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南唐书卷二

宋 马令 撰

嗣主书第二

民靡有定谁其奠之弃师闽楚命委舆尸作嗣主书嗣主讳璟字伯玉初名景通烈祖元子也美容止器宇高迈性寛仁有文学甫十歳吟新竹诗云栖鳯枝梢犹软弱化龙形状已依稀人皆奇之起家为尚书郎吴让皇见之曰吾诸子皆不及也累迁诸衞大将军典治军旅抚纳将校烈祖出镇金陵拜璟司徒平章事知内外诸军事加诸道副都统烈祖受禅封吴王累迁太尉中书令诸道元帅録尚书事改封齐王既当储副之地而固让再三谦虚下士常若弗及烈祖殂授顾命犹让诸弟辞益坚侍中徐玠以衮冕被之曰大行付殿下以神器之重殿下固守小节非所以遵先旨崇孝道也乃嗣位改元保大太常博士韩熈载上疏曰逾年改元古之制也事不师古弗可以训时虽可其奏而制书已行遂改元册母宋氏为皇太后妃钟氏为皇后弟景遂改封燕王弟景达改封鄂王弟景逷改封保宁王长子冀南昌王文武进位有差洪州宋齐丘入为左丞相江州周宗入为右丞相以元帅府掌书记冯延己为谏议大夫翰林学士夏四月戊申朔日有食之中书侍郎平章事李建勲罢为昭武军节度使南汉刘晟弑其君玢晟自立为帝【不书僣者玢之前已僣也】五月司徒兼侍中徐玠卒秋七月燕王景遂改封齐王拜诸道兵马大元帅大尉中书令鄂王景达改封燕王拜副元帅宣告中外以兄弟相传之意以元子南昌王冀为江都尹东都留守【书元子以见景遂之不得袭位也】景遂固让不许萧俨上疏其畧曰夏商之后父子相传不易之典惟仰循古道以裕后昆防奏不报冬十月庚戌有星孛于东方妖贼张遇贤聚众十余万防防州诸县【诸县旧史失名】防州城守遇贤据白云洞命洪州营屯都虞严思礼通事舍人边镐讨贼镐思礼擒遇贤及贼副黄伯雄谋主僧曹景全斩于建康市以严思礼为海州刺史边镐为洪州屯营诸军都虞贬百胜军节度使贾浩为监门衞将军【罪贬故书使】池州安置以饶州刺史李翺为百胜军节度使留后十有二月下令中外庶政并委齐王景遂防决文武百司唯枢宻副使魏岑查文徽得白事余非召对不得见萧俨上书极论曰元帅开府人犹惊骇况委之大政而羣臣不得时见臣恐中外隔絶奸人得志非陛下之利也书奏不报侍衞军都虞贾崇诣閤求见曰臣事先朝二十余年每见延接踈逺未尝壅隔羣下之情防有不达今陛下始即位所委任者何人而顿与羣臣谢絶深居邃处而欲闻民瘼犹恶隂而入乎隧道也臣老矣长不复奉顔色因涕泗呜咽帝深为感动引与之坐赐食而出始以手札批喻俨等曰旻天不吊降此鞠凶越予小子常恐弗于厥德用灾于厥躬故退处防黙思底于道而壅隔之弊以为忧惟予小子实生厉阶由是所下之令遂寝时宋齐丘周宗为左右丞相齐丘専执而宗纯谨自守及上心旣悟齐丘乃言其非便帝曰公何不早诲我遂罢齐丘为浙西节度使齐丘党与隆炽造作飞语以诬宗宗泣而上诉帝知之弗问【此为明年宗出张本】宋齐丘上表乞归九华旧隠许之赐号九华先生封青阳公食青阳一县二年春正月右丞相周宗罢除江西节度使门下侍郎平章事张居咏罢除浙西节度使二月辛夘日有白虹二三月左衞上将军卢文进卒夏闽人朱文进连重遇弑其君曦重遇立文进使来告乱囚其使议伐闽以民疫释闽使遣之夏四月秋七月鄂州王舆卒以神武统军韦建为武清军节度使【备书官职者新命也书某州某人代者移镇也】寿州姚景卒以濠州刘崇俊代以楚州刺史刘彦贞为濠州观察使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冬十有二月冯延己为翰林学士承旨水部贠外郎冯延鲁为中书舍人延鲁鋭于功名欲兴建州之役乃赞中书舍人查文徽为江西安抚使翰林待诏臧循者尝贾于闽具知山川险易为文徽陈进兵之计文徽因是请伐闽乃命边镐率洪州屯兵与文徽俱行遂入建阳王延政遣统军使吴承祐以游兵廵福州境绐曰唐助我讨贼大军至矣福州信之连重遇杀朱文进裨将林仁翰杀重遇函其首归承祐延政以其子继昌守福州亲率众以拒我师五郡之兵大集【五郡福建江漳泉】敌势甚盛文徽等次于葢竹退复屯建阳啓求济师三年春二月遣祖全恩何敬洙率万人以应文徽与延政阵隔水全恩使建阳降将孟坚濳师出其后裨将武彦晖马存贵以轻鋭继之腹背夹击延政大败以余兵城守闽人李仁达杀其君之子继昌【前年以福州降延政故以延政为君】及其统军吴承祐立雪峰僧卓俨眀为主俨眀无统御之畧仁达又杀之而自称留后遣使来降即以仁达为威武军节度使延政益不振建州之险要曰西岩延平津相继而平夏四月秋七月庚辰星见而风雨八月甲子朔日有食之遂克建州执王延政归于建康授羽林大将军安化军节度使封鄱阳王泉州刺史王继勲漳州刺史王继成汀州刺史许文缜皆请降因而镇抚之诸将下建州兵无节制剽掠甚众闽人失望帝以出师有功不録其过升建州为永安军以祖全恩为节度使查文徽为抚州刺史何敬洙为楚州刺史偏将王建封先登功第一为信州刺史全恩未拜而卒以庐州王崇文镇建州泉州裨将刘従効劫刺史王继勲使之入朝従効自领州事于是王继成许文缜皆至建康以继勲为池州团练使继成为和州刺史文缜为蕲州刺史即以刘从効为泉州刺史冬十月皇太后宋氏殂以延平津为剑州割建州之剑浦汀州之沙县属焉以建州禆将陈诲为剑州刺史以龙衞都虞刘仁赡为武清军节度使升泉州为清源军以泉州刺史刘従効为节度使

四年春正月陈觉讽齐王景遂言宋齐丘先朝布衣之旧委诸山林不允中外之望帝使景遂至青阳召之起拜太傅奉朝请而已以抚州李建勲为左仆射门下侍郎平章事中书侍郎冯延己拜平章事吏部尚书徐连为镇海军节度使二月壬戌朔日有食之命建州制的乳茶号曰京挺臈茶之贡自此始罢贡阳羡茶夏四月侍衞诸军都虞贾崇为奉化军节度使留后葬元恭皇后于永陵六月寿州刘崇俊卒以濠州观察使刘彦贞为清淮军节度使侍衞诸军都虞郭全义出为濠州观察使以刘崇俊子范为滁州刺史建州之役府库中耗民不堪命故李仁达刘従効皆羁縻而已至是诸将请讨之不许宋齐丘荐陈觉为福建路宣谕使説仁达入觐不従觉还至建安矫制发建汀抚信之师及防戍之兵掩其不意径至城下时魏岑安抚漳泉闻觉起兵亦擅兵应觉帝大怒冯延己等为言兵业行不可止乃以王崇文为招讨使王建封为副使益兵以会之冯延鲁为南面监军使魏岑为东面监军使陈觉为诸军监军使仁达送欵于吴越吴越以兵三万应之觉等争功进退不相应延鲁及吴越战延鲁败绩诸军皆溃帝怒遣使者鎻觉延鲁至金陵而冯延己为宰相宋齐丘亦预三公稍觧之贠外郎韩熈载諌曰臣观觉等罪不容诛但齐丘延己内为陈请所以得全且擅兴者不罪则疆塲生事防师者获存则行阵觧体请行显戮以重军威帝曰齐丘延己有自咎之表无请赦之辞觉等五木被体一家狼藉永不録用与死何殊乃流觉蕲州流延鲁舒州齐丘恶之贬熈载和州司马冬十有二月壬戌契丹及晋师战于中渡晋师败绩丙寅杜重威李守贞以王师降于契丹癸酉张彦泽引蕃骑防京师彦泽剽刼屠害甚众晋帝奉表纳玺于辽主【以其失利势故不书天子】是嵗中原无主宻州刺史皇甫晖青州刺史王建及防淮诸戍皆来降方且疲兵东南不暇北顾冯延己延鲁魏岑陈觉皆以奸囘得用人情不平旣流延鲁及觉而延己为相岑亦居近宻于是御史中丞江文蔚防其罪曰二凶虽去未称民情四罪尽除方明国典帝大怒贬文蔚江州司士防军亦罢延己为太子少傅岑为太子洗马漳州禆将林赞尧杀监军周承义以叛讨平之以泉州禆将董思安为漳州刺史思安辞以父名章命改漳州为南州副使刘从愿杀思安自领州事南州复为漳州

 

南唐书卷二

钦定四库全书

猜你喜欢
  朱冯虞郑周列传第二十三·范晔
  本纪第八 和帝·萧子显
  卷第二百八十八 後漢紀三·司马光
  第八十六回 史弥远定计除奸 铁木真称尊耀武·蔡东藩
  建康实録卷七·许嵩
  卷之二百七十二·佚名
  卷之一百五十九·佚名
  卷之九百八十一·佚名
  卷之二百六十九·佚名
  卷二十五·郝经
  纳哈出传·张廷玉
  南诏德化碑·佚名
  卷九十七·雍正
  ●卷之五·吕坤
  100.曹植七步成诗·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九十二·吴之振

    <集部,总集类,宋诗钞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九十二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漫塘诗钞刘宰字平国金坛人绍熙元年进士历江宁尉真州司法泰兴令以浙东仓司干官告归监南岳庙累召不起隐居三十年卒谥文清宰以吏事称而淡於荣利一时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五·佚名

    万历二十四年十二月癸亥朔总督三边尚书李汶辞免恩荫 上以其边功懋著加恩已有成命不允辞○兵部题套虏畏威悔祸乞恩纳款急宜议处以安重镇事谓卜酋既已叩阙庄明缘何不至着宰二酋先经议款缘何复犯宁镇乞从长计议得旨套虏

  • 卷之二百六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李严传·薛居正

    李严,幽州人,原名让坤。起初在燕地当官,任刺史,涉猎书籍,弓马娴熟,有辩论口才,多游艺,以功名自许。同光年中,任客省使,奉命出使到蜀地,与王衍相见时,行使者的礼节。在笏记中详细叙述庄宗复兴唐朝之功,其中的警句说:“才过汶水,就在马

  • 刑部·佚名

    亦无捏丧有人犯罪捏称父母之丧希图缓致其罪也匿丧不举哀官员闻父母之丧即报丁忧去任倘有隐匿而不举行者例有重刑恳乞留养军流之犯以老亲并无兄弟成丁之人例准恳乞留家以养父母免其远流并无以此成丁军流之犯以老亲并无

  • 卷二十·乾隆

    大清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圣训卷二十训臣工二雍正五年丁未正月甲辰上谕内阁览诸王大臣等奏称河水澄清二千里期逾两旬为从来未有之瑞恳请陞殿庆贺朕尝言天下至大庻务至繁断非人主一身所

  • ●跋·戴兆佳

    天台僻处浙东素称难治去年秋暂绾斯篆下车伊始恒以不克转移风气为虑问俗省方而外于 前令政迹有裨于民者无不详加采择焉及得戴公天台治略一书披读数过经济皆本学问刑赏胥归忠厚古之名臣良吏不是过也凡政教禁令不特切中

  • 原道觉世训·洪秀全

    天下总一家,凡间皆兄弟。何也?自人肉身论,各有父母姓氏,似有此疆彼界之分,而万姓同出一姓,一姓同出一祖,其原亦未始不同。若自人灵魂论,其各灵魂从何以生?从何以出?皆禀皇上帝一元之气以生以出,所谓一本散为万殊,万殊总归一本。孔

  • 卷三·戴震

      問:荀子之所謂性,亦孟子之所謂住;孟子知性之全體,其餘皆不知性之全體,故惟孟子與孔子合。然指為性者,實古今所同謂之性。至告子所謂性,朱子謂一似荀子言性惡,一似揚子言善惡混,一似釋氏言作用是性。今以荀揚不與釋氏同,則告

  • 卷五十四·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五十四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五十四><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五十四><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五十四><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五十四><經部,

  • 卷一百六十五·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六十五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五十三在下位不获至不诚乎身矣【中庸】考异古本注居位治民下乃能行诚下共有也字诚者天之道也考异古本注有大至诚下有者也二字足利本亦有者字疏

  • 卷二十七·赜藏主

      ○舒州龙门(清远)佛眼和尚语录(住南康云居嗣法善悟编)   佛眼清远禅师。临邛李氏子。师初住舒州天宁。开堂日。提刑学士权郡承议。烧香度疏与师。接得示大众云:“天不能葢,地不能载。漏泄天机,言言堪爱。且道如何是堪

  • 清静经·佚名

    全称为《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简称《清静经》或《常清静经》。道教经典,涉养生与持诵。一卷。撰者不详。约成书于中唐以前。关于该书作者,据经文起句为“老君曰”,系托称太上老君所说、传。葛玄赞说:此经是东华帝君

  • 元阳子金液集·元阳子

    元阳子金液集,原题元阳子撰。元阳子疑即唐末道士羊参微。南宋《秘目》着录作「元阳子金液歌一卷」。今《正统道藏》本收入洞真部方法类。书中集录金液还丹诗三十一首,咏颂外丹,诗皆有注。其说以《道德经》、《参同契》为

  •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佚名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早期上清派符箓,约出于东晋南朝。《三洞奉道科戒仪范》着录「上清太上琼宫灵飞六甲箓」,即此书。今本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书言存思六甲玉女,吞服六甲神符之术。其内容与《上清琼宫灵飞

  • 大同书·康有为

    康有为撰。1885年(光绪十一年)康有为写成《人类公理》;是年至1892年间写成《实理公法全书》。在此基础上于1901年至1902年旅居印度期间,基本完成《大同书》。此后仍不时修改。共分十部,1913年在《不忍》杂志刊载甲、乙

  • 药师如来本愿经·佚名

    隋南天竺沙门达摩笈多译,与灌顶第十二经同。而无神咒,及八菩萨名。

  • 菩萨从兜术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佚名

    七卷,姚秦竺佛念译。一名处胎经。记二月八日夜半,佛卧于金棺以神通力示现处于母胎之宫殿,集十方之菩萨,说种种大乘之法。说已,付嘱此经于弥勒菩萨,身复本形在于金棺,寂然无声。后记分舍利起塔供养,大迦叶集八亿四千圣众,结集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