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九五五 户部为再行酌定续办四库全书事致稽查房移会(附黏单)

九五五 户部为再行酌定续办四库全书事致稽查房移会(附黏单)

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户部为再行酌定等事。

湖广司案呈,内阁抄出永<瑢>奏前事一折,【真按:所引之原书只作永字,此瑢乃按例补是也.】除行文外,相应抄录原奏移会稽察房查照可也。须至移会者。计黏单一纸。

右移会稽察房。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附 黏单 永瑢奏为续办四库全书三分事宜请旨折

臣永瑢谨奏,为再行酌定续办四库全书三分事宜,奏闻请旨事。

窃臣等奉命续行缮办四库全书三分,颁发江浙,嘉惠士林,业将筹办章程分款具奏,荷蒙允准在案。兹臣等谨将选派提调、督催、校对、收掌等官,勘定设局处所,并详细筹办事宜,逐一请旨遵行,分款条列于后:

一、伏查原奏按经、史、子、集,设局四处分办,今臣等查勘得东华门外云神庙、风神庙二处及地安门内帘子库、官房二处,堪以分设四局。

一、伏查原奏应派提调、收掌各八员,督催四员,今查设局既有四处,其督催司员每局止有一人,未免事多人少,应请每局亦派二员,方敷催办。臣等谨公同选派编修吴敬舆、罗修源、胡荣,检讨恭泰、徐鉴,庶吉士阿林,郎中刘坤,七品小京官苏保八员,充作提调,员外郎福升、德元、通源、长庆,主事福勒浑、常仪、六十八、【真按:怪名也.】松庆八员,充作督催,中书科中书叶恩纶、周锡,候补助敎鸣清、候捕笔帖式恒诚、良禧,候补小京官达庆,候选布政使经历李传燮,候选主簿谢扬镇八员,充作收掌。每局各派二员分办,臣等仍留心察看,如有办理草率迟误者,随时奏明更换。

一、伏查原奏应派分校六十员,臣等行文各衙门咨取。现据内阁、翰林院等处陆续送到者三十六员。查武英殿所办四分全书处原设有分校九十员,现在头分、二分均已校竣,其三分、四分正在校勘。今续添三分全书,甫经办理,其分校原毋庸过多,现送到之三十六员内,臣等拣选得可充分校者共有二十四员,先行尽数派充校阅。俟武英殿所办之三分、四分陆续校毕,臣等即将前设分校随时拨添校阅续办三分,更觉妥便。

一、书手人数众多,难于稽核,必须设立书头,分股酌派作为领办,以重责成。其领办之人拟用举贡生监,因其粗晓文义,且身立衣衿,于一切检查约束之处尚知慎重,庶不致草率从事。并取具同乡官印结备案,倘书头藉端滋事,卽行严加惩治,并出结之同乡官一并参处。再,书手缮写字数,责成领办逐日按名催缮,毋得在一千字以内,如能多缮,听其自便。

一、书手写得各书应令领办代为交局,并自行开明字数页数。提调验明字迹整齐及不致错乱遗脱篇页者,方准查收,按日发交分校校勘,再移交督催处核其所报字数相符,覆知提调按月造档,知会广储司给价。如有以少报多之弊,责令按三倍罚写,其缮写草率与原呈字样不符者,提调随时驳令赔纸换写,如提调等辄将潦草之字滥收,或字本整齐而故意吹求驳换,一经臣等查出,即行严参究办。

一、领银应设照票,先期由广储司刊办票式编号,钤印交提调存贮,俟分校校对无误及督催处核准字数后,再由提调填注应领人姓名,令其亲身执票赴领,以杜混冒滋弊。

一、字价前经奏准,每一千字给银二钱五分,应令广储司按照市平给发,所有余平银两作为本馆公用。遇有应行支给之处,由提调等核寔请领,仍照例按年报销。如遇余平一项不敷应用之时,臣等再行筹划奏办。

一、提调、督催、收掌等官,俱照四库全书馆之例,毋庸给与公费银两,但每日在馆办事,似应查照武英殿纂修饭食之例,每月每员折给银四两八钱,令其在馆自备。此项银两卽于平余项下支销。

一、伏查原奏供事、皂役人等,应酌给饭食银两。查此项人役,各馆之例每月每人给银三两,自应照例办理。至苏拉人等有原食钱粮者,应将其所得本等钱粮扣算,再行找给,【真按:此找即今找钱之找.】总以每月每人通共给银三两为率,不得冒滥重支。此项亦应平余项下支销。【真按:平余国无词有.】

一、四局房屋堆贮书籍,关系甚重。如遇有风雨损漏之处,随时知会营造司修理,其所需架柜桌椅等物,亦应令营造司办给,酌量敷用,毋得滥行支应,以滋糜费。

一、伏查原奏写书格纸,改用坚白太史连,系欲与先办四分显有分别,以免牵混。今由户部取到太史连纸样,质地尚属坚致,惟尺幅较小,臣等按将板心略为收入,将来四面裁齐,装钉成书,较之先办之四分,其高矮阔狭所差不过七八分,似亦不甚悬殊。【真按:四库全书之用纸.】谨将原用式样及拟改式样分别黏签,恭候钦定。

以上各条,臣等公同悉心筹酌,理合缮折具奏,伏候皇上训示施行。谨奏。

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二十日奏(奉)旨:依议。钦此。钦遵。于本月二十三日抄出到部。

(录自《办理四库全书档案》)【真按:既取自《办理四库全书档案》,取与核对,则不少字样径改矣!可见此书所录字样也未必依于原件.】

猜你喜欢
  ●卷第五·胡三省
  皇清开国方略巻六·阿桂
  宋史纪事本末卷二十六·陈邦瞻
  宋史纪事本末卷二十四·陈邦瞻
  班马异同卷十二·倪思
  卷之二百七十二·佚名
  卷之一百七·佚名
  ◎风流总长·吴虞公
  曹景宗传·李延寿
  元诞传·李延寿
  广王石敬威传·薛居正
  李杲传·宋濂
  自序·梁启超
  卷二百六十三·佚名
  第四节 梁太祖代唐·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五集卷六十九·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六十九古今体三十首【壬子一】壬子元旦书亥宵过绦县才支欣子首又重来纪年五十加七始得岁八旬有二开?鼎烟连饯除柏亚盆香馥洗春梅太和内外元正会保泰持盈益慎哉元

  • 杜荀鹤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杜荀鹤( 846—907 ),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 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县)人。出身寒微,早得诗名,然屡试不第。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为宣州节度使田頵(yūn)幕僚。入后梁,得后梁太祖(朱温)赏识,于开平元年(907)授翰林学士,迁主客员外郎,五

  •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七十八·乾隆

      宋  神宗皇帝  【丙辰】宁九年春正月下溪州降遂城之【续纲目作章惇招降五溪蛮遂城下溪州考宋史神宗纪宁九年正月下溪州刺史彭师晏降章惇不载其事蛮夷传师晏为下溪州刺史章惇经制南北江湖北提刑李平招降

  • 卷之一百三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孟珙传·脱脱

    孟珙,字璞玉,随州枣阳人。他的四世祖孟安,曾跟从岳飞,立有战功。嘉定十年(1217),金人进犯襄阳,驻扎在围山,孟珙的父亲孟宗政当时是赵方的部将,率兵抵御金人。孟珙估计金人一定会窥伺樊城,向孟宗政献计由罗家渡过河,孟宗政采纳。

  • 洪咨夔传·脱脱

    洪咨夔,字舜俞,于潜人。考中嘉定二年(1209)进士,被授予如皋主簿,不久授为饶州教授。他写成《大治赋》,得到楼钥的赏识。被授予南外宗学教授,因言论离职。遭母丧,服丧期满后,他应博学宏词科,直院庄夏推举他代替自己的官职。崔与

  • 赵太后新用事·佚名

    【提要】 “触龙说赵太后”此章已成为千古名篇,古往近来的学生士子们无不从小诵读。就此章的主旨而言,说明真正的关爱孩子、考虑孩子的前程,就必须让孩子分担国难、经受磨练。就此章的语言技巧而言,它成为向在上者、领导

  • 卷三·徐一夔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三 吉礼第三 祭地 总叙 三代祭地之礼见於经传者夏以五月商以六月周人以夏日至礼之於泽中方丘盖王者事天明事地察故冬至报天夏至报地所以顺隂阳之义也祭天於南郊

  • 卷三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三十五礼部仪制清吏司军礼亲征凡亲征之礼皇帝将有讨於弗庭者既卜日先期遣官祗告天地宗庙社稷太岁颁行军律令【详见兵部】至日遣官致祭道路之神於天安门祭火礮之神於教场銮仪卫陈?驾卤簿於

  • 五年·佚名

    (癸卯)五年大明永樂二十一年春正月1月1日○癸未朔,上吉服,率百官行望闕禮,除三舞蹈,樂部陳而不作,停本朝賀禮。議政府率百官,進鞍馬、表裏,諸道進賀箋,無方物。○命饋諸道進箋官及各官進奉吏于禮曹。○九州摠管源義俊使人進土物

  • 卷一百四十九·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一百四十九宋 陳祥道 撰喪禮括髮問喪曰親始死雞斯徒跣扱上衽檀弓曰始死羔裘玄冠者易之而已則始死有易冠無去冠者有易裘無袒衣矣儀禮小斂之節主人髻髮袒婦人髽于室問喪曰三日

  • 卷首一·严虞惇

    钦定四库全书读诗质疑卷首一太仆寺少卿严虞惇撰列国世谱周周之先后稷名弃母曰姜嫄为高辛氏世妃履大人迹而生弃舜举为农师号曰后稷封於邰别姓姬氏卒子不窋立不窋失官奔戎狄之间卒子鞠立卒子公刘立公刘修后稷之业迁於豳

  • 第十三章 24·辜鸿铭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辜讲孔子的一位学生(子贡)问孔子:“您怎么看待在乡镇上所有的居民之中很受欢迎的人呢?” “他不会是

  • 卷六·佚名

    △无放逸品第四下正念常兴起,行净恶易灭。自制以法寿,不犯善名增。正念常兴起者,或有行人兴起想念。所欲为事则不成办。尊者童子辩说曰:意念施设事心悔则不办。识猛专一念何愿而不得。彼修行人亦复如是,心但念善身不行者不

  • 为师胸怀·佚名

    宗演禅师还是云水僧时,在建仁寺的俊涯禅师座下参禅,某个夏日,天气非常闷热,宗演就利用俊涯禅师外出时,躺在寺院的走廊上,伸展着四肢睡着了。不久,俊涯禅师回来了,看到宗演那种&ldquo;大&rdquo;字状的睡相,不禁大

  • 深不可测·佚名

    有一位研究经律论的三藏法师,问大珠慧海禅师道:&ldquo;请问吾人本性真如到底变异与否?&rdquo;大珠禅师:&ldquo;会变异!&rdquo;三藏法师:&ldquo;您错了。&rdquo;大珠禅师:&ldquo;你有没有真如?&rdquo;三藏法师:&ld

  • 修道真言·白玉蟾

    道家养生学著作。宋代白玉蟾辑。全书论述养真修道、丹法功诀,凡六十七则。字字珠玑,语语金石,不但为玄宗要籍,且亦为三家之上乘宝典,向为养生者奉为圭臬。有上海明善书局印本,另载《道藏精华》 第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