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十九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钦定四库全书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録

卷五十九

镶黄旗有名位希姓

精吉氏

喀喇

萨尔都氏

拖博辉

和岳络氏

达礼浑

舍顔氏

那尔浑

毕鲁勒氏

鄂和达

瑚克锡勒氏

偏图

顺布鲁氏

科启

舒发察氏

雅努

殷佳氏

噶达浑

图尔敦氏

苏拉鼐

庆格理氏

盖穆

苏拉喇氏

塔凯

阿尔拉氏

洪阿察

墨勒氏

伊登额

巴尔拉氏

布顔图

敖拉托欣氏

古礼尔勤

拜英格理氏

海泰

穆雅氏

吴凯

攸络库氏

卓思科

鄂罗氏

瑚什理

嘉普塔喇氏

瑚什巴

富森氏

法沙善

瑚逊氏

札林

正黄旗有名位希姓

佟启氏

鲁克都理

葛尔克氏

永阿泰

图佳氏

昂阿拉

古尔吉氏

拖科泰

傅锡理氏

喀齐都

墨佳氏

墨光显

伊拉齐氏

德希勒

额尔格济氏

吴库布赖

倭赫氏

龎爱

吴聂齐氏

鄂敦

都克达氏

科盘

赫尔济氏

伊莽阿

锡尔弼氏

额宜色

白佳氏

阿兰

塔喇氏

鄂密善

宏义氏

鄂克托

温屯氏

康泰

富色勒氏

噶布拉

倭彻库氏

丹达哈

凯隆氏

赫门德

玉克墨氏

钮鼎阿

伊喇氏

孔果络

克伊克勒氏

阿思瑚理

甘佳氏

玛优

齐达勒氏

绥赫

泰瑚特氏

博尔晋

墨尔廸氏

伊尔格武尔

贵岳理氏

玛隆武

公仪理氏

锡伦

钦定四库全书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五十九

镶黄旗有名位希姓

精吉氏

【精吉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吉林乌喇地方】

喀喇【镶黄旗人 国初来归其孙锡琳原任郎中倭赫原任六品官】

萨尔都氏

【萨尔都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哈达地方】

拖博辉【镶黄旗人 国初来归原任笔帖式其子佛保原任郎中孙赉图瑚原任三等侍卫】

和岳络氏

【和岳络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虎尔哈地方】

达礼浑【镶黄旗人 国初来归其孙萨礼布原任头等侍卫元孙哈尔图原任长史玛宁阿原任护军校四世孙德楞泰原任笔帖式】

舍颜氏

【舍颜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费雅郎阿地方】

那尔浑【镶黄旗人 国初来归其曾孙图瓦鼐满岱俱原任骁骑校元孙翁爱原任步军参尉四世孙五十七原任骁骑校佛寜现任副护军参领】

毕鲁勒氏

【毕鲁勒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苏完地方】

鄂和达【镶黄旗人 国初来归其子塞勒原任骁骑校吴尔秦萨尔珀俱原任步军校孙佛隆鄂原任护军校曾孙玛达现任骁骑校】

瑚克锡勒氏

【瑚克锡勒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伊兰费尔塔哈地方】

偏图【镶黄旗人 国初来归其孙绰兰泰现任骁骑校】

顺布鲁氏

【顺布鲁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哈尔敏地方】

科启【镶黄旗人 国初来归其弟爱纳之孙瓦尔达原任骁骑校】

舒发察氏

【舒发察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绥河地方】

雅努【镶黄旗人 国初来归原任牧长其子通爱原任骁骑校孙三格现任护军校】殷佳氏

【殷佳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嘉木湖地方】

噶达浑【镶黄旗人 国初来归原任铁匠协领其孙长绶现任骁骑校】

图尔敦氏

【图尔敦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墨尔根城地方】

苏拉鼐【镶黄旗人 国初来归其四世孙扬保住原任护军校】

庆格理氏

【庆格理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黑龙江地方】

盖穆【镶黄旗人天聪时来归其子爱音布原任护军校孙章保住现任骁骑校盖穆之弟巴尔图原任头等侍卫又盖穆之弟巴顔穆之子巴喀穆原任步军校杨柱原任骁骑校】苏拉喇氏

【苏拉喇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黑龙江地方】

塔凯【镶黄旗人天聪时来归其子诺恩都原任头等侍卫孙苏布尔图原任员外郎额森特原任护军校】

阿尔拉氏

【阿尔拉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黑龙江地方】

洪阿察【镶黄旗人天聪时来归其曾孙诺纳尔图现任头等侍卫元孙谟锡尔图现任蓝翎侍卫】

墨勒氏

【墨勒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叶赫地方】

伊登额【镶黄旗人天聪时来归其子岱哈原任骁骑校曾孙常保亦原任骁骑校元孙安泰现任防御四世孙良保住原任头等侍卫坦台现任骁骑校五世孙富明阿现任三等侍卫】

巴尔拉氏

【巴尔拉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辽河地方】

布顔图【镶黄旗人天聪时来归原任头等侍卫兼佐领】

敖拉托欣氏

【敖拉托欣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黑龙江地方】

古礼尔勤【镶黄旗人天聪时来归其四世孙达赉现任二等侍卫丹布现任三等侍卫】

拜英格理氏

【拜英格理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墨尔根城地方】

海泰【镶黄旗人天聪时来归其四世孙额尔伯尔图现任前锋校】

穆雅氏

【穆雅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齐齐哈尔地方】

吴凯【镶黄旗人天聪时来归其孙穆成额现任护军校穆金泰现任笔帖式】攸络库氏

【攸络库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黑龙江地方】

卓思科【镶黄旗人天聪时来归其元孙雅奇那原任骁骑校】

鄂罗氏

【鄂罗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长白山地方】

瑚什理【镶黄旗包衣人天聪时来归原任廐长其子佟桂原任内管领】

嘉普塔喇氏

【嘉普塔喇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辉发地方】

瑚什巴【镶黄旗包衣人天聪时征服其子索尔和托原任护军校】

富森氏

【富森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开原地方】

法沙善【镶黄旗包衣人天聪时征服其曾孙玉柱根柱俱现任笔帖式】

瑚逊氏

【瑚逊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五姓庄地方】

札林【镶黄旗包衣人来归年分无考其子萨穆哈原任牧长】

正黄旗有名位希姓

佟启氏

【佟启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佛阿拉地方】

鲁克都理【正黄旗人 国初来归其子松鄂图原任骁骑校孙阿尔赛原任御史曾孙森特赫现任骁骑校元孙佟璋现任笔帖式】

葛尔克氏

【葛尔克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格尔钦地方】

永阿泰【正黄旗人 国初来归其孙布图特鄂尔奇泰俱原任骁骑校曾孙鄂岳原任协领】

图佳氏

【图佳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松花江地方】

昂阿拉【正黄旗人 国初来归其子拖络春原任城门尉】

古尔吉氏

【古尔吉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广宁正安堡地方】

拖科泰【正黄旗人 国初来归其元孙顺拜现任步军校】

傅锡理氏

【傅锡理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特宜分地方】

喀齐都【正黄旗人 国初来归其孙鄂伦泰原任步军校】

墨佳氏

【墨佳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辽阳地方】

墨光显【正黄旗人 国初来归其子常绶原任护军校】

伊拉齐氏

【伊拉齐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阿库里地方】

德希勒【正黄旗人 国初来归其子麻硕色原任护军校】

额尔格济氏

【额尔格济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广宁正安堡地方】

吴库布赖【正黄旗人 国初来归其元孙图赫原任笔帖式】

倭赫氏

【倭赫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界凡地方】

龎爱【正黄旗人 国初来归其曾孙德保柱现系生员】

吴聂齐氏

【吴聂齐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黑龙江地方】

鄂敦【正黄旗人天聪时来归其孙安泰原任护军校曾孙瑚保亦原任护军校伊灵阿现任郎中元孙常清现任头等侍卫】

都克达氏

【都克达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留福村地方】

科盘【正黄旗人天聪时来归其曾孙觉和拖原任护军校桑格原任城守尉色成额原任护军参领武德现任副护军参领元孙优德现任蓝翎侍卫】

赫尔济氏

【赫尔济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长白山地方】

伊莽阿【正黄旗人天聪时来归其子纳秦原任步军校孙保住原任八品官雅齐纳现任副护军参领曾孙和斌现任笔帖式】

锡尔弼氏

【锡尔弼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叶赫地方】

额宜色【正黄旗人天聪时来归其子阿汉泰原任笔帖式达汉泰原任骁骑校孙颜珠瑚原任委署护军参领翰班现任护军校】

白佳氏

【白佳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佛阿拉地方】

阿兰【正黄旗人天聪时来归其子浑托和原任佐领】

塔喇氏

【塔喇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讷殷江地方】

鄂密善【正黄旗人天聪时来归其孙皂保现任护军校外保现任骁骑校】宏义氏

【宏义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洪扬子沟地方】

鄂克托【正黄旗人天聪时来归其孙六格原系副护军校】

温屯氏

【温屯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乌喇地方】

康泰【正黄旗包衣人天聪时来归其孙常在现任内管领】

富色勒氏

【富色勒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屯昂阿地方】

噶布拉【正黄旗人来归年分无考其子锡哈纳原任骁骑校康熙时因屡请来京効力授为云骑尉噶布拉之孙本布现任前锋校曾孙阿萨尔汉原任副护军参领阿尔图现任骁骑校】

倭彻库氏

【倭彻库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叶赫地方】

丹达哈【正黄旗人来归年分无考其子华封原任员外郎孙索柱原任郎中】凯隆氏

【凯隆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齐齐哈尔城地方】

赫门德【正黄旗人来归年分无考其子德思衮原任二等侍卫】

玉克墨氏

【玉克墨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尼满河地方】

钮鼎阿【正黄旗人来归年分无考其孙都绅原任二等侍卫曾孙佛保现任蓝翎侍卫】伊喇氏

【伊喇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三姓地方】

孔果络【正黄旗人来归年分无考其孙鼐都现任三等侍卫】

克伊克勒氏

【克伊克勒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三姓地方】

阿思瑚理【正黄旗人来归年分无考其孙库勒讷克齐原任三等侍卫阿达理现任三等侍卫】

甘佳氏

【甘佳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吉阳地方】

玛优【正黄旗人来归年分无考其子额特贝孙保住俱原系云骑尉】

齐达勒氏

【齐达勒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叶赫地方】

绥赫【正黄旗人来归年分无考其子舒书原任骁骑校孙明泰现任防御】

泰瑚特氏

【泰瑚特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吉林乌喇地方】

博尔晋【正黄旗人来归年分无考其孙阿兰泰现任蓝翎侍卫】

墨尔迪氏

【墨尔迪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黑龙江地方】

伊尔格武尔【正黄旗人来归年分无考其孙达哈素现任蓝翎侍卫】贵岳理氏

【贵岳理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白都讷地方】

玛隆武【正黄旗人康熙时自科尔沁撤囘原任骁骑校】

公仪理氏

【公仪理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费达木村地方】

锡伦【正黄旗人康熙时自科尔沁撤回其孙玛瑚原任骁骑校】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五十九

猜你喜欢
  修纂官·杨士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二十三·佚名
  卷之二百九十一·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三十四·佚名
  卷之八百六十五·佚名
  卷之五百一·佚名
  卷之一百四·佚名
  四七八 谕内阁在四库全书处行走之王太岳着授为翰林院检讨·佚名
  浦阳人物记卷上·宋濂
  卷之三十三·祁韵士
  安龙纪事·江之春
  王缙传·刘昫
  卷之三十二  野記二(明)祝允明 撰·邓士龙
  卷四十一·赵汝愚
  卷十九·纪昀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古今滑稽联话六·范左青

    《坚瓠集》载古名人幼时巧对多则,皆奇妙难能,不可有二。何古人之幼慧耶,抑好事者之伪托与?姑选录之。一云:杨文忠公庭和七岁时,父月夜宴客,一客云&ldquo;有三更矣&rdquo;,一客云&ldquo;半夜矣&rdquo;,一客云&ldquo;五更有一半

  • 第十三出至第二十四出·佚名

    第十三出归家被逐 【醉中归】(旦上)晚来云布密,凛凛朔风送寒威。俄然见六出花飞,长空一色,万里如银砌。(贴上)当此际,雪正飞,庆赏丰年祥瑞。同宴乐排筵,满饮羊羔拚沉醉。 (旦)迎春,员外早间出去,这时候还不见回来。(贴)便是,想

  • 南海集钞·吴之振

    庚子正月五日晓过大皋渡雾外江山看不真,只凭鸡犬认前村。渡船满板霜如雪,印我青鞋第一痕。危沙崩岸欲侵墙,直下清江百尺强。过了笋舆元未觉,忽然回首冷思量。之官五羊过太和县登快阁观山谷石刻庐陵山水说西昌,天遣金华印此

  • 提要·吴之振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宋诗钞        总集类提要【臣】等谨案宋诗钞一百六卷国朝吴之振编之振有黄叶村庄诗集已着録是编以宋诗选本丛杂因蒐罗遗集共得百家其本无专集及有集而所选不满五首者皆不録每集

  • 卷三百八十七·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八十七卢仝卢仝范阳人隐少室山自号玉川子徵谏议不起韩愈为河南令爱其诗厚礼之後因宿王涯第罹甘露之祸诗三卷月蚀诗新天子即位五年岁次庚寅斗柄插子律调黄钟森森

  • 卷四十二 志十七·赵尔巽

      ◎灾异三   洪范曰:“木曰曲直。”木不曲直,则为咎徵。凡恒雨、狂人、服妖、鸡祸、鼠妖、木冰、木怪、青眚、青祥,皆属之于木。   顺治二年二月,河源霪雨。三年二月,当涂恒雨。四月,南雄霪雨。四年四月,章丘霪雨四十

  • 卷四·陈康祺

    武显将军黄标今中外一家,外舶梭织,伏波、横海之将,朝廷所侧席以求者也。康祺窃谓水师人才,不必他求,但能于闽、粤、江、浙数省,沿海水营弁勇,核实训练,秉公搜擢,拔茅连茹,必有奇才挺出,足以慰圣主鼓鼙之思。嘉庆间,有广东虎门左翼

  • 李庶传·李延寿

    李庶,为人端方,有雅量,喜好学习,颇有其父李谐的风采。历任尚书郎、司徒掾,处世以清晰明辨著名。经常担任宾司,接待梁朝的使者。南梁的使者徐陵十分佩服他的才华。李庶天生的不长胡须,崔谌跟他开玩笑说:“我教给你种胡须的办法

  • 裴延龄传·刘昫

    裴延龄是河东道人,他父亲是裴旭,曾任和州刺史。裴延龄在乾元末年任汜水县县尉,遇到洛阳被史思明攻占,就避居鄂州,搜集裴马因注《史记》的缺漏,自称小裴。后来华州刺史董晋推荐他任防御判官;黜陟使推荐他的才能,调任太常博士。

  • 陈束传·张廷玉

    陈束,字约之,鄞县人。天生聪慧绝伦,好读古书。会稽侍郎董王己当翰林时,闻束有才华,召来会见。陈束仍以儿童装束去见,考他词赋,挥笔成章。董王己非常赏识,把女儿许配给他,并带他去京城,束的名声更大。嘉靖八年(1529)廷试,世宗亲自

  • 卷之八十六  君子堂日詢手鏡上(明)不著撰人·邓士龙

    (君子堂日詢手鏡,二卷(別本有作一卷者),未著撰人姓氏。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明顧氏文房叢刻本、明紀錄彙編本皆作王濟撰。濟,字伯雨,號雨舟,烏程人,官至廣西橫州判官。事蹟詳國朝獻徵錄卷一0一本傳。) 君子堂日詢手鏡

  • ●牧令须知卷四·刚毅

    长白刚毅子良氏手□海上葛士达子村编订 礼房 ◆礼房 一坛庙祭祀 一书院 一旌表节孝 一杂务 ○一坛庙祭祀 请领祭品详 请领祭品详 某府某州县为请领祭品银两事窃查某年春秋致祭 各坛庙、应领祭品银若干两、理合备具文

  • 王言第二十一·管仲

    失传。

  • 说疑·韩非

    凡治之大者,非谓其赏罚之当也。赏无功之人,罚不辜之民,非谓明也。赏有功,罚有罪,而不失其人,方在于人者也,非能生功止过者也。是故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今世皆曰:“尊主安国者,必以仁义智能”,而不知卑主危

  • 卷一·普济

      七佛古佛应世,绵历无穷,不可以周知而悉数也。近故谭贤劫有千如来。暨于释迦,但纪七佛。按长阿含经云:“七佛精进力,放光灭暗冥。各各坐树下,于中成正觉。”又曼殊室利为七佛祖师,金华善慧大士登松山顶行道,感七佛引前,维摩

  • 佛法之原理修学及其建立·太虚

    ──十九年十月在四川遂宁公园讲──此次因朝峨山,道经贵县,承赵参谋长、马参谋长、臧县长、暨各参谋与诸山长老之挽留,得参观贵县市政之整齐,建设之完备,文化之发达,人民之康乐,觉贵县不特为全川数一数二之县区,虽江、浙等省

  • 上清洞真天宝大洞三景宝箓·佚名

    《上清洞真天宝大洞三景宝箓》,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盖系南北朝末或隋唐上清派道士编集。二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书中纂集四种道教符箓,即《太上帝君金虎符箓》、《太上飞步空常箓》、《太上二景三奔箓》、《太

  • 长恨歌·白居易

    敘事诗。唐白居易作。写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12月。诗以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因是悲剧结局,故以“长恨”名篇。对它的主题思想,历来有不同的理解。从作者的构思看,旨在讽谕当时和以后的统治者应以玄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