宝弟子诚安谨识

自序

余自乾隆癸巳。住持京都广通寺。领众参禅。间有东语西话。笔以记之。至丁卯岁。以宿业深重。多诸病缘。因思教乘五停心观。多障有情以念佛治。且此一门。文殊普贤等诸大菩萨。马鸣龙树等诸大祖师。智者永明楚石莲池等诸大善知识。皆悉归心。我何人斯。敢不归命。於是朝暮课佛。而禅者愿随者颇伙。因顺时机。且便自行。遂辍参念佛。时门墙见重者。谤焰四起。余以深信佛言。不顾也。十余年来所有积稿。一旦付之丙丁。不意为多事禅者。於灰烬中拨出若干则。然百不存一矣。嗣后为业风所吹。历主觉生资福两剎。为虚名所误。往往有请开示索题跋者。迫不得已而应之。日久岁深。复积成卷。戊辰夏。李居士逢春在山听讲。闻法有悟。遂欲付之剞劂。余曰不可。身既隐矣。焉用文为。此世间隐者之言尚然。余已栖心净土。复何文字可留。居士坚请不已。爰弁数语。用示皆不得已之言也。

嘉庆岁次庚午九月重阳后三日。讷道人书於资福二有丈室。

念佛伽陀序

讷堂老人。率众精修持名法门。备极诚恳。於广通觉生两兰若。历有年所。兹乙卯冬。复以教义宗乘。各咏偈百首。阐其要妙。举以示众。如辈当时一闻心荡神怡。若深有领会焉。因仰体老人为众苦心谆谆如是。若不记录。久必湮没。遂寿之梨枣。庄成数卷。以备诸同志者共为参味云尔。

嘉庆元年岁次丙辰佛欢喜日。受业弟子心雨稽首谨题。

猜你喜欢
  第六 力相应·佚名
  大乘义章 第七卷·慧远
  佛教的护国与护世·太虚
  卷第十三(大乘录入藏目)·费长房
  迦丁比丘说当来变经·佚名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二十八·佚名
  卷二十五(下)·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六·唐慧琳
  (附)宗门杂录四条·费隐通容
  与杜万空居士书(三通)·太虚
  净见品第八·佚名
  佛教的德相·太虚
  卷一百一十三·佚名
  普陀洛迦新志卷十二·王亨彦
  大吉义神咒经卷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蒲寿宬·唐圭璋

      寿宬,泉州人。咸淳间,守梅州。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二十三乙丑生日回启中有蒲领卫寿宬。蒲寿庚叛宋降元,寿宬为谋主。有心泉学诗稿六卷,从永乐大典揖出。   满江红   登楼偶作   楼倚虚空,觉人世、不知何

  • 林洪·唐圭璋

      洪字龙发,号可山,泉州人。和靖七世孙淳祐间,以诗鸣。   恋绣衾   冰肌生怕雪未禁。翠屏前、短瓶满簪。真个是、疏枝瘦,认花儿、不要浪吟。   等闲蜂蝶都休惹,暗香来、时借水沉。既得个、厮偎伴,任风霜、尽自放心

  • 三集卷五十·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五十古今体九十八首【乙酉八】渡江至金山江浙载廵狩典成清跸还观民胥敬事问景敢偷闲烟意桃霞表晴光麦浪间南风送五两片刻逹金山静澜堂玉屿大江中兰堂旷望通气连巫峡白日涌海门红何必怀观水恒

  • 卷二十二·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二十二明 高棅 编五言古诗二十二余响【下】马戴【严沧浪云马戴诗在晚唐诸人之上】晚眺有懐恻恻抱离念旷懐成怨歌高台试延望落照在寒波此地芳草歇旧山乔木多悠然暮天际但见鸟相过夕次淮口天涯

  • 庄宗纪七·薛居正

    同光三年秋七月丁酉,以久雨,诏河南府依法祈晴。滑州上言,黄河决。壬寅,皇太后崩于长寿宫,帝执丧于内,出遗令以示于外。癸卯,帝于长寿宫成服,百官于长寿宫幕次成服后,于殿前立班奉慰。乙巳,宰臣上表请听政,不允;表再上,敕旨宜废朝七

  • ●卷五·法式善

    《读史漫录》。张南轩告孝宗云:“陛下当求晓事之臣,不必求办事之臣。若但求办事之臣,则他日败天下事者,未必非此人也。”此二语者,可为万世用人之法矣。天下求小才私智可以备一官之用者,未尝无人。惟至国家利害安

  • 卷之二百七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二【八则】·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 愧郯録卷二【八则】     宋 岳珂 撰 近属名制 国朝宗属本未定联名之制艺祖友悌因心凡宣祖本支之在子行者皆冠德字赐名授爵俱无等差熙陵继序初更用元字以别大统自是而後真皇

  • 高祖本纪第八·司马迁

    解惠全 张德萍 译注【说明】《太史公自序》说:“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易俗,作《高祖本纪》。”这是司马迁创作本篇的基本宗旨。的确,在《高祖本纪》中,侧重叙写的是刘

  • 卷第七·太安万侣

    日本書紀卷第七 大足彦忍代別天皇 景行天皇 稚足彦天皇 成務天皇大足彦忍代別天皇。活目入彦五十狹茅天皇第三子也。母皇后曰日葉洲媛命。丹波道主王之女也。★活目入彦五十狹茅天皇卅七年(戊申八)立爲皇太子。★九

  • 卷十九·陆九渊

    卷十九 敬斋记 某闻诸父兄师友,道未有外乎此心者。自可欲之善至于大而化之之圣,圣而不可知之神,皆吾心也。......能养之至于必达,使瓦石有所不能压,重屋有所不能蔽,则至有诸己至于大而化之者,敬其本也

  • 卷二十·程端学

    <经部,春秋类,春秋本义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本义卷二十    元 程端学 撰襄公【名午成公子定姒所出贯道王氏曰成公庶子四嵗即位】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义见文公即位仲孙蔑防晋栾黡宋华元衞甯殖曹

  • 卷九·沈棐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比事卷九      宋 沈棐 撰郑世家按世家郑桓公友周宣王庶弟也宣王封於郑百姓爱之幽王以褒后政治多邪诸侯叛之公问太史曰王室多故予安逃死太史对以雒之东土河济之南地居虢鄫其君贪利百姓不附公

  • 卷二·毛奇龄

    钦定四库全书经问卷二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问桐乡钱丙有极辨诸经为伪者谓周礼伪书也即井邑车乘一条可知矣其言一夫五亩之宅二亩半在田二亩半在邑古者都城不过百雉千室之邑民居二千五百亩并官府仓库庠塾不下三千余亩虽千

  • 佛说普贤菩萨陀罗尼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 诏译  归依普遍虚空界  三世清净平等因  性等法光正觉道  变化人天利乐身  示居十地自在位  行大施愿度众生  功德相严名普贤  今说真言秘

  • 岳阳风土记·范致明

    宋范致明撰,一卷。今流传有《古今逸史》本,明嘉靖刻本,《永乐大典》辑本。范致明字晦叔,建安人,元符中登进士第。此书系范以宣德郎谪监岳州商税时所作。全书不分目,随事记载。虽仅一卷,但内容详实,对郡县沿革、山川改易、古迹

  • 宋元魔妖·佚名

    本册故事选取宋元时期志怪小说。志怪小说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历经隋唐五代,到了宋朝,位重才高的人重视史学,坎坷拓落之士喜读话本,短篇志怪小说的创作便处于低潮。《太平广记》 可谓宏篇巨帙,然而多是搜集前朝之作。于是,

  • 阅世编·叶梦珠

    史料笔记。十卷。约15万余字。清初叶梦珠撰,约成书于康熙三十年代末或四十年代初。叶梦珠,字滨江,号梅亭,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生卒年不详。只知其生于明末,死于清朝康熙中叶稍后。他博学多闻,关心世务,著述除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