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解嘲注释

上世:上古之世。

人纲人纪:指人们遵循的准则。

生则”二句:意谓要作为就要上使人君受到尊崇,下使父母得到荣耀。

析:分。人:指人君,以下三句同此。珪:同“圭”。古代以圭封诸侯,诸侯执以朝天子。

儋:同“担”。这里指接受。

符: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兵遣将用的凭证。

纡青拖紫:指身佩青色、紫色的印绶。纡,缠绕。青、紫,借指高官显爵。汉制,公侯紫绶,九卿青绶。

朱丹其毂:出乘朱轮的车子。毂,车轮中心的圆木。

不讳:不忌讳,指说话无所忌禁。

行:行列。

金门:即金马门。被征召之士都在公车待诏,其中优异者在金马门待诏。玉堂:天子宫殿。

一从一横:指辩说纵横驰骋。当:抵挡。

顾:反而。默:静默不求闻达。《太玄》:即《太玄经》,是扬雄模仿《易经》和《老子》而作的一部哲学著作。

扶疏:枝叶四散分布的样子。这里以树喻文。说:解说。

侍郎:秦汉官名,即皇帝左右的侍卫官,地位较低。擢:提升。才,不过。给事黄门:官名,即给事黄门侍郎,比一般侍郎地位高。

“意者”句:意谓扬雄作《太玄》空无所有。意者,想来。得无,莫非。尚,犹,仍。李善注引服虔曰:“玄当黑,而尚白,将无可用。”《汉书》颜师古注:“玄,黑色也。言雄作之不成,其色犹白,故无禄位也。”

拓落:失意的样子。

跌:失足。赤族:诛灭全族。《汉书》颜师古注:“见诛杀者必流血,故云赤族。”

周网解结:周王朝瓦解。

群鹿争逸:诸侯争雄。

“矫翼”二句:意谓士人择君而事如鸟振翼飞翔,任意止息。矫,举。厉,振奋。翮,鸟羽的茎状部分,中空透明。

“孟轲”二句:孟子处境困难,还是受到各国诸侯的尊敬。连蹇,形容处境艰难。万乘,万乘之君。

自盛以橐:指范雎入秦时藏于橐中。这是指忍辱求仕。

凿坏以遁:《淮南子·齐俗章句之徒:只能诵读章句的庸陋小儒。训》:“颜阖,鲁君欲相之而不肯,使人以币先焉,凿培而遁之。”这是指坚决不仕。坏,屋的后墙。遁,逃走。

左:指东方。东海:指会稽郡的东海,即今浙江东部。右:指西方。渠搜:古西戎国名,在今新疆北部及中亚部分地方。

“徽以”二句:意谓对轻罪者则用绳索捆绑,对重罪者则用死刑制裁。徽,束缚。纠墨,绳索。制,制裁。锧,刀砧。,铡刀。锧,古代腰斩人的刑具。

“散以”二句:意谓用诗书礼乐来教育和感化人民。散,宣传。风,感化。

“旷以”二句:意谓让人民花费很长时间修建学舍去读书求学。旷,耗费。结,构筑。倚庐,即“畸庐”,指学舍。

“雷动”二句:形容天下之士犹雷一样震动,如云一样聚集,像鱼鳞一样纷纭众多。杂袭,指士人熙熙攘攘,纷至沓来。

营于八区:从四面八方营求官位。

稷、契:指周始祖后稷、商始祖契。皋陶:相传舜时贤臣。这两句说,人人都以圣贤自比,以为稷、契、皋陶没有什么了不起。

“乘雁”二句:比喻朝廷人才济济,加几个不显其多,减几个不显其少。乘,古代物数以四计之称。凫,野鸭。

子胥:即伍子胥,春秋时吴国大夫。曾帮助吴王阖闾,攻破楚国。吴王夫差时,因劝王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而被疏远,后吴王赐剑迫其自杀。九年后,吴国被越国所灭。

种、蠡:指春秋时越国大夫文种、范蠡。他们辅佐越王勾践,灭吴称霸。

五羖:指五羖大夫百里奚。《史记·秦本纪》载,百里奚原为虞国大夫,晋灭虞后,将他俘获,并把他作为陪嫁的臣子送入秦国。后来,百里奚从秦逃亡至楚,秦穆公听说他有才能,就用五张羖皮赎他回来,与他谈论国事,非常高兴,于是授之国政。羖,黑色的公羊。

章句之徒:只能诵读章句的庸陋小儒。

高枕而有余:高枕无忧,绰有余闲。

解缚而相:指管仲相齐桓公事。《左传·庄公九年》载,先前,管仲奉公子纠出奔鲁国,鲍叔牙奉公子小白出奔莒国。小白即位为齐桓公,管仲被囚归齐,鲍叔牙亲解其缚,并推荐他做齐桓公的相。

释褐而傅:指傅说相武丁事。李善注引《墨子》:“傅说被褐带索,庸筑傅岩,武丁得之,举以为三公。”释褐,脱去粗布衣服,指登仕。傅,太傅,三公之一。

倚夷门而笑:指侯嬴佐信陵君救赵事。《史记·魏公子列传》载,秦攻赵,赵求救于魏,魏王畏秦而观望不前。信陵君准备到秦军中拼死,往辞夷门监者侯嬴,侯嬴不表示意见。信陵君行至半路而回见侯嬴,侯嬴笑着说,我本来就知道你会回来的。于是他就为信陵君设谋,窃符救赵。

枉千乘于陋巷:指齐桓公的事。李善引注《吕氏春秋》说,齐桓公去见小臣稷,一日三次而未曾见面,但是齐桓公仍坚持要见他。枉,委屈。千乘,大国之君。

拥篲而先驱:指燕昭王礼遇邹衍事。《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邹衍“如燕,昭王拥篲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拥篲,执帚。先驱,先行。

“行非”二句:汉代取士的科目有两种。以孝敬廉洁著称的人可举为孝廉,以行为端方、正直贤良著称的人可举为贤良方正。

抗疏:向皇帝上疏。

待诏:官名。汉代征士凡特别优异的待诏于金马门。

窒隙蹈瑕:钻进空隙,踏入裂缝,犹言乘其时机。诎,同“屈”。无所诎,没有受到任何阻挠。

下触闻罢:意谓次一等的触犯忌讳,皇帝就通知罢而不用。

炎炎:火光旺盛。隆隆:雷声不绝。

“高明”二句:意谓显贵人家将有鬼神窥伺其衰败。瞰,窥望。以上八句是阐发《周易》“丰”卦的盛衰倚伏之理。“丰”卦震居上,震即雷,就是天收其声;“丰”卦离居下,离即火,就是地藏其热。“丰”卦还说:“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意谓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攫挐:执持牵引。默默:指恬淡自守,不争名利。

“是故”二句:意谓懂得清静无为是守道的最高标准。李善注引《淮南子》曰:“天道玄默,无容无则。”

“爰清”二句:指淡泊无欲可以神游物外。李善注引《老子》曰:“知清知静,为天下正。”廷,精神所居之处。

“惟寂”二句:只有甘于寂寞的人,才能保守其高尚的道德品质。宅,道德所存之处。

“今子”二句:意谓客只识鸱枭、蝘蜒,竟以下愚之见嘲笑圣贤。鸱枭、蝘蜒,猫头鹰、壁虎,比喻愚者。凤皇、龟龙,比喻贤者。这两句用《荀子·赋篇·佹诗》“螭龙为蝘蜒,鸱枭为凤凰”语意。

俞跗:上古时的良医。扁鹊:战国时的良医。

“然则”三句:范雎、蔡泽等人都因游说诸侯而得到名位,难道不靠著书立说就不能成名吗?靡,无。

胁:肋骨。

髂:腰骨。

徽索:绳子。此指范雎诈死出亡,免为魏人所捕获。

翕肩:收缩肩膀。

蹈背:背上被踩。

扶服:同“匍匐”。

橐:口袋。

“激卬”二句:意谓范雎入秦激怒秦昭王,离间他与泾阳君、穰侯的关系,而担任秦相。卬,同“昂”。界,离间。泾阳,指泾阳君,秦昭王弟。抵,当作扺:攻击。

当:适当。

山东:泛指崤山函谷关以东地区。

颐:即颐,下巴垂下。折:鼻梁陷塌。

唾:唾沫。这句说蔡泽肮脏,涕唾满面。

揖:本指拱手行礼,这里指谒见。强秦之相,指范雎。

“搤其咽”二句:意谓蔡泽用言语对范雎要挟威胁,软硬兼施,取而代之。搤,同“扼”。亢,绝。拊,拍。

时:时机,机会。

金革:兵甲,指战争。

娄敬:即刘敬。《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载,娄敬去陇西服役,经过洛阳,放下车子,向刘邦建议建都长安,刘邦听从娄敬的意见,并赐其姓刘。委:扔下。辂:车前横木。脱:取下。:挽车,此指挽车用的绳索。

掉:摇动。不拔之策:稳妥可靠的建议。

适:碰巧。

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典:典籍。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

叔孙通:本是秦博士,在刘邦定天下后,他招集儒生,制定君臣之间的礼仪,使贵贱有差别,尊卑有次第。桴:鼓槌。

得:得其欢心。

吕刑:泛指周代的刑罚。吕:即吕侯,周穆王时人,为天子司寇,穆王叫他制定刑法,通告四方。今《尚书·吕刑篇》即记载其事。靡敝:败坏。

权制:制定法典。

造律:制定律令。

宜:合其时宜。

悖:谬误。

惑:不明事理。

金、张:指金日、张安世。他们是汉宣帝时的显宦。后世以“金张”代称显宦。许:指许广汉,他是汉宣帝皇后许氏的父亲。史:指史恭及其长子史高。史恭是汉宣帝祖母史良娣之兄。后世以“许史”代称外戚。狂:精神失常,胡闹。

留侯:指张良。画策:筹谋计策。

奇:指奇计。陈平辅佐刘邦得天下,曾六出奇计。

响:指声誉。坻:岩石崩倒。此以山崩巨响喻声誉广远。

赡:充足。会:逢。这两句说,虽然那些人富有才智,但是也由于他们遇到可以有所作为的好时机。

从:顺利。

凶:不顺利。

四皓:指秦汉之际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采荣:双关语,一方面荣是草木之英,采取以充食,另一方面隐士因隐居而获得荣誉。南山:今河南的商山。秦始皇时,四皓避世,隐居南山。汉初刘邦召之不出,后来刘邦想废太子,吕后用张良计,迎接他们来辅佐太子。

公孙:指公孙弘。汉武帝元光五年征召贤才,公孙弘对策,被录取为第一名,待诏金马门。以后官至丞相。

骠骑:指霍去病。发迹:起家。祁连:祁连山,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南。霍去病曾率兵击匈奴,深入祁连山,捕杀敌军甚多。

司马长卿:即司马相如。窃赀:指用诡谲手段取得卓王孙的财物。司马相如娶临邛富人卓王孙之女卓文君,卓王孙怒不分给一钱。后来,司马相如开设酒肆,叫文君当垆。卓王孙不得已,于是给文君钱财。

炙:烤肉。细君:指妻。《汉书·东方朔传》载,汉武帝在三伏天赐群臣肉,日暮时,主持其事的大臣未至,东方朔独自割肉而去。次日武帝责问他,他自责说割肉“归遗细君,又何仁也”。

并:并列。

猜你喜欢
  卷八百一十六·彭定求
  卷七百七十二·彭定求
  郑闻·唐圭璋
  山带阁注楚辞卷首·蒋骥
  卷四·万树
  二集卷三十一·乾隆
  卷192 ·佚名
  卷二十六·陈起
  卷二十三·朱彝尊
  唐贤三昧集巻下·王士祯
  卷三百九十八·陈廷敬
  卷二十九·徐倬
  卷十六·查慎行
  山谷别集诗注卷下·黄庭坚
  山谷内集诗注卷十三·黄庭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答万季埜诗问全文·吴殳

      昨东海诸英俊问:"出韵诗,唐人多有之,而王麟洲极以为非,何也?"答曰:"出韵必是起句,起句可用仄声字,出韵何伤?盖起句不在韵数中,故一绝止言二韵,一律止言四韵。如《滕王阁诗》,本是六韵,而序云:‘四韵俱成。’以‘

  • 卷四补笺·吴文英

    柳梢青与龟翁登研意观雪怀癸卯岁腊朝断桥并马之游断梦游轮。孤山路杳,越树阴新。流水凝酥,征衫沾泪,都是离痕。 玉屏风冷愁人。醉烂漫、梅花翠云。傍夜船回,惜春门掩,一镜香尘。生查子稽山对雪有感暮云千万重,寒梦家乡远。

  • ◆竹房先生吾丘衍(竹素山房诗)·顾嗣立

    衍字子行,钱塘人。意气简傲,常自比郭忠恕。居生花坊一小楼,客至,僮辄止之,通姓名乃使登。一日,廉访使徐琰来见,衍从楼上呼曰:此楼何敢当贵人登耶!愿明日谒谢使节。琰笑而去。生徒从衍游者常数十百人,衍坐童子地上,使冠者分番下授

  • 卷三十二·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十二 明 曹学佺 编 盛唐一 玄宗皇帝【讳隆基睿宗第三子】 送李邕之任滑台 汉家重东郡宛彼白马津黎庶既蕃殖临之劳近臣远别初首路今行方及春课成应第一良

  • 卷三百二十二·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二十二夜合花类五言古合欢          【晋】杨 方南邻有奇树承春挺素华丰翘被长条绿叶蔽朱柯因风吐微音芳气入紫霞我心羡此木愿徙着余家夕得游其下朝得弄其葩尔根深且

  • 卷三百七十三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起哲宗元祐元年三月己卯盡其月   三月己卯,朝議大夫孔宗翰為鴻臚卿,度支郎中劉奉世為左司郎中,左司郎中兼著作佐郎林希為起居舍人、修實錄檢討官,馬軍都虞候、雄州團練使、知熙州劉昌祚徙知渭州,四方館使、英州刺史

  • 何法盛晉中興書卷一·汤球

      中宗元皇帝   中宗元皇帝諱睿。字景文。世祖咸寧二年生于洛陽。初誕。有神光之異。一室盡明。所藉藳如始刈。及長。白毫生日角之左。眼有精曜。嗣為琅邪王。五字依文選晉紀總論注引補。唯侍中譙國嵇紹少而異之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六·佚名

    正德十二年二月丁未朔释奠先师孔子遣大学士蒋冕行礼○升广平府知府华津为山西布政司右参政监察御史张淮曹雷兵部郎中赵中道广西右参议黄伟狭西佥事许谏广东佥事王弘黄昭为按察司副使淮浙江雷江西中道四川伟云南谏狭西

  • 濮英传·张廷玉

    濮英,庐州人。最初因勇敢担任百夫长,累积功劳官至西安卫指挥,因军政不修,被朝廷召回诘责,改派叶升取而代之。叶升呈说濮英贤良,朝廷令他回到西安卫。洪武十九年(1386),太祖命耿炳文选拔陕西都司卫的部队加强边防,唯独濮英操练

  • 七年·佚名

    崇禎元年上之七年(己巳)春正月1月3日○己未,胡差龍骨大等將還,刼奪沿路刷馬,官不能禁,西民怨苦益甚。○備局啓曰:「兵曹以漕、水軍爲役最苦,每有謀免之弊,故此類之犯罪充軍者,欲用《大典》杖一百、徒三年之律後,還定本役云者,不無

  • 卷十 乡饮酒礼第四·郑玄

    宾北面坐取俎西之觯,阼阶上北面酬主人。主人降席,立于宾东。(初起旅酬也。凡旅酬者,少长以齿,终于沃盥者,皆弟长而无遗矣。)[疏]“宾北”至“宾东”。○释曰:自此至“司正降复位”,论堂上堂下遍行旅酬之事。云“取俎西之觯”者

  • 大体第二十九·韩非

    古之全大体者:望天地,观江海,因山谷,日月所照,四时所行,云布风动;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讬是非于赏罚,属轻重于权衡;不逆天理,不伤情性;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不引绳之外,不推绳之内;不急法之外,不缓法之内;守成理

  • 論衡校釋卷第九·黄晖

      問孔篇   熊伯龍無何集謂論衡以「疾虛妄」為主,實與孔子稱「思無邪」同意。論衡八十三篇中,凡稱引孔、孟之言者,都四百四十餘處,其宗法孔、孟甚明,以是斷言問孔、刺孟二篇為後人所妄作。按後世孔、孟一尊,仲任刺問,眾

  • 卷十四·高闶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注卷十四宋 高闶 撰僖公元年春王正月不书即位同闵公义齐师宋师曹师次於聂北救邢齐桓公於是为仁不情而为志不广矣狄入卫齐不救卫狄不伐邢而齐救邢圣人於是盖昭见其隐而知桓公之不足为贤方伯也卫朔

  • 成唯识论了义灯卷第六(末)(论第八)·慧沼

    论如是四缘依十五处立为十因者。问依处有十五。何故因但十而不增减 答略颂辨释。颂曰。果于因违顺显与及形持亲疏并远近顺别立十因 释有六对。一违顺对。分为二因。相违因.不相违因。违者相违。因能违诸法不生等故。

  • 卷第三十二·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三十二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十 佛子。云何菩萨摩诃萨等法界无量回向。 第十等法界无量回向。於中

  • 卷第二十三·普瑞

    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二十三苍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疏彼经第五性云等者即十卷楞伽中文当第一卷(其四卷七卷之经文势大同也)文云大慧何者无性谓一阐提无涅盘性何以故於解脱中不生信心不入涅盘大慧一阐提者有二种一者焚

  • 勾股矩测解原·黄百家

    二卷。清黄百家撰。黄百家字主一,浙江余姚人,清初中算家黄宗羲 (1610—1695) 之子,著有《筹算》。《勾股矩测解原》是注释意大利传教士熊三拔《表度说》(1614),收入《四库全书》中。勾股测望术乃中算古法,可用方矩、