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后集卷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後集卷十四

宋 朱子 纂集

陈襄

字述古福州侯官人登第事仁宗英宗神宗官至枢密直学士太常侍读卒年六十四

公既孤且多病常以先君侍郎之言为念居间益自策励上事继母以孝下教弟妹以义方求士之贤者亲而友之得其乡士陈烈周希孟郑穆为之友四人者气古行高磨礲镌切相期以天下之重为已任时学者方溺於雕篆之文以相高所谓知天尽性之说皆指以为迂濶而莫之讲公与三人者独以斯道鸣於海隅闻者始皆笑之而惊四人者不为变守之益坚躬行於其家由家逹於州闾人卒信而化之父兄皆饬其子弟请从之由是闽中士人宗之谓之四先生虽有诞突恣傲不可率者不敢失礼於其门巳而四先生之名传之四方从之学者日益衆【叶祖洽行状】

公主建州之浦城簿会邑阙令公独当县事邑之封疆远多世族前後令罕能制蔽蒙请托习以为常公夜寐夙兴务究其弊讼之难听而积久者穷极本源剖决无留有请托者惜其士类不欲遽绳以法每听讼必数人环列於前私谒者无所发由是邑人知公之不可干老奸宿贜缩手丧气民畏且爱争图公之像以神事之至今先有诏郡邑兴学公遂谕邑之富人出所余以缮学舍学成使邑之子弟造焉公为入学讲说不斁士之自远方来者至数百人部使者安刑部积始至其县公即以十事便於民者干之安皆行之人受其赐【行状】

公知浦城县日有人失物捕得莫知的为盗者述古乃绐之曰某庙有一钟能辨盗至灵使人迎置後阁伺之引郡囚立钟前自陈不为盗者摸之则无声为盗者摸之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祷钟甚肃祭讫以帷蔽之乃隂使人以墨涂良久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出乃验其手皆有墨惟有一囚无墨讯之遂承为盗盖恐钟有声不敢摸也此亦古之法出於小说【笔谈】

仙居为县僻陋民不知教公於正岁因耆老来贺作劝学一篇使门人管师复读於庭且谕之曰吾秩满即去尔有子弟亟遣就学於是耆老相与感泣叹嗟从之翕然每过社稷孔子庙必下而趋邑人自是有所矜式学者兴起县有西圃芜废弗葺纵民耕种其中然每有兴建必为民利故瓦木之资不责於民而乐输之下至织席之微亦愿出所得以助焉及公之去也老幼攀车遮道几不得出境

判尚书祠部遇权贵人奏乞寺观名额且度僧人道士公坚执着令不为行因奏言近年以来自宫闱宦官以及要近一例陈乞盖秉政大臣不为陛下爱惜典刑首为凟乱所有诏令未敢奉行【行状】

出知常州郡庠下窄不足以容生师公勤於经始成以不日其规模气象遂为诸郡庠序之冠公晨入其中坐授诸生经义旁决郡事由是毗陵学者盛於二浙治平初召还将行委官閲公帑得杂收无名钱数百万因召积年有官逋未偿情可矜而力不足者悉以输之盖公淡於宴乐故有余足以周物【行状】

常州运渠横遏震泽积水不得北入於江以为常苏数邑民田之害者累世矣公以渠之丈尺对民田之步亩分授以浚深广有制不月而成遂削望亭古偃而震泽积水乃克北流民害以除而田旱有溉丰穰岁飨矣【祠堂记】

熙寜二年陈述古学士襄自右史迁台杂近例左右次补知制诰台杂乃叙迁三司副使於是特降旨候知制诰阙与召试襄辞曰陛下以义使臣则臣敢不惟命是听岂可计较资地以为轻重况义之所在知无不言夫岂知鈇鑕之在前而宠禄之居後哉一有顾利避害之心则依违姑息无所不至身且不正焉能正人乃许追寝前命明年以言青苗事复为右史又岁余始掌诰命【吕氏家塾记】

公将终妻子环泣求所以语後者公索纸笔书先圣先师四字付其子而絶【行状】

富丞相当国日引陈襄述古为上客述古所以吿富公者尽仁义也有不悦富公者造为五鬼之号而襄在其一夫流言待无知者而传至智者则止矣以富公之贤其门岂无善士以述古之贤而肯为人作鬼乎【吕氏家塾记】

刘恕

字道原筠州人试经义说书皆第一事神宗官至秘书丞

道原少颖悟俊拔读书过目即成诵年四岁坐客有言孔子无兄弟者道原应声曰以其兄之子妻之一坐惊异【范太史撰墓碣】

皇祜初光为贡院属官时有诏士能讲解经义者听别奏名应诏者数十人问以春秋礼记大义其中一人所对最精详先具注疏次引先儒异说末以巳意断之凡二十问所对皆然主司惊异擢为第一及发糊名乃进士刘恕光以是慕重之【司马公作十国纪年序】

前世史自太史公所记下至周显德之末简策极博而於科举无所急故近岁学者多不读鲜有能道之者独道原笃好之为人强记纪传之外闾里所录私记杂说无所不览坐听其谈衮衮无穷上下数千载间细大之事如指掌

英宗雅好稽古诏光编次历代君臣事仍谓光曰卿自择馆阁英才共修之光对曰馆阁文学之士诚多至於专精史学臣所得而知者惟和川令刘恕一人而已上曰善退即奏召之与共修书史事之纷错难治者则以委之光蒙成而已

王介甫与道原有旧介甫参大政欲引道原修三司条例道原固辞以不习金谷之事因言天子方属公以政事宜恢张尧舜之道以佐明主不应以财用为先介甫虽不能用亦不之怒及吕献可得罪道原往见介甫曰公所以致人言盖亦有所未思因为条陈所更法令不合衆心者宜复其旧则议论自息介甫大怒遂与之絶即奏乞监南康军酒得之

方介甫用事呼吸成祸福凡有施置举天下莫能夺高论之士始异而终附之面誉而背毁之口是而心非之者比肩是也道原独奋厉不顾直指其事是曰是非曰非或面刺介甫至变色如铁或稠人广坐介甫之人满侧道原公议其得失无所隐恶之者侧目爱之者寒心至掩耳起避之而道原曾不以为意见质厚者亲之如兄弟奸謟者疾之如雠用是困穷而终不悔此诚人之所难也昔申枨以多慾不得为刚微生高以乞醯不得为直如道原者可以为刚直之士矣

道原家贫至无以给旨甘一毫不妄取於人其自洛阳南归也时巳十月无寒具光以衣袜一二事及旧貂褥賮之固辞强与之行及頴州悉封而返之於光而不受於他人可知矣尤不信浮屠说以为必无是事曰人如居逆旅一物不可乏去则尽弃之矣岂得齎以自随哉可谓知之明而决之勇矣【并十国纪年序】

先公言荆公笑道原耽史而不穷经相见必戏之曰道原读到汉八年未而道原历诋荆公之学士子有谈新经者道原怒形於色曰此人口出妖言面带妖气【范太史遗事】

徐积 节孝先生

字仲车楚州人中进士第官至宣德郎赐节孝处士

先生因具公裳见贵官忽自思云见贵官尚必用公裳岂有朝夕见母而不具公裳者乎遂晨夕具公裳揖其母【童蒙训】

初从安定胡先生学潜心力行不复仕进自言初见安定先生退头容少偏安定厉声云头容直积因自思不独头容心亦要直也自此不敢有邪心【同上】

先生事母谨严非有大故未尝去其侧日具太夫人所嗜或不获即奔走闤市人或慕其纯孝损直以售之太夫人饮食时率家人在左右为儿戏或讴歌以说之故太夫人虽在穷巷而奉养与富贵家等无须臾不快也应举贡礼部不忍一日去其亲遂徒步载母西入京师一日借人书册经夕还之人知其必不校乃诬曰册中有金叶先生逊谢卖衣偿金闻者皆不平强使归金先生终不受

年过壮未娶或勉之答曰娶非其人必为母病予非敢忘嗣固有待也以罗城君讳石平生不用石器遇石则避而不践或谓先生曰天下用石多矣必避之然後为孝欤他日山行奈何先生曰此吾私迹则然吾岂固避之哉吾遇之怵然伤吾心乃思吾亲不忍加足其上他日若有君命敢从私乎

太夫人既以疾终先生号恸呕血絶而後苏哭不辍声水浆不入口七日庐墓三年卧苫枕块縗絰不去身至雪夜哀号伏墓呼太夫人问寒否如平生颠委僵仆手足皆裂不顾也所居茅舍不蔽风雨而农夫樵父瞻仰如神有争讼者必造之先生以义裁决皆悦服而去不复造有司太守迎先生入学先生居州学舍尚设考妣几筵晨昏起居执?涤器馈食如生冬以火温衾夏挥扇去蚊蚋思母平时所甘旨以供祀未尝一日不奉酒也

平日教学者每以治心养气为先曰修身务学为文之要莫大於此晚乃着书未成而病尝曰吾之书大要以正治心以直养气而已或问立朝之要则曰以正辅君或问修身之要则曰以正修其身自远方寄巨轴请教者乃大书一正字与之

先生天文之学尤造其妙门人问之则曰昔有学天文於谯周者周曰天下事可学者甚多何独天文

先生於前代名将酷慕诸葛武侯以其所学之广所养之厚也尝谓兵者实大贤盛德之事非小才小智所能用亦不独用之难也言之亦难若其所养不至而易言之鲜不败事

先生为文率用腹稿口占尝曰文字在胸中出之未暇者不可胜记

先生一日升堂训诸生曰诸君欲为君子而使劳已之力费已之财如此而不为犹之可也不劳巳之力不费巳之财何不为君子乡人贱之父母患之如此而不为犹之可也父母欲之乡人荣之何不为君子【并行状王资深撰】

陈无巳

名师道一字履常以侍从合荐为徐州教授官至秘书省正字

无已苦节厉志自其少时蚤以文谒南丰曾舍人曾一见奇之许其必以文着时人未之知也在頴赋六一堂诗有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之句【谢克家撰文集序】

傅公钦之初为吏部侍郎闻师道游京师欲与相见先以问秦观观曰师道非持刺字俛理色伺候乎公卿之门者殆难致也公曰非所望也吾将见之惧其不吾见也子能介於陈君乎公知其贫甚因怀金馈之及覩其貌听其论议竟不敢以出口【道卿集】

陈履常居都下逾年未尝一至贵人之门章子厚欲一见终不可得中丞傅钦之侍郎孙莘老荐之轼亦挂名其间会朝廷多知履常者故得一官【苏内翰荅李廌书】

辱书喻以章公降屈年德以礼见招不佞何以得此岂侯尝欺之耶公卿不下士尚矣乃特见於今而亲於其身幸孰大焉愚虽不足以齿士犹当从侯之後顺下风以成公之名然先王之制士不传贽为臣则不见於王公夫相见所以成礼而其弊必至於自鬻故先王谨其始而为之防而为士者世守焉师道於公前有贵贱之嫌後无平生之旧公虽可见礼可去乎且公之见招盖以能守区区之礼也若昧冒法义闻命走门则失其所以见招公又何取焉虽然有一於此幸公之他日成功谢事幅巾东归师道当御欵段乘下泽候公於上东门外尚未晚也【後山集答秦少游书】

宋名臣言行录後集卷十四

 

猜你喜欢
  五帝第二十四·王肃
  春秋战国异辞卷二十六·陈厚耀
  卷之三百五十八·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七十二·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二十八·佚名
  一五○三 军机大臣奏将《御批通鉴辑览》承办各员查明核办片·佚名
  绎史卷一百四十三上·马骕
  列传卷第二十五 高丽史一百十二·郑麟趾
  卷一百二·司马迁
  刘黑闼传·刘昫
  末帝本纪·薛居正
  卷一百八十六·杨士奇
  ●皇朝通典卷八十一·佚名
  元年·佚名
  三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才调集卷三·韦縠

    (唐)韦縠 撰○韦庄【六十三首】岀关【或刻关山】马嘶烟岸柳阴斜回首关山路转賖到处因循縁嗜酒一生惆怅为判花危时秪合身无主白日■〈冉阝〉堪事有涯正是灞陵春酎绿仲宣何事独辞家长安旧里满目墙垣春草深伤时伤事更伤心

  • 卷六百五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五十七罗隐钱尚父生日大昴分光降斗牛兴唐宗社作诸侯伊夔事业扶千载韩白机谋冠九州贵盛上持龙节钺延长应续鹤春秋锦衣玉食将何报【一作补】更俟庄椿一举头寄前户部陆郎中出驯桑雉入朝簪萧

  • 李祁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李祁」字肃远,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吕本中《师友杂志》谓其于崇宁间与王尧明同学校,李祁先登科。《宋史。王觌传》附《王垮传》称:“王垮与李祁友善,首建正论于宣和间。当是时,诸公卿稍知分别善恶邪正,两人力也。

  • 解嘲注释·扬雄

    上世:上古之世。人纲人纪:指人们遵循的准则。生则”二句:意谓要作为就要上使人君受到尊崇,下使父母得到荣耀。析:分。人:指人君,以下三句同此。珪:同“圭”。古代以圭封诸侯,诸侯执以朝天子。儋:同“担&rdq

  • ●白香集卷上之一·沈行

    钱塘沈 行履德着 莆田宋 珏比玉校 姑苏葛一龙震父阅 秣陵叶胤祖肇禧订 咏雪集句(七言律诗共二百四十首内禁体一百二十首) ◆咏雪集句(七言律诗共二百四十首内禁体一百二十首) ○一 腊后风前巳见春玉华清彻不生尘乾坤今

  • 卷二十九·司马贞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索隐卷二十九 唐 司马贞 撰 十二本纪述赞 五帝本纪 帝出少典居于轩丘旣代炎历遂禽蚩尤高阳嗣位静深有谋大小远近莫不怀柔爰洎帝喾列圣同休帝摰之弟其名放勲就之如日望之如云郁夷东作昧谷西曛明扬

  • 秦本纪第五·司马迁

    解惠全白银亮译注【说明】这篇本纪记载的是秦氏族从兴起、发展到称霸天下、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前的历史。秦本为地处偏远的西方的一个部落,其远祖多以驯兽驾车见长,从虞舜到周代屡屡有功:柏翳(yì,益)佐禹治水,舜赐姓嬴氏

  • 宗测传·萧子显

    宗测字敬微,是南陽人,宋朝征士宗炳之孙。世代家居江陵。宗测少年起便清静谦退,不喜欢世俗社会。曾感叹道:“先哲们都把因家境贫困、父母年老而不加选择出仕做官作为美谈,对此我不敢苟同。如果实在不能预先感知谁是真龙天子

  • 卷六十一·李光地

    <经部,春秋类,日讲春秋解义钦定四库全书日讲春秋解义卷六十一哀公【公名蒋定公之子葢夫人定姒所生諡法恭仁短折曰哀】周【敬王二十六年敬王四十一年孔子卒鲁哀公十九年敬王崩子元王立此据左所载按诸本敬王崩或作哀

  • 宣公·宣公十三年·左丘明

    【经】十有三年春,齐师伐莒。夏,楚子伐宋。秋,螽。冬,晋杀其大夫先縠。【传】十三年春,齐师伐莒,莒恃晋而不事齐故也。夏,楚子伐宋,以其救萧也。君子曰:「清丘之盟,唯宋可以免焉。」秋,赤狄伐晋,及清,先縠召之也。冬,晋人讨邲之败,与

  • 开元释教录卷第十六(别录之六)·智升

    别录中支派别行经第三  (六百八十二部八百一十二卷)  支派经者。谓大部之中抄出别行。大般若第二会之类是也。夫法门浩广罕究津涯。典籍纷纶靡穷边际。故有随宜化诱应物施缘。多于大部之中随时略用。披寻者莫知所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卷下·智顗

    善根发第七  行者若能如是。从假入空观中。善修止观者。则于坐中身心明净。尔时当有种种善根开发。应须识知。今略明善根发相。有二种不同。一外善根发相。所谓布施持戒孝顺父母尊长。供养三宝及诸听学等。善根开发

  • 大宝积经论卷第一·佚名

    后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  归命世间救  苦海度彼岸  大悲降魔怨  我释宝积经  庄严十六种  真实微妙义  欲令法久住  自利利他故  问曰。汝欲释宝积经。应先释此法。问以何义故。名为宝积。答曰。

  • 卷第十七·佚名

    嘉兴大藏经 百痴禅师语录 百痴禅师语录卷第十七 嗣法门人超宣等编 拈古 举世尊初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顾四方。云天上天下惟我独尊。云门偃云我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子吃。贵图天下太平。 拈云为众竭力祸

  • 卷第三十六(杂行长者部下)·宝唱

    经律异相卷第三十六(杂行长者部下)梁沙门僧旻宝唱等集  &middot;流水救十千鱼一&middot;树提伽身生人中受天果报二  &middot;迦罗越手能雨宝三&middot;迦罗越以饱食施鸟令出腹中珠四&middot;忽起经暂贫客作设会即

  • 卷之三十六·别庵性统

    续灯正统卷三十六 南海普陀嗣祖沙门西蜀 性统 编集 曹洞宗 大鉴下第二十四世 报恩秀禅师法嗣 顺天府万寿雪庭福裕禅师 字好问。太原文水张氏子。生宋宁宗嘉泰癸亥。九岁日诵千言。里中有圣小儿称。未几遭世变。失

  • 人生的智慧·叔本华

    亦译《生活的智慧》,19世纪德国唯意志主义哲学家叔本华重要伦理学著作之一。1890年出版。书中认为:人的命运自生开始就不能改变,只能在注定的生命线上展开自己,生命在什么位置就在什么位置,人唯一能做的是借助意志努

  • 论语注疏·邢昺

    三国魏何晏集解,唐陆德明音义,宋邢昺疏。二十卷。汉代传《论语》者有三家: 《鲁论语》,鲁人所传,即今所行篇次。《齐论语》,齐人所传,别有《问王》《知道》二篇,凡二十二篇,其二十篇中,章句颇多于《鲁论》。《古论语》,汉景帝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