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提要

【臣】等谨案京口耆旧九卷不着撰人名字明杨士奇文渊阁书目焦竑国史经籍志皆载其名亦不云谁作考书中苏庠末云予家世丹阳先人知其状为详又从其孙嚞借家则作者当为丹阳人庠卒于绍兴十七年而作者得交其孙则当为南宋末年人也其书采京口名贤事迹各为之始于宋初迄于端平嘉熙间其中忠烈如陈东经济如张慤张缜汤东野刘公彦风节如王存王遂蒋猷刘宰文学如沈括洪兴祖书画如米芾父子虽皆着在史传而轶闻逸事则较史为详至汤东野称明受赦书至东野谋于张浚欲匿赦不宣而宋史浚本称浚命守臣汤东野秘不宣其説互异证以刘宰漫塘集汤侍郎勤王録防乃与此书所载合则足以订宋史记録之悮漫塘集称陈东于钦宗时凡六上书髙宗时凡四上书宋史东本苐云于钦宗时五上书髙宗时三上书证以此书乃知宋史有据漫塘集为闻之讹王巩甲申襍记谓陈亢以熈寕八年生廓与度证以此书廓中熈寕九年进士则距生歳止一年度中元丰二年进士则距生歳止五年尤足以纠小説附防之谬如此之类不一而足盖是书体例全仿正史每为一首尾该贯生卒必详与诸家襍説随笔记载不备端末者不同故事实多可依据于史学深为有禆文渊阁书目载是书不列卷数经籍志则作四卷今据永乐大典所载裒合成编厘为九卷考宋史地理志京口有丹徒丹阳延令金坛四县神宗熈宁五年改延令为镇并入丹阳则所存者仅三县而此书吴致尧其人在宣和之季乃仍称曰延令人盖沿袭旧名偶然失改犹汉髙帝十一年已改真定为东垣而南越王犹称尉佗为真定人史氏驳文不足为据今仍以三县分庶从其实至于诸书所载互有同异则并附载各条之下以资考证焉乾隆四十六年二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臣】陆费墀

猜你喜欢
  建康实録卷九·许嵩
  卷之七十七·佚名
  卷二百五十六·杨士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佚名
  卷之五百六十·佚名
  卷之四百三十七·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五·佚名
  ●一○、财产一斑·秦翰才
  九七五 军机处为遵旨换回《通鉴纲目续编》事致苏州织造札文·佚名
  三一三 大学士于敏中等奏请将《荟要》覆校改为分校并添设总校二员折·佚名
  历代名贤确论卷八十八·佚名
  世家卷第五 高丽史五·郑麟趾
  张希崇传·薛居正
  卷三十·杨士奇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五十三·彭定求

        卷853_1 【游仙二十四首】吴筠   启册观往载,摇怀考今情。终古已寂寂,举世何营营。   悟彼众仙妙,超然含至精。凝神契冲玄,化服凌太清。   心同宇宙广,体合云霞轻。翔风吹羽盖,庆霄拂霓旌。   龙驾朝紫微,

  • ◆文太常矩(子方集)·顾嗣立

    矩字子方,长沙人。卢翰林挚廉访湖南,辟署书吏,敬其才辩,遇之殊常人。大德间,授荆湖北道宣慰司照磨,兼承发架阁,公卿闻其名,留补刑部宗正,转秘书省校书郎。延佑间,升著作郎,改翰林修撰,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至治初,议遣使持诏谕

  • 第三十五出 草奏·周履靖

    【丹凤吟】〔丑上〕木偶无依。越吟不已。祶袍窃望疎财士。怕官情纸薄。今非昔比自家非别。小何的便是。母死半年。闝赌两般。家资败尽。替夫到京。谁想身上又染了广货。囊裏又缺了盘缠。要归不得无可奈何。近

  • 卷八百四十四·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四十四齐已题东林十八贤真堂白藕花前旧影堂刘雷风骨画龙章共轻天子诸侯贵同爱吾师一法长陶令醉多招不得谢公心乱入无方何人到此思高躅岚点苔痕满粉墙【谢灵运欲

  • 御选明诗卷五十九·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五十九五言律诗十李攀龙同皇甫膳部寒夜城南咏月片月挂遥岑层城曳素隂寒分空树浄影落御沟深结冷悲征笛匀霜上砧西园芳宴后白雪复谁吟白雪楼诸郎难得意非是敢沈冥拙宦无同病清时有独醒千家寒雨

  • 帝纪第一 宣帝·房玄龄

    宣皇帝讳懿,字仲达,河内温县孝敬里人,姓司马氏。其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历唐、虞、夏、商,世序其职。及周,以夏官为司马。其后程柏休父,周宣王时,以世官克平徐方,锡以官族,因而为氏。楚汉间,司马仰为赵将,与诸侯伐秦。

  • 卷四百九十三·列传第二百五十二·蛮夷一·脱脱

        ◎蛮夷一   ○西南溪峒诸蛮上   古者帝王之勤远略,耀兵四裔,不过欲安内而捍外尔,非所以求逞也。西南诸蛮夷,重山复岭,杂厕荆、楚、巴、黔、巫中,四面皆王土。乃欲揭上腴之征以取不毛之地,疲易使之众而得

  •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三十三·乾隆

      晋  孝宗穆皇帝  【戊申】永和四年秋八月加桓温征西大将军  朝廷论平蜀之功欲以豫章郡封温左丞荀蕤【字令逺崧之子】曰温若复平河洛将何以赏之乃加温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临贺郡【注见前】公温既灭蜀威

  • 五二一 两江总督高晋奏续解违碍书籍情形折·佚名

    五二一 两江总督高晋奏续解违碍书籍情形折乾隆四十三年七月初四日大学士 仍管两江总督臣高晋谨奏,为续解违碍书籍,仰祈圣鉴事。窃臣遵旨查缴明末野史并一切不应存留书籍板片,业经历次恭折奏明,并委员解送军机处查办在案

  • 王审知传·欧阳修

    王审知字信通,光州固始人。父恁,终身务农。兄潮,是县吏。唐末强盗群起,寿州人王绪攻陷固始,绪听说潮兄弟勇猛有才,召到军中,叫潮为军校。当时,蔡州秦宗权正在招募士兵扩充军队,就任绪为光州刺史,召他率兵夹击黄巢,绪迟疑不去,宗权

  • 卷三十一·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十一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宋仁宗庆历五年张方平上论曰臣闻天下之事政无小大系在庙堂有图议而後有得失有得失而後有治乱有治乱而後有安危有安危而後有存亡善议政者不使有失善正失者不成於

  • 跋·王守仁

      嘉靖戊子冬德洪与王汝中奔师丧至广信,讣告同门,约三年收录遗言。后同门各以所记见遗。洪择其切于问正者,合所私录,得若干条。居吴时,将与文录并刻矣。适以忧去,未遂当是时也,四方讲学日众,师门宗旨既明,若无事于赘刻者,故不

  • 卷七·史浩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讲义卷七      宋 史浩 撰商书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其诰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则尹固汤之所以尊信也尹之告太甲曰尹躬暨汤咸有一德则尹固以是自

  • 《定性书》原文·程颢

    承教,谕以定性未能不动,犹累于外物,此贤者虑之熟矣,尚何俟小子之言。然尝思之矣,敢贡其说于左右。所谓定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苟以外物为外,牵己而从之,是以己性为有内外也。且以性为随物于外,则当其在外时,何者为在内

  • 卷三·佚名

    △寿命品第一之三佛复告诸比丘,汝於戒律有所疑者今恣汝问。我当解说令汝心喜。我已修学一切诸法性空寂了了通达。汝等比丘。莫谓如来唯修诸法本性空寂。复告诸比丘,若於戒律有所疑今可致问。时诸比丘即白佛言:世尊,我等无

  • 卷二十二·佚名

    第二十篇五三一 姑尸王本生谭[菩萨=王]序分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厌出家之比丘所作之谈话。据传彼比丘为舍卫城之良家子,委身佛教而出家。某日彼于舍卫城巡回托钵途中,见一美饰之妇人,执心其光辉容貌,为烦恼所虏,怏怏不

  • 厦门志·周凯

    福建地方志。清周凯修,凌翰等纂。十六卷。凯字仲礼,一字芸皋,浙江富阳人。嘉庆进士,历官知府、分巡道员。 凌翰,孝廉,官闽清县教谕。是志始修于道光十年(1830),成于十二年(1832)。首载厦门、御碑亭、朝天宫等八图,及

  • 大清宣统政纪·佚名

    《大清宣统政纪》。七十卷。宣统在位三年清廷即亡,故无“实录”,仅存“政纪”。金毓黻等编纂。采用编年体裁,记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至宣统三年(1911)十二月宣统一朝诏令。对于了解武昌起义前后清方动态有一定的参考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